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2786A - 用于异构网络环境下提供下一代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异构网络环境下提供下一代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2786A
CN113452786A CN202110720040.3A CN202110720040A CN113452786A CN 113452786 A CN113452786 A CN 113452786A CN 202110720040 A CN202110720040 A CN 202110720040A CN 113452786 A CN113452786 A CN 113452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network
base station
next generation
generation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00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相洙
崔彰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 Tele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 Tele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 Tele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 Teleco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452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27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91Access to open networks; Ingress point selection, e.g. ISP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2Traffic shaping
    • H04L47/225Determination of shaping rate, e.g. using a moving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wherein the security policies are location-dependent, e.g. entities privileges depend on current location or allowing specific operations only from locally connected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04L69/085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rworking of IP-based networks with othe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3Location-dependent; Proximity-dependent
    • H04W12/64Location-dependent; Proximity-dependent using geofenced are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04W28/0257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the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having a maximum bit rate or a bit rate guarante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04W76/16Involving differ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e.g. a packet-switched [PS] bear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ircuit-switched [CS] bear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用于异构网络环境下提供下一代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公开了用于在异构网络环境下提供下一代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本公开一个方面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能够操作传统网络和下一代网络同时允许他们彼此互通,具有高可靠性并且能够利用下一代网络处理高速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Description

用于异构网络环境下提供下一代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04月28日、申请号为201780028882.4、发明名称为“用于异构网络环境下提供下一代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涉及用于在异构网络环境下提供与现有网络系统互通布置的下一代网络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本节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图1是用于支持传统网络所采用的双连通性(Dual Connectivity)技术的协议结构的图。
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通过使用诸如IPv4或IPv6的网络协议来支持有效数据传送。特别地,为了有效传输IP分组,PDCP层使用报头压缩方法(Header Compression)来压缩分组的报头信息。
从属于PDCP层的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电链路控制)层构成尺寸适合无线电传输的RLC PDU(Packet Data Unit:分组数据单元),并且它执行负责在传输期间丢失的RLC PDU的重传的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功能。发送侧RLC层通过使用从更高层传送的RLC服务数据单元(SDU)的分段和级联(Segmentation andConcatenation)功能来构造适合于传输的RLC PDU。接收侧RLC层执行数据重组(Reassembly)功能以重构原始RLC SDU。RLC层具有用于存储RLC SDU或RLC PDU的RLC缓冲器。
MAC层将从RLC层接收的数据传送到终端或网关。
图1中(a)是用于通过使用CN(Core Network:核心网络)分割法来支持双连通性技术的协议结构。
使用CN分割法的协议结构具有相对低的复杂度。因此,在传统网络中,与支持双连通性技术之前的早期协议结构相比,可以引入这样的协议结构而没有重大改变。使用CN分割法的协议结构等同于传统协议结构,其中仅将特定承载(Bearer)传到另一个基站(SeNB:辅eNodeB)。
主基站(MeNB:Master eNodeB)仅接收MCG承载。MCG承载对应于通过仅使用主基站的无线电资源来传送数据的承载。与主基站一样,辅基站(SeNB:Secondary eNodeB)仅接收SCG承载。SCG承载具有与MCG承载相同的结构,适于通过仅使用辅基站的无线电资源来传送数据。
图1中(b)是用于支持使用PDCP分割法的双连通性技术的协议结构。
使用PDCP分割法的双连通性技术是用于将承载与一个基站的PDCP层分离的技术。与现有协议结构不同,使用PDCP分割法的协议结构具有连接到一个PDCP的两个RLC。该协议结构允许一个承载通过使用主基站和辅基站来传送数据。
主基站接收分割承载以及MCG承载。分割承载是通过使用主基站以及辅基站的无线电资源来传送数据的承载。
现有网络(LTE)通过使用这种双连通性技术已经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送速率。但是,在下一代网络中,与现有网络相比,最大可能数据传送速率要高几十倍,而这一事实使得很难以为下一代网络简单地提供已服务于现有网络的系统架构。
因此,对于现有网络和下一代网络协作以根据终端或网络的状态提供适当的网络的新网络结构的需求日益增长。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试图提供一种在结合现有网络操作的同时能够通过使用下一代网络可靠地处理高速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此外,本公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在考虑到网络的状态或终端的状态而选择性地向终端或网关提供现有网络或下一代网络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控制设备执行的用于控制包括不同代(Generation)的多个异构网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基站控制设备从终端接收包括关于第一网络的利用的信息的网络连接建立消息;基站控制设备通过使用预先存储的关于终端的信息和关于第一网络的利用的信息,决定准许或不准许终端对第一网络的利用;基站控制设备根据第一网络的利用被确定为准许还是不准许,在能够基于第一网络为终端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网关(Gateway)和能够为终端提供第二网络的网关之间选择一个网关;以及基站控制设备执行网络连接建立请求向选择步骤中所选择的网关的第一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包括不同代(Generation)的多个异构网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设备。该设备包括:通信单元、数据存储单元和控制单元。通信单元被配置为从终端接收包括关于第一网络的利用的信息的网络连接建立消息,以及向所选择的网关发送网络连接建立请求。数据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存储关于终端的信息。控制单元被配置为通过使用关于终端的信息和关于第一网络的利用的信息,来决定是准许还是不准许终端对第一网络的利用,以及根据终端对第一网络的利用被确定为准许还是不准许,在能够为终端提供第一网络的网关和能够为终端提供第二网络的网关之间选择一个网关。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控制面(Control Plane)网关执行的用于在包括不同代(Generation)的多个异构网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确定最大数据传送速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控制面网关从基站控制设备接收关于网络连接建立请求的信息,该网络连接建立请求包括关于终端对第一网络的利用的信息;控制面网关通过参考终端对第一网络的利用的信息,确定要为终端提供的第一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和第二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以及控制面网关执行传输。