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8014A - 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8014A
CN113428014A CN202110677546.0A CN202110677546A CN113428014A CN 113428014 A CN113428014 A CN 113428014A CN 202110677546 A CN202110677546 A CN 202110677546A CN 113428014 A CN113428014 A CN 113428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suspension
damping
vehicle body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775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28014B (zh
Inventor
李冠醇
王东
徐杰
晏明
胡靖华
余翔
巫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PLA
Original Assignee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PLA filed Critical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PLA
Priority to CN20211067754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280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28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8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28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8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3/00Electric propulsion for monorail vehicles, suspension vehicles or rack railways;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 B60L13/04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 B61B13/08Sliding or levit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该系统系统包括轨道、车体、铺设于轨道上的导体板以及设置于车体上且用于悬浮导向和被动阻尼的功能磁体。其中,功能磁体包括悬浮刚度磁体、悬浮阻尼磁体、导向刚度磁体和导向阻尼磁体,为车体提供悬浮力、导向力和阻尼力。功能磁体安装于车体上,为Halbach永磁体阵列结构,跟随车体运动。功能磁体和轨道导体板相对运动产生涡流力,系统利用涡流斥力实现悬浮导向功能,以涡流阻力作为阻尼力。在不增加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本发明可有效的增强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阻尼,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悬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
背景技术
磁悬浮系统是一种无接触支撑方法,它依靠电磁力将物体悬浮,克服了传统接触支撑的限制,可应用于磁浮列车、航天辅助发射等高速运动工况,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型运载方式。根据悬浮原理,磁悬浮系统主要分为电磁吸力型(EMS)和电动斥力型(EDS);其中EMS悬浮依靠电磁铁与轨道间的吸力实现悬浮,它本质是不稳定的,需要施加必要的主动控制,因此系统较为复杂。EDS悬浮利用激磁磁体与轨道导体板相对运动产生的涡流排斥力进行悬浮,悬浮间隙大,结构简单且自稳定,与EMS悬浮相比在高速运输、航天、军事领域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EDS系统根据激磁磁体不同分为超导电动悬浮系统和永磁电动悬浮系统。超导电动悬浮系统悬浮间隙最大,但需要制冷系统,增加了系统成本和复杂度,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永磁电动悬浮采用永磁体作为激磁磁体,不需要电源和控制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但是电动悬浮系统稳定性较低,在系统受到干扰时容易发生振动甚至失稳,因此需要为电动悬浮系统额外设计阻尼。目前,常用的阻尼方法分为主动阻尼和被动阻尼。其中,主动阻尼一般为有源线圈,通过调节线圈电流来调节阻尼力,阻尼效果好,但是其作用气隙小,且需要增加电源、传感器和控制器,增加了系统电气复杂度,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被动悬浮气隙大、结构简单的优点。被动阻尼方法一般为无源感应线圈,但无源线圈阻尼作用有限,效果较差。
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可应用于磁浮列车、航天辅助发射等高速运载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包括轨道、与所述轨道悬浮连接的车体、铺设于所述轨道上的导体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上且用于悬浮导向和被动阻尼的功能磁体;
所述车体包括车体上框架、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框架两端且呈L型连接的车体侧框架和车体下框架,以及由前述车体上框架、车体侧框架、车体下框架三者围合而成且用于容纳所述导体板的车体悬浮腔;
所述功能磁体包括分别上下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框架、所述车体下框架上的悬浮刚度磁体和导向阻尼磁体,分别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侧框架内壁上的导向刚度磁体和悬浮阻尼磁体;
