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2217A -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2217A
CN113432217A CN202110710091.8A CN202110710091A CN113432217A CN 113432217 A CN113432217 A CN 113432217A CN 202110710091 A CN202110710091 A CN 202110710091A CN 113432217 A CN113432217 A CN 1134322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ty
heating
capacity
module
semiconducto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00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32217B (zh
Inventor
孙铁军
徐鹏洋
柴方刚
邱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100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322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32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2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32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22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4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o-electric units or the Peltier effe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92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electrical means, e.g. by applying electrostatic fields or high volt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3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ioni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该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发射电极部,其具有至少一个发射电极;吸水模块,其连接所述发射电极部,用于吸收空气中水分;半导体模块,用于对吸水模块制冷/制热;电源控制模块,其通过高压电源线向发射电极提供高压,且通过制冷电源线与半导体模块连接,制冷电源线具有正负极性,且正负极性能够由电源控制模块改变;主控模块,其被配置为根据环境湿度和/或环境温度,调节半导体模块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本发明实现吸水模块的快速吸水、释水,满足发射电极用水需求,确保发射电极可靠持续产生纳米水离子,提高空气净化持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具有空气净化装置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纳米水离子技术是指纳米级静电雾化水粒子,该技术是对尖端电极上的水滴进行高压放电,使其逐步分裂成水雾,分解成具有高活性的纳米级水离子,其中包含大量的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具有极高的氧化性,可以将空气中的细菌、微生物、甲醛、VOC等成分进行分解去除,实现净化作用。
但是纳米水离子的产生过程中会逐渐消耗水分,现有的纳米水离子技术一种是使用半导体制冷技术,直接对发射电极进行降温以使发射电极产生冷凝水的方式供水。但是此种技术在空气湿度较低的情况下,发射电极表面温度难以达到空气中的水分凝露点,难以产生冷凝水,也就无法产生纳米水离子;并且受半导体制冷的影响,发射极作为接地极进行发射,对极使用正高压,因此造成产生的纳米水离子不含负离子成分,缺乏了负离子的功能效果。
纳米水离子的产生过程中会逐渐消耗水分。因此,市场上还有其他的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其供水方式为直接以水箱储水的形式供水,此种供水方式,用户需要定期加水,给使用造成一定不便。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如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实现吸水模块的快速吸水、释水,满足发射电极用水需求,确保发射电极可靠持续产生纳米水离子,提高空气净化持续效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申请的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电极部,其具有至少一个发射电极;
