CN209866935U - 一种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66935U CN209866935U CN201821702491.4U CN201821702491U CN209866935U CN 209866935 U CN209866935 U CN 209866935U CN 201821702491 U CN201821702491 U CN 201821702491U CN 209866935 U CN209866935 U CN 2098669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lution
- ecological
- subsystem
- point source
- intercep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按照初始污染物的流向依次设置的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生态拦截子系统以及生态修复子系统。本申请提供的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通过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后,通过生态拦截子系统的生态拦截方式处理污染物,最后通过生态修复子系统的生态修复方式对处理后的污染物进行末端治理,以此形成整体的有机治理以及综合治理。本申请提供的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能够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使得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监控和治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
背景技术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生活中,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如农田中的土粒、氮素、磷素、农药重金属、农村禽畜粪便与生活垃圾等有机或无机物质,从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等方式,大量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海湾等受纳水体所引起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农田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村民生活污水污染、地表径流废水污染等。其中,农田面源污染包括化肥用量过高、肥料配比不合理、肥料流失严重以及农药的污染等。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不易监测性以及空间异质性等特点,因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困难。
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控和治理工作中,大多采用生物滤池、毛管渗滤、人工湿地等方法或这些方法的组合工艺,以达到控制和治理的目的。但上述方法存在考虑面窄、留有死角以及缺乏系统性等缺点,严重制约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控和治理。另外,由于农业面源污染所具有的特点,因而在控制和治理工作过程中,控制和治理的监测精度低,监测成本大,且治理难度远高于点源污染。进一步,农业面源污染的个体排放不可观测,同时污染运移过程的不完全信息以及从排污到监测的时间间隔不确定,这更加剧污染源与周围环境污染水平之间建立关系的难度,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不能得到有效监控和治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以解决现有系统无法有效监控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生态拦截子系统以及生态修复子系统;所述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所述生态拦截子系统和所述生态修复子系统按照初始污染物的流向依次设置;
所述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用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源头,以使所述初始污染物形成第一治理物;所述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包括农田面源污染源头、畜禽养殖污染源头、水产养殖污染源头、生活污水污染源头和/或村域径流污染源头;
所述生态拦截子系统用于生态拦截所述第一治理物,形成第二治理物;所述生态拦截包括拦水坝拦截、生态浮岛拦截、梯级消纳拦截和/或生物质利用拦截;
所述生态修复子系统用于生态修复所述第二治理物,形成排放物;所述生态修复包括湿地组合消纳、无喂投水产养殖和/或加工生物质资源。
优选地,所述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包括并行排列的农田面源污染源头控制装置、畜禽养殖污染源头控制装置、水产养殖污染源头控制装置、生活污水污染源头控制装置和/或村域径流污染源头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生活污水污染源头控制装置包括截污纳管、生物滤池和/或毛管渗滤子装置;所述截污纳管连接所述生物滤池和/或所述毛管渗滤子装置。
