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3281A - 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3281A
CN113453281A CN202110700102.4A CN202110700102A CN113453281A CN 113453281 A CN113453281 A CN 113453281A CN 202110700102 A CN202110700102 A CN 202110700102A CN 113453281 A CN113453281 A CN 113453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erminal
user plane
load
transfer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01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3281B (zh
Inventor
吕婷
李福昌
张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01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32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53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3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2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6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 H04W28/0861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25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 H04W28/0942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based on measured or predicted load of entities- or lin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基站的负荷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具体包括:获取第一负荷和第二负荷,第一负荷为锚点基站的用户面负荷,第二负荷为辅基站的用户面负荷;在第一负荷或第二负荷中至少一个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待转移终端及目标基站,待转移终端为需要重新建立用户面连接的终端,目标基站用于在待转移终端与原始基站断开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时,与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原始基站为锚点基站和辅基站中的至少一个;确定待转移终端与原始基站的用户面连接断开;向目标基站发送指示指令,指示指令用于指示目标基站与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非独立模式组网架构包括锚点基站和辅基站。其中,锚点基站与核心网和用户终端均连接,同时具备用户面功能与控制面功能,用户终端的控制面数据需经过锚点基站进行传输。辅基站与用户终端连接,具备用户面功能。用户终端的用户面数据可同时通过锚点基站与辅基站进行传输。
由上述可知,在非独立模式组网架构中,用户终端可同时使用锚点基站和辅基站的用户面功能进行数据传输。这样,虽然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但也增加了基站的资源开销。
在实际网络中,由于用户终端的分布具有随机性,使得基站的负荷分布不均匀,高负荷的基站将会出现资源不足、业务性能下降的问题,低负荷基站则存在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从而影响网络的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基站的承载负荷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锚点基站获取第一负荷和第二负荷,第一负荷为锚点基站的用户面负荷,第二负荷为辅基站的用户面负荷;在第一负荷或第二负荷中至少一个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锚点基站确定待转移终端及目标基站,待转移终端为需要重新建立用户面连接的终端,目标基站用于在待转移终端与原始基站断开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时,与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原始基站为锚点基站和辅基站中的至少一个;锚点基站确定待转移终端与原始基站的用户面连接断开;锚点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指示指令,指示指令用于指示目标基站与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处理模块和发送模块;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第一负荷和第二负荷,第一负荷为锚点基站的用户面负荷,第二负荷为辅基站的用户面负荷;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在第一负荷或第二负荷中至少一个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待转移终端及目标基站,待转移终端为需要重新建立用户面连接的终端,目标基站用于在待转移终端与原始基站断开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时,与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原始基站为锚点基站和辅基站中的至少一个;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确定待转移终端与原始基站的用户面连接断开;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目标基站发送指示指令,指示指令用于指示目标基站与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该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其中,第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与接入网设备的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也可以与接入网设备的处理器单独封装,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中第二方面到第五方面的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详细描述;并且,第二方面到第五方面的描述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上述名字对设备或功能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本发明类似,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非独立模式组网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或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首先,对本公开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5G新空口(New Radio,NR)是继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之后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支持更高速率、更低时延和更大连接数。同时,网络性能也大幅提升。考虑到与现有LTE无线通信系统的共存与融合,5G NR的部署提出了非独立模式组网架构与独立模式组网架构。
非独立模式组网架构基于LTE技术与NR技术的紧耦合来实现的。如图1所示,在该架构中包括LTE基站和NR基站。具体的,LTE基站作为锚点基站连接到核心网,锚点基站可以实现用户面与控制面协议栈功能,用户的控制面信令数据需经过锚点基站进行传输。NR基站为辅基站,辅基站可以实现用户面数据转发、处理等功能,用户的用户面数据则可同时通过锚点基站与辅基站进行传输。
终端通过非独立模式组网架构的锚点基站与辅基站同时进行用户面资源的业务数据传输,这样,虽然可以提高业务的传输速率,但同时也增加了基站的资源开销。在实际网络中,由于用户分布具有随机性,导致网络负荷分布不均匀,不同基站的业务负荷水平存在差异。高负荷基站将出现资源不足、业务性能下降的问题,低负荷基站存在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从而影响网络的整体性能。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通过获取锚点基站和辅基站的用户面负荷,并判断锚点基站和辅基站的用户面负荷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在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出目标基站和待转移终端,将待转移终端的用户面连接断开,与目标基站建立用户面连接。从而解决不同基站的负荷不均匀问题。
接下来,对本公开涉及的实施环境进行简单介绍。
请参考图2,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接入网设备10和用户终端20。其中,接入网设备包括接入网设备11、接入网设备12和接入网设备13。其中,接入网设备11和接入网设备12与用户终端20均连接。接入网设备13是用户终端20的相连接入网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图2示出的通信系统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为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也可以为演进式基站(evolved Node Base Station,eNB),还可以为表示第五代通信技术(the5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网络中的基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终端2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等,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图2中用户终端20以手机为例示出。
在介绍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和实施环境之后,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301-步骤305:
步骤301、锚点基站获取第一负荷和第二负荷。
其中,第一负荷为锚点基站的用户面负荷,第二负荷为辅基站的用户面负荷。
