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9614A - 一种栽培筐、栽培单元、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栽培筐、栽培单元、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9614A
CN113439614A CN202110701593.4A CN202110701593A CN113439614A CN 113439614 A CN113439614 A CN 113439614A CN 202110701593 A CN202110701593 A CN 202110701593A CN 113439614 A CN113439614 A CN 1134396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ket
cultivation
edible fungus
fruiting
bask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15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冉
高攀宏
何世强
张博
单亚东
周同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Rongl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Rongl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Rongl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Rongl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15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396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39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96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4Cultivation containers; Lid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4Cultivation containers; Lids therefor
    • A01G18/65Cultivation containers; Lid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lids, e.g. lids with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9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the environment, e.g. sprinkl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栽培筐。一种栽培筐,其中,包括筐底和筐侧壁,筐底包括若干间隔一定距离并列排布的置棒槽,以及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置棒槽槽口边缘或者用于连接置棒槽槽口边缘与筐侧壁的连接板,筐侧壁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筐立柱和套环,同一侧壁上的筐立柱和套环的数量相等,套环的内径与筐立柱的外径相匹配,筐立柱超出筐侧壁顶端的长度大于筐侧壁的高度,筐立柱底端端面设有第一连接限位凹槽,筐立柱顶端端面设有与第一连接限位凹槽尺寸相匹配的第一连接限位凸台。本发明还提供基于上述栽培筐的栽培单元、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本发明可以实现栽培筐的灵活组装,可同时适用于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Description

一种栽培筐、栽培单元、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栽培筐、栽培单元、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食用菌产品逐渐成为当前安全食品的消费主流,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的需求日益迫切,食用菌的生产栽培在各地区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食用菌的生产栽培大多采用的是栽培筐进行种植。采用栽培筐进行食用菌种植时,为了节省空间,一般都是将栽培筐层叠堆放或者放置于多层的菌架上。如中国专利CN208549466U公开了一种堆叠式的食用菌菌架,方便堆叠,形成层叠式的菌架,方便对食用菌进行培养。但是类似这种堆叠式的食用菌菌架的栽培筐或菌架,每层之间的距离都是固定的,由于食用菌的层叠培养过程中,在发菌阶段和出菇阶段,每层之间的间距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上述这种栽培筐或菌架只能适用于其中某一个阶段,适用范围还是较窄。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的堆叠式栽培筐或菌架只能适用于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适用范围比较窄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栽培筐、栽培单元、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本发明可以实现栽培筐的灵活组装,可同时适用于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增大了栽培筐的适用范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栽培筐,其中,包括筐底和围设于所述筐底四周的筐侧壁,所述筐底包括若干间隔一定距离并列排布且用于放置食用菌菌棒的置棒槽,以及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置棒槽槽口边缘或者用于连接置棒槽槽口边缘与筐侧壁的连接板,所述筐侧壁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筐立柱和套环,同一侧壁上的筐立柱和套环的数量相等,同一侧壁上的筐立柱的数量大于一时,其上相邻的两个筐立柱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两个套环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所述套环的内径与所述筐立柱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筐立柱超出所述筐侧壁顶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筐侧壁的高度,所述筐立柱底端端面设有第一连接限位凹槽,所述筐立柱顶端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限位凹槽尺寸相匹配的第一连接限位凸台。