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3315B - 终端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终端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3315B
CN113453315B CN202110651975.0A CN202110651975A CN113453315B CN 113453315 B CN113453315 B CN 113453315B CN 202110651975 A CN202110651975 A CN 202110651975A CN 113453315 B CN113453315 B CN 1134533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target
traffic
type
energy effici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19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3315A (zh
Inventor
吕婷
张涛
李福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519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33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53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3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终端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助于降低网络覆盖区域内的总能耗,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接入请求,第一接入请求用于请求目标终端接入网络;第一接入请求包括目标终端的标识;根据目标终端的标识获取目标终端的类型;获取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能效因子用于表征载波的能耗与承载业务量;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基站;根据目标终端的类型以及目标基站与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确定目标终端接入的目标载波;向目标终端发送接入指示信息;接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终端接入目标载波;接入指示信息包括目标载波的标识。

Description

终端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终端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终端接入网络时,在同一网络覆盖区域同时有多个载波同时覆盖的场景下,终端一般会接入信号强度较好的载波或基于预设的优先级顺序接入高优先级的载波。比如,对于4G/5G载波同时覆盖的情况,若预设5G的优先级高于4G,则终端将优先接入5G载波,在无5G载波或5G载波信号强度较差的情况下再接入4G载波。这种终端接入策略将导致高优先级的5G载波业务量较大,无法进入节能状态。由于5G基站的能耗远大于4G基站,终端优先接入5G载波的接入策略将造成网络覆盖区域内的总能耗大幅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终端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助于降低网络覆盖区域内的总能耗。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接入方法,应用于目标基站。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接入请求,第一接入请求用于请求目标终端接入网络;第一接入请求包括目标终端的标识;根据目标终端的标识获取目标终端的类型;获取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能效因子用于表征载波的能耗与承载业务量;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基站;根据目标终端的类型以及目标基站与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确定目标终端接入的目标载波;向目标终端发送接入指示信息;接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终端接入目标载波;接入指示信息包括目标载波的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基站获取请求接入的目标终端的类型,并获取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载波的能效因子,根据目标终端的类型以及载波的能效因子确定目标终端接入的目标载波,从而使得目标终端接入到与其类型相适配的载波,在目标终端接入阶段考虑能耗,有助于降低目标基站网络覆盖区域内的总能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获取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载波的能效因子,包括:向其他基站发送参数请求信息;参数请求信息用于获取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参数;能效参数包括业务量、平均功耗和传输资源利用率;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基站;根据获取的能效参数确定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这样,能效因子反映载波的能耗与承载的业务量大小,载波承载的业务量越大,传输资源利用率和功耗等资源开销越小,则该载波的能效因子越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目标终端的标识获取目标终端的类型,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统计目标终端的业务类型与业务的连接次数;在目标终端的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大于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包括:语音业务、低速数据业务或非时延敏感业务中的至少一种;在目标终端的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包括:高速数据业务或时延敏感业务中的至少一种。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基站的载波为第一载波;其他基站的载波为第二载波;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基站;其他基站的功耗大于目标基站;上述根据目标终端的类型以及目标基站与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确定目标终端接入的目标载波,包括: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则确定第一载波为目标载波;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大于第一门限,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载波;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载波。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其他基站的载波为第一载波,目标基站的载波为第二载波,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基站;目标基站的功耗大于其他基站;上述根据目标终端的类型以及目标基站与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确定目标终端接入的目标载波,包括: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则确定第一载波为目标载波;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大于第一门限,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载波;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载波。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一载波的业务量、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以及第二载波的业务量;根据第一载波的业务量、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以及第二载波的业务量将连接至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第二载波,或者,将连接至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第一载波。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第一载波的业务量、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以及第二载波的业务量,将连接至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第二载波,或者,将连接至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第一载波,包括:在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大于第二门限,且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大于第一载波的业务量与第二载波的业务量之和的情况下,将接入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第二载波;在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大于第一载波的业务量与第二载波的业务量之和的情况下,将接入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第一载波。