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5023A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5023A
CN113455023A CN202080015761.8A CN202080015761A CN113455023A CN 113455023 A CN113455023 A CN 113455023A CN 202080015761 A CN202080015761 A CN 202080015761A CN 113455023 A CN113455023 A CN 113455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base station
terminal
terminal devic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57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瓦尔布尔格
U·默尔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CVS Dabendorf GmbH
Molex CVS Bochum GmbH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CVS Dabendorf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CVS Dabendorf GmbH filed Critical Molex CVS Dabendorf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3455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50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08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source of data
    • G08G1/012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source of data from other sources than vehicle or roadside beacons, e.g. mobil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以及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设备(1)具有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接口(5,5a,……,5n),所述终端设备接口用于所述设备(1)与终端设备(2,2a,2b)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所述设备(1)具有至少一个基站接口(6),所述基站接口用于所述设备(1)与所述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2,2a,2b)与所述设备(1)之间的数据传输以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式进行,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1)构造为用于终端设备(2,2a,2b)与所述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的中继设备,其中,对于所述设备(1)与所述终端设备(2,2a,2b)之间的数据传输,使用与用于所述设备(1)与所述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标准相同的标准,其中,所述标准是移动无线电标准。

Description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以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已知一种终端设备到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到设备通信),其能够实现终端设备之间的直接数据传输,而不必为此经由外部网络装置(例如基站)在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此外,已知不同的移动无线电标准,根据这些移动无线电标准能够进行传输。如此,尤其也已知所谓的5G标准。
还已知如下方法:在这些方法中,终端设备用作所谓的中继器(Repeater)。这种中继器例如能够使得另一终端设备实现至位于更远距离处的热点的数据传输,其中,热点装置又能够实现与移动无线电网络的外部基站的数据传输。
提出如下技术问题,即实现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其改善用于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网络的可用性。另一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车辆,其中,至少在车辆的内部空间中改善数据传输网络的可用性。可用性越高或越好,经由数据传输网络从终端设备或至终端设备的传输数据的可能性就越大。
发明内容
该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12和13的特征的主题得出。本发明的其他有利构型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
提出一种用于数据传输、尤其用于从终端设备(例如移动或便携式终端设备,如移动无线电设备或平板电脑)到数据传输网络的基站的数据传输的设备。在此,基站可以表示用于数据的位置固定的传输装置。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尤其通过移动无线电信号进行。因此,数据传输网络尤其可以是移动无线电网络。换句话说,所提出的设备可以是从终端设备到基站的数据传输路径的部分,其中,这些数据尤其可以是移动无线电数据。
该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终端设备接口。在此,该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相应于预先确定的标准或符合预先确定的协议地进行。优选地,该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该设备与多个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终端设备接口,或该设备具有多个用于该设备与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终端设备接口。因此,经由终端设备接口,能够由该设备发出和/或接收用于数据传输的信号。
终端设备尤其可以包括用于用户输入的输入装置,例如键盘或所谓的触摸屏、麦克风、扬声器和/或显示装置。所提出的用于数据传输的设备优选地不构成终端设备。因此,该设备尤其可以不包括输入装置和/或麦克风和/或扬声器和/或显示装置。
此外,该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基站接口。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同样可以符合预先确定的标准或符合预先确定的协议地进行。在此,用于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标准或协议可以不同于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协议或标准。但是,也可以将相同的协议或标准用于所提及的数据传输。因此,经由基站接口,能够由设备发送和/或接收用于数据传输的信号。可能的是,终端设备也具有用于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基站接口。