具体的,用户面负荷可以是用户面资源利用率。用户面资源包含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资源和功率资源,用户面资源利用率可以是PRB资源利用率或功率利用率中的一个或两个的组合。
锚点基站获取第二负荷的方式可以是辅基站按照预设周期向锚点基站发送包含于第二负荷的消息,还可以是锚点基站向辅基站发送获取第二负荷的请求指令,辅基站根据请求指令将第二负荷发送至锚点基站。
步骤302、锚点基站在第一负荷或第二负荷中至少一个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待转移终端及目标基站。
其中,待转移终端属于与锚点基站和辅基站均连接的终端。待转移终端为需要重新建立用户面连接的终端,目标基站用于在待转移终端与原始基站断开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时,与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原始基站为锚点基站和辅基站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性的,待转移终端为与锚点基站和辅基站均存在用户面连接的终端。目标基站包括第一目标基站和第二目标基站,待转移终端包括第一待转移终端、第二待转移终端和第三待转移终端。
本步骤中,第一负荷或第二负荷中至少一个超过预设阈值包括3中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第一负荷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第二种情况是,第一负荷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第三种情况是,第一负荷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进一步的,在第一负荷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待转移终端及目标基站。具体是,确定第一目标基站以及第一待转移终端;
在第一负荷未超过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待转移终端及目标基站。具体是,确定第一目标基站以及第二待转移终端;
在第一负荷超过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待转移终端及目标基站。具体是,确定第一目标基站、第二目标基站以及第三待转移终端。
步骤303、锚点基站确定待转移终端与原始基站的用户面连接断开。
本步骤中,在确定出第一负荷或第二负荷中至少一个超过预设阈值时,则需要将待转移终端与原始基站的用户面连接断开。
具体的,根据上述的3种情况。
对于第一种情况第一负荷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而言,锚点基站需要释放与待转移终端之间的用户面连接,具体是锚点基站释放与第一待转移终端之间的用户面连接。其中,第一待转移终端属于终端。
对于第二种情况第一负荷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而言,锚点基站需要向辅基站发送释放连接指令,该释放连接指令用于指示辅基站释放与待转移终端之间的用户面连接,具体是辅基站释放与第二待转移终端之间的用户面连接。其中,第二待转移终端属于终端。
对于第三种情况第一负荷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而言,锚点基站需要释放与待转移终端之间的用户面连接,同时锚点基站也要向辅基站发送释放连接指令,该释放连接指令用于指示辅基站释放与待转移终端之间的用户面连接,具体是锚点基站释放与第三待转移终端之间的用户面连接,同时辅基站也释放与第三待转移终端之间的用户面连接。其中,第三待转移终端属于终端。
步骤304、锚点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指示指令。
其中,指示指令用于指示目标基站与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
本步骤中,在确定出第一负荷或第二负荷中至少一个超过预设阈值时,则需要将待转移终端与目标基站建立用户面连接。
具体的,根据上述的3种情况。
对于第一种情况第一负荷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而言,在锚点基站释放与待转移终端之间的用户面连接之后,待转移终端和目标基站建立用户面连接。具体是,第一待转移终端和第一目标基站建立用户面连接。
对于第二种情况第一负荷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而言,在辅基站释放与第二待转移终端之间的用户面连接之后,待转移终端和目标基站建立用户面连接。具体是,第二待转移终端和第一目标基站建立用户面连接。
对于第三种情况第一负荷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而言,在锚点基站释放与待转移终端之间的用户面连接,同时辅基站也释放与待转移终端之间的用户面连接之后,待转移终端和目标基站建立用户面连接。具体是,第三待转移终端分别与第一目标基站和第二目标基站建立连接。
步骤305、锚点基站确定待转移终端与目标基站之间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待转移终端与目标基站建立用户面连接后,辅基站接收核心网发送的业务数据,并转发给目标基站,由目标基站与原始基站同时发送给待转移终端。
具体的,由步骤304可知,第一负荷或第二负荷中至少一个超过预设阈值时,包括3种情况。
对于第一种情况第一负荷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而言,第一待转移终端和第一目标基站建立用户面连接后,辅基站接收核心网发送的业务数据,并将业务数据转发给第一目标基站,由辅基站与第一目标基站同时发送给第一待转移终端。
对于第二种情况第一负荷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而言,第二待转移终端和第一目标基站建立用户面连接后,辅基站接收核心网发送的业务数据,并将业务数据转发给第一目标基站与锚点基站,由第一目标基站与锚点基站同时发送给第二待转移终端。
对于第三种情况第一负荷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而言,第三待转移终端分别与第一目标基站和第二目标基站建立连接后,辅基站接收核心网发送的业务数据,并将业务数据转发给第一目标基站第二目标基站,由第一目标基站与第二目标基站同时发送给第三待转移终端。
上述步骤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判断第一负荷和第二负荷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在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出待转移终端和目标基站。通过释放待转移终端与原始基站的用户面连接,重新建议待转移终端与目标基站之间的用户面连接,来控制基站的用户面负荷,实现网络负荷均衡的目的。进一步的,结合步骤302和图3,如图4所示,确定目标基站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3021、锚点基站获取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
其中,测量报告包括锚点基站信号强度值和至少一个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终端为与锚点基站和辅基站均连接的终端,相邻基站为终端可检测到的相邻基站。
本步骤中,终端为与锚点基站和辅基站均存在用户面连接的终端。锚点基站获取的测量报告可以是第一终端周期性的向锚点基站发送的,还可以是锚点基站向第一终端发送获取测量报告的请求得到的,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3022、锚点基站根据测量报告,确定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和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
本步骤中,根据第一终端上报的测量报告,锚点基站统计测量报告中携带的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均值。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和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满足如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3129869150000081
Figure BDA0003129869150000082
其中,A为所有终端的测量报告中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值之和,B为测试报告的总数,C为所有终端的测试报告中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之和。上述公式中的所有终端为第一终端中包含的所有终端,测试报告的总数为第一终端中包含的所有终端上报的测试报告的总数。
步骤3023、锚点基站确定相邻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传输性能参数值。
本步骤中,锚点基站向各相邻基站发送信息获取请求,信息获取请求用于获取相邻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传输性能参数值。
其中,用户面资源余量满足如下表达式:用户面资源余量=A*B-C
A为相邻基站的用户面资源总数,B为负荷门限因子,C为已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若基站为锚点基站,负荷门限因子和第一预设阈值相同;若基站为辅基站,负荷门限因子和第二预设阈值相同。用户面资源余量的大小反映了基站的负荷水平,即基站负荷越高,用户面资源余量越少。
当各个相邻基站接收到锚点基站的信息获取请求后,各个相邻基站向锚点发送回复指令,该回复指令包括当前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传输性能参数值。
步骤3024、在第一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与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的差值小于第三预设阈值时,且第一相邻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大于预设的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锚点基站确定第一相邻基站为候选基站,第一相邻基站属于相邻基站。
本步骤中,若第一相邻基站与第一基站的信号强度均值之差小于预设的第三预设阈值,且某相邻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大于预设的第四预设阈值,确定第一相邻基站为候选基站,并将该第一相邻基站添加到候选基站列表中。其中,第一相邻基站属于相邻基站,且第一相邻基站包括至少一个相邻基站。
步骤3025、锚点基站根据候选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传输性能参数值和信号强度值的均值,确定候选基站中的每个基站的权值。
具体的,锚点基站根据各个候选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用户面资源余量和传输性能因子等参数值确定候选基站中每个基站的权值。传输性能因子包括传输时延、传输速率和传输误块率。传输性能因子根据传输时延、传输速率和传输误块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确定。
