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5024B - 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25024B CN113425024B CN202110740608.8A CN202110740608A CN113425024B CN 113425024 B CN113425024 B CN 113425024B CN 202110740608 A CN202110740608 A CN 202110740608A CN 113425024 B CN113425024 B CN 11342502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 point
- taking
- circumference
- wai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H—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MAKING CLOTHES, e.g. FOR DRESS-MAKING OR FOR TAIL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41H3/00—Patterns for cutting-out; Methods of drafting or marking-out such patterns, e.g. on the cloth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由颈部、手臂、衣身三部分原型组成,是在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人体体型特征及理论基础上,进行合理、科学、严谨的分析和论证,总结而成。实践中有效解决版师在制版过程中,碰到上衣结构平衡的技术难题,特别是衣服后跑、前后摆起翘、衣身不平衡的技术难点,以及对款式结构设计中点、线、面与人体曲面相对应的位置无法准确判断,对于宽松型与合体型的胸、腰、臀三者之间距离的变化原理无法准确掌握。而本发明最大优点就是让制版技术人员直观了解女性人体体表曲面特征;各部位省道分配及省道转移原理;不同人体体型特征所产生原型变化原理;创新领子、袖子制版方法及原理,并且能起到直观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制版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女人对着装讲究和审美提高及追求个性化、高品质的倾向,对服装版型的整体要求,越来越高,不但穿着要舒适性,款式要完美、个性,更使服装服务与“人体”,遮盖自身身体的缺陷,塑造人体更加完美。那么对女装上衣制版的要求,技术人员需要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女性人体体型特征,结合款式结构设计特点,款式流行趋势,工艺处理,面料属性等综合分析精确把握制版技巧且要不断加以创新,才能提高制版技术水平。
然而,我国女装上衣制版方法在当今企业或教学中,大部分是参照日本文化式原型为基础进行制版或教学,还有部分参照欧美式原型及以胸围为基准公式计算制版方法等。而要对于款式结构设计复杂,部位设计比例准确,衣身平衡,符合人体体型特征,利用前面所述基本原型制版是很难做到一次到位,需要重复试验、修正、试穿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这样会致使企业增加研发成本及效率低时间长等问题。而欧美发达国家高级女装定制,大部分以人体为基础,利用人体模型或称为人台,结合款式,面料属性特征,进行立体裁剪。这种制版方法,较直观且效果及好,但是成本较高,时间较长,而且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具有较高操作技巧及熟练。那么,技术人员如何利用平面制版像立体裁剪那样直观有效,符合人体体型特征,且具有高效率制版效果,就是笔者设想的“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
其中,专利号为CN112545090A的中国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女上衣的制版方法。但这种制版方法精确度低,基本类似于日本文化式原型,没有充分考虑女性形体特征,与女性身体贴合效果较为一般,且无法准确体现人体曲面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能够使得女装上衣制版更加直观,简便,具有接近三维效果高效率制版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选取合适成年女性,测量并记录所述人体原型体征数据;所述的测量部位包括上胸围、胸围、下胸围、腰围、臀围、颈围、颈根围、总肩宽、小肩宽、胸宽、背宽、后背长、前中长、后腰节长、前腰节长、坐臀高、腰臀长、手臂长、手根围、手臂围、肘围、肘高、腕围、BP点高、BP点间距、乳下弧线长、肩斜度、手臂弯曲角度、前臀围、后臀围、前坐臀围、后坐臀围、胸围高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步骤S2,依据人体数据及人体体表特征,结合实际制版可操作性,制作衣身原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依据人体数据画一个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短边长度为人体数据背长加上后领深,所述长方形的长边长度为臀围的二分之一,所述长方形两侧短边分别作为前中线和后中线,所述长方形两侧长边分别作为肩平行线和腰围线;
步骤S2-2,依据坐臀高在所述腰围线下侧作与所述腰围线相对平行的线作为坐臀线,并将所述前中线和所述后中线延长至与坐臀线两端连接,依据腰臀长在所述腰围线下侧作与所述腰围线相对平行的线作为臀围线;
步骤S2-3,依据颈根围设计所需的领宽和领深以所述肩平行线与所述前中线相交点为端点,以该端点为起点以前领宽为长沿所述肩平行线量取前领宽点、以该端点为起点以前领深为长沿所述前中线量取前领深点,依据领口特征作曲线连接前领宽点和前领深点作为前领窝线;
依据颈根围设计所需的领宽和领深以所述肩平行线与所述后中线相交点为端点,以该端点为起点以后领宽为长沿所述肩平行线量取后领宽点、以该端点为起点以后领深为长沿所述后中线量取后领深点,依据领口特征作曲线连接后领宽点和后领深点作为后领窝线;
步骤S2-4,作前肩斜线和后肩斜线,依据人体肩斜度,以所述前领窝线与所述肩平行线交点作为前领肩点,以所述前领肩点为起点作斜线作为前肩斜线,所述前肩斜线与所述肩平行线之间夹角略大于人体肩斜度;以所述后领窝线与所述肩平行线交点作为后领肩点,以所述后领肩点为起点作斜线作为后肩斜线,所述后肩斜线与所述肩平行线之间夹角略小于人体肩斜度,所述前肩斜线和所述后肩斜线长度均等于人体小肩宽长度,且所述前肩斜线倾斜角度加上所述后肩斜线倾斜角度除以二等于人体肩斜度;
步骤S2-5,依据人体胸腰特征在所述腰围线上侧处作与所述腰围线平行的线作为前胸围线,所述前胸围线长度为人体前胸围长度的二分之一加上1-3CM省量;
步骤S3,依据人体数据及人体体表特征,在所述步骤S2制得的衣身原型上作省道;
步骤S4,按照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设计的人体原型进行面料裁切,将裁切后的面料缝制成坯衣;
步骤S5,人体试穿,试穿核对原型各个部位设计与人体是否吻合,设计的基础线、轮廓线是否吻合人体特征,再进行细节调整,最后确定吻合人体的衣身原型;
