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47694A - 分流器 - Google Patents
分流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47694A CN113447694A CN202110830370.8A CN202110830370A CN113447694A CN 113447694 A CN113447694 A CN 113447694A CN 202110830370 A CN202110830370 A CN 202110830370A CN 113447694 A CN113447694 A CN 1134476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housing
- resistor
- resistors
- shu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5/00—Detail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17/00 - G01R29/00, G01R33/00 - G01R33/26 or G01R35/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asuring Instrument Details And Bridges, And Automatic Balanc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分流器,该分流器用于在变压器的雷电冲击试验中对变压器绕组上的电流进行采样,该分流器包括:壳体、端盖、接入端、接地端、测量端和至少三个具有相同电阻值且为圆柱状结构的电阻器;各电阻器均位于圆桶状的壳体内,且各电阻器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平行,各电阻器位于同一圆周上且相邻电阻器之间的距离相等;接入端与各电阻器的第一端相连接;接地端与各电阻器的第二端相连接;测量端与各电阻器的第一端相连接;当接入端与变压器的绕组相连接,接地端的第二端接地,测量端与外部的示波器相连接时,测量端将电压信号发送给示波器。利用本方案提供的分流器进行雷电冲击试验,能够减少所采集到电流波形的幅值误差和波形畸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分流器。
背景技术
运行在电力系统中的变压器存在被雷击的可能,为保证变压器被雷击后能够正常工作,在变压器出厂前需要对变压器进行雷电冲击试验。在对变压器进行雷电冲击试验时,会在变压器的绕组上形成峰值电流高达数万安培的电流,该电流快速变化且持续时间只有数纳秒,为此需要使用阻值较小的分流器对该电流进行采集,进而根据所采集到电流的波形变化确定变压器是否通过试验。
在进行雷电冲击试验时,会在变压器的线圈上产生较大且快速变化的电流,而目前用于对变压器进行雷电冲击试验的分流器具有较大的残余电感,通过分流器采集所产生的电流时,分流器的较大残余电感会导致所采集到电流的波形存在较大的幅值误差和波形畸变,而存在较大幅值误差和波形畸变的电流波形会影响对试验结果的判断,导致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流器,在利用该分流器对变压器进行雷电冲击试验时,能够减少所采集到电流波形的幅值误差和波形畸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流器,用于在变压器的雷电冲击试验中对变压器绕组上的电流进行采样,所述分流器包括:壳体、端盖、接入端、接地端、测量端和至少三个电阻器;
所述壳体为圆桶状结构,所述至少三个电阻器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至少三个电阻器具有相同的电阻值,且所述至少三个电阻器均为圆柱状结构;
所述至少三个电阻器的轴线均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平行,在与所述壳体的轴线相垂直的截面上,所述至少三个电阻器位于同一圆周上,且所述至少三个电阻器中相邻电阻器之间的距离相等;
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接入端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端盖上的通孔分别与每个所述电阻器的第一端相连接;
所述接地端的第一端分别与每个所述电阻器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测量端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壳体的底部的通孔分别与每个所述电阻器的第一端相连接;
当所述接入端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绕组的尾部相连接,所述接地端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测量端的第二端与外部的示波器相连接时,所述测量端将反映所述电阻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电压的电压信号发送给所述示波器。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所述壳体为不锈钢壳体,所述电阻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接地端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的顶部相连接。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与所述壳体的轴线相垂直的截面上,所述至少三个电阻器所在圆周的圆心位于所述壳体的轴线上。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分流器还包括:第一支撑盘、第二支撑盘和插接头;
所述第一支撑盘和所述第二支撑盘均为圆盘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盘和所述第二支撑盘的直径小于所述壳体的内径;
所述第一支撑盘的第一侧面分别与每个所述电阻器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盘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接入端的第一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盘的第一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内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二支撑盘的第二侧面分别与每个所述电阻器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插接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盘的第一侧面相连接,所述测量端的第一端从所述插接头的第二端插入所述插接头;