在此,该设备尤其可以是位置固定地布置的设备。该设备尤其是非便携式设备。该非便携式设备可以固定地安装,例如在车辆中。在此,该设备不同于终端设备和基站。
数据传输、尤其基站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够用于传输紧急呼叫数据,这些紧急呼叫数据尤其对于快速实施救援措施是必要的。但是,数据传输也可以用于传输如下数据:这些数据不是或不仅是这种紧急呼叫数据。
设备、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包括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用于信息显示的数据和/或通过终端设备输入的数据的传输。数据传输也可以用于传输用于实施所谓的消费者应用程序的数据。消费者应用程序例如表示如下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已经针对便携式终端设备进行开发并且也可以称为所谓的应用程序。消费者应用程序尤其可以是多媒体应用程序,或能够实现对互联网服务的利用。此外,消费者应用程序可以表示信息娱乐领域中的应用程序,例如广播、导航、电视和连接领域中的应用程序。
根据本发明,该设备构造为用于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的中继设备。该设备构造为用于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的中继设备尤其可以意味着,通过中继设备能够进行用于所述数据传输的信号、尤其无线电信号的接收和再次发出。因此,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够通过该设备进行。换句话说,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不是直接地(unmittelbar或direkt)进行,而是经由所提出的设备进行。
此外,对于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使用与用于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标准相同的标准,其中,该标准是移动无线电标准。
此外,终端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以设备到设备通信(D2D通信,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式进行,即相应于移动无线电标准的规格的D2D通信,例如在3gpp版本15、尤其版本15.2.0中确定的规格。然而,也可能的是,D2D通信相应于其他的、尤其未来的移动无线电标准中的规格(例如其他的、尤其未来的3gpp版本中的规格)进行。
在此,D2D通信表示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无基站或核心网络接入(Einbindung)的直接通信,其因此不是该通信的数据传输路径的部分。对于D2D通信的数据传输,可以利用如下信号:这些信号的频率位于用于移动无线电网络中的信号传输的频率范围中。替代地,可以利用其频率位于这种频率范围之外的信号。
可能的是,用于D2D通信的数据传输的信号具有400MHz至3.5GHz的频率范围中的、优选3.4GHz至3.8GHz和/或3.3GHz至3.6GHz和/或4.4GHz至4.5GHz和/或4.8GHz至4.99GHz和/或3.6GHz至4.2GHz和/或4.4GHz至4.9GHz和/或3.4GHz至3.7GHz和/或3.1GHz至3.55GHz和/或3.7GHz至4.2GHz的频率范围中的频率。替代地或累积地,这些信号可以具有大于或等于5GHz(例如等于6GHz)的频率。此外替代地或累积地,这些信号可以具有28GHz的或来自围绕28GHz的频率范围的频率,其中,这种频率范围包含以28GHz作为中心频率或偏心频率的频率并且具有来自0.5GHz到6.5GHz的范围的宽度。此外替代地或累积地,这些信号可以具有39GHz的或来自围绕39GHz的频率范围的频率,其中,这种频率范围包含以39GHz作为中心频率或偏心频率的频率并且具有来自0.5GHz到6.5GHz的范围的宽度。
这种频率范围例如可以包括从27.5GHz到28.35GHz和/或从37GHz到40GHz和/或从26.5GHz到29.5GHz和/或从27.5GHz到28.28GHz和/或从24.25GHz到27.5GHz和/或从37GHz到43.5GHz和/或从26.5GHz到27.5GHz的范围。
此外,可以利用围绕600MHz、700MHz、800MHz、900MHz、1.5GHz、2.1GHz、2.3GHz和/或2.6GHz的频带中的频率范围。
还可能的是,D2D通信的数据传输在其他的、尤其在未来确定的频率范围中进行。
D2D通信的数据传输尤其可以根据相应的D2D协议、尤其根据与5G标准兼容的协议进行。在此,D2D通信可以在所谓的PHY层上进行。
例如,该设备可以将从终端设备发出的信号经由终端设备接口接收,并且然后未经处理地、但是优选经处理地经由基站接口传输至基站。为此,该设备可以包括数据处理装置。
替代地或累积地,该设备可以将从终端设备发出的信号经由终端设备接口接收,并且未经放大地、但是优选经放大地传输至基站。为此,该设备可以包括信号放大装置。
显然,该设备也可以将从基站发出的信号经由基站接口接收,并且未经处理或经处理地以及优选未经放大地或经衰减地经由终端设备接口传输至终端设备。
优选地,该设备经由终端设备接口接收从终端设备发出的信号,将该信号放大,并且将经放大的信号传输至基站,其中,该设备经由基站接口接收从基站发出的信号,并且将该信号未经放大地传输至终端设备。因此,该设备可以包括用于从终端设备发出的信号的放大器装置,然而不包括用于从基站发出的信号的放大器装置。
在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D2D通信中,设备可以实施用于控制数据传输的控制功能,这些控制功能在终端设备与基站的直接通信中(即在没有设备接入的情况下)由基站实施。例如,设备可以控制终端设备的发送功率,尤其是通过将发送功率的期望额定值传输至终端设备。此外,设备可以借助预给定的时钟来同步数据传输。此外,设备可以注销用于数据传输的终端设备,尤其是当在预先确定的持续时间内在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不再进行数据传输时。
可能的是,设备的终端设备接口的发送和/或接收范围不同于基站的发送和/或接收范围,并且这些范围不重叠。这使得能够以有利的方式实现从处于终端设备接口的发送和/或接收范围中的终端设备到基站的数据传输,而该终端设备不处于基站的发送和/或接收范围中,即相对于基站处于所谓的超出覆盖范围(out-of-coverage)状态中。
在此,接收范围可以表示配属于接收装置的空间范围,其中,如果发送装置处于接收范围中,则由发送装置以预先确定的、例如最小的信号强度所发出的无线电信号能够通过接收装置以同样预先确定的、例如最小必要的接收功率进行接收。如果发送装置处于接收范围之外,则以该预先确定的信号强度所发出的无线电信号不能以该预先确定的接收功率接收。
在此,发送范围可以表示如下空间范围:在该空间范围中,如果接收装置处于发送范围中,则由发送装置以预先确定的、例如最大的信号强度所发出的无线电信号能够通过接收装置以同样预先确定的、例如最小必要的接收功率进行接收。如果接收装置处于发送范围之外,则以该预先确定的信号强度所发出的无线电信号不能以预先确定的接收功率进行接收。
然而,替代地,基站和设备(尤其终端设备接口)的发送和/或接收范围可以至少部分地重叠。然而,在此,可能的是,在重叠范围中,与由设备经由终端设备接口以预先确定的信号强度所发出的信号相比,由基站以预先确定的信号强度所发出的信号是由终端设备以更低的接收功率接收的,和/或,由终端设备以预先确定的信号强度所发送的信号是由基站以与由设备经由终端设备接口相比更低的接收功率接收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经由设备的数据传输,也能够实现质量更好的从终端设备到基站的数据传输,其中,尤其能够节省能源。
可能必要的是,终端设备在经由所提出的设备将数据传输至基站之前在注册过程中在该设备中注册。如果不再进行经由设备至基站的数据传输,则终端设备可以在注销过程中注销。为了进行注册或注销,可以在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在此,可以将关于终端设备的标识或身份的信息传输至设备。替代地,尤其当在预先确定的持续时间内不再有信号由终端设备接收和/或传输至终端设备时,则也可以通过设备注销终端设备。