这样,食用菌种植时,直接将食用菌菌棒装入置棒槽中,给予适当的水分、温度和光照就可以进行食用菌的出菇培养种植。另外,通过第一连接限位凹槽和第一连接限位凸台的配合,可以将一个栽培筐固定叠放在另一个栽培筐上面,实现栽培筐的层叠组装,此时相邻两层栽培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适合进行出菇,然后在最底部再放置一个底托盘即可以组成一个的食用菌出菇系统。还可以将一个栽培筐的筐立柱顶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凸台穿过其上第一层栽培筐的套环与其上第二层栽培筐的筐立柱底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凹槽进行插接,实现栽培筐的交叠组装,此时相邻两层栽培筐之间的距离比较小,适合进行发菌培养,然后在最底部再放置一个底托盘即可以组成一个的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这样,通过栽培筐之间的不同组装方式就可以使得其既可以适用于发菌培养阶段又可以适用于出菇阶段,增大了栽培筐的适用范围。另外,还可以根据场地的尺寸灵活的选择组装成几层几列的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或食用菌出菇系统,场地适应性强;并且,在食用菌休种期,还可以将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或食用菌出菇系统拆卸成单个的栽培筐进行存放,以免整个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或食用菌出菇系统占据较大空间,导致空间利用的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置棒槽的深度为食用菌菌棒粗度的1/5-1/2,所述置棒槽内表面的形状与食用菌菌棒外表面的形状相匹配。若栽培的食用菌菌棒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腰形、六棱形或多边形的任意一种,则置棒槽内表面的形状为与食用菌菌棒外表面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
本发明的栽培筐包括两种具体的结构形式,第一种结构形式为,与所述置棒槽两端连接的筐侧壁上设有注水孔,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溢水孔,所述注水孔最底端与所述筐侧壁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筐侧壁顶端之间的距离。这样,利用这种结构形式的栽培筐进行食用菌培养种植时,可以通过注水孔向置棒槽内注水,为食用菌菌棒提供培养所需的水分,当置棒槽中的水超过连接板时,又可以通过溢水孔流出,以保证置棒槽中的水不会太多,这种结构形式的栽培筐适用于对水分需求较高,需要持续补水的食用菌。
第二种结构形式为,所述置棒槽的底面上设有镂空格栅,与所述置棒槽两端连接的筐侧壁上设有注水孔。这种结构形式的栽培筐,其上的注水孔为比较大的镂空孔,且置棒槽的底面上还设有镂空格栅,利用这种结构形式的栽培筐进行食用菌培养种植时,可以整筐甚至是栽培筐层叠组装后的整系统通过注水孔进行机械化的注水操作,为食用菌菌棒提供培养所需的水分,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而置棒槽底面上的镂空格栅则将多余的水漏掉,避免水泡菌棒。这种结构形式的栽培筐适用于对水分需求较低,不需要持续补水的食用菌。
进一步的,所述筐底的底面上沿所述置棒槽的轴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并列排布设置有若干筐底肋条。筐底肋条能够对筐底的强度起到加强作用。
进一步的,与所述置棒槽两端连接的筐侧壁顶端设有筐侧凸沿。筐侧凸沿能够方便人工或者机械对栽培筐进行搬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单元,其中,包括栽培筐和盖设于所述栽培筐顶部的疏蕾罩,所述栽培筐为上述的栽培筐,所述疏蕾罩与所述栽培筐的置棒槽一一对应,且所述疏蕾罩上设有若干出菇孔,每个疏蕾罩两侧均设有若干透水孔。这样,当需要进行食用菌定向出菇培养种植时,就采用该食用菌栽培单元,将食用菌菌棒装入到栽培筐的置棒槽内,然后在疏蕾罩的出菇孔位置通过加湿,温差刺激,光照刺激等,就可以催蕾出菇,这样食用菌就只能从疏蕾罩的出菇孔出菇,即实现了定向出菇。疏蕾罩罩住食用菌菌棒的上部,有保水和疏蕾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向疏蕾罩表面进行喷洒水,喷洒的水通过透水孔和出菇孔进到栽培筐内,实现给食用菌菌棒进行补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其中,包括底托盘以及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上的若干栽培筐,所述栽培筐为上述的栽培筐,所述若干栽培筐以其中一个栽培筐的筐立柱顶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凸台穿过其上第一层栽培筐的套环与其上第二层栽培筐的筐立柱底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凹槽插接的形式正叠堆放。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食用菌出菇系统,其中,包括不定向出菇系统和定向出菇系统,所述不定向出菇系统包括底托盘以及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上的若干栽培筐;所述定向出菇系统包括底托盘以及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上的若干栽培单元,所述栽培筐为上述的栽培筐,所述栽培单元为上述的食用菌栽培单元,所述若干栽培筐/栽培单元以其中一个栽培筐/栽培单元的筐立柱顶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凸台与其上第一层栽培筐/栽培单元的筐立柱底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凹槽插接的形式正叠堆放。
进一步的,所述底托盘的顶面上设有用于穿过最底层栽培筐/栽培单元的套环对最底层的栽培筐/栽培单元进行限位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限位凹槽尺寸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限位凸台,第二连接限位凸台用于在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中穿过底托盘之上第一层栽培筐的套环对第二层的栽培筐的筐立柱底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凹槽插接限位。这样,底托盘和栽培筐/栽培单元之间互相通过限位配合,实现定位放置,这样就可以以一个底托盘为单位,整托固定到采菇机上,通过采菇机械手进行机械化的食用菌采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栽培筐的置棒槽中装入已接种的食用菌菌棒;