所述第一支撑盘将每个所述电阻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入端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盘将每个所述电阻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电连接;
所述插接头将所述第一支撑盘与所述测量端的第一端电连接。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螺纹孔,所述第二支撑盘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每个所述螺纹孔与一个所述第一通孔相对;
每个所述螺纹孔与穿过与该螺纹孔相对的所述第一通孔的螺栓相连接,使所述第二支撑盘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相固定,并使所述第二支撑盘的第一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内侧壁相接触。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支撑盘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每个所述第一通孔与一个所述第二通孔相对;
在将所述第二支撑盘与所述壳体固定时,螺丝刀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对穿过相对的所述第一通孔的螺栓进行旋拧,使螺栓与所述螺栓孔相连接,将所述第二支撑盘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相固定。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测量端包括:导电线芯和屏蔽罩;
所述导电线芯位于所述屏蔽罩内,且所述导电线芯与所述屏蔽罩之间绝缘;
所述屏蔽罩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外侧壁相连接,所述导电线芯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壳体的底部上的通孔插入所述插接头,所述导电线芯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屏蔽罩内,所述导电线芯与所述壳体之间绝缘;
所述屏蔽罩用于对所述导电线芯的第二端进行电磁屏蔽。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端盖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圆环状的凸缘,所述凸缘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壳体的内径;
所述凸缘从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嵌入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与所述接入端绝缘;
在所述端盖的内侧壁上位于所述凸缘内的区域贴设有铜箔层。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分流器还包括:屏蔽板;
所述屏蔽板为圆环状结构,所述屏蔽板的直径小于所述壳体的内径,且所述屏蔽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凸缘的内径;
所述屏蔽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接入端穿过所述屏蔽板上的环孔后与所述屏蔽板相连接,且所述屏蔽板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屏蔽板用于对所述壳体外部的电磁波进行屏蔽。
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分流器还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绝缘垫片;
所述绝缘垫片为圆环状结构;
所述接入端穿过所述绝缘垫片上的环孔;
所述接入端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接入端螺旋结合,所述屏蔽板、所述绝缘垫片和所述端盖依次排布并被夹在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之间,所述第一螺母、所述屏蔽板和所述绝缘垫片位于所述端盖的内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螺母位于所述端盖的外侧壁的一侧。
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电阻器之间设置有由石英砂和环氧树脂的混合物凝固形成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对各所述电阻器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所述电阻器与所述壳体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由于各电阻器的第一端与接入端相连接,且各电阻器的第二端与接地端相连接,所以各电阻器互相并联,当变压器的绕组上的电流通过分流器时,各电阻器对该电流进行分流,使得流经每个电阻器的电流较小,从而可以减小分流器的残余电感,由于分流器具有较小的残余电感,所以示波器根据电压信号生成的电流波形会包括较小的幅值误差和波形畸变。另外,由于各电阻器具有相同的电阻值,而且各电阻器分布在同一圆周上,且相邻电阻器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各电阻器产生的电磁场相互抵消,并可以减少集肤效应和热效应对各电阻器的电阻值的影响,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分流器的残余电感,进而进一步减小所采集到电流波形的幅值误差和波形畸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分流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分流器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分流器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阻器分布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 2:端盖 3:接入端
4:接地端 5:测量端 6:电阻器
7:第一支撑盘 8:第二支撑盘 9:插接头
10:第一螺母 11:屏蔽板 12:绝缘垫片
13:第二螺母 21:凸缘 51:导电线芯
