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6034A - 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6034A
CN113426034A CN202110681034.1A CN202110681034A CN113426034A CN 113426034 A CN113426034 A CN 113426034A CN 202110681034 A CN202110681034 A CN 202110681034A CN 113426034 A CN113426034 A CN 113426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verse
longitudinal
lifting
platform
ultrasonic transd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10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26034B (zh
Inventor
高大建
吴炯杰
梁平
王苏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aoy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aoy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aoy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aoy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8103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260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26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6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260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60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7/00Ultrasound therapy
    • A61N7/02Localised ultrasound hypertherm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20Surgical navigation systems; Devices for tracking or guiding surgical instruments, e.g. for frameless stereotax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61G13/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20Surgical navigation systems; Devices for tracking or guiding surgical instruments, e.g. for frameless stereotaxis
    • A61B2034/2046Tracking techniques
    • A61B2034/2065Tracking using image or pattern recogn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包括核磁共振仪和超声换能器,所述核磁共振仪具有床板,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床板上的安装支架、驱动所述超声换能器横向移动的横向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超声换能器纵向移动的纵向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超声换能器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横向机构、所述纵向机构和所述升降机构均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本申请具有缓解患者在核磁共振成像和病灶组织定位时的不适感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超声聚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超声聚焦装置是一种应用于核磁共振实时成像引导的无创热消融设备。近年来在子宫肌瘤、脑肿瘤等肿瘤的临床治疗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相关技术中的核磁共振超声聚焦装置包括控制盒体、安装在控制盒体内的超声换能器、驱动超声换能器移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控制盒体通常预先安装在核磁共振仪的床板上。
当患者进行消融手术时,患者需要趴在床板上,使得腹部贴合在控制盒体的上表面,之后医生开启核磁共振仪进行成像并对患者体内的病灶组织进行定位,核磁共振仪的成像定位时间通常在1~2个小时。待成像并完成对病灶组织的定位后,医生会通过驱动机构移动超声换能器,通过超声换能器发射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能够对患者腹部位置的病灶组织进行消融。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患者长时间趴在床板上容易产生不适感。