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基站根据载波的能效因子、业务量以及可用容量确定接入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的迁移,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将接入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二载波,这样,一方面第二载波有可能为终端设备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提高终端设备的业务性能。另一方面第一载波的业务量被迁移至第二载波,第一载波可以进入节能状态以降低能耗。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基站根据载波的能效因子、业务量以及可用容量确定接入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的迁移,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将接入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载波;这样,可降低第二载波的业务量,使第二载波进入节能状态以降低能耗。此外,在终端迁移时还考虑了载波可用容量的大小,只有当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大于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的业务量总和时,才将终端迁移至第一载波,这样可避免出现载波资源不足、终端接入载波失败等问题,保障终端迁移后的业务性能不下降。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接入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接入请求,第一接入请求用于请求目标终端接入网络;第一接入请求包括目标终端的标识;根据目标终端的标识获取目标终端的类型;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能效因子用于表征载波的能耗与承载业务量;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基站;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目标终端的类型以及目标基站与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确定目标终端接入的目标载波;发送模块,用于向目标终端发送接入指示信息;接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终端接入目标载波;接入指示信息包括目标载波的标识。
可选的,发送模块还用于:向其他基站发送参数请求信息;参数请求信息用于获取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参数;能效参数包括业务量、平均功耗和传输资源利用率;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基站;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获取的能效参数确定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
可选的,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在预设时间段内统计目标终端的业务类型与业务的连接次数;在目标终端的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大于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包括:语音业务、低速数据业务或非时延敏感业务中的至少一种;在目标终端的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包括:高速数据业务或时延敏感业务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目标基站的载波为第一载波;其他基站的载波为第二载波;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基站;其他基站的功耗大于目标基站;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则确定第一载波为目标载波;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大于第一门限,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载波;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载波。
可选的,其他基站的载波为第一载波,目标基站的载波为第二载波,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基站;目标基站的功耗大于其他基站;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则确定第一载波为目标载波;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大于第一门限,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载波;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载波。
可选的,第二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第一载波的业务量、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以及第二载波的业务量;终端接入装置还包括转移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载波的业务量、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以及第二载波的业务量将连接至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第二载波,或者,将连接至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第一载波。
可选的,转移模块具体用于:在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大于第二门限,且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大于第一载波的业务量与第二载波的业务量之和的情况下,将接入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第二载波;在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大于第一载波的业务量与第二载波的业务量之和的情况下,将接入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第一载波。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应用于计算机设备,该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电路,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接口电路和所述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接口电路用于从所述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并向所述处理器发送所述信号,所述信号包括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提供的任一种终端接入装置、电子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系统等均可以应用于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适用的一种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适用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组合包括一个或多个对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接入方法,可以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包括终端设备10和基站20,如图1所示的网络结构包括第一基站20-1和第二基站20-2,接入第一基站20-1的终端设备10-1,接入第二基站20-2的终端设备10-2和终端设备10-3。第一基站20-1与第二基站20-2包括相同的覆盖区域。终端设备10-1至终端设备10-3均在该相同的覆盖区域内。第一基站20-1与第二基站20-2的能耗不同。示例性的,第一基站20-1可以是4G基站,第二基站可以是5G基站。
终端设备1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或掌上电脑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基站20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 B,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终端设备10以及基站20都可以通过如图2所示的电子装置实现。如图2所示的电子装置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低功耗处理器401,通信线路402,存储器4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404。
处理器4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402可包括至少一条通路,比如数据总线,和/或控制总线,用于在上述组件(如至少一个处理器401,通信线路402,存储器4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404)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4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s,LAN)等。