52:屏蔽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前所述,在对变压器进行雷电冲击试验时,会在变压器的绕组上产生较大且快速变化的电流,通过分流器采集该电流获得电流波形图,进而根据电流波形图的幅值以及幅值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确定变压器是否通过试验,如果变压器通过试验则说明变压器在说到雷击后能够正常工作。对于现有的分流器,较大且快速变化的电流通过分流器时,会使分流器产生较大的残余电感,而较大的残余电感会导致所采集到电流波形存在较大的幅值误差和波形畸变,而电流波形存在较大的幅值误差和波形畸变会影响对于试验结果的判断,进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较差。
本申请实施例中,分流器包括壳体、接入端、接地端、测量端和至少三个电阻器,壳体为圆桶状结构,至少三个电阻器设置于壳体内,接入端的第一端分别与每个电阻器的第一端相连接,接地端的第一端分别与每个电阻器的第二端相连接,测量端的第一端分别与每个电阻器的第一端相连接。在对变压器进行雷电冲击试验时,接入端的第二端与变压器绕组的尾部相连接,接地端的第二端接地,测量端的第二端与示波器相连接,示波器根据电阻器两端的电压生成电流波形图。由于多个电阻器相并联,可以减小每个电阻器上的电流,从而减小分流器的残余电感,另外多个电阻器分布于同一圆周上,且相邻电阻器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各电阻器产生的电磁场相互抵消,并可以减小集肤效应和热效应对电阻器的电阻值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减小分流器的残余电感,因此可以减少所采集到电流波形的幅值误差和波形畸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流器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分流器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流器,用于在变压器的雷电冲击试验中对变压器绕组上的电流进行采样,如图1所示,该分流器包括:壳体1、端盖2、接入端3、接地端4、测量端5和至少三个电阻器6;
壳体1为圆桶状结构,各电阻器6均设置于壳体1内;
各电阻器6具有相同的电阻值,且各电阻器6均为圆柱状结构;
各电阻器6的轴线均与壳体1的轴线平行,在于壳体1的轴线相垂直的截面上,各电阻器6位于同一圆周上,且各电阻器6中相邻电阻器6之间的距离相等;
端盖2与壳体1的顶部相连接,接入端3的第一端穿过端盖2上的通孔分别与每个电阻器6的第一端相连接;
接地端4的第一端分别与每个电阻器6的第二端相连接;
测量端5的第一端穿过壳体1的底部上的通孔分别与每个电阻器6的第一端相连接;
当接入端3的第二端与变压器的绕组的尾部相连接,接地端4接地,测量端5的第二端与外部的示波器相连接时,测量端5将反映电阻器6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电压的电压信号发送给示波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各电阻器6的第一端与接入端3相连接,且各电阻器6的第二端与接地端4相连接,所以各电阻器6互相并联,当变压器的绕组上的电流通过分流器时,各电阻器6对该电流进行分流,使得通过每个电阻器6的电流较小,从而可以减小分流器的残余电感,由于分流器具有较小的残余电感,所以示波器根据电压信号生成的电流波形会包括较小的幅值误差和波形畸变。另外,由于各电阻器6具有相同的电阻值,而且各电阻器6分布于同一圆周上,且各电阻器6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各电阻器6产生的电磁场相互抵消,并可以减少集肤效应和热效应对各电阻器6的电阻值的影响,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分流器的残余电感,进而进一步减小所采集到电流波形的幅值误差和波形畸变。
应理解,由于各电阻器6的第二端与接地端4相连接,而接地端4接地,测量端5与各电阻器6的第一端相连接,所以从测量端5采集到的电压信号为电阻器6两端的电压,由于各电阻器6的电阻值固定,进而根据测量端5采集到的电压信号和各电阻器6的电阻值生成电流波形。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电阻器6设置于壳体1内,为了便于将各电阻器6安装到壳体1的内部,在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在通过壳体1顶部设置的开口将各电阻器6安装到壳体1内之后,将端盖2安装到壳体1的顶部,以对壳体1内的各电阻器6进行保护,避免电阻器6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阻器6的数量为偶数,比如电阻器6的数量为8个、10个、12个等。偶数个电阻器6位于同一圆周上,各电阻器6的轴线均与壳体1的轴线相平行,且相邻电阻器6之间的距离相等,可以使各电阻器6所产生的电磁场更好的抵消,进而进一步减小分流器的残余电感,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各电阻器6具有相同的阻值,各电阻器的电阻值可以根据分流器所需的电阻值和电阻器6的数量确定,比如分流器所需的电阻值为0.1Ω,电阻器6的数量为10个,则每个电阻器6的电阻值为1Ω。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分流器具有较小的残余电感,各电阻器6为无感电阻,比如各电阻器6为相同型号,且具有相同电阻值的金属膜无感电阻。
实施例二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分流器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壳体1为不锈钢壳体,各电阻器6的第二端均与壳体1的底部相连接,接地端4的第一端与壳体1的顶部相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为不锈钢壳体,各电阻器6的第二端与接地端4均与壳体1相连接,使得各电阻器6与接地端4的连接更加方便,使分流器的结构更加精简,进而使分流器具有较小的体积,而且可以降低分流器的成本。另外,由于各电阻器6位于壳体1内,壳体1为导体,且壳体1通过接地端4接地,因此壳体1可以起到屏蔽电磁波的作用,减小壳体1外部的电磁波对各电阻器6的影响,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分流器的残余电感,保证所采集到的电流波形包括较小的幅值误差和波形畸变。