S2.将已经装入接种过的食用菌菌棒的若干栽培筐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底托盘上形成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然后在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上进行食用菌菌棒的培养发菌;
S3.待到食用菌菌棒发菌完成后,若需要进行不定向出菇,则进入步骤S4,若需要进行定向出菇,则进入步骤S5;
S4.将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的每个栽培筐单独拆出,然后再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底托盘上形成不定向出菇系统,在不定向出菇系统上进行出菇培养操作,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S5.将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的每个栽培筐单独拆出,然后在每个栽培筐的顶面上盖上疏蕾罩形成栽培单元,然后将这些栽培单元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底托盘上形成定向出菇系统,在出菇孔位置通过加湿,温差刺激,光照刺激进行催蕾出菇,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栽培筐在相对的两侧壁上既设置了筐立柱有设置了套环,并且筐立柱两端分别设置了第一连接限位凹槽和第一连接限位凸台,通过第一连接限位凹槽和第一连接限位凸台的配合,可以将一个栽培筐固定叠放在另一个栽培筐上面,实现栽培筐的层叠组装,此时相邻两层栽培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适合进行出菇。还可以将一个栽培筐的筐立柱顶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凸台穿过其上第一层栽培筐的套环与其上第二层栽培筐的筐立柱底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凹槽进行插接,实现栽培筐的交叠组装,此时相邻两层栽培筐之间的距离比较小,适合进行发菌培养。这样,通过栽培筐之间的不同组装方式就可以使得其既可以适用于发菌培养阶段又可以适用于出菇阶段,增大了栽培筐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中的栽培筐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限位凹槽和第一连接限位凸台的配合,将一个栽培筐固定叠放在另一个栽培筐上面,实现栽培筐的层叠组装;栽培单元亦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限位凹槽和第一连接限位凸台的配合,将一个食用菌栽培单元固定叠放在另一个食用菌栽培单元上面,实现食用菌栽培单元的层叠组装;这样就可以根据场地的尺寸灵活的选择组装成几层几列的食用菌栽培系统,场地适应性强,食用菌出菇培养过程中各操作也更加灵活。
本发明的出菇系统中,底托盘和栽培筐/栽培单元之间互相通过限位配合,实现定位放置,这样就可以以一个底托盘为单位,整托固定到采菇机上,通过采菇机械手进行机械化的食用菌采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顶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进行不定向出菇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疏蕾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3进行定向出菇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不定向出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定向出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底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栽培筐,其中,包括筐底1和围设于所述筐底1四周的筐侧壁2,所述筐底1包括若干间隔一定距离并列排布且用于放置食用菌菌棒的置棒槽101,以及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置棒槽101槽口边缘或者用于连接置棒槽101槽口边缘与筐侧壁2的连接板3,所述筐侧壁2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筐立柱4和套环5,同一侧壁上的筐立柱4和套环5的数量相等,同一侧壁上的筐立柱4的数量大于一时,其上相邻的两个筐立柱4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两个套环5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所述套环5的内径与所述筐立柱4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筐立柱4超出所述筐侧壁2顶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筐侧壁2的高度,所述筐立柱4底端端面设有第一连接限位凹槽401,所述筐立柱4顶端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限位凹槽401尺寸相匹配的第一连接限位凸台402。这样,食用菌种植时,直接将食用菌菌棒装入置棒槽101中,给予适当的水分、温度和光照就可以进行食用菌的出菇培养种植。另外,通过第一连接限位凹槽401和第一连接限位凸台402的配合,可以将一个栽培筐固定叠放在另一个栽培筐上面,实现栽培筐的层叠组装,此时相邻两层栽培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适合进行出菇,然后在最底部再放置一个底托盘14即可以组成一个的食用菌出菇系统。还可以将一个栽培筐10的筐立柱4顶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凸台402穿过其上第一层栽培筐10的套环5与其上第二层栽培筐10的筐立柱4底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凹槽401进行插接,实现栽培筐的交叠组装,此时相邻两层栽培筐之间的距离比较小,适合进行发菌培养,然后在最底部再放置一个底托盘14即可以组成一个的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这样,通过栽培筐之间的不同组装方式就可以使得其既可以适用于发菌培养阶段又可以适用于出菇阶段,增大了栽培筐的适用范围。另外,还可以根据场地的尺寸灵活的选择组装成几层几列的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或食用菌出菇系统,场地适应性强;并且,在食用菌休种期,还可以将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或食用菌出菇系统拆卸成单个的栽培筐进行存放,以免整个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或食用菌出菇系统占据较大空间,导致空间利用的浪费。