发明内容
为了缓解患者在核磁共振成像和病灶组织定位时的不适感,本申请提供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包括核磁共振仪和超声换能器,所述核磁共振仪具有床板,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床板上的安装支架、驱动所述超声换能器横向移动的横向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超声换能器纵向移动的纵向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超声换能器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横向机构、所述纵向机构和所述升降机构均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超声换能器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并能够通过横向机构、纵向机构和升降机构驱动超声换能器移动,使得患者能够躺在床板上,超声换能器位于床板的上方,也就位于患者的上方,使得患者能够躺在床板上进行核磁共振成像和病灶组织的定位,缓解了患者在核磁共振成像和病灶组织定位时的不适感。
其中,安装支架安装在核磁共振仪的床板上,能够方便对安装支架、升降结构、纵向机构、横向机构以及超声换能器进行检修,并且这种安装方式相较于直接将安装支架布置在核磁共振仪的检测孔内的方式而言,对核磁共振仪的壳体结构影响较小。
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纵向布置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直滑移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的升降平台、旋转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且轴线为竖直布置的升降丝杠、安装在所述升降平台上且与所述升降丝杠配合的升降螺母、驱动所述升降丝杠转动的升降电机、为所述升降平台沿竖直方向滑移进行导向的升降导向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升降平台且抵接在第二安装部的支撑滚轮;所述横向机构、所述纵向机构和所述超声换能器均安装在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升降平台开设有贯穿上下表面且用于供所述超声换能器发射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通过的第一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机构采用丝杠副驱动升降平台进行升降,保证了超声换能器在高度方向上的定位精度。其中,由于升降平台的重心是偏离第一安装部,使得升降平台中远离第一安装部的一端具有向下翻转的趋势,通过设置支撑滚轮,使得支撑滚轮抵接在第二安装部上,从而能够对升降平台中远离第一安装部的一端进行支撑,并且能够对升降平台的升降进行导向,使得升降平台的升降更加平稳。
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还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升降平台横向两侧的限位侧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侧板能够对升降平台进行导向,从而提升升降平台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横向机构包括横向平台、旋转安装在所述升降平台顶面且轴线为横向布置的横向丝杠、安装在所述横向平台上且与所述横向丝杠配合的横向螺母、驱动所述横向丝杠转动的横向电机以及为所述横向平台沿横向滑移进行导向的横向导向组件;所述纵向机构安装在横向平台上,所述横向平台开设有贯穿上下表面且用于供所述超声换能器发射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通过的第二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核磁共振仪的检测孔为圆形孔,且在上半圆区域随着高度的增加,横向区域越小,因此通过将横向机构安装在升降平台上,并且将纵向平台安装在横向平台上,有助于使得横向平台所在的高度的横向空间较为理想,且有助于使得横向平台具有较为理想的横向移动幅度。并且横向机构也采用丝杠副驱动横向平台进行横向移动,保证了超声换能器在横向上的定位精度。
可选的,所述纵向机构包括纵向支架、旋转安装在所述横向平台上且轴线为纵向布置的纵向丝杠、安装在所述纵向支架上且与所述纵向丝杠配合的纵向螺母、驱动所述纵向丝杠转动的纵向电机以及为所述纵向支架沿纵向滑移进行导向的纵向导向组件;所述超声换能器安装在所述纵向支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纵向机构采用丝杠副驱动纵向支架进行纵向移动,保证了超声换能器在纵向上的定位精度。
可选的,所述横向平台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纵向支架滑移的滑移槽,所述第二通孔布置在所述滑移槽的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减小横向机构和纵向机构组合后的高度,进一步提升了上置式核磁共振超声聚焦装置的结构紧凑度。