所述导体板包括分别与所述功能磁体对应设置的上导体板、侧导体板和下导体板;利用功能磁体与所述导体板相对运动产生的涡流力实现悬浮导向和阻尼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悬浮刚度磁体、所述导向阻尼磁体、所述导向刚度磁体和所述悬浮阻尼磁体均采用同一种材料并按照Halbach阵列排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悬浮刚度磁体、所述导向阻尼磁体、所述导向刚度磁体和所述悬浮阻尼磁体四者相互独立安装于所述车体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悬浮刚度磁体和所述导向阻尼磁体按照不同的磁路闭合方向以预定的相交结构复合形成具备悬浮和导向阻尼双功能的第一复合功能磁体;所述第一复合功能磁体复用所述悬浮刚度磁体和所述导向阻尼磁体中相同充磁方向的磁体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刚度磁体和所述悬浮阻尼磁体按照不同的磁路闭合方向以预定的相交结构复合形成具备导向和悬浮阻尼双功能的第二复合功能磁体;所述第二复合功能磁体复用所述导向刚度磁体和所述悬浮阻尼磁体中相同充磁方向的磁体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悬浮刚度磁体的磁路闭合方向为沿着所述车体的运动方向,所述悬浮刚度磁体分别与所述上导体板和下导体板对应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阻尼磁体的磁路闭合方向为沿着所述车体的导向横向方向;所述导向阻尼磁体分别与所述上导体板和下导体板对应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刚度磁体的磁路闭合方向为沿着所述车体的运动方向;所述导向刚度磁体分别与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侧导体板对应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悬浮阻尼磁体的磁路闭合方向为沿着所述车体的悬浮垂向方向;所述悬浮阻尼磁体分别与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侧导体板对应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体板为导电非导磁材料;所述轨道为非导磁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利用功能磁体与导体板相对运动产生的涡流力实现悬浮导向及阻尼功能。悬浮刚度磁体和导向刚度磁体利用涡流斥力提供悬浮和导向刚度,使车体无接触悬浮。当车体受到扰动产生振动时,导向阻尼磁体和悬浮阻尼磁体利用涡流阻力,阻止车体振动,使车体恢复稳定。在四种不同功能的功能磁体的联合和协同作用下,该悬浮系统能够实现垂向、横向,滚动、偏航、俯仰多自由度稳定工作。
2、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能够有效的增大永磁电动悬浮阻尼,迅速衰减扰动引起的系统振荡,提高系统稳定性。与现有技术中具有主动阻尼功能的电动悬浮系统相比,节省了电源、传感器和控制器,降低了系统复杂度,提高了系统可靠性;被动阻尼磁体与刚度磁体结构材料相同结构相似,提高了系统可集成性;采用Halbach磁体阵列作为阻尼磁体结构,提高了磁密,阻尼效果好。
3、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将同一个安装面的不同功能磁体进行复合,构建第一复合功能磁体和第二复合功能磁体,其复用不同种类功能磁体的相同充磁方向的永磁体(磁体单元),具备减轻磁体重量,减小安装尺寸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的横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抑制车体偏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对比例1提供的系统在外力扰动下悬浮阻尼磁体阻尼效果对比。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对比例1提供的系统在轨道不平顺激励下导向阻尼磁体阻尼效果对比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车体;11-车体上框架;12-车体侧框架;13-车体下框架;14-车体悬浮腔;2-轨道;3-导向阻尼磁体;3'-导向阻尼磁体;4-悬浮阻尼磁体;4'-悬浮阻尼磁体;5-轨道导体板;51-上导体板;52-侧导体板;53-下导体板;6-悬浮刚度磁体;6'-悬浮刚度磁体;7-导向刚度磁体;7'-导向刚度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其包括轨道2、与所述轨道2悬浮连接的车体1、铺设于所述轨道2上的导体板5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1上且用于悬浮导向和被动阻尼的功能磁体。
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车体1包括车体上框架11、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框架11两端且呈L型连接的车体侧框架12和车体下框架13,以及由前述车体上框架11、车体侧框架12、车体下框架13三者围合而成且用于容纳所述导体板5的车体悬浮腔14。
所述导体板5包括分别与所述功能磁体对应设置的上导体板51、侧导体板52和下导体板53;利用功能磁体与所述导体板5相对运动产生的涡流力实现悬浮导向和阻尼功能。
所述导体板5为导电非导磁材料,可以为整块导体板或者闭合导体线圈等;所述轨道2为非导磁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导体板5为实心铜。其中导体板5与相应的功能磁体对齐安装,导体板5尺寸要为在车体1运动范围内覆盖功能磁体尺寸。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述功能磁体包括分别上下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框架11、所述车体下框架13上的悬浮刚度磁体6和导向阻尼磁体3,分别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侧框架12内壁上的导向刚度磁体7和悬浮阻尼磁体4。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和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四种不同种类的功能磁体均采用同一种材料并均按照Halbach阵列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磁体为5块或者9块永磁体(磁体单元)按照Halbach充磁方式构成;功能磁体与导体板5之间的气隙一般不超过20mm,导体板5厚度根据系统性能要求选择,一般不超过20mm。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和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四者相互独立且按照不同的方向安装于所述车体1上;具体安装方式及功能如下:
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的磁路闭合方向为沿着所述车体1的运动方向,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分别与所述上导体板51和下导体板53对应设置。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提供主要悬浮力。
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的磁路闭合方向为沿着所述车体1的导向横向方向;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分别与所述上导体板51和下导体板53对应设置。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提供导向方向阻尼力。
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的磁路闭合方向为沿着所述车体1的运动方向;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分别与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侧导体板52对应设置。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提供主要导向力。
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的磁路闭合方向为沿着所述车体1的悬浮垂向方向;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分别与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侧导体板52对应设置。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主要用于提供悬浮方向阻尼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悬浮刚度磁体6和导向阻尼磁体3对应的轨道导体板可复用,导向刚度磁体7和悬浮阻尼磁体4对应的轨道导体板可复用。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利用功能磁体与导体板5相对运动产生的涡流力实现悬浮导向及阻尼功能。悬浮刚度磁体6和导向刚度磁体7利用涡流斥力提供悬浮和导向刚度,使车体1无接触悬浮。当车体受到扰动产生振动时,导向阻尼磁体3和悬浮阻尼磁体4利用涡流阻力,阻止车体1振动,使车体1恢复稳定;在四种不同功能的功能磁体的联合和协同作用下,该悬浮系统能够实现垂向、横向,滚动、偏航、俯仰多自由度稳定工作。如图4所示,通过各功能磁体四点对称布置,能够有效抑制车体滚动、偏航、俯仰。以偏航为例,车体1发生转动,转向一侧导向刚度磁体7气隙变小导向力增大,合力矩阻碍车体1发生转动,同时四个点导向阻尼磁体3产生的阻尼力矩提供偏航阻尼力矩。
同时,被动阻尼磁体3/4与刚度磁体6/7材料相同结构相似,提高了系统的可集成性;采用Halbach磁体阵列作为阻尼磁体结构,提高了磁密,阻尼效果好。
对比例1
对比例1为不加阻尼磁体的对照例,即,无导向阻尼磁体3和悬浮阻尼磁体4。
通过试验平台对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阻尼效果进行了验证,图5为外力扰动下悬浮阻尼磁体阻尼效果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加入阻尼磁体使悬浮系统调整时间从3.8s缩短为1s,调整时间减少73%,超调量从34.5%减小为22.8%。
图6为轨道不平顺激励下导向阻尼磁体阻尼效果与对比例1对照组不加阻尼磁体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加入阻尼磁体将导线该系统振动幅值削减了8.5倍。
实施例2
请参阅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其包括轨道2、与所述轨道2悬浮连接的车体1、铺设于所述轨道2上的导体板5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1上且用于悬浮导向和被动阻尼的功能磁体。
所述车体1包括车体上框架11、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框架11两端且呈L型连接的车体侧框架12和车体下框架13,以及由前述车体上框架11、车体侧框架12、车体下框架13三者围合而成且用于容纳所述导体板5的车体悬浮腔14。
所述导体板5包括分别与所述功能磁体对应设置的上导体板51、侧导体板52和下导体板53;利用功能磁体与所述导体板5相对运动产生的涡流力实现悬浮导向和阻尼功能。
所述导体板5为导电非导磁材料;所述轨道2为非导磁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导体板5为铝板。
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功能磁体包括分别上下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框架11、所述车体下框架13上的悬浮刚度磁体6'和导向阻尼磁体3',分别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侧框架12内壁上的导向刚度磁体7和悬浮阻尼磁体4。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和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四种不同种类的功能磁体均采用同一种材料并均按照Halbach阵列排布。
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和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按照不同的磁路闭合方向进行相交复合形成具备悬浮和导向阻尼双功能的第一复合功能磁体;所述第一复合功能磁体复用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和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中相同充磁方向的磁体单元。
具体来讲,Halbach磁体阵列一般是由5块磁体构成一个周期(一对极),系统刚度和阻尼磁体长度(极对数)和宽度的是根据系统所需要的刚度和阻尼大小及安装空间决定。以悬浮刚度为例,图7中悬浮刚度磁体只是画出一个周期示意,实际中单位质量磁体产生的刚度力一定,为了满足系统要求,会根据安装空间折中考虑增加磁体极对数或者磁体宽度。在车辆系统中一般车体长度方向空间富裕,因此悬浮刚度磁体和导向刚度磁体会较长(多对极),而悬浮和导向阻尼磁体会较宽(通常一对极)。因为两者复用需要单块尺寸一致,因此,可能会将阻尼磁体沿宽度方向拆分成多个,根据系统实际需求来定。
从图7中可以看出,实施例2中的导向阻尼磁体3'拆分为2个,并与悬浮刚度磁体6'以
Figure BDA0003121400630000091
型相交。