吸水模块,其连接所述发射电极部,用于吸收空气中水分;
半导体模块,用于对所述吸水模块制冷/制热;
电源控制模块,其通过高压电源线向所述发射电极提供高压,且通过制冷电源线与所述半导体模块连接,所述制冷电源线具有正负极性,且所述正负极性能够由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改变;
主控模块,其被配置为根据环境湿度和/或环境温度,调节所述半导体模块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
在本申请中,调节所述半导体模块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具体为:
调节所述半导体模块对所述吸水模块制冷/制热的工作时间和/或工作功率,以调节所述制冷量/制热量。
在本申请中,在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环境湿度调节所述制冷量/制热量时,所述主控模块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环境湿度和预设的湿度范围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环境湿度隶属的湿度范围;
根据所隶属的湿度范围,调节所述制冷量/制热量。
在本申请中,所述预设的湿度范围分为依次减小的第一湿度范围、第二湿度范围及第三湿度范围;
在所述环境湿度隶属于第一湿度范围内时,所述半导体模块在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为Q1,而在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为Q1';
在所述环境湿度隶属于第二湿度范围内时,所述半导体模块在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为Q2,而在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为Q2';
在所述环境湿度隶属于第三湿度范围内时,所述半导体模块在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为Q3,而在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为Q3';
其中Q3≥Q2≥Q1。
在本申请中,在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调节所述制冷量/制热量时,所述主控模块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环境温度隶属的温度范围;
根据所隶属的温度范围,调节所述制冷量/制热量。
在本申请中,所述预设的温度范围分为依次减小的第一温度范围、第二温度范围及第三温度范围;
在所述环境温度隶属于第一温度范围内时,所述半导体模块在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为Q11,而在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为Q11';
在所述环境温度隶属于第二温度范围内时,所述半导体模块在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为Q21,而在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为Q21';
在所述环境温度隶属于第三温度范围内时,所述半导体模块在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为Q31,而在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为Q31';
其中Q11≥Q21≥Q31。
在本申请中,在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环境湿度和环境温度调节所述制冷量/制热量时,所述主控模块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环境湿度和预设的湿度范围进行比较、所述环境温度和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环境湿度隶属的湿度范围、以及所述环境温度隶属的温度范围;
根据所隶属的湿度范围、及所隶属的温度范围,调节所述制冷量/制热量。
在本申请中,所述发射电极的表面做亲水改性处理。
在本申请中,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
散热模块,其连接于所述半导体模块。
本申请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吸水模块连接发射电极部,且通过电源控制模块调节制冷电源线的正负极性,使得吸水模块通过半导体模块制冷,且根据环境湿度和/或环境温度,调节制冷量,提高吸水模块的吸水速度,避免低湿环境下发射电极难以产生冷凝水的问题,确保持续不断地向发射电极周围供水,从而发射电极能够持续从吸水模块中吸水激发产生纳米水离子;
