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2243B - 逆变器供电电路、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逆变器供电电路、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2243B
CN113452243B CN202110714777.4A CN202110714777A CN113452243B CN 113452243 B CN113452243 B CN 113452243B CN 202110714777 A CN202110714777 A CN 202110714777A CN 113452243 B CN113452243 B CN 1134522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module
current
control circuit
supply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47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2243A (zh
Inventor
刘洪胜
张龙龙
赵建伟
明旭东
张振宇
张玉才
齐斌
王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Institute of Space Electronic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Institute of Space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Institute of Space Electronic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Institute of Space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71477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22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52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2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22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22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4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ipples from dc input o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逆变器供电电路、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包括:供电控制电路、连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直流电源、以及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的电流调节器;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用于对所述直流电源提供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调节,并向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所述直流电源,用于向所述逆变器供电;所述电流调节器,用于对所述直流电源提供的输入电流进行补偿,以使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输出恒定电流。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解决了传统供电电路无法为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的问题,降低输入电流的电流纹波,并为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从而提高了直流电源的利用率以及直流变换器的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逆变器供电电路、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变器供电电路、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全球化石能源的储量减少,能源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人们逐渐将目光转向了新能源,在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中,经常需要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因此,逆变器是该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在逆变器之前加入直流变换器,实现逆变器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匹配与电气隔离。
然而,由于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均为低频交流电,因而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会产生较强的电流纹波,使得直流变换器无法为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逆变器供电电路、电子设备以及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在逆变器之前加入设计好的供电控制电路,利用供电控制电路对直流电源提供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调节,降低输入电流的电流纹波,解决传统供电电路无法为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器供电电路,包括:供电控制电路、连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直流电源、以及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的电流调节器;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用于对所述直流电源提供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调节,并向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
所述直流电源,用于向所述逆变器供电;
所述电流调节器,用于对所述直流电源提供的输入电流进行补偿,以使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输出恒定电流。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DC/DC模块、第二DC/DC模块、电容、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以及电压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DC/DC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一DC/DC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容与所述第二DC/DC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DC/DC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DC/DC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降低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纹波;
所述第二DC/DC模块的输出端与逆变器连接,所述第二DC/DC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DC/DC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向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
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DC/DC模块与所述直流电源之间,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
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DC/DC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流值;
所述电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DC/DC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计算单元、电流比较器、第一控制器以及第一限幅模块;
所述计算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流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和输出电流值确定期望电流值;
所述电流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比较器用于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和预设电流值确定电流偏差信号;
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限幅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电流偏差信号输出第一PWM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所述第一限幅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DC/DC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控制器输出的第一PWM控制信号进行限幅处理。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电压比较器、第二控制器以及第二限幅模块;
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用于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和预设电压值确定电压偏差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限幅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电压偏差信号输出第二PWM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二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所述第二限幅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DC/DC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控制器输出的第二PWM控制信号进行限幅处理。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供电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直流电源在所述电流调节器的控制下向所述供电控制电路供电;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检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根据所述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对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调节,并为所述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获取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包括:
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检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
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检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流值;
所述电压传感器检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