步骤S6,以所述步骤S3制得的衣身原型,分析所需制取衣服款式,根据制版要求,结合款式特点,直接在所述衣身原型加放松度和调整省道进行制版。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2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6,以所述前中线与所述腰围线交点作为前腰节中点,以所述前腰节中点为起点、以人体前腰围的二分之一加上4-6CM省量为长在所述腰围线上取一点作为前上侧缝线腰侧点,以所述前胸围线上远离所述前中线的一端端点为前胸侧点,在所述前胸围线上侧1.5-2.5CM处取一点作为前袖窿底点,依据人体侧面体型特征作线连接前袖窿底点、前胸侧点、前上侧缝线腰侧点,画顺并作为前上侧缝线;
步骤S2-7,以所述后中线和所述腰围线交点作为后腰节中点,以所述后腰节中点为起点、以人体后腰围的二分之一加上1-3CM省量为长在所述腰围线上取一点,并将该点向下平行0.5-1.5CM作为后上侧缝线腰侧点,以所述前胸侧点为起点作虚线将所述前胸围线延长至所述后中线作为后胸辅助线,在所述后胸辅助线上取一距离所述前胸侧点0.8-1.8CM的点作为后上胸围临时点,在所述后上胸围临时点上侧0.3-1.3CM处取一点作为后袖窿底点,依据人体侧面体型特征作线连接后袖窿底点、后上胸围临时点、后上侧缝线腰侧点,画顺并作为后上侧缝线;
步骤S2-8,依据人体臂根围数据及形状特征,画前后袖窿线;以所述前肩斜线远离前中线的一侧端点作为前肩端点,作线连接前肩端点、前袖窿底点并画顺作为前袖窿线;以所述后肩斜线远离后中线的一侧端点作为后肩端点,作线连接后肩端点、后袖窿底点画顺后袖窿线;
步骤S2-9,依据人体前臀围和后臀围长度在所述臀围线上取一点作为臀围侧点,所述臀围侧点两侧臀围线分别作为前臀围线和后臀围线;依据人体前坐臀围和后坐臀围长度在所述坐臀线上取一点作为坐臀围侧点,所述坐臀围侧点两侧坐臀线分别作为前坐臀围线和后坐臀围线;
步骤S2-10,以所述前腰节中点为起点、以人体前腰围的二分之一加上省量1.5-4.7CM为长在腰围线上取一点作为前下腰侧点,依据人体特征作线连接所述前下腰侧点、臀围侧点、坐臀围侧点并画顺线体并作为前下侧缝线;
步骤S2-11,以所述作为后腰节中点为起点、以人体后腰围的二分之一加上 3-7CM省量为长在所述腰围线上取一点作为后下腰侧点,依据人体特征作线连接所述后下腰侧点、臀围侧点、坐臀围侧点并画顺线体并作为后下侧缝线。
作为优选,所述的以所述前中线、前领窝线、前肩斜线、前袖窿线、前上侧缝线、前下侧缝线、前坐臀围线围起部分作为衣身原型前片;以所述后中线、后领窝线、后肩斜线、后袖窿线、后上侧缝线、后下侧缝线、后坐臀围线围起部分作为衣身原型后片。
作为优选,所述的所述步骤S2还包括:
作线连接所述后腰节中点和所述后上侧缝线腰侧点并画顺线体作为后上腰口线;
作线连接所述前腰节中点和所述前上侧缝线腰侧点并画顺线条作为前上腰口线;
以所述作为后腰节中点为起点、以人体后腰围的二分之一加上3-7CM省量为长在所述腰围线上取一点作为后下腰侧点,作线连接所述后下腰侧点和所述后腰节中点作为后下腰口线;
以所述作为前腰节中点为起点、以人体前腰围的二分之一加上省量 1.5-4.7CM为长在所述腰围线上取一点作为前下腰侧点,作线连接所述前下腰侧点和前腰节中点作为前下腰口线。
作为优选,所述的衣身原型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以所述前中线、前领窝线、前肩斜线、前袖窿线、前上侧缝线、前上腰口线围起部分作为前上身;以所述前中线、前上腰口线、前下侧缝线、前坐臀围线围起部分作为前下身;
以所述后中线、后领窝线、后肩斜线、后袖窿线、后上侧缝线、后上腰口线围起部分作为后上身;
以所述后中线、后下腰口线、后下侧缝线、后坐臀围线围起部分作为后下身。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2-10中将所述前下侧缝线上靠近所述前下腰侧点端端点向上延长0.3-0.7CM并以作线连接前腰节中点作为紧身腰纵向补充量。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2中依据人体胸围高,将所述后腰口线上侧复制与所述后腰口线平行的线作为后胸围线,所述后胸围线两端端点分别相交于所述后中线和后上侧缝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2中依据人体数据及人体体表特征将所述后领窝线下侧处作与所述肩平线相平行的水平线,将该水平线上与所述后袖窿线交点向下平移0.5-1.5CM并以该点为端点作曲线连接所述水平线与所述后中线侧端点作为背宽线。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3中省道包括后肩省,依据人体数据及人体体表特征在所述后领深点下侧8-11CM并距离所述后中线7-11CM处取一点,以该点作为省尖点在所述后肩斜线上作省宽为0.5-2.5CM的锥型省道作为后肩省,并将所述后肩省旁靠近所述后袖窿线一侧的后肩斜线绕所述后肩省向下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3中省道包括后腰省,依据人体数据及人体体表特征在所述后腰节中点上侧22-25CM且距离所述后中线8-9.6CM处取一点,以该点作为省尖点在所述后上腰口线上作省量为1.8-2.6CM的省道作为后上腰省。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3中省道包括后下腰省,在所述腰围线上靠近所述后上腰省处向下作省量为2-3CM、省长为15-19CM的省道作为第一后下腰省;在所述腰围线上第一后下腰省与后下腰侧点中间向下作省量为2-3CM、省长为 15-19CM的省道作为第二后下腰省。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3中省道包括前领肩省,依据人体BP点宽特征在所述前胸围线上取一距离所述前中心二分之一BP点宽加上0-1CM省量的点作为 BP点,在所述肩平线上距离所述前领肩点4-5.2CM取一点作为第二前领肩点,所述BP点为起点分别作线连接所述前领肩点和第二前领肩点作省量为4-5.2CM 的省道作为前领肩省,并将所述前肩斜线靠近端部转移至所述第二前领肩点。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3中省道包括袖窿省,以所述BP点为省尖点、在所述前袖窿线上距离所述前领深点水平线6-10CM处作省量为0.2-1CM的省道作为袖窿省。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3中省道包括胸下省,依据人体胸围和下胸围特征,设计合适的后下胸围和前下胸围尺寸,并设置胸下省,所述胸下省为以所述BP 点下侧0-1CM处一点作为省尖点,向下作省长为5-8CM、省量为3-5CM的单个胸下省道;或所述胸下省为设置于所述BP点下左右两侧的两个省量为1.5-3CM的双胸下省道。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3中省道包括前上腰省,将所述单个胸下省道的两侧省线或双胸下省道的每个省道上靠近所述BP点一侧省线向下延长至所述前上腰口线作为前上腰省,所述前上腰省下侧开口处省宽为4-6CM。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3中省道还包括前下腰省,所述前下腰省有两个,取所述前上腰省下端靠近所述前中线一侧省线与所述腰围线交点为第一前下腰省一侧省线的端点,向下作省长为9-13CM、省量为1-1.8CM的省道作为第一前下腰省;在所述腰围线上所述前下腰侧点与所述第一前下腰省之间中点向下作省量为1.4-2.2CM,省长10-15cm的省道作为第二前下腰省。
作为优选,将所述后臀围线和/或所述后坐臀围线下侧0.3-0.8CM处复制与其平行的紧身腰臀围线和/或紧身腰坐臀线。
