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2606A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2606A
CN113452606A CN202110542040.9A CN202110542040A CN113452606A CN 113452606 A CN113452606 A CN 113452606A CN 202110542040 A CN202110542040 A CN 202110542040A CN 113452606 A CN113452606 A CN 113452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
vsi
networking
service
service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20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2606B (zh
Inventor
王丽媛
陈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Securit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4204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26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52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2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2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26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4Sourc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8Pseudowire emulation, e.g. IETF WG PWE3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应用于处于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的第一PE,所述组网内还包括第二PE,所述第一PE、第二PE中分别配置第一VSI、第二VSI,每个VSI内分别配置第一SID、第二SID,所述第一PE与所述第二PE之间已建立PW,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当确定所述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对所述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括所述第二SID;通过所述PW,向所述第二PE发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以使得所述第二PE根据所述第二SID的类型,对所述第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英文: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简称:EVPN)是一种二层VPN技术,其控制平面采用MP-BGP通告EVPN路由信息,数据平面采用VXLAN或MPLS封装方式转发业务报文。当租户的物理站点分散在不同位置时,EVPN可基于现有的服务提供商或企业IP网络,为同一租户的相同子网提供二层互联。通过EVPN路由信息也可发布VPN的私网路由信息,以实现MPLS L3VPN组网。
EVPN下配置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英文: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简称:VPLS)形成EVPN VPLS组网。该组网的控制层采用MP-BGP通告EVPN路由信息,数据层采用MPLS封装的二层VPN技术。在EVPN VPLS组网内,PE通过查找MAC地址表转发业务报文,为用户提供点到多点的二层服务。
通过IPv6段路由(英文:Segment Routing,简称:SR)隧道承载EVPN VPLS业务被称为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利用IPv6网络透明传输用户网络的二层数据,实现用户网络穿越IPv6网络并建立点到多点的连接。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示意图。在图1中,PE之间通过EVPN路由相互通告各自配置的多个段标识(英文:Segment Identifier,简称:SID)。例如,End.DT2M SID、End.DT2U SID和End.DX2 SID。PE之间通过SID建立IPv6 SR隧道。该IPv6 SR隧道用于伪线(英文:Pseudo wire,简称:PW)封装并转发用户网络之间的业务报文。在骨干网上,根据IGP计算的最优路径转发IPv6 SR隧道封装后的业务报文,从而实现通过IPv6骨干网透明传输用户二层数据报文。
多机架链路聚合组(英文: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简称:MLAG)是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技术,其将两台物理设备在聚合层面虚拟为一台设备,进而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提供设备级冗余保护和流量负载分担。如图2所示,图2为现有MLAG组网示意图。
在图2中,设备(device)A与设备B构成MLAG系统,且设备A与设备B互为邻居,其中,设备A为主设备,设备B为从设备。每台设备均包括分布式聚合接口(英文:DistributedRelay interface,简称:DR),该DR口为与外部设备(例如,设备C)相连的二层聚合接口,且与外部设备上相同聚合组相连的DR口属于同一DR组。例如,设备A上的二层聚合接口1和设备B上的二层聚合接口2属于同一DR组。其中,DR组中的DR接口由多条链路聚合组成,且具有相同的DR组编号。
每台设备还包括内部控制链路端口(英文:Intra-Portal Port,简称:IPP),该IPP口为连接对端邻居设备的内部控制接口。每台设备仅存在一个IPP口。IPP口之间的链路称为内部控制链路(英文:Intra-Portal Link,简称:IPL),MLAG组网内,设备通过IPL交互协议报文及传输数据流量。
在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中,为了避免PE单点故障造成的业务影响,可将MLAG技术应用在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形成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在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中,通过MLAG技术将两台物理设备连接起来虚拟为一台设备,并将该虚拟设备作为PE,从而提高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的可靠性。
如图3所示,图3为现有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模型示意图。在图3中,交换机(Switch)A、交换机B、交换机D为与服务器连接的PE设备,交换机A与交换机B组建MLAG组网,对外呈现为一台虚拟PE设备。交换机C为与广域网连接的集中式EVPN网关,同时,交换机C作为路由反射器在交换机A、交换机B以及交换机D之间反射路由。
虚拟机(英文:Virtual Machine,简称:VM)1和虚拟机2属于相同VPLS实例VSI1,虚拟机3属于VPLS实例VSI2,通过集中式EVPN网关实现虚拟机1、虚拟机2以及虚拟机3的通信互通。
在MLAG组网内,已实现了两台设备通过IPP口建立IPL连接,并通过VXLAN技术创建IPL的overlay隧道(例如,VXLAN隧道),利用VXLAN隧道同步主机的MAC地址、ARP以及ND信息,以确保某一台设备链路故障时,业务报文可绕行IPL转发。