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的磁路闭合方向为沿着所述车体1的运动方向;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分别与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侧导体板52对应设置。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提供主要导向力。
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的磁路闭合方向为沿着所述车体1的悬浮垂向方向;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分别与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侧导体板52对应设置。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主要用于提供悬浮方向阻尼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复合功能磁体复用不同种类功能磁体的相同充磁方向的永磁体(磁体单元),具备减轻磁体重量,减小安装尺寸的优点。
实施例3
请参阅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其包括轨道2、与所述轨道2悬浮连接的车体1、铺设于所述轨道2上的导体板5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1上且用于悬浮导向和被动阻尼的功能磁体。
所述车体1包括车体上框架11、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框架11两端且呈L型连接的车体侧框架12和车体下框架13,以及由前述车体上框架11、车体侧框架12、车体下框架13三者围合而成且用于容纳所述导体板5的车体悬浮腔14。
所述导体板5包括分别与所述功能磁体对应设置的上导体板51、侧导体板52和下导体板53;利用功能磁体与所述导体板5相对运动产生的涡流力实现悬浮导向和阻尼功能。
所述导体板5为导电非导磁材料;所述轨道2为非导磁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导体板5为铝板。
请参阅图8所示,所述功能磁体包括分别上下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框架11、所述车体下框架13上的悬浮刚度磁体6和导向阻尼磁体3,分别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侧框架12内壁上的导向刚度磁体7'和悬浮阻尼磁体4'。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和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四种不同种类的功能磁体均采用同一种材料并均按照Halbach阵列排布。
请参阅图8所示,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和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按照不同的磁路闭合方向进行相交复合形成具备导向和悬浮阻尼双功能的第二复合功能磁体;所述第二复合功能磁体复用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和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中相同充磁方向的磁体单元。
具体来讲,Halbach磁体阵列一般是由5块磁体构成一个周期(一对极),系统刚度和阻尼磁体长度(极对数)和宽度的是根据系统所需要的刚度和阻尼大小及安装空间决定。以导向刚度为例,图8中导向刚度磁体只是画出一个周期示意,实际中单位质量磁体产生的刚度力一定,为了满足系统要求,会根据安装空间折中考虑增加磁体极对数或者磁体宽度。在车辆系统中一般车体长度方向空间富裕,因此悬浮刚度磁体和导向刚度磁体会较长(多对极),而悬浮和导向阻尼磁体会较宽(通常一对极)。因为两者复用需要单块尺寸一致,因此,可能会将阻尼磁体沿宽度方向拆分成多个,根据系统实际需求来定。
从图7中可以看出,实施例3中的悬浮阻尼磁体4'拆分为2个,并与导向刚度磁体7'以
Figure BDA0003121400630000101
型相交。
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的磁路闭合方向为沿着所述车体1的运动方向,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分别与所述上导体板51和下导体板53对应设置。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提供主要悬浮力。
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的磁路闭合方向为沿着所述车体1的导向横向方向;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分别与所述上导体板51和下导体板53对应设置。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提供导向方向阻尼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复合功能磁体复用不同种类功能磁体的相同充磁方向的永磁体(磁体单元),具备减轻磁体重量,减小安装尺寸的优点。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其包括轨道2、与所述轨道2悬浮连接的车体1、铺设于所述轨道2上的导体板5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1上且用于悬浮导向和被动阻尼的功能磁体。
所述车体1包括车体上框架11、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框架11两端且呈L型连接的车体侧框架12和车体下框架13,以及由前述车体上框架11、车体侧框架12、车体下框架13三者围合而成且用于容纳所述导体板5的车体悬浮腔14。
所述导体板5包括分别与所述功能磁体对应设置的上导体板51、侧导体板52和下导体板53;利用功能磁体与所述导体板5相对运动产生的涡流力实现悬浮导向和阻尼功能。
所述导体板5为导电非导磁材料;所述轨道2为非导磁材料。
所述功能磁体包括分别上下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框架11、所述车体下框架13上的悬浮刚度磁体6和导向阻尼磁体3,分别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侧框架12内壁上的导向刚度磁体7和悬浮阻尼磁体4。
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和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四种不同种类的功能磁体均采用同一种材料并均按照Halbach阵列排布。