本实施例中,所述置棒槽101的深度为食用菌菌棒粗度的1/5-1/2,所述置棒槽101内表面的形状与食用菌菌棒外表面的形状相匹配。
如图1和图2所示,与所述置棒槽101两端连接的筐侧壁2上设有注水孔6,所述连接板3上设有溢水孔7,所述注水孔6最底端与所述筐侧壁2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板3与所述筐侧壁2顶端之间的距离。这样,利用这种结构形式的栽培筐进行食用菌培养种植时,可以通过注水孔6向置棒槽101内注水,为食用菌菌棒提供培养所需的水分,当置棒槽101中的水超过连接板3时,又可以通过溢水孔7流出,以保证置棒槽101中的水不会太多,这种结构形式的栽培筐适用于对水分需求较高,需要持续补水的食用菌。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筐底1的底面上沿所述置棒槽101的轴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并列排布设置有若干筐底肋条8。筐底肋条8能够对筐底1的强度起到加强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与所述置棒槽101两端连接的筐侧壁2顶端设有筐侧凸沿9。筐侧凸沿9能够方便人工或者机械对栽培筐进行搬运。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在于,如图3到图5所示,所述置棒槽101的底面上设有镂空格栅102,与所述置棒槽101两端连接的筐侧壁2上设有注水孔6。这种结构形式的栽培筐,其上的注水孔6为比较大的镂空孔,且置棒槽101的底面上还设有镂空格栅102,利用这种结构形式的栽培筐进行食用菌培养种植时,可以整筐甚至是栽培筐层叠组装后的整系统通过注水孔6进行机械化的注水操作,为食用菌菌棒提供培养所需的水分,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而置棒槽101底面上的镂空格栅102则将多余的水漏掉,避免水泡菌棒。这种结构形式的栽培筐适用于对水分需求较低,不需要持续补水的食用菌。本实施例其他部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6和图7所示,一种食用菌栽培单元,其中,包括栽培筐10和盖设于所述栽培筐10顶部的疏蕾罩11,所述栽培筐10为实施例1所述的栽培筐,所述疏蕾罩11与所述栽培筐10的置棒槽101一一对应,且所述疏蕾罩11上设有若干出菇孔12,每个疏蕾罩11两侧均设有若干透水孔13。这样,当需要进行食用菌定向出菇培养种植时,就采用该食用菌栽培单元,将食用菌菌棒装入到栽培筐的置棒槽101内,然后在疏蕾罩11的出菇孔12位置通过加湿,温差刺激,光照刺激等,就可以催蕾出菇,这样食用菌就只能从疏蕾罩11的出菇孔12出菇,即实现了定向出菇,如图8所示。疏蕾罩11罩住食用菌菌棒的上部,有保水和疏蕾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向疏蕾罩11表面进行喷洒水,喷洒的水通过透水孔13和出菇孔12进到栽培筐内,实现给食用菌菌棒进行补水。
实施例4
如图9所示,一种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其中,包括底托盘14以及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14上的若干栽培筐10,所述栽培筐10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栽培筐,所述若干栽培筐10以其中一个栽培筐10的筐立柱4顶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凸台402穿过其上第一层栽培筐10的套环5与其上第二层栽培筐10的筐立柱4底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凹槽401插接的形式正叠堆放。
实施例5
一种食用菌出菇系统,其中,包括不定向出菇系统和定向出菇系统,如图10所示,所述不定向出菇系统包括底托盘14以及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14上的若干栽培筐10;如图11所示,所述定向出菇系统包括底托盘14以及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14上的若干栽培单元15,所述栽培筐10为实施例2所述的栽培筐,所述栽培单元15为实施例3所述的食用菌栽培单元,所述若干栽培筐10/栽培单元15以其中一个栽培筐10/栽培单元15的筐立柱4顶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凸台402与其上第一层栽培筐10/栽培单元15的筐立柱4底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凹槽401插接的形式正叠堆放。
如图12所示,所述底托盘14的顶面上设有用于穿过最底层栽培筐10/栽培单元15的套环5对最底层的栽培筐10/栽培单元15进行限位的限位柱16。这样,底托盘14和栽培筐10/栽培单元15之间互相通过限位配合,实现定位放置,这样就可以以一个底托盘14为单位,整托固定到采菇机上,通过采菇机械手进行机械化的食用菌采收。
实施例6
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栽培筐10的置棒槽101中装入已接种的食用菌菌棒;
S2.将已经装入接种过的食用菌菌棒的若干栽培筐10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底托盘14上形成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然后在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上进行食用菌菌棒的培养发菌;
S3.待到食用菌菌棒发菌完成后,若需要进行不定向出菇,则进入步骤S4,若需要进行定向出菇,则进入步骤S5;
S4.将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的每个栽培筐10单独拆出,然后再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底托盘14上形成不定向出菇系统,在不定向出菇系统上进行出菇培养操作,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S5.