执行传输包括:向用户面(User Plane)网关发送流表(Flow Table)安装消息,使得在终端和用户面网关之间传送业务,以及向基站控制设备发送连接接受消息,该连接接受消息包括所确定的第一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和所确定的第二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终端操作的在包括不同代(Generation)的多个异构网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最大数据传送速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接收第一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第二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和分组;终端执行关于该分组是否是利用第一网络的业务的第一确定;终端执行关于移动通信系统是否被激活利用第一网络的第二确定;以及终端根据执行第一确定和执行第二确定的结果,决定是通过应用第一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利用第一网络,还是通过应用第二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利用第二网络,来控制业务。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包括不同代(Generation)的多个异构网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最大数据传送速率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通信单元和控制单元。通信单元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第二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和分组。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决定分组是否是利用第一网络的业务以及移动通信系统是否被激活利用第一网络,以及根据决定的结果,决定是通过应用第一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利用第一网络,还是通过应用第二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利用第二网络,来控制业务。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不同代(Generation)的多个异构网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操作方法。该方法包括基站从终端接收对于第一网络的网络连接建立消息,该网络连接建立消息包括关于第一网络的利用的信息;一旦接收到连接建立消息,确定基站是否支持与第一网络的互通;根据基站是否支持与第一网络的互通,决定在连接建立消息中是否包括关于第一网络的利用的信息;以及在决定之后,向基站控制设备发送最终的连接建立消息。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不同代(Generation)的多个异构网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设备。该基站设备包括:通信单元和控制单元。通信单元被配置为:从终端接收关于第一网络的连接建立消息,该连接建立消息包括关于第一网络的利用的信息,以及在决定是否并入关于第一网络的利用的信息之后,向基站控制设备发送连接建立消息。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当通信单元接收到连接建立消息时,确定控制单元是否支持与第一网络的互通,以及根据控制单元是否支持与第一网络的互通,决定是否在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关于第一网络的利用的信息。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终端执行的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通知网络是激活还是未激活的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分别以互通布置提供的不同代(Generation)的多个网络。该方法包括:终端确定与该终端连接的第一网络是否未激活;终端在第一网络未激活时确定是否存在要向基站发送的上行链路分组;当存在要向基站发送的上行链路分组时,终端向基站发送第一网络的状态被并入上行链路分组的报头中的上行链路分组;以及当不存在要向基站发送的上行链路分组时,终端生成用于通知第一网络的状态的虚拟分组,以及向基站发送该虚拟分组。
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执行的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通知网络是激活还是未激活的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分别以互通布置提供的、不同代(Generation)的多个异构网络。该方法包括:基站确定与终端连接的第一网络是否未激活;以及基站向基站控制设备发送关于第一网络是否未激活的信息。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在结合现有网络操作的同时能够通过使用下一代网络可靠地处理高速数据通信。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能够考虑网络的状态或终端的状态来向终端或网关选择性地提供现有网络或下一代网络。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支持传统网络所采用的双连通性(Dual Connectivity)技术的协议结构的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现有网络和下一代网络互通的系统架构的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为终端提供网络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4a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终端确定基站是否支持现有网络与下一代网络之间的互通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b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确定基站是否支持现有网络与下一代网络之间的互通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a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终端或网关根据终端或网络的状态控制传送速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b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终端或网关根据终端或网络的状态控制传送速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确定是否激活下一代网络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终端确定并通知下一代网络是否被激活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终端的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控制节点的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网关的框图。
图12a至图12c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所执行的用于传输用于在现有网络上利用下一代网络的信息的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在以下描述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部件,尽管这些部件在不同的附图中示出。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和简洁的目的,将省略对所包含的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
另外,诸如第一、第二、A、B、(a)、(b)等各种术语仅仅是出于将一个组件与其他组件区分开的目的而使用的,并非暗示或建议这些组件的实质、次序或顺序。在整个说明书中,当部件“包括”或“包含”组件时,该部件意味着还包括其他组件,除非另有相反的明确说明,否则不排除其他组件。诸如“单元”、“模块”等术语是指用于处理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单元,其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
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使用为用户终端提供的网络的连通性(Connectivity)或通信(Communication)服务能够容易地代替术语网络。此外,下一代网络可以包括所有现有技术,包含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和EPC(EvolvedPacket Core:演进的分组核心网),即在第四代网络之后出现的技术。例如,下一代网络可以包括第五代通信网络或利用用于第五代通信网络的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ew RadioAccess Technology:NR)的网络。
图2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现有网络和下一代网络互通的系统架构的图。
参照图2,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200包括终端210、现有网络基站220、下一代网络基站230、基站控制节点240、控制面网关250和用户面网关260。
终端210是通过使用现有网络基站220或下一代网络基站230连接到蜂窝网络来尝试使用无线网络的设备。终端210包括能够使用诸如无线网络的任何智能设备,诸如智能手机、平板PC、智能手表,并且包括诸如笔记本电脑、膝上型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等的其他产品。
基站220、230用作蜂窝网络的连接节点,并为尝试连接到蜂窝网络的终端210提供无线连接。换句话说,基站220、230支持终端210和核心网络(Core Network)270之间的连接。