存储器4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403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402与处理器401相连接。存储器403也可以和处理器401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器403通常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存储器4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指令,并由处理器4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3中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存储器403包括内存和硬盘。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电子装置仅为示例,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可适用的电子装置构成限定。实际实现时,电子装置可以包括比图2中所示的更多或更少的设备或器件。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0:目标基站获取第一接入请求,第一接入请求用于请求目标终端接入网络,第一接入请求包括目标终端的标识。
具体的,目标基站接收目标终端发送的第一接入请求。
S101:目标基站根据目标终端的标识获取目标终端的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基站在预设时间段内统计目标终端的业务类型与业务连接次数,在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连接次数大于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连接次数情况下,确定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在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连接次数小于或等于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连接次数情况下,确定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其中,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包括语音业务、低速数据业务或非时延敏感业务等。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包括高速数据业务以及时延敏感业务等。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基站接收目标终端上报的能力消息,该能力消息中包括终端的类型。该终端的类型是终端设备根据终端的不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以及业务优先级确定得到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基站接收目标终端上报不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以及不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处理优先级,目标基站根据获取的业务连接次数以及业务的处理优先级确定目标终端的类型。
S102:目标基站获取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能效因子用于表征载波的能耗与承载业务量;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基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基站向其他基站发送参数请求信息,参数请求信息用于获取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参数;能效参数包括业务量、平均功耗和传输资源利用率;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基站;然后,目标基站根据获取的能效参数确定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能效因子反映载波的能耗与承载的业务量大小,载波承载的业务量越大,传输资源利用率和功耗等资源开销越小,则该载波的能效因子越大。
示例性的,目标基站获取的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满足公式:能效因子=业务量/(平均功耗*传输资源利用率)。其中,业务量可以根据RRC连接用户数与业务吞吐率确定,例如:业务量=RRC连接用户数*业务吞吐率,RRC连接用户数为预设周期内接入其他基站的载波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业务吞吐率为预设周期内接入其他基站的载波的终端设备的业务传输速率平均值,目标基站将其他基站的载波的PRB资源利用率确定为其他基站的载波的传输资源利用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基站接收其他基站主动发送的载波的能效参数,并根据载波的能效参数确定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
S103:目标基站根据目标终端的类型以及目标基站与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确定目标终端接入的目标载波。
在目标基站的载波为第一载波,其他基站的载波为第二载波,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基站,且其他基站的功耗大于目标基站的情况下,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则确定第一载波为目标载波;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大于第一门限,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载波;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载波。
在其他基站的载波为第一载波,目标基站的载波为第二载波,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基站,且目标基站的功耗大于其他基站的情况下,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则确定第一载波为目标载波;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大于第一门限,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载波;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载波。
S104:目标基站向目标终端发送接入指示信息;该接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终端接入目标载波。该接入指示信息包括目标载波的标识。
后续,目标终端根据接入指示信息中目标载波的标识,向目标载波所属基站发送接入请求消息,并接入目标载波。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基站获取请求接入的目标终端的类型,并获取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载波的能效因子,根据目标终端的类型以及载波的能效因子确定目标终端接入的目标载波,从而使得目标终端接入到与其类型相适配的载波,在目标终端接入阶段考虑能耗,有助于降低目标基站网络覆盖区域内的总能耗。
在目标基站工作的过程中,目标基站确定目标基站的载波与其他基站的载波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在目标基站的载波与其他基站的载波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将接入目标基站的载波的终端设备迁移至其他基站的载波。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0:目标基站获取第一载波的业务量、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以及第二载波的业务量。第二载波所属的基站为其他基站,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基站,其他基站与目标基站存在相同的载波覆盖范围。
具体的,目标基站接收其他基站发送的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以及第二载波的业务量,目标基站统计第一载波的业务量。可以理解的是,目标基站在向其他基站发送请求消息之后,接收其他基站发送的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以及第二载波的业务量。其他基站也可以主动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以及第二载波的业务量,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S201:根据第一载波的业务量、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以及第二载波的业务量将连接至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第二载波,或者,将连接至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第一载波。
具体的,在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大于第二门限,且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大于第一载波的业务量与第二载波的业务量之和的情况下,目标基站将接入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第二载波;在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且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大于第一载波的业务量与第二载波的业务量之和的情况下,目标基站将接入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第一载波。
在一个例子中,目标基站确定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大于第二门限,且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大于第一载波的业务量与第二载波的业务量之和的情况下,向接入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发送迁移指示消息,该迁移指示消息包括第二载波的标识,接入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接收到该迁移指示消息后,重新接入第二载波。