优选地,所述毛管渗滤子装置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透气层、毛细管层、透水层、多介质生态模块层、布水层、集水层和滤网。
优选地,所述生态拦截子系统包括串行排列或并行排列的拦水坝拦截装置、生态浮岛拦截装置、梯级消纳拦截装置和/或生物质利用拦截装置。
优选地,所述拦水坝拦截装置包括多个拦水坝以及多个生态沟渠,所述拦水坝设置在相连两个所述生态沟渠之间,且所述拦水坝设置在所述生态沟渠的出口处。
优选地,所述梯级消纳拦截装置包括通过跌水坎连接I级梯级消纳池、II级梯级消纳池和III级梯级消纳池;所述I级梯级消纳池水深为15cm,所述II级梯级消纳池水深为30cm,所述III级梯级消纳池水深为45cm。
优选地,所述生态修复子系统包括串行排列或并行排列的湿地组合消纳装置、无喂投水产养殖装置和/或加工生物质资源装置。
优选地,所述湿地组合消纳装置包括通过跌水坎连接的I级梯度组合湿地、II级梯度组合湿地和III级梯度组合湿地;所述I级梯度组合湿地水深为30-50cm,所述II级梯度组合湿地水深为50-100cm,III级梯度组合湿地水深为100-150c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按照初始污染物的流向依次设置的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生态拦截子系统以及生态修复子系统。本申请提供的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通过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后,通过生态拦截子系统的生态拦截方式处理污染物,最后通过生态修复子系统的生态修复方式对处理后的污染物进行末端治理,以此形成整体的有机治理以及综合治理。本申请提供的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能够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使得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监控和治理。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附图1、2,附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的流程示意图;附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下述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均以附图1、2为基础。
如附图1、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生态拦截子系统以及生态修复子系统。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生态拦截子系统以及生态修复子系统按照初始污染物的流向依次设置。由于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生态拦截子系统以及生态修复子系统按照初始污染物的流向依次设置,因而,当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后,通过生态拦截子系统的生态拦截方式处理污染物,最后通过生态修复子系统的生态修复方式对处理后的污染物进行末端治理,以此形成整体的有机治理以及综合治理。
具体地,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能够从污染源头控制污染物流入河流等受纳水体的量,以使初始污染物形成第一治理物,因此,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用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在本申请中,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包括农田面源污染源头、畜禽养殖污染源头、水产养殖污染源头、生活污水污染源头和/或村域径流污染源头。为针对上述污染源头分别治理,本申请中的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包括并行排列的农田面源污染源头控制装置、畜禽养殖污染源头控制装置、水产养殖污染源头控制装置、生活污水污染源头控制装置和/或村域径流污染源头控制装置。
由于各地区、村域的特点不同,因此,可能并不需要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源头或控制水产养殖污染源头等,因此,农田面源污染源头控制装置、畜禽养殖污染源头控制装置、水产养殖污染源头控制装置、生活污水污染源头控制装置和村域径流污染源头控制装置的选用不同,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进而组合形成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
具体地,下述分别具体描述农田面源污染源头控制装置、畜禽养殖污染源头控制装置、水产养殖污染源头控制装置、生活污水污染源头控制装置和村域径流污染源头控制装置的结构及功能作用。
(1)农田面源污染源头的控制装置
农田在种植生产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肥料袋、农药袋、秸秆等废弃物。在下雨时,肥料袋等废弃物容易随着雨水的冲刷流入河流等受纳水体中,进而污染受纳水体。因此,需要在农田面源污染源头控制秸秆等废弃物。在本申请中,农田面源污染源头的控制装置包括收集废弃物用子装置、秸秆还田用子装置和/或有机肥替代化肥制备装置等。