作为用于执行信令和控制功能的组件,基站控制节点240管理终端移动性(Mobility),例如终端210对网络的接入、网络资源的分配等。基站控制节点240在与订户和会话管理相关的控制面(Control Plane)上执行上述功能。更具体地,基站控制节点240用于决定是否向终端提供下一代网络,如果是,则确定向终端提供下一代网络的控制面网关的类型等。基站控制节点240可以实现为但不限于移动性管理实体(MME,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并且可以由能够执行上述功能的任何对象代替。
基站控制节点240在控制面上连接现有网络基站220和控制面网关250,以彼此交换控制消息。在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200中,基站控制节点240在控制面上连接现有网络基站220和控制面网关250,控制消息仅被发送到现有网络基站220以及仅从现有网络基站220接收控制消息,而控制消息不发送给下一代网络基站230。
控制面网关(Control Plane Gateway)250是在控制面上支持终端移动性(Mobility)并执行信令和控制功能的组件。控制面网关250执行诸如策略控制、移动性管理或承载管理的功能。具体地,控制面网关250决定是否为终端210提供下一代网络、要确定的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等。
控制面网关250在控制面上连接基站控制节点240和用户面网关(User PlaneGateway)260,以彼此交换控制消息。
用户面网关260在用户面上发送和接收数据。用户面网关260执行诸如分组转发,进行隧道封装(Encapsulation)和解封装(Decapsulation)、或者用户分组的QoS(Qualityof Service:服务质量)保证的功能。
在根据图2所示的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200中,虚线表示用户面接口(Interface),实线表示控制面接口,点划线表示终端与基站之间的网络连接。
终端210连接到现有网络基站220或下一代网络基站230,并且它接收由两个基站中的一个或两个提供的网络服务。
在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200中,仅现有网络基站220经由基站控制节点240使用控制面接口连接到控制面网关250。控制面网关250向用户面网关260发送其决定。
在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200中,现有网络基站220或下一代网络基站230通过使用用户面接口与用户面网关260链接。当CN分割法用于现有网络与下一代网络之间的互通时,用户面网关260通过使用用户面接口分别链接到现有网络基站220和下一代网络基站230。另一方面,当PDCP分割法用于现有网络和下一代网络之间的互通时,用户面网关260经由用户面接口仅与经由用户面接口与下一代网络基站230链接的现有网络基站220链接。
尽管图2中的系统架构200是在使用用户面和控制面分离的网关的前提下示出的,但是不限于此。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200利用用户面和控制面彼此不分离的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和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分组数据网络网关)。
另外,例如,现有网络是LTE,而下一代网络可以是5G移动通信系统,但是不必限于此。现有网络可以指代包括用于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系统架构的任何网络,而下一代网络可以指代包括用于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不完整系统结构的网络,包括5G移动通信系统。
图3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为终端提供网络的过程的流程图。
终端210向现有网络基站220发送网络连接建立消息,并且向基站控制节点240发送该消息(S310)。当首次尝试建立到网络的连接或者当需要连接到与终端已经连接到的网络分离的另一网络时,终端210向基站控制节点240发送网络连接建立消息。此时,终端210可以发送其上包括关于下一代网络的使用的信息的网络连接建立消息。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包括指示终端210是否能够支持下一代网络的能力(Capability)信息、或者指示终端210期望使用下一代网络的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称)信息等。
一旦接收到网络连接建立消息,基站控制节点240决定是否允许使用下一代网络以及各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并且它选择能够支持所做出的决定的网关节点(S320)。在决定是否准许使用下一代网络时,除了网络连接建立消息中所包括的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之外,基站控制节点240利用订户信息数据库或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订户服务器)中先前存储的关于终端的信息或关于是否激活下一代网络以接入终端的信息。关于终端的信息包括关于终端210是否在能够使用下一代网络的服务中已经进行了注册的信息、关于终端120是否已经超过下一代网络的使用限制的信息等等。关于是否激活下一代网络以接入(Access)终端的信息包括关于是否允许使用下一代网络的用户面连通性(Connectivity)的信息等。一旦接收到在订户信息数据库中先前存储的关于终端的信息或关于是否激活下一代网络以接入(Access)终端的信息,基站控制节点240以接入限制信息(Access Restriction Information)的形式保存该信息。基站控制节点240通过与上述信息一起还从终端210接收终端位置信息,能够决定是否允许终端210利用下一代网络。基于终端的位置信息,基站控制节点240附加地确定终端是否属于下一代网络的服务区域,使得基站控制节点240能够决定是否允许终端210使用下一代网络。当终端210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时,即当终端210支持下一代网络,终端210请求利用下一代网络,终端210订购了能够使用下一代网络的服务,终端210未超过下一代网络的使用限制以及终端210属于下一代网络的服务区域时,基站控制节点240能够允许终端210使用下一代网络。基站控制节点240决定是准许还是不准许使用下一代网络,并且它能够同时决定各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无论终端是否被允许使用下一代网络,基站控制节点240都能够确定各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这里,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可以是AMBR(Aggregated Maximum BitRate:聚合最大比特率)或应用于特定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称)的APN-AMBR的形式。
基站控制节点240根据是否允许终端使用下一代网络来选择能够支持网络的网关节点。当允许终端使用下一代网络时,基站控制节点240选择网关节点以提供下一代网络。在选择网关节点以提供下一代网络时,基站控制节点240能够通过附加考虑该网关节点能够还是不能够支持下一代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或者该网关节点是否是用户面和控制面分离的网关节点来进行选择。基站控制节点240可以支持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并且优先选择用户面和控制面分离的网关节点。相反,当不允许终端使用下一代网络时,基站控制节点240选择网关节点以提供现有网络。在选择网关节点以提供现有网络时,基站控制节点240可以优先选择能够支持现有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的网关节点。
基站控制节点240向通过上述过程所选择的网关节点发送网络连接建立请求(S330)。基站控制节点240可以通过合并关于使用下一代网络、下一代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或现有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的信息,来发送网络连接建立请求。具体地,当允许终端使用下一代网络时,基站控制节点240向网关节点发送的网络连接建立请求可以包括现有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和下一代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二者。
控制面网关250分别确定将应用于终端和用户面网关之间连接的、下一代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和现有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S340)。控制面网关250从基站控制节点240接收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关于现有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的信息、以及下一代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另外,控制面网关250从例如策略和计费管理系统等的其他基站的节点,接收关于终端210的策略和计费的信息。在确定各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时,控制面网关250可以仅接受由基站控制节点240确定的各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另一方面,控制面网关250可以基于从其他基站的节点接收的关于终端的策略和计费的信息,改变由基站控制节点240所确定的各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
一旦确定了下一代网络和现有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控制面网关250向用户面网关节点260发送请求安装流表(Flow Table)的消息(S350)。控制面网关250向用户面网关节点260递送流表安装消息,以便在基站220、230和用户面网关节点260之间交换业务。此时,流表安装消息可以包括各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流表是指定义了各流的处理操作的表,并且它可以存储用于识别流的流标识符(例如,分组的报头字段的组合)、统计信息、操作信息等。
当安装流表时,用户面网关260向控制面网关250递送消息以准许流表的安装(S360)。
当流表的安装完成时,控制面网关250向基站控制节点240发送要应用于终端210和用户面网关260之间的连接的、各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S370)。控制面网关250向基站控制节点240发送所确定的各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