其中,相邻基站的权值满足如下表达式:
权值=a*(候选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所有候选基站信号强度值的均值的最大值)+b*(候选基站用户面资源余量/所有候选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的最大值)+c*(候选基站的传输性能因子/所有候选基站传输性能因子的最大值)
在上述公式中a、b、c为权值系数,a+b+c=1。
步骤3026、将权值最大的候选基站确定为第一目标基站,权值次大的候选基站确定为第二目标基站。
本步骤中,结合上述权值的表达式,将权值最大的基站确定为第一目标基站,权值次大的候选基站确定为第二目标基站。
上述步骤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根据相邻基站的参数定义基站权值,反映了不同基站传输性能的差异性,从而确定出传输性能最好的基站作为目标基站,当使用目标基站为待转移终端提供用户面连接时,可进一步提高待转移终端的传输性能。另外,本公开通过选择第一目标基站、第二目标基站,使得待转移终端始终保持同时与两个基站建立用户面连接,同时使用两条用户面连接进行业务传输,实现负荷均衡前后终端的业务传输性能保持一致。
进一步的,结合步骤302、图3和图4,如图5所示,确定待转移终端中的第一待转移终端和第二待转终端,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3021a、锚点基站获取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
其中,测量报告包括锚点基站信号强度值和至少一个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终端为与锚点基站和辅基站均连接的终端,相邻基站为终端可检测到的相邻基站。
详细内容见步骤3021。
步骤3022a、锚点基站根据测量报告,确定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和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
本步骤中,根据第一终端上报测量报告,锚点基站分别统计第一终端中的每个终端测量到的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均值。
步骤3023a、在确定第一终端的相邻基站包括第一目标基站,且第一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大于第五预设阈值,锚点基站确定第一终端为第一候选终端。
其中,第一终端属于终端。
本步骤中,若第一终端测量到的相邻基站包含第一目标基站,且第一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大于第五预设阈值,则将第一终端确定为第一候选终端。根据上述方式得到的终端都是第一终端,第一终端指的是一类终端。
步骤3024a、锚点基站根据第一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确定第一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和每个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
本步骤中,候选终端的权值满足如下表达式:
Figure BDA0003129869150000101
步骤3025a、锚点基站根据第一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将第一候选终端进行排序,生成第一候选终端列表。
本步骤中,将所有第一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计算出来后,根据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有的第一候选终端进行排序,得到第一候选终端列表。
步骤3026a、在第一目标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辅基站用户面资源余量之和与第一候选终端列表的中前i个第一候选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之和的差值小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锚点基站确定第一候选终端列表中前i个第一候选终端为第一待转移终端。
其中,i为正整数。
本步骤中,第一目标基站和辅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的计算方式如上描述。在第一目标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辅基站用户面资源余量之和与第一候选终端列表的中前i个第一候选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之和的差值小于第六预设阈值,锚点基站确定第一候选终端列表中前i个第一候选终端为第一待转移终端。第一待转移终端指的是一类终端,根据上述方式得到的候选终端都为第一待转移终端。
步骤3026b、在第一目标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锚点基站用户面资源余量之和与第一候选终端列表的中前j个第一候选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之和的差值小于第七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锚点基站确定第一候选终端列表中前j个第一候选终端为第二待转移终端。
其中,j为正整数。
本步骤中,第一目标基站和锚点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的计算方式如上描述。在确定第一目标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锚点基站用户面资源余量之和与候选终端列表的中前j个候选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之和的差值小于第七预设阈值,锚点基站确定第一候选终端列表中前j个第一候选终端为第二待转移终端。第二待转移终端指的是一类终端,根据上述方式得到的候选终端都为第二待转移终端。
进一步的,结合步骤302、图3、图4和图5,如图6所示,确定待转移终端中的第三待转移终端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3021b、锚点基站获取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
其中,测量报告包括锚点基站信号强度值和至少一个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终端为与锚点基站和辅基站均连接的终端,相邻基站为终端可检测到的相邻基站。
详细内容见步骤3021。
步骤3022b、锚点基站根据测量报告,确定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和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
详细内容见步骤3022a。
步骤3023b、在第二终端的相邻基站包括第一目标基站和第二目标基站且第一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和第二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大于第八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终端为第二候选终端。
其中,第二终端属于终端。
本步骤中,若第二终端测量到的相邻基站包含第一目标基站和第二目标基站,且第一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和第二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大于第八预设阈值,则将第二终端确定为第二候选终端。根据上述方式得到的终端都是第二终端,第二终端指的是一类终端。
步骤3024b、锚点基站根据第一目标基站和第二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确定第二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和每个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
本步骤中,候选终端的权值满足如下表达式:权值=A+B
Figure BDA0003129869150000121
Figure BDA0003129869150000122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确定出第二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锚点基站可直接获取到每个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
步骤3025b、锚点基站根据第二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将第二候选终端进行排序,生成第二候选终端列表。
本步骤中,将第二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计算出来后,根据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有的第二候选终端进行排序,得到第二候选终端列表。
步骤3026c、在第一目标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锚点基站用户面资源余量之和与第二候选终端列表的中前k个第二候选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之和的差值小于第九预设阈值的情况下,锚点基站确定第二候选终端列表中前k个第二候选终端为第三待转移终端。
其中,k为正整数。
本步骤中,第一目标基站和锚点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的计算方式如上描述。在确定第一目标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锚点基站用户面资源余量之和与第二候选终端列表的中前k个第二候选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之和的差值小于第九预设阈值,锚点基站确定第二候选终端列表中前k个第二候选终端为第三待转移终端。第三待转移终端指的是一类终端,根据上述方式得到的候选终端都为第三待转移终端。
上述步骤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通过第一终端所占的用户面资源数量与目标基站的负荷水平确定出待转移终端的数量。基于待转移终端在网络中的分布,所选的待转移终端都位于目标基站覆盖范围内且能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较大。使得目标基站可满足待转移终端的业务性能要求,同时,避免目标基站出现负荷过高、资源不足的问题。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公开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的范围。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用于用户终端,该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的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作为一种可实现方式,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710、处理模块720和发送模块730。
