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78047A - 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78047A CN106878047A CN201611146647.0A CN201611146647A CN106878047A CN 106878047 A CN106878047 A CN 106878047A CN 201611146647 A CN201611146647 A CN 201611146647A CN 106878047 A CN106878047 A CN 1068780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tep
- sent
- message
- equipment
- gateway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其中,EVPN中的CE设备连接分布式聚合系统中的两个以上VTEP,该两个以上VTEP分别与网关设备建立邻居关系,VTEP之间通过IPL连接,该方法应用于该两个以上VTEP中的任一VTEP,该方法包括:接收网关设备发来的数据报文;在确定出接收到的数据报文需要通过IPL发往CE设备时,向网关设备发送重定向消息,以使网关设备将需要发往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除本VTEP以外的其它VTEP。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EVPN(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是一种二层VPN技术,在控制平面上采用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通告路由信息,在数据平面上采用VXLAN(Virtual eXtensible LAN,可扩展虚拟局域网络)封装方式转发用户报文。租户的物理站点(Site)分散在不同位置时,EVPN可以基于已有的服务提供商或企业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网络,为同一租户的相同子网提供二层互联;通过EVPN网关为同一租户的不同子网提供三层互联,并为其提供与外部网络的三层互联。
在基本的EVPN组网架构中主要包括:VM(Virtual Machine,虚拟机)、CE(CustomerEdge,用户边缘)设备和VTEP(VXLAN Tunnel End Point,VXLAN隧道端点)。
目前,为了提高EVPN的可靠性,通常会采用如图1所示的分布式聚合方案。在如图1所示的组网中,VTEP11和VTEP12组成一个DR(Distributed Relay,分布式聚合)系统,VTEP11和VTEP12通过分布式聚合口与CE设备连接,CE设备通过普通聚合口与VTEP11和VTEP12连接。VTEP11和VTEP12连接GW(网关)设备,VTEP11和VTEP12在与GW设备建立了BGP邻居关系之后,使用相同的IP地址与GW设备建立VXLAN隧道。VTEP11与VTEP12之间通过IPL(Intra Portal Link,分布式聚合内部链路)连接,通过IPL进行协议报文交互和信息同步。
假设,在正常情况下,GW设备→CE设备方向的数据报文的转发路径为GW设备→VTEP11→CE设备。但是,在VTEP11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之后,转发路径就会变更为GW设备→VTEP11→VTEP12→CE设备。这样,IPL上就需要承载数据报文,从而会影响VTEP之间的协议报文交互和信息同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方法,EVPN中的CE设备连接分布式聚合系统中的两个以上VTEP,该两个以上VTEP分别与网关设备建立邻居关系,VTEP之间通过IPL连接,该方法应用于该两个以上VTEP中的任一VTEP,该方法包括:
接收网关设备发来的数据报文;
在确定出接收到的数据报文需要通过IPL发往CE设备时,向网关设备发送重定向消息,以使网关设备将需要发往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除本VTEP以外的其它VTEP。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方法,EVPN中的CE设备连接分布式聚合系统中的两个以上VTEP,该两个以上VTEP分别与网关设备建立邻居关系,VTEP之间通过IPL连接,该方法应用于该网关设备,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VTEP发来的重定向消息;
在发送数据报文时,将需要发往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除第一VTEP以外的其它VTEP。
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装置,EVPN中的CE设备连接分布式聚合系统中的两个以上VTEP,该两个以上VTEP分别与网关设备建立邻居关系,VTEP之间通过IPL连接,该装置应用于该两个以上VTEP中的任一VTEP,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关设备发来的数据报文;
发送单元,用于在确定出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报文需要通过IPL发往CE设备时,向网关设备发送重定向消息,以使网关设备将需要发往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除本VTEP以外的其它VTEP。
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装置,EVPN中的CE设备连接分布式聚合系统中的两个以上VTEP,该两个以上VTEP分别与网关设备建立邻居关系,VTEP之间通过IPL连接,该装置应用于该网关设备,该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VTEP发来的重定向消息;
发送单元,用于在发送数据报文时,将需要发往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除第一VTEP以外的其它VTEP。
通过本申请的以上技术方案,由于VTEP在检测到本VTEP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不可用时,会将需要发往CE设备的数据报文通过IPL转发给其它VTEP,由其它VTEP转发给CE设备,因此,本VTEP在接收到GW设备发来的数据报文后,会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是否需要通过IPL发往CE设备,若是,则向GW设备发送重定向消息,这样,GW设备在接收到该重定向消息后,就会将需要发往CE设备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其它VTEP,由其它VTEP转发给CE设备,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由IPL承载数据报文的问题,减轻了IPL的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GW设备→CE设备方向的报文转发路径示意图;
图2是在VTEP11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不可用时,按照现有技术进行路径变更后的GW设备→CE设备方向的报文转发路径示意图;