由于接入端3的第一端穿过端盖2上的通孔分别与每个电阻器6的第一端相连接,接地端4与壳体1的顶部相连接,而壳体1为导体,在进行雷电冲击试验时,首先电流通过接入端3和各电阻器6到达壳体1的底部,然后电流通过壳体1到达接地端4,即电阻器6上电流的方向与壳体1上电流的方向相反,因此各电阻器6与壳体1在瞬时大电流作用下产生的电磁场方向相反,从而各电阻器6产生的电磁场可以与壳体1产生的电磁场相互抵消,进而减小分流器的残余电感,进一步减小通过分流器采集到的电流波形包括的幅值误差和波形畸变。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接地端4也为导体,所以接地端4与壳体1可以一体成型,或者接地端4焊接在壳体1上,比如接地端4为焊接在壳体1顶部的L型不锈钢钢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1的材质为304不锈钢或316不锈钢,比如壳体1的材质为SUS304不锈钢。由于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蚀性,而且不锈钢具有较低的价格,通过不锈钢制造壳体1,在保证壳体1能够将各电阻器6的第二端接地并对各电阻器6进行保护的前提下,还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和较低的价格,从而保证分流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低的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与壳体1的轴线相垂直的截面上,各电阻器6所在圆周的圆心位于壳体1的轴线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电阻器6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各电阻器6的轴线均与壳体1的轴线平行,且相邻电阻器6之间的距离相等,而各电阻器6所在圆周的圆心位于壳体1的轴线上,即各电阻器6与壳体1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各电阻器6产生的电磁场在壳体1内更加均匀的分布,从而使各电阻器6产生的电磁场更好的相互抵消,进而进一步减小分流器的残余电感。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壳体1为圆桶状结构,而各电阻器6沿壳体1的周向设置于壳体1内,而且相邻电阻器6之间的距离相等,即各电阻器6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垂直于壳体1的轴线的截面上,各电阻器6的轴线的连线构成正多边形,比如分流器包括三个电阻器6时,各电阻器6的轴线的连线构成正三角形,分流器包括8个电阻器6时,各电阻器6的轴线的连线构成正八边形。由于各电阻器6具有相同的电阻值,因此在对变压器进行雷电冲击试验时,各电阻器6上具有相同大小的电流,而各电阻器6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以各电阻器6产生的电磁场可以至少部分相互抵消,从而可以减小分流器的残余电感,保证所采集到的电流波形具有较小的幅值误差和波形畸变。
实施例三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分流器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阻器分布的示意图。在图2所示分流器的基础上,如图3和图4,分流器还包括第一支撑盘7、第二支撑盘8和插接头9;
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均为圆盘状结构,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的直径小于壳体1的内径;
第一支撑盘7的第一侧面分别与每个电阻器6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支撑盘7的第二侧面与接入端3的第一端相连接;
第二支撑盘8的第一侧面与壳体1的底部的内侧壁相接触,第二支撑盘8的第二侧面分别与每个电阻器6的第二端相连接;
插接头9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盘的第一侧面相连接,测量端5的第一端从插接头9的第二端插入插接头9;
第一支撑盘7将每个电阻器6的第一端与接入端3的第一端电连接;
第二支撑盘8将每个电阻器6的第二端与壳体1的底部电连接;
插接头9将第一支撑盘7与测量端5的第一端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电阻器6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盘7相连接,各电阻器6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支撑盘8相连接,而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均为导体,从而各电阻器6的第一端可以通过第一支撑盘7与接入端3相连接,各电阻器6的第二端可以通过第二支撑盘8与壳体1相接触,实现各电阻器6与接入端3和接地端4之间的电连接。将各电阻器6固定在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上,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可以对各电阻器6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保证各电阻器6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使各电阻器6产生的电磁场能够更好的抵消,从而保证分流器具有较小的残余电感,进而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插接头9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盘7的第一侧面相连接,测量端5的第一端从插接头9的第二端插入插接头9,测量端5通过插接头9和第一支撑盘7与各电阻器6的第一端相连接。插接头9固定在第一支撑盘7上,测量端5固定在壳体1上,测量端5与插接头9之间采用插接的方式相连接,在组装分流器时将固定在一起的第一支撑盘7、第二支撑盘8和各电阻器6装入壳体1内,使测量端5的第一端从插接头9的第二端插入插接头9,便可以实现测量端5与各电阻器6的第一端相连接,从而可以使分流器的组装更加便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均为圆盘状结构,第一支撑盘7的轴线和第二支撑片8的轴线均与壳体1的轴线重合,而且每个电阻器6的轴线均与壳体1的轴线平行,保证雷电冲击试验过程中各电阻器6产生的电磁场在壳体1内均匀分布,使各电阻器6产生的电磁场能够更好的抵消,进而使分流器具有较小的残余电感。由于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均为导体,为避免第一支撑盘7与壳体1相接触而导致电阻器6被短路,使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的直径小于壳体1的内径,即能够方便地将固定在一起的第一支撑盘7、第二支撑盘8和各电阻器6装入壳体1内,又能够避免各电阻器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与壳体1相接触,导致电阻器6被短路的情况发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盘7的第二侧面与接入端3的第一端相连接,具体地,接入端3的第一端可以焊接在第一支撑盘7的第二侧面,而且接入端3的轴线与第一支撑盘7的轴线重合。