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0545B - 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方法、云平台及可储存介质 - Google Patents

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方法、云平台及可储存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0545B
CN113450545B CN202111010040.0A CN202111010040A CN113450545B CN 113450545 B CN113450545 B CN 113450545B CN 202111010040 A CN202111010040 A CN 202111010040A CN 113450545 B CN113450545 B CN 1134505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aster
environment
abnormal
abnormal environment
identific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00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0545A (zh
Inventor
李细主
吴顺民
何强
姚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hed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nhed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nhed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nhed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004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05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50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05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05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05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10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calamitous events, e.g. tornados or earthquak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31/00Predictive alarm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extrapolation or other computation using updated historic data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方法、云平台及可储存介质,通过获取与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按照对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预先设置的分组策略,将相同类别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所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迁移至相同数据集,可通过获取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以及与类别对应的数据集中每一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将获取的不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分析,能基于相关联类别下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实现对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预警,通过相关联类别下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规避个别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的问题,能提高异常环境变化预警的准确性和异常环境变化内容的灾害检测灵敏性。

Description

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方法、云平台及可储存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然灾害预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方法、云平台及可储存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气候变暖等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近年来的自然灾害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在各类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具有破坏力强、影响范围广和救援难度高等特点。因此,为了进一步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在升级优化救援配置的同时,更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预警。相关的地质灾害预警技术通常基于所设置的地质灾害检测设备实现,然而这种方式难以确保预警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方法、云平台及可储存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然灾害预警方法,应用于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包括:
获取与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其中,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是对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采样的多维地质环境信息进行异常环境分析而得到的;
按照对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预先设置的分组策略,将对应于相同类别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所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迁移至相同数据集;
获取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以及与所述类别对应的所述数据集中每一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
将所述获取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分析,以获取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将所述获取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分析,以获取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包括:
从与所述类别对应的所述数据集中选择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匹配设定选择标准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并迁移至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
基于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是否存在异常环境;
若存在异常环境,则将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类别的异常环境指标类型列表,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异常环境指标类型,所述设定选择标准包括: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所述异常环境指标类型包含于所述类别的所述异常环境指标类型列表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之间的地域关联情况;所述基于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是否存在异常环境包括:
判断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是否匹配以下条件:所述类别下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之间的地域关联情况为地震带关联和/或洪涝上下游关联,且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所有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对应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相同;若不匹配,则确定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存在异常环境;若匹配,则确定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不存在异常环境;
相应的,所述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还包括所述类别的信息拼接标识,所述信息拼接标识用于表示是否需要进行信息拼接;所述将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之间的地域关联情况和所述信息拼接标识是否匹配以下条件: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之间的地域关联情况为直接关联,且所述信息拼接标识表示需要进行信息拼接;若匹配,则执行所述将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的步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包括异常环境指标中的异常环境事件的潜在灾害描述;所述将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包括:
基于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潜在灾害描述,确定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所属的异常环境事件;
分别通过对应于相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不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异常环境趋势更新数据;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潜在灾害描述,确定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所属的异常环境事件包括:
统计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所有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之间的所述潜在灾害描述的描述关联度;
若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之间的所述描述关联度大于一设定关联度阈值,则确定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对应于相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
相应的,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还包括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若干二次灾害标签的二次灾害影响情况,以及所述潜在灾害描述的可靠性权重;所述分别通过对应于相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不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异常环境趋势更新数据包括:
分别从不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中选取一个作为当前异常环境事件,并对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执行以下步骤:
分别将所述若干二次灾害标签中的一个二次灾害标签作为当前二次灾害标签;