(2)通过电源控制模块调节制冷电源线的正负极性,使得吸水模块通过半导体模块制热,且根据环境湿度和/或环境温度,调节制热量,释放吸水模块中的水,为发射电极提供水源,通过制冷量/制热量的调节,调节吸水模块的吸水速度/释水速度,从而能够满足发射电极的用水需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用于向室内送出的空气中含有纳米水离子,实现空调器具有净化空气的功能。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出风口和回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设于所述机壳上、或所述出风口处、或所述回风口处。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空气净化装置一种实施例的供电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空气净化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空气净化装置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空气净化装置实施例中发射电极部与导电金属板配合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空气净化装置实施例中半导体模块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空气净化装置实施例中吸水模块进行吸水/释水控制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0-发射电极部,110-导电纤维,111-第一竖向段,112-水平段,113-第二竖线段,114-第一穿孔,120-导电金属板,130-压紧部,140-锁紧螺帽;
200-吸水模块,210-吸水材料,220-单向膜;
300-半导体模块,310-第一端,320-第二端,330-半导体组;
400-电源控制模块;410-高压电源线;
500-散热模块;
600-导热绝缘部;
700-壳体,710-安装板,720-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空调器的基本运行原理]
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室外机是指包括制冷循环的压缩机的部分以及包括室外热交换器,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空调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空气净化装置]
本申请涉及的空气净化装置具有杀菌、除尘等空气净化功能,当连同空调器使用时,能够向室内提供净化后的冷空气/热空气。
在本申请中,空调器能够包括机壳,机壳上可设置有出风口和回风口。
空气净化装置可以设置在机壳上、回风口处或进风口处,以在空调器工作的同时,能够向室内提供带有纳米水离子的空气,实现空调器具有空气净化功能。
在本申请中,参见图1至图5,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发射电极部100、吸水模块200、半导体模块300、电源控制模块400和主控模块(未示出)。
发射电极部100具有至少一个发射电极,且发射电极部100与吸水模块200连接,能够将吸水模块200所吸收的水引入至发射电极上,以便于电离发射电极上的冷凝水而产生纳米水离子。
在本申请中,发射电极选择使用导电纤维,在图1和图2中示出发射电极部100具有多个导电纤维110,多个导电纤维110围成一容纳空间,且每个导电纤维110均具有发射尖端。
吸水模块200设于容纳空间内并通过包裹的方式连接多个导电纤维110,使导电纤维110与吸水模块200紧密接触,吸水模块200用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将水分传递至导电纤维110。
半导体模块300用于对吸水模块200进行制冷或制热。
半导体模块300具有冷端和热端,在冷端与吸水模块200接触时,对吸水模块200进行制冷;在热端与吸水模块200接触时,对吸水模块200进行制热。
参考图1,电源控制模块400通过高压电源线410直接向发射电极部100提供高压,用于电离发射尖端处的冷凝水。
在本申请中,电源控制模块400通过高压电源线410直接向发射电极部100提供负高压-HV,使用负高压-HV直接电离发射尖端的水分,产生纳米电离子的同时,也产生负离子。
该空气净化装置无需设置特定的对极结构,直接使用大地或者周围的接地物体作为发射尖端的对极,因此产生的带负电的纳米水离子不会被对极吸收。
且制冷电源线(未示出)包括直流电压正极和负极,电源控制模块400能够通过改变直流电压极性的方式,控制改变直流电压正极和负极的顺序,即改变制冷电源线的正负极性,使得半导体模块300的热端和冷端能够互换。
在未改变极性的第一种情况下,电源控制模块400能够通过制冷电源线向半导体模块300供电,使半导体模块300对吸水模块200制冷(称为制冷模式)。
在改变极性的第二种情况下,电源控制模块400能够通过制冷电源线向半导体模块300供电,使半导体模块300对吸水模块200制热(称为制热模式)。
参见图6,其示出了对吸水模块200制冷时吸水及制热时释水的流程图。
S61:获取环境湿度Rh。
该环境湿度Rh,可以通过室外环境温湿度传感器获取,也可以由电源控制模块400获取,等等。
S62:判断对吸水模块制冷还是对吸水模块制热,若对吸水模块制冷,进行到S63,若对吸水模块制热,进行到S64。
若对吸水模块200制冷,能够提高吸水模块200的吸水能力,制冷量Q的大小决定吸水模块200的吸水速度,在制冷量Q大时吸水速度大,而在制冷量Q小时吸水速度小。
调节制冷量Q大小,提高吸水模块200的吸水速度,以确保空气湿度较低的条件下依然能够从空气中吸水。
且由于吸水模块200被半导体模块300冷却,因此,能够确保发射电极部100的持续用水,从而持续提供纳米水离子,实现持续净化。
若对吸水模块200制热,能够提高吸水模块200的释水能力,制热量Q'的大小决定吸水模块200的释水速度,在制热量Q'大时释水速度大,而在制热量Q'小时释水速度小。