作为优选,还包括作乳下弧线,将所述前中线与所述前胸围线交点上侧 2.5-3.5CM处取一点作为乳下弧形起点,沿所述胸围线向内量取16-20CM再取一点作乳下弧形终点,作下弧线连接两点作为乳下弧线,形状符合乳房下部分特征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2还包括手臂原型制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a,依据人体臂围特征画一个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长边长度为人体臂根围深长度,所述长方形的短边长度臂根围宽长度,所述长方形的两侧长边分别作为前臂根围基础线和后臂根围基础线,在所述长方形短边 4.2-5CM处作与所述长方形的长边平行的线作为臂根围中心线,所述臂根围中心线上侧与所述长方形短边交点作为肩端点,所述肩端点两侧分别为长短边和短短边;以所述肩端点为端点在所述长短边上0.3-0.7CM处取一点和所述短短边上0.5-0.9CM处在取一点,分别以两点为端点作线连接所述长方形另一侧短边做省道,然后在所述长方形内按照臂根围尺寸调整作臂根围线;
步骤S2-b,将所述长方形靠近所述短短边的一侧长边向远离所述长方形中心侧平移0.7-0.9CM作为第一臂围基础结构线、将所述长方形靠近所述长短边侧的长边向远离所述长方形中心侧平移1.8-2.0CM作为第二臂围基础结构线,将所述臂根围中心线向所述第二臂围基础结构线侧平移0.4-0.6CM作为手臂中心线,所述手臂中心线与长方形上侧短边相交点作为新的肩端点,以所述新的肩端点为端点在所述长短边上0.8-1.2CM处取一点和所述短短边上1-1.4CM处在取一点,并在所述手臂中心线由上往下5-6CM处取一点作为省尖点,连接三个点作肩臂省;
步骤S2-c,在所述第一臂围基础结构线中心取一点作为前臂中线对称点,在所述第二臂围基础结构线上由上至下2/5处取一点作为后臂中线对称点,将所述臂根围线两侧分别与前臂中线对称点、后臂中线对称点连接并画顺线条,尺寸与衣身袖窿线吻合即可;
步骤S2-d,依据人体手臂特征,在所述长方形上侧短边下方复制一条与其平行的线作为肘线,所述肘线宽度为肘围的二分之一,并将所述肘线靠近所述第二臂围基础结构线端端点下侧1-3CM处取一点并以该点为端点作线连接所述肘线另一端作为肘省线,所述肘省线与所述肘线之间作肘省,肘省大小要吻合手臂弯曲角度;
步骤S2-e,依据人体手臂特征,在距离所述肘省线20-30CM处作与所述肘省线相对平行的手腕围线,所述腕围线的宽度为腕围的二分之一,所述的手腕围线与所述后臂中线相交点上侧0.5-1.1CM处取一点,以该点为端点作线连接所述手腕围线与所述前臂中线相交点作手腕倾斜度线;
步骤S2-f,依据手臂自然弯曲弧度,分别依次连接腕围线、肘线、肘省线、前臂中线、后臂中线端点作手臂前线和手臂后线。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2还包括颈部原型制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A,画一条水平线,所述水平线长度为颈根围的二分之一减去 0.1-0.5;
步骤S2-B,依据颈部设计所需,在所述步骤S2-A制得的水平线一端端部点作与所述水平线相垂直长度为8-12CM的线作为前颈中线,在所述水平线另一端端部作与所述水平线相垂直长度为2.8-3.6CM的线作为垂直辅助线;
步骤S2-C;在所述水平线上取一距所述水平线和所述前颈中线相交点 1-2CM的点并以该点为起点作线连接所述垂直辅助线上远离所述水平线的一端端部作为颈根围基础线,以所述颈根围基础线上靠近垂直辅助线的一端端部为起点作与所述颈根围基础线相垂直且长度为6-8CM的线为后颈中线,作线将所述后颈中线上端部和所述前颈中线上段部连接作为颈上口基础线;
步骤S2-D;在所述颈根围基础线上取一点,该点距离所述后颈中线长度等于后颈窝长度,在所述颈上口基础线上距离所述后颈中线5-7CM处再取一点,作直线连接两点作为配领用领肩线;
步骤S2-E;作线将所述前颈中线下端部、所述颈根围基础线与所述领肩线相交点、所述后颈中线下端部连接作为颈根围线,在所述颈根围线上侧 5.5-6.5CM处作与所述颈根围线相对平行的线作为颈围线。
本发明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由颈部、手臂、衣身三部分原型组成,是在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人体体型特征及理论基础上,进行合理、科学、严谨的分析和论证,总结而成。实践中有效解决版师在制版过程中,碰到上衣结构平衡的技术难题,特别是衣服后跑、前后摆起翘、衣身不平衡的技术难点,以及对款式结构设计中点、线、面与人体曲面相对应的位置无法准确判断,对于宽松型与合体型的胸、腰、臀三者之间距离的变化原理无法准确掌握。而本发明最大优点就是让制版技术人员直观了解女性人体体表曲面特征;各部位省道分配及省道转移原理;不同人体体型特征所产生原型变化原理;创新领子、袖子制版方法及原理,并且能起到直观效果。在实践操作中有助于版师对不同风格的服装款式,进行合理省道设计处理,并能深刻理解人体曲面所产生结构设计变化的合理性、科学性、准确性。综上,以人体为原型女装上衣制版方法解决了常规平面制版方法无法从二维平面制版像三维立体裁剪那样直观有效,而且能使版师在企业追求高效率,底成本的目标也给予实现,与此同时,以人体为基型女装制版方法非常适应个性化、高端定制女装制版需求,为我国服装制版从业人员带来一些帮助及提高制版技术,能有效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也给予新入行制版师能够快速融入企业所需技术型人才。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的人体原型构线图。
图2是本发明以人体为基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的人体原型尺寸图。
图3是本发明以人体为基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的人体原型图。
图4是本发明的前上身、前下身、后上身、后下身人体原型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五吊带连衣裙款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五吊带连衣裙人体原型设计过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五吊带连衣裙制版成品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六旗袍款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六旗袍人体原型设计过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六旗袍制版成品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七西装款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七西装人体原型设计过程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七西装人体原型的颈部原型设计过程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七西装制版成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发明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选取合适成年女性,测量并记录所述人体原型体征数据;所述的测量部位包括上胸围83.5cm、胸围85cm、下胸围72.5cm、腰围65cm、臀围89cm、颈围30.5cm、颈根围33cm、臂围26cm、肘围22cm、腕围15cm、手臂长54cm、臂根围37.8cm、坐臀高29cm、BP点高24cm、乳下围线长21.2cm、BP点宽18cm、肩斜度20.5°、袖肘弯曲度5°、后腰节长41.5cm、前腰节长42cm、后背长39cm、前中长35cm、腰臀长20cm、坐臀长29.5cm、总肩宽37.5cm、小肩宽12.7cm。