图3是在VTEP11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不可用时,VTEP11执行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故障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在VTEP11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不可用时,按照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路径变更后的GW设备→CE设备方向的报文转发路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故障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故障处理装置所在VTEP或网关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VTEP中的故障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关设备中的故障处理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关设备中的故障处理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如图1所示的采用分布式聚合方案的组网中,VTEP11和VTEP12组成一个分布式聚合系统,VTEP11和VTEP12通过分布式聚合口与CE设备连接,CE设备通过普通聚合口与VTEP11和VTEP12连接。具体的,CE设备上连接VTEP11的端口PortC和连接VTEP12的端口PortD加入普通聚合组AGG100中;VTEP11上连接CE设备的端口PortA和VTEP12上连接CE设备的端口PortB加入group ID(组ID)为200的分布式聚合组DR200中。
VTEP11和VTEP12连接GW设备。VTEP11在使用IP21与GW设备建立了BGP邻居关系之后,使用IP22与GW设备建立VXLAN隧道Tunnel0;VTEP12在使用IP23与GW设备建立了BGP邻居关系之后,使用IP22与GW设备建立VXLAN隧道Tunnel0。这样,在GW设备上,Tunnel0的目的IP地址为IP22,Tunnel0对应2个下一跳设备VTEP11和VTEP12。
VTEP11与VTEP12之间通过IPL连接,通过IPL进行协议报文交互和信息同步,例如,同步学习到的本地VM的MAC地址。
下面简单介绍如图1所示的网络中的各个设备的地址学习过程和报文转发过程。
VTEP11在通过PortA接收到本地VM发出的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请求报文之后,学习该VM的MAC地址和IP地址,在转发表中添加对应的转发表项,如表1所示:
表1
MAC地址 | IP地址 | 出接口 |
VM-MAC | VM-IP | DR200 |
其中,VM-MAC和VM-IP分别是该ARP请求报文的源MAC地址和源IP地址,DR200是PortA所属的分布式聚合组。
VTEP11将VM-MAC和VM-IP通过IPL同步给VTEP12,并且,使用BGP协议将VM-MAC和VM-IP通告给GW设备。VTEP12会在转发表中添加如表2所示的转发表项,GW设备会在转发表中添加如表3所示的转发表项。
表2
MAC地址 | IP地址 | 出接口 |
VM-MAC | VM-IP | DR200 |
表3
MAC地址 | IP地址 | 出接口 |
VM-MAC | VM-IP | Tunnel0 |
此时,GW设备→CE设备方向的数据报文的转发流程如下:
GW设备要发送数据报文时,根据该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VM-MAC或VM-IP,在如表3所示的转发表中查找对应的出接口,结果查找到Tunnel0,查找Tunnel0对应的下一跳设备,从查找到的2个下一跳设备VTEP11和VTEP12中选择VTEP11,将该数据报文通过Tunnel0转发给VTEP11;VTEP11根据该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VM-MAC或VM-IP,在如表1所示的转发表中查找对应的出接口,结果查找到DR200,因此,会通过分布式聚合组DR200中的成员端口PortA将该数据报文转发给CE设备。此时,如图1所示,GW设备→CE设备方向的数据报文的转发路径为GW设备→VTEP11→CE设备。
当VTEP11检测到本VTEP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不可用(down)时,按照现有技术,VTEP11会将分布式聚合组DR200中的成员端口PortA置为down,将本VTEP上连接IPL的端口PortE加入该分布式聚合组DR200中,从而,GW设备发出的数据报文到达VTEP11后,VTEP11会将该数据报文通过分布式聚合组DR200中的成员端口PortE转发给VTEP12,由VTEP12通过查找如表2所示的转发表,将该数据报文通过分布式聚合组DR200中的成员端口PortB转发CE设备。这样,如图2所示,GW设备→CE设备方向的数据报文的转发路径变更为了GW设备→VTEP11→VTEP12→CE设备,导致VTEP11与VTEP12之间的IPL需要承载数据报文,从而影响VTEP11与VTEP12之间的协议报文交互和信息同步。
其中,在上述数据报文的转发过程中,若上述数据报文为二层报文,则根据该数据报文的目的MAC地址VM-MAC查找对应的出接口,若上述数据报文为三层报文,则根据该数据报文的目的IP地址VM-IP查找对应的出接口,后文中对此不再赘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故障处理方法,以及一种可以应用该方法的故障处理装置。该方法可以由如图1所示的分布式聚合系统中的任一VTEP执行,在该方法中,接收GW设备发来的数据报文;在确定出接收到的数据报文需要通过IPL发往CE设备时,向GW设备发送重定向消息,以使GW设备将需要发往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除本VTEP以外的其它VTEP。
由于VTEP在检测到本VTEP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不可用时,会将需要发往CE设备的数据报文通过IPL转发给其它VTEP,由其它VTEP转发给CE设备,因此,本VTEP在接收到GW设备发来的数据报文后,会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是否需要通过IPL发往CE设备,若是,则向GW设备发送重定向消息,这样,GW设备在接收到该重定向消息后,就会将需要发往CE设备的数据报文转发给其它VTEP,由其它VTEP转发给CE设备,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由IPL承载数据报文的问题,减轻了IPL的压力。
下面以图1所示的组网为例,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故障处理方法。
一种实施例中
VTEP11在检测到本VTEP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不可用时,会将分布式聚合组DR200中的成员端口PortA置为down,将本VTEP上连接IPL的端口PortE加入该分布式聚合组DR200中。
另外,VTEP11还会执行如图3所示的步骤:
步骤S101,接收GW设备发来的数据报文;
步骤S102,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与本地保存的匹配规则进行匹配,若匹配,则向GW设备发送重定向消息。
为了描述方便,将上述匹配规则记为rule10,rule10的内容如表4所示:
表4
匹配域 | 动作域 |
目的地址:VM-MAC或VM-IP,出端口:PortE | 向GW设备发送重定向消息 |
由表4可见,rule10的匹配域中包括:目的地址为VTEP11学习到的与分布式聚合组DR200对应的VM地址,出端口为VTEP11上连接IPL的端口。
VTEP11在步骤S101中接收到GW设备通过Tunnel0发来的数据报文后,假设,该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为VM-MAC或VM-IP,根据VM-MAC或VM-IP在转发表(如表1所示)中查找对应的出接口,结果查找到DR200,然后,查找分布式聚合组DR200中处于up(可用)的成员端口为本VTEP上连接IPL的端口PortE。另外,VTEP11还会通过执行步骤S102将该数据报文与rule10进行匹配,由于该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为VM-MAC或VM-IP、出端口为PortE,与rule10中的匹配域相匹配,则会向GW设备发送重定向消息,其中,该重定向消息中携带VTEP11学习到的与分布式聚合组DR200对应的VM地址,例如,VM-MAC或VM-IP。
GW设备在接收到VTEP11发来的重定向消息之后,在发送数据报文时,就会将需要发往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VTEP12,而不会再发送给VTEP11。为了实现将需要发往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VTEP12,GW设备在接收到VTEP11发来的重定向消息之后,会在本设备上配置匹配规则,为了描述方便,将该匹配规则记为rule20,rule20的内容如表5所示。
表5
匹配域 | 动作域 |
目的地址:VM-MAC或VM-IP | 将数据报文发送给VTEP12 |