插接头9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盘7的第一侧面相连接,具体地,插接头9的第一端可以焊接在第一支撑盘7的第一侧面,插接头9可以为N型插接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螺纹孔,第二支撑盘8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沿壳体1的轴线方向每个螺纹孔与一个第一通孔相对。针对壳体1的底部上的每个螺纹孔,穿过与该螺纹孔相对的第一通孔的螺栓与该螺纹孔相连接,通过各螺栓将第二支撑盘8固定在壳体1的底部,从而使第二支撑盘8的第一侧面与壳体1的底部的内侧壁相连接,保证第二支撑盘8与壳体1能够良好接触。另外,通过至少两个螺栓将第二支撑盘8与壳体1相固定,可以对各电阻器6、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与壳体1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保证各电阻器6能够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使得分流器具有较小的残余电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盘7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沿壳体1的轴线方向每个第一通孔与一个第二通孔相对。在将第二支撑盘8与壳体1相固定时,针对每个第一通孔,螺丝刀穿过与该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对穿过该第一通孔与螺栓孔相配合的螺栓进行旋拧,使螺栓与螺栓孔相连接,以将第二支撑盘8与壳体1的底部相固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支撑盘7和第二支撑盘8分别各电阻器6相固定,在组装分流器时,需要将固定在一起的第一支撑盘7、第二支撑盘8和各电阻器6放入壳体1内,通过螺栓将第二支撑盘8与壳体1相固定时,为了避免由于看不到螺栓与电阻器6的相对位置,而导致螺栓对电阻器6造成损伤的情况发生,需要从壳体1的内部通过螺栓将第二支撑盘8与壳体1相固定。由于第一支撑盘7位于靠近壳体1顶部开口的一侧,为了能够通过螺丝刀对固定第二支撑盘8与壳体1的螺丝进行旋拧,在第一支撑盘7上设置分别与每个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使得螺丝刀可以通过第二通孔对穿过相对的第一通孔的螺栓进行旋拧,从而可以方便地通过螺栓将第二支撑盘8与壳体1的底部相固定,提高了分流器组装的方便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测量端5包括导电线芯51和屏蔽罩52,导电线芯51位于屏蔽罩52内,且导电线芯51与屏蔽罩52之间绝缘,屏蔽罩52与壳体1的底部的外侧壁相连接,导电线芯51的第一端穿过壳体1的底部上的通孔插入插接头9,导电线芯51的第二端位于屏蔽罩52内,导电线芯51与壳体之间绝缘,屏蔽罩52用于对导电线芯51的第二端进行电磁屏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电线芯51和屏蔽罩52均为导体,屏蔽罩52与壳体1的底部相连接,导电线芯51的第一端插入插接头9,导电线芯51的第二端位于屏蔽罩52内。在进行雷电冲击试验时,导电线芯51的第二端与示波器相连接,由于导电线芯51的第一端位于壳体1内,而导电线芯51的第二端位于屏蔽罩52内,电流通过导电线芯51时会产生电磁波,屏蔽罩52能够对导电线芯51产生的电磁波起屏蔽作用,减小导电线芯51所产生的电磁波对示波器和各电阻器6的影响,进而保证示波器能够根据电压信号获得较准确的电流波形。
实施例四
如图3所示,端盖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圆环状的凸缘21,凸缘21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壳体1的内径,凸缘21从壳体1的顶部开口嵌入壳体1内,壳体1与接入端4绝缘,在端盖2的内侧壁上位于凸缘21内的区域贴设有铜箔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端盖2的内侧壁上位于凸缘21内的区域贴设有铜箔层,铜箔层与壳体1可以对壳体1外部的电磁波进行屏蔽,减少壳体1外部的电磁波对各电阻器6的影响,从而使分流器具有较小的残余电感,进而减小所采集到电流波形中的幅值误差和波形畸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端盖2的内壁上设置有凸缘21,凸缘2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壳体1的内径,使得凸缘21可以从壳体1的顶部开口嵌入壳体1内,从而通过端盖2能够更好地对壳体1的顶部开口进行封闭。在凸缘21嵌入壳体1的顶部开口后,可以通过螺栓对端盖2与壳体1进行固定,用于固定壳体1与端盖2的螺栓的轴线与壳体1的轴线平行。由于端盖2和凸缘21会与接入端3相接触,而壳体1与接地端4相连接,为避免端盖2将接入端3与接地端4短接,端盖2和凸缘21均为绝缘体。端盖2和凸缘21可以为同种绝缘材质,比如端盖2和凸缘21的材质为绝缘塑料,另外端盖2和凸缘21可以一体成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分流器还包括屏蔽板11,屏蔽板11为圆环状结构,屏蔽板11的直径小于壳体1的内径,且屏蔽板11的直径大于凸缘21的内径。屏蔽板11设置于壳体1内,接入端3穿过屏蔽板11上的环孔并与屏蔽板11固定连接,屏蔽板11与壳体1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屏蔽板11用于对壳体1外部的电磁笔进行屏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端盖2内侧壁上贴设的铜箔层可以屏蔽壳体1外部的电磁波进入壳体1内部,但凸缘21上并没有电磁屏蔽结构,为了减小壳体1外部的电磁波通过凸缘21处进入壳体1内部,在壳体1内部设置屏蔽板11,屏蔽板11固定在接入端3上,屏蔽板11的轴线与壳体1的轴线重合,屏蔽板11的直径大于凸缘21的内径,即屏蔽板11的直径大于端盖2内侧壁上铜箔层的直径,同时屏蔽板11的直径小于壳体1的内径,保证屏蔽板11不会与壳体1的内壁侧相接触。由于屏蔽板11的直径大于凸缘21的内径,因此屏蔽板11至少可以部分屏蔽从凸缘21处进入壳体1内部的电磁波,从而进一步减小壳体1外部电磁波对各电阻器6的影响,使得分流器具有较小的残余电感,从而通过分流器采集到包括较小幅值误差和波形畸变的电流波形,以能够根据采集到的电流波形准确判断变压器是否通过雷电冲击试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屏蔽板11可以为铜板,由于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因此铜制的屏蔽板11能够更好的屏蔽从凸缘21处进入壳体1内部的电磁波,减小壳体1外部的电磁波对各电阻器6的影响,使得雷电冲击试验过程中各电阻器6具有较小的残余电阻。