选择年龄在25-35岁之间,符合或相对吻合国标型号160/84A标准的成年女性作为人体原型研究对象,便以理解和掌握女性人体体型特征,为人体原型设计提供准确数据。本文选择人体模特为身高163cm,胸围85cm,胸、腰、臀三者之间差稍微大一点,在国标Y-A型之间,便于理解和掌握人体体型特征及对人体原型设计更加符合实践操作。进行人体测量时,被测者需要自然放松直立。直立时,两腿要并拢,两手下垂手臂自然弯曲,头正,双眼正视前方。测量对象为上身无着装人体状态,也可以穿合体文胸,穿文胸需注意调整好胸高点及间距。在测量之前,用可粘贴的标志带,标出人体围度线及纵线,主要标记为腰围线、胸围线、臀围线,三者需要与地面水平面平行;后中线、前中线与地面垂直;颈根围线、臂根围线、肩位线、臂围线、肘围线、腕围线、手臂长线。准确标记各部位,对测量所得数据就越准确,对人体原型平面制作提供重要数据依据,有助于人体原型更加符合人体特征。测量主要工具是软皮尺、角度尺。
步骤S2,依据人体数据及人体体表特征,结合实际制版可操作性,制作衣身原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依据人体数据画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短边长度为人体数据背长39CM加上后领深2CM。长方形的长边长度为臀围89CM的二分之一
45.5CM。长方形两侧短边分别作为前中线和后中线。长方形两侧长边分别作为肩平行线和腰围线。
步骤S2-2,依据坐臀高29CM在腰围线下侧作与腰围线相对平行的线作为坐臀线。并将前中线和后中线延长至与坐臀线两端连接。依据腰臀长20CM 在腰围线下侧20CM作与腰围线相对平行的线作为臀围线。便于后期设计人员根据需求选择调整合适的坐臀线、臀围线位置。
步骤S2-3,依据颈根围设计所需的领宽和领深以肩平行线与前中线相交点为端点。以该端点为起点以前领宽5.7CM为长沿所述肩平行线量取前领宽点、以该端点为起点以前领深6CM为长沿所述前中线量取前领深点,依据领口特征作曲线连接前领宽点和前领深点作为前领窝线。依据领口特征作曲线连接前领宽点和前领深点作为前领窝线。灵活设计领口和领子,便于根据款式需求调整各种领、领子。
依据颈根围设计所需的领宽和领深以所述肩平行线与所述后中线相交点为端点。以该端点为起点以后领宽6.7CM为长沿肩平行线量取后领宽点、以该端点为起点以后领深2CM为长沿后中线量取后领深点。依据领口特征作曲线连接后领宽点和后领深点作为后领窝线。
步骤S2-4,作前肩斜线和后肩斜线。依据人体肩斜度20.5°。以前领窝线与肩平行线交点作为前领肩点。以前领肩点为起点作斜线作为前肩斜线。前肩斜线与肩平行线之间夹角为22.4°略大于人体肩斜度。以后领窝线与肩平行线交点作为后领肩点。以后领肩点为起点作斜线作为后肩斜线。后肩斜线与肩平行线之间夹角为18.6°略小于人体肩斜度。前肩斜线和所述后肩斜线长度均等于人体小肩宽长度12.7CM。且前肩斜线倾斜角度加上后肩斜线倾斜角度除以二等于人体肩斜度20.5°。前肩斜线和后肩斜线长度可以根据人体肩斜度进行调整,倾斜角度也能调整,便于与各种体型贴合。正常成年女性人体肩斜度在20-21°左右,准确把握肩斜度,对上衣结构设计平衡至关重要,也是判断一个人属于正常肩体、溜肩体、平肩体的一个显著特征。
步骤S2-5,依据人体胸腰特征在腰围线上侧17CM处作与腰围线平行的线作为前胸围线。前胸围线长度为人体前胸围长度44.6CM的二分之一加上 1.8CM省量等于22.3CM。
步骤S2-6,以前中线与腰围线交点作为前腰节中点。以前腰节中点为起点、以人体前腰围35CM的二分之一加上5CM省量为长在腰围线上取一点作为前上侧缝线腰侧点。以前胸围线上远离前中线的一端端点为前胸侧点。在前胸围线上侧2CM处取一点作为前袖窿底点。依据人体侧面体型特征作线连接前袖窿底点、前胸侧点、前上侧缝线腰侧点。画顺并作为前上侧缝线。
步骤S2-7,以后中线和腰围线交点作为后腰节中点。以后腰节中点为起点、以人体后腰围30CM的二分之一加上2.2CM省量为长在腰围线上取一点。并将该点向下平行1CM作为后上侧缝线腰侧点。以前胸侧点为起点作虚线将前胸围线延长至后中线作为后胸辅助线。在后胸辅助线上取一距离前胸侧点1.3CM的点作为后上胸围临时点。在后上胸围临时点上侧0.8CM 处取一点作为后袖窿底点.依据人体侧面体型特征作线连接后袖窿底点、后上胸围临时点、后上侧缝线腰侧点。画顺并作为后上侧缝线。
步骤S2-8,依据人体臂根围数据及形状特征,画前后袖窿线。以前肩斜线远离前中线的一侧端点作为前肩端点。作线连接前肩端点、前袖窿底点并画顺作为前袖窿线。前袖窿线尺寸为18.1CM。以后肩斜线远离后中线的一侧端点作为后肩端点,作线连接后肩端点、后袖窿底点画顺后袖窿线。后袖窿线尺寸为19.7CM。
步骤S2-9,依据人体前臀围45CM和后臀围44CM长度在臀围线上取一点作为臀围侧点。计算方法为前臀围和后臀围长度的一半。臀围侧点两侧臀围线分别作为前臀围线和后臀围线。依据人体前坐臀围45CM和后坐臀围长度44CM在坐臀线上取一点作为坐臀围侧点。计算方式为前坐臀围和后坐臀围的一半。坐臀围侧点两侧坐臀线分别作为前坐臀围线和后坐臀围线。将后臀围线后坐臀围线下侧0.5CM处复制与其平行的紧身腰臀围线和紧身腰坐臀线。满足紧身腰设计需求。
步骤S2-10,以前腰节中点为起点、以人体前腰围35CM的二分之一 17.5CM加上省量3.2CM为长在腰围线上取一点作为前下腰侧点。依据人体特征作线连接前下腰侧点、臀围侧点、坐臀围侧点并画顺线体并作为前下侧缝线。将前下侧缝线上靠近前下腰侧点端端点向上延长0.5CM并以作线连接前腰节中点作为紧身腰纵向补充量。
步骤S2-11,以作为后腰节中点为起点、以人体后腰围30CM的二分之一15CM加上5.2CM省量为长在腰围线上取一点作为后下腰侧点。依据人体特征作线连接后下腰侧点、臀围侧点、坐臀围侧点并画顺线体并作为后下侧缝线。以前中线、前领窝线、前肩斜线、前袖窿线、前上侧缝线、前下侧缝线、前坐臀围线围起部分作为衣身原型前片。以后中线、后领窝线、后肩斜线、后袖窿线、后上侧缝线、后下侧缝线、后坐臀围线围起部分作为衣身原型后片。划分前后片,便于拆分,便于根据需求选择前片或后片,并在前片或后片上设计相应的版型,使用更灵活多变。
步骤S2-12,作线连接后腰节中点和后上侧缝线腰侧点并画顺线体作为后上腰口线。
作线连接前腰节中点和前上侧缝线腰侧点并画顺线条作为前上腰口线。
以作为后腰节中点为起点、以人体后腰围30CM的二分之一加上5.2CM 省量为长在腰围线上取一点作为后下腰侧点。作线连接后下腰侧点和后腰节中点作为后下腰口线。
以作为前腰节中点为起点、以人体前腰围35CM的二分之一加上省量3.2CM为长在腰围线上取一点作为前下腰侧点。作线连接前下腰侧点和前腰节中点作为前下腰口线。
衣身原型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以前中线、前领窝线、前肩斜线、前袖窿线、前上侧缝线、前上腰口线围起部分作为前上身。
以前中线、前上腰口线、前下侧缝线、前坐臀围线围起部分作为前下身。
以后中线、后领窝线、后肩斜线、后袖窿线、后上侧缝线、后上腰口线围起部分作为后上身。
以后中线、后下腰口线、后下侧缝线、后坐臀围线围起部分作为后下身。将衣身原型分成前上身、前下身、后上身、后下身四部分组成,体现人体四个部分不同的人体体型特征,区别传统衣身原型。衣身原型更立体,便于拆分,便于根据需求选择前上身、前下身、后上身、后下身,并在前上身、前下身、后上身、后下身上设计相应的版型,使用更灵活多变。