在另一个例子中,目标基站确定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大于第一载波的业务量与第二载波的业务量之和的情况下,目标基站向其他基站发送迁移指示消息,该迁移指示消息包括第一载波的标识,其他基站接收到该迁移指示消息后,向接入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发送该迁移指示消息,接入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接收到该迁移指示消息后,重新接入第一载波。
后续,若目标基站的载波(如上述第一载波)的业务量低于预设的门限,则源载波进入节能关断状态,降低源载波的能耗;其中,节能关断状态可以是符号关断、通道关断、载波关断、深度休眠中的一种或多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基站根据载波的能效因子、业务量以及可用容量确定接入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的迁移,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将接入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二载波,这样,一方面第二载波有可能为终端设备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提高终端设备的业务性能。另一方面第一载波的业务量被迁移至第二载波,第一载波可以进入节能状态以降低能耗。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基站根据载波的能效因子、业务量以及可用容量确定接入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的迁移,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将接入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迁移至第一载波;这样,可降低第二载波的业务量,使第二载波进入节能状态以降低能耗。此外,在终端迁移时还考虑了载波可用容量的大小,只有当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大于第一载波与第二载波的业务量总和时,才将终端迁移至第一载波,这样可避免出现载波资源不足、终端接入载波失败等问题,保障终端迁移后的业务性能不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目标基站可以是集成在基站中的功能,也可以是单独的一个网络设备与目标基站集成完成上述目标基站的功能,或者与基站协作以完成上述目标基站的功能。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方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目标基站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接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接入装置50可以用于执行上文中任意一个实施例(如图3或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目标基站所执行的功能。终端接入装置5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501、第二获取模块502、确定模块503以及发送模块504。第一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第一接入请求,第一接入请求用于请求目标终端接入网络;第一接入请求包括目标终端的标识;根据目标终端的标识获取目标终端的类型;第二获取模块502,用于获取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能效因子用于表征载波的能耗与承载业务量;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基站;确定模块503,用于根据目标终端的类型以及目标基站与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确定目标终端接入的目标载波;发送模块504,用于向目标终端发送接入指示信息;接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终端接入目标载波;接入指示信息包括目标载波的标识。例如,结合图3,第一获取模块501可以用于执行S100~S101,第二获取模块502可以用于执行S102,确定模块503可以用于执行S103,发送模块504可以用于执行S104。
可选的,发送模块504还用于:向其他基站发送参数请求信息;参数请求信息用于获取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参数;能效参数包括业务量、平均功耗和传输资源利用率;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基站;确定模块503还用于:根据获取的能效参数确定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
可选的,第一获取模块501具体用于:在预设时间段内统计目标终端的业务类型与业务的连接次数;在目标终端的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大于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包括:语音业务、低速数据业务或非时延敏感业务中的至少一种;在目标终端的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包括:高速数据业务或时延敏感业务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目标基站的载波为第一载波;其他基站的载波为第二载波;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基站;其他基站的功耗大于目标基站;确定模块503具体用于: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则确定第一载波为目标载波;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大于第一门限,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载波;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载波。
可选的,其他基站的载波为第一载波,目标基站的载波为第二载波,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基站;目标基站的功耗大于其他基站;确定模块503具体用于: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则确定第一载波为目标载波;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大于第一门限,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载波;若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则确定第二载波为目标载波。
可选的,第二获取模块502还用于:获取第一载波的业务量、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以及第二载波的业务量;终端接入装置还包括转移模块505,用于根据第一载波的业务量、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以及第二载波的业务量将连接至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第二载波,或者,将连接至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第一载波。
可选的,转移模块505具体用于:在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大于第二门限,且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大于第一载波的业务量与第二载波的业务量之和的情况下,将接入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第二载波;在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小于或等于第二门限,且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大于第一载波的业务量与第二载波的业务量之和的情况下,将接入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第一载波。
在一个例子中,参见图2,上述第一获取模块501的接收功能、第二获取模块502的接收功能以及发送模块504的发送功能可以由图2中的通信接口404实现。上述第一获取模块501的处理功能、第二获取模块502的处理功能以及发送模块504的处理功能、确定模块503转移功能505均可以由图2中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3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
关于上述可选方式的具体描述参见前述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此外,上述提供的任一种终端接入装置50的解释以及有益效果的描述均可参考上述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对应执行的动作仅是具体举例,各个单元实际执行的动作参照上述基于图5所述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提及的动作或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文提供的任一实施例中提及的动作或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文提供的任一实施例中提及的动作或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中集成了用于实现上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电路和一个或者多个接口。可选的,该芯片支持的功能可以包括基于图3或图4所述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动作,此处不再赘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随机接入存储器等。上述处理单元或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方法。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SSD))等。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或者计算机程序的器件,例如但不限于,上述存储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通信芯片等,均具有非易失性(non-transitory)。