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和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按照不同的磁路闭合方向相交复合形成具备悬浮和导向阻尼双功能的第一复合功能磁体;所述第一复合功能磁体复用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和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中相同充磁方向的磁体单元。
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和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按照不同的磁路闭合方向相交复合形成具备导向和悬浮阻尼双功能的第二复合功能磁体;所述第二复合功能磁体复用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和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中相同充磁方向的磁体单元。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该系统系统包括轨道、车体、铺设于轨道上的导体板以及设置于车体上且用于悬浮导向和被动阻尼的功能磁体。其中,功能磁体包括悬浮刚度磁体、悬浮阻尼磁体、导向刚度磁体和导向阻尼磁体,为车体提供悬浮力、导向力和阻尼力。功能磁体安装于车体上,为Halbach永磁体阵列结构,跟随车体运动。功能磁体和轨道导体板相对运动产生涡流力,系统利用涡流斥力实现悬浮导向功能,以涡流阻力作为阻尼力。在不增加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本发明可有效的增强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阻尼,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包括轨道(2)、与所述轨道(2)悬浮连接的车体(1)、铺设于所述轨道(2)上的导体板(5)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1)上且用于悬浮导向和被动阻尼的功能磁体;
所述车体(1)包括车体上框架(11)、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框架(11)两端且呈L型连接的车体侧框架(12)和车体下框架(13),以及由前述车体上框架(11)、车体侧框架(12)、车体下框架(13)三者围合而成且用于容纳所述导体板(5)的车体悬浮腔(14);
所述功能磁体包括分别上下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上框架(11)、所述车体下框架(13)上的悬浮刚度磁体(6)和导向阻尼磁体(3),分别左右对称设置于所述车体侧框架(12)内壁上的导向刚度磁体(7)和悬浮阻尼磁体(4);
所述导体板(5)包括分别与所述功能磁体对应设置的上导体板(51)、侧导体板(52)和下导体板(53);利用功能磁体与所述导体板(5)相对运动产生的涡流力实现悬浮导向和阻尼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和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均采用同一种材料并按照Halbach阵列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和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四者按照预设的磁路闭合方向,相互独立安装于所述车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和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按照不同的磁路闭合方向以预定的相交结构复合形成具备悬浮和导向阻尼双功能的第一复合功能磁体;所述第一复合功能磁体复用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和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中相同充磁方向的磁体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和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按照不同的磁路闭合方向以预定的相交结构复合形成具备导向和悬浮阻尼双功能的第二复合功能磁体;所述第二复合功能磁体复用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和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中相同充磁方向的磁体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的磁路闭合方向为沿着所述车体(1)的运动方向,所述悬浮刚度磁体(6)分别与所述上导体板(51)和下导体板(53)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的磁路闭合方向为沿着所述车体(1)的导向方向;所述导向阻尼磁体(3)分别与所述上导体板(51)和下导体板(53)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的磁路闭合方向为沿着所述车体(1)的运动方向;所述导向刚度磁体(7)分别与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侧导体板(52)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的磁路闭合方向为沿着所述车体(1)的悬浮方向;所述悬浮阻尼磁体(4)分别与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侧导体板(52)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板(5)为导电非导磁材料;所述轨道(2)为非导磁材料。
CN202110677546.0A 2021-06-18 2021-06-18 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 Active CN1134280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7546.0A CN113428014B (zh) 2021-06-18 2021-06-18 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7546.0A CN113428014B (zh) 2021-06-18 2021-06-18 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8014A true CN113428014A (zh) 2021-09-24