对吸水模块200制热,使吸水模块200释水,为发射电极部100提供水源。
调节制热量Q'大小,调节吸水模块200的释水速度,满足发射电极部100的用水需求。
S63:根据环境湿度Rh,主控模块调节半导体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Q。
具体调节方式参见如下详细描述。
S64:根据环境湿度Rh,主控模块调节半导体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Q'。
具体调节方式参见如下详细描述。
如下,首先描述空气净化装置中各硬件部分。
发射电极部
参考图1至图3,在本申请中,发射电极部100具有多个导电纤维110,极大提高发射尖端的数量,从而提高产生纳米水离子的数量,提高空气净化效果。
导电纤维110可以使用碳纤维,也可以使用石墨烯纤维和富勒烯纤维等导电纤维材料,也可以使用碳纤维表面镀一层导电金属来加强其电子传输能力,导电金属可以使用铜、镍、金、金等材料。
导电纤维110的表面做亲水改性处理,利用亲水官能团和毛细作用将吸水模块200中的水分引至发射尖端处,保证发射尖端处能够有足够水分以提高纳米水离子产生的可靠性。
参考图3,每个导电纤维110弯折依次形成第一竖向段111、水平段112以及第二竖向段113,第一竖向段111和第二竖向段113分设于水平段112的两侧。
多个第一竖向段111汇集形成汇集端,多个水平段112以汇集端为圆心呈周向辐条式分布,多个第二竖向段113沿同一圆周竖向间隔分布。
多个水平段112及多个第二竖向段113围成容纳空间,第二竖向段113的自由端为发射尖端,且发射尖端伸出吸水模块200约1mm~4mm的长度(参见图2和图3),保证产生的纳米水离子能够散播到空气中。
汇集端便于多个导电纤维110与电源控制模块400的连接。
水平段112和第二竖向段113的弯折结构形式,一方面,围成了一个用于放置吸水模块200的足够大的容纳空间,水平段112和第二竖向段113彼此之间具有间隙,能够充分与吸水模块200接触,使每个水平段112和第二竖向段113均优吸水模块200包裹,保证每个发射尖端都能够得到足量的用于电离的水分;另一方面,保证多个发射尖端彼此分离,使每个发射尖端都能够充分地对其附近的水分进行电离,提高电离效果,提高产生的纳米水离子的数量,进而提供空气净化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汇集端具有第一穿孔114。
参照图2至图4,发射电极部100还包括导电金属板120、压紧部130以及锁紧螺帽140。
导电金属板120具有第二穿孔(未标示),多个水平段112平铺于导电金属板120上,汇集端伸入第二穿孔内。
压紧部130用于将多个导电纤维110和导电金属板120压靠固定,使并通过锁紧螺帽140实现压紧部130的固定安装,避免压紧部130脱落,至此,将多个导电纤维110、导电金属板120及压紧部130形成一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锁紧螺帽140上设有接线端子(未标示),电源控制模块400通过高压电源线410与接线端子连接,通过压紧部130和导电金属板120将电源控制模块400提供的负高压-HV传递到导电纤维110上,从而使导电纤维110带负电而激发发射尖端的电离作用。
导电金属板120能够是确保每个贴靠于其上的导电纤维110都得到负高压-HV,保证良好的导电性能。
吸水模块
参见图图2和图3,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吸水模块200包括吸水材料210和设于吸水材料210上表面的单向膜220。
吸水材料210用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吸水材料210具有吸水能力强、且吸水后不膨胀的性能,吸水材料210可以使用无水氯化钙、硅胶、分子筛及其他吸水材料。
单向膜220(例如,锁湿纸)仅允许空气中的水分单向进入吸水材料210内,起到锁湿作用,避免吸水材料210中的水分反向散失到空气中。
导电纤维110由吸水材料210和单向膜220包裹,确保导电纤维110的发射尖端处具有足够多供电离使用的水分,且发射尖端外露,以便产生的带负电的纳米水离子散播到空气中以对空气进行净化。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吸水材料210内可以添加银离子等杀菌材料,以杀灭长期使用后,吸水材料210内部滋生的细菌病毒等。
半导体模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需要对吸水模块200进行制冷/制热,因此,选择半导体模块300。
如上所述,半导体模块300对吸水模块200降温,提高吸水模块200的吸水速度,以确保空气湿度较低的条件下依然能够从空气中吸水,提高该空气净化装置产生纳米水离子的可靠性。
参见图5,半导体模块300包括第一端310、第二端320、以及设于第一端310和第二端320之间的半导体组330。
第一端310和第二端320为相对的环形制冷片,半导体组330包括多个PN节,多个PN节,提高了制冷能力。
参见图1,电源控制模块400通过制冷电源线对半导体组330制冷时,第一端310吸热、第二端320散热,以对贴近第一端310的吸水模块200降温,提高吸水模块200吸水速度,确保发射电极部100的持续用水,从而持续提供纳米水离子,实现持续净化。
电源控制模块400改变制冷电源线的极性,以通过制冷电源线对半导体组330制热时,第一端310散热、第二端320吸热,以对贴近第一端310的吸水模块200加热。
对吸水模块200加热,使吸水模块200释水,为发射电极部100提供水源,且同时加热吸水模块200以对吸水材料210内滋生的细菌病毒等进行杀灭。
参见图3,半导体模块300设于导电金属板120的下方,半导体模块300与导电金属板120之间设有导热绝缘部600(例如,导热硅胶)。
