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1838A - 端子结构 - Google Patents

端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1838A
CN113451838A CN202110797828.4A CN202110797828A CN113451838A CN 113451838 A CN113451838 A CN 113451838A CN 202110797828 A CN202110797828 A CN 202110797828A CN 113451838 A CN113451838 A CN 1134518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erminal
heat transfer
housing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78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1838B (zh
Inventor
何英勇
王伟
郭水保
石志超
杨康
纪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978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18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51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1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1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18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结构,包括:端子,端子包括连接端和与连接端连接的插接端,连接端用于与导体电连接,插接端用于与配对接口电连接;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传热组件和与传热组件连接的散热器,传热组件与连接端连接,以将端子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以对端子散热;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连接端和传热组件部分位于容纳腔内,插接端和散热器位于容纳腔外。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的结构简单,散热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端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的长续航充电和快速补电的需求,采用大功率充电技术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趋势越发明显。
大功率充电技术主要指增大充电站的输出功率,以增大充电站的输出电流,使得电动汽车的电池电量在短时间内恢复至80%以上,以实现更快速的能量补充。由于短时间内输出的电流较大,因此,连接在充电站上的充电枪与连接在电动汽车电池上的充电插座插接时,两者上的端子所在位置处将会产生极大的热量,并使端子的温度迅速增高,为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产生危险,目前普遍采用液冷方式对端子进行降温,通过靠冷却液与端子进行热交换,以带走端子散发的热量。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液冷方式使端子的结构复杂,散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冷方式使端子的结构复杂,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结构,包括:
端子,端子包括连接端和与连接端连接的插接端,连接端用于与导体电连接,插接端用于与配对接口电连接;
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传热组件和与传热组件连接的散热器,传热组件与连接端连接,以将端子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以对端子散热;
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连接端和传热组件部分位于容纳腔内,插接端和散热器位于容纳腔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传热组件包括热管和与热管连接的传热件,热管与散热器连接,传热件位于容纳腔内,热管位于容纳腔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传热组件还包括绝缘件,绝缘件包括支撑部和至少两个抵接部,抵接部分别位于支撑部的两端,抵接部分别与壳体相对的内侧壁抵接,连接端和传热件分别位于绝缘件相对的两侧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传热组件和端子的数量为两个,且传热组件与端子一一对应设置,两个传热组件相邻设置,且位于两个端子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散热器为散热鳍片;
散热装置还包括风机,风机与散热鳍片连接,且风机的出风部朝向散热鳍片,以对散热鳍片散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连接端包括连接端本体和与连接端本体连接的线缆,线缆部分位于壳体外,线缆用于与电源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壳体包括管状的壳身、以及盖设在壳身的两端的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第一壳盖上具有供热管出入的第一出入孔,第一壳盖上具有供线缆出入的第二出入孔,第二壳盖上具有供插接端出入的第三出入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连接端和传热组件通过密封胶灌封于壳身内,或者,连接端和传热组件通过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密封于壳身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还包括充电壳体和至少一个信号针;
充电壳体套设在端子结构的壳体上,充电壳体上具有多个避让孔和至少两个螺纹孔,避让孔用于分别供插接端和信号针出入;
壳体的外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座和至少两个连接座,信号针安装于安装座上,且信号针与安装座一一对应设置,螺钉经连接座插设于螺纹孔内,且与螺纹孔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充电壳体为充电枪头、充电插座或充电连接器。