但是,目前在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构成MLAG组网的两台PE间无法再通过VXLAN技术创建IPL的overlay隧道(由于两台PE不再具有VXLAN ID),导致两台PE间无法提供设备级冗余保护和流量负载分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在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PE间无法再通过VXLAN技术创建IPL的overlay隧道,导致PE间无法提供设备级冗余保护和流量负载分担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处于EVPN VPLS over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的第一PE,所述组网内还包括第二PE,所述第一PE、第二PE中分别配置第一VSI、第二VSI,每个VSI内分别配置第一SID、第二SID,所述第一PE与所述第二PE之间已建立PW,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
当确定所述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对所述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括所述第二SID;
通过所述PW,向所述第二PE发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以使得所述第二PE根据所述第二SID的类型,对所述第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处于EVPN VPLS over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的第一PE,所述组网内还包括第二PE,所述第一PE与所述第二PE之间已建立IPL,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
当确定所述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对所述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括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
通过所述IPL,向所述第二PE发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以使得所述第二PE根据所述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对所述第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处于EVPN VPLS over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的第一PE,所述组网内还包括第二PE,所述第一PE、第二PE中分别配置第一VSI、第二VSI,每个VSI内分别配置第一SID、第二SID,所述第一PE与所述第二PE之间已建立PW,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
封装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对所述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括所述第二SID;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PW,向所述第二PE发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以使得所述第二PE根据所述第二SID的类型,对所述第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处于EVPN VPLS over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的第一PE,所述组网内还包括第二PE,所述第一PE与所述第二PE之间已建立IPL,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
封装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对所述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括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IPL,向所述第二PE发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以使得所述第二PE根据所述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对所述第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被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被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执行本申请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方法。
因此,通过应用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及装置,第一PE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当确定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第一PE对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该第二业务报文包括第二SID。通过PW,第一PE向第二PE发送第二业务报文,以使得第二PE根据第二SID的类型,对第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如此,通过第一PE与第二PE之间建立的PW,PE间可同步主机的MAC地址、ARP以及ND信息,并在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通过PW绕行至第二PE处进行转发处理。解决了在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PE间无法再通过VXLAN技术创建IPL的overlay隧道,导致PE间无法提供设备级冗余保护和流量负载分担的问题。同时,提高了EVPN VPLS over SRv6业务的设备级保护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示意图;
图2为现有MLAG组网示意图;
图3为现有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模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硬件结构体。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对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服务提供商网络边缘(英文:Provider Edge,简称:PE),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包括如下所示步骤。
步骤410、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
具体地,第一PE处于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该组网内还包括第二PE,第一PE、第二PE中分别配置相同的第一虚拟交换实例(英文:Virtual SwitchInstance,简称:VSI)、第二VSI(例如,第一PE中的第一VSI为VSI VPNa、第二PE中的第二VSI为VSI VPNa),每个VSI内分别配置第一SID、第二SID。
其中,SID包括不同类型,例如,SID的类型为第一类型,该第一类型具体为End.DT2U SID;SID的类型为第二类型,该第二类型具体为End.DT2UL SID。
第一PE与第二PE构建MALG组网,第一PE、第二PE分别通过各自包括的IPP与对端建立IPL。可以理解的是,该IPL为第一PE、第二PE之间的物理链接,即underlay连接。第一PE、第二PE还分别通过各自包括的IPP与对端建立伪线(英文:Pseudo wire,简称:PW)。可以理解的是,该PW为overlay连接。
第一PE与第二PE分别通过各自加入聚合组的聚合口(例如,下行DR口)与第一用户网络边缘(英文:Customer Edge,简称:CE)建立连接。
