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4804A - 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及其集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及其集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4804A
CN113424804A CN202110796936.XA CN202110796936A CN113424804A CN 113424804 A CN113424804 A CN 113424804A CN 202110796936 A CN202110796936 A CN 202110796936A CN 113424804 A CN113424804 A CN 113424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gg
hermetia illucens
inner plate
net
eg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69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24804B (zh
Inventor
王定美
李勤奋
麦力文
林嘉聪
刘和
杨霞
毛益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TAS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ATAS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TAS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ATAS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07969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248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24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4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24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48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黑水虻养殖器具制作领域,公开了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及其集卵方法。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以有网孔的产卵网作为外层,然后再配合一个光滑的内板。黑水虻产卵时,将卵产在内板和产卵网之间的间隔内。由于集卵槽正对应间隔设置,当产卵完毕后,虫卵就会沿着内板滑落至下部的集卵槽中,从而自动完成黑水虻虫卵的收集。收集到卵之后,将集卵槽取出,倒出集卵槽内的卵,再将集卵槽放回原位,即可继续收集卵。以本发明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制成的的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可以将多组集卵器组装在一起使用,产下的卵即沿着光滑的内板下滑,落入下部的集卵槽内,从而自动完成收集黑水虻虫卵的的操作,大大提高了黑水虻虫卵的收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及其集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黑水虻养殖器具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及其集卵方法。
背景技术
黑水虻虫卵收集是水虻养殖的关键环节。目前诱导黑水虻产卵的方法通常是在成虫养殖区域设置一个里边堆放适量引诱物的容器,并用几块瓦楞纸或木条叠在一起,置于食料附近,就可能较方便地收获到黑水虻的卵用于后续生产。但是,瓦楞纸制作的产卵器虽然成本低廉,但制作起来比较麻烦、用工多,且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反复利用;成虫在瓦楞纸孔中产卵后,虫卵可直接用于孵化,虫卵会粘附在纸片上或纸孔中,不易单独收集。方形木条或者塑料板制成的产卵器虽然可多次使用,但是产卵之后需要使用刀片将虫卵刮下来,会造成少量卵损失,而且人工刮卵和每次之后需要再次将长板绑好,用工多,例如专利《一种黑水虻集卵方法》(公开号:CN109042543A)。
因此,研发出能够自动收集黑水虻虫卵的装置以及集卵方法,对于黑水虻的养殖和后续研究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及其集卵方法,不需要人工刮卵、不要重复拆板组装,只需将虫卵槽取出倒卵就可以,工序简单、对卵无损伤、降低人工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包括:产卵网、内板和集卵槽;所述的内板对应所述的集卵槽位置设置于所述集卵槽的上方;所述的内板与水平面存在夹角;所述的产卵网设于所述内板远离集卵槽的一侧表面,并且与所述的内板靠近所述产卵网的一侧的表面存在间隔;所述的集卵槽开口朝对应所述的内板下边缘和产卵网下边缘之间的间隔设置;所述内板朝向所述产卵网的表面为光滑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的内板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的比值大于2。
进一步,所述的内板与水平面垂直设置;所述的产卵网相对应的分别设置于所述的内板两个表面。
进一步,所述的产卵网的孔径为2-4mm;所述的产卵网与所述的内板之间的间隔为7-10mm。
进一步,所述的产卵网与内板靠近所述产卵网的一侧表面相平行。
进一步,所述的集卵槽两端分别设有可拆卸的封板,所述的产卵网的下边缘和所述的内板的下边缘均位于集卵槽的开口内;每一个所述的集卵槽内设置至少一块内板。
一种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引诱剂放置槽和固定架;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和引诱剂放置槽均固定在所述的固定架上;所述的引诱剂放置槽设于所述的固定架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设于所述引诱剂放置槽的外侧。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架设有栖息盖,所述的栖息盖设于所述固定架的顶部,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引诱剂放置槽均设于所述的栖息盖之下;所述的栖息盖设有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架设有饮水器和挂钩,所述的饮水器和所述的挂钩均设于所述的栖息盖远离所述集卵器的一侧;所述的挂钩对应所述栖息盖的中心位置设置。