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该端子结构包括端子,端子包括连接端和与连接端连接的插接端,连接端用于与导体电连接,插接端用于与配对接口电连接;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传热组件和与传热组件连接的散热器,传热组件与连接端连接,以将端子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以对端子散热;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连接端和传热组件位于容纳腔内,插接端和散热器位于容纳腔外。通过将传热组件和端子的连接端设置在壳体的容纳腔内部,将散热器设置在壳体容纳腔外部,可以使壳体内部的热量迅速传递至壳体外部,通过壳体外部的散热器进行散热,提高了端子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中端子与散热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中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中第一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中端子与壳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与充电枪头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与充电插座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端子;
110-连接端;111-连接端本体;112-线缆;120-插接端;
200-散热装置;210-传热组件;211-热管;212-传热件;213-绝缘件;2131-支撑部;2132-抵接部;220-散热器;221-散热鳍片;230-风机;
300-壳体;310-容纳腔;320-壳身;330-第一壳盖;331-第一出入孔;332-第二出入孔;340-第二壳盖;350-安装座;360-连接座;361-通孔;370-螺钉;
400-充电壳体;410-避让孔;
500-信号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维护工具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维护工具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出现致使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成为必然趋势,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组容量较大(小型车普遍采用锂电池),充满电所需的功率较大,尤其是快速充电时所需的瞬时功率单车达到上百千瓦,非专线电网难以承受。必须铺设专门电缆建设专业充电站或建设储能快速充电站。
因此,用于为电动汽车提供电力保障的专业充电站也得到了大面积的普及建设,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的长续航充电和快速补电的需求,采用大功率充电技术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趋势越发明显。
大功率充电技术主要指增大充电站的输出功率,以增大充电站的输出电流,使得电动汽车的电池电量在短时间内恢复至80%以上,以实现更快速的能量补充。由于短时间内输出的电流较大,因此,连接在充电站上的充电枪与连接在电动汽车电池上的充电插座插接时,两者上的端子所在位置处将会产生极大的热量,并使端子的温度迅速增高。为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产生危险,目前普遍采用液冷方式对端子进行降温,通过靠冷却液与端子进行热交换,以带走端子散发的热量。
液冷方式具体为通过在端子所在的位置处设置一个冷却腔,在冷却腔上分别连接一个供冷却液流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在冷却腔与端子之间连接一个热管,其中热管的一端与端子相贴合,热管的另一端伸入冷却腔内部,端子产生的热量由热管传递至冷却腔内。将冷却液从进水管注入冷却腔内部后与热管充分接触,以进行热交换,然后将吸热后的冷却液从出水管排出,以带走热管上的热量,进而使端子的温度降低,持续重复上述步骤之后可以有效为端子散热降温。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液冷方式使端子的结构复杂,散热效率低。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端子结构,通过整合简化端子结构,以取代现有液冷方式对端子进行冷却的方式,使端子的结构简化,并提高了端子的散热效率。
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中端子与散热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端子结构,包括:端子100,端子100包括连接端110和与连接端110连接的插接端120,连接端110用于与导体电连接,插接端120用于与配对接口电连接;散热装置200,散热装置200包括传热组件210和与传热组件210连接的散热器220,传热组件210与连接端110连接,以将端子100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220,以对端子100散热;壳体300,壳体300具有容纳腔310,连接端110和传热组件210部分位于容纳腔310内,插接端120和散热器220位于容纳腔310外。
在本实施例中,端子结构包括端子100、散热装置200和壳体300,端子100是蓄电池与外部导体连接的部件,端子100多指接线终端,又叫接线端子,其种类分单孔、双孔、插口和挂钩等;从材料分为铜镀银、铜镀锌、铜、铝和铁等。端子100的作用主要为传递电信号或导电用。
端子100通常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上或是充电站的充电枪上,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时进行导电作用。端子100包括连接端110和与连接端110连接的插接端120。其中,当端子结构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上时,端子100连接端110通过导体与电动汽车的电池电连接;端子100的插接端120则与充电站的充电枪头上的配对接口电连接。当端子结构设置在充电站的充电枪上时,端子100连接端110通过导体与充电站上的电源电连接;端子100的插接端120则与电动汽车的电池上的配对接口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导体为连接两个部件之间的电阻率很小且易于传导电流的物质(常见的如导电线缆),导体中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称为载流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载流子作定向运动,形成明显的电流。配对接口则为设置在充电枪头或者是充电插座上的用于与外部电路插接配合的接口。
此外,端子100还可以设置在充电连接器上,充电连接器可以为供电设备(充电站)上的充电连接器,也可为待充电设备(电动汽车)上的充电连接器,可以为设置在供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外用于使充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相互连接的充电连接头,也可为设置在供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内用于与电网或者电池连接的高压连接器。