将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的每个栽培筐10单独拆出,然后在每个栽培筐10的顶面上盖上疏蕾罩11形成栽培单元15,然后将这些栽培单元15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底托盘14上形成定向出菇系统,在出菇孔12位置通过加湿,温差刺激,光照刺激进行催蕾出菇,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栽培筐,其特征在于,包括筐底(1)和围设于所述筐底(1)四周的筐侧壁(2),所述筐底(1)包括若干间隔一定距离并列排布且用于放置食用菌菌棒的置棒槽(101),以及用于连接相邻两个置棒槽(101)槽口边缘或者用于连接置棒槽(101)槽口边缘与筐侧壁(2)的连接板(3),所述筐侧壁(2)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筐立柱(4)和套环(5),同一侧壁上的筐立柱(4)和套环(5)的数量相等,同一侧壁上的筐立柱(4)的数量大于一时,其上相邻的两个筐立柱(4)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两个套环(5)之间的距离相等,且所述套环(5)的内径与所述筐立柱(4)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筐立柱(4)超出所述筐侧壁(2)顶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筐侧壁(2)的高度,所述筐立柱(4)底端端面设有第一连接限位凹槽(401),所述筐立柱(4)顶端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限位凹槽(401)尺寸相匹配的第一连接限位凸台(4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棒槽(101)的深度为食用菌菌棒粗度的1/5-1/2,所述置棒槽(101)内表面的形状与食用菌菌棒外表面的形状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筐,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置棒槽(101)两端连接的筐侧壁(2)上设有注水孔(6),所述连接板(3)上设有溢水孔(7),所述注水孔(6)最底端与所述筐侧壁(2)顶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板(3)与所述筐侧壁(2)顶端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棒槽(101)的底面上设有镂空格栅(102),与所述置棒槽(101)两端连接的筐侧壁(2)上设有注水孔(6)。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筐底(1)的底面上沿所述置棒槽(101)的轴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并列排布设置有若干筐底肋条(8)。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栽培筐,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置棒槽(101)两端连接的筐侧壁(2)顶端设有筐侧凸沿(9)。
7.一种食用菌栽培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栽培筐(10)和盖设于所述栽培筐(10)顶部的疏蕾罩(11),所述栽培筐(10)为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栽培筐,所述疏蕾罩(11)与所述栽培筐(10)的置棒槽(101)一一对应,且所述疏蕾罩(11)上设有若干出菇孔(12),每个疏蕾罩(11)两侧均设有若干透水孔(13)。
8.一种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托盘(14)以及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14)上的若干栽培筐(10),所述栽培筐(10)为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栽培筐,所述若干栽培筐(10)以其中一个栽培筐(10)的筐立柱(4)顶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凸台(402)穿过其上第一层栽培筐(10)的套环(5)与其上第二层栽培筐(10)的筐立柱(4)底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凹槽(401)插接的形式正叠堆放。
9.一种食用菌出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不定向出菇系统和定向出菇系统,所述不定向出菇系统包括底托盘(14)以及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14)上的若干栽培筐(10);所述定向出菇系统包括底托盘(14)以及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所述底托盘(14)上的若干栽培单元(15),所述栽培筐(10)为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栽培筐,所述栽培单元(15)为权利要求7所述的食用菌栽培单元,所述若干栽培筐(10)/栽培单元(15)以其中一个栽培筐(10)/栽培单元(15)的筐立柱(4)顶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凸台(402)与其上第一层栽培筐(10)/栽培单元(15)的筐立柱(4)底端的第一连接限位凹槽(401)插接的形式正叠堆放。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食用菌出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盘(14)的顶面上设有用于穿过最底层栽培筐(10)/栽培单元(15)的套环(5)对最底层的栽培筐(10)/栽培单元(15)进行限位的限位柱(16),所述限位柱(16)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限位凹槽(401)尺寸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限位凸台(403)。
11.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栽培筐(10)的置棒槽(101)中装入已接种的食用菌菌棒;
S2.将已经装入接种过的食用菌菌棒的若干栽培筐(10)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底托盘(14)上形成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然后在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上进行食用菌菌棒的培养发菌;
S3.待到食用菌菌棒发菌完成后,若需要进行不定向出菇,则进入步骤S4,若需要进行定向出菇,则进入步骤S5;
S4.将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的每个栽培筐(10)单独拆出,然后再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底托盘(14)上形成不定向出菇系统,在不定向出菇系统上进行出菇培养操作,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S5.将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的每个栽培筐(10)单独拆出,然后在每个栽培筐(10)的顶面上盖上疏蕾罩(11)形成栽培单元(15),然后将这些栽培单元(15)以多层多行多列排布方式正叠堆放在底托盘(14)上形成定向出菇系统,在出菇孔(12)位置通过加湿,温差刺激,光照刺激进行催蕾出菇,待到出菇成熟后进行采摘。