基于对应于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所述潜在灾害描述的可靠性权重和所述当前二次灾害标签的二次灾害影响情况,确定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的当前二次灾害标签的二次灾害影响情况。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还包括所述异常环境事件在所述多维地质环境信息中的突发情况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对应于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中选择所述二次灾害影响情况最多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
通过选择得到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中的所述突发情况信息,获取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的突发事件预估结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将所述获取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分析,以获取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剔除不匹配设定数据校验条件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
相应的,所述设定数据校验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所对应的多维地质环境信息的采样时刻与当前时刻之间的时刻差小于一预先设置的差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输出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包括可视化图谱描述和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包括多个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包括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的至少一个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
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
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
相应的,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包括全局灾害变化趋势描述;
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包括:
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中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
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包括:
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全局灾害变化趋势描述;
相应的,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还包括所述受灾图形化信息的应急措施描述;
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中的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还包括:
根据所述全局灾害变化趋势描述,基于所述应急措施描述输出所述全局灾害变化趋势描述中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所述应急措施描述包括至少一个灾害发展趋势片段对应的非完整性更新状态;
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应急措施描述中可视化图谱特征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非完整性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非完整性更新状态中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
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还包括:
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片段对应的非完整性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应急措施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包括互相之间通信的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和地质灾害监测设备;
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用于:
对多维地质环境信息进行采样;
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用于:
获取与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其中,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是对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采样的多维地质环境信息进行异常环境分析而得到的;
按照对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预先设置的分组策略,将对应于相同类别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所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迁移至相同数据集;
获取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以及与所述类别对应的所述数据集中每一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
将所述获取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分析,以获取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包括处理器、网络模块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网络模块通信,所述处理器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计算机程序并运行,以执行上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运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方法、云平台及可储存介质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获取与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且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是对地质灾害监测设备采样的多维地质环境信息进行异常环境分析而得到的,并按照对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预先设置的分组策略,将对应于相同类别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所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迁移至相同数据集,从而可以通过获取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以及与类别对应的数据集中每一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将获取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分析,以获取类别下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进而能够基于相关联类别下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实现对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预警,通过相关联类别下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能够规避个别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的问题,进而能够提高异常环境变化预警的准确性和异常环境变化内容的灾害检测灵敏性,这样可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在后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陈述其他的特征。在检查后面内容和附图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部分地发现这些特征,或者可以通过生产或运用了解到这些特征。通过实践或使用后面所述详细示例中列出的方法、工具和合并的各个方面,当前申请中的特征可以被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然灾害预警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然灾害预警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10的方框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10可以为具有数据存储、传输、处理功能的服务端,如图1所示,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10包括:存储器11、处理器12、网络模块13和自然灾害预警装置20。
存储器11、处理器12和网络模块13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互相之间可以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存储器11中存储有自然灾害预警装置20,所述自然灾害预警装置2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储存于所述存储器11中的软件功能模块,所述处理器1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自然灾害预警装置20,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自然灾害预警方法。
其中,所述存储器11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其中,存储器1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12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
所述处理器1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数据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1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网络模块13用于通过网络建立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10与其他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实现网络信号及数据的收发操作。上述网络信号可包括无线信号或者有线信号。
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图1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合并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运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然灾害预警的流程图。所述方法有关的流程所定义的方法步骤应用于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10,可以由所述处理器12实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0-步骤400。
步骤100、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获取与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是对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采样的多维地质环境信息进行异常环境分析而得到的。
举例而言,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可以与地质灾害监测设备通信连接,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在获得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权限认证的前提下进行多维地质环境信息的异常环境分析,比如进行相关环境识别数据的挖掘和提取。