基站控制节点240经由现有网络基站220向终端210发送连接接受消息(S380)。在向终端210发送连接接受消息时,基站控制节点240在其中并入从控制面网关250接收的各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一旦接收到各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终端210可以通过根据终端的状态或网络的状态使用适当的网络,即通过适当地使用现有网络或下一代网络,来发送上行链路(Uplink)业务。
图4a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终端确定基站是否支持现有网络与下一代网络之间的互通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与网络初始连接时,终端210确认它支持下一代网络(S410)。
终端从现有网络的基站接收关于现有网络基站是否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Interworking)的信息(S415)。终端210从现有网络基站220接收用于连接的基本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以及关于运营方的附加系统信息,以确定现有网络基站220是否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
终端确认现有网络基站是否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S420)。根据与基本系统信息一起接收到的附加系统信息,终端210确定基站220是否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
当基站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时,终端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消息(S425)。在现有网络基站220支持与下一代网络互通的情况下,终端210向现有网络基站220发送连接建立消息。如参照图3所述,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可以包括在连接建立消息中。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包括指示终端210是否能够支持下一代网络的能力(Capability)信息、或关于请求利用下一代网络的终端210的信息等。
当终端不支持下一代网络或者基站不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时,终端向基站发送不包括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的连接建立消息(S430)。由于终端210不能使用下一代网络,因此它向现有网络基站220发送不包括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的连接建立消息。
图4b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确定基站是否支持现有网络与下一代网络之间的互通的方法的流程图。
基站确定它是否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interworking),并将对支持的判断作为系统信息进行发送(S440)。在确定现有网络基站220是否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时,现有网络基站220考虑是否已建立关于与下一代网络基站230的互通的接口设置,或者在核心网络270和现有网络基站220之间的初始连接上是否已经建立了该设置等。现有网络基站220确定它是否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并将该决定作为系统信息向终端210进行发送。
基站从终端接收包括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的连接建立消息(S445)。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包括关于指示终端210是否能够支持下一代网络的能力(Capability)信息的信息,或者关于终端210是否请求利用下一代网络信息的信息等。现有网络基站220从终端210接收包括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的连接建立消息。
基站确认它是否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S450)。一旦从终端210接收到连接建立消息,现有网络基站220重新确认它是否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
在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的情况下,基站向基站控制节点发送包括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的连接建立消息(S455)。
当不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时,基站向基站控制节点发送不包括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的连接建立消息(S460)。
如参照图4a和图4b所描述的,通过预先确定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终端或基站是否支持与现有网络和下一代网络的互通,基站能够断定基站、终端和各网络之间是否支持互通,而不需要终端单独执行下一代网络无线电(Radio)波的预先扫描。这减少了终端由于扫描下一代网络无线电波的电池消耗。
图5a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终端或网关根据终端或网络的状态控制传送速率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而言,图5a示出了当CN分割法应用于基站时终端或网关根据终端或网络的状态控制传送速率的方法。
终端或网关接收分组(S510)。终端210或用户面网关260接收分组。
终端或网关确定是否激活了终端和用户面网关之间使用下一代网络的连接(S515)。终端和用户面网关260之间利用下一代网络的连接取决于终端210是否能够支持下一代网络或者它是否请求该支持,无论终端210是否正订购了下一代网络服务,或者它已超过下一代网络的使用限制,以及终端210是否在下一代网络的服务区域之外等。因此,终端210或用户面网关260确定在终端210和用户面网关260之间是否激活了使用下一代网络的连接。
终端或网关确认所接收的分组是否是要在下一代网络上发送或接收的业务(S520)。由于CN分割法应用于各个网络之间的互通,因此终端210或用户面网关260不能立即识别所接收的分组是要在下一代网络上还是在现有网络上发送或接收的业务。因此,终端210或用户面网关260确认所接收的分组是否是要在下一代网络上发送或接收的业务。这能够通过确认分组所属的承载或流是否已被分配给下一代网络,或者在分组所属的承载或流的传送优先级顺序中下一代网络是否被设置为比现有网络更高来实现。
当在终端和用户面网关之间未激活使用下一代网络的连接时,或者当接收到的分组是在现有网络上接收和发送的业务时,终端或网关通过应用现有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来控制业务(S525)。在上述情况下,终端210或用户面网关260确定它不能使用下一代网络发送业务。因此,终端210或用户面网关260通过应用现有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来控制传输业务。
当在终端和用户面网关之间激活了使用下一代网络的连接,并且所接收的分组是在下一代网络上发送和接收的业务时,终端或网关通过应用现有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来控制业务(S530)。在上述情况下,终端210或用户面网关260确定它能够通过使用下一代网络来发送业务。因此,终端210或用户面网关260通过应用下一代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来控制业务的传输。
本实施方式假设网关的功能被划分为用户面和控制面,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实质也适用于网关功能未被划分的情况。那么,网关用作用户面网关。
图5b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终端或网关根据终端或网络的状态控制传送速率的方法的流程图。具体而言,图5b示出了当PDCP分割法应用于基站时,终端或网关根据终端或网络的状态控制传送速率的方法。
终端或网关接收分组(S540)。终端210或用户面网关260接收分组。
终端或网关过滤所接收到的分组(S545)。终端210或用户面网关260对接收到的分组进行过滤,以区分该分组是属于MCG承载还是分割承载的分组。
终端或网关确定在终端和用户面网关之间是否激活了使用下一代网络的连接(S550)。终端210和用户面网关260之间使用下一代网络的连接取决于终端210是否能够支持下一代网络或者它是否请求该支持,无论终端210是否正订阅下一代网络服务或者它已经超过下一代网络的使用限制,以及终端210是否在下一代网络的服务区域之外等。因此,终端210或用户面网关260确定是否激活了使用下一代网络的连接。
当终端和用户面网关之间未激活使用下一代网络的连接时,通过应用现有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来控制业务(S555)。由于不能通过使用下一代网络来传输业务,因此终端210或用户面网关260通过应用现有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来控制传输业务。
当终端和用户面网关之间激活了使用下一代网络的连接时,通过应用现有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来控制业务(S560)。由于能够通过使用下一代网络来传输业务,所以终端210或用户面网关260进行控制,以通过应用下一代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来传输业务。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根据终端或网络的状态来控制传送速率的方法在应用于终端210时适用于上行链路业务传输控制。当应用于网关260时,一些实施方式中的方法适用于下行链路(Downlink)业务传输控制。
本实施方式假设网关的功能划分为用户面和控制面,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实质也适用于网关功能未被划分的情况。那么,网关用作用户面网关。
图6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确定下一代网络是否被激活的过程的流程图。关于所确定的激活或未激活的信息用于选择下一代网络和现有网络之间的传输路径,或者确定在传输时应用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图6中所示的过程已经过图3所示的过程,开始于终端和用户面网关与彼此互通的相应网络互连的状态。