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屏蔽板11对电磁波的屏蔽效率,可以在屏蔽板11的表面镀锡或镀锌,在屏蔽板11的表面形成锡镀层或锌镀层,以提高屏蔽板11对电磁波的屏蔽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端3穿过屏蔽板11上的环孔,由于屏蔽板11与壳体1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即屏蔽板11与壳体1之间没有电连接,因此接入端3可以与屏蔽板11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分流器还包括第一螺母10、第二螺母13和绝缘垫片12,绝缘垫片12为圆环状结构,接入端3穿过绝缘垫片12上的环孔。接入端3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13与接入端3螺旋结合,屏蔽板11、绝缘垫片12和端盖2依次排布并被夹在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13之间,第一螺母10、屏蔽板11和绝缘垫片12位于端盖2的内侧壁一侧,第二螺母13位于端盖2的外侧壁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螺母10、屏蔽板11、绝缘垫片12、端盖2和第二螺母13依次穿设在接入端3上,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13与接入端3螺旋结合,屏蔽板11、绝缘垫片12和端盖2被夹在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13之间,端盖2与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接入端3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盘7固定连接,从而可以稳固的对接入端3和各电阻器6与壳体1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各电阻器6相对于壳体1运动,使得各电阻器6不再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情况发生,保证各电阻器6产生的电磁场能够相互抵消,进而保证分流器具有较小的残余电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屏蔽板11的直径大于凸缘21的内径,为了能够通过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13将屏蔽板11与端盖2相固定,在屏蔽板11与端盖之间设置绝缘垫片12,沿壳体1的轴线方向绝缘垫片12的厚度大于凸缘21的高度,从而通过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13可以将屏蔽板11、绝缘垫片12和端盖2夹紧,并且屏蔽板11不会发生变形,从而能够保证屏蔽板11对壳体1外部电磁波进行屏蔽的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端3可以为螺杆,比如接入端3为M8-14中任一种规格的螺杆,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13可以与螺杆上的螺纹相结合,以将屏蔽板11、绝缘垫片12和端盖2夹在第一螺母10和第二螺母13之间,实现屏蔽板11与端盖2的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壳体1的内侧壁与电阻器6之间设置有由石英砂和环氧树脂的混合物凝固形成的固定件,该固定件用于对各电阻器6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电阻器6与壳体1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盘7、第二支撑盘8、各电阻器6、插接头9、第一螺母10、屏蔽板11、绝缘垫片12、部分的导电线芯51和部分的接入端3位于壳体1内,除上述各部件外,壳体1内还空隙,在该空隙内浇筑石英砂和环氧树脂的混合物,所浇筑的混合物凝固后可以对壳体1内各部件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还可以对壳体1内各部件与壳体1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由于各电阻器6与石英砂和环氧树脂的混合物相接触,而石英砂和环氧树脂的混合物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在雷电冲击试验过程中电阻器6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石英砂和环氧树脂的混合物及时散失,减小热效应对电阻器6的电阻值的影响,保证雷电冲击试验过程中各电阻器6具有相对稳定的电阻值,进而保证所采集到的电流波形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变压器绕组上电流的变化,保证根据所采集到的电流波形确定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由于石英砂和环氧树脂的混合物凝固后可以对各电阻器6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防止电阻器6在瞬时大电流引起的电动力下产生位移,使得各电阻器6能够维持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状态,保证各电阻器6产生的电磁场能够相互抵消,进而使分流器具有较小的残余电感,进而保证所采集到的电流波形包括较少的幅值误差和波形畸变。
需要说明的是,石英砂和环氧树脂的混合物中,石英砂为高纯度的细颗粒石英砂,保证石英砂和环氧树脂的混合物凝固后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同时保证石英砂和环氧树脂的混合物凝固后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分流器,用于在变压器的雷电冲击试验中对变压器绕组上的电流进行采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包括:壳体(1)、端盖(2)、接入端(3)、接地端(4)、测量端(5)和至少三个电阻器(6);
所述壳体(1)为圆桶状结构,所述至少三个电阻器(6)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
所述至少三个电阻器(6)具有相同的电阻值,且所述至少三个电阻器(6)均为圆柱状结构;
所述至少三个电阻器(6)的轴线均与所述壳体(1)的轴线平行,在与所述壳体(1)的轴线相垂直的截面上,所述至少三个电阻器(6)位于同一圆周上,且所述至少三个电阻器(6)中相邻电阻器(6)之间的距离相等;