一种黑水虻自动集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以上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或者黑水虻集卵装置放置在黑水虻成虫房内,成虫即可在产卵网与内板的缝隙内产卵;产下的卵即沿着光滑的内板下滑,落入下部的集卵槽内,从而自动完成收集黑水虻虫卵的的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以有网孔的产卵网作为产卵器外层,为成虫尾部提供产卵卡点;然后再配合一个光滑的内板,作为产卵管着点。黑水虻产卵时,将卵产在内板和产卵网之间的间隔内。由于集卵槽正对应间隔设置,当产卵完毕后,虫卵就会沿着内板滑落至下部的集卵槽中,从而自动完成黑水虻虫卵的收集。收集到卵之后,将集卵槽取出,倒出集卵槽内的卵,再将集卵槽放回原位,即可继续收集卵。
以本发明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制成的的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将集卵器和引诱剂放置槽固定在固定架上,同时将集卵器设置在引诱剂放置槽之外,可以将多组集卵器组装在一起使用,而多组集卵器可以共用一组引诱剂放置槽,不仅减少了引诱剂收集槽的数量,减少了引诱剂的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黑水虻虫卵的收集效率,有利于快速收集黑水虻虫卵。
需要收集黑水虻虫卵时,只需将本发明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或者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放入成虫房,不需要人工刮卵黑水虻产下的虫卵即可自动收集到集卵槽中。集卵槽虫卵收集完成后,不要重复拆板组装,只需将虫卵槽取出倒卵就可以,工序简单、对卵无损伤,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集卵器和集卵装置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内板的数量、形状以及倾斜的角度等,可以适应悬挂和放置地面等多重场合,便于空间上的多点布置,提高收集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4为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实施例2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实施例4的俯视图;
图7为一种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种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种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不同颜色的编织袋对于成虫的吸引效果比较;编织袋的颜色从左至右依次为亮黄色、暗绿色和鲜蓝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如图1所示,包括:产卵网1、内板2和集卵槽3;所述的内板为一平板,对应所述的集卵槽位置设置于所述集卵槽的上方;所述的内板与水平面存在夹角;所述的集卵槽开口31朝向所述的内板设置;所述的产卵网设于所述内板远离集卵槽的一侧表面,并且与所述的内板远离集卵槽的一侧表面存在间隔21;所述的集卵槽开口朝对应所述的内板下边缘和产卵网下边缘之间的间隔设置,其中内板与集卵槽的一个侧壁相抵接,产卵网与集卵槽的另一个侧壁相抵接;所述内板朝向所述产卵网的表面22为光滑的表面。
所述的内板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w的比值大于2。所述的产卵网的孔径为2-4mm;所述的产卵网与所述的内板之间的间隔为7-10mm。所述的产卵网与内板靠近所述产卵网的一侧表面相平行。所述的集卵槽设有可拆卸的封板32、33将集卵槽封闭,每一个所述的集卵槽内设置一块内板。
本实施例中,内板和产卵网分别于集卵槽的内侧壁,从而将内板与产卵网之间的间隔与集卵槽的开口相连通,避免虫卵滑出集卵槽。内板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的比值大于2,可以形成比较陡的坡度,可以使虫卵顺利滑入集卵槽中,避免虫卵停留在内板上。产卵网的孔径2-4mm,有利于将黑水虻成虫尾部卡紧,并且有利于产卵管伸出寻找产卵着点,保证黑水虻成虫将卵产在内板上。而产卵网与内板间隔为7-10mm,既可以满足产卵管在内板上寻找产卵着点,又可以保证产下的卵自行掉落,方便收集虫卵。而产卵网与内板靠近产卵网的一侧平行设置,可以保证产卵网与内板表面的距离相等,避免虫卵在沿着内板滑落的过程中被卡在产卵网与内板之间。集卵槽两端被可拆卸的封板封闭,可以避免虫卵从集卵槽两端掉出,在收集完虫卵后,将集卵槽拆下,去掉一侧的封板,震动集卵槽即可将虫卵倒出。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固定内板和产卵网,可在内板和产卵网周围设置封边4,既可以稳定内板和产卵网的相对位置,又可以防止黑水虻在边缘产卵,导致虫卵掉落到集卵槽之外。
为了更好的支撑内板,还可在内板未设置产卵网的一侧增加支撑结构,例如支撑杆5,也可以增加支撑板等,用于稳定内板和集卵槽的相对位置。
为了使产卵网和内板的位置保持相对稳定,可以先用边框将产卵网围出相应的形状,再采用支撑架、支撑杆等结构,将边框连同产卵网固定在距离内板合适的位置上。应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将产卵网与内板相对位置固定的其他结构,在不影响黑水虻产卵和卵滑入集卵槽的前提下,也可以用于固定产卵网和内板。
实施例2
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如图2-3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板与水平面垂直设置;所述的产卵网相对应的分别设置于所述的内板两个表面。所述的产卵网的下边缘和所述的内板的下边缘均位于集卵槽的开口内。
本实施例中,内板与水平面垂直设置,更有利于黑水虻产下的卵向下滑动,落入到集卵槽中,最大程度减少卵停留在内板上。产卵网分别设置在内板的两个表面,使得黑水虻可以同时在内板的两个表面产卵,提高了卵的收集效率。内板下边缘和产卵网的下边缘均设置在集卵槽的开口内,可以保证内板和产卵网之间的卵全部滑入集卵槽内。