获取模块710,被配置为获取第一负荷和第二负荷,第一负荷为锚点基站的用户面负荷,第二负荷为辅基站的用户面负荷;例如,结合图2,获取模块71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1。
处理模块720,被配置在第一负荷或第二负荷中至少一个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待转移终端及目标基站,待转移终端为需要重新建立用户面连接的第一终端,目标基站用于在待转移终端与原始基站断开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时,与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原始基站为锚点基站和辅基站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结合图3,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
处理模块720,还被配置确定待转移终端与原始基站的用户面连接断开。例如,结合图3,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3。
发送模块730,被配置为向目标基站发送指示指令,指示指令用于指示目标基站与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例如,结合图3,发送模块73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4。
处理模块720,被配置为确定待转移终端与目标基站之间进行业务数据传输。例如,结合图3,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5。可选的,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中的获取模块710,还被配置为获取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测量报告包括锚点基站信号强度值和至少一个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终端为与锚点基站和辅基站均连接的终端,相邻基站为终端可检测到的相邻基站;例如,结合图4,获取模块71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1。
处理模块720,还被配置为根据测量报告,确定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和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例如,结合图4,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2。
处理模块720,还被配置为确定相邻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传输性能参数值;例如,结合图4,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3。
处理模块720,还被配置为在第一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与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的差值小于第三预设阈值时,且第一相邻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大于预设的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相邻基站为候选基站,第一相邻基站属于相邻基站;例如,结合图4,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4。
处理模块720,还被配置为根据候选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传输性能参数值和信号强度值的均值,确定候选基站中的每个基站的权值;例如,结合图4,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5。
处理模块720,还被配置为将权值最大的候选基站确定为第一目标基站,权值次大的候选基站确定为第二目标基站。例如,结合图4,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6。
可选的,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中的获取模块710,还被配置为获取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测量报告包括锚点基站信号强度值和至少一个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例如,结合图5,获取模块71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1a。
处理模块720,还被配置为根据测量报告,确定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和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例如,结合图5,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2a。
处理模块720,还被配置为在第一终端的相邻基站包括第一目标基站,且第一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大于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终端为第一候选终端,第一终端属于终端;例如,结合图5,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3a。
处理模块720,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一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确定第一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和每个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例如,结合图5,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4a。
处理模块720,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一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将第一候选终端进行排序,生成第一候选终端列表;例如,结合图5,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5a。
处理模块720,还被配置为在第一目标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辅基站用户面资源余量之和与第一候选终端列表的中前i个第一候选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之和的差值小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候选终端列表中前i个第一候选终端确定为第一待转移终端,i为正整数;例如,结合图5,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6a。
处理模块720,还被配置为在第一目标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锚点基站用户面资源余量之和与第一候选终端列表的中前j个第一候选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之和的差值小于第七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候选终端列表中前j个第一候选终端为第二待转移终端。例如,结合图5,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6b。
可选的,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中的获取模块710,还被配置为获取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测量报告包括锚点基站信号强度值和至少一个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例如,结合图6,获取模块71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1b。
处理模块720,还被配置为根据测量报告,确定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和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例如,结合图6,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2b。
处理模块720,还被配置为在第二终端的相邻基站包括第一目标基站和第二目标基站且第一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和第二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大于第八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终端为第二候选终端,第二终端属于终端;例如,结合图6,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3b。
处理模块720,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一目标基站和第二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确定第二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和每个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例如,结合图6,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4b。
处理模块720,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二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将第二候选终端进行排序,生成第二候选终端列表;例如,结合图6,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5b。
处理模块720,还被配置为在第一目标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第二目标基站用户面资源余量之和与第二候选终端列表的中前k个第二候选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之和的差值小于第九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二候选终端列表中前k个第二候选终端确定为第三待转移终端。例如,结合图6,处理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步骤3026c。