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沿纵向滑移安装在所述床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将安装支架沿纵向滑移至床板的端部,从而降低了安装支架对病患上下床干涉的影响。
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为与核磁共振仪的检测孔适配的弧形板,所述安装支架的两侧安装在所述床板上且与所述床板之间形成容置孔,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开设有安装通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分利用了检测孔的形状且有助于保证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其中,安装通口的设置使得组装人员能够通过安装通口将升降机构、纵向机构和横向机构安装到安装支架上,从而方便了升降机构、纵向机构和横向机构的安装。
可选的,还包括水囊组件和为所述水囊组件充放无氧水的无氧水设备,所述介质水囊组件包括安装在超声换能器底部的第一水囊和与第一水囊分体设置的第二水囊。
超声换能器将高强度聚焦超声波传递至患者体内需要有介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超声换能器能够通过第一水囊和第二水囊将高强度聚焦超声波输送至患者体内,从而实现超声换能器对患者体内的病灶组织消融的功能。其中,水囊组件分和第二水囊,在超声换能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水囊也同步进行移动,从割成第一水囊而削弱了能够削弱超声换能器的移动对水囊组件的影响。
由于无氧水设备能够对水囊组件进行无氧水的充放,使得在病患躺到床板上之前,第一水囊和第二水囊都处于不充水的状态,对病患躺上床板的影响较小;在病患冲床体上下来之前,第一水囊和第二水囊可以将内部的水放空,对病患从床板上下来的影响较小。
可选的,所述第二水囊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支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水囊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在病患躺上床板之后,再进行第二水囊的安装,以削弱第二水囊对患者躺上床板的影响;在病患从床板上下来之前,将第二水囊放水后,再将第二水囊从安装支架上取下,以削弱第二水囊对患者从床板上下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包括超声换能器、安装支架、横向机构、纵向机构和升降机构,使得超声换能器布置在床板的上方,使得患者能够躺着进行核磁共振成像和病灶组织的定位,有助于缓解了患者在核磁共振成像和病灶组织定位时的不适感;
2.升降机构采用丝杠副驱动升降平台升降,横向机构也采用丝杠副驱动横向平台横向移动,纵向机构也采用丝杠副驱动纵向支架纵向移动,有助于提升超声换能器在空间上的定位精度;
3.通过设置水囊组件和无氧水设备,使得超声换能器能够将高强度聚焦超声波传递至病患体内,并且水囊组件包括第一水囊和第二水囊,且第二水囊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支架上,方便患者平躺在床板以及方便患者从床板上下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安装支架、升降机构、横向机构、纵向机构、超声换能器和水囊组件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中床板的端部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安装支架、升降机构、横向机构、纵向机构、超声换能器和水囊组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中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中升降机构在连接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中升降机构隐藏了升降平台且在安装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中横向机构在升降平台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中横向机构隐藏了横向平台且在升降平台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中横向平台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中纵向机构在横向平台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中纵向机构隐藏了纵向支架且在横向平台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中纵向支架和纵向螺母的正视图。