步骤S2-12,依据人体胸围高17CM。将后腰口线上侧复制与后腰口线平行的线作为后胸围线。后胸围线两端端点分别相交于后中线和后上侧缝线上。后胸围线长度为19CM加上0.6CM省量。
步骤S2-13,依据人体数据及人体体表特征将后领窝线下侧11.5CM 处作与肩平线相平行的水平线。将该水平线上与所述后袖窿线交点向下平移1CM并以该点为端点作曲线连接水平线与所述后中线侧端点作为背宽线。
作乳下弧线。将前中线与前胸围线交点上侧3CM处取一点作为乳下弧形起点。沿胸围线向内量取18CM再取一点作乳下弧形终点,作下弧线连接两点作为乳下弧线,形状符合乳房下部分特征即可。乳下弧形便于确定女性乳房位置,便于调整。
步骤S3,依据人体数据及人体体表特征。在步骤S2制得的衣身原型上作省道。省道使服装由原来平面的前后两片叠合的二维空间构成方法上彻底脱离出来,服装由平面性的单纯结构转变成追求三维空间的立体结构。
省道包括后肩省。依据人体数据及人体体表特征在后领深点下侧9.5CM并距离后中线9CM处取一点。以该点作为省尖点在后肩斜线上作省宽为1.5CM的锥型省道作为后肩省。并将后肩省旁靠近后袖窿线一侧的后肩斜线绕后肩省向下旋转。后肩省使得后肩部更立体,便于与人体后肩贴合。
省道包括后腰省。依据人体数据及人体体表特征在后腰节中点上侧23.5CM 且距离后中线8.8CM处取一点。以该点作为省尖点在后上腰口线上作省量为 2.2CM的省道作为后上腰省。
省道包括后下腰省。在腰围线上靠近后上腰省处向下作省量为2.5CM、省长为17CM的省道作为第一后下腰省。在腰围线上第一后下腰省与后下腰侧点中间向下作省量为2.5CM、省长为17CM的省道作为第二后下腰省。设置后上腰省、第一后下腰省、第二后下腰省使得衣身原型后腰部位更贴合人体,通过调整后腰省可以适用于不同体型人群。
省道包括前领肩省。依据人体BP点宽18CM特征在前胸围线上取一距离前中心二分之一BP点宽9CM加上0省量的点作为BP点。在肩平线上距离前领肩点4.6CM取一点作为第二前领肩点。BP点为起点分别作线连接前领肩点和第二前领肩点作省量为4.6CM的省道作为前领肩省,并将前肩斜线靠近端部转移至第二前领肩点。本实施例直接取BP点宽的二分之一不加省量的点作为BP点为常规款式,款式较为贴身舒适,聚拢乳房。前领肩省使得衣身原型胸部上侧更立体,更贴合胸型,调整前领肩省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胸型和胸部大小。
省道包括袖窿省。以BP点为省尖点、在前袖窿线上距离前领深点水平线8CM 处作省量为0.5CM的省道作为袖窿省。袖窿省使胸部更立体,使袖窿口更贴合人体。
省道包括胸下省,依据人体胸围85CM和下胸围72.5CM特征。设计合适的后下胸围和前下胸围尺寸。本实施例设计后下胸围17.3CM加省量1.2CM,前下胸围19CM加腰省量4CM。并设置胸下省。本实施例胸下省量取4.4CM。胸下省为设置于BP点下左右两侧的两个省量为2.2CM的双胸下省道。间距4CM。胸下省使得衣身原型胸部下侧更立体,更贴合胸型,调整胸下省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胸型和胸部大小。
省道包括前上腰省。双胸下省道的每个省道上靠近BP点一侧省线向下延长至前上腰口线作为前上腰省。前上腰省下侧开口处省宽为5CM。前上腰省使得衣身原型前腰部位更贴合人体,通过调整前腰省可以适用于不同体型人群。
省道还包括前下腰省。前下腰省有两个。取前上腰省下端靠近前中线一侧省线与腰围线交点为第一前下腰省一侧省线的端点。向下作省长为11CM、省量为14CM的省道作为第一前下腰省。在腰围线上前下腰侧点与第一前下腰省之间中点向下作省量为1.8CM,省长12.5cm的省道作为第二前下腰省。前下腰省使得衣身原型前腰部位更贴合人体,通过调整前腰省可以适用于不同体型人群。
步骤S4,按照步骤S3和步骤S3设计的人体原型进行面料裁切。将裁切后的面料缝制成坯衣。
步骤S5,人体试穿。试穿核对原型各个部位设计与人体是否吻合,设计的基础线、轮廓线是否吻合人体特征,再进行细节调整,最后确定吻合人体的衣身原型。提高原型精度。
步骤S6,以步骤S3制得的衣身原型,分析所需制取衣服款式,根据制版要求,结合款式特点,直接在所述衣身原型加放松度和调整省道进行制版。
实施例二:
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该实施例中BP依据人体BP点宽18CM特征在前胸围线上取一距离前中心二分之一BP点宽9CM加上 0.5CM省量的点作为BP点。本实施例取BP点宽的二分之一并加上一定省量的点作为BP点为文胸款式,胸型较为分离舒适性更佳,贴合乳房。
胸下省为以BP点下侧0.5CM处一点作为省尖点,向下作省长为6.5CM、省量为4CM的单个胸下省道。单个胸下省道裁剪缝合更方便,更省力。
实施例三:
参阅图1、图2和图3,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步骤S2还包括手臂原型制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a,依据人体臂围特征画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边长度为人体臂根围深长度13.8CM,长方形的短边长度臂根围宽长度10.3CM。长方形的两侧长边分别作为前臂根围基础线和后臂根围基础线。在长方形短边4.6CM处作与长方形的长边平行的线作为臂根围中心线。臂根围中心线上侧与长方形短边交点作为肩端点。肩端点两侧分别为长短边和短短边。肩端点为端点在长短边上0.5CM处取一点和短短边上0.7CM处在取一点,分别以两点为端点作线连接长方形另一侧短边做省道,然后在长方形内按照臂根围尺寸调整作臂根围线。
步骤S2-b,将长方形靠近短短边的一侧长边向远离长方形中心侧平移 0.8CM作为第一臂围基础结构线、将长方形靠近长短边侧的长边向远离长方形中心侧平移1.9CM作为第二臂围基础结构线,将所述臂根围中心线向所述第二臂围基础结构线侧平移0.5CM作为手臂中心线。手臂中心线与长方形上侧短边相交点作为新的肩端点。以新的肩端点为端点在长短边上1CM处取一点和所述短短边上1.2CM处在取一点,并在手臂中心线由上往下5.5CM处取一点作为省尖点,连接三个点作肩臂省。肩臂省使得肩臂部位更立体,贴合人体曲线。
步骤S2-c,在第一臂围基础结构线中心取一点作为前臂中线对称点。在第二臂围基础结构线上由上至下2/5处取一点作为后臂中线对称点。将臂根围线两侧分别与前臂中线对称点、后臂中线对称点连接并画顺线条,尺寸与衣身袖窿线吻合即可。
步骤S2-d,依据人体手臂特征。在长方形上侧短边下方28CM复制一条与其平行的线作为肘线。肘线宽度为肘围22CM的二分之一11CM,并将肘线靠近第二臂围基础结构线端端点下侧2CM处取一点并以该点为端点作线连接肘线另一端作为肘省线。肘省线与肘线之间作肘省,肘省大小要吻合手臂弯曲角度。肘省可以与手臂自然倾斜时角度贴合。
步骤S2-e,依据人体手臂特征,在距离肘省线25CM处作与肘省线相对平行的手腕围线。腕围线的宽度为腕围15CM的二分之一7.5CM。手腕围线与后臂中线相交点上侧0.8CM处取一点,以该点为端点作线连接手腕围线与前臂中线相交点作手腕倾斜度线。
步骤S2-f,依据手臂自然弯曲弧度,分别依次连接腕围线、肘线、肘省线、前臂中线、后臂中线端点作手臂前线和手臂后线。手臂原型是配袖时重要的基础结构,能够根据需要自由调整。灵活设计手臂袖型。
实施例四:
参阅图1、图2和图3,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步骤S2还包括颈部原型制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A,画一条水平线。水平线长度为颈根围33CM的二分之一减去 0.3CM。
步骤S2-B,依据颈部设计所需。在步骤S2-A制得的水平线一端端部点作与水平线相垂直长度为10CM的线作为前颈中线。在水平线另一端端部作与水平线相垂直长度为3.2CM的线作为垂直辅助线.