因此,本申请中对端子结构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加以限定,此处以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上的端子100为例,进行说明。连接端110主要是用于与电动汽车电池上连接的导体进行电连接,插接端120用于与配对接口连接,比如充电枪等为电池充电的外部电源上连接的用于插接端子100插接端120的配对接口。
由于电动汽车对于长续航充电和快速补电的刚性需求,采用大功率充电技术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趋势越发明显。在充电站对电动汽车进行大功率充电时,连接在充电站上的充电枪和连接在电动汽车电池上的充电插座之间将会在短时间内通过极大的电流,这样就会导致充电枪或充电插座上设置的端子100产生极大的热量并使端子100的温度升至很高,此时如果不及时对端子100进行散热,就会导致端子100产生故障并进一步引发危险事件。因此,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散热装置200对端子100进行散热,以确保端子100的正常工作。
具体地,散热装置200包括传热组件210和与传热组件210连接的散热器220,传热组件210与端子100上的连接端110连接,传热组件210用于将端子100的连接端11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器220,然后再通过散热器220将该热量散发至端子结构的壳体300的外部,由此可以实时将端子100的连接端110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确保端子100的温度能够维持在正常值以内。其中,传热组件210由高导热、高绝缘的材料制成。
为了使端子结构的整体组成结构简单、紧凑,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壳体300,壳体300用于容置端子100的连接端110和部分传热组件210,以使连接端110与壳体300的外部完全隔离。壳体300的外形呈管状结构,其内部设置有一贯通壳体300两端的容纳腔310,端子100的连接端110和传热组件210的部分位于容纳腔310内部,端子100的插接端120和散热器220均位于容纳腔310外部,这样设置可以使端子结构中位于壳体300的容纳腔310内部的部件与容纳腔310外部的部件互相隔离,避免产生干涉现象,进而使端子结构的整体组成结构简单、紧凑。另外,设置的散热装置200使端子100的散热效率得到提高,确保端子100在大功率充电时能够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请继续参见图2和图3所示,传热组件210包括热管211和与热管211连接的传热件212,热管211与散热器220连接,传热件212位于容纳腔310内,热管211位于容纳腔310外。
为了提高端子100的散热效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热组件210包括热管211和与热管211连接的传热件212。热管211为一种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211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热管211内部主要靠工作液体(冷却液)的汽、液相变传热,由于热阻很小,因此具有很高的导热能力。与银、铜、铝等金属相比,单位重量的热管211可多传递几个数量级的热量。
将热管211的一端与传热件212连接,另一端与散热器220连接后,传热件212上的热量便可以经热管211传递至散热器220,散热器220再将该热量散发至壳体300的外部。传热件212的作用是与端子100的连接端110连接以进行热交换,因此,传热件212位于容纳腔310内且与端子100的连接端110连接,热管211与散热器220均位于容纳腔310外部,这样设置可以使散热器220与端子100的连接端110相互隔离。端子100产生的热量经由设置在容纳腔310内的传热件212传递至热管211上,然后再由热管211传递至容纳腔310外部的散热器220上,由散热器220将热量散发至壳体300的外部,从而实现端子100处的发热热量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以提高端子100的散热效率。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中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4所示,传热组件210还包括绝缘件213,绝缘件213包括支撑部2131和至少两个抵接部2132,抵接部2132分别位于支撑部2131的两端,抵接部2132分别与壳体300相对的内侧壁抵接,连接端110和传热件212分别位于绝缘件213相对的两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容纳腔310内部端子100的连接端110之间互相隔离,避免产生干涉现象,传热组件210还包括绝缘件213,绝缘件213采用高导热、高绝缘的材料制作而成,其具有良好的导热和绝缘性能,可以起到高压隔离和导热的作用。
具体地,绝缘件213有两个,每个绝缘件213包括支撑部2131和至少两个抵接部2132,抵接部2132分别位于支撑部2131的两端,且抵接部2132与支撑部2131垂直设置,以形成一个截面为“工”字型结构的绝缘件213。将绝缘件213安装在壳体300的容纳腔310内部后,其抵接部2132分别与容纳腔310相对的两侧壁抵接,以将容纳腔310分割成互相独立的多个单独腔体。其支撑部2131具有两个相对的侧面,端子100的连接端110和传热件212分别位于绝缘件213支撑部2131的相对两个侧面,且均与支撑部2131的侧面相贴合。为了提高绝缘件213分别与连接端110和传热件212的连接强度,可以将绝缘件213上支撑部2131侧面的形状与连接端110和传热件212的形状进行匹配设置,进而增大贴合时的接触面积,以提高连接强度。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所示,传热组件210和端子100的数量为两个,且传热组件210与端子100一一对应设置,两个传热组件210相邻设置,且位于两个端子10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电动汽车充电,端子结构中端子1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端子100分别与电动汽车电池的正负极上的导体电连接或与充电站上电源的配对接口电连接。相应的,传热组件210的数量也为两个,而且,传热组件210与端子100一一对应设置。两个传热组件210相邻设置在两个端子100之间,每个传热组件210用于与其对应的端子100进行热交换。
请继续参见图1-3所示,散热器220为散热鳍片221,散热装置200还包括风机230,风机230与散热鳍片221连接,且风机230的出风部朝向散热鳍片221,以对散热鳍片221散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提高端子结构的散热效率,散热器220的具体组成结构为散热鳍片221,且散热鳍片221的数量具有多个,多个散热鳍片221并排设置,热管211上与散热器220连接的一端位于散热鳍片221之间,散热鳍片221用于对热管211散热,端子100的热量由散热鳍片221散发至壳体300的外部。
为了加快散热鳍片221的散热速度,本申请中的散热装置200还包括风机230,风机230用于对散热鳍片221进行散热。在风机230与散热鳍片221连接时,将风机230的出风部朝向散热鳍片221设置后,风机230便可以持续的向散热鳍片221吹风,从而加快各散热鳍片221之间空气流动的速度,提高散热鳍片221与空气之间热交换的效率。