图15是本申请中超声换能器和纵向支架的爆炸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中超声换能器和第一水囊的配合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中第二水囊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核磁共振仪;11、检测孔;12、支撑座;121、第一滑槽;13、床板;131、第一滑条;132、第二滑槽;133、滑槽开口;134、容置孔;2、安装支架;21、支架滑块;22、安装通口;231、第一侧板;232、连接板;2321、电机安装座;241、第二侧板;242、限位通口;243、导向平面;244、限位侧板;245、加强肋板;25、水囊滑槽;31、升降平台;311、安装侧板;312、限位凸部;313、滚轮槽;314、升降安装槽;3141、第一安装区域;3142、透射区域;3143、第二安装区域;3144、第一通孔;32、升降丝杠;321、第一齿轮;33、升降螺母;34、升降电机;341、第二齿轮;35、第一支撑座;36、升降导轨;37、升降导块;38、滚轮组件;381、滚轮基块;382、支撑滚轮;41、横向平台;411、驱动部;412、透射部;413、支撑部;414、滑移槽;415、第二通孔;416、支撑区域;42、横向丝杠;43、横向螺母;44、横向电机;45、第二支撑座;46、横向导轨;461、横向导槽;47、横向导块;48、支撑轮;51、纵向支架;511、门形主体;512、滑移凸板;513、安装槽;514、第一半孔;515、安装嵌块;516、第二半孔;52、纵向丝杠;521、第三齿轮;53、纵向螺母;54、纵向电机;55、第三支撑座;56、纵向导轨;561、纵向导槽;57、纵向导块;6、超声换能器;61、旋转轴;71、第一水囊;711、第一囊体;712、第一骨架;713、第一接头;714、第一手动阀门;72、第二水囊;721、第二囊体;7211、上承接部;7212、下承接部;722、第二骨架;7221、支撑弧板;7222、连接杆;7223、第二滑条;723、第二接头;724、第二手动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参照图1和图2,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包括核磁共振仪1、安装支架2、超声换能器6、用于驱动超声换能器6横向移动的横向机构、用于驱动超声换能器6纵向移动的纵向机构、用于驱动超声换能器6升降的升降机构、水囊组件和无氧水设备。横向机构、纵向机构和升降机构均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2上。
由于安装支架2、超声换能器6、横向机构、纵向机构、升降机构、水囊组件均需要安装在核磁共振仪1上,因此安装支架2、超声换能器6、横向机构、纵向机构、升降机构、水囊组件均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且其中采用的电机均采用超声电机。
其中,将核磁共振仪1的长度方向定义为纵向,且纵向为前后方向;将核磁共振仪1的宽度方向定义为横向,且横向为左右方向。
参照图1,核磁共振仪1具有检测孔11,且检测孔11的轴线为纵向布置。
参照图1和图3,核磁共振仪1在其前端设置有支撑座12和滑移安装在支撑座12上的床板13。其中,支撑座12的顶部沿纵向开设有用于供床板13滑移的第一滑槽121,第一滑槽121的横截面呈T形。床板1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移部。第一滑移部包括两条左右对称布置且纵向设置的第一滑条131。其中,第一滑条131的横截面呈L形,且第一滑槽121相适配,以使得床板13能够在支撑座12上沿纵向滑移,并能够滑入至核磁共振仪1的检测孔11内。
参照图1和图4,床板13在顶面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132。第二滑槽132纵向布置。第二滑槽132的横截面呈T形,且床板13在第二滑槽132的端部开设有滑槽开口133,以方便对应的滑块能够插入至第二滑槽132内。
参照图1和图2,安装支架2沿纵向滑移安装在床板13上,且能够随床板13滑入至核磁共振仪1的检测孔11内。安装支架2为弧形板,且在安装支架2安装在床板13上后,与床板13之间形成用于供患者平躺的容置孔134。安装支架2与核磁共振仪1的检测孔11相适配,在此处的适配是指安装支架2的圆弧形外表面与核磁共振仪1的检测孔11的内表面之间的间距一致。
参照图4和图5,安装支架2在其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能够通过滑槽开口133插入第二滑槽132内且能够在第二滑槽132内滑移的支架滑块21。其中,支架滑块21的横截面呈T形,且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支架2上。
参照图6,安装支架2在顶部开设有安装通口22。安装支架2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且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布置在安装通口22的纵向两侧。第一安装部包括两块第一侧板231和一块连接板232。两块第一侧板231连接在安装支架2的内顶面且竖直向下延伸布置。两块第一侧板231左右对称。连接板232竖直布置且通过螺栓连接两块第一侧板231。两块第一侧板231均与安装支架2一体设置。
参照图6,第二安装部包括两块第二侧板241。两块第二侧板241竖直布置且左右对称连接在安装支架2的内侧壁上。其中,第二侧板241与位于同侧的第一侧板231前后对称布置。两块第二侧板241之间形成有一个限位通口242。其中,第二侧板241中朝向第一侧板231的侧面为竖直布置的导向平面243。
参照图5和图6,安装支架2还设置有两块限位侧板244。两块限位侧板244分别安装在安装通口22的横向两侧。两块限位侧板244连接在安装支撑的内顶面上且竖直向下布置,并且两块限位侧板244的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231和第二侧板241连接。限位侧板244与安装支架2也为一体设置。其中,两块限位侧板244和安装支架2的内侧壁之间均设置有加强肋板245,以提升限位侧板244的结构强度。