由表5可见,rule20的匹配域中包括:目的地址为重定向消息中携带的VM地址。
这样,在发送数据报文时,假设,该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为VM-MAC或VM-IP,GW设备会将该数据报文与rule20进行匹配,由于该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与rule20的匹配域相匹配,因此,GW设备会按照rule20的动作域,将该数据报文通过VXLAN隧道Tunnel0发送给VTEP12,VTEP12在接收到该数据报文后,根据该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VM-MAC或VM-IP,在转发表(如表2所示)中查找对应的出接口为DR200,通过分布式聚合组DR200中的成员端口PortB转发给CE设备。从而,如图4所示,在VTEP11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不可用时,GW设备→CE设备方向的数据报文的转发路径的变更为GW设备→VTEP12→CE设备。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rule10可以通过手动静态配置的方式配置在VTEP11上,也可以由GW设备通知VTEP11配置rule10,或者,由VTEP11主动在本设备上进行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后续,当VTEP11在检测到本VTEP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恢复可用时,向GW设备发送重定向撤销消息,这样,GW设备在接收到该重定向撤销消息之后,就会删除如表5所示的rule20,从而,在发送数据报文时,假设,该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为VM-MAC或VM-IP,GW设备会按照现有技术,根据VM-MAC或VM-IP在转发表(如表3所示)中查找对应的出接口为Tunnel0,从Tunnel0的下一跳设备VTEP11和VTEP12中选择一个,假设选择的是VTEP11,从而通过Tunnel0将该数据报文发送给VTEP11,由VTEP11转发给CE设备。这样,在VTEP11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恢复可用时,GW设备→CE设备方向的数据报文的转发路径的可以恢复为如图1所示。
另一种实施例中
本实施例以由GW设备通知VTEP配置rule10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此时的故障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GW设备在确定出Tunnel0的下一跳设备中包含2个VTEP:VTEP11和VTEP12后,向VTEP11和VTEP12发送通知消息;
此外,GW设备在确定出Tunnel0的下一跳设备中包含2个VTEP:VTEP11和VTEP12后,还可以将本设备与VTEP11之间的链路标记为path1,将本设备与VTEP12之间的链路标记为path2。具体的,由于Tunnel0对应的下一跳设备VTEP11通常使用VTEP11上连接GW设备的端口的IP地址IP24来标识,Tunnel0对应的下一跳设备VTEP12通常使用VTEP12上连接GW设备的端口的IP地址IP25来标识,因此,GW设备可以将IP24标记为path1,将IP25标记为path2。此时,GW设备会建立IP24与path1的对应关系、以及IP25与path2的对应关系。
在发送通知消息时,可以将IP24与path1的对应关系携带在通知消息中发送给VTEP12,将IP25与path2的对应关系携带在通知消息中发送给VTEP11;或者,可以将IP24与path1的对应关系携带在通知消息中发送给VTEP11,将IP25与path2的对应关系携带在通知消息中发送给VTEP12;或者,还可以将IP24与path1的对应关系以及IP25与path2的对应关系携带在通知消息中发送给VTEP11,将IP24与path1的对应关系以及IP25与path2的对应关系携带在通知消息中发送给VTEP12。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上述链路标记可以用IP地址来表示,也可以用MAC地址或者其它标记来表示。当使用IP地址表示链路标记时,path1即为IP24,若发送给VTEP12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是IP24与path1的对应关系,则实际携带的就是IP24,若发送给VTEP12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是IP25与path2的对应关系,则实际携带的就是IP25,若发送给VTEP12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是IP24与path1的对应关系以及IP25与path2的对应关系,则实际携带的就是IP24和IP25。
同样,当使用IP地址表示链路标记时,path2即为IP25,若发送给VTEP11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是IP25与path2的对应关系,则实际携带的就是IP25,若发送给VTEP11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是IP24与path1的对应关系,则实际携带的就是IP24,若发送给VTEP11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是IP24与path1的对应关系以及IP25与path2的对应关系,则实际携带的就是IP24和IP25。
也就是说,当使用IP地址表示链路标记时,发送给任一VTEP的通知消息中携带的是IP地址。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上述通知消息可以由BGP消息来实现。
步骤S202,VTEP11在接收到该通知消息后,确定与本设备上连接CE设备的端口PortA所属聚合组DR200对应的VM地址,例如为VM-MAC或VM-IP,在本设备上配置如表4所示的匹配规则rule10,并将rule10的匹配域中包括的目的地址设置为VM-MAC或VM-IP;VTEP12在接收到该通知消息后,也会执行类似步骤,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若VTEP11接收到的通知消息中携带IP25与path2的对应关系,或者携带IP24与path1的对应关系以及IP25与path2的对应关系,则VTEP11可以确定GW设备与分布式聚合系统之间存在两条链路,即,除了GW设备与本VTEP之间的链路以外,还存在一条链路。
在步骤S202中,确定与分布式聚合组DR200对应的VM地址的方式可以是:根据分布式聚合组DR200,在转发表中查找对应的MAC地址或IP地址。
步骤S203,当VTEP11检测到本VTEP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不可用时,将本设备上连接CE设备的端口PortA置为down,将本设备上连接IPL的端口PortE加入到分布式聚合组DR200中;
这样,在接收到GW设备通过VXLAN隧道Tunnel0发来的数据报文后,会根据该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在转发表中查找对应的出接口,若该出接口为DR200,则通过分布式聚合组DR200中的成员端口PortE转发该数据报文给VTEP12,由VTEP12转发给CE设备。
步骤S204,VTEP11在接收到GW设备通过VXLAN隧道Tunnel0发来的数据报文之后,除了按照现有技术对该数据报文进行查表转发以外,还会将该数据报文与如表4所示的rule10进行匹配,若匹配,则向GW设备发送重定向消息,其中,该重定向消息中携带与分布式聚合组DR200对应的VM地址,例如为VM-MAC或VM-IP;
其中,如果VTEP11接收到的通知消息中携带IP25与path2的对应关系,或者携带IP24与path1的对应关系以及IP25与path2的对应关系,则步骤S204中发送的重定向消息中可以携带path2或者IP25。
或者,如果VTEP11接收到的通知消息中携带IP24与path1的对应关系,则步骤S204中发送的重定向消息中可以携带path1或者IP24。
步骤S205,GW设备接收到该重定向消息之后,在本设备上配置如表5所示的匹配规则rule20,将rule20的匹配域中包括的目的地址设置为该重定向消息中携带的VM-MAC或VM-IP,将rule20的动作域设置为将数据报文发送给VTEP12;