请继续参见图2和图3所示,连接端110包括连接端110本体111和与连接端110本体111连接的线缆112,线缆112部分位于壳体300外,线缆112用于与电源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端子100与电动汽车的电池或充电站上的电源电连接,端子100连接端110包括连接端本体111和与连接端本体111连接的线缆112,线缆112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连接端本体111上,且与连接端110共同设置在壳体300的容纳腔310内部;线缆112的另外一端伸出壳体300外部与电池或电源连接。线缆112将端子100与电池或电源连通后,以形成一个可以供电流流通的闭合电路。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中第一壳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中端子与壳体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壳体300包括管状的壳身320、以及盖设在壳身320的两端的第一壳盖330和第二壳盖340,第一壳盖330上具有供热管211出入的第一出入孔331,第一壳盖330上具有供线缆112出入的第二出入孔332,第二壳盖340上具有供插接端120出入的第三出入孔(图中未标示)。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端子100的连接端110、传热件212和绝缘件213封闭设置在壳体300的容纳腔310内部,壳体300包括管状的壳身320和盖设在壳身320的两端的第一壳盖330和第二壳盖340。将第一壳盖330和第二壳盖340分别连接在壳身320的两端之后,可以将位于容纳腔310内部的端子100连接端110、传热件212和绝缘件213封装在壳体300内部,使得容纳腔310内部的部件与壳体300的外部相隔离,进而使端子100结构的整体组成结构简单、紧凑。
为了便于热管211和线缆112出入壳体300,在第一壳盖330上设置有供热管211出入的第一出入孔331,和供线缆112出入的第二出入孔332。热管211穿过第一出入孔331之后可以将壳体300内部的传热件212与壳体300外部的散热器220连接,以使传热件212与散热器220之间可以进行热交换。从而对端子100的连接端110进行散热降温。
在第二壳盖340上设置有供插接端120出入的第三出入孔,在端子100与壳体300插接连接时,端子100的插接端120从壳体300内部经第三出入孔伸出壳体300外部,而在端子100上与插接端120连接的连接端110则位于壳体300内部,插接端120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以进行充电工作。
请继续参见图1、图2和图6所示,连接端110和传热组件210通过密封胶灌封于壳身320内,或者,连接端110和传热组件210通过第一壳盖330和第二壳盖340密封于壳身32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端子100的连接端110和传热组件210可以通过密封胶灌封的方式密封在壳体300的壳身320内部,采用密封胶可以有效降低端子100结构的重量。或者,端子100的连接端110和传热组件210可以通过在壳身320两端连接第一壳盖330和第二壳盖340进行密封。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具体密封方式不再做具体限定。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将端子100连接端110和传热组件210密封在壳体300内部后,使壳体300内部与壳体300外部的散热装置200完全隔离,这样就使得该散热装置200可用于开放的空间,进而可以与壳体300的外部进行热交换,以提高端子100的散热效率。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与充电枪头连接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端子结构与充电插座连接示意图。
如图7和图8所示,还包括充电壳体400和至少一个信号针500;充电壳体400套设在端子结构的壳体300上,充电壳体400上具有多个避让孔410和至少两个螺纹孔(图中未标示),避让孔410用于分别供插接端120和信号针500出入;
壳体300的外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座350和至少两个连接座360,信号针500安装于安装座350上,且信号针500与安装座350一一对应设置,螺钉370经连接座360插设于螺纹孔内,且与螺纹孔连接。
充电壳体400为充电枪头、充电插座或充电连接器。
在本实施例中,端子100结构还可以包括充电壳体400和至少一个信号针500,信号针500主要用于在对电动汽车充电时,电动汽车与充电站之间进行信号传递,常见的信号针500主要有CP针,CP针的功能为充电控制导引线;CC针,CC针的功能为充电控制导引线;L针或U针,L针的功能为单相输入L线,U针的功能为三相输入U线;NC1针或V针,NC1针为空线,V针的功能为三相输入V线;NC2针或V针,NC2针为空线,V针的功能为三相输入W线;N针,N针的功能为单相输入N线或三相输入中线;PE针,PE针的功能为接地线等等。
其中充电壳体400可以为充电枪头、充电插座或充电连接器。当充电壳体400为充电枪头时,充电壳体400套设在端子结构上后可以组成与充电站连接的充电枪,以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流输出,当充电壳体400为充电插座时,充电壳体400套设在端子结构上后可以组成与电动汽车的电池连接的充电插座,以对电池进行电流输入。当充电壳体400为充电连接器时,充电壳体400套设在端子结构上后可以组成充电连接器。
可以理解的是,充电连接器可以为供电设备(充电站)上的充电连接器,也可为待充电设备(电动汽车)上的充电连接器,可以为设置在供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外用于使充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相互连接的充电连接头,也可为设置在供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内用于与电网或者电池连接的高压连接器。其中,充电连接头可以为公头,也可以为母头。例如,充电连接器可为电动汽车外侧的充电连接头,也可为电动汽车内使连接电动汽车外侧接头的电缆与电池连接的高压连接器。
在充电壳体400上设置有多个避让孔410和至少两个螺纹孔,避让孔410用于分别供端子100的插接端120和信号针500出入,且避让孔410分别与插接端120和信号针500一一对应设置。
为了使信号针500固定在壳体300上,在壳体30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座350,信号针500安装在安装座350上,且信号针500与安装座350一一对应设置,也就是说信号针500的数量与安装座350的数量相匹配。本实施例中对信号针500的数量不加以限定,信号针500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相应的安装座350也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