此外,设备的中继功能可以是可激活的和可禁用的,例如通过如下方式:由终端设备或基站发送激活信号或禁用信号。激活信号尤其可以编码激活命令。
因此,在总体上,以有利的方式得出由基站所提供的、用于尤其移动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网络的更好的可用性。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是符合5G标准的数据传输。因此,终端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以及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也可以符合5G标准地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可以构造为所谓的5G中继设备。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得出,也能够在如下范围中实现符合5G标准的具有高带宽的数据传输:在这些范围中,基站的发送功率和/或接收灵敏度低或不存在。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该设备是网络访问装置。网络访问装置也可以称为所谓的Network Access Device(网络访问装置)。在此,网络访问装置能够为不同于终端设备的装置提供对外部网络、例如数据传输网络的访问。特别地,网络访问装置还能够为位置固定地布置的装置(例如位置固定地布置在车辆中的装置)实现所阐述的访问,例如车辆固定的装置(例如控制装置)。因此,网络访问装置也可以是位置固定地安装的装置。
网络访问装置也可以称为所谓的调制解调器,并且可以实施调制解调器特定的功能,即实施调制解调器的功能所需的功能。这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装置,例如构造为微控制器或集成电路的一个或多个计算装置。
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得出,利用网络访问装置的现有功能——即实现至或从(例如基站的)网络装置的数据传输,以便也能够实现至或从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由此可以实现,尤其当已经存在的网络访问装置作为所提出的设备用于数据传输时,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以及结构空间要求。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该设备是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或是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的一部分。在此,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可以用于(尤其在车辆中)执行远程信息处理服务。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在此可以包括GNSS装置。此外,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可以包括计算装置,例如构造为微控制器或集成电路的计算装置。此外,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数据的存储装置。
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总线接口,经由该总线接口,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可以连接到用于数据传输的总线系统、例如车辆总线系统。
也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得出将设备集成到已经存在的设备中,由此能够节省成本和结构空间。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网络访问装置形成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的网络访问装置。也由此得出所阐述的有利集成。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借助网络访问装置的计算装置能够实施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的功能。换句话说,借助网络访问装置的计算装置能够执行如下操作:在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的运行中,这些操作对于实施由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所提供的功能是必要的。例如,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可以实施所谓的eCall功能。此外,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可以实施V2x通信功能。
此外,例如,网络访问装置的计算装置可以用于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的总线操控,其中,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连接到所阐述的总线系统。这可能意味着,网络访问装置的计算装置经由总线系统(尤其根据一个或多个预先确定的协议)控制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的数据传输。
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得出,为了提供前述调制解调器功能和中继功能而通常高性能地构造的网络访问装置计算装置附加地也实施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的功能,其中,通过这些协同效应能够节省结构空间和成本。
同样能够设想,网络访问装置利用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的存储装置以用于存储和调用数据,这些数据例如是为了实施调制解调器特定的功能和/或中继特定的功能而为网络访问装置所需的。在此,中继特定的功能可以表示实施中继功能所需的功能。该功能尤其可以包括以下仍将更详细地阐述的数据处理。替代地或累积地,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也可以利用网络访问装置的存储装置以用于存储和调用例如实施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的功能所需的数据。
在此,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和网络访问装置可以构造为彼此独立的装置、尤其是构造为在结构上分离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装置可以布置在车辆中的不同位置处,然而,其中,这些装置设备可以信号和/或数据技术地连接。但也可以设想,将两者实施为结构单元、尤其布置在壳体中的装置。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该设备布置在车辆中。该车辆尤其可以是机动车,进一步地尤其是乘用车。在这种情况下,该设备也可以称为车辆固定的设备。该设备尤其可以相对于车辆位置固定地布置在该车辆中。在此,可能的是,终端设备接口的发送和/或接收范围包括整个车辆内部空间或该车辆内部空间的预先确定的部分范围。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得出,尽管存在由于车辆车身的电磁屏蔽,车辆内部空间中的终端设备、尤其移动无线电设备仍然能够建立至车辆外部基站的良好数据连接,即经由所提出的设备。