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还包括第三PE,该第三PE可为远端PE。第三PE分别与第一PE、第二PE建立等价路径。第三PE与第二CE建立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CE预与第一CE进行交互通信。第二CE向第三PE发送原始报文。第三PE接收到原始报文后,对原始报文进行封装处理(该封装处理具体为在原始报文的外层增加IPv6基本头部以及IPv6 SR报文头部英文:(Segment Identifier Header,简称:SRH头部)),得到第一业务报文。
第三PE向第一PE发送第一业务报文。
进一步地,在本步骤之前还包括第一PE通过不同方式与第二PE建立PW的过程。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VSI内配置的第一SID的类型为第一类型,即End.DT2USID,第二VSI内配置的第二SID的类型为第一类型,即End.DT2U SID,且第一SID与第二SID相同。
第一PE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配置指令,该第一配置指令包括第一VSI的名称以及第一SID。根据第一VSI的名称,第一PE在第一PE内配置第一VSI,并将第一SID配置在第一VSI内。
第一SID配置在第一VSI内后,第一PE创建第一接口。在第一接口创建后,第一PE与第二PE包括的第二接口建立IPL。在IPL建立后,在第一VSI内,在IPL上,第一PE通过第一接口与第二PE包括的第二接口建立PW;
其中,PW具体由为段路由流量工程策略(英文:Segment Routing TrafficEngineering Policy,简称:SR-TE策略)隧道承载,SR-TE策略隧道为公网隧道,第一接口可具体为第一PE的IPP,第二接口可具体为第二PE的IPP。
在前述实现方式中,PW出入方向的SID均为静态配置的SID,且出入方向的SID相同且均为第一类型。PW采用SR-TE策略隧道,并配置隧道策略引流。第一PE全局配置一个SRv6-TE策略隧道作为所有PW的公网隧道来转发私网报文。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SID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即End.DT2UL SID,第二SID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即End.DT2UL SID,且第一SID与第二SID不同。
第一PE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配置指令,该第二配置指令包括第一VSI的名称、第一SID、第二VSI的名称以及第二SID。根据第一VSI的名称,第一PE在第一PE内配置第一VSI,并将第一SID配置在第一VSI内。
在第一VSI内,利用第二SID,第一PE通过第一接口与第二PE包括的第二接口建立PW。
其中,PW具体为旁路PW(bypass PW)隧道,第一接口可具体为第一PE的IPP,第二接口可具体为第二PE的IPP。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SID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即End.DT2UL SID,第二SID的类型为第二类型,即End.DT2UL SID,且第一SID与第二SID不同。
第一PE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三配置指令,该第三配置指令包括第一VSI的名称以及第一SID。根据第一VSI的名称,第一PE在第一PE内配置第一VSI,并将第一SID配置在第一VSI内。
第一PE接收第二PE发送的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包括第二PE在第二VSI内配置的第二SID。
在第一VSI内,第一PE利用第二SID,通过第一接口与第二PE包括的第二接口建立PW;
其中,PW具体为bypass PW隧道,第一接口可具体为第一PE的IPP,第二接口可具体为第二PE的IPP。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EVPN VPLS over SRv6的多归属组网与MLAG组网不会同时配置。在前述两种实现方式中,借用现有多归属组网中建立bypass PW的End.DT2UL SID用于建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W。
通过前述实现方式,第一PE与第二PE建立PW后,还可通过建立的PW同步主机的MAC地址、ARP以及ND信息,以使得第一PE、第二PE中存储相同的主机信息。例如,可通过现有EVPN路由通告机制相互通告上述信息。
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模型示意图。在图5中,PE1、PE2、PE3处于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PE1、PE2中分别配置相同的第一VSI、第二VSI(例如,第一PE中的第一VSI为VSI VPNa、第二PE中的第二VSI为VSI VPNa),每个VSI内分别配置不同SID类型的多个第一SID以及第二SID。
其中,SID包括不同类型,例如,SID的类型为第一类型,该第一类型具体为End.DT2U SID;SID的类型为第二类型,该第二类型具体为End.DT2UL SID,SID的类型为第三类型,该第三类型具体为End.DT2M SID。
PE1与PE2构建MALG组网,PE1、PE2分别通过各自包括的IPP与对端建立IPL。可以理解的是,该IPL为PE1、PE2之间的物理链接,即underlay连接。PE1、PE2还分别通过各自包括的IPP与对端建立PW。可以理解的是,该PW为overlay连接。
PE1与PE2分别通过各自加入聚合组的聚合口(例如,下行DR口1、下行DR口2)与CE1建立连接。
PE3分别与PE1、PE2建立等价路径。PE3与CE2建立连接。
通过前述实现方式可知,PE1与PE2构建MLAG组网后,当PE1与PE2在各自的IPP配置相同且均为第一类型的SID时,PE1、PE2建立的PW具体由SR-TE策略隧道承载,SR-TE策略隧道为公网隧道。当PE1与PE2在各自的IPP配置不同且均为第二类型的SID时,PE1、PE2建立的PW具体为bypass PW。
步骤420、当确定所述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对所述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括所述第二SID。
具体地,第一PE还包括第三接口,第一PE通过第三接口与第一CE建立通信链路,第三接口处于聚合组(即DR组)内。
根据步骤410的描述,第一PE接收到第一业务报文后,根据第一业务报文包括的目的地址,查找转发表,确定该第一业务报文需通过第三接口转发至第一CE。
此时,若第一PE与第一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也即是第三接口down,第一PE将第一接口,即IPP添加至聚合组(即DR组)中。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接口up时,第三接口也处于聚合组内。当第三接口down时,第三接口仍处于聚合组内且聚合组为up。因此,在实际转发过程中个,选择聚合组中up的物理口转发业务报文。
第一PE将第一接口添加至聚合组中后,第一PE对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该第二业务报文包括第二SID。
进一步地,第一PE在对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时,在第一业务报文的外层封装IPv6基本头部以及SRH头部。若第一PE与第二PE建立的PW具体由SR-TE策略隧道承载,则第一PE在封装SRH头部时,将SR-TE策略包括的SID列表封装至SRH头部内,该SID列表中存储用于转发第二业务报文的网络设备的SID。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前述步骤410的描述,若第一PE与第二PE建立的PW具体由SR-TE策略隧道承载,则本步骤中的第二SID为第一类型的SID,且与第一SID相同。若第一PE与第二PE建立的PW具体为bypass PW隧道,则本步骤中的第二SID为第二类型的SID,且与第一SID不同。