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根据所述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对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调节,并为所述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包括: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输出第一PWM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通过控制第一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第一DC/DC模块对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进行调节,以降低输入电流纹波;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生成第二PWM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二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通过控制第二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第二DC/DC模块对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调节,并输出稳定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输出第一PWM控制信号,包括:
所述计算单元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和输出电流值确定期望电流值;
所述电流比较器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和期望电流值确定电流偏差信号;
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电流偏差信号输出第一PWM控制信号,用以控制所述第一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输出第二PWM控制信号,包括:
所述电压比较器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和预设电压值确定电压偏差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器根据所述电压偏差信号输出第二PWM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供电电路。
本发明提供逆变器供电电路、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包括:供电控制电路、连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直流电源、以及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的电流调节器;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用于对所述直流电源提供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调节,并向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所述直流电源,用于向所述逆变器供电;所述电流调节器,用于对所述直流电源提供的输入电流进行补偿,以使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输出恒定电流。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在逆变器之前加入设计好的供电控制电路,利用供电控制电路对直流电源提供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调节,降低输入电流的电流纹波,为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从而提高了直流电源的利用率以及直流变换器的运行效率。
应当理解,上述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供电电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供电电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普及,与新能源相关的技术成为研究热点。逆变器是新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器件,用以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从而为需要交流电的负载供电,因此如何设计逆变器的供电电路至关重要。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逆变器之前加入一个直流变换器,利用直流变换器对直流电源进行转换,从而实现逆变器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匹配与电气隔离。
然而,由于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均为低频交流电,因而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端会产生较强的电流纹波,电流纹波导致电源的瞬时输出功率增大,降低电源的利用率,而且电流纹波会使得直流变换器输出电压不稳定,导致逆变器无法为负载提供有效的电压,降低直流变换器的运行效率。
针对这些问题,发明人研究发现,可以在逆变器之前加入设计好的供电控制电路,利用供电控制电路对直流电源提供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调节,能够降低输入电流的电流纹波,并为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不仅可以提高直流电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提高直流变换器的运行效率。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供电电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逆变器供电电路1用于向逆变器输出端连接的负载进行供电。一般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中,也可以作为外接的供电电路,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制。本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供电电路1包括:供电控制电路11、连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直流电源12、以及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的电流调节器13;
其中,所述供电控制电路11,用于通过恒流控制和恒压控制对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调节,并向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
所述直流电源12,用于向所述逆变器供电;
所述电流调节器13,用于对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进行补偿,以使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输出恒定电流。
其中,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的转换器。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广泛适用于空调、家庭影院、电动砂轮、电动工具、缝纫机、DVD、VCD、电脑、电视、洗衣机、抽油烟机、冰箱,录像机、按摩器、风扇、照明等。
由于逆变器的输出端为交流电,导致逆变器输入侧电流产生电流纹波,利用供电控制电路11对直流电源12输出的直流电进行调节以降低逆变器输入侧电流纹波,并进行稳压控制。
本实施例中,电流调节器13与直流电源12连接,控制直流电源12输出恒定的直流电,直流电源12与供电控制电路11连接,直流电源12输出的直流电通过供电控制电路11进行调节后,输出至逆变器,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输出给负载。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逆变器供电电路,包括:供电控制电路、连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直流电源、以及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的电流调节器;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用于通过恒流控制和恒压控制对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调节,并向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所述直流电源,用于向所述逆变器供电;所述电流调节器,用于对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流进行补偿,以使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输出恒定电流。本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供电电路,能够降低逆变器输入电流的电流纹波,并为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从而提高了直流电源的利用率以及直流变换器的运行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供电控制电路11是整个逆变器供电电路1的核心部分,逆变器供电电路1由多种器件组成,使得该电路可以为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具体地,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供电电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供电控制电路11包括:第一DC/DC模块111、第二DC/DC模块112、电容113、第一控制模块114、第二控制模块115、第一电流传感器116、第二电流传感器117以及电压传感器118;
其中,第一DC/DC模块111的输入端与直流电源12连接、第一DC/DC模块111的输出端通过电容113与第二DC/DC模块11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DC/DC模块111的控制端与第一控制模块114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DC/DC模块111用于在第一控制模块114的控制下降低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纹波;
第二DC/DC模块112的输出端与逆变器连接,第二DC/DC模块112的控制端与第二控制模块115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DC/DC模块112用于在第二控制模块115的控制下向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
第一电流传感器116设置于第一DC/DC模块111与直流电源12之间,第一电流传感器116用于检测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
第二电流传感器117设置于第二DC/DC模块112的输出端,第二电流传感器117用于检测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流值;
电压传感器118设置于第二DC/DC模块112的输出端,电压传感器118用于检测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
由于供电控制电路11需要降低输入电流纹波,还需要向逆变器输出稳定电压,因此如何控制第一DC/DC模块111和第二DC/DC模块112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本实施例中,在对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调节时,利用第一控制模块114根据输入电流、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DC/DC模块111的工作状态,以降低输入电流纹波,之后,利用第二控制模块115根据输出电压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二DC/DC模块112的工作状态,以为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对第一DC/DC模块111的控制,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模块11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控制模块114包括计算单元1141、电流比较器1142、第一控制器1143以及第一限幅模块1144;
计算单元1141的输出端与电流比较器1142的输入端连接,计算单元1141用于根据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和输出电流值确定期望电流值;
电流比较器1142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器114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电流比较器1142用于根据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和期望电流值确定电流偏差信号;
第一控制器1143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限幅模块1144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器1143用于根据电流偏差信号输出第一PWM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DC/DC模块开关管的导通状态;