此外,描述根据在该公开内容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一种的设备在车辆中的应用,尤其是用于可以布置在车辆中的终端设备与可以布置在车辆外部的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通过该设备,在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中,能够执行数据的处理。数据处理尤其可以是对于用于数据传输的信号的频率转换必要的数据处理。在此,可以将信号从一个频率范围转换为另一频率范围。这意味着,经转换的信号在转换后具有与转换前不同的频率。如此,例如可以进行用于基站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信号和用于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信号之间的频率转换。
替代地或累积地,数据处理可以是如下数据处理:该数据处理对于将以TDD(时分双工)方法传输的信号转换为以FDD(频分双工)方法传输的信号是必要的,反之亦然。
此外替代地或累积地,数据处理可以是如下数据处理:该数据处理对于将根据确定协议的数据传输转换为根据另一协议是必要的。在此,例如可以将根据第一协议传输的信号转换为根据不同于第一协议的另一协议传输的信号。例如,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号传输可以根据如下协议进行:该协议不同于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协议。
此外替代地或累积地,数据处理可以是对于所谓的隧道(Tunneln)必要的数据处理。隧道在此可以表示根据通信协议的转换和传输,该协议针对数据传输嵌入到另一通信协议中。换句话说,在隧道中,可以将现有通信网络用作用于自身包含的另一通信网络的传输介质,该通信网络尤其可以是VPN(虚拟专用网络)。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得出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安全连接。
在总体上,通过数据处理,以有利的方式得出所提出的中继设备的广泛应用领域,尤其因为该中继设备由于所阐述的数据处理功能而适合于多个基站与多个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该设备具有多个终端设备接口,以用于设备与分别至少一个(优选恰好一个)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该设备构造为用于多个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的中继设备。经由不同终端设备接口,数据例如可以根据彼此不同的协议和/或符合不同的标准地传输。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实现,对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实现或改善相应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借助该设备能够探测设备的接收范围中的、尤其终端设备接口的接收范围中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尤其能够探测注册用于经由设备将数据传输到基站的终端设备的数量。
因此,例如能够探测,多少终端设备处于车辆的车辆内部空间中。该信息例如可以用于eCall场景中,尤其可以在发出所谓的eCall时一起传输关于如此探测的数量的信息。由此可以以有利的方式实现,准确地或至少近似地向应急服务
Figure BDA0003221618240000091
通知车辆中的人员数量,其中,可以假设,对于每个终端设备,一人处于车辆内部空间中。例如,这可能对于确定送往事故地点的救护车数量是重要的。
此外可以实现,借助该设备也能够探测设备接收范围中的终端设备的标识或身份。例如,该设备可以探测,哪些终端设备处于接收范围中,尤其是哪些终端设备在该设备中注册以用于经由设备将数据传输至基站。
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得出,能够有针对性地检查所期望的终端设备的可达性,或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至所期望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由此例如能够在事故发生后有针对性地检查,确定的终端设备对于数据传输是否是可到达的。这尤其可以用于检查确定的车辆乘员在事故发生后是否已经离开事故地点。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借助该设备能够探测接收范围中的终端设备(尤其如前所述的经注册的终端设备)与该设备之间的距离。在此,可以基于电平地或基于传播时间地探测该距离。因此,该设备可以包括用于电平检测的和/或用于检测设备(尤其终端设备接口)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信号传播时间的装置。
如果借助该设备能够探测接收范围中的多个终端设备,则能够将电平和/或传播时间并且因此也将距离分配给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如果能够确定终端设备的身份/标识,则能够将电平和/或传播时间并且因此也将距离分配给该标识。
关于距离或配属于确定终端设备的距离的信息同样能够以有利的方式用于eCall场景中。例如,可以在发出eCall时一起传输这种信息。由此,尤其当假设一个终端设备配属于一人时,救援力量能够以有利的方式获得如下估计:在设备周围的哪些区域中存在人员。例如,当困惑的车辆乘员在事故发生后离开车辆时,这可能是重要的。
此外,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根据在该公开内容中所描述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设备。在此,该设备可以如前所述布置在车辆中。该设备、尤其基站接口在此可以信号技术地与车辆天线连接。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得出改善处于车辆中的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的车辆。
此外,提出一种用于在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其中,根据在该公开内容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一种的设备用作用于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的中继设备,并且终端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是D2D通信或作为D2D通信进行。这意味着,将数据以D2D通信的方式从终端设备传输至设备,并且从那里继续传输至基站。反之,可以将数据从基站传输至设备,并且从那里以D2D通信的方式传输至终端设备。此外,对于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使用与用于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标准相同的标准,其中,该标准是移动无线电标准。
在此可以进行如前所述的信号处理。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得出经改善的、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在此,该方法可以借助根据在该公开内容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一种的设备来执行。因此,在此,设备尤其如此配置,使得这类方法能够借助该设备执行。
在设备的运行中、尤其在作为中继器的运行中,还可以实现,如前面同样已经阐述的那样,探测设备的接收范围中的终端设备的数量。替代地或累积地,也可以探测终端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基于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附图示出:
图1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车辆以及基站的示意性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以及基站和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方框图;
图3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与基站和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方框图;
图4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与多个终端设备和基站的示意性方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在下文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具有相同或类似技术特征的元素。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终端设备2a、2b与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的设备1的示意性方框图。在此,数据传输可以是无线数据传输、尤其是借助无线电信号的无线数据传输。在此,设备1布置在车辆4中、尤其是相对于车辆特定的坐标系位置固定地布置在车辆4中。
设备1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接口5,以用于设备1与终端设备2a、2b之间的数据传输。
终端设备2a、2b例如可以是便携式终端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便携式PC(例如平板电脑)或其他终端设备,这些终端设备具有用于在终端设备2a、2b与其他装置之间尤其是通过数据传输网络(例如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的接口。在此,其他装置例如可以是数据传输网络的服务器装置。
通常,通过如下方式将数据传输至这类服务器装置:在终端设备2a、2b与基站3之间直接传输数据,其中,然后在基站3与服务器装置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尤其是有线数据传输。在终端设备2a、2b与基站3之间的直接数据传输的情况下,用于数据传输的信号可以由终端设备2a、2b发出并且由基站3接收,或者信号由基站3发出并且由终端设备2a、2b接收。因此,终端设备2a、2b与另一装置(例如前述数据传输网络的服务器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基站3进行。换句话说,基站3形成数据传输路径的一部分。在此,基站3表示优选位置固定的、用于例如来自移动无线电网络的信号(尤其无线电信号)的传输装置。
此外,设备1具有至少一个基站接口6。该基站接口用于设备1与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尤其例如通过无线电信号的无线数据传输。
根据本发明,该设备构造为用于终端设备2a、2b与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的中继设备。因此,终端设备2a、2b与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通常不是如前所述地直接进行,而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将用于数据传输的信号从终端设备2a经由终端设备接口5传输至设备1。然后,这些信号由设备1接收。此外,可以将这些信号未经处理地或经处理地经由基站接口6发出至基站3。从基站3到终端设备2a、2b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将信号从基站3发出,并且经由设备1的基站接口6由该设备接收。然后可以经由终端设备接口5将这些信号未经处理地或经处理地发出和传输至终端设备2a、2b。
因此,能够在终端设备2a、2b与设备1之间进行设备到设备传输(英语: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在此,可以通过设备1进行用于数据传输的信号(即,尤其是无线电信号)的信号放大。优选地,在此对由终端设备2a、2b所接收的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其中,然后将经放大的信号发出至基站3,其中,然而,优选地不对由基站3接收且发出至终端设备2a、2b的信号进行信号放大。
设备1为此可以包括相应的放大器装置(未示出)。该放大器装置在此可以与布置在车辆中的供能装置(例如通过车载网络)电连接。
如已经阐述的那样,通过设备1还可以进行数据处理。
设备1与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是符合移动无线电标准的数据传输。此外,可以将相同的标准用于设备1与终端设备2a、2b之间的数据传输。
终端设备2a、2b与基站3之间经由设备1的数据传输优选地是符合5G标准的数据传输。因此,在此,终端设备2a、2b与设备1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及设备1与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分别可以是符合5G标准的数据传输。然而,终端设备2a、2b与基站之间的直接数据传输(即未接入设备1)也可以符合不同于5G标准的标准进行。
数据传输尤其可以在发出eCall时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用于V2X通信。然而,此外,数据传输还可以用于执行或实施消费者应用程序。
图2示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1以及基站3和终端设备2的示意性方框图。与在图1中示出的设备1的实施方式不同,示出的是,设备1包括多个终端设备接口5a,……,5n。此外,示出设备1的计算装置7,其中,该计算装置与终端设备接口5a,……,5n以及基站接口6数据和/或信号技术地连接。多个终端设备接口5a,……,5n可以分别用于设备1与多个终端设备2的集合中的一个终端设备2之间的数据传输。在此,设备1与这些终端设备2之间经由相应终端设备接口5a,……,5n的数据传输可以符合相同或彼此不同的标准或者说符合相同或不同的协议地进行。
图3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设备1以及终端设备2和基站3的示意性方框图。设备1在此是网络访问装置8或构成这种网络访问装置8。网络访问装置8在此尤其可以构造为调制解调器。网络访问装置8包括计算装置7以及基站接口6,经由该基站接口,前述数据传输网络与网络访问装置8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基站3进行。此外,网络访问装置8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接口5。
在图3中示出,网络访问装置8是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9的部分。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9尤其可以是车辆4(参见图1)的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9。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9包括计算装置10以及总线接口11,经由该总线接口,可以在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9与其他车辆装置(例如控制装置)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数据传输尤其通过诸如CAN总线之类的总线系统进行。