通过导热绝缘部600将半导体模块300与导电金属板120分隔开,而又不影响半导体模块300与导电金属板120及吸水材料210之间的冷量/热量传递。
散热模块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模块300连接有散热模块500,对吸水材料210制冷降温时,第二端320将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散热模块500对其进行散热。
对吸水材料210制热降温时,第二端320将产生大量的冷量,通过散热模块500对其进行散冷量。
参见图1和图2,散热模块500采用翅片散热结构。
电源控制模块
如上所述的,电源控制模块400包括高频高压电源(未示出)、直流电源(未示出)、高压电源线410及制冷电源线(未示出)。
高频高压电源通过高压电源线410向导电纤维110提供负高压-HV。
在本申请中,高频高压电源能够与发射电极部100分体式安装,在以该空气净化装置应用在空调器上为例,可以直接将发射电极部100安装在空调器的出风口处,发射尖端产生的带负电的纳米水离子直接被吹入室内,提高空气净化效果。
该空气净化装置为单极发射结构,以周围的大地或接地物体作为对极,发射极直接连接负高压,结构简单,且直接使用负高压激发发射电极部100可以同时产生纳米水离子和负离子,提高空气净化效果。
直流电源通过制冷电源线向半导体模块300提供电能,且电源控制模块400能够改变制冷电源线的正极和负极的极性,以实现与吸水模块200接触的第一端310为冷端或热端。
壳体
参见图2和图3,该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壳体700。
壳体700为两端贯通的筒状结构,壳体700作为其他部件的安装载体,发射电极部100、吸水模块200、半导体模块300以及导热绝缘部600均设于壳体700的内部。
壳体700的上端开口不遮盖吸水模块200,提高吸水模块200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水效果。
散热模块500从壳体700的下端开口露出,提高散热效果。
壳体700的外壁上设有安装板710,安装板710上设有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部720(例如卡爪)。
外部设备以空调器为例,通过连接部720可以将该空气净化装置灵活地固定安装在空调器的任一位置处,提高安装便捷性,使空调器能够向室内提供带负电的纳米水离子,提高空调器的空气净化能力。
调节制冷量及制热量的方式I
根据环境湿度Rh,调节半导体模块300的制冷量Q及制热量Q',以避免在低湿度环境下,发射电极表面温度难以达到空气中的水分凝露点,难以产生冷凝水的问题。
如上所述的S63具体实现如下。
S631:根据环境湿度Rh及预设的湿度范围,确定环境湿度Rh隶属的湿度范围。
可以预先设定湿度范围,以及对应湿度范围的制冷量Q/制热量Q',当判断实际的环境湿度Rh所隶属的湿度范围时,以获取对应的制冷量Q/制热量Q'。
通过调节半导体模块300的工作时间和/或工作功率,来调节制冷量Q/制热量Q'的大小。
例如,可以通过调节电压的形式来调节半导体模块300的工作功率。
在本申请中,可以将预设的湿度范围分为三个湿度范围:第一湿度范围[Rh1,+∞)、第二湿度范围(Rh2,Rh1)及第三湿度范围(-∞,Rh2]。
判断环境湿度Rh属于哪个湿度范围,确定Rh隶属的湿度范围。
S632: 根据所隶属的湿度范围,调节制冷量Q/制热量Q'。
在Rh隶属于第一湿度范围内时,此时湿度较大,在制冷模式下调节制冷量为Q1,在制热模式下调节制热量为Q1'。
在Rh隶属于第二湿度范围内时,此时湿度稍小,在制冷模式下调节制冷量为Q2,在制热模式下调节制热量为Q2'。
其中Q2≥Q1。
在Rh隶属于第三湿度范围内时,此时湿度更小,在制冷模式下调节制冷量为Q3,在制热模式下调节制热量为Q3'。
其中Q3≥Q2。
在环境湿度Rh较小时,增大制冷量,提高吸水模块300的吸水速度,确保吸水模块300能够从空气中吸水。
在环境湿度Rh较大时,吸水模块300也能够快速、大量地吸收空气中的水,此时减小制冷量,以降低能耗。
在环境湿度Rh较小时,吸水模块300也能够快速地向外界(例如水箱)中释水,此时降低制热量,以降低能耗。
在环境湿度Rh较大时,增大制热量,提高吸水模块300的释水速度,能够向发射电极部100提供水源。
调节制冷量及制热量的方式II
由于环境温度T会对环境湿度Rh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环境温度T,调节半导体模块300的制冷量Q及制热量Q',以避免在低湿度环境下,发射电极表面温度难以达到空气中的水分凝露点,难以产生冷凝水的问题。
根据环境温度T及预设的温度范围,确定环境温度隶属的温度范围。
可以预先设定温度范围,以及对应温度范围的制冷量Q/制热量Q',当判断实际的环境温度T所隶属的温度范围时,以获取对应的制冷量Q/制热量Q'。
通过调节半导体模块300的工作时间和/或工作功率,来调节制冷量Q/制热量Q'的大小。
在本申请中,可以将预设的温度范围分为三个湿度范围:第一温度范围[T1,+∞)、第二湿度范围(T2,T1)及第三湿度范围(-∞,T2]。
判断环境温度T属于哪个温度范围,确定T隶属的温度范围。
根据所隶属的湿度范围,调节制冷量Q/制热量Q'。
在T隶属于第一温度范围内时,此时温度较大,在制冷模式下调节制冷量为Q11,在制热模式下调节制热量为Q11'。
在T隶属于第二温度范围内时,此时温度稍小,在制冷模式下调节制冷量为Q21,在制热模式下调节制热量为Q21'。
在T隶属于第三温度范围内时,此时温度更小,在制冷模式下调节制冷量为Q31,在制热模式下调节制热量为Q31'。
由于环境温度T大,因此,就要对吸水模块200供应较多的冷量,以在发射尖端产生冷凝水,因此,Q11≥Q21≥Q31。