参照图7和图8,升降机构包括水平布置的升降平台31、旋转安装在连接板232上且轴线为竖直布置的升降丝杠32、安装在升降平台31上且与升降丝杠32配合的升降螺母33、驱动升降丝杠32转动的升降电机34以及为升降平台31沿竖直方向滑移进行导向的升降导向组件。
参照图6和图7,升降平台31布置在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两块限位侧板244构成的安装空腔内。其中,升降平台31中左右两侧的侧壁与限位侧板244贴合,将升降平台31的左右侧壁和限位侧板244中与升降平台31的侧壁均设置为光面,用于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阻力。
参照图7和图8,连接板232在朝向升降平台3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供升降丝杠32旋转安装的第一支撑座35。升降平台31在靠近第一安装部的端部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安装侧板311,升降螺母33安装在安装侧板311中朝向连接板232的侧面上。
参照图7和图8,升降导向组件包括安装在连接板232上且平行于升降丝杠32的升降导轨36和安装在安装侧板311上且与升降导轨36配合的升降导块37。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32上设置有两根升降导轨36,且两根升降导轨36关于升降丝杠32左右对称布置,每根升降导轨36上均设置有两个升降导块37。
参照图7和图8,升降丝杠32的顶端安装有第一齿轮321。升降电机34安装在连接板232背向升降平台31的侧面上,且连接板232设置有用于供升降电机34安装的电机安装座2321。升降电机34的电机轴竖直向上伸出,且升降电机34的电机轴上安装有与第一齿轮321啮合的第二齿轮341。其中,连接板232和安装支架2的顶面之间形成有用于供第一齿轮321部分穿过的通口。
参照图6和图7,升降平台31还设置有插入至限位通口242内的限位凸部312。限位凸部312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滚轮槽313且在滚轮槽313内设有滚轮组件38。其中,滚轮槽313为方槽结构。滚轮组件38包括通过螺钉锁定在安装槽513内的滚轮基块381以及旋转安装在滚轮基块381上的支撑滚轮382。支撑滚轮382的旋转轴线横向布置,且支撑滚轮382支撑在第二侧板241的导向平面243上。在本实施例中,每块滚轮基块381上均设置有三个支撑滚轮382,且三个支撑滚轮382沿高度方向依次布置。
参照图7,升降平台31在顶面沿其边沿开设有升降安装槽314。升降安装槽314的底面为水平布置。升降安装槽314的底面沿远离第一安装部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安装区域3141、透射区域3142和第二安装区域3143。
参照图2和图7,升降平台31在透射区域3142中开设有贯穿上下表面且用于供超声换能器6发射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通过的第一通孔3144。第一通孔3144为方形孔,且第一通孔3144在四个角处均设置有圆角结构。其中,将第一通孔3144的横向称为第一通孔3144的长度方向,将第一通孔3144的纵向称为第一通孔3144的宽度方向。
参照图9和图10,横向机构包括横向平台41、旋转安装在第一安装区域3141且轴线为横向布置的横向丝杠42、安装在横向平台41的底面且与横向丝杠42配合的横向螺母43、驱动横向丝杠42转动的横向电机44以及为横向平台41沿横向滑移进行导向的横向导向组件。
参照图9和图10,升降平台31在第一安装区域3141上设置有用于供横向丝杠42旋转安装的两个第二支撑座45。横向电机44也安装在第一安装区域3141上,且与横向丝杠42的一端连接以驱动横向丝杠42转动。
参照图9和图10,横向平台41包括与第一安装区域3141对应的驱动部411、与透射区域3142对应的透射部412以及与第二安装区域3143对应的支撑部413。横向螺母43安装在驱动部411的底面,且与横向丝杠42配合。
参照图9和图10,横向导向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一安装区域3141且平行于横线丝杠的横向导轨46和安装在驱动部411的底面且与横向导轨46配合的横向导块47。横向导轨46具有截面呈T形的横向导槽461,横向导块47的横截面为与横向导槽461相适配的T形。其中,第一安装区域3141布置有两根横向导轨46,两根横向导轨46关于横向丝杠42左右对称布置,每根横向导轨46上均设置有两个横向导块47。
参照图9和图11,横向平台41在支撑部413旋转安装有能够支撑在第二安装区域3143上的支撑轮48。支撑轮48的旋转轴线纵向布置,且能够在第二安装区域3143上滚动。
参照图9,横向平台41在透射部412开设有用于供纵向机构纵向滑移的滑移槽414,且在滑移槽414的中部区域开设有贯穿上下表面且用于供所述超声换能器6发射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通过的第二通孔415。滑移槽414的底面在第二通孔415的横向两侧均形成有支撑区域416。
参照图12和图13,纵向机构包括纵向支架51、旋转安装在横向平台41上且轴线为纵向布置的纵向丝杠52、安装在纵向支架51上且与纵向丝杠52配合的纵向螺母53、驱动纵向丝杠52转动的纵向电机54以及为纵向支架51沿纵向滑移进行导向的纵向导向组件。
参照图12和图14,纵向支架51整体呈横向布置的门型结构,包括门形主体511和布置在门形主体511两端且能够在对应的支撑区域416进行滑移的滑移凸板512。