CN113428014B CN113428014B (zh) 2022-04-29

Family

ID=77756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77546.0A Active CN113428014B (zh) 2021-06-18 2021-06-18 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2801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3992A (zh) * 2021-12-24 2022-02-25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双永磁阵列的永磁电动悬浮导向一体化机构
CN115891670A (zh) * 2023-03-09 2023-04-0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悬浮体结构及其永磁电动悬浮系统、间隙计算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2813A (zh) * 2015-04-30 2015-08-19 王向东 一种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
CN106740250A (zh) * 2016-12-01 2017-05-31 西南交通大学 磁悬浮机构及磁悬浮列车
KR20180057869A (ko) * 2016-11-23 2018-05-31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주행 안정성이 향상된 아음속 캡슐트레인 시스템
CN109017433A (zh) * 2017-06-10 2018-12-18 鲍小福 一种同性相斥式磁悬浮及制动设计技术方案
CN112733981A (zh) * 2021-01-04 2021-04-30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磁动力直线驱动技术的智能物流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2813A (zh) * 2015-04-30 2015-08-19 王向东 一种用于线性运动的永磁磁悬浮装置
KR20180057869A (ko) * 2016-11-23 2018-05-31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주행 안정성이 향상된 아음속 캡슐트레인 시스템
CN106740250A (zh) * 2016-12-01 2017-05-31 西南交通大学 磁悬浮机构及磁悬浮列车
CN109017433A (zh) * 2017-06-10 2018-12-18 鲍小福 一种同性相斥式磁悬浮及制动设计技术方案
CN112733981A (zh) * 2021-01-04 2021-04-30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磁动力直线驱动技术的智能物流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3992A (zh) * 2021-12-24 2022-02-25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双永磁阵列的永磁电动悬浮导向一体化机构
CN114083992B (zh) * 2021-12-24 2024-01-23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双永磁阵列的永磁电动悬浮导向一体化机构
CN115891670A (zh) * 2023-03-09 2023-04-0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悬浮体结构及其永磁电动悬浮系统、间隙计算方法
CN115891670B (zh) * 2023-03-09 2023-06-13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悬浮体结构及其永磁电动悬浮系统、间隙计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8014B (zh) 2022-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28014B (zh) 基于被动阻尼磁体的永磁电动斥力悬浮系统
CN106926743A (zh) 涡流阻尼器及磁悬浮车
CN111373097B (zh) 采用无源低频电磁稳定化的永磁磁悬浮列车
WO2003095282A2 (en) Magnetically levit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P3658794B1 (en) Augmented permanent magnet system
KR101009465B1 (ko) 할바흐 배열을 이용한 자기 부상 시스템 및 자기 부상 방법
KR20120015502A (ko) 초전도부재를 이용한 자기부상시스템 및 자기부상열차시스템
CN108382264A (zh) 永磁磁悬浮直线电磁推进系统
CN112594315A (zh) 磁悬浮隔振器
CN111086396A (zh) 一种基于Halbach结构的永磁电动型超高速运载装置
CN109094422B (zh) 悬挂式轨道交通设备以及其中的磁电混合悬浮轨系统
CN101875318B (zh) 一种磁悬浮车
KR20110001648A (ko) 세그먼트 구조를 갖는 리니어 모터 및 자기부상 시스템
CN206841206U (zh) 涡流阻尼器及磁悬浮车
KR101001482B1 (ko) 무빙 마그네트형 리니어 액츄에이터
Zhao et al. Analysis of electromagnetic and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of permanent magnet electrodynamic suspension system
CN112019095B (zh) 基于并联磁路的永磁-电磁混合悬浮结构
CN114496452B (zh) 动态超导磁体和磁悬浮列车
US7626290B2 (en) One-wheel and bi-pole magnetic driving apparatus
CN102758875B (zh) 磁悬浮平衡质量框架
CN207496496U (zh) 直线电机驱动的双层磁悬浮列车
CN100519259C (zh) 一种电磁型磁浮列车的永磁电磁混合磁铁设计方法
CN112339572A (zh) 一种磁悬浮运输装置
CN219727881U (zh) 一种电动悬浮导向系统
RU2786679C2 (ru) Гибридный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 для системы магле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