终端、现有网络基站或下一代网络基站确定是否能够通过使用下一代网络基站向下一代网络传送分组(S610)。终端210、现有网络基站220或下一代网络基站230使用下一代网络基站230来确定下一代网络是否可用于发送分组,即,下一代网络是否已激活。
现有网络基站向基站控制节点发送关于下一代网络是否激活的信息(S620)。当现有网络基站220已经确定下一代网络是否激活时,它向基站控制节点240发送确定结果。在终端210或下一代网络基站230已经确定出下一代网络是否激活的情况下,现有网络基站220从终端210或下一代网络基站230接收关于下一代网络是否激活的信息,并且向基站控制节点240发送该信息。
基站控制节点向控制节点网关发送关于下一代网络是否激活的信息(S630)。在基站控制节点240向控制节点网关250通知下一代网络是否激活的情况下,控制节点网关250使用所接收的信息来控制业务。
根据图6中所示的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现有网络基站在控制面上操作,以向基站控制节点发送关于下一代网络是否激活的信息。
图7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终端确定并通知下一代网络是否激活的方法的流程图。图7中所示的方法已经经过图3所示的过程,开始于终端和用户面网关与彼此互通的相应网络互连的状态。
终端210确定下一代网络是否未激活(S710)。终端210定期检测下一代网络的连接状态,并确定下一代网络是否未激活。终端210能够通过测量向下一代网络基站230发送的和从下一代网络基站230接收的信号的强度来检测下一代网络的连接状态。通过确定终端210和下一代网络基站230之间交换的信号的强度是否至少存在预定下降达预定时间或更长,终端210能够检测下一代网络的连接状态。另选地,终端能够通过确定终端210和下一代网络基站230之间没有发生分组交换达一定时段或更长,或者通过确定何时至少存在一定数量的失败分组发送/接收,来检测下一代网络的连接状态。
当下一代网络变为未激活时,确定存在还是不存在要发送的上行链路分组(S720)。当下一代网络未激活时,终端210确定是否存在传输上行链路分组。
当存在用于传输的上行链路分组时,向现有网络基站发送在用于传输的IP分组报头内合并有下一代网络的状态的IP分组(S730)。在存在用于传输的上行链路分组的情况下,终端210向现有网络基站220发送在报头中合并有关于下一代网络未激活的信息的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分组。更具体而言,终端210可以发送下一代网络的状态被标记在IP报头的DSCP/ECN字段(在IPv4的情况下)或流量类/流标签字段(在IPv6的情况下)的IP分组。
当没有用于传输的上行链路分组时,生成用于通知下一代网络的状态的虚拟(Dummy)IP分组并向现有网络基站进行发送(S740)。当不存在当前上行链路分组用于传输时,终端210需要发出下一代网络的状态的通知。该冲突通过终端210生成用于通知下一代网络的状态的虚拟IP分组能够解决。虚拟IP分组包括表示在实际用户面上没有这样的数据的信息,并且在基站控制节点或网关检测到下一代网络的状态之后丢弃(Discard)它。
图7所示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方法允许现有网络基站向用户面上的基站控制节点发送关于下一代网络是否激活的信息。没有使用控制面上的消息可以避免网络系统上的信号开销。
图8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终端的框图。
参照图8,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终端210包括通信单元810和控制单元820。
通信单元810经由现有网络基站220向基站控制节点240发送连接建立消息,并从基站控制节点240接收连接接受消息。通信单元810接收连接接受消息,并接收下一代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和现有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
通信单元810接收分组。通信单元810接收从外部发送的上行链路分组。
控制单元820确定所接收的分组是否是使用下一代网络的业务以及使用下一代网络的移动通信系统是否激活。基于确定结果,控制单元820通过应用下一代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或现有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连接到用户面网关260。在所接收的分组是使用下一代网络的业务并且使用下一代网络的移动通信系统激活了的情况下,控制单元820通过使用应用了最大数据传送速率的下一代网络来控制业务的传输。相反,在所接收的分组不是使用下一代网络的业务,或者使用下一代网络的移动通信系统未激活的情况下,控制单元820使用应用了最大数据传送速率的现有网络,以控制业务的传输。
图9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的框图。
参照图9,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现有网络的基站220包括通信单元910和控制单元920。
通信单元910向终端210发送系统信息。系统信息包括关于现有网络基站220是否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服务的信息。通信单元910向终端210发送包括关于其是否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服务的信息的系统信息,并且从终端210接收包括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的连接建立消息。
通信单元910将连接建立消息从终端210向基站控制节点230转发。此时,连接建立消息可以包括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
通信单元910从基站控制节点240接收连接接受消息。通信单元810接收连接接受消息,并且也接收下一代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和现有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
控制单元920确定它是否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基于关于是否已经进行了与下一代网络基站230的互通相关的接口设置的信息,或者关于在核心网络270和现有网络基站220之间的初始连接上是否已经进行了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的设置,现有网络基站220确定它是否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
一旦从终端210接收到连接建立消息,控制单元920确定现有网络基站220是否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在现有网络基站220支持与下一代网络互通的情况下,控制单元920进行控制,以在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从终端接收到的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另一方面,当现有网络基站220不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时,控制单元920进行控制,以在连接建立消息中不包括从终端接收到的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
控制单元920基于先前做出的确定结果,决定是否发送携带有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的连接接受消息。当不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时,控制单元920进行控制,以在连接建立消息中不包括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相反,当支持与下一代网络的互通时,控制单元920进行控制,以在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
图10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控制节点的框图。
参照图10,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基站控制节点240包括通信单元1010、控制单元1020和数据存储单元1030。
通信单元1010从终端接收包括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的网络连接建立消息,并且向所选择的网关发送网络连接建立请求消息。
控制单元1020通过使用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和关于终端210的信息来决定是否允许终端210利用下一代网络。控制单元1020通过考虑终端210是否支持下一代网络、是否已请求利用下一代网络、是否订购了利用下一代网络的服务、或者是否超过下一代网络的使用限制等,来决定是否允许终端210利用下一代网络。
数据存储单元1030存储关于终端的信息。关于终端的信息包括关于终端210是否订购了允许使用下一代网络的服务的信息、以及关于终端是否已超过下一代网络的使用限制的信息。
图11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网关的框图。
参照图11,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控制面网关250包括通信单元1110和控制单元1120。
通信单元1110从基站控制节点240接收网络连接建立请求消息,该网络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包括关于终端210对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以及来自外部的关于终端上的策略和计费的信息。
通信单元1110向用户面网关260发送流表安装消息,以便在终端210和用户面网关260之间传送业务。
通信单元1110向基站控制节点240发送包括下一代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和现有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的连接接受消息。
参照终端的关于下一代网络的利用的信息和关于策略和计费的上述信息,控制单元1120分别确定要提供给终端210的下一代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和现有网络的最大数据传送速率。
图12a是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所执行的用于传输用于在现有网络上利用下一代网络的信息的过程的流程图。
现有网络基站220请求终端210测量下一代网络的配置(S1210)。具体而言,下一代网络的配置包括下一代网络正在使用的频率、或者下一代网络基站的PCID(Physical CellID:物理小区ID)。
终端210通过与下一代网络基站230的互通来测量下一代网络的配置(S1215)。通过与下一代网络基站230的互通,终端210测量下一代网络的频率、发送/接收的信号的强度、下一代网络基站的PCID等。