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

Claims (10)

1.一种终端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目标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接入请求,所述第一接入请求用于请求目标终端接入网络;所述第一接入请求包括所述目标终端的标识;
根据所述目标终端的标识获取所述目标终端的类型;
获取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所述能效因子用于表征载波的能耗与承载业务量;所述其他基站为所述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基站;
根据所述目标终端的类型以及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确定所述目标终端接入的目标载波;
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接入指示信息;所述接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接入所述目标载波;所述接入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载波的标识;
所述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满足公式:
能效因子=业务量/(平均功耗*传输资源利用率);
其中,业务量根据RRC连接用户数与业务吞吐率确定,所述RRC连接用户数为预设周期内接入其他基站的载波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业务吞吐率为预设周期内接入其他基站的载波的终端设备的业务传输速率平均值,目标基站将其他基站的载波的PRB资源利用率确定为其他基站的载波的传输资源利用率;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终端的类型以及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确定所述目标终端接入的目标载波,包括:
目标基站的载波为第一载波;其他基站的载波为第二载波;所述其他基站为所述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基站;所述其他基站的功耗大于所述目标基站;
若所述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所述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则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为目标载波;
若所述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所述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则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为所述目标载波;
若所述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则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为所述目标载波;
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终端的标识获取所述目标终端的类型,包括:
在预设时间段内统计所述目标终端的业务类型与业务的连接次数;
在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大于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
在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
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包括:语音业务、低速数据业务或非时延敏感业务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包括:高速数据业务或时延敏感业务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包括:
向其他基站发送参数请求信息;所述参数请求信息用于获取所述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参数;所述能效参数包括业务量、平均功耗和传输资源利用率;所述其他基站为所述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基站;
根据获取的能效参数确定所述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载波的业务量、所述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所述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所述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以及所述第二载波的业务量;
根据所述第一载波的业务量、所述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所述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所述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以及所述第二载波的业务量将连接至所述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所述第二载波,或者将连接至所述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所述第一载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载波的业务量、所述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所述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所述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以及所述第二载波的业务量将连接至所述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所述第二载波,或者将连接至所述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所述第一载波,包括:
在所述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大于第二门限,且所述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大于所述第一载波的业务量与所述第二载波的业务量之和的情况下,将接入所述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所述第二载波;
在所述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大于所述第一载波的业务量与所述第二载波的业务量之和的情况下,将接入所述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所述第一载波。
5.一种终端接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接入请求,所述第一接入请求用于请求目标终端接入网络;所述第一接入请求包括所述目标终端的标识;根据所述目标终端的标识获取所述目标终端的类型;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所述能效因子用于表征载波的能耗与承载业务量;所述其他基站为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基站;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终端的类型以及所述目标基站与所述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确定所述目标终端接入的目标载波;所述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满足公式:
能效因子=业务量/(平均功耗*传输资源利用率);
其中,业务量根据RRC连接用户数与业务吞吐率确定,所述RRC连接用户数为预设周期内接入其他基站的载波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业务吞吐率为预设周期内接入其他基站的载波的终端设备的业务传输速率平均值,目标基站将其他基站的载波的PRB资源利用率确定为其他基站的载波的传输资源利用率;
目标基站的载波为第一载波;其他基站的载波为第二载波;所述其他基站为所述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基站;所述其他基站的功耗大于所述目标基站;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所述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则确定所述第一载波为目标载波;
若所述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且所述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则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为所述目标载波;
若所述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则确定所述第二载波为所述目标载波;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接入指示信息;所述接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终端接入所述目标载波;所述接入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载波的标识;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在预设时间段内统计所述目标终端的业务类型与业务的连接次数;
在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大于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一类型;
在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的连接次数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终端的类型为第二类型;