步骤200、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按照对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预先设置的分组策略,将对应于相同类别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所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迁移至相同数据集。
例如,预先设置的分组策略可以理解为预先配置的分类规则,相同类别包括高原、山地、盆地、沿海等类别。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进行异常环境识别数据迁移,能够便于后续进行相关环境识别数据的整体化和关联化分析,以确保异常环境变化内容的准确性,减少异常环境分析的偏差。
步骤300、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获取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以及与所述类别对应的所述数据集中每一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可以理解为数据集对应的全局性灾害环境状态情况,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对应于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可以理解,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为整体层面的灾害环境状态,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为非完整性层面的灾害环境状态。
此外,灾害环境状态可以是二分类状态比如非安全和安全,也可以是三类别状态比如非安全、安全和待定。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不同状态类别的划分,在此不作限定。
步骤400、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将所述获取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分析,以获取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异常环境变化内容可以是地质灾害预警区域下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变化情况或者环境信息变化情况。进一步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变化情况或者环境信息变化情况可以用于进行地质灾害预警。
在相关实施例中,步骤400所描述的将所述获取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分析,以获取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步骤410-步骤430。
步骤410、从与所述类别对应的所述数据集中选择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匹配设定选择标准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并迁移至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
例如,所述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类别的异常环境指标类型列表,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异常环境指标类型。进一步地,所述设定选择标准可以包括: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所述异常环境指标类型包含于所述类别的所述异常环境指标类型列表内。
步骤420、基于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是否存在异常环境。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之间的地域关联情况。基于此,步骤420所描述的基于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是否存在异常环境,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判断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是否匹配以下条件:所述类别下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之间的地域关联情况为地震带关联和/或洪涝上下游关联,且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所有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对应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相同;若不匹配,则确定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存在异常环境;若匹配,则确定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不存在异常环境。
可以理解的是,存在异常环境可以理解为存在较大的环境信息突变,比如温度突变、地质沉降突变、地磁场突变等。通过上述内容,能够准确判断地质灾害预警区域是否存在异常环境,从而对异常的环境突变情况进行精准捕捉。
步骤430、若存在异常环境,则将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
例如,将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可以理解为将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之间的取长补短,这样一来,能够规避个别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的问题,将不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的时序情况考虑在内,进而能够提高异常环境变化预警的准确性和异常环境变化内容的灾害检测灵敏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还包括所述类别的信息拼接标识,所述信息拼接标识用于表示是否需要进行信息拼接。基于此,在步骤430所描述的将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判断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之间的地域关联情况和所述信息拼接标识是否匹配以下条件: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之间的地域关联情况为直接关联,且所述信息拼接标识表示需要进行信息拼接;若匹配,则执行所述将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的步骤。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包括异常环境指标中的异常环境事件的潜在灾害描述。基于此,上述步骤430所描述的将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步骤431和步骤432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431、基于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潜在灾害描述,确定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所属的异常环境事件。
可以理解,潜在灾害描述可以基于预设的灾害事件预测模型得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步骤431所描述的基于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潜在灾害描述,确定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所属的异常环境事件,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统计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所有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之间的所述潜在灾害描述的描述关联度;若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之间的所述描述关联度大于一设定关联度阈值,则确定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对应于相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例如,描述关联度可以是余弦相似系数。
步骤432、分别通过对应于相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不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异常环境趋势更新数据。
例如,异常环境趋势更新数据可以理解为相关灾害事件的识别指标的趋势变化情况。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还包括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若干二次灾害标签的二次灾害影响情况,以及所述潜在灾害描述的可靠性权重(置信权重)。基于此,步骤432所描述的分别通过对应于相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不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异常环境趋势更新数据,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分别从不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中选取一个作为当前异常环境事件,并对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执行以下步骤:分别将所述若干二次灾害标签中的一个二次灾害标签作为当前二次灾害标签;基于对应于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所述潜在灾害描述的可靠性权重和所述当前二次灾害标签的二次灾害影响情况,确定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的当前二次灾害标签的二次灾害影响情况。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还包括所述异常环境事件在所述多维地质环境信息中的突发情况信息,基于此,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对应于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中选择所述二次灾害影响情况最多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通过选择得到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中的所述突发情况信息,获取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的突发事件预估结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400所描述的将所述获取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分析,以获取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剔除不匹配设定数据校验条件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设定数据校验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所对应的多维地质环境信息的采样时刻与当前时刻之间的时刻差小于一预先设置的差值。
对于一些可独立实施的实施例而言,在步骤400所描述的内容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根据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输出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包括可视化图谱描述和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包括多个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包括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的至少一个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