可选的,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中的处理模块720,具体被配置为在第一负荷超过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未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目标基站以及第一待转移终端。
处理模块720,具体被配置为在第一负荷未超过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目标基站以及第二待转移终端。
处理模块720,具体被配置为在第一负荷超过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目标基站、第二目标基站以及第三待转移终端。
可选的,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中的处理模块720,具体被配置为在第一负荷超过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未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锚点基站与第一待转移终端的用户面连接断开。
处理模块720,具体被配置为在第一负荷未超过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辅基站与第二待转移终端的用户面连接断开。
处理模块720,具体被配置为在第一负荷超过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锚点基站和辅基站与第三待转移终端的用户面连接均断开。
可选的,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中的发送模块730,具体被配置为在第一负荷超过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未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向第一目标基站发送第一指示指令,第一指示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目标基站与第一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
发送模块730,具体被配置在第一负荷未超过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向第一目标基站发送第二指示指令,第二指示指令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目标基站与第二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
发送模块730,具体被配置在第一负荷超过预设阈值,且第二负荷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向第一目标基站发送第三指示指令,向第二目标基站发送第四指示指令,第三指示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目标基站与第三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第四指示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目标基站与第三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模块,例如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740。存储模块740可以用于存储该写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的程序代码,还可以用于存储写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生成的数据,如写请求中的数据等。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1、存储器82、通信接口83和通信总线84。
下面结合图8对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其中,处理器81是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81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在具体的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8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8中所示的CPU0和CPU1。且,作为一种实施例,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8中所示的处理器81和处理器8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8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 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8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84与处理器81相连接。存储器82也可以和处理器81集成在一起。
在具体的实现中,存储器82,用于存储本发明中的数据和执行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处理器81可以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2内的数据,执行空调器的各种功能。
通信接口83,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用户终端、云端等。通信接口83可以包括获取单元实现获取功能,以及发送单元实现发送功能。
通信总线8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作为一个示例,结合图8,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装置中的处理模块720实现的功能与图8中的处理器81的功能相同,存储模块740实现的功能与图8中的存储器82的功能相同。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方法可以实施为以机器可读格式被编码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或者被编码在其它非瞬时性介质或者制品上的计算机程序指令。
图9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概念性局部视图,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用于在计算设备上执行计算机进程的计算机程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是使用信号承载介质910来提供的。信号承载介质9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其当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运行时可以提供以上针对图3描述的功能或者部分功能。因此,例如,参考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步骤301-步骤305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由与信号承载介质99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来承担。此外,图9中的程序指令也描述示例指令。
在一些示例中,信号承载介质910可以包含计算机可读介质911,诸如但不限于,硬盘驱动器、紧密盘(CD)、数字视频光盘(DVD)、数字磁带、存储器、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承载介质910可以包含计算机可记录介质912,诸如但不限于,存储器、读/写(R/W)CD、R/W DVD、等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号承载介质910可以包含通信介质913,诸如但不限于,数字和/或模拟通信介质(例如,光纤电缆、波导、有线通信链路、无线通信链路、等等)。
信号承载介质910可以由无线形式的通信介质913(例如,遵守IEEE802.91标准或者其它传输协议的无线通信介质)来传达。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可以是,例如,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或者逻辑实施指令。
在一些示例中,诸如针对图2描述的写数据装置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通过计算机可读介质911、计算机可记录介质912、和/或通信介质913中的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提供各种操作、功能、或者动作。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分类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分类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分类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分类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负荷和第二负荷,所述第一负荷为锚点基站的用户面负荷,所述第二负荷为辅基站的用户面负荷;
在所述第一负荷或所述第二负荷中至少一个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待转移终端及目标基站,所述待转移终端为需要重新建立用户面连接的终端,所述目标基站用于在所述待转移终端与原始基站断开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时,与所述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所述原始基站为所述锚点基站和辅基站中的至少一个;
确定所述待转移终端与所述原始基站的用户面连接断开;
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指示指令,所述指示指令用于指示目标基站与所述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
确定所述待转移终端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基站,包括:
获取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锚点基站信号强度值和至少一个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所述终端为与所述锚点基站和所述辅基站均连接的终端,所述相邻基站为所述终端可检测到的相邻基站;
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所述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和所述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