此外示出,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9包括GNSS装置12。此外,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9可以包括存储装置13。
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9的计算装置10在此与GNSS装置12、存储装置13、接口11以及网络访问装置8的计算装置7信号和/或数据技术地连接。在此可以实现,网络访问装置8的计算装置7实施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的功能,例如控制接口11以用于数据传输。
计算装置7、10例如可以实施为微控制器或集成电路。
图4示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设备1以及终端设备2a、2b和基站3的示意性方框图。
在此示出,如前所述包括终端设备接口5、基站接口6以及计算装置7的设备1能够确定到第一终端设备2a的距离D1和到第二终端设备2b的距离D2。在此,该确定可以借助计算装置7进行。距离的确定在此可以基于电平或基于传播时间地进行。为此,设备1可以包括相应的装置,这些装置用于检测设备1与相应终端设备2a、2b之间的数据传输的信号的电平或设备1与相应终端设备2a、2b之间的数据传输的信号的传播时间。
此外,借助设备1还可以确定布置在设备1(尤其终端设备接口5)的接收范围中的终端设备2a、2b的数量。还可以探测以下终端设备2a、2b的数量:这些终端设备经由终端设备接口5与设备1信号技术连接以用于数据传输,或者这些终端设备为了经由设备1进行数据传输而在设备1中注册。如此,可能需要终端设备2a、2b在执行数据传输之前(尤其是通过相应的注册过程)在设备1中注册。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可以确定或探测注册的终端设备2a、2b的数量。此外可以实现,设备还确定布置在接收范围中的终端设备2a、2b的标识或身份,或在该设备中登记用于数据传输的终端设备2a、2b的标识或身份。此外可以如前所述地确定到这些终端设备的相应距离D1、D2。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至少一个终端设备2与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参见例如图3)。在第一步骤S1中,在此例如借助适合的信号将数据从终端设备2经由终端设备接口5传输至设备1。在第二步骤S2中,对这些数据或信号进行处理,其中,示例性的处理先前已经阐述。在第三步骤S3中,经由基站接口6将数据从设备1传输至基站3。
替代地,可以在第一步骤S1中将数据从基站3经由基站接口6传输至设备1,其中,在第二步骤S2中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在第三步骤S3中,将这些数据从设备1经由终端设备接口5传输至终端设备2。
在此,对于设备1与终端设备2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使用与用于设备1与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标准相同的标准,其中,该标准是移动无线电标准。此外,终端设备2与设备1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符合D2D通信地进行。
在此应该注意,第二步骤S2是可选步骤,因为信号或数据处理不是强制性地必要的。替代地或累积地,在第二步骤中也可以对用于数据传输的信号进行放大。该放大尤其可以仅当信号由终端设备2接收并传输至基站3时进行。如果信号由基站3接收并传输至终端设备2,则不能进行放大。
通过图5中的虚线示出,在设备1作为中继器运行时,即尤其是在时间上平行于设备1与终端设备2之间或设备1与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在第四步骤S4中可以确定以下终端设备2的数量:这些终端设备处于设备1的接收范围中,或者这些终端设备为了数据传输而在设备1中注册。在第五步骤S5中,可以分析处理,用于自动紧急呼叫(eCall)的条件是否得到满足。如果是这种情况,则可以在第六步骤S6中从设备1例如经由基站接口6发出自动紧急呼叫,其中,与该紧急呼叫一起传输的信息包括关于在第四步骤S4中确定的终端设备2数量的信息。此外,在紧急呼叫中传输的信息也可以包括关于在第四步骤S4中确定的、在设备1的接收范围中的终端设备2之间的距离D1、D2(参见图4)的信息,其中,这些距离同样能够在第四步骤S4中确定。由此能够以有利的方式向救援力量通知用于执行有效救援行动的重要信息。

Claims (13)

1.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1)具有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接口(5,5a,……,5n),所述终端设备接口用于所述设备(1)与终端设备(2,2a,2b)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所述设备(1)具有至少一个基站接口(6),所述基站接口用于所述设备(1)与所述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2,2a,2b)与所述设备(1)之间的数据传输以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式进行,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1)构造为用于终端设备(2,2a,2b)与所述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的中继设备,其中,对于所述设备(1)与所述终端设备(2,2a,2b)之间的数据传输,使用与用于所述设备(1)与所述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标准相同的标准,其中,所述标准是移动无线电标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2,2a,2b)与所述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是符合5G标准的数据传输。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1)是网络访问装置(8)。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1)是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9)或是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9)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访问装置(8)形成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9)的网络访问装置(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借助所述网络访问装置(8)的计算装置(7)能够实施所述远程信息处理控制装置(9)的功能。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1)布置在车辆(4)中。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设备(1),在所述终端设备(2,2a,2b)与所述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中能够执行数据的处理。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1)具有多个终端设备接口(5,5a,……,5n),所述终端设备接口用于所述设备(1)与多个终端设备(2,2a,2b)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所述设备(1)构造为用于所述多个终端设备(2,2a,2b)与所述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的中继设备。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借助所述设备(1),能够探测所述设备(1)的接收范围中的终端设备(2,2a,2b)的数量。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借助所述设备(1),能够探测终端设备(2,2a,2b)与所述设备(1)之间的距离(D1,D2)。