对于一些可独立实施的实施例而言,上述步骤所描述的输出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包括可视化图谱描述和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包括多个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包括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的至少一个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S21: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输出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包括可视化图谱描述和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包括多个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包括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的至少一个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
可以理解的是,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可以是基于目标地质灾害监测地区的灾害发展趋势的图形化输出,可用于后续的灾害预警分析。相应的,创建任务可以是供相关人员进行操作的可视化线程。更新状态可以是相关的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的限制条件。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用于表征可视化图谱特征合并功能或者合并方式,不同的的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可视化图谱特征合并功能或者合并方式具有差别。
例如,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可以根据异常环境变化内容针对性地输出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比如可以根据异常环境变化内容中的灾害趋势变化输出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
对于一些可选的实施例b而言,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包括应急措施描述,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包括至少一个灾害发展趋势片段。基于此,S21所描述的输出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包括可视化图谱描述和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包括多个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包括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的至少一个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输出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包括应急措施描述和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所述应急措施描述包括至少一个灾害发展趋势片段对应的非完整性更新状态,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包括所述灾害发展趋势片段的至少一个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
对于一些可选的实施例c而言,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包括异常环境解析描述,基于此,上述S21所描述的输出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包括可视化图谱描述和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包括多个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包括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的至少一个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输出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包括异常环境解析描述和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所述异常环境解析描述包括多个灾害发展趋势相关异常环境要素对应的更新状态,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包括所述相关异常环境要素的至少一个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
S22: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而言,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可以与灾害应急服务器通信连接,激活操作可以理解为灾害应急服务器对相应的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拖拽操作或者点击操作等。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可以理解为激活时段或者触发时段。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可以理解为相关线程的可应用时段,这样一来,能够在相关线程的闲置时期进行可视化图谱特征的输出/显示,确保可视化图谱特征的完整性,并尽可能满足灾害应急服务器的实际预警需求。
在可选的实施例a中,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包括全局灾害变化趋势描述,基于此,S22所描述的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中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
在实施例a的基础上,还包括实施例a1所描述技术方案,在实施例a1中,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还包括所述受灾图形化信息的应急措施描述,基于此,上述步骤所描述的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中的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所述全局灾害变化趋势描述,基于所述应急措施描述输出所述全局灾害变化趋势描述中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所述应急措施描述包括至少一个灾害发展趋势片段对应的非完整性更新状态;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应急措施描述中可视化图谱特征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非完整性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非完整性更新状态中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如此设计,能够将非完整性情况考虑在内,从而利用分布式处理方式精准地输出相关的可视化图谱特征。
在实施例b的基础上,S22所描述的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中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非完整性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非完整性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
在实施例b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实施例b1对应的技术方案。在实施例b1中,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还包括全局灾害变化趋势描述,所述全局灾害变化趋势描述包括多个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基于此,上述S22所描述的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所述应急措施描述所展现的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在所述全局灾害变化趋势描述中的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输出所述应急措施描述中的可视化图谱特征;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中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全局灾害变化趋势描述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
在实施例c 的基础上,上述S22所描述的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相关异常环境要素对应更新状态中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如此设计,能够从异常环境层面出发进行可视化图谱特征的输出,从而考虑目标地质灾害监测地区的异常环境分析的紧急程度。
S23: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可以理解为与灾害应急服务器的激活操作相适配的图数据集,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可以包括不同的灾害发展趋势图节点以及不同灾害发展趋势图节点之间的关联情况或传递情况。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可以用于后续进行相关的地质灾害事件预测,从而为地质灾害应急处理提供较为完整的信息基础。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施例a的基础上,S23所描述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全局灾害变化趋势描述。如此设计,可以从整体上对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进行创建。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施例a1的基础上,S23所描述的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还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片段对应的非完整性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应急措施描述。
在实施例b的基础上,S23所描述的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包括: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片段对应的非完整性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应急措施描述。
在实施例b1的基础上,S23所描述的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全局灾害变化趋势描述。
在实施例c的基础上,上述S23所描述的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所述相关异常环境要素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异常环境解析描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还包括描述选择子任务,基于此,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描述选择子任务的可视化图谱描述选择行为,在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创建任务中输出灾害应急服务器选择的可视化图谱描述和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包括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对应的多个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
在另外的一些示例d中,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还包括动态可视化处理策略,基于此,在上述S22所描述的在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基于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动态可视化处理策略的配置行为,在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中更新输出灾害应急服务器配置后的动态可视化处理策略。如此,可以实现对动态可视化处理策略的实时更新和优化,从而确保动态可视化处理策略的灾害检测灵敏性。
在实施例d 的基础上,在上述S22所描述的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可以包括以下技术方案: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动态可视化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动态特征。