确定所述相邻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传输性能参数值;
在第一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与所述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的差值小于第三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相邻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大于预设的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相邻基站为候选基站,所述第一相邻基站属于所述相邻基站;
根据所述候选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传输性能参数值和信号强度值的均值,确定所述候选基站中的每个基站的权值;
将所述权值最大的候选基站确定为第一目标基站,所述权值次大的候选基站确定为第二目标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转移终端,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锚点基站信号强度值和至少一个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
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所述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和所述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
在第一终端的相邻基站包括所述第一目标基站,且所述第一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大于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为第一候选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属于终端;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第一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和所述每个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将所述第一候选终端进行排序,生成第一候选终端列表;
在所述第一目标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所述辅基站用户面资源余量之和与所述第一候选终端列表的中前i个第一候选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之和的差值小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候选终端列表中前i个第一候选终端确定为第一待转移终端,i为正整数;
在所述第一目标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所述锚点基站用户面资源余量之和与所述第一候选终端列表的中前j个第一候选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之和的差值小于第七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候选终端列表中前j个第一候选终端为第二待转移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转移终端,包括:
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锚点基站信号强度值和至少一个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
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所述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和所述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
在第二终端的相邻基站包括所述第一目标基站和第二目标基站且所述第一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和所述第二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大于第八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二候选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属于所述终端;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基站和所述第二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第二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和所述每个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
根据所述第二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将所述第二候选终端进行排序,生成第二候选终端列表;
在所述第一目标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所述第二目标基站用户面资源余量之和与所述第二候选终端列表的中前k个第二候选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之和的差值小于第九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候选终端列表中前k个第二候选终端确定为第三待转移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转移终端,包括:
在所述第一负荷超过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负荷未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目标基站以及第一待转移终端;
在所述第一负荷未超过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负荷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基站以及第二待转移终端;
在所述第一负荷超过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负荷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基站、所述第二目标基站以及第三待转移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待转移终端的用户面连接断开,包括:
在所述第一负荷超过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负荷未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锚点基站与所述第一待转移终端的用户面连接断开;
在所述第一负荷未超过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负荷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辅基站与所述第二待转移终端的用户面连接断开;
在所述第一负荷超过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负荷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锚点基站和所述辅基站与所述第三待转移终端的用户面连接均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指示指令,包括:
在所述第一负荷超过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负荷未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目标基站发送第一指示指令,所述第一指示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目标基站与所述第一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
在所述第一负荷未超过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负荷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目标基站发送第二指示指令,第二指示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目标基站与所述第二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
在所述第一负荷超过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负荷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目标基站发送第三指示指令,向所述第二目标基站发送第四指示指令,所述第三指示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目标基站与所述第三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所述第四指示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目标基站与所述第三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