步骤S2-C;在水平线上取一距水平线和前颈中线相交点1.5CM的点并以该点为起点作线连接垂直辅助线上远离所述水平线的一端端部作为颈根围基础线,以颈根围基础线上靠近垂直辅助线的一端端部为起点作与颈根围基础线相垂直且长度为7CM的线为后颈中线,作线将后颈中线上端部和前颈中线上段部连接作为颈上口基础线。
步骤S2-D;在所述颈根围基础线上取一点,该点距离后颈中线长度等于后颈窝长度7.3CM。在颈上口基础线上距离后颈中线6CM处再取一点,作直线连接两点作为配领用领肩线.
步骤S2-E;作线将前颈中线下端部、颈根围基础线与领肩线相交点、所述后颈中线下端部连接作为颈根围线,在颈根围线上侧6CM处作与颈根围线相对平行的线作为颈围线。颈部原型是配领时重要的基础结构,能够根据需要自由调整。灵活设计领型。
实施例五:
参与图5、图6和图7,在实施例一或N的基础上,将制得的衣身原型应用于吊带连衣裙试验。吊带连衣裙款式分析:夏季穿着礼服式吊带裙,适合年龄 25-35岁左右成熟女性。款式比较优雅时尚,整体为露肩抹胸露背性感型,需要注意胸、腰部要修身,突显修长,面料是丝绒印花,无弹,前摆不对称开叉处拼接荷叶边装饰。
制版:前领口、腋下弧线到背部,线条设计要流畅,符合人体体型特征,腋下胸处不易暴露过多也不易太保守,胸部要符合胸型;腰节线需要向上提高(前腰2cm、侧腰2cm、后中腰4cm)以增加衣身修长效果;由于此款属于抹胸式,因此胸围以适应正常人体舒适度即可,将胸围放松量在5cm左右;此款腰围较修身,因此延长腰围线,后中破缝,因此,后片原型需要先转换,后上侧腰节提高至腰节水平线于满足侧腰长度,前片原型保持不变,腰节下部分0.5cm 收腰纵向补充量可以忽略;臀围放松量在5cm左右,衣长按款式要求设计长度,其余与人体原型设计衣服廓形。按人体原型为基础模板进行制版,结合款式特点,直接加放松量,比较直观、简便,而且对于外廓形设计及省量、省位的设计非常准确到位,符合人体特征,使版师好比直接在人台模型或是人体上进行结构设计,形成平面化三维制版。而普通制版方法,是无法准确掌握人体体表凹凸面特征及省量细节控制,需要版师个人经验及重复试验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一般常规制版方法,成品效果成功率在40%左右,而用人体原型制版方法,成品效果成功率在90%以上,而制版速度也相应的提高到50%左右。
实施例六:
参与图8、图9和图10,在实施例一或N的基础上,将制得的衣身原型应用于旗袍试验。旗袍试验款式分析:旗袍可称为国服,东方女性代表性服装。对体型要求比较挑剔,款式要突显优美的身材,整体要求修身,修长,突出胸、腰、臀曲线型外在特征。面料为真丝、锦缎,款式要求简练,显瘦,优雅魅力东方女性美。
制版:由于款式比较修身合体,因此对每个部位省位及省量设计要符合人体体型特征。首先对人体原型进行转换,后上侧腰节提高至腰节水平线以满足侧腰长度,前片原型保持不变,腰节下部分0.5cm收腰纵向补充量可以忽略,省道及侧缝通过归拔达到满足需要的量;后肩省通过转移,一部分转到后中缝处理,一部分通过肩部归缩处理;前领窝线需要放入人体最少舒适量0.3cm减少前领肩省量;由于此款为连肩袖,先把手臂原型与衣身原型肩部相吻合再进行连肩袖制作;领子利用颈部原型按照领圈设计以及领口服帖程度直接制版;由于旗袍较修身,松度舒适量不宜过大,胸围5-6cm、腰围5-6cm、臀围3-4cm,袖窿深为原型袖窿围向下1.5cm左右;后中开口装隐形拉链,方便穿脱,其他部位按照款式进行结构及轮廓设计。
实施例七:
参与图11、图12、图13和图14,在实施例一或N的基础上,将制得的衣身原型应用于西装试验。款式分析:适合春秋季穿着西装,复古较中性的风格,宽松版,微收腰。适合年龄为28-35岁左右年轻女性。款式要求干练,显瘦,有气质。
制版:此款属于宽松版,带有中性风格。基本尺寸设置:肩宽45cm、胸围 106cm、腰围105cm、摆围113cm、叠门4.4cm、后中长72.5cm、袖长59.5cm、袖肥37.6cm、袖口31cm、胸宽36.5cm、背宽40.5cm、袖窿深从原型袖窿围下 8cm;首先对人体原型进行转换,后上侧腰节提高至腰节水平线于把上腰身省量集中在中间位置,后中心线保持不变,前片原型保持不变,腰节下部分0.5cm 收腰纵向补充量可以忽略;调整后肩省,放0.5cm在袖窿里作垫肩处理,前领肩省作腰撇门处理,部分省量作前肩拔开及袖窿垫肩0.5cm处理,前袖窿作部分归缩处理;后中缝腰部作部分收省处理,顺直至下摆,后侧胸、腰作收身处理,摆适当放出后中摆去除的量,这样会使成衣显瘦符合人体特征;领子按照颈部原型设计领型;袖子依据手臂原型结合衣身袖窿深度作出合体袖型;其余部位参照款式要求进行结构设计。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任何对本发明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选取合适成年女性,测量并记录所述人体原型体征数据;测量部位包括上胸围、胸围、下胸围、腰围、臀围、颈围、颈根围、总肩宽、小肩宽、胸宽、背宽、后背长、前中长、后腰节长、前腰节长、坐臀高、腰臀长、手臂长、手根围、手臂围、肘围、肘高、腕围、BP点高、BP点间距、乳下弧线长、肩斜度、手臂弯曲角度、前臀围、后臀围、前坐臀围、后坐臀围、胸围高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步骤S2,依据人体数据及人体体表特征,结合实际制版可操作性,制作衣身原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依据人体数据画一个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短边长度为人体数据背长加上后领深,所述长方形的长边长度为臀围的二分之一,所述长方形两侧短边分别作为前中线和后中线,所述长方形两侧长边分别作为肩平行线和腰围线;
步骤S2-2,依据坐臀高在所述腰围线下侧作与所述腰围线相对平行的线作为坐臀线,并将所述前中线和所述后中线延长至与坐臀线两端连接,依据腰臀长在所述腰围线下侧作与所述腰围线相对平行的线作为臀围线;
步骤S2-3,依据颈根围设计所需的领宽和领深以所述肩平行线与所述前中线相交点为端点,以该端点为起点以前领宽为长沿所述肩平行线量取前领宽点、以该端点为起点以前领深为长沿所述前中线量取前领深点,依据领口特征作曲线连接前领宽点和前领深点作为前领窝线;
依据颈根围设计所需的领宽和领深以所述肩平行线与所述后中线相交点为端点,以该端点为起点以后领宽为长沿所述肩平行线量取后领宽点、以该端点为起点以后领深为长沿所述后中线量取后领深点,依据领口特征作曲线连接后领宽点和后领深点作为后领窝线;
步骤S2-4,作前肩斜线和后肩斜线,依据人体肩斜度,以所述前领窝线与所述肩平行线交点作为前领肩点,以所述前领肩点为起点作斜线作为前肩斜线,所述前肩斜线与所述肩平行线之间夹角略大于人体肩斜度;以所述后领窝线与所述肩平行线交点作为后领肩点,以所述后领肩点为起点作斜线作为后肩斜线,所述后肩斜线与所述肩平行线之间夹角略小于人体肩斜度,所述前肩斜线和所述后肩斜线长度均等于人体小肩宽长度,且所述前肩斜线倾斜角度加上所述后肩斜线倾斜角度除以二等于人体肩斜度;
步骤S2-5,依据人体胸腰特征在所述腰围线上侧处作与所述腰围线平行的线作为前胸围线,所述前胸围线长度为人体前胸围长度的二分之一加上1-3CM省量;
步骤S2-6,以所述前中线与所述腰围线交点作为前腰节中点,以所述前腰节中点为起点、以人体前腰围的二分之一加上4-6CM省量为长在所述腰围线上取一点作为前上侧缝线腰侧点,以所述前胸围线上远离所述前中线的一端端点为前胸侧点,在所述前胸围线上侧1.5-2.5CM处取一点作为前袖窿底点,依据人体侧面体型特征作线连接前袖窿底点、前胸侧点、前上侧缝线腰侧点,画顺并作为前上侧缝线;
步骤S2-7,以所述后中线和所述腰围线交点作为后腰节中点,以所述后腰节中点为起点、以人体后腰围的二分之一加上1-3CM省量为长在所述腰围线上取一点,并将该点向下平行0.5-1.5CM作为后上侧缝线腰侧点,以所述前胸侧点为起点作虚线将所述前胸围线延长至所述后中线作为后胸辅助线,在所述后胸辅助线上取一距离所述前胸侧点0.8-1.8CM的点作为后上胸围临时点,在所述后上胸围临时点上侧0.3-1.3CM处取一点作为后袖窿底点,依据人体侧面体型特征作线连接后袖窿底点、后上胸围临时点、后上侧缝线腰侧点,画顺并作为后上侧缝线;
步骤S2-8,依据人体臂根围数据及形状特征,画前后袖窿线;以所述前肩斜线远离前中线的一侧端点作为前肩端点,作线连接前肩端点、前袖窿底点并画顺作为前袖窿线;以所述后肩斜线远离后中线的一侧端点作为后肩端点,作线连接后肩端点、后袖窿底点画顺后袖窿线;
步骤S2-9,依据人体前臀围和后臀围长度在所述臀围线上取一点作为臀围侧点,所述臀围侧点两侧臀围线分别作为前臀围线和后臀围线;依据人体前坐臀围和后坐臀围长度在所述坐臀线上取一点作为坐臀围侧点,所述坐臀围侧点两侧坐臀线分别作为前坐臀围线和后坐臀围线;