对于可独立实施的实施例而言,可以输出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包括可视化图谱描述和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包括多个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包括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的至少一个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本实施例通过利用与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基于事先进行了更新状态类别的可视化图谱描述进行相关可视化图谱的创建,可以有效提高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创建的效率,减少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在创建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时的服务器运行压力,还能够满足不同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针对性需求,提高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创建的灵活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与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且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是对地质灾害监测设备采样的多维地质环境信息进行异常环境分析而得到的,并按照对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预先设置的分组策略,将对应于相同类别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所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迁移至相同数据集,从而可以通过获取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以及与类别对应的数据集中每一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将获取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分析,以获取类别下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进而能够基于相关联类别下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实现对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预警,通过相关联类别下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能够规避个别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的问题,进而能够提高异常环境变化预警的准确性和异常环境变化内容的灾害检测灵敏性。
基于上述同样的发明构思,还提供了一种自然灾害预警装置20,应用于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10,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与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其中,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是对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采样的多维地质环境信息进行异常环境分析而得到的;
数据迁移模块22,用于按照对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预先设置的分组策略,将对应于相同类别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所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迁移至相同数据集;
信息获取模块23,用于获取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以及与所述类别对应的所述数据集中每一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
环境分析模块24,用于将所述获取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分析,以获取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
可以理解的是,关于上述模块的描述可以参阅对图2所示的方法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包括互相之间通信的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和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其中,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用于对多维地质环境信息进行采样。进一步地,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用于:获取与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其中,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是对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采样的多维地质环境信息进行异常环境分析而得到的;按照对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预先设置的分组策略,将对应于相同类别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所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迁移至相同数据集;获取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以及与所述类别对应的所述数据集中每一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将所述获取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分析,以获取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
可以理解的是,关于上述系统的描述可以参阅对图2所示的方法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和方法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10,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自然灾害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其中,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是对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采样的多维地质环境信息进行异常环境分析而得到的;
按照对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预先设置的分组策略,将对应于相同类别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所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迁移至相同数据集;
获取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以及与所述类别对应的所述数据集中每一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
将所述获取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分析,以获取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
其中,预先设置的分组策略为预先配置的分类规则;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为数据集对应的全局性灾害环境状态情况,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对应于异常环境识别数据;
其中,所述将所述获取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分析,以获取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包括:从与所述类别对应的所述数据集中选择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匹配设定选择标准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并迁移至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基于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是否存在异常环境;若存在异常环境,则将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
其中,所述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类别的异常环境指标类型列表,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异常环境指标类型,所述设定选择标准包括: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所述异常环境指标类型包含于所述类别的所述异常环境指标类型列表内;
其中,所述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之间的地域关联情况;所述基于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是否存在异常环境包括:判断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是否匹配以下条件:所述类别下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之间的地域关联情况为地震带关联和/或洪涝上下游关联,且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所有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对应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相同;若不匹配,则确定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存在异常环境;若匹配,则确定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不存在异常环境;相应的,所述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还包括所述类别的信息拼接标识,所述信息拼接标识用于表示是否需要进行信息拼接;所述将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之间的地域关联情况和所述信息拼接标识是否匹配以下条件: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之间的地域关联情况为直接关联,且所述信息拼接标识表示需要进行信息拼接;若匹配,则执行所述将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的步骤;
其中,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包括异常环境指标中的异常环境事件的潜在灾害描述;所述将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包括:基于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潜在灾害描述,确定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所属的异常环境事件;分别通过对应于相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不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异常环境趋势更新数据;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潜在灾害描述,确定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所属的异常环境事件包括:统计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所有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之间的所述潜在灾害描述的描述关联度;