终端210向现有网络基站220发送所得到的测量结果(S1220)。
现有网络基站220将被测量的下一代网络基站230添加为辅基站(S1225)。
下一代网络基站230准许添加为辅基站,并向现有网络基站220发送准许消息(S1230)。
当下一代网络基站230被添加为辅基站时,重新配置终端210与现有网络基站220之间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电资源控制)(S1235)。
现有网络基站220向下一代网络基站230发送通知了已完成RRC的重建的消息(S1240)。
下一代网络基站230向RRC管理节点1203传送通知其已经与终端210链接的消息(S1245)。通知与终端210已链接的消息包括下一代网络基站的PCID、终端的标识符(UEID:User Entity ID,用户实体ID)、重新配置的RRC等。
RRC管理节点1203向终端210通知下一代网络的RRC(S1250)。下一代网络的RRC信息包括下一代网络基站的PCID或重建的RRC等。
终端210向RRC管理节点1203通知准许了下一代网络的RRC(S1255)。
RRC管理节点1203向下一代网络基站230通知下一代网络的RRC已经完成(S1260)。
图12b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所执行的用于传输用于在现有网络上利用下一代网络的信息的过程的流程图。图12b的步骤S1270至S1300与图12a的步骤S1210至S1240相同,将省略其描述。
终端210向网关/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1206发送查询(Query)(S1310)。该查询包括下一代网络基站230的域名或下一代网络基站230的PCID。
网关/域名系统1206向终端210发送域名响应(S1315)。域名响应包含IP地址。
终端210向RRC管理节点1203发送请求下一代网络RRC的消息(S1320)。请求下一代网络RRC的消息包括下一代网络基站230的PCID或终端的标识符(UEID)。
RRC管理节点1203确认在下一代网络基站230处是否重新配置RRC(S1325)。通过与下一代网络基站230的内部通信,RRC管理节点1203确认RRC重新配置是否已经执行、下一代网络基站230的PCID是否匹配、或者终端标识符(UEID)是否匹配等。
RRC管理节点1203向终端210发送对下一代网络RRC的请求的响应消息(S1330)。RRC管理节点1203基于与下一代网络基站230的确认结果,发送对下一代网络RRC的请求的响应消息。
图12c是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方式的系统架构所执行的用于传输用于在现有网络上利用下一代网络的信息的过程的流程图。图12c的步骤S1340至S1370与图12a的步骤S1210至S1240相同,将省略其描述。
终端210向基站控制节点240发送PDN(Packet Data Network:分组数据网络)连接请求的消息(S1375)。PDN(Packet Data Network:分组数据网络)连接请求的消息可以包括下一代网络基站230的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点名称)。
终端210和基站控制节点240在彼此之间发送和接收激活默认承载(ActivateDefault Bearer)(S1380)。激活默认承载可以包括终端210的IP地址或者协议配置选项PCO(Protocol Configuration Option:基站控制节点的地址)。
终端210向RRC管理节点1203发送请求下一代网络RRC的消息(S1385)。请求下一代网络RRC的消息包括下一代网络基站230的PCID或终端的标识符(UEID)。
RRC管理节点1203确认是否在下一代网络基站230处重新配置RRC(S1390)。通过与下一代网络基站230的内部通信,RRC管理节点1203确认RRC重新配置是否已经执行、下一代网络基站230的PCID是否匹配、或者终端标识符(UEID)是否匹配。
RRC管理节点1203向终端210发送对下一代网络RRC的请求的响应消息(S1395)。RRC管理节点1203基于与下一代网络基站230的确认结果,发送对下一代网络RRC的请求的响应消息。
尽管图3至图7以及图12a至图12c中的步骤被描述为顺序执行,但它们仅仅实例化了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技术构思。因此,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要点和性质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各个附图中描述的顺序或者通过并行执行两个或更多个步骤,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并且因此图3至图7以及图12a至图12c中的步骤不限于所示的时间顺序。
图3至图7以及图12a至图12c中所示的步骤可以实现为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的计算机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包括上面可记录计算机系统能够读取的数据的任何类型记录设备。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包括磁记录介质(例如:ROM、软盘、硬盘等)、光学可读介质(例如:CD-ROM、DVD等)等等,而且还包括以载波形式实现的一个(例如:通过因特网传输)。此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能够分布在经由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系统中,其中计算机可读代码能够以分布式模式存储和执行。
尽管出于说明性目的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要求保护的发明的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因此,为了简洁和清楚起见,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受图示的限制。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要求保护的发明的范围不受上述明确描述的实施方式的限制,而是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a)要求于2016年5月12日在韩国提交的专利申请第10-2016-0058193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此外,该非临时申请要求在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以相同的理由基于韩国专利申请要求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Claims (10)

1.一种终端在包括多个异构网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操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终端向基站控制设备发送包括关于使用所述异构网络的至少两个不同代网络的双连通性的支持的信息的网络连接建立消息;以及
由所述终端接收网络连接接受消息,所述网络连接接受消息包括当所述基站控制设备通过使用关于所述终端的信息和所接收的关于使用所述异构网络的至少两个不同代网络的双连通性的支持的信息确定准许所述终端进行双连通性时由所述基站控制设备确定的所述多个异构网络的各个最大数据传送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控制设备基于是准许还是不准许由所述终端进行双连通性的结果来选择用于支持所述终端的一个网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控制设备向所选择的网关发送网络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所述多个异构网络的各个最大数据传送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关于双连通性的支持的信息包括关于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使用所述异构网络的至少两个不同代网络的双连通性、所述终端是否请求利用双连通性、或者所述终端是否属于使用双连通性的服务区域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终端支持双连通性,所述终端请求支持双连通性,并且所述终端属于使用双连通性的服务区域时,所述基站控制设备确定准许由所述终端进行双连通性。
6.一种用于在包括多个异构网络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操作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被配置为:
向基站控制设备发送包括关于使用所述异构网络的至少两个不同代网络的双连通性的支持的信息的网络连接建立消息,并且
接收网络连接接受消息,所述网络连接接受消息包括当所述基站控制设备通过使用关于所述终端的信息和所接收的关于使用所述异构网络的至少两个不同代网络的双连通性的支持的信息确定准许所述终端进行双连通性时由所述基站控制设备确定的所述多个异构网络的各个最大数据传送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基站控制设备基于是准许还是不准许由所述终端进行双连通性的结果来选择用于支持所述终端的一个网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基站控制设备向所选择的网关发送网络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和所述多个异构网络的各个最大数据传送速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关于双连通性的支持的信息包括关于所述终端是否支持使用所述异构网络的至少两个不同代网络的双连通性、所述终端是否请求利用双连通性、或者所述终端是否属于使用双连通性的服务区域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其中,当所述终端支持双连通性,所述终端请求支持双连通性,并且所述终端属于使用双连通性的服务区域时,所述基站控制设备确定准许由所述终端进行双连通性。
CN202110720040.3A 2016-05-12 2017-04-28 用于异构网络环境下提供下一代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134527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58193A KR102076816B1 (ko) 2016-05-12 2016-05-12 이종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차세대 네트워크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6-0058193 2016-05-12