所述端盖(2)与所述壳体(1)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接入端(3)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端盖(2)上的通孔分别与每个所述电阻器(6)的第一端相连接;
所述接地端(4)的第一端分别与每个所述电阻器(6)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测量端(5)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壳体(1)的底部上的通孔分别与每个所述电阻器(6)的第一端相连接;
当所述接入端(3)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绕组的尾部相连接,所述接地端(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测量端(5)的第二端与外部的示波器相连接时,所述测量端(5)将反映所述电阻器(6)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电压的电压信号发送给所述示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不锈钢壳体,所述电阻器(6)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1)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接地端(4)的第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顶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壳体(1)的轴线相垂直的截面上,所述至少三个电阻器(6)所在圆周的圆心位于所述壳体(1)的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还包括:第一支撑盘(7)、第二支撑盘(8)和插接头(9);
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所述第二支撑盘(8)均为圆盘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盘(7)和所述第二支撑盘(8)的直径小于所述壳体(1)的内径;
所述第一支撑盘(7)的第一侧面分别与每个所述电阻器(6)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盘(7)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接入端(3)的第一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盘(8)的第一侧面与所述壳体(1)的底部的内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二支撑盘(8)的第二侧面分别与每个所述电阻器(6)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插接头(9)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盘(7)的第一侧面相连接,所述测量端(5)的第一端从所述插接头(9)的第二端插入所述插接头(9);
所述第一支撑盘(7)将每个所述电阻器(6)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入端(3)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盘(8)将每个所述电阻器(6)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1)的底部电连接;
所述插接头(9)将所述第一支撑盘(7)与所述测量端(5)的第一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螺纹孔,所述第二支撑盘(8)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沿所述壳体(1)的轴线方向每个所述螺纹孔与一个所述第一通孔相对;
每个所述螺纹孔与穿过与该螺纹孔相对的所述第一通孔的螺栓相连接,使所述第二支撑盘(8)与所述壳体(1)的底部相固定,并使所述第二支撑盘(8)的第一侧面与所述壳体(1)的底部的内侧壁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盘(7)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沿所述壳体(1)的轴线方向每个所述第一通孔与一个所述第二通孔相对;
在将所述第二支撑盘(8)与所述壳体(1)固定时,螺丝刀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对穿过相对的所述第一通孔的螺栓进行旋拧,使螺栓与所述螺栓孔相连接,将所述第二支撑盘(8)与所述壳体(1)的底部相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端(5)包括:导电线芯(51)和屏蔽罩(52);
所述导电线芯(51)位于所述屏蔽罩(52)内,且所述导电线芯(51)与所述屏蔽罩(52)之间绝缘;
所述屏蔽罩(52)与所述壳体(1)的底部的外侧壁相连接,所述导电线芯(51)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壳体(1)的底部上的通孔插入所述插接头(9),所述导电线芯(51)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屏蔽罩(52)内,所述导电线芯(51)与所述壳体(1)之间绝缘;
所述屏蔽罩(52)用于对所述导电线芯(51)的第二端进行电磁屏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圆环状的凸缘(21),所述凸缘(21)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壳体(1)的内径;
所述凸缘(21)从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口嵌入所述壳体(1)内,所述壳体(1)与所述接入端(4)绝缘;
在所述端盖(2)的内侧壁上位于所述凸缘(21)内的区域贴设有铜箔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还包括:屏蔽板(11);
所述屏蔽板(11)为圆环状结构,所述屏蔽板(11)的直径小于所述壳体(1)的内径,且所述屏蔽板(11)的直径大于所述凸缘(21)的内径;
所述屏蔽板(1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接入端(3)穿过所述屏蔽板(11)上的环孔后与所述屏蔽板(11)相连接,且所述屏蔽板(11)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屏蔽板(11)用于对所述壳体(1)外部的电磁波进行屏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还包括:第一螺母(10)、第二螺母(13)和绝缘垫片(12);