步骤430、通过所述PW,向所述第二PE发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以使得所述第二PE根据所述第二SID的类型,对所述第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具体地,根据步骤420的描述,通过PW,第一PE向第二PE发送第二业务报文。第二PE接收到第二业务报文后,从中获取第二SID,并根据第二SID的类型对应的转发动作,对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例如,当第二SID的类型为第一类型时,第二PE接收到第二业务报文后,解封装IPv6基本头部以及SRH头部,然后,根据封装的SID查找与SID匹配的本地VSI。当查找到对应的本地VSI时,在VSI内,查找与剩余报文包括的目的MAC地址匹配的MAC表项。若查找到匹配的MAC表项,则将剩余报文转发至MAC表项中对应的出接口。
当第二SID的类型为第二类型时,第二PE接收到第二业务报文后,根据第二SID,确定该第二业务报文来自bypass PW,且不会将该第二业务报文再次转发至bypass PW,从而避免环路。第二PE解封装IPv6基本头部以及SRH头部,然后,根据剩余报文包括的目的MAC地址查找MAC表项,将剩余报文转发至MAC表项中对应的出接口。
因此,通过应用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第一PE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当确定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第一PE对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该第二业务报文包括第二SID。通过PW,第一PE向第二PE发送第二业务报文,以使得第二PE根据第二SID的类型,对第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如此,通过第一PE与第二PE之间建立的PW,PE间可同步主机的MAC地址、ARP以及ND信息,并在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通过PW绕行至第二PE处进行转发处理。解决了在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PE间无法再通过VXLAN技术创建IPL的overlay隧道,导致PE间无法提供设备级冗余保护和流量负载分担的问题。同时,提高了EVPN VPLS over SRv6业务的设备级保护稳定性。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PE,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包括如下所示步骤。
步骤610、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
具体地,第一PE处于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该组网内还包括第二PE,第一PE、第二PE中分别配置相同的第一VSI、第二VSI(例如,第一PE中的第一VSI为VSI VPNa、第二PE中的第二VSI为VSI VPNa),每个VSI内分别配置第一SID、第二SID。
其中,SID包括不同类型,例如,SID的类型为第一类型,该第一类型具体为End.DT2U SID;SID的类型为第二类型,该第二类型具体为End.DT2UL SID。
第一PE与第二PE构建MALG组网,第一PE、第二PE分别通过各自包括的IPP与对端建立IPL。可以理解的是,该IPL为第一PE、第二PE之间的物理链接,即underlay连接。
第一PE与第二PE分别通过各自加入聚合组的聚合口(例如,下行DR口)与第一CE建立连接。
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还包括第三PE,该第三PE可为远端PE。第三PE分别与第一PE、第二PE建立等价路径。第三PE与第二CE建立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CE预与第一CE进行交互通信。第二CE向第三PE发送第一业务报文。第三PE接收到第一业务报文后,向第一PE发送第一业务报文。
进一步地,在本步骤之前还包括第一PE在IPP创建动态AC口的过程。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VSI内配置的第一SID的类型为第一类型,即End.DT2USID,第二VSI内配置的第二SID的类型为第一类型,即End.DT2U SID,且第一SID与第二SID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SID包括定位(locator)字段以及功能(function)字段。
第一PE将功能字段的值与第一值进行除法运算,得到商。第一PE将商与第二值的和作为第一VLAN标签的值。
第一PE将功能字段的值与第一值进行取模运算,得到余数。第一PE将余数与第二值的和作为第二VLAN标签的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PE的IPP包括基于端口的VLAN标识(即,PVID)。当第一VLAN标签的值与基于端口的VLAN标识相同时,则第一PE将功能字段的值与第一值进行取模运算,得到余数。第一PE将余数与第二值的和作为第一VLAN标签的值。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VLAN标签的值与基于端口的VLAN标识相同时,第一PE将第二VLAN标签的值设置为空。
其中,第一值具体为4094,第二值具体为1;第一VLAN标签具体为外层VLAN标签(s-vid),第二VLAN标签具体为内层VLAN标签(c-vid)。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PE在IPP处创建动态AC口,并将前述计算的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与动态AC口绑定。
步骤620、当确定所述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对所述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括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
具体地,第一PE还包括第一接口,第一PE通过第一接口与第一CE建立通信链路,第一接口处于聚合组(即DR组)内。
根据步骤610的描述,第一PE接收到第一业务报文后,根据第一业务报文包括的目的地址,查找转发表,确定该第一业务报文需通过第一接口转发至第一CE。
此时,若第一PE与第一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也即是第一接口down,第一PE将IPP添加至聚合组(即DR组)中。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口up时,第一接口也处于聚合组内。当第一接口down时,第一接口仍处于聚合组内且聚合组为up。因此,在实际转发过程中个,选择聚合组中up的物理口转发业务报文。
第一PE将IPP添加至聚合组中后,第一PE对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该第二业务报文包括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
进一步地,第一PE在对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时,在第一业务报文的外层封装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PE、第二PE在各自的VSI内配置相同的SID,且均使用SID的功能字段计算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如此,第一PE、第二PE计算出的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也是相同的。
第一PE、第二PE各自将相同的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与在IPP处创建的动态AC口绑定。