8.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第一负荷和第二负荷,所述第一负荷为锚点基站的用户面负荷,所述第二负荷为辅基站的用户面负荷;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负荷或所述第二负荷中至少一个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待转移终端及目标基站,所述待转移终端为需要重新建立用户面连接的终端,所述目标基站用于在所述待转移终端与原始基站断开用户面连接的情况下时,与所述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所述原始基站为所述锚点基站和辅基站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待转移终端与所述原始基站的用户面连接断开;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指示指令,所述指示指令用于指示目标基站与所述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待转移终端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进行业务数据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还被配置为获取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锚点基站信号强度值和至少一个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所述终端为与所述锚点基站和所述辅基站均连接的终端,所述相邻基站为所述终端可检测到的相邻基站;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所述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和所述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相邻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传输性能参数值;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在第一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与所述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的差值小于第三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相邻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大于预设的第四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相邻基站为候选基站,所述第一相邻基站属于所述相邻基站;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候选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传输性能参数值和信号强度值的均值,确定所述候选基站中的每个基站的权值;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将所述权值最大的候选基站确定为第一目标基站,所述权值次大的候选基站确定为第二目标基站。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还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锚点基站信号强度值和至少一个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所述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和所述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在第一终端的相邻基站包括所述第一目标基站,且所述第一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大于第五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为第一候选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属于终端;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第一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和所述每个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将所述第一候选终端进行排序,生成第一候选终端列表;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目标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所述辅基站用户面资源余量之和与所述第一候选终端列表的中前i个第一候选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之和的差值小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候选终端列表中前i个第一候选终端确定为第一待转移终端,i为正整数;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目标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所述锚点基站用户面资源余量之和与所述第一候选终端列表的中前j个第一候选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之和的差值小于第七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候选终端列表中前j个第一候选终端为第二待转移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还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终端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锚点基站信号强度值和至少一个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所述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和所述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在第二终端的相邻基站包括所述第一目标基站和第二目标基站且所述第一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和所述第二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的均值大于第八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终端为第二候选终端,所述第二终端属于所述终端;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基站和所述第二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值,确定所述第二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和所述每个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候选终端中的每个终端的权值,将所述第二候选终端进行排序,生成第二候选终端列表;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目标基站的用户面资源余量和所述第二目标基站用户面资源余量之和与所述第二候选终端列表的中前k个第二候选终端占用的用户面资源数量之和的差值小于第九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候选终端列表中前k个第二候选终端确定为第三待转移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负荷超过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负荷未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目标基站以及第一待转移终端;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负荷未超过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负荷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基站以及第二待转移终端;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负荷超过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负荷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基站、所述第二目标基站以及第三待转移终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负荷超过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负荷未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锚点基站与所述第一待转移终端的用户面连接断开;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负荷未超过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负荷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辅基站与所述第二待转移终端的用户面连接断开;
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负荷超过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负荷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锚点基站和所述辅基站与所述第三待转移终端的用户面连接均断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负荷超过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负荷未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目标基站发送第一指示指令,所述第一指示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目标基站与所述第一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
所述发送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负荷未超过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负荷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目标基站发送第二指示指令,第二指示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目标基站与所述第二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
所述发送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负荷超过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负荷超过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目标基站发送第三指示指令,向所述第二目标基站发送第四指示指令,所述第三指示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目标基站与所述第三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所述第四指示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目标基站与所述第三待转移终端建立用户面连接。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的方法。