第一限幅模块1144的输出端与第一DC/DC模块111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对第一控制器1143输出的第一PWM控制信号进行限幅处理。
其中,PWM控制信号是指脉冲宽度调制,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
本实施例中,计算单元1141获取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和输出电流值,经过计算得到逆变器输入功率,进而根据逆变器输入功率计算出期望电流值,电流比较器1142将输入电流值和期望电流值进行比较得到电流偏差信号,第一控制器1143根据电流偏差信号生成PWM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DC/DC模块开关管的导通状态,使得第一DC/DC模块111按照开关管的导通状态运行,降低输入电流纹波。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对第二DC/DC模块112的控制,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控制模块115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二控制模块115包括电压比较器1151、第二控制器1152以及第二限幅模块1153;
电压比较器1151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器115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电压比较器1151用于根据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和预设电压值确定电压偏差信号;
第二控制器1152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限幅模块1153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控制器1152用于根据电压偏差信号输出第二PWM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二DC/DC模块开关管的导通状态;
第二限幅模块1153的输出端与第二DC/DC模块112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对第二控制器1152输出的第二PWM控制信号进行限幅处理。
本实施例中,电压比较器1151将输出电压值和预设电压值进行比较得到电压偏差信号,第二控制器1152根据电压偏差信号生成PWM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二DC/DC模块开关管的导通状态,使得第二DC/DC模块112按照开关管的导通状态运行,为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逆变器供电电路,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所述直流电源在所述电流调节器的控制下向所述供电控制电路供电。
由于直流电源用于向供电控制电路供电,而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需要尽可能稳定,因此需要对直流电源提供的输入电流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可采用高带宽的电流调节器对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进行调节,补偿由于逆变器引起的输入电流脉动,以使输入电流保持稳定。
S2、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检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
本实施例中,在检测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时,可在电流输入端设置电流检测装置检测输入电流值,在电流输出端设置电流检测装置检测输出电流值,在电压输出端设置电压检测装置检测输出电压值,也可设置一个多功能检测装置来检测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供电控制电路检测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具体包括: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检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检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流值;所述电压传感器检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利用检测到的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可以降低输入电流纹波,并输出稳定电压。
S3、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对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调节,并为所述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
由于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均为低频交流电,因而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会产生较强的电流纹波,使得供电控制电路无法为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因此需要对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在对输入电流进行调节时,首先可根据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对输入电流进行调节,降低输入电流纹波,然后根据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对输入电压进行调节,从而向逆变器输出稳定电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直流电源根据电流调节器的调节信号向供电控制电路供电;供电控制电路检测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供电控制电路根据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对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调节,并为逆变器提供直流电源。本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能够降低逆变器输入电流的电流纹波,并为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从而提高了直流电源的利用率以及直流变换器的运行效率。
供电控制电路对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的调节,是通过对供电控制电路中的两个直流变换器进行控制来实现的,通过对两个直流变换器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能够降低逆变器输入电流的电流纹波,并为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
在可选实施例中,在上述图5所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S3具体包括:
S31、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输出第一PWM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控制模块对第一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时,首先可利用第一控制模块中的计算单元计算期望电流值,然后利用电流比较器根据期望电流值计算电流偏差信号,最后利用第一控制器根据电流偏差信号输出第一PWM控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计算单元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和输出电流值确定期望电流值;所述电流比较器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和期望电流值确定电流偏差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电流偏差信号输出第一PWM控制信号,用以控制所述第一DC/DC模块的开关管。
S32、通过控制第一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第一DC/DC模块降低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纹波。
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PWM控制信号控制第一DC/DC模块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从而控制第一DC/DC模块对输入电流进行变换处理,降低输入电流纹波。
S33、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生成第二PWM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二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二控制模块对第二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时,首先可利用电压比较器根据预设电压值计算电压偏差信号,最后利用第二控制器根据电压偏差信号输出第二PWM控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比较器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和预设电压值确定电压偏差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器根据所述电压偏差信号输出第二PWM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DC/DC模块的开关管。
S34、通过控制第二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第二DC/DC模块对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调节,并输出稳定电压。
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二PWM控制信号控制第二DC/DC模块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从而控制第二DC/DC模块对第一DC/DC模块输出的电压进行变换处理,输出稳定电压。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20包括逆变器供电电路210,逆变器供电电路21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逆变器供电电路。具体地,电子设备20包括处理器220、存储器230、逆变器供电电路210以及连接它们的总线240,电子设备20连接相应的逆变器即可使用逆变器供电电路210为负载供电。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端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逆变器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控制电路、连入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直流电源、以及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的电流调节器;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用于对所述直流电源提供的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调节,并向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
所述直流电源,用于向所述逆变器供电;
所述电流调节器,用于对所述直流电源提供的输入电流进行补偿,以使所述直流电源向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输出恒定电流;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包括:第一DC/DC模块、第二DC/DC模块、电容、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第一电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以及电压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DC/DC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一DC/DC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容与所述第二DC/DC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DC/DC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DC/DC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降低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纹波;