CN201780028882.4A CN109196835B (zh) 2016-05-12 2017-04-28 用于异构网络环境下提供下一代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8882.4A Division CN109196835B (zh) 2016-05-12 2017-04-28 用于异构网络环境下提供下一代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2786A true CN113452786A (zh) 2021-09-28

Family

ID=602680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0040.3A Pending CN113452786A (zh) 2016-05-12 2017-04-28 用于异构网络环境下提供下一代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CN201780028882.4A Active CN109196835B (zh) 2016-05-12 2017-04-28 用于异构网络环境下提供下一代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8882.4A Active CN109196835B (zh) 2016-05-12 2017-04-28 用于异构网络环境下提供下一代网络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10499445B2 (zh)
EP (2) EP3445013B1 (zh)
JP (2) JP2019515596A (zh)
KR (1) KR102076816B1 (zh)
CN (2) CN113452786A (zh)
ES (1) ES2929482T3 (zh)
WO (1) WO20171960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00644A1 (zh) 2016-06-30 2018-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连接通信方法和设备
WO2019229935A1 (ja) * 2018-05-31 2019-12-05 楽天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10827395B2 (en) * 2018-09-18 2020-11-03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serving gateway for a session of a user equipment (UE) in a mobile network having 5G non-standalone (NSA) architecture deployment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87763A1 (en) * 2013-02-22 2014-10-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simultaneous connectivity between multiple E-nodebs and user equipment
US20150148038A1 (en) * 2013-11-22 2015-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rovision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based on cell characteristics
CN105580486A (zh) * 2013-08-08 2016-05-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宏小区与小型小区之间的切换操作的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1248B2 (en) * 2004-01-23 2008-12-02 Nokia Corporation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JP4952240B2 (ja) 2006-12-27 2012-06-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制御局、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優先セル選択方法
GB2449923B (en) * 2007-06-09 2011-09-28 King's College London Inter-working of networks
CN101552978B (zh) 2008-03-31 2011-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路由优化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552977B (zh) * 2008-03-31 201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创建承载方法和移动性管理实体
CN102326441A (zh) * 2008-12-19 2012-01-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传送数据单元的方法和实体
KR101507171B1 (ko) * 2008-12-30 2015-03-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듀얼 영역 지정 방법
US20120250601A1 (en) * 2011-03-28 2012-10-04 Hyung-Nam Choi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ethod for exchanging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KR20130001655A (ko) * 2011-06-27 2013-0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서로 다른 서비스 단말로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130229931A1 (en) * 2012-03-02 2013-09-0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s of managing terminal performed in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US8824976B2 (en) 2012-04-11 2014-09-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s for switching an antenna
EP2912913A4 (en) * 2012-10-26 2016-06-22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EP2923515B1 (en) * 2012-11-23 2021-05-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traffic steering between heterogeneou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9905219B (zh) * 2013-02-22 2021-09-2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及其方法
EP2787782B1 (en) * 2013-04-01 2018-05-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ocation regist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ermi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813952B2 (en) * 2013-04-05 2017-11-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signal of user equipment having dual connectivity in heterogeneous cell environment
US9730129B2 (en) * 2013-04-12 2017-08-0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DCP operation for dual connection
US9526044B2 (en) * 2013-05-08 2016-12-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configuring dual connectivity to UE in heterogeneous cell deployment
KR102104493B1 (ko) * 2013-05-10 2020-05-04 주식회사 팬택 이중 연결성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40335882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configuring dual connectivity
US20150089382A1 (en) * 2013-09-26 2015-03-26 Wu-chi Feng Application context migration framework and protocol
EP2959743B1 (en) * 2013-10-28 2019-12-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ual connectivity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9930597B2 (en) 2013-10-30 2018-03-27 Idac Holdings, Inc. Coordinated packet data network change for selected internet protocol traffic offload
CN110831137B (zh) * 2013-10-31 2022-11-0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4811984A (zh) * 2014-01-27 2015-07-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服务质量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027617B (zh) * 2014-01-29 2020-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消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869661B (zh) * 2014-02-24 2018-05-2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承载的方法及系统
