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42708B -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42708B
CN113442708B CN202110728267.2A CN202110728267A CN113442708B CN 113442708 B CN113442708 B CN 113442708B CN 202110728267 A CN202110728267 A CN 202110728267A CN 113442708 B CN113442708 B CN 1134427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cavity
bracket
limiting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82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42708A (zh
Inventor
洪帆
范林枫
秦辉
张志明
张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72826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427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42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42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42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427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动力总成悬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力总成悬置,包括:第一支架、悬置主簧、第二支架以及限位体;所述悬置主簧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悬置主簧上;所述第二支架上开设有槽腔,所述限位体可沿所述槽腔深度方向滑动地嵌于所述槽腔中;其中,沿所述槽腔深度方向,所述槽腔中开设有内径逐渐缩减的型腔;所述限位体的第一端部开设成厚度逐渐缩减的挤压型体,所述挤压型体的端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挤压型体可滑动地嵌于所述型腔内,所述凸起部抵靠在所述型腔的内壁面上。本发明提供的动力总成悬置能够极大的提升缓冲性能和减振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总成悬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总成悬置。
背景技术
动力总成悬置连接动力总成与车身,起到承载动力总成和隔离动力总成与车身间振动传递的目的。在水平方向上,动力总成在发动机起动和车辆急加速、急减速等工况下存在水平方向瞬时的大位移,为降低水平方向冲击带来的振动。在悬置水平方向上一般通过一个橡胶限位体,用于缓冲大位移冲击和振动。受限于橡胶限位体刚度阻尼特性,缓冲和减振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总成悬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总成水平缓冲效果和减振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悬置,包括:第一支架、悬置主簧、第二支架以及限位体;
所述悬置主簧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悬置主簧上;
所述第二支架上开设有槽腔,所述限位体可沿所述槽腔深度方向滑动地嵌于所述槽腔中;
其中,沿所述槽腔深度方向,所述槽腔中开设有内径逐渐缩减的型腔;
所述限位体的第一端部开设成厚度逐渐缩减的挤压型体,所述挤压型体的端部设置有凸起部;
所述挤压型体可滑动地嵌于所述型腔内,所述凸起部抵靠在所述型腔的内壁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型腔的内腔面为圆锥型面,所述挤压型体的圆锥型体。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为绕所述挤压型体周向的环形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体的第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底座和限位框;
所述限位框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悬置主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悬置主簧布置在所述限位框内;
所述限位体的第二端抵靠在所述限位框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型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型腔相对开设在所述第二支架两侧;
所述挤压型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挤压型体分别对应嵌于所述两个型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总成悬置还包括:复位弹簧;
所述复位弹簧套接在所述限位体上,且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体上,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抵靠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体的上开设有弹簧固定部,所述复位弹簧套接在所述弹簧固定部上;
所述弹簧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挡台,所述弹簧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挡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缓冲连接部和固定连接部;
所述缓冲连接部固定在所述悬置主簧上,所述型腔开设在所述缓冲连接部上;
所述固定连接部固定在所述缓冲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悬置主簧包括:橡胶主簧或者液压主簧。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动力总成悬置,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悬置主簧以及所述第二支架形成悬置支架结构,用以连接车身和动力总成。并进一步在第二支架上开设槽腔,所述限位体可沿所述槽腔深度方向滑动地嵌于所述槽腔中,通过接触摩擦实现缓冲减振。具体来说,沿所述槽腔深度方向,将所述槽腔中开设有内径逐渐缩减的型腔,并相配合的将所述限位体的第一端部开设成厚度逐渐缩减的挤压型体,从而能够在相对滑动过程中,增大接触压力,从而实现大幅提升摩擦力,提升摩擦耗能性能,实现可靠的缓冲减振;同时在所述挤压型体的端部设置有凸起部,一方面增强摩擦做功能性,提升缓冲减振性能;另一方面,在相对滑动到一定程度,实现型腔的稳固密封,从而形成密闭的压缩型腔,通过压缩空气进一步消耗冲击能量,实现减振缓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总成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动力总成悬置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第一支架,110-底座,120-限位框架;