如果该重定向消息中携带的是path2,则GW设备可以查找与path2对应的IP25,将rule20的动作域设置为将数据报文发送给IP25所标识的VTEP12;如果该重定向消息中携带的是IP25,则GW设备将rule20的动作域设置为将数据报文发送给IP25所标识的VTEP12。
或者,如果该重定向消息中携带的是path1,则GW设备可以先确定除path1以外的另一个链路标记为path2,查找与path2对应的IP25,将rule20的动作域设置为将数据报文发送给IP25所标识的VTEP12;如果该重定向消息中携带的是IP24,则GW设备确定除IP24以外的另一个IP地址为IP25,将rule20的动作域设置为将数据报文发送给IP25所标识的VTEP12。
由此可见,在通知消息中携带IP地址与链路标记的对应关系的目的可以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告知GW设备与分布式聚合系统之间存在2条链路,显然为了实现告知目的,通知消息也可以通过携带其它信息来进行告知,即,通知消息中只需携带用于指示GW设备与分布式聚合系统之间存在两条以上链路的信息即可,至于该信息的具体内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另一方面,由通知消息中携带的对应关系内容确定重定向消息中携带的内容,具体的,如果VTEP11接收到的通知消息中携带IP25与path2的对应关系,或者携带IP24与path1的对应关系以及IP25与path2的对应关系,则重定向消息中可以携带path2或者IP25,如果VTEP11接收到的通知消息中携带IP24与path1的对应关系,则重定向消息中可以携带path1或者IP24。此时,通知消息和重定向消息中只需携带用于指示GW设备将数据报文重定向到其它VTEP的信息即可,该信息既可以是不可用的VTEP11的相关信息,例如,IP24与path1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重定向到的其它VTEP的相关信息,例如,IP25与path2的对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另外,在执行了步骤S205后,GW设备上既存在转发表,也存在匹配规则rule20,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rule20的优先级设置为高于转发表,这样,在发送数据报文时,首先将待发送的数据报文与rule20进行匹配,若匹配,则按照rule20进行转发,否则,若不匹配,则通过查找转发表进行转发。
步骤S206,在发送数据报文时,GW设备将待发送的数据报文与匹配规则rule20进行匹配,若匹配,则将该数据报文发送给VTEP12,由VTEP12转发给CE设备。
后续,在VTEP11检测到本VTEP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恢复可用时,向GW设备发送重定向撤销消息,GW设备在接收到该重定向撤销消息之后,就会将匹配规则rule20删除,从而,后续在发送数据报文时,GW设备通过查找转发表进行转发,将该数据报文转发给VTEP11或VTEP12。
显然,在采用分布式聚合方案的组网中,分布式聚合系统中也可以包含三个甚至更多的VTEP,CE设备通过普通聚合口与这些VTEP连接,这些VTEP通过分布式聚合口与CE设备连接,这些VTEP分别与GW设备建立邻居关系,并且,这些VTEP使用相同的IP地址与该GW设备建立VXLAN隧道,这些VTEP中的任意两个VTEP之间通过IPL连接。此时,这些VTEP中的任一VTEP依然可以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故障处理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需要由IPL承载数据报文的问题。
与前述故障处理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故障处理装置的实施例。
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故障处理装置306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VTEP上。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VTEP的处理器301将非易失性存储器305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304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故障处理装置所在VTEP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6所示的处理器301、内部总线302、网络接口303、内存304、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305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VTEP通常根据该VTEP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7,本申请实施例的VTEP中的故障处理装置306中包括:接收单元401和发送单元402,其中:
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网关设备发来的数据报文;
发送单元402,用于在确定出接收单元401接收到的数据报文需要通过IPL发往CE设备时,向网关设备发送重定向消息,以使网关设备将需要发往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除本VTEP(即发来该重定向消息的VTEP)以外的其它VTEP。
其中,发送单元402具体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在确定出接收单元401接收到的数据报文需要通过IPL发往CE设备时,向网关设备发送重定向消息:
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与本地保存的匹配规则进行匹配,匹配规则的匹配域中包括:目的地址为本VTEP学习到的与指定聚合组对应的VM地址,出端口为本VTEP上连接IPL的端口,其中,指定聚合组为本VTEP上连接CE设备的端口所属的聚合组;
若匹配,则向网关设备发送重定向消息,其中,重定向消息中携带VM地址。
其中,接收单元401,还用于接收网关设备发来的通知消息;
发送单元402具体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向网关设备发送重定向消息:根据接收单元401接收到的通知消息发送重定向消息,其中,该通知消息中携带其它VTEP上连接网关设备的端口的IP地址与链路标记的对应关系,该重定向消息中携带该链路标记或者该IP地址。
其中,发送单元402,还用于在检测到本VTEP与CE设备之间的链路恢复可用时,向网关设备发送重定向撤销消息,以使网关设备将需要发往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本VTEP(即发来该重定向撤销消息的VTEP)和其它VTEP中的任一VTEP。
另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故障处理装置306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网关设备上。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网关设备的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本申请故障处理装置306所在网关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与图6相同。
请参考图8,本申请实施例的网关设备中的故障处理装置306中包括:接收单元501和发送单元502,其中:
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第一VTEP发来的重定向消息;
发送单元502,用于在发送数据报文时,将需要发往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除第一VTEP以外的其它VTEP。
其中,接收单元501接收到的重定向消息中携带第一VTEP学习到的与指定聚合组对应的VM地址,其中,指定聚合组为第一VTEP上连接CE设备的端口所属的聚合组;
如图9所示,网关设备中的故障处理装置306中还包括:配置单元503,用于在本设备上配置匹配规则,其中,该匹配规则的匹配域中包括:目的地址为该重定向消息中携带的VM地址;