CN202110700102.4A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4532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0102.4A CN113453281B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0102.4A CN113453281B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281A true CN113453281A (zh) 2021-09-28
CN113453281B CN113453281B (zh) 2022-09-02

Family

ID=77812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0102.4A Active CN113453281B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53281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7223A (zh) * 2007-09-21 2008-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多频段网络中的频段负荷的调整方法及系统
JP2013201586A (ja) * 2012-03-23 2013-10-0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無線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通信制御装置、管理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4166456A2 (zh) * 2013-07-18 2014-10-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系统、基站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185246A (zh) * 2013-05-22 2014-12-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接入网信息处理方法及接入网系统
CN106412993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均衡负荷的方法、基站和系统
WO2018014661A1 (zh) * 2016-07-18 2018-01-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或者信令发送、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809772A (zh) * 2016-09-08 2018-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门限调整的方法、装置及基站
WO2018219039A1 (zh) * 2017-06-01 2018-1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切换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148677A1 (en) * 2018-01-31 2019-08-08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Communication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831134A (zh) * 2019-11-21 2020-02-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的节能方法及基站
CN112118617A (zh) * 2020-09-02 2020-12-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节能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867064A (zh) * 2019-11-26 2021-05-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源基站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7223A (zh) * 2007-09-21 2008-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多频段网络中的频段负荷的调整方法及系统
JP2013201586A (ja) * 2012-03-23 2013-10-0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無線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通信制御装置、管理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4185246A (zh) * 2013-05-22 2014-12-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接入网信息处理方法及接入网系统
WO2014166456A2 (zh) * 2013-07-18 2014-10-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系统、基站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412993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均衡负荷的方法、基站和系统
WO2018014661A1 (zh) * 2016-07-18 2018-01-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或者信令发送、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809772A (zh) * 2016-09-08 2018-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门限调整的方法、装置及基站
WO2018219039A1 (zh) * 2017-06-01 2018-12-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切换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00120552A1 (en) * 2017-06-01 2020-04-16 Zte Corporation Management method, device,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for mobile handover
WO2019148677A1 (en) * 2018-01-31 2019-08-08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Communication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831134A (zh) * 2019-11-21 2020-02-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的节能方法及基站
CN112867064A (zh) * 2019-11-26 2021-05-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源基站
CN112118617A (zh) * 2020-09-02 2020-12-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节能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万朝辉等: "NSA架构下提高5G用户感知的锚点小区参数优化策略",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281B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6868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oad balanc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96544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spectrum resource
CN110225553B (zh)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及设备、系统
EP2938121B1 (en) Shunt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ntrol unit and system
CN111669792B (zh)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753359B (zh) 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KR101813822B1 (ko) D2d 발견 신호의 송신 방법과 송신 장치
CN110784894B (zh) Lte系统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EP3644646A1 (en) Load-balan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5010508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Cell Reselection Based On A Resource Suspension
CN113453315B (zh) 终端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548144B (zh) 一种应用于NB-IoT的下行功率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2333826B (zh) 一种业务接纳方法及装置
CN106792910B (zh) 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13453281B (zh) 一种无线网络的负荷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6112705A1 (zh) 一种支持多种无线网络接入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784403B (zh)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823482B (zh) 一种终端的切换方法和基站及系统
CN103260221B (zh) 小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3453298B (zh) 一种条件切换方法及条件切换装置
CN101599793B (zh) 物理资源块使用情况的确定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1819884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040422A (zh) 网络参数配置方法与装置
CN112492670A (zh) 一种节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554555B (zh)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