若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之间的所述描述关联度大于一设定关联度阈值,则确定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对应于相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相应的,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还包括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若干二次灾害标签的二次灾害影响情况,以及所述潜在灾害描述的可靠性权重;所述分别通过对应于相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不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异常环境趋势更新数据包括:分别从不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中选取一个作为当前异常环境事件,并对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执行以下步骤:分别将所述若干二次灾害标签中的一个二次灾害标签作为当前二次灾害标签;基于对应于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所述潜在灾害描述的可靠性权重和所述当前二次灾害标签的二次灾害影响情况,确定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的当前二次灾害标签的二次灾害影响情况;相应的,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还包括所述异常环境事件在所述多维地质环境信息中的突发情况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对应于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中选择所述二次灾害影响情况最多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通过选择得到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中的所述突发情况信息,获取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的突发事件预估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灾害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获取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分析,以获取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剔除不匹配设定数据校验条件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
相应的,所述设定数据校验条件至少包括: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所对应的多维地质环境信息的采样时刻与当前时刻之间的时刻差小于一预先设置的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灾害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输出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创建任务包括可视化图谱描述和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包括多个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包括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的至少一个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
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
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
相应的,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包括全局灾害变化趋势描述;
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包括:
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中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
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包括:
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全局灾害变化趋势描述;
相应的,所述可视化图谱描述还包括受灾图形化信息的应急措施描述;
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可视化处理策略列表中的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更新状态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还包括:
根据所述全局灾害变化趋势描述,基于所述应急措施描述输出所述全局灾害变化趋势描述中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所述应急措施描述包括至少一个灾害发展趋势片段对应的非完整性更新状态;
当检测到灾害应急服务器针对所述应急措施描述中可视化图谱特征的激活操作,且激活操作的有效操作时段位于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非完整性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时,在所述非完整性更新状态中的有效操作时段输出所述可视化图谱处理策略对应的可视化图谱特征;
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图形化信息对应的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还包括:
根据所述灾害发展趋势片段对应的非完整性更新状态的有效响应时段内的可视化图谱特征,生成目标灾害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的应急措施描述。
4.一种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之间通信的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和地质灾害监测设备;
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用于:
对多维地质环境信息进行采样;
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用于:
获取与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其中,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是对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采样的多维地质环境信息进行异常环境分析而得到的;
按照对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预先设置的分组策略,将对应于相同类别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所对应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迁移至相同数据集;
获取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以及与所述类别对应的所述数据集中每一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
将所述获取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分析,以获取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
其中,预先设置的分组策略为预先配置的分类规则;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为数据集对应的全局性灾害环境状态情况,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对应于异常环境识别数据;
其中,所述将所述获取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融合分析,以获取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对应的地质灾害预警区域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包括:从与所述类别对应的所述数据集中选择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匹配设定选择标准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并迁移至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基于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是否存在异常环境;若存在异常环境,则将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
其中,所述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类别的异常环境指标类型列表,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包括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异常环境指标类型,所述设定选择标准包括: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所述异常环境指标类型包含于所述类别的所述异常环境指标类型列表内;
其中,所述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之间的地域关联情况;所述基于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是否存在异常环境包括:判断所述类别的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和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是否匹配以下条件:所述类别下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之间的地域关联情况为地震带关联和/或洪涝上下游关联,且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所有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对应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相同;若不匹配,则确定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存在异常环境;若匹配,则确定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不存在异常环境;相应的,所述第一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还包括所述类别的信息拼接标识,所述信息拼接标识用于表示是否需要进行信息拼接;所述将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之前,还包括:判断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之间的地域关联情况和所述信息拼接标识是否匹配以下条件:所述类别下的所述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之间的地域关联情况为直接关联,且所述信息拼接标识表示需要进行信息拼接;若匹配,则执行所述将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的步骤;
其中,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包括异常环境指标中的异常环境事件的潜在灾害描述;所述将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所述地质灾害预警区域内的异常环境变化内容包括:基于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潜在灾害描述,确定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所属的异常环境事件;分别通过对应于相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不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异常环境趋势更新数据;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潜在灾害描述,确定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所属的异常环境事件包括:统计所述待进行分析的数据集中所有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之间的所述潜在灾害描述的描述关联度;