所述第二DC/DC模块的输出端与逆变器连接,所述第二DC/DC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DC/DC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向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
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DC/DC模块与所述直流电源之间,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
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DC/DC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流值;
所述电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DC/DC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计算单元、电流比较器、第一控制器以及第一限幅模块;
所述计算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流比较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和输出电流值确定期望电流值;
所述电流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比较器用于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和预设电流值确定电流偏差信号;
所述第一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限幅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电流偏差信号输出第一PWM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所述第一限幅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DC/DC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控制器输出的第一PWM控制信号进行限幅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电压比较器、第二控制器以及第二限幅模块;
所述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用于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和预设电压值确定电压偏差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限幅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电压偏差信号输出第二PWM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二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所述第二限幅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DC/DC模块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控制器输出的第二PWM控制信号进行限幅处理。
4.一种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供电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直流电源在所述电流调节器的控制下向所述供电控制电路供电;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检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根据所述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对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调节,并为所述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获取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包括:
第一电流传感器检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
第二电流传感器检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流值;
电压传感器检测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
所述供电控制电路根据所述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对输入电流和输入电压进行调节,并为所述逆变器提供稳定电压,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输出第一PWM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通过控制第一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第一DC/DC模块对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进行调节,以降低输入电流纹波;
第二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生成第二PWM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二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通过控制第二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第二DC/DC模块对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调节,并输出稳定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输出电流值以及输出电压值输出第一PWM控制信号,包括:
计算单元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和输出电流值确定期望电流值;
电流比较器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流值和期望电流值确定电流偏差信号;
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电流偏差信号输出第一PWM控制信号,用以控制所述第一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输出第二PWM控制信号,包括:
电压比较器根据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值和预设电压值确定电压偏差信号;
第二控制器根据所述电压偏差信号输出第二PWM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二DC/DC模块开关管的工作状态。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供电电路。
CN202110714777.4A 2021-06-25 2021-06-25 逆变器供电电路、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4522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4777.4A CN113452243B (zh) 2021-06-25 2021-06-25 逆变器供电电路、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4777.4A CN113452243B (zh) 2021-06-25 2021-06-25 逆变器供电电路、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2243A CN113452243A (zh) 2021-09-28
CN113452243B true CN113452243B (zh) 2022-10-14

Family

ID=77813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4777.4A Active CN113452243B (zh) 2021-06-25 2021-06-25 逆变器供电电路、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5224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8711B2 (ja) * 1986-03-28 1994-05-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バ−タ用直流電源装置
JP2844873B2 (ja) * 1990-07-25 1999-01-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CN103001579B (zh) * 2012-11-16 2015-04-22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双向dc-dc变换器的直流有源滤波器
CN103138573B (zh) * 2013-02-28 2016-03-09 上海新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降压式开关电源及其控制电路
CN106655864B (zh) * 2015-11-02 2019-04-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隔离型全桥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13130A (zh) * 2018-10-26 2021-06-0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电压供应系统和构成电压供应系统的电源
CN110557027B (zh) * 2019-09-16 2021-07-16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应用于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最大效率跟踪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2243A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77429B2 (en) Paralleling of active filters with independent controls
US9667178B2 (en) Variable frequency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of the same
EP2220745B1 (en) Systems for and methods of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 ups
US20070064363A1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UPS operation
AU2017336112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power converter
JP4909857B2 (ja) コンバータ装置
EP3642925A1 (en) Multi-mode ups system with an improved energy saver mode
US20140119074A1 (en) Operation of multichannel active rectifier
CN113452243B (zh) 逆变器供电电路、逆变器供电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US9941738B2 (en) Dynamic DC link voltage control
CN111313788B (zh) 逆变器控制方法、装置、驱动电路、系统及空调器
JPH03230759A (ja) 電源装置および力率改善方法
JP3041661B2 (ja) インバータの並列運転制御方法とその装置及び無停電電源装置
Kim et al. High-performance line conditioner with output voltage regulation and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US8994468B2 (en) Modulation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140176109A1 (en) Solar power supply device
CN104038030A (zh) 一种控制母线纹波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549483A (zh) 双输入电源供应器及其备援方法
JP6415201B2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KR100869581B1 (ko) 무정전전원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5693682A (zh) 用于使用直流快速充电装置执行功率质量控制的控制器、装置和方法
CN116054380A (zh) 一种智能电源控制装置
CN111146774A (zh) 直流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4090622A (ja) 電気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