为了使端子结构与壳体300连接,在壳体30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座360,在连接座360上设置有通孔361,通孔361与螺纹孔相对应设置,将螺钉370穿过连接座360上的通孔361后旋接在充电壳体400上的螺纹孔中,以使端子结构与充电壳体400相连接,以组成充电枪或者充电插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所述端子包括连接端和与所述连接端连接的插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导体电连接,所述插接端用于与配对接口电连接;
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传热组件和与所述传热组件连接的散热器,所述传热组件与所述连接端连接,以将所述端子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器,以对所述端子散热;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连接端和所述传热组件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插接端和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容纳腔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组件包括热管和与所述热管连接的传热件,所述热管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传热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热管位于所述容纳腔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组件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包括支撑部和至少两个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两端,所述抵接部分别与所述壳体相对的内侧壁抵接,所述连接端和所述传热件分别位于所述绝缘件相对的两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组件和所述端子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传热组件与所述端子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传热组件相邻设置,且位于两个所述端子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为散热鳍片;
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散热鳍片连接,且所述风机的出风部朝向所述散热鳍片,以对所述散热鳍片散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包括连接端本体和与所述连接端本体连接的线缆,所述线缆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线缆用于与电源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管状的壳身、以及盖设在所述壳身的两端的第一壳盖和第二壳盖,所述第一壳盖上具有供所述热管出入的第一出入孔,所述第一壳盖上具有供所述线缆出入的第二出入孔,所述第二壳盖上具有供所述插接端出入的第三出入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和所述传热组件通过密封胶灌封于所述壳身内,或者,所述连接端和所述传热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壳盖和所述第二壳盖密封于所述壳身内。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壳体和至少一个信号针;
所述充电壳体套设在所述端子结构的壳体上,所述充电壳体上具有多个避让孔和至少两个螺纹孔,所述避让孔用于分别供所述插接端和所述信号针出入;
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座和至少两个连接座,所述信号针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信号针与所述安装座一一对应设置,螺钉经所述连接座插设于所述螺纹孔内,且与所述螺纹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壳体为充电枪头、充电插座或充电连接器。
CN202110797828.4A 2021-07-14 2021-07-14 端子结构 Active CN1134518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7828.4A CN113451838B (zh) 2021-07-14 2021-07-14 端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7828.4A CN113451838B (zh) 2021-07-14 2021-07-14 端子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1838A true CN113451838A (zh) 2021-09-28
CN113451838B CN113451838B (zh) 2022-05-20

Family

ID=77816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7828.4A Active CN113451838B (zh) 2021-07-14 2021-07-14 端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5183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1972A (zh) * 2021-12-29 2022-03-11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的端子液冷结构
WO2023152012A1 (de) * 2022-02-11 2023-08-17 Phoenix Contact E-Mobility Gmbh Steckverbinderteil für ein ladesystem zum aufladen eines elektrofahrzeugs
WO2023152018A1 (de) * 2022-02-11 2023-08-17 Phoenix Contact E-Mobility Gmbh Steckverbinderteil für ein ladesystem zum aufladen eines elektrofahrzeugs
DE102022124509A1 (de) 2022-09-23 2024-03-28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Steckverbinderteil zur mechanischen und elektrischen Verbindung mit einem Gegensteckverbindertei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2424A (zh) * 2016-08-19 2016-11-09 苏州科勒迪电子有限公司 热管型散热模组及采用该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