若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之间的所述描述关联度大于一设定关联度阈值,则确定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对应于相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相应的,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还包括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若干二次灾害标签的二次灾害影响情况,以及所述潜在灾害描述的可靠性权重;所述分别通过对应于相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进行信息拼接,获取不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的异常环境趋势更新数据包括:分别从不同所述异常环境事件中选取一个作为当前异常环境事件,并对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执行以下步骤:分别将所述若干二次灾害标签中的一个二次灾害标签作为当前二次灾害标签;基于对应于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的所述潜在灾害描述的可靠性权重和所述当前二次灾害标签的二次灾害影响情况,确定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的当前二次灾害标签的二次灾害影响情况;相应的,所述第二灾害环境状态信息还包括所述异常环境事件在所述多维地质环境信息中的突发情况信息;还包括:在对应于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的所述异常环境识别数据中选择所述二次灾害影响情况最多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通过选择得到的异常环境识别数据中的所述突发情况信息,获取所述当前异常环境事件的突发事件预估结果。
5.一种自然灾害预警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网络模块,以及
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网络模块通信,所述处理器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计算机程序并运行,以执行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一种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运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010040.0A 2021-08-31 2021-08-31 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方法、云平台及可储存介质 Active CN1134505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0040.0A CN113450545B (zh) 2021-08-31 2021-08-31 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方法、云平台及可储存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0040.0A CN113450545B (zh) 2021-08-31 2021-08-31 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方法、云平台及可储存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0545A CN113450545A (zh) 2021-09-28
CN113450545B true CN113450545B (zh) 2022-03-15

Family

ID=77819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0040.0A Active CN113450545B (zh) 2021-08-31 2021-08-31 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方法、云平台及可储存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505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7834B (zh) * 2021-10-13 2022-02-08 深圳市鹏亚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果蔬全链条智能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4610799B (zh) * 2022-05-11 2022-07-22 未名环境分子诊断(常熟)有限公司 基于环境监测的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10771B (zh) * 2022-05-16 2022-07-26 广东孺子牛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vr自然灾害场景交互系统、方法及云平台
CN114782831B (zh) * 2022-06-23 2022-11-01 广东孺子牛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集成自然灾害遥感监测方法、系统及云平台
CN115619222B (zh) * 2022-11-01 2023-07-07 成都市美幻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多种灾害的预警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6452130B (zh) * 2023-03-17 2023-09-05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变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7197701B (zh) * 2023-11-07 2024-02-13 广州天地林业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分析的保护区环境空间特征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7872510B (zh) * 2024-03-11 2024-05-17 成都润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气象数据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1498A (zh) * 2016-04-28 2016-07-06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的方法和装置
CN112215439A (zh) * 2020-11-09 2021-01-12 广东新禾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23083A (ja) * 1988-10-31 1990-05-10 Hitachi Elevator Eng & Service Co Ltd 地震情報表示システム
JP2006195650A (ja) * 2005-01-12 2006-07-27 Chuo Kaihatsu Kk 斜面崩壊監視予測システム
KR20120084560A (ko) * 2011-01-20 2012-07-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재난 정보 제공 및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2682573B (zh) * 2012-03-31 2016-08-03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风暴潮灾害预警系统
CN104881961B (zh) * 2015-06-19 2017-07-28 陈毅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全球地震地磁异常大数据监测预警系统及监测预警方法
CN109637090A (zh) * 2019-01-30 2019-04-16 深圳市地质局 一种基于soa架构的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方法
CN110689705B (zh) * 2019-11-19 2023-11-28 山西省煤炭地质一一五勘查院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综合应用系统
CN112215438B (zh) * 2020-11-09 2021-05-14 广东新禾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急灾害预警分析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2837507A (zh) * 2021-02-08 2021-05-25 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 一种海浪预警报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1498A (zh) * 2016-04-28 2016-07-06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的方法和装置
CN112215439A (zh) * 2020-11-09 2021-01-12 广东新禾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0545A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50545B (zh) 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方法、云平台及可储存介质
US1026883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sensitivity content in time-series data
CN111177714A (zh) 异常行为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674827B1 (en) Monitoring target selecting device, monitoring target select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20180065575A1 (en)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978569B1 (ko) 플랜트 데이터 예측 장치 및 방법
CN114139209B (zh) 一种应用于业务用户大数据的信息防窃取方法及系统
CN111081017B (zh) 车辆信息管理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EP2963553A1 (en) System analysis device and system analysis method
EP3190519B1 (en) Monitoring device and monitoring method thereof, monitoring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in which computer program is stored
CN114118576A (zh) 一种区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3506045A (zh) 基于移动设备的风险用户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380073B (zh) 一种故障位置的检测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JP6923963B1 (ja) 災害情報における時間価値検出システム及び表示方法
CN113435753A (zh) 高危行业中企业风险判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174346B (zh) 基于消息队列的延时告警方法
WO2020170391A1 (ja) 学習装置及び学習方法、異常検知システム及び異常検知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Khokhlov et al. Data security and quality evaluation framework: Implementation empirical study on android devices
CN112783937B (zh) 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产品生产监测方法及设备
US20240071147A1 (en) Event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for
KR102417675B1 (ko) 재난위기수준표출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3312671A (zh) 应用于大数据挖掘的数字化业务操作安全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4782831B (zh) 一种动态集成自然灾害遥感监测方法、系统及云平台
KR20150007367A (ko) Opc-ua 기반의 능동형 발전소 조기경보 시스템 및 운영 방법
KR20230031673A (ko) 조건부 멀티 모달 오토 인코더 학습 모델을 이용한 ict 인프라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