发送单元502具体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将需要发往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除第一VTEP以外的其它VTEP:将待发送的数据报文与配置单元503配置的匹配规则进行匹配,若匹配,则将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给其它VTEP。
其中,发送单元502,还用于针对两个以上VTEP中的每一个VTEP,建立该VTEP上连接网关设备的端口的IP地址与链路标记的对应关系;将其它VTEP上连接网关设备的端口的IP地址与链路标记的对应关系携带在通知消息中发送给第一VTEP;
则,接收单元501接收到的重定向消息中携带该链路标记或者该IP地址;
配置单元503,还用于在配置匹配规则时,将该匹配规则的动作域设置为将数据报文发送给与该重定向消息中携带的链路标记对应的IP地址所标识的其它VTEP,或者发送给与该重定向消息中携带的IP地址所标识的其它VTEP。
其中,接收单元501,还用于接收第一VTEP发来的重定向撤销消息;
配置单元503,还用于在接收单元401接收到重定向撤销消息之后,删除匹配规则;
发送单元502,还用于在发送数据报文时,将需要发往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第一VTEP和其它VTEP中的任一VTEP。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EVPN中的用户边缘CE设备连接分布式聚合系统中的两个以上可扩展虚拟局域网络隧道端点VTEP,所述两个以上VTEP分别与网关设备建立邻居关系,VTEP之间通过分布式聚合内部链路IPL连接,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两个以上VTEP中的任一VTEP,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网关设备发来的数据报文;
在确定出接收到的数据报文需要通过IPL发往所述CE设备时,向所述网关设备发送重定向消息,以使所述网关设备将需要发往所述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除本VTEP以外的其它VTE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出接收到的数据报文需要通过IPL发往所述CE设备时,向所述网关设备发送重定向消息,包括:
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与本地保存的匹配规则进行匹配,所述匹配规则的匹配域中包括:目的地址为本VTEP学习到的与指定聚合组对应的VM地址,出端口为本VTEP上连接所述IPL的端口,其中,所述指定聚合组为本VTEP上连接所述CE设备的端口所属的聚合组;
若匹配,则向所述网关设备发送所述重定向消息,其中,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所述VM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网关设备发来的通知消息;
所述向所述网关设备发送所述重定向消息,包括:根据所述通知消息发送所述重定向消息,其中,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所述其它VTEP上连接所述网关设备的端口的IP地址与链路标记的对应关系,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该链路标记或者该IP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本VTEP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链路恢复可用时,向所述网关设备发送重定向撤销消息,以使所述网关设备将需要发往所述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本VTEP和所述其它VTEP中的任一VTEP。
5.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EVPN中的用户边缘CE设备连接分布式聚合系统中的两个以上可扩展虚拟局域网络隧道端点VTEP,所述两个以上VTEP分别与网关设备建立邻居关系,VTEP之间通过分布式聚合内部链路IPL连接,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网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VTEP发来的重定向消息;
在发送数据报文时,将需要发往所述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除所述第一VTEP以外的其它VTEP。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VTEP学习到的与指定聚合组对应的VM地址,其中,所述指定聚合组为所述第一VTEP上连接所述CE设备的端口所属的聚合组;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本设备上配置匹配规则,其中,所述匹配规则的匹配域中包括:目的地址为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的VM地址;
则,将需要发往所述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除所述第一VTEP以外的其它VTEP,包括:将待发送的数据报文与所述匹配规则进行匹配,若匹配,则将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其它VTEP。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述两个以上VTEP中的每一个VTEP,建立该VTEP上连接所述网关设备的端口的IP地址与链路标记的对应关系;
将所述其它VTEP上连接所述网关设备的端口的IP地址与链路标记的对应关系携带在通知消息中发送给所述第一VTEP;则,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该链路标记或者该IP地址;
在配置所述匹配规则时,将所述匹配规则的动作域设置为将数据报文发送给与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的链路标记对应的IP地址所标识的所述其它VTEP,或者发送给与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的IP地址所标识的所述其它VTEP。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VTEP发来的重定向撤销消息之后,删除所述匹配规则;
在发送数据报文时,将需要发往所述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第一VTEP和所述其它VTEP中的任一VTEP。
9.一种故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EVPN中的用户边缘CE设备连接分布式聚合系统中的两个以上可扩展虚拟局域网络隧道端点VTEP,所述两个以上VTEP分别与网关设备建立邻居关系,VTEP之间通过分布式聚合内部链路IPL连接,所述装置应用于所述两个以上VTEP中的任一VTEP,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关设备发来的数据报文;
发送单元,用于在确定出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报文需要通过IPL发往所述CE设备时,向所述网关设备发送重定向消息,以使所述网关设备将需要发往所述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除本VTEP以外的其它VTEP。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在确定出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数据报文需要通过IPL发往所述CE设备时,向所述网关设备发送重定向消息:
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与本地保存的匹配规则进行匹配,所述匹配规则的匹配域中包括:目的地址为本VTEP学习到的与指定聚合组对应的VM地址,出端口为本VTEP上连接所述IPL的端口,其中,所述指定聚合组为本VTEP上连接所述CE设备的端口所属的聚合组;