US10182382B2 (en) 2014-03-13 2019-01-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Local offload and small cell architecture (SCA)
CN104936223B (zh) * 2014-03-21 2019-05-24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对关闭状态中的小小区进行测量增强以实施双连接的方法
KR20190107170A (ko) * 2014-03-28 2019-09-18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베어러 관리 장치, 방법 및 통신 시스템
DE102014104538A1 (de) 2014-03-31 2015-10-01 Intel Corporation Kommunikationsendgeräte,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verfahren zum erstellen einer kommunikation, zum bestimmen von kommunikationsverbindungen für eine kommunikation und zum durchführen einer kommunikation
US9537743B2 (en) * 2014-04-25 2017-01-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ximizing storage controller bandwidth utilization in heterogeneous storage area networks
EP3146759B1 (en) * 2014-05-19 2021-04-0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establishment procedure in dual connectivity networks
WO2015183004A1 (ko) * 2014-05-29 2015-1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중 접속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기
WO2015197904A1 (en) * 2014-06-24 2015-12-30 Nokia Technologies Oy Dual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CN105338653A (zh) * 2014-08-07 2016-02-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支持ue承载恢复的方法及设备
JP7046487B2 (ja) 2014-09-25 2022-04-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Ue、コア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ueの通信制御方法
US20160373972A1 (en) * 2015-01-30 2016-1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s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Handover for Dual Connectivity
EP3826412A1 (en) * 2015-05-15 2021-05-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cheduling reques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050124B (zh) * 2015-09-01 2018-07-17 重庆邮电大学 异构蜂窝网络基于业务感知的站间频谱资源聚合方法
MX2018014508A (es) * 2016-05-26 2019-05-23 Nec Corp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dispositivo de control, terminal de comunicacion,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on y metodo de comunicac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87763A1 (en) * 2013-02-22 2014-10-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simultaneous connectivity between multiple E-nodebs and user equipment
CN105009678A (zh) * 2013-02-22 2015-10-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多个e节点b和用户设备之间提供同时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CN105580486A (zh) * 2013-08-08 2016-05-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宏小区与小型小区之间的切换操作的设备和方法
US20150148038A1 (en) * 2013-11-22 2015-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rovision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based on cell characteristic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96835B (zh) 2021-07-16
EP3445013A4 (en) 2019-11-27
US20210022196A1 (en) 2021-01-21
JP2019515596A (ja) 2019-06-06
KR102076816B1 (ko) 2020-02-12
EP3445013A1 (en) 2019-02-20
EP3445013B1 (en) 2022-09-14
EP4099664A1 (en) 2022-12-07
JP2021005905A (ja) 2021-01-14
US20200059984A1 (en) 2020-02-20
JP7128874B2 (ja) 2022-08-31
US20190082486A1 (en) 2019-03-14
US10499445B2 (en) 2019-12-03
US11412564B2 (en) 2022-08-09
ES2929482T3 (es) 2022-11-29
KR20170127727A (ko) 2017-11-22
US10873988B2 (en) 2020-12-22
WO2017196014A1 (ko) 2017-11-16
CN109196835A (zh) 2019-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4522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hss/m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35733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与切换接入有关的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6134281B (zh) 用于执行邻近服务的方法及用户装置
US10623990B2 (e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and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data
JP675602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基地局のnasシグナリング支援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JP2019512927A (ja) システム情報伝送方法及び基地局とシステム情報受信方法及びユーザ機器
JP7128874B2 (ja) 異種ネットワーク環境での次世代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EP3915213B1 (en) Network nodes and methods supporting multiple connectivity
KR20180099732A (ko)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WO2017219355A1 (zh) 多连接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0249670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具有与第一ue的连接的第二ue的寻呼有关的操作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1109938A1 (zh) 无线接入网元信息上报方法、设备和系统
US9503393B2 (en) S-GW relocation and QoS change without mobility
CN103379546A (zh)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12458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cast transmission
EP3457758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devices
US20230413355A1 (e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multicast transmission
EP3404962B1 (en) Method by which pgw processes data for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4000611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KR101449720B1 (ko) 베어러 설정 시간을 단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1851327B1 (ko) 이동 통신 단말 간 통신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031288A1 (en) S-gw relocation and qos change without mobility
WO2012041169A1 (zh) 一种寻址路由方法、系统及设备
KR20200020473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과금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