所述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包括:语音业务、低速数据业务或非时延敏感业务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包括:高速数据业务或时延敏感业务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其他基站发送参数请求信息;所述参数请求信息用于获取所述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参数;所述能效参数包括业务量、平均功耗和传输资源利用率;所述其他基站为所述目标基站通信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基站;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获取的能效参数确定所述其他基站的载波的能效因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载波的业务量、所述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所述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所述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以及所述第二载波的业务量;
所述终端接入装置还包括转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载波的业务量、所述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所述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所述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以及所述第二载波的业务量将连接至所述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所述第二载波,或者,将连接至所述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所述第一载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大于第二门限,且所述第二载波的可用容量大于所述第一载波的业务量与所述第二载波的业务量之和的情况下,将接入所述第一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所述第二载波;
在所述第二载波的能效因子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门限,且所述第一载波的可用容量大于所述第一载波的业务量与所述第二载波的业务量之和的情况下,将接入所述第二载波的终端设备转移至所述第一载波。
9.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651975.0A 2021-06-11 2021-06-11 终端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4533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1975.0A CN113453315B (zh) 2021-06-11 2021-06-11 终端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1975.0A CN113453315B (zh) 2021-06-11 2021-06-11 终端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315A CN113453315A (zh) 2021-09-28
CN113453315B true CN113453315B (zh) 2023-03-24

Family

ID=77811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1975.0A Active CN113453315B (zh) 2021-06-11 2021-06-11 终端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533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9938A (zh) * 2021-12-14 2022-03-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载波确定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066007B (zh) * 2022-06-24 2024-03-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节能策略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6910A (zh) * 2017-04-11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目标基站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831134A (zh) * 2019-11-21 2020-02-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的节能方法及基站
CN112118617A (zh) * 2020-09-02 2020-12-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节能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097698A1 (zh) * 2019-11-20 2021-05-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接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6910A (zh) * 2017-04-11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目标基站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1097698A1 (zh) * 2019-11-20 2021-05-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接入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31134A (zh) * 2019-11-21 2020-02-2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的节能方法及基站
CN112118617A (zh) * 2020-09-02 2020-12-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站节能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315A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18617B (zh) 基站节能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1017539B1 (ko) 액세스 터미널에 액세스 정보를 제공하는 방법
CN113453315B (zh) 终端接入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4094310A1 (zh) 资源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35480B (zh) 一种去激活bwp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230070068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relate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3913959A1 (en)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4788403B (zh)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329515A (zh) 用户设备所属远端单元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TWI772538B (zh) 一種功率控制方法、裝置及電腦可讀存儲介質
CN114980355A (zh) 用先听后说类型1共享信道占用时间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367690B (zh)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3022469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0933758B (zh)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装置、基站
CN110337112B (zh) 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2243284A (zh) 选择amf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30023034A1 (en) Side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19196066A1 (en) Random access response for bwp
WO2019213870A1 (en) Single-stage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esign for scheduling multiple-active bandwidth parts
WO2019000778A1 (zh) 一种虚拟小区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CN111970764A (zh) 对sr配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4466464A (zh) 调度、参数传输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介质
CN112243296A (zh) 辅小区激活方法及装置
CN111836389B (zh) 上行资源调度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2492670A (zh) 一种节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