参照图12和图13,横向平台41上设有用于供纵向丝杠52旋转安装的两个第三支撑座55,且纵向丝杠52中远离驱动部4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齿轮521。纵向电机54安装在支撑部413背向透射部412的侧面上。纵向电机54的电机轴上设置有与第三齿轮521啮合的第四齿轮,且第四齿轮位于第三齿轮521的下方。纵向螺母53安装在门形主体511的内顶面上,且与纵向丝杠52配合。
参照图13和图14,纵向导向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在两个支撑区域416且平行于纵向丝杠52两根的纵向导轨56和安装在滑移凸板512的底面且与纵向导轨56配合的纵向导块57。横向导轨46具有截面呈T形的纵向导槽561,纵向导块57的横截面为与纵向导槽561相适配的T形。其中,每根纵向导轨56上均设置有两个纵向导块57。
参照图15,超声换能器6安装在纵向支架51上,且位于门形主体511的下方。超声换能器6具有周向对称布置的旋转轴61。门形主体511的两端的底面均开设有一个安装槽513。安装槽513的底面开设有用于供旋转轴61一半嵌入的第一半孔514。门形主体511还设置有将旋转轴61压紧在安装槽513内的安装嵌块515,安装嵌块515具有用于供旋转轴61的另一半嵌入的第二半孔516,且安装嵌块515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在安装槽513内。
超声换能器6向下发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其中,向下可以为倾斜向下,也可以为竖直向下。
参照图2,超声换能器6经横向机构和纵向机构驱动后滑移,且超声换能器6发射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均能够依次通过第二通孔415和第一通孔3144,以使得横向平台41和升降平台31不干涉超声换能器6发射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的传递。
参照图5,水囊组件包括安装在超声换能器6上的第一水囊71和安装在安装支架2上的第二水囊72。
参照图5和图16,第一水囊71包括第一囊体711和布置在第一囊体711外表面的第一骨架712。第一骨架712呈圆环状,且第一水囊71的外表面中与第一骨架712相对的部分通过胶水固定在第一骨架712的内表面。第一骨架712通过螺钉可拆卸安装在超声换能器6的地面上。其中,第一囊体711由弹性材料制成,且当第一水囊71安装至超声换能器6后,第一囊体711的顶部表面与超声换能器6的弧形底面贴合,第一囊体711的底部伸出第一通孔3144。
参照图16,第一水囊71还设置与第一囊体711的内腔连通的第一接头713,且在第一接头713上设置有第一手动阀门714,以方便将第一囊体711内的无氧水放空,也方便向第一水囊71内添加无氧水。
参照图5和图17,第二水囊72包括第二囊体721和安装在第二囊体721外侧的第二骨架722。第二骨架722包括两块左右对称布置且与第二囊体721的外表面贴合的支撑弧板7221。第二囊体721外表面中与支撑弧板7221对应的部分与支撑弧板7221的内表面通过胶水连接固定。
参照图5和图17,第二骨架722还设有两根前后对称且均连接两个支撑弧板7221顶部的连接杆7222。其中,连接杆7222连接在支撑弧板7221的顶部,保证了第二骨架722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且有助于第二水囊72抵靠在不同体型的患者身上。
参照图5和图17,第二骨架722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二滑条7223,安装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供第二滑条7223滑移的水囊滑槽25,使得第二骨架722能够滑移安装在安装支架2上,以实现第二水囊72在安装支架2上的可拆卸安装。其中,水囊滑槽25纵向布置。
第二囊体721上还设置与第二囊体721的内腔连通的第二接头723,且在第二接头723上设置有第二手动阀门724,以方便将第二囊体721内的无氧水放空,也方便向第二水囊72内添加无氧水。当第二囊体721内填充满无氧水后,第二水囊72的顶部形成用于承接第一水囊71底部的上承接部7211,第二水囊72的底部形成用于和患者的身体抵靠的下承接部7212。
本实施例中的无氧水设备采用纯水机。纯水机安装在具有核磁共振仪1的房间外,以避免纯水机对核磁共振仪1造成干扰。纯水机与一台纯水泵机连接,使得纯水泵机能够将纯水机产生的无氧水输送至第一水囊71和第二水囊72内。
结合图1至图17,采用上述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进行消融手术的步骤如下所示:
1、将第一水囊71安装在超声探头的底部,此时第一水囊71处于未充水的状态;
2、让患者平躺在核磁共振仪1的床板13上;
3、将第二水囊72安装在安装支架2上,此时第二水囊72也处于未充水的状态;
4、通过纯水泵机将纯水机中的无氧水输入至第二水囊72内,并且使得第二水囊72的下承接部7212和患者对应区域的皮肤接触;
5、通过纯水泵机将无氧水输入至第一水囊71内,并通过升降机构下降超声换能器6和第一水囊71,使得第一水囊71的下端与第二水囊72的上承接部7211抵接;
6、将患者和床板13推入至核磁共振仪1的检测孔11内,对患者成像并定位病灶组织的位置;
7、启动超声换能器6,使得超声换能器6发射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的焦点位于病灶组织上,并通过升降机构、横向机构和纵向机构调节超声换能器6的空间位置以调节高强度聚焦超声波的焦点位置,直至将患者体内的病灶组织消融,其中,在消融病灶组织的过程中,升降机构驱动超声换能器6的升降幅度较小,且在该升降幅度中,第一水囊71的下端始终和第二水囊72的上承接部7211抵接。