200-悬置主簧;
300-第二支架,310-固定连接部,320-缓冲连接部,321-槽腔;
400-限位体,410-挤压型体,420-凸起部,430-凹槽;
500-第二限位体;
600-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动力总成悬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总成水平缓冲效果和减振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动力总成悬置,包括:第一支架100、悬置主簧200、第二支架300以及限位体400。
具体来说,所述悬置主簧200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100上,所述第二支架300固定在所述悬置主簧200上;从而形成悬置主体结构,用于连接车身和动力总成。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100固定到车身上,第二支架300固定到动力总成上,实现悬置的功能结构。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支架300上开设有槽腔321,所述限位体400可沿所述槽腔321的深度方向滑动地嵌于所述槽腔321中,从而通过相对滑动吸能和缓冲,减振。
即,当产生横向冲击时,即车身和动力总成产生相对运动时,所述限位体400与所述槽腔321相对运动,通过滑动摩擦吸能,减振,缓冲。
本实施例为了提升缓动摩擦的吸能减振的效果,沿所述槽腔321的深度方向,所述槽腔321中开设有内径逐渐缩减的型腔;因此,在与限位体400相对移动时,能够增大接触压力,从而使得摩擦吸能效果大幅提升,实现循序渐进的平滑缓冲,减振。
为了进一步提升吸能效果,所述限位体400的第一端部开设成厚度逐渐缩减的挤压型体410,所述挤压型体410可滑动地嵌于所述型腔内,从而能够在移动过程中倍增接触压力,提升吸能效果,同时变化过程平稳,使得缓冲减振过程平滑稳定。
同时,通过在所述挤压型体410的端部设置有凸起部420,所述凸起部420抵靠在所述型腔的内壁面上,一方面能够增大接触压力;另一方面,能够在移动过程中密封型腔,形成密封压缩腔体,从而压缩空气,进一步提升吸能效果,提升减振缓冲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型腔的内腔面为圆锥型面,所述挤压型体的圆锥型体。
也就是说,所述型腔开设成类圆锥型腔体结构,所述挤压型体410为类圆锥型主体结构,从而能够实现匹配的接触滑动。
为了提升动作的稳定性,可以将型腔设置成规则的圆锥型腔体,所述挤压型体410设置成规则的圆锥型主体结构,避免动作过程中,不稳定的受力和扰动,影响缓冲效果。
为了提升密封性能,所述凸起部420为绕所述挤压型体410周向的环形凸起。
为了提升缓冲效果,可在所述限位体400的第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430,从而能够流出足够的空间,形成密闭腔室。同时,还能够给挤压型体410的头端和凸起部420流出径向形变空间,促使所述限位体400能够移动得更深,增大吸能上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100包括:底座110和限位框120;所述限位框120固定在所述底座110上,所述悬置主簧200固定在所述底座110上,且所述悬置主簧200布置在所述限位框120内;所述限位体400的第二端抵靠在所述限位框120的内壁上。
从而当产生横向冲击时,所述限位体400的第二端能够抵靠到所述限位框120上,迅速响应缓冲。
可以将所述限位框体120设置成高强度材料框架,还可以进一步设置限位凹槽,当受到冲击时,所述限位体400的第二端直接卡嵌进入到限位凹槽内,限制径向滑动,保证缓冲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型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型腔相对开设在所述第二支架300两侧;所述挤压型体41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挤压型体410分别对应嵌于所述两个型腔中,从而适应双向的冲击。
为了保证缓冲结构的功能可靠性,所述动力总成悬置还包括:复位弹簧600;所述复位弹簧600套接在所述限位体400上,且所述复位弹簧600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体400上,所述复位弹簧600的第二端抵靠在所述第二支架300上。当产生相对滑动之后,缓冲减振完之后,能够促使所述限位体400复位,以保证能够及时应对下次缓冲操作。
同时,所述复位弹簧600本身在压缩时,也能够吸能,从而辅助提升缓冲效果。
为了保证复位操作的可靠性,所述限位体400的上开设有弹簧固定部,所述复位弹簧400套接在所述弹簧固定部上;所述弹簧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挡台,所述弹簧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挡台上。从而能够保证所述复位弹簧400的功能的可靠性。
为了保证伸缩的正常化,所述弹簧固定部为等粗的柱形结构,限位的同时还能够保证伸缩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300包括:缓冲连接部320和固定连接部310;所述缓冲连接部320固定在所述悬置主簧200上,所述型腔开设在所述缓冲连接部320上;所述固定连接部310固定在所述缓冲连接部320上。
一般来说,所述悬置主簧200可选择橡胶主簧或者液压主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所述限位体400的第二端固定到所述限位框架120上,一方面保证压缩状态下的姿态稳定,实现均匀形变,保证吸能可靠性。另一方面,能够一个限位体400压缩,另一个对向限位体500拉伸实现吸能。为此,可将型腔底部进行型面设计,即设置一个小内径段,并且设置成斜面,将所述凸起部420嵌于其内,一旦有脱离的动作,将沿着斜面逐步增大受到的压力,从而能够形成型腔底部负压,进一步增强吸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动力总成悬置,以所述第一支架、所述悬置主簧以及所述第二支架形成悬置支架结构,用以连接车身和动力总成。并进一步在第二支架上开设槽腔,所述限位体可沿所述槽腔深度方向滑动地嵌于所述槽腔中,通过接触摩擦实现缓冲减振。具体来说,沿所述槽腔深度方向,将所述槽腔中开设有内径逐渐缩减的型腔,并相配合的将所述限位体的第一端部开设成厚度逐渐缩减的挤压型体,从而能够在相对滑动过程中,增大接触压力,从而实现大幅提升摩擦力,提升摩擦耗能性能,实现可靠的缓冲减振;同时在所述挤压型体的端部设置有凸起部,一方面增强摩擦做功能性,提升缓冲减振性能;另一方面,在相对滑动到一定程度,实现型腔的稳固密封,从而形成密闭的压缩型腔,通过压缩空气进一步消耗冲击能量,实现减振缓冲。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动力总成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悬置主簧、第二支架以及限位体;
所述悬置主簧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悬置主簧上;
所述第二支架上开设有槽腔,所述限位体可沿所述槽腔深度方向滑动地嵌于所述槽腔中;
其中,沿所述槽腔深度方向,所述槽腔中开设有自外向内地内径逐渐缩减的型腔;
所述限位体的第一端部开设成厚度逐渐缩减的挤压型体,所述挤压型体的端部设置有凸起部;