12.一种车辆,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
13.一种用于至少一个终端设备(2,2a,2b)与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其中,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用作用于所述终端设备(2,2a,2b)与所述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的中继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2,2a,2b)与所述设备(1)之间的数据传输以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式进行,其中,对于所述设备(1)与所述终端设备(2,2a,2b)之间的数据传输,使用与用于所述设备(1)与所述基站(3)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标准相同的标准,其中,所述标准是移动无线电标准。
CN202080015761.8A 2019-02-21 2020-02-20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以及车辆 Pending CN1134550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202358.4A DE102019202358A1 (de) 2019-02-21 2019-02-21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atenübertragung sowie Fahrzeug
DE102019202358.4 2019-02-21
PCT/EP2020/054470 WO2020169728A1 (de) 2019-02-21 2020-02-20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atenübertragung sowie fahrzeu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5023A true CN113455023A (zh) 2021-09-28

Family

ID=69650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5761.8A Pending CN113455023A (zh) 2019-02-21 2020-02-20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01778A1 (zh)
EP (1) EP3928541A1 (zh)
CN (1) CN113455023A (zh)
DE (1) DE102019202358A1 (zh)
WO (1) WO20201697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53491A1 (en) * 2020-08-17 2022-02-17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pectrum utilization coordination between wireline backhaul and wireless systems
US11582055B2 (en) 2020-08-18 2023-02-14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device attachment in a managed network architecture
US11563593B2 (en) 2020-08-19 2023-01-24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between wireline backhaul and wireless systems
US11844057B2 (en) 2020-09-09 2023-12-12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data traffic management in wireline backhaul system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31821A1 (en) * 2011-03-08 2012-09-13 General Motors Llc Vehicle telematics communication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50312380A1 (en) * 2014-04-29 2015-10-29 General Motors Llc Translating cellular protocols for a vehicle telematics unit
CN107079430A (zh) * 2015-08-13 2017-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方法及系统
US20180076839A1 (en) * 2016-09-15 2018-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 vehicle acting as a base station
US20180234524A1 (en) * 2017-02-10 2018-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support for layer 2 based device-to-device relay
US20180288588A1 (en) * 2016-02-04 2018-10-04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device
CN109005526A (zh) * 2017-06-06 2018-12-14 通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乘客存在指示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8269B2 (ja) * 2000-08-04 2002-09-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緊急通報システム端末機器および緊急通報システム
US6895218B2 (en) * 2001-10-11 2005-05-17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for in-building distribution using wireless access technology
JP5785452B2 (ja) * 2011-07-08 2015-09-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中継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信制御方法
US9554328B2 (en) * 2013-07-26 2017-01-24 Intel Corporation Vehicle-based small cell base stations