若匹配,则向所述网关设备发送所述重定向消息,其中,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所述VM地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网关设备发来的通知消息;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向所述网关设备发送所述重定向消息: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通知消息发送所述重定向消息,其中,所述通知消息中携带所述其它VTEP上连接所述网关设备的端口的IP地址与链路标记的对应关系,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该链路标记或者该IP地址。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检测到本VTEP与所述CE设备之间的链路恢复可用时,向所述网关设备发送重定向撤销消息,以使所述网关设备将需要发往所述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本VTEP和所述其它VTEP中的任一VTEP。
13.一种故障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太网虚拟专用网络EVPN中的用户边缘CE设备连接分布式聚合系统中的两个以上可扩展虚拟局域网络隧道端点VTEP,所述两个以上VTEP分别与网关设备建立邻居关系,VTEP之间通过分布式聚合内部链路IPL连接,所述装置应用于所述网关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VTEP发来的重定向消息;
发送单元,用于在发送数据报文时,将需要发往所述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除所述第一VTEP以外的其它VTEP。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VTEP学习到的与指定聚合组对应的VM地址,其中,所述指定聚合组为所述第一VTEP上连接所述CE设备的端口所属的聚合组;
所述装置还包括:配置单元,用于在本设备上配置匹配规则,其中,所述匹配规则的匹配域中包括:目的地址为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的VM地址;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将需要发往所述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除所述第一VTEP以外的其它VTEP:将待发送的数据报文与所述配置单元配置的匹配规则进行匹配,若匹配,则将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其它VTEP。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针对所述两个以上VTEP中的每一个VTEP,建立该VTEP上连接所述网关设备的端口的IP地址与链路标记的对应关系;将所述其它VTEP上连接所述网关设备的端口的IP地址与链路标记的对应关系携带在通知消息中发送给所述第一VTEP;
则,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重定向消息中携带该链路标记或者该IP地址;
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在配置所述匹配规则时,将所述匹配规则的动作域设置为将数据报文发送给与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的链路标记对应的IP地址所标识的所述其它VTEP,或者发送给与所述重定向消息中携带的IP地址所标识的所述其它VTEP。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VTEP发来的重定向撤销消息;
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重定向撤销消息之后,删除所述匹配规则;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发送数据报文时,将需要发往所述CE设备的数据报文发送给所述第一VTEP和所述其它VTEP中的任一VTEP。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46647.0A CN106878047B (zh) | 2016-12-13 | 2016-12-13 | 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46647.0A CN106878047B (zh) | 2016-12-13 | 2016-12-13 | 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78047A true CN106878047A (zh) | 2017-06-20 |
CN106878047B CN106878047B (zh) | 2019-11-12 |
Family
ID=59164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146647.0A Active CN106878047B (zh) | 2016-12-13 | 2016-12-13 | 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878047B (zh)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47370A (zh) * | 2017-09-25 | 2018-01-0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流量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7547402A (zh) * | 2017-07-19 | 2018-01-0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表生成方法和装置 |
CN107547373A (zh) * | 2017-07-17 | 2018-01-0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
CN107579918A (zh) * | 2017-08-15 | 2018-01-12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邻居关系的维护方法和装置 |
CN107733793A (zh) * | 2017-11-28 | 2018-02-23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表项维护方法及装置 |
CN107947989A (zh) * | 2017-11-28 | 2018-04-20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动态ac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08259299A (zh) * | 2017-06-23 | 2018-07-06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259635A (zh) * | 2017-09-29 | 2018-07-06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arp表项学习方法和dr设备 |
CN108259304A (zh) * | 2017-12-28 | 2018-07-06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表项同步方法及装置 |
CN108600075A (zh) * | 2018-04-23 | 2018-09-28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9067634A (zh) * | 2018-09-28 | 2018-12-21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表项创建方法及装置 |
CN109286565A (zh) * | 2018-11-15 | 2019-01-29 | 北京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