CN202110701593.4A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栽培筐、栽培单元、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Pending CN1134396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1593.4A CN113439614A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栽培筐、栽培单元、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1593.4A CN113439614A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栽培筐、栽培单元、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9614A true CN113439614A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12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1593.4A Pending CN113439614A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栽培筐、栽培单元、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3961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2531A (zh) * 2006-12-26 2007-07-25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食用菌栽培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
JP2013009602A (ja) * 2011-06-28 2013-01-17 Yukiguni:Kk 茸栽培用補助具および茸栽培方法
CN110463463A (zh) * 2019-09-19 2019-11-19 邳州中秋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多阶段蔬菜栽培装置
CN111296185A (zh) * 2020-04-03 2020-06-19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一种家用多种多茬多点定位食用菌出菇装置及出菇方法
CN112772302A (zh) * 2021-01-18 2021-05-11 昂磐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CN219269717U (zh) * 2021-06-23 2023-06-30 山东茸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种植筐、食用菌栽培单元、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及食用菌出菇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2531A (zh) * 2006-12-26 2007-07-25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食用菌栽培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
JP2013009602A (ja) * 2011-06-28 2013-01-17 Yukiguni:Kk 茸栽培用補助具および茸栽培方法
CN110463463A (zh) * 2019-09-19 2019-11-19 邳州中秋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多阶段蔬菜栽培装置
CN111296185A (zh) * 2020-04-03 2020-06-19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一种家用多种多茬多点定位食用菌出菇装置及出菇方法
CN112772302A (zh) * 2021-01-18 2021-05-11 昂磐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CN219269717U (zh) * 2021-06-23 2023-06-30 山东茸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种植筐、食用菌栽培单元、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及食用菌出菇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46188U (zh) 一种装配式草莓高架育苗装置
CN112772302B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CN101558722A (zh) 食用菌集约化栽培工艺与装置
CN219269717U (zh) 一种种植筐、食用菌栽培单元、食用菌发菌培养系统及食用菌出菇系统
CN210008279U (zh) 一种新型植物育苗盆
CN113439614A (zh) 一种栽培筐、栽培单元、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CN201577346U (zh) 一种适用于集约化栽培的梯形立体栽培架
CN214508488U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及栽培系统
CN216146907U (zh) 一种香菇出菇筐、出菇单元及出菇系统
CN214482415U (zh) 立体式草莓蔬菜种植装置
CN215957507U (zh) 一种食用菌横棒栽培筐、栽培单元及栽培系统
CN212971010U (zh) 一种香菇栽种的种植装置
CN205030294U (zh) 一种水培蔬菜自动化定植系统
CN212393358U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育苗盘
CN108260476A (zh) 一种羊肚菌菌种分离的方法
CN102934589A (zh) 一种三维立体农业种植架
CN113207557B (zh) 一种食用菌培育体系
CN217591692U (zh) 一种食用菌工厂化多层立体栽培大棚
CN220140289U (zh) 一种农业育苗盘
CN212970961U (zh) 一种大棚种植葡萄支撑塑形架
CN216796049U (zh) 一种蔬菜漂浮栽培育苗专用装置
CN218125691U (zh) 一种长槽形种植盆形成的种植架
CN219288330U (zh) 一种食用菌种植架
CN218184320U (zh) 一种育苗栽培床架
CN216452225U (zh) 一种恒温智能培育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