步骤630、通过所述IPL,向所述第二PE发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以使得所述第二PE根据所述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对所述第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具体地,根据步骤620的描述,通过IPL,第一PE向第二PE发送第二业务报文。第二PE接收到第二业务报文后,从中获取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并根据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在本地查找与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对应的VSI(例如,第二VSI)。在第二VSI内,第二PE对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因此,通过应用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第一PE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当确定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第一PE对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该第二业务报文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通过IPL,第一PE向第二PE发送第二业务报文,以使得第二PE根据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对第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如此,通过第一PE与第二PE之间建立的IPL,PE间可同步主机的MAC地址、ARP以及ND信息,并在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通过IPL绕行至第二PE处进行转发处理。解决了在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PE间无法再通过VXLAN技术创建IPL的overlay隧道,导致PE间无法提供设备级冗余保护和流量负载分担的问题。同时,提高了EVPN VPLS over SRv6业务的设备级保护稳定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与通信方法对应的通信装置。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结构图。所述装置应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处于EVPN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的第一PE,所述组网内还包括第二PE,所述第一PE、第二PE中分别配置第一VSI、第二VSI,每个VSI内分别配置第一SID、第二SID,所述第一PE与所述第二PE之间已建立PW,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710,用于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
封装单元720,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对所述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括所述第二SID;
发送单元730,用于通过所述PW,向所述第二PE发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以使得所述第二PE根据所述第二SID的类型,对所述第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可选地,所述第一SID的类型为第一类型,所述第二SID的类型为所述第一类型,所述第一SID与所述第二SID相同;
所述接收单元710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配置指令,所述第一配置指令包括所述第一VSI的名称以及所述第一SID;
所述装置还包括:配置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根据所述第一VSI的名称,在所述第一PE内配置所述第一VSI,并将所述第一SID配置在所述第一VSI内;
建立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在所述第一VSI内,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PE包括的第二接口建立所述PW;
其中,所述PW具体由SR-TE策略隧道承载,所述SR-TE策略隧道为公网隧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SID的类型为第二类型,所述第二SID的类型为所述第二类型,所述第一SID与所述第二SID不同;
所述接收单元710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配置指令,所述第二配置指令包括所述第一VSI的名称、所述第一SID、所述第二VSI的名称以及所述第二SID;
所述配置单元(图中未示出)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VSI的名称,在所述第一PE内配置所述第一VSI,并将所述第一SID配置在所述第一VSI内;
所述建立单元(图中未示出)还用于,在所述第一VSI内,利用所述第二SID,通过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PE包括的第二接口建立所述PW;
其中,所述PW具体为bypass PW隧道。
可选地,所述接收单元710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三配置指令,所述第三配置指令包括所述第一VSI的名称以及所述第一SID;
所述配置单元(图中未示出)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VSI的名称,在所述第一PE内配置所述第一VSI,并将所述第一SID配置在所述第一VSI内;
所述接收单元710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PE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包括所述第二PE在第二VSI内配置的所述第二SID;
所述建立单元(图中未示出)还用于,在所述第一VSI内,利用所述第二SID,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建立所述PW;
其中,所述PW具体为bypass PW隧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PE与所述第二PE构建MLAG组网,所述第一PE包括第三接口,所述第一PE通过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CE建立通信链路,所述第三接口处于聚合组内;
所述装置还包括:添加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将所述第一接口添加至所述聚合组中。
可选地,所述SR-TE策略包括SID列表,所述SID列表中存储用于转发所述第二业务报文的网络设备的SID;
所述第二业务报文还包括SRH头部,所述SRH头部承载所述SID列表。
因此,通过应用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第一PE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当确定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第一PE对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该第二业务报文包括第二SID。通过PW,第一PE向第二PE发送第二业务报文,以使得第二PE根据第二SID的类型,对第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如此,通过第一PE与第二PE之间建立的PW,PE间可同步主机的MAC地址、ARP以及ND信息,并在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通过PW绕行至第二PE处进行转发处理。解决了在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PE间无法再通过VXLAN技术创建IPL的overlay隧道,导致PE间无法提供设备级冗余保护和流量负载分担的问题。同时,提高了EVPN VPLS over SRv6业务的设备级保护稳定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与通信方法对应的通信装置。参见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结构图。所述装置应用于处于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的第一PE,所述组网内还包括第二PE,所述第一PE与所述第二PE之间已建立IPL,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810,用于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