具体地,采用废弃物收集池收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肥料袋、农药袋等废弃物,以免乱扔在农田里而造成污染。废弃物收集池的大小、位置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过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容易造成化肥或农药不分解,进而跟随雨水进入河流等受纳水体中,进而污染受纳水体,因此,需要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生物农药为一种利用真菌、细菌、转基因生物等生物活体或信息素、生长素等代谢产物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灭杀或抑制的制剂。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以及可利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的特点,因此,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本申请中,使用生物农药代替化肥农药,以达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的目的。
将水稻脱谷后的稻草通过铡草机铡草或人工铡草的方式切成8-10cm的长段,形成段状稻草。将段状稻草均匀铺放在原始稻田中,翻地时段状稻草被压入土壤中。由于稻草为生物质物质,在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微生物反应,形成肥料,实现秸秆还田。同时,秸秆还田还能够减少肥料的施用。
另外,收集养殖场的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然后通过厌氧发酵的方式形成有机肥料。加工形成的有机肥料能够代替部分化肥,进一步减少肥料的施用。
(2)畜禽养殖污染源头的控制装置
畜禽养殖过程中,畜禽会产生粪便。同时,畜禽舍洗刷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粪便和洗刷畜禽舍产生的废水若流入受纳水体,则容易影响受纳水体的水质,污染环境。因此,本申请中通过畜禽粪便与尿液分离子装置和/或粪便肥料化制备子装置减少受纳水体的污染。
具体地,在水体中,绿狐尾藻对氮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因而绿狐尾藻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另外,绿狐尾藻中还含有大量的粗蛋白、粗纤维以及钙、镁锌等矿质元素,且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累积量低,因此,本申请中利用湿地定期收获的绿狐尾藻等植物制备畜禽青绿饲料,或是将绿狐尾藻等植物运送至加工厂制备为畜禽饲料,以实现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的综合养殖及营养调控。
为合理利用畜禽粪便与尿液,本申请中采用畜禽粪便与尿液分离子装置将畜禽粪便与尿液进行分离。具体地,在圈舍的一边设置粪沟,粪沟上方设有漏缝地板。猪等畜禽在排泄时,尿液直接通过漏缝地板上的缝隙从尿管中流出。而留下的干粪便从漏缝地板掉入到粪沟中,由刮粪车从一端刮到提粪车处,提粪车将粪便提升至地面以上,最终倒入运粪车中运走,实现畜禽粪便与尿液。洗刷圈舍形成的污水也从尿管中流出,与尿液形成液体肥料。
收集的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后可以加入到粉碎后的稻草或秸秆中,在粪便肥料化制备子装置的作用下,搅拌均匀后翻堆、通风、供氧,在氧气和好氧细菌的作用下,畜禽粪便、稻草或秸秆被分解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肥料,实现粪便肥料化。
(3)水产养殖污染源头的控制装置
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同样也会产生各种废水、废饲料等废弃物。因此,为减少各种废水、废饲料等废弃物,本申请中,通过立体养殖用子装置、水质调控用子装置和/或循环用水用子装置等对水产养殖污染源头进行控制。
具体地,立体养殖用子装置为充分利用环境的各部分的不同属性和所涉及农作物及养殖物生存所需要的特定环境,将其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养殖用装置。本申请中根据如莲藕-鸭立体种养、莲藕-黑鱼立体种养、莲藕-鳖立体种养、莲藕-鱼-螺立体种养等立体养殖的不同可以设置不同的具体结构。
为调控水厂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可以通过水质调控用子装置充分调整养殖塘内的水质。如在养殖塘内建立多种共栖、多层次配置的装置。进一步,还可以采用循环用水子装置实现养殖塘内的水的循环利用。
(4)生活污水污染源头的控制装置
对于生活中产生的污水也需要严格控制生活污水的污染源头。在本申请中,生活污水污染源头控制装置包括截污纳管、生物滤池和/或毛管渗滤子装置,其中,截污纳管连接生物滤池和/或毛管渗滤子装置。
具体地,截污纳管为将污染源的污水截流纳入污水截污收集管系统进行集中处理的方式。本申请中,截污纳管包括接户管、支管和干管。干管为主管,用于连接多个支管。而支管用于连接接户管,进而通过接户管实现与各家庭的连接。通常,根据不同的作用及使用要求,接户管、支管和干管的管径为100-300mm。截污纳管的材质通常选用聚乙烯、聚氯乙烯或聚丙烯,以延长截污纳管的使用期限。通过截污纳管的方式能够将分散的生活污水统一收集,进而统一处理,便于管理和监控。