调节制冷量及制热量的方式III
由于环境温度T会对环境湿度Rh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除了获取环境湿度Rh外,还获取环境温度T。
室外环境温度T可以通过室外环境温湿度传感器获取,也可以由电源控制模块获取,等等。
根据环境温度T以及环境湿度Rh,主控模块调节半导体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Q/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Q'。
通过调节半导体模块300的工作时间和/或工作功率,来调节制冷量Q/制热量Q'的大小,从而调整吸水模块200的吸水速度及释水速度,满足发射电极部100的用水需求。
根据环境湿度Rh及预设的湿度范围、以及环境温度T及预设的温度范围,确定环境湿度Rh隶属的湿度范围、以及环境温度T隶属的温度范围,且根据所隶属的湿度范围及温度范围,调节制冷量Q/制热量Q'。
可以预先设定在预设温度范围下的预设湿度范围,以及对应预设湿度范围的制冷量Q/制热量Q。
当判断实际的环境湿度Rh所隶属的湿度范围、以及环境温度T所隶属的温度范围时,对应调整半导体模块300的工作时间和/或工作功率,使产生对应该湿度范围的制冷量Q/制热量Q。
在本申请中,可以分别将预设的温度范围和预设的湿度范围都分为三个范围。
第一温度范围[T1,+∞)下的三个湿度范围:第一湿度范围[Rh1,+∞)、第二湿度范围(Rh2,Rh1)及第三湿度范围(-∞,Rh2]。
第二温度范围(T2,T1)下的三个湿度范围:第一湿度范围[Rh1,+∞)、第二湿度范围(Rh2,Rh1)及第三湿度范围(-∞,Rh2]。
第三温度范围(-∞,T2]下的三个湿度范围:第一湿度范围[Rh1,+∞)、第二湿度范围(Rh2,Rh1)及第三湿度范围(-∞,Rh2]。
判断环境湿度Rh属于哪个湿度范围,确定Rh隶属的湿度范围。
判断环境温度T属于哪个温度范围,确定T隶属的温度范围。
根据所隶属的湿度范围及温度范围,调节制冷量Q/制热量Q'。
在T隶属于第一温度范围且Rh隶属于第一湿度范围内时,此时湿度较大,在制冷模式下调节制冷量为Q1,在制热模式下调节制热量为Q1'。
在T隶属于第一温度范围且Rh隶属于第二湿度范围内时,此时湿度稍小,在制冷模式下调节制冷量为Q2,在制热模式下调节制热量为Q2'。
在T隶属于第一温度范围且Rh隶属于第三湿度范围内时时,此时湿度更小,在制冷模式下调节制冷量为Q3,在制热模式下调节制热量为Q3'。
其中Q3≥Q2≥Q1。
在T隶属于第二温度范围且Rh隶属于第一湿度范围内时,此时湿度较大,在制冷模式下调节制冷量为Q4,在制热模式下调节制热量为Q4'。
在T隶属于第二温度范围且Rh隶属于第二湿度范围内时,此时湿度稍小,在制冷模式下调节制冷量为Q5,在制热模式下调节制热量为Q5'。
在T隶属于第二温度范围且Rh隶属于第三湿度范围内时时,此时湿度更小,在制冷模式下调节制冷量为Q6,在制热模式下调节制热量为Q6'。
其中Q6≥Q5≥Q4。
在T隶属于第三温度范围且Rh隶属于第一湿度范围内时,此时湿度较大,在制冷模式下调节制冷量为Q7,在制热模式下调节制热量为Q7'。
在T隶属于第三温度范围且Rh隶属于第二湿度范围内时,此时湿度稍小,在制冷模式下调节制冷量为Q8,在制热模式下调节制热量为Q8'。
在T隶属于第三温度范围且Rh隶属于第三湿度范围内时时,此时湿度更小,在制冷模式下调节制冷量为Q9,在制热模式下调节制热量为Q9'。
其中Q9≥Q8≥Q7。
由于此种调节方式III考虑了环境温度T和环境湿度Rh,因此,相对于仅考虑环境湿度Rh的调节方式I,在同样的环境湿度下,制冷量Q/制热量Q'会有所不同。
本调节方式能够实现在低湿环境下,提高吸水模块300的吸水速度,确保吸水模块300能够从空气中吸水,且能够通过吸水模块300加热释水,为发射电极部100提供可靠水源,以确保发射电极部100周围可以持续不断的供水,一定程度上提升有效供水的工况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电极部,其具有至少一个发射电极;
吸水模块,其连接所述发射电极部,用于吸收空气中水分;
半导体模块,用于对所述吸水模块制冷/制热;
电源控制模块,其通过高压电源线向所述发射电极提供高压,且通过制冷电源线与所述半导体模块连接,所述制冷电源线具有正负极性,且所述正负极性能够由所述电源控制模块改变;
主控模块,其被配置为根据环境湿度和/或环境温度,调节所述半导体模块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半导体模块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具体为:
调节所述半导体模块对所述吸水模块制冷及制热的工作时间和/或工作功率,以调节所述制冷量/制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环境湿度调节所述制冷量/制热量时,所述主控模块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环境湿度和预设的湿度范围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环境湿度隶属的湿度范围;
根据所隶属的湿度范围,调节所述制冷量/制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湿度范围分为依次减小的第一湿度范围、第二湿度范围及第三湿度范围;
在所述环境湿度隶属于第一湿度范围内时,所述半导体模块在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为Q1,而在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为Q1';