CN205946491U (zh) * 2016-08-19 2017-02-08 苏州科勒迪电子有限公司 热管型散热模组及采用该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
CN110395124A (zh) * 2018-04-24 2019-11-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210182630U (zh) * 2019-07-23 2020-03-24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充电连接器
CN210309967U (zh) * 2019-07-23 2020-04-14 东莞市趣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端子冷却机构和充电枪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2424A (zh) * 2016-08-19 2016-11-09 苏州科勒迪电子有限公司 热管型散热模组及采用该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
CN205946491U (zh) * 2016-08-19 2017-02-08 苏州科勒迪电子有限公司 热管型散热模组及采用该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
CN110395124A (zh) * 2018-04-24 2019-11-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210182630U (zh) * 2019-07-23 2020-03-24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充电连接器
CN210309967U (zh) * 2019-07-23 2020-04-14 东莞市趣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端子冷却机构和充电枪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1972A (zh) * 2021-12-29 2022-03-11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电流连接器的端子液冷结构
WO2023152012A1 (de) * 2022-02-11 2023-08-17 Phoenix Contact E-Mobility Gmbh Steckverbinderteil für ein ladesystem zum aufladen eines elektrofahrzeugs
WO2023152018A1 (de) * 2022-02-11 2023-08-17 Phoenix Contact E-Mobility Gmbh Steckverbinderteil für ein ladesystem zum aufladen eines elektrofahrzeugs
BE1030267B1 (de) * 2022-02-11 2023-09-11 Phoenix Contact E Mobility Gmbh Steckverbinderteil für ein Ladesystem zum Aufladen eines Elektrofahrzeugs
BE1030266B1 (de) * 2022-02-11 2023-09-11 Phoenix Contact E Mobility Gmbh Steckverbinderteil für ein Ladesystem zum Aufladen eines Elektrofahrzeugs
DE102022124509A1 (de) 2022-09-23 2024-03-28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Steckverbinderteil zur mechanischen und elektrischen Verbindung mit einem Gegensteckverbindertei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1838B (zh) 2022-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51838B (zh) 端子结构
US20190385765A1 (en) Charging system with cooling tube
US1149590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liquid cooling features
EP3807955B1 (en) Electrical power terminal for a charging system
EP370002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modular cooling features
CN204732499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可扩展式液冷电池模组
WO2021013919A1 (en) Electrical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for charging an electrical vehicle
CN112566472A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用非接触式液冷系统及其液冷方法
JP7235221B2 (ja) 絶縁及び放熱性能に優れたバスバ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CN115552695A (zh) 用于汇流排的冷却系统
EP3842280A1 (en) Inlet connector with cooler
CN214900632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的散热结构
CN112055668A (zh) 充电插头的保护性接地和冷却系统、用于将电能输送到电能接收器的充电插头和充电站
CN219144268U (zh) 一种温控组件、大容量电池及储能系统
US20200152948A1 (en) Battery module with actively cooled high power electrical interface
CN21693069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配电盒及其应用的电池包
CN216354910U (zh) 一种电连接装置
CN214316022U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用非接触式液冷系统
CN212555852U (zh) 功能模组和车辆
CN220108575U (zh) 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连接口结构
CN116568549A (zh) 用于插式连接器部件的冷却模块和插式连接器部件
CN116744653A (zh) 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连接口结构
CN219759910U (zh) 一种断路单元及电池
CN219018248U (zh) 车辆的配电单元以及车辆
CN218005011U (zh) 电池包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