收集到一起的生活污水可以采用生物滤池和/或毛管渗滤的方式进行集中处理,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统一处理。当采用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时,截污纳管连接生物滤池,且生物滤池内铺设碎石或塑料制品填料。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间隙接触,进而使得污水得到净化。在本申请中,生物滤池采用多介质生物滤池。该多介质生物滤池包括曝气层、透水滤层、多介质滤层和集水层,以形成完整的多介质生物滤池,进而使得生活污水得到净化。当采用毛管渗滤子装置处理生活污水时,截污纳管连接毛管渗滤子装置,且毛管渗滤子装置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透气层、毛细管层、透水层、多介质生态模块层、布水层、集水层和滤网。通过透气层、毛细管层、透水层、多介质生态模块层、布水层、集水层和滤网所形成的完整的多介质毛管渗滤,进而使得生活污水得到净化。当同时采用生物滤池和毛管渗滤子装置处理生活污水时,截污纳管同时连接生物滤池和毛管渗滤子装置。
(5)村域径流污染源头的控制装置
对于村域径流污染源头的控制,本申请中通过三池净化、垃圾收集、生态塘等装置进行控制。具体地,三池净化是指通过收集调节池、厌氧发酵池以及沉淀池分别对不同的物料进行净化。对于村域中的垃圾,可以采用分类收集的原则进行集中处理。如将村域垃圾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废品、有毒有害垃圾和惰性垃圾四类。对于含有池塘的村域,可在池塘内种植绿狐尾藻,养殖鱼、蚌、螺、鸭以及鹅等,以充分利用水源。
采用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控制源头污染物后,污染物的产量降低,以此剩余的污染物形成第一治理物。为进一步降低污染物的产量,还需要采用生态拦截子系统在第一治理物流入河流等受纳水体的过程中对第一治理物中的污染物进行拦截、净化,以达到污染物的含量大大减少的目的。在本申请中,生态拦截子系统包括串行排列或并行排列的拦水坝拦截装置、生态浮岛拦截装置、梯级消纳拦截装置和/或生物质利用拦截装置。
具体地,下述分别具体描述拦水坝拦截装置、生态浮岛拦截装置、梯级消纳拦截装置和/或生物质利用拦截装置的结构及功能作用。
(1)拦水坝拦截装置
拦水坝为拦截江河渠道水流以抬高水位或调节流量的挡水建筑物。在第一治理物流向河流等受纳水体的路途中建立多个生态沟渠,相邻两个生态沟渠之间设置一个拦水坝,且每个生态沟渠的出口处设置一个拦水坝,以便于使生态沟渠内的水位保持恒定,进而满足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用水。因地势不同,每个生态沟渠的高度不同,因此,为使生态沟渠内的水位保持恒定,拦水坝处设有调节阀。
在本申请中,多个生态沟渠包括固着藻类生态沟渠、水生植物沟渠、灌区生态沟渠和/或湿地生态沟渠。生态沟渠的具体设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生态沟渠内部有多种植物和微生物。其中,植物能够吸收生活污水中的碳、氮、磷等元素。而微生物能够将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植物可以吸收的简单无机物。因此,通过生态沟渠和拦水坝拦截的共同作用能够将第一治理物内的有机污染物分解为可吸收的简单无机物,实现第一治理物的废物利用。
(2)生态浮岛拦截装置
对于富营养化的水质,生态浮岛拦截装置为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英文名称:Chemical Oxygen Demand;中文名称:化学需氧量)、氮、磷的含量的人工浮岛。本申请中的生态浮岛拦截装置包括浮床框体、浮床床体、浮床基质和浮床植物。生态浮岛中的浮床植物的根系能够吸收第一治理物中的富营养化物质,如总磷、氨氮以及有机物等,这使得水体中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由此,通过生态浮岛对第一治理物的吸收、拦截能够使得第一治理物中的污染物减少。
(3)梯级消纳拦截装置
本申请中采用梯级形式的消纳池对第一治理物进行消纳拦截。具体地,梯级消纳拦截池包括水深为15cm的I级梯级消纳池、水深为30cm的II级梯级消纳池和水深为45cm的III级梯级消纳池。I级梯级消纳池、II级梯级消纳池和III级梯级消纳池的梯级之间通过跌水坎连接。每个梯级消纳池内均种植有绿狐尾藻,以通过绿狐尾藻吸收第一治理物中的有机物营养成分。同时,绿狐尾藻的种植还能够延长第一治理物在梯级消纳池中的停留时间,进而使得污染物的拦截更加充分。
(4)生物质利用拦截装置
集中收集周边分散养殖场畜禽粪便、周边农业生产废弃物秸秆等。将收集的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秸秆等放入厌氧发酵装置中进行厌氧发酵,产生生物质燃气、生物质固态肥和生物液态肥。将生物质固态肥和生物质液态肥用于作物肥料、养鱼等,促进农业种养一体化。
在第一治理物向河流等受纳水体迁移的过程中,通过拦水坝拦截装置、生态浮岛拦截装置、梯级消纳拦截装置和/或生物质利用拦截装置的拦截、阻断和净化第一治理物中的污染物,能够最大化的减少污染物进入河流等受纳水体的污染量。
当然,针对不同的地区、村域特点,拦水坝拦截装置、生态浮岛拦截装置、梯级消纳拦截装置和生物质利用拦截装置可以进行不同的组合,以便于因时因地实现第一治理物的拦截、阻断和净化。
采用生态拦截子系统净化大量污染物后,污染物的产量大大降低,以此剩余的污染物形成第二治理物。对于第二治理物的生态修复,本申请中通过生态修复子系统实现第二治理物的生态修复,以使得第二治理物形成能够排入河流等受纳水体的排放物。生态修复子系统为第二治理物进行生态修复的系统,以使第二治理物经过生态修复后形成能够排放入河流等受纳水体的水或直接可以利用的水。因此,生态修复子系统用于生态修复所述第二治理物,形成排放物。在本申请中,生态修复子系统包括串行排列或并行排列的湿地组合消纳装置、无喂投水产养殖装置和/或加工生物质资源装置。
由于各地区、村域的特点不同,因此,可能没有水产养殖,因而湿地组合消纳装置、无喂投水产养殖装置和加工生物质资源装置的选用不同,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进而组合形成生态修复子系统。
具体地,下述分别具体描述湿地组合消纳装置、无喂投水产养殖装置和加工生物质资源装置的结构及功能作用。
(1)湿地组合消纳装置