CN109672619A (zh) * | 2017-10-17 | 2019-04-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11614539A (zh) * | 2020-05-12 | 2020-09-01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通信传输设备 |
EP3720058A1 (en) * | 2019-04-04 | 2020-10-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private line service,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CN111786882A (zh) * | 2020-06-30 | 2020-10-1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路由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1953591A (zh) * | 2020-07-17 | 2020-11-17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3452606A (zh) * | 2021-05-18 | 2021-09-28 |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189117A1 (en) * | 2009-01-28 | 2010-07-2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istributed IP Gateway Based on Sharing a MAC Address and IP Address Concurrently Between a First Network Switching Device and a Second Network Switching Device |
CN102148677A (zh) * | 2010-02-10 | 2011-08-10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更新地址解析协议表项的方法及核心交换机 |
CN104639464A (zh) * | 2015-01-09 | 2015-05-20 |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 OpenFlow交换机上实现跨交换机链路聚合的系统及方法 |
CN105763606A (zh) * | 2016-02-04 | 2016-07-13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服务链代理聚合的方法及系统 |
CN105897465A (zh) * | 2016-03-30 | 2016-08-24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设备配置方法及装置 |
-
2016
- 2016-12-13 CN CN201611146647.0A patent/CN1068780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189117A1 (en) * | 2009-01-28 | 2010-07-2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istributed IP Gateway Based on Sharing a MAC Address and IP Address Concurrently Between a First Network Switching Device and a Second Network Switching Device |
CN102148677A (zh) * | 2010-02-10 | 2011-08-10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更新地址解析协议表项的方法及核心交换机 |
CN104639464A (zh) * | 2015-01-09 | 2015-05-20 |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 OpenFlow交换机上实现跨交换机链路聚合的系统及方法 |
CN105763606A (zh) * | 2016-02-04 | 2016-07-13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服务链代理聚合的方法及系统 |
CN105897465A (zh) * | 2016-03-30 | 2016-08-24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设备配置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59299B (zh) * | 2017-06-23 | 2020-04-03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
US11196589B2 (en) | 2017-06-23 | 2021-12-07 |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 Forwarding entry generation |
CN108259299A (zh) * | 2017-06-23 | 2018-07-06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表项生成方法、装置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
CN107547373A (zh) * | 2017-07-17 | 2018-01-0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
CN107547402A (zh) * | 2017-07-19 | 2018-01-0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表生成方法和装置 |
CN107579918A (zh) * | 2017-08-15 | 2018-01-12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邻居关系的维护方法和装置 |
CN107579918B (zh) * | 2017-08-15 | 2020-05-12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邻居关系的维护方法和装置 |
CN107547370A (zh) * | 2017-09-25 | 2018-01-0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流量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7547370B (zh) * | 2017-09-25 | 2020-05-12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流量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8259635A (zh) * | 2017-09-29 | 2018-07-06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arp表项学习方法和dr设备 |
US11349687B2 (en) | 2017-10-17 | 2022-05-3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CN109672619A (zh) * | 2017-10-17 | 2019-04-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7947989A (zh) * | 2017-11-28 | 2018-04-20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动态ac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07733793B (zh) * | 2017-11-28 | 2020-03-06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表项维护方法及装置 |