封装单元820,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对所述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括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
发送单元830,用于通过所述IPL,向所述第二PE发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以使得所述第二PE根据所述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对所述第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可选地,所述第一PE中配置第一VSI,在所述第一VSI内配置第一SID,所述第一SID包括功能字段;
所述装置还包括:计算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将所述功能字段的值与第一值进行除法运算,得到商;
将所述商与第二值的和作为所述第一VLAN标签的值。
可选地,所述计算单元(图中未示出)还用于,将所述功能字段的值与所述第一值进行取模运算,得到余数;
将所述余数与所述第二值的和作为所述第二VLAN标签的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PE包括IPP,所述IPP包括基于端口的VLAN标识,所述计算单元(图中未示出)还用于,当所述第一VLAN标签的值与所述基于端口的VLAN标识相同时,则将所述功能字段的值与所述第一值进行取模运算,得到余数;
将所述余数与所述第二值的和作为所述第一VLAN标签的值;
其中,所述第二VLAN标签的值为空。
可选地,所述第一PE包括第一接口,所述第一PE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CE建立通信链路,所述第一接口处于聚合组内;
所述装置还包括:添加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将所述IPP添加至所述聚合组中。
因此,通过应用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第一PE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当确定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第一PE对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该第二业务报文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通过IPL,第一PE向第二PE发送第二业务报文,以使得第二PE根据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对第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如此,通过第一PE与第二PE之间建立的IPL,PE间可同步主机的MAC地址、ARP以及ND信息,并在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通过IPL绕行至第二PE处进行转发处理。解决了在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PE间无法再通过VXLAN技术创建IPL的overlay隧道,导致PE间无法提供设备级冗余保护和流量负载分担的问题。同时,提高了EVPN VPLS over SRv6业务的设备级保护稳定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如图9所示,包括处理器910、收发器920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930,机器可读存储介质930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910执行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910被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方法。前述图7、图8所示的通信装置,可采用如图9所示的网络设备硬件结构实现。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930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简称: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930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910的存储装置。
上述处理器9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910通过读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930中存储的机器可执行指令,被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能够实现处理器910自身以及调用收发器920执行前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通信方法。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930,机器可读存储介质930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910调用和执行时,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处理器910自身以及调用收发器920执行前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通信方法。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对于通信装置以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涉及的方法内容基本相似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处于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的第一PE,所述组网内还包括第二PE,所述第一PE、第二PE中分别配置第一VSI、第二VSI,每个VSI内分别配置第一SID、第二SID,所述第一PE与所述第二PE之间已建立PW,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
当确定所述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对所述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括所述第二SID;
通过所述PW,向所述第二PE发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以使得所述第二PE根据所述第二SID的类型,对所述第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ID的类型为第一类型,所述第二SID的类型为所述第一类型,所述第一SID与所述第二SID相同;
所述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配置指令,所述第一配置指令包括所述第一VSI的名称以及所述第一SID;
根据所述第一VSI的名称,在所述第一PE内配置所述第一VSI,并将所述第一SID配置在所述第一VSI内;