所述挤压型体可滑动地嵌于所述型腔内,所述凸起部抵靠在所述型腔的内壁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的内腔面为圆锥型面,所述挤压型体的圆锥型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绕所述挤压型体周向的环形凸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体的第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底座和限位框;
所述限位框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悬置主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悬置主簧布置在所述限位框内;
所述限位体的第二端抵靠在所述限位框的内壁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型腔相对开设在所述第二支架两侧;
所述挤压型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挤压型体分别对应嵌于所述两个型腔中。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悬置还包括:复位弹簧;
所述复位弹簧套接在所述限位体上,且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体上,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抵靠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体的上开设有弹簧固定部,所述复位弹簧套接在所述弹簧固定部上;
所述弹簧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挡台,所述弹簧的第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挡台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缓冲连接部和固定连接部;
所述缓冲连接部固定在所述悬置主簧上,所述型腔开设在所述缓冲连接部上;
所述固定连接部固定在所述缓冲连接部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主簧包括:橡胶主簧或者液压主簧。
CN202110728267.2A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 Active CN1134427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8267.2A CN113442708B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8267.2A CN113442708B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42708A CN113442708A (zh) 2021-09-28
CN113442708B true CN113442708B (zh) 2022-11-01

Family

ID=77814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8267.2A Active CN113442708B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4270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23464B2 (en) * 2014-03-05 2016-12-20 Tri Technical Center Usa, Inc. Cylindrical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outer bracket and outer bracket therefor
KR102258470B1 (ko) * 2015-03-20 2021-05-3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엔진마운트 구조
DE102015225138A1 (de) * 2015-12-14 2017-06-14 Contitech Vibration Control Gmbh Kraftfahrzeuglager
CN106985652A (zh) * 2017-02-16 2017-07-2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悬置结构及车辆
CN109398058A (zh) * 2018-10-19 2019-03-01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悬置结构及电动汽车
CN211592222U (zh) * 2019-12-28 2020-09-29 山东美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发动机悬置
CN111332116A (zh) * 2020-03-18 2020-06-26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装置
CN111946765A (zh) * 2020-07-23 2020-11-17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42708A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5203B (zh) 车辆用单筒型液压缓冲器
US7347308B2 (en) Damper
CN104040212B (zh) 隔振装置
BR112013028116B1 (pt) Êmbolo de rolamento de material plástico para um fole de rolamento de mola pneumática e dispositivo com mola pneumática para um veículo
JP5069974B2 (ja) 車両用懸架装置
CN113442708B (zh)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
CN106523569B (zh) 油气减震系统
CN106314116A (zh) 抗扭拉杆
CN214117861U (zh) 一种汽车尾门缓冲件
CN112081858B (zh) 一种黏滞阻尼器
CN208816583U (zh) 一种油气弹簧
CN214943429U (zh) 一种车门限位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JP6530981B2 (ja) ベローズポンプ
CN214465796U (zh) 一种缓冲块、减振器及汽车
JP5829511B2 (ja) 空気ばね
KR101563122B1 (ko) 쇽업소버
CN217207461U (zh) 一种车用减震器缓冲装置
CN115162879A (zh) 缓冲装置和包含其的汽车
CN108869610B (zh) 一种液压式导向器及减震器
CN209278402U (zh) 刚性好的顶胶
CN211567569U (zh) 一种汽车悬挂控制臂总成
CN215634641U (zh) 阻尼减振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0273958A (zh) 一种空气阻尼器
KR20020045772A (ko) 쇽 업소버의 스토퍼 장치
CN210830291U (zh) 一种具有高减震效果的汽车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