上述无创消融手术过程中,患者均处于平躺状态,缓解了患者在核磁共振成像、病灶组织定位和无创消融过程中的不适感。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包括核磁共振仪(1)和超声换能器(6),所述核磁共振仪(1)具有床板(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床板(13)上的安装支架(2)、驱动所述超声换能器(6)横向移动的横向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超声换能器(6)纵向移动的纵向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超声换能器(6)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横向机构、所述纵向机构和所述升降机构均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纵向布置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直滑移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的升降平台(31)、旋转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且轴线为竖直布置的升降丝杠(32)、安装在所述升降平台(31)上且与所述升降丝杠(32)配合的升降螺母(33)、驱动所述升降丝杠(32)转动的升降电机(34)、为所述升降平台(31)沿竖直方向滑移进行导向的升降导向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升降平台(31)且抵接在第二安装部的支撑滚轮(382);所述横向机构、所述纵向机构和所述超声换能器(6)均安装在所述升降平台(31)上;所述升降平台(31)开设有贯穿上下表面且用于供所述超声换能器(6)发射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通过的第一通孔(31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还设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升降平台(31)横向两侧的限位侧板(24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机构包括横向平台(41)、旋转安装在所述升降平台(31)顶面且轴线为横向布置的横向丝杠(42)、安装在所述横向平台(41)上且与所述横向丝杠(42)配合的横向螺母(43)、驱动所述横向丝杠(42)转动的横向电机(44)以及为所述横向平台(41)沿横向滑移进行导向的横向导向组件;所述纵向机构安装在横向平台(41)上,所述横向平台(41)开设有贯穿上下表面且用于供所述超声换能器(6)发射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通过的第二通孔(4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机构包括纵向支架(51)、旋转安装在所述横向平台(41)上且轴线为纵向布置的纵向丝杠(52)、安装在所述纵向支架(51)上且与所述纵向丝杠(52)配合的纵向螺母(53)、驱动所述纵向丝杠(52)转动的纵向电机(54)以及为所述纵向支架(51)沿纵向滑移进行导向的纵向导向组件;所述超声换能器(6)安装在所述纵向支架(5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平台(41)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纵向支架(51)滑移的滑移槽(414),所述第二通孔(415)布置在所述滑移槽(414)的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沿纵向滑移安装在所述床板(1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为与核磁共振仪(1)的检测孔(11)适配的弧形板,所述安装支架(2)的两侧安装在所述床板(13)上且与所述床板(13)之间形成容置孔(134),所述安装支架(2)的顶部开设有安装通口(22)。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囊组件和为所述水囊组件充放无氧水的无氧水设备,所述介质水囊组件包括安装在超声换能器(6)底部的第一水囊(71)和与第一水囊(71)分体设置的第二水囊(7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囊(72)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支架(2)上。
CN202110681034.1A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 Active CN1134260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1034.1A CN113426034B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1034.1A CN113426034B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6034A true CN113426034A (zh) 2021-09-24
CN113426034B CN113426034B (zh) 2023-08-29

Family