所述绝缘垫片(12)为圆环状结构;
所述接入端(3)穿过所述绝缘垫片(12)上的环孔;
所述接入端(3)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螺母(10)和所述第二螺母(13)与所述接入端(3)螺旋结合,所述屏蔽板(11)、所述绝缘垫片(12)和所述端盖(2)依次排布并被夹在所述第一螺母(10)与所述第二螺母(13)之间,所述第一螺母(10)、所述屏蔽板(11)和所述绝缘垫片(12)位于所述端盖(2)的内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螺母(13)位于所述端盖(2)的外侧壁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与所述电阻器(6)之间设置有由石英砂和环氧树脂的混合物凝固形成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对各所述电阻器(6)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所述电阻器(6)与所述壳体(1)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30370.8A CN113447694A (zh) | 2021-07-22 | 2021-07-22 | 分流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30370.8A CN113447694A (zh) | 2021-07-22 | 2021-07-22 | 分流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47694A true CN113447694A (zh) | 2021-09-28 |
Family
ID=77817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30370.8A Pending CN113447694A (zh) | 2021-07-22 | 2021-07-22 | 分流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4769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68555A (zh) * | 2023-09-01 | 2024-01-09 | 江苏京沂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能够抵消感应电流的分流器 |
-
2021
- 2021-07-22 CN CN202110830370.8A patent/CN11344769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68555A (zh) * | 2023-09-01 | 2024-01-09 | 江苏京沂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能够抵消感应电流的分流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405507U (zh) | 一种整体浇注的检测电流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 |
US10209293B2 (en) | Sensor to monitor health of metal oxide arresters | |
AU2019202644A1 (en) | Disconnect splice block and modular surge device | |
CN112034236B (zh) | 一种电缆肘形终端暂态电压在线监测装置及方法 | |
WO2023179181A1 (zh) | 抗磁场分流器、电力仪表及抗磁场分流器的制造方法 | |
CN113447694A (zh) | 分流器 | |
JP5513677B2 (ja) | パルス電流センサー及び該センサーを有するサージ波記録型雷防護キャビネット | |
CN215931987U (zh) | 分流器 | |
CN204925278U (zh) | 一种多功能变压器套管在线监测传感器 | |
CN201716340U (zh) | 探针装置 | |
TW201143595A (en) | High voltage defend device | |
CN112526417A (zh) | 多维平衡磁场测量系统和方法 | |
CN211043557U (zh) | 用于特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的信号耦合天线及传感器 | |
US3156866A (en) | Method and means for indicating the mode of failure of insulators | |
CN104614645A (zh) | Gis及其一体化接地型特高频局放传感器的优化方法 | |
CN202494733U (zh) | 通电检测结构 | |
CN210690707U (zh) | 检测雷电防护能力的装置及系统 | |
CN216054201U (zh) | 基于抗干扰性能的低通滤波器 | |
US5021734A (en) | In-line coaxial surge protector and test fixture | |
CN111190086A (zh) | 一种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 | |
CN112712949B (zh) | 一种阻容分压器高压臂的电阻单元 | |
CN204347195U (zh) | 一体化接地型特高频局放传感器 | |
CN216449682U (zh) | 局部放电脉冲电流超宽频带检测用耦合装置 | |
AU2021104699A4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dimensional balanced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 | |
CN213240213U (zh) | 一种电缆附件局部放电试验用接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510000 No. 26, Jungong Road, East District,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Siemens Energy Transforme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No. 26, Jungong Road, East District,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IEMENS TRANSFORMER (GUANGZHOU)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