步骤S2-10,以所述前腰节中点为起点、以人体前腰围的二分之一加上省量1.5-4.7CM为长在所述腰围线上取一点作为前下腰侧点,依据人体特征作线连接所述前下腰侧点、臀围侧点、坐臀围侧点并画顺线体并作为前下侧缝线;
步骤S2-11,以所述作为后腰节中点为起点、以人体后腰围的二分之一加上3-7CM省量为长在所述腰围线上取一点作为后下腰侧点,依据人体特征作线连接所述后下腰侧点、臀围侧点、坐臀围侧点并画顺线体并作为后下侧缝线;
步骤S3,依据人体数据及人体体表特征,在所述步骤S2制得的衣身原型上作省道;
步骤S4,按照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设计的人体原型进行面料裁切,将裁切后的面料缝制成坯衣;
步骤S5,人体试穿,试穿核对原型各个部位设计与人体是否吻合,设计的基础线、轮廓线是否吻合人体特征,再进行细节调整,最后确定吻合人体的衣身原型;
步骤S6,以所述步骤S3制得的衣身原型,分析所需制取衣服款式,根据制版要求,结合款式特点,直接在所述衣身原型加放松度和调整省道进行制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前中线、前领窝线、前肩斜线、前袖窿线、前上侧缝线、前下侧缝线、前坐臀围线围起部分作为衣身原型前片;以所述后中线、后领窝线、后肩斜线、后袖窿线、后上侧缝线、后下侧缝线、后坐臀围线围起部分作为衣身原型后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0中将所述前下侧缝线上靠近所述前下腰侧点端端点向上延长0.3-0.7CM并以作线连接前腰节中点作为紧身腰纵向补充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依据人体胸围高,将所述后腰口线上侧复制与所述后腰口线平行的线作为后胸围线,所述后胸围线两端端点分别相交于所述后中线和后上侧缝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依据人体数据及人体体表特征将所述后领窝线下侧处作与所述肩平行线相平行的水平线,将该水平线上与所述后袖窿线交点向下平移0.5-1.5CM并以该点为端点作曲线连接所述水平线与所述后中线侧端点作为背宽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3中省道包括后肩省,依据人体数据及人体体表特征在所述后领深点下侧8-11CM并距离所述后中线7-11CM处取一点,以该点作为省尖点在所述后肩斜线上作省宽为0.5-2.5CM的锥型省道作为后肩省,并将所述后肩省旁靠近所述后袖窿线一侧的后肩斜线绕所述后肩省向下旋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3中省道包括后腰省,依据人体数据及人体体表特征在所述后腰节中点上侧22-25CM且距离所述后中线8-9.6CM处取一点,以该点作为省尖点在后上腰口线上作省量为1.8-2.6CM的省道作为后上腰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还包括手臂原型制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a,依据人体臂围特征画一个长方形,所述长方形的长边长度为人体臂根围深长度,所述长方形的短边长度臂根围宽长度,所述长方形的两侧长边分别作为前臂根围基础线和后臂根围基础线,在所述长方形短边4.2-5CM处作与所述长方形的长边平行的线作为臂根围中心线,所述臂根围中心线上侧与所述长方形短边交点作为肩端点,所述肩端点两侧分别为长短边和短短边;以所述肩端点为端点在所述长短边上0.3-0.7CM处取一点和所述短短边上0.5-0.9CM处在取一点,分别以两点为端点作线连接所述长方形另一侧短边做省道,然后在所述长方形内按照臂根围尺寸调整作臂根围线;
步骤S2-b,将所述长方形靠近所述短短边的一侧长边向远离所述长方形中心侧平移0.7-0.9CM作为第一臂围基础结构线、将所述长方形靠近所述长短边侧的长边向远离所述长方形中心侧平移1.8-2.0CM作为第二臂围基础结构线,将所述臂根围中心线向所述第二臂围基础结构线侧平移0.4-0.6CM作为手臂中心线,所述手臂中心线与长方形上侧短边相交点作为新的肩端点,以所述新的肩端点为端点在所述长短边上0.8-1.2CM处取一点和所述短短边上1-1.4CM处在取一点,并在所述手臂中心线由上往下5-6CM处取一点作为省尖点,连接三个点作肩臂省;
步骤S2-c,在所述第一臂围基础结构线中心取一点作为前臂中线对称点,在所述第二臂围基础结构线上由上至下2/5处取一点作为后臂中线对称点,
将所述臂根围线两侧分别与前臂中线对称点、后臂中线对称点连接并画顺线条,尺寸与衣身袖窿线吻合即可;
步骤S2-d,依据人体手臂特征,在所述长方形上侧短边下方复制一条与其平行的线作为肘线,所述肘线宽度为肘围的二分之一,并将所述肘线靠近所述第二臂围基础结构线端端点下侧1-3CM处取一点并以该点为端点作线连接所述肘线另一端作为肘省线,所述肘省线与所述肘线之间作肘省,肘省大小要吻合手臂弯曲角度;
步骤S2-e,依据人体手臂特征,在距离所述肘省线20-30CM处作与所述肘省线相对平行的手腕围线,所述腕围线的宽度为腕围的二分之一,所述的手腕围线与所述后臂中线相交点上侧0.5-1.1CM处取一点,以该点为端点作线连接所述手腕围线与所述前臂中线相交点作手腕倾斜度线;
步骤S2-f,依据手臂自然弯曲弧度,分别依次连接腕围线、肘线、肘省线、前臂中线、后臂中线端点作手臂前线和手臂后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还包括颈部原型制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A,画一条水平线,所述水平线长度为颈根围的二分之一减去0.1-0.5;
步骤S2-B,依据颈部设计所需,在所述步骤S2-A制得的水平线一端端部点作与所述水平线相垂直长度为8-12CM的线作为前颈中线,在所述水平线另一端端部作与所述水平线相垂直长度为2.8-3.6CM的线作为垂直辅助线;
步骤S2-C;在所述水平线上取一距所述水平线和所述前颈中线相交点1-2CM的点并以该点为起点作线连接所述垂直辅助线上远离所述水平线的一端端部作为颈根围基础线,以所述颈根围基础线上靠近垂直辅助线的一端端部为起点作与所述颈根围基础线相垂直且长度为6-8CM的线为后颈中线,作线将所述后颈中线上端部和所述前颈中线上段部连接作为颈上口基础线;
步骤S2-D;在所述颈根围基础线上取一点,该点距离所述后颈中线长度等于后颈窝长度,在所述颈上口基础线上距离所述后颈中线5-7CM处再取一点,作直线连接两点作为配领用领肩线;
步骤S2-E;作线将所述前颈中线下端部、所述颈根围基础线与所述领肩线相交点、所述后颈中线下端部连接作为颈根围线,在所述颈根围线上侧5.5-6.5CM处作与所述颈根围线相对平行的线作为颈围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40608.8A CN113425024B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40608.8A CN113425024B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25024A CN113425024A (zh) | 2021-09-24 |
CN113425024B true CN113425024B (zh) | 2022-06-03 |
Family
ID=77758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40608.8A Active CN113425024B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2502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28936B (zh) * | 2021-10-25 | 2024-04-09 | 绍兴市博亚服饰有限公司 | 西服定制试穿的四度审核方法 |
CN114081226A (zh) * | 2021-11-23 | 2022-02-25 | 陈观众 | 定点轨道线配领方法 |
CN114794630B (zh) * | 2022-04-20 | 2024-02-13 | 陈观众 | 一种以手臂几何模型为基础的配袖方法 |
CN114983072A (zh) * | 2022-05-11 | 2022-09-02 | 钱达华 | 一种基于穿衣量和版型松量的数字化服装制版方法 |