在所述第一VSI内,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PE包括的第二接口建立所述PW;
其中,所述PW具体由SR-TE策略隧道承载,所述SR-TE策略隧道为公网隧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ID的类型为第二类型,所述第二SID的类型为所述第二类型,所述第一SID与所述第二SID不同;
所述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二配置指令,所述第二配置指令包括所述第一VSI的名称、所述第一SID、所述第二VSI的名称以及所述第二SID;
根据所述第一VSI的名称,在所述第一PE内配置所述第一VSI,并将所述第一SID配置在所述第一VSI内;
在所述第一VSI内,利用所述第二SID,通过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PE包括的第二接口建立所述PW;
其中,所述PW具体为bypass PW隧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三配置指令,所述第三配置指令包括所述第一VSI的名称以及所述第一SID;
根据所述第一VSI的名称,在所述第一PE内配置所述第一VSI,并将所述第一SID配置在所述第一VSI内;
接收所述第二PE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包括所述第二PE在第二VSI内配置的所述第二SID;
在所述第一VSI内,利用所述第二SID,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建立所述PW;
其中,所述PW具体为bypass PW隧道。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与所述第二PE构建MLAG组网,所述第一PE包括第三接口,所述第一PE通过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CE建立通信链路,所述第三接口处于聚合组内;
所述对所述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将所述第一接口添加至所述聚合组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R-TE策略包括SID列表,所述SID列表中存储用于转发所述第二业务报文的网络设备的SID;
所述第二业务报文还包括SRH头部,所述SRH头部承载所述SID列表。
7.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处于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的第一PE,所述组网内还包括第二PE,所述第一PE与所述第二PE之间已建立IPL,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
当确定所述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对所述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括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
通过所述IPL,向所述第二PE发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以使得所述第二PE根据所述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对所述第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中配置第一VSI,在所述第一VSI内配置第一SID,所述第一SID包括功能字段;
所述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功能字段的值与第一值进行除法运算,得到商;
将所述商与第二值的和作为所述第一VLAN标签的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功能字段的值与所述第一值进行取模运算,得到余数;
将所述余数与所述第二值的和作为所述第二VLAN标签的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包括IPP,所述IPP包括基于端口的VLAN标识,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VLAN标签的值与所述基于端口的VLAN标识相同时,则将所述功能字段的值与所述第一值进行取模运算,得到余数;
将所述余数与所述第二值的和作为所述第一VLAN标签的值;
其中,所述第二VLAN标签的值为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包括第一接口,所述第一PE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CE建立通信链路,所述第一接口处于聚合组内;
所述对所述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将所述IPP添加至所述聚合组中。
1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处于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的第一PE,所述组网内还包括第二PE,所述第一PE、第二PE中分别配置第一VSI、第二VSI,每个VSI内分别配置第一SID、第二SID,所述第一PE与所述第二PE之间已建立PW,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
封装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对所述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括所述第二SID;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PW,向所述第二PE发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以使得所述第二PE根据所述第二SID的类型,对所述第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处于EVPN VPLS over SRv6组网叠加MLAG组网内的第一PE,所述组网内还包括第二PE,所述第一PE与所述第二PE之间已建立IPL,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三PE发送的第一业务报文;
封装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PE与CE之间的通信链路故障时,对所述第一业务报文进行封装处理,得到第二业务报文,所述第二业务报文包括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IPL,向所述第二PE发送所述第二业务报文,以使得所述第二PE根据所述第一VLAN标签以及第二VLAN标签,对所述第二业务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CN202110542040.9A 2021-05-18 2021-05-18 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4526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2040.9A CN113452606B (zh) 2021-05-18 2021-05-18 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2040.9A CN113452606B (zh) 2021-05-18 2021-05-18 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2606A true CN113452606A (zh) 2021-09-28
CN113452606B CN113452606B (zh) 2023-12-26

Family