在所述环境湿度隶属于第二湿度范围内时,所述半导体模块在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为Q2,而在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为Q2';
在所述环境湿度隶属于第三湿度范围内时,所述半导体模块在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为Q3,而在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为Q3';
其中Q3≥Q2≥Q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环境温度调节所述制冷量/制热量时,所述主控模块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环境温度和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环境温度隶属的温度范围;
根据所隶属的温度范围,调节所述制冷量/制热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温度范围分为依次减小的第一温度范围、第二温度范围及第三温度范围;
在所述环境温度隶属于第一温度范围内时,所述半导体模块在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为Q11,而在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为Q11';
在所述环境温度隶属于第二温度范围内时,所述半导体模块在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为Q21,而在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为Q21';
在所述环境温度隶属于第三温度范围内时,所述半导体模块在制冷模式下的制冷量为Q31,而在制热模式下的制热量为Q31';
其中Q11≥Q21≥Q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环境湿度和环境温度调节所述制冷量/制热量时,所述主控模块被配置为:
根据所述环境湿度和预设的湿度范围进行比较、所述环境温度和预设的温度范围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环境湿度隶属的湿度范围、以及所述环境温度隶属的温度范围;
根据所隶属的湿度范围、及所隶属的温度范围,调节所述制冷量/制热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射电极的表面做亲水改性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
散热模块,其连接于所述半导体模块。
10.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出风口和回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设于所述机壳上、或所述出风口处、或所述回风口处。
CN202110710091.8A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Active CN1134322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0091.8A CN113432217B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0091.8A CN113432217B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2217A true CN113432217A (zh) 2021-09-24
CN113432217B CN113432217B (zh) 2022-11-11

Family

ID=77754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0091.8A Active CN113432217B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3221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3828A (zh) * 2022-03-30 2022-08-1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WO2023045471A1 (zh) * 2021-09-26 2023-03-3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0322A (zh) * 2015-08-31 2015-1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蓄湿装置及蓄湿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205265052U (zh) * 2015-12-03 2016-05-25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供电公司 半导体除湿器
JP2019098874A (ja) * 2017-11-30 2019-06-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浄化装置