相对于初始污染物,第二治理物中的污染物含量已大大减少。在本申请中,采用梯级形式的湿地对第一治理物进行消纳拦截。具体地,湿地组合消纳装置包括水深为30-50cm的I级梯度组合湿地、水深为50-100cm的II级梯度组合湿地和水深为100-150cm的III级梯度组合湿地。I级梯度组合湿地、II级梯度组合湿地和III级梯度组合湿地的梯级之间通过跌水坎连接。每个梯级组合湿地内均种植有绿狐尾藻,以通过绿狐尾藻吸收第二治理物中的有机物营养成分。同时,绿狐尾藻的种植还能够延长第二治理物在梯级组合湿地中的停留时间,进而使得污染物的拦截更加充分。
(2)无喂投水产养殖装置
在本申请中,采用无喂投水产养殖装置达到无喂投水产养殖的目的,以进一步充分利用第二治理物中的营养物质。本申请中根据如鱼菜共生养殖、鱼藻共生养殖或鱼草共生养殖等无喂投水产养殖的不同可以设置具体结构不同的无喂投水产养殖装置。
(3)加工生物质资源装置
在上述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过程中,大量使用了绿狐尾藻。由于污染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使得绿狐尾藻生长迅速。同时,绿狐尾藻中还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因此,为充分利用绿狐尾藻,可以定期打捞绿狐尾藻,实现绿狐尾藻的资源化利用。通常,利用加工生物质资源装置将绿狐尾藻加工成畜禽饲料,减少畜禽的喂养成本,降低畜禽的污染程度。
通过湿地组合消纳装置、无喂投水产养殖装置和/或加工生物质资源装置等能够使得第二治理物得到生态修复,恢复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现水体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提高和自我净化的强化,最终实现水体由损伤状态项健康稳定状态转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实用新型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生态拦截子系统以及生态修复子系统;所述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所述生态拦截子系统和所述生态修复子系统按照初始污染物的流向依次设置;
所述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用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源头,以使所述初始污染物形成第一治理物;所述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包括农田面源污染源头、畜禽养殖污染源头、水产养殖污染源头、生活污水污染源头和/或村域径流污染源头;
所述生态拦截子系统用于生态拦截所述第一治理物,形成第二治理物;所述生态拦截包括拦水坝拦截、生态浮岛拦截、梯级消纳拦截和/或生物质利用拦截;
所述生态修复子系统用于生态修复所述第二治理物,形成排放物;所述生态修复包括湿地组合消纳、无喂投水产养殖和/或加工生物质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源头控制子系统包括并行排列的农田面源污染源头控制装置、畜禽养殖污染源头控制装置、水产养殖污染源头控制装置、生活污水污染源头控制装置和/或村域径流污染源头控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污水污染源头控制装置包括截污纳管、生物滤池和/或毛管渗滤子装置;所述截污纳管连接所述生物滤池和/或所述毛管渗滤子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管渗滤子装置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透气层、毛细管层、透水层、多介质生态模块层、布水层、集水层和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拦截子系统包括串行排列或并行排列的拦水坝拦截装置、生态浮岛拦截装置、梯级消纳拦截装置和/或生物质利用拦截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水坝拦截装置包括多个拦水坝以及多个生态沟渠,所述拦水坝设置在相连两个所述生态沟渠之间,且所述拦水坝设置在所述生态沟渠的出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级消纳拦截装置包括通过跌水坎连接I级梯级消纳池、II级梯级消纳池和III级梯级消纳池;所述I级梯级消纳池水深为15cm,所述II级梯级消纳池水深为30cm,所述III级梯级消纳池水深为4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修复子系统包括串行排列或并行排列的湿地组合消纳装置、无喂投水产养殖装置和/或加工生物质资源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组合消纳装置包括通过跌水坎连接的I级梯度组合湿地、II级梯度组合湿地和III级梯度组合湿地;所述I级梯度组合湿地水深为30-50cm,所述II级梯度组合湿地水深为50-100cm,III级梯度组合湿地水深为100-150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02491.4U CN209866935U (zh) | 2018-10-20 | 2018-10-20 | 一种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702491.4U CN209866935U (zh) | 2018-10-20 | 2018-10-20 | 一种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66935U true CN209866935U (zh) | 2019-12-31 |
Family