CN107733793A (zh) * | 2017-11-28 | 2018-02-23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表项维护方法及装置 |
CN107947989B (zh) * | 2017-11-28 | 2020-10-09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动态ac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08259304A (zh) * | 2017-12-28 | 2018-07-06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表项同步方法及装置 |
CN108600075A (zh) * | 2018-04-23 | 2018-09-28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9067634B (zh) * | 2018-09-28 | 2021-02-0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表项创建方法及装置 |
CN109067634A (zh) * | 2018-09-28 | 2018-12-21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表项创建方法及装置 |
CN109286565A (zh) * | 2018-11-15 | 2019-01-29 | 北京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
CN111786805A (zh) * | 2019-04-04 | 2020-10-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专线业务的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EP3720058A1 (en) * | 2019-04-04 | 2020-10-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private line service,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US11431623B2 (en) | 2019-04-04 | 2022-08-3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private line service,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CN111614539A (zh) * | 2020-05-12 | 2020-09-01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通信传输设备 |
CN111614539B (zh) * | 2020-05-12 | 2022-02-08 |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通信传输设备 |
CN111786882A (zh) * | 2020-06-30 | 2020-10-1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路由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1786882B (zh) * | 2020-06-30 | 2022-04-2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路由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1953591A (zh) * | 2020-07-17 | 2020-11-17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3452606A (zh) * | 2021-05-18 | 2021-09-28 |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3452606B (zh) * | 2021-05-18 | 2023-12-26 |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78047B (zh) | 2019-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78047B (zh) | 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6878048A (zh) | 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 |
US10666561B2 (en) | Virtual machine migration | |
US9590902B2 (en) | Signaling aliasing capability in data centers | |
CN105684363B (zh) | 逻辑路由器 | |
EP1856862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reachability detection | |
CN107819677B (zh)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 |
US8787149B1 (en) | MAC address synchronization for multi-homing with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 |
US10084685B2 (en) | Route reflector as a service | |
AU2007225380B2 (en) | Connecting multi-hop mesh networks using MAC Bridge | |
US20120063451A1 (en) | Shared virtual tunnels supporting mac learning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CN106936939A (zh)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相关装置及nvo3网络系统 | |
CN109873760A (zh) | 处理路由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948086A (zh) | 一种数据包发送方法、装置及混合云网络系统 | |
US11627080B2 (en) | Service insertion in public cloud environments | |
US11165693B2 (en) | Packet forwarding | |
CN107395481A (zh) | Evpn拓扑中的广播、未知单播或组播业务的出口节点保护 | |
USRE50121E1 (en) | Service chaining based on labels in control and forwarding | |
CN107547366A (zh)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 |
EP3301868B1 (en) | Symmetric intersubnet traffic load balancing in multihomed networks | |
CN108259303A (zh)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 |
US20150341263A1 (en) | Associating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with ethernet virtualisation interconnection (evi) links | |
CN105591907B (zh) | 一种路由获取方法和装置 | |
CN106936680B (zh) | 云计算平台异构网络之间互通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8900414A (zh) | 转发表生成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