CN111146694A (zh) * 2020-01-19 2020-05-12 杭州大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更换式纳米水离子发生器
CN112944533A (zh) * 2021-03-24 2021-06-11 温州赛普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雾离子发生装置、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0322A (zh) * 2015-08-31 2015-12-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蓄湿装置及蓄湿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205265052U (zh) * 2015-12-03 2016-05-25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秦皇岛供电公司 半导体除湿器
JP2019098874A (ja) * 2017-11-30 2019-06-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浄化装置
CN111146694A (zh) * 2020-01-19 2020-05-12 杭州大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更换式纳米水离子发生器
CN112944533A (zh) * 2021-03-24 2021-06-11 温州赛普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雾离子发生装置、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5471A1 (zh) * 2021-09-26 2023-03-30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14893828A (zh) * 2022-03-30 2022-08-12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N114893828B (zh) * 2022-03-30 2023-08-1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2217B (zh) 2022-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32217B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ES2319478B1 (es) Aparato para la limpieza y la climatizacion de aire.
CN113719906A (zh) 一种空调器
CN113531699A (zh) 一种空气净化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3531701A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113531700B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21703137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14001431B (zh) 一种用于室内环境消杀的活性雾离子发生器
CN114893828B (zh) 一种空调器
CN216346688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8583335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JPH0668387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2108744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2108751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7057742U (zh)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21790003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14543190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6557553U (zh) 一种纳米水离子发射电极、空气净化装置以及空调器
CN111396997A (zh) 空调室外机
WO2023185063A1 (zh) 空调器
CN220728456U (zh)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CN21882067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KR100896805B1 (ko) 항온항습 기능을 갖는 증기식 공기조화기
CN21882067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WO2023185064A1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