ID=68946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02491.4U Active CN209866935U (zh) | 2018-10-20 | 2018-10-20 | 一种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6693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52755A (zh) * | 2020-06-16 | 2020-09-11 |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土共治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方法 |
CN111943432A (zh) * | 2020-08-11 | 2020-11-17 | 湖南艾布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湖泊或水库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控系统及方法 |
-
2018
- 2018-10-20 CN CN201821702491.4U patent/CN20986693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52755A (zh) * | 2020-06-16 | 2020-09-11 |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土共治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方法 |
CN111943432A (zh) * | 2020-08-11 | 2020-11-17 | 湖南艾布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湖泊或水库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控系统及方法 |
CN111943432B (zh) * | 2020-08-11 | 2021-08-24 | 湖南艾布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湖泊或水库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控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09675B (zh) | 一种奶牛场养殖污水的生态综合处理方法 | |
CN103951067B (zh) | 一种使用以多种沉水植物组合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处理农村污水的系统及方法 | |
US5755852A (en) | Bioconverted nutrient rich humus | |
CN107381973B (zh) | 规模化畜禽养殖粪尿分离式生态化处理系统及构建方法 | |
CN109158410A (zh) | 一种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1481180A (zh) | 一种养猪废弃液净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8455787A (zh) | 一种基于生态沟渠塘农业湿地的污水处理方法 | |
CN112340932A (zh) | 一种集雨型水库水质提升治理的方法 | |
CN104310740A (zh) | 一种规模养殖排污治理工艺 | |
CN108503029B (zh) | 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的生态防护系统 | |
CN109892232A (zh) | 复合种养殖系统及其在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中的应用 | |
Maddox et al. | Waste treatment for confined swine with an integrated artificial wetland and aquaculture system | |
CN114085003A (zh) | 一种微动力智能化农村旱改厕粪污资源化处理系统 | |
CN209866935U (zh) | 一种综合治理典型农业面源污染的系统 | |
CN106145336A (zh) |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畜禽养殖业粪便水处理结合的设施 | |
Oliver et al. | Mitigation and current management attempts to limit pathogen survival and movement within farmed grassland | |
CN104386896B (zh) | 一种养殖污水净化处理方法 | |
CN110067239A (zh) | 一种农田尾水生态循环系统 | |
Pan et al. | Hydroponic plate/fabric/grass system for treatment of aquacultural wastewater | |
JP2004337136A (ja) | 循環利用型の無放流畜産施設 | |
CN110615576B (zh) | 一种具有氮磷削减功能的农田尾水复合生态修复系统 | |
CN108203214A (zh) |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方法 | |
CN101643276A (zh) | 一种藻类复合塘装置 | |
CN112042350B (zh) | 一种养殖场肥水用于滴灌系统的方法 | |
CN213202774U (zh) | 养殖场种养一体化排污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