ID=77810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2040.9A Active CN113452606B (zh) 2021-05-18 2021-05-18 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5260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3162A (zh) * 2021-10-09 2022-01-11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8047A (zh) * 2016-12-13 2017-06-2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70288948A1 (en) * 2016-03-30 2017-10-05 Juniper Networks, Inc. Failure handling for active-standby redundancy in evpn data center interconnect
CN107547366A (zh) * 2017-05-15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9246005A (zh) * 2018-09-13 2019-01-1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9873760A (zh) * 2017-12-01 2019-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路由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51371A (zh) * 2019-03-29 2019-06-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2104547A (zh) * 2020-08-05 2020-12-1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Evpn多归属组网避免环路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11592A (zh) * 2020-09-29 2021-02-02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SRv6 SID的自适应组网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88948A1 (en) * 2016-03-30 2017-10-05 Juniper Networks, Inc. Failure handling for active-standby redundancy in evpn data center interconnect
CN106878047A (zh) * 2016-12-13 2017-06-2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547366A (zh) * 2017-05-15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9873760A (zh) * 2017-12-01 2019-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路由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01235A (zh) * 2017-12-01 2020-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路由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246005A (zh) * 2018-09-13 2019-01-1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9951371A (zh) * 2019-03-29 2019-06-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2104547A (zh) * 2020-08-05 2020-12-1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Evpn多归属组网避免环路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11592A (zh) * 2020-09-29 2021-02-02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SRv6 SID的自适应组网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3162A (zh) * 2021-10-09 2022-01-11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2606B (zh) 202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82449B1 (en) Route processing in a vxlan
US10142129B1 (en) Bum packet filtering in multi-homed EVPN overlay networks
US10382332B2 (en) Route signaling and convergence in EVPN of port extenders
US10003531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tunnel, method for allocating label, device and network system
US8694664B2 (en) Active-active multi-homing support for overlay transport protocol
EP3065342B1 (en) Update of mac routes in evpn single-active topology
CN107547402B (zh) 一种转发表生成方法和装置
US8948055B2 (en) Resilient interworking of shortest path bridging and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CN107612808B (zh) 隧道建立方法和装置
US9590902B2 (en) Signaling aliasing capability in data centers
EP2789128B1 (en) Mechanism for e-vpn interoperability with vpls
EP3264690A1 (en) Bridge for connecting layer 2 and layer 3 virtual networks
US9184935B2 (en)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device
US9100213B1 (en) Synchronizing VPLS gateway MAC addresses
CN109873760A (zh) 处理路由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8574630A (zh) Evpn报文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523466B1 (en) Aliasing in an active-active multi-homed PBB-EVPN network
US9954694B2 (en) Traffic black holing avoidance and fast convergence for active-active PBB-EVPN redundancy
WO2018103099A1 (zh) 发送和接收消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2887139B (zh)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740907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058639A1 (zh) 伪线负载分担的方法和设备
US10469361B1 (en) Loop prevention for EVPN and PBB-EVPN
CN113328937B (zh) 分布式聚合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3452606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