ID=77756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1034.1A Active CN113426034B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2603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85267A (zh) * 2023-09-04 2023-11-21 金达威医疗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聚焦超声能量输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77694A (ko) * 2008-01-11 2009-07-15 하잉 엘렉트로닉 메디컬 시스템 씨오 엘티디 고강도 집중 초음파 치료시스템용 위치인식 스캔장치
CN109173099A (zh) * 2018-10-17 2019-01-11 无锡海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置式聚焦超声多维运动治疗定位扫描装置
CN110179527A (zh) * 2019-05-17 2019-08-30 鑫高益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核磁共振超声刀控制装置以及核磁共振医疗床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77694A (ko) * 2008-01-11 2009-07-15 하잉 엘렉트로닉 메디컬 시스템 씨오 엘티디 고강도 집중 초음파 치료시스템용 위치인식 스캔장치
CN109173099A (zh) * 2018-10-17 2019-01-11 无锡海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置式聚焦超声多维运动治疗定位扫描装置
CN110179527A (zh) * 2019-05-17 2019-08-30 鑫高益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核磁共振超声刀控制装置以及核磁共振医疗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85267A (zh) * 2023-09-04 2023-11-21 金达威医疗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聚焦超声能量输出装置
CN117085267B (zh) * 2023-09-04 2024-05-10 金达威医疗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聚焦超声能量输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6034B (zh)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92245B2 (en) Breast tomosynthesis system with shifting face shield
JP2005507750A (ja) 体外高密度焦点式超音波治療装置
EP3342350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reast imaging
CN113426034A (zh) 一种核磁共振引导的超声聚焦系统
CN1817386B (zh) B超装置引导的超声波诊疗装置
CN109173099A (zh) 上置式聚焦超声多维运动治疗定位扫描装置
CN215449564U (zh) 一种上置式核磁共振超声聚焦装置
US5329926A (en) Therapy station for treatment with focused acoustic waves having an X-ray locating system pivotable relative to an acoustic wave source
CN203539610U (zh) 强子治疗室
CN215136141U (zh) 超声换能器支架及磁共振引导的高强度聚焦超声系统
CN215351632U (zh) 一种核磁超声双引导的高强度聚焦超声系统
CN209173253U (zh) 一种上置式聚焦超声多维运动治疗定位扫描装置
CN113952007B (zh) 一种精准空间定位穿刺设备
CN104107510B (zh)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的运动扫描装置
CN115068846A (zh) 一种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定位扫描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14761170U (zh) 一种超声波骨密度分析辅助装置
CN204050693U (zh)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的运动扫描装置
KR101112659B1 (ko) 생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생검장치 일체형 초음파 진단장치
CN112674850A (zh) 一种紧凑型图像引导穿刺手术辅助系统
CN219538297U (zh) 一种核磁共振扫描床扫描移动结构
CN215306066U (zh) 一种超声医学用诊疗床
CN220125367U (zh) 一种便于影像精准化定位治疗的装置
CN218889743U (zh) 一种手术导航结构
CN218792233U (zh) 一种oct探头驱动装置和oct检测设备
JP2009207835A (ja) X線撮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