US9888506B2 (en) * 2013-08-22 2018-02-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ention-based integration of device to device (D2D) networks with wireless infrastructure
US10034188B2 (en) * 2013-09-18 2018-07-24 Intel Corporation Fine-timing measurement exchange
US20150208207A1 (en) * 2014-01-22 2015-07-23 Lear Corporation Wireless device localization
US9467179B2 (en) * 2014-01-27 2016-10-11 General Motor LLC Vehicle head unit priority
WO2017030520A1 (en) * 2015-08-20 2017-02-23 Intel IP Corporation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relaying
EP3386252B1 (en) * 2015-12-29 2020-02-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source requesting method, device, network side node and system
US10334394B2 (en) * 2016-02-19 2019-06-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o-fencing using wireless point sources
EP3424263B1 (en) * 2016-04-01 2020-08-19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
EP3860239A1 (en) * 2017-06-15 2021-08-04 BlackBerry Limited Configuring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31821A1 (en) * 2011-03-08 2012-09-13 General Motors Llc Vehicle telematics communication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150312380A1 (en) * 2014-04-29 2015-10-29 General Motors Llc Translating cellular protocols for a vehicle telematics unit
CN107079430A (zh) * 2015-08-13 2017-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方法及系统
US20180288588A1 (en) * 2016-02-04 2018-10-04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device
US20180076839A1 (en) * 2016-09-15 2018-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 vehicle acting as a base station
US20180234524A1 (en) * 2017-02-10 2018-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support for layer 2 based device-to-device relay
CN109005526A (zh) * 2017-06-06 2018-12-14 通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乘客存在指示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01778A1 (en) 2022-06-23
DE102019202358A1 (de) 2020-08-27
WO2020169728A1 (de) 2020-08-27
EP3928541A1 (de) 2021-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55023A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以及车辆
US10044418B2 (en) 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 system
US2018003527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6559733B (zh) V2x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5594295A (zh) 具有中继功能的终端设备和提供关于中继功能的信息的方法
US20040203370A1 (en) Wireless gateway node
US980035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0100463A (zh) 传输系统信息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398626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10602663B (zh) 语音呼叫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996986A (zh) 网络切片配额管理
CN111800820B (zh) 一种侧链路中继处理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4710524B (zh) 车内局域网的数据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403619A1 (en) Mobile relay node and base station
CN108934067B (zh) 一种获取寻呼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WO2015166916A1 (ja) 無線回路
EP3407422A1 (en) Vehicle computer apparatus
CN112532356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964510A (zh) 一种选择plmn的方法及ivs
JP2018500807A (ja) 自動車用rf信号カバレッジの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モジュール
WO2020063691A1 (zh) 一种gsm通信网络扩展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KR20160131722A (ko) 텔레매틱스 장치
JP2003318799A (ja)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24093939A1 (zh) 信号配置方法、系统以及通信装置
CN213585767U (zh) 高频电路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6

Address after: German Zossen

Applicant after: MOLEX CVS DABENDORF GmbH

Applicant after: Molex CVS Boh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 Zossen

Applicant before: MOLEX CVS DABENDORF GmbH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