CN114794628B (zh) * | 2022-05-24 | 2024-10-29 | 浙江乔治白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 肩部适体的大衣制图方法 |
CN114983074B (zh) * | 2022-06-14 | 2024-08-20 | 温州市标准化科学研究院 | 一种女西服定制快速基础制版工艺 |
CN117256985B (zh) * | 2023-09-22 | 2024-06-28 | 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 | 弯势袖及弯势袖服装的制备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55868A (en) * | 1961-12-12 | 1964-04-22 | Nellie Louise Rawlings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method of forming garment patterns of graded sizes from a block pattern |
EP0128860A1 (de) * | 1983-04-27 | 1984-12-19 | Almopa Anstalt | Oberkörperbekleidungsstück,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berkörperbekleidungsstückes, geschnittene Stoffteile für ein Oberkörperbekleidungsstück und Schablone zum Zuschneiden eines Oberkörperbekleidungsstückes |
JP2000265313A (ja) * | 1999-03-12 | 2000-09-26 | Tetsuo Mabuchi | 上着用型紙の作成方法 |
CN1422566A (zh) * | 2001-11-25 | 2003-06-11 | 葛俊康 | 一种服装基本颈围线上的内倾式立领的裁剪方法 |
CN104095331A (zh) * | 2014-06-23 | 2014-10-15 | 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 | 合体类女上衣衣身原型裁剪方法 |
CN108158095A (zh) * | 2017-11-06 | 2018-06-15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特体服装版型制作方法 |
CN108542029A (zh) * | 2018-04-04 | 2018-09-18 | 西京学院 | 一种女装原型基础样板制图方法 |
-
2021
- 2021-06-30 CN CN202110740608.8A patent/CN11342502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55868A (en) * | 1961-12-12 | 1964-04-22 | Nellie Louise Rawlings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 method of forming garment patterns of graded sizes from a block pattern |
EP0128860A1 (de) * | 1983-04-27 | 1984-12-19 | Almopa Anstalt | Oberkörperbekleidungsstück,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berkörperbekleidungsstückes, geschnittene Stoffteile für ein Oberkörperbekleidungsstück und Schablone zum Zuschneiden eines Oberkörperbekleidungsstückes |
US4635301A (en) * | 1983-04-27 | 1987-01-13 | Almopa Anstalt | Upper body garment construction |
JP2000265313A (ja) * | 1999-03-12 | 2000-09-26 | Tetsuo Mabuchi | 上着用型紙の作成方法 |
CN1422566A (zh) * | 2001-11-25 | 2003-06-11 | 葛俊康 | 一种服装基本颈围线上的内倾式立领的裁剪方法 |
CN104095331A (zh) * | 2014-06-23 | 2014-10-15 | 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 | 合体类女上衣衣身原型裁剪方法 |
CN108158095A (zh) * | 2017-11-06 | 2018-06-15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特体服装版型制作方法 |
CN108542029A (zh) * | 2018-04-04 | 2018-09-18 | 西京学院 | 一种女装原型基础样板制图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缪晓燕.女性特殊体型上衣看图制版关键技术研究.《丝绸科技》.2016, * |
罗晶等.女装参数化智能打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科研与生产》.2016,19-24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25024A (zh) | 2021-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425024B (zh) | 一种以人体为原型的女装上衣制版方法 | |
US10238155B2 (en) | Bra engineering | |
CN109527684B (zh) | 一种服装袖窿和袖子的制图方法 | |
CN112137215B (zh) | 一种服装平面对称式打版方法 | |
CN106360812B (zh) | 一种唐式女衬衫的制作方法 | |
CN108523286B (zh) | 一种衣袖角度控制、精准配袖方法 | |
EP2928332A1 (en) | Brassiere | |
WO2016199308A1 (ja) | 背広原型及び背広原型用測定器 | |
CN114983074B (zh) | 一种女西服定制快速基础制版工艺 | |
JP2015120985A (ja) | 背広原型及び背広原型用測定器 | |
CN110909464A (zh) | 一种标准成衣人台的制作方法 | |
JP3363428B2 (ja) | 型紙の立体作図法 | |
CN112704294B (zh) | 一种以人体为基型的女装裤子制版方法 | |
CN202842389U (zh) | 原生修身女裤 | |
CN206542924U (zh) | 一种新型唐式女衬衫 | |
CN113057391A (zh) | 一种火鼎婆服装的制作方法 | |
CN105476140A (zh) | 无省服装的制作方法 | |
CN112107061B (zh) | 一种面向个性化定制的服装样板分级系统设计的方法 | |
WO2017096075A1 (en) | Bra engineering | |
CN114794630B (zh) | 一种以手臂几何模型为基础的配袖方法 | |
CN220631113U (zh) | 一种3d精雕分区塑形瑜伽裤 | |
CN210901421U (zh) | 一种文胸用u型钢及其应用的文胸 | |
CN208286447U (zh) | 一种内衬和袖子可拆卸女装 | |
Lee et al. | Dress Design Analysis and Pattern Making Techniques for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Dress Production | |
Matthews-Fairbanks | Bare Essentials: Bras-: Construction and Pattern Drafting for Lingerie Desig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