为了更好的稳定内板和集卵槽的相对位置,本实施例中,将内板设置为其下边缘23抵接所述集卵槽的内壁,产卵网的下边缘11与集卵槽的封板的上边缘相抵接。
为了避免杂物落入或成虫飞入内板和产卵网之间的间隔内,将产卵网和内板的上方和左右两侧的边缘封闭,如图4所示。同时产卵网和内板边缘设置封闭结构,也可以为产卵网提供支撑力,进一步稳定产卵网和内板的相对位置。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卵卡在集卵槽的边角或者缝隙中,将集卵槽的侧面和底面的夹角设置成圆角,方便从集卵槽中将收集的卵取出。
实施例3
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如图5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板有2两块,其顶部相连接,下边缘相互分离设置;2块内板共用一个集卵槽,其下边缘分别与集卵槽两端的封板相抵接;2块内板对应的产卵网的下边缘分别与集卵槽的两端的封板上边缘相抵接。
本实施例中,内板为2块,并且设置为顶部相连接、下边缘分离的结构,并且下边缘抵接集卵槽的封板,2块内板和封板构成了三角形的结构,稳定更佳。
本实施例中,2块内板顶部的夹角设置为圆角,避免了2块内板相连接的部位产生缝隙,导致成虫在缝隙中产卵。
实施例4
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如图6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板为圆弧形,产卵网分别设置在内板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内板设置为弧形,可以增加内板和产卵网的表面积,为黑水虻提供更多的产卵位置,提高卵的收集效率。
实施例5
一种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如图7所示,包括:2个的黑水虻集卵器、引诱剂放置槽6和固定架7;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和引诱剂放置槽均固定在所述的固定架上;所述的引诱剂放置槽6设于所述的固定架7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设于所述引诱剂放置槽的外侧。
所述的固定架设有栖息盖71,所述的栖息盖设于所述固定架的顶部,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引诱剂放置槽均设于所述的栖息盖之下;所述的栖息盖设有通孔72,所述的固定架设有饮水器73和挂钩74,所述的饮水器和所述的挂钩均设于所述的栖息盖远离所述集卵器的一侧;所述的挂钩对应所述栖息盖的中心位置设置。
黑水虻集卵器固定在固定架上,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排列方式、不同数量的黑水虻集卵器,满足多种场合集卵的需求。
黑水虻集卵器,可以选择上述实施例中任何一种,本实施例中选择实施例2中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为了便于固定在固定架上,黑水虻集卵器通过固定栓24固定在固定架上,固定栓一端固定在内板的顶端,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架上,集卵槽固定在内板和产卵网的下方。为了便于拿取和更换集卵槽,本实施例中,将内板和产卵网的下边缘与集卵槽的上边缘间隔一段距离设置,即内板和产卵网悬挂在集卵槽的上方。
栖息盖可以为黑水虻提供交配场所。通孔有利于引诱剂气味的挥发,引诱成虫更好的找到产卵处。为了更好的引诱成虫,孔径不能过小,一般为10-20mm。饮水器为黑水虻提供水源,可以采用市售的鸡鸭鹅等家禽使用的自动饮水器,例如市售的普拉松自动饮水器。为了便于黑水虻吸水,在饮水器的出水端75铺设海绵76,为黑水虻吸水时提供落脚点。另外,设置饮水器使成虫房内可不再设置喷雾水喂水装置了,避免了常规雾喷水方式将卵板打湿导致卵坏的问题。使用过程中,饮水器出水端随着栖息盖放入黑水虻成虫房内,进水端设置在黑水虻成虫房外,通过水管77与出水端相连接。在黑水虻成虫房外,即可根据海绵吸水的饱和度,定量供水,保证海绵中持水量始终是饱和的状态。
为了刺激成虫交配,水中可加入3%-5%的营养物质(鱼肝油与葡萄糖质量比1:1混合),避免传统纯水喂缺能量、红糖水喂易招惹蚂蚁、无刺激成虫交配产卵作用的不足,母虫产率大大提升。
为了更好的吸引黑水虻成虫,可在栖息盖的下方、黑水虻集卵器的外侧悬挂亮绿色或黄色的假叶藤75,为成虫交配创造更多的栖息点,更便于黑水虻成虫前来产卵。
实施例6
一种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如图8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5相同,区别特征在于,黑水虻集卵器中,每两个内板共用一个集卵槽,整个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包含8个内板。
本实施例中,2个内板共用一个集卵槽,可以提高黑水虻卵的收集速率,又可以减少集卵槽的使用量,降低更换集卵槽的工作量。
实施例7
一种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如图9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6相同,区别特征在于,栖息盖上不设置挂钩,将固定架直接放置在底面上,同时在固定架底部增加支撑脚8和用于放置引诱剂的引诱剂放置盒9。
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支撑脚,可以将整个装置直接放置在地面上,无需再额外增加悬挂位置,使用更加方便。在固定架底部增加引诱剂放置盒,无需再装置内部设置引诱剂放置槽,既可以节省装置内部的空间,又方便添加引诱剂,操作更加简便。
为了让成虫全部在集卵网上产卵,避免在装置部件组装缝隙中产卵,可在引诱剂放置盒顶面盖一块面积大于盒顶面铁网,网孔为8-15mm。
实施例8
一种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如图10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6相同,区别特征在于,在栖息盖上设置固定装置,例如固定杆、固定栓等,在固定装置上再设置一个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即将两个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上、下竖直组装在一起。
两个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上、下竖直设置,既可以减少占用的地面,又可以提高集卵的效率,同时也便于更换。
上述实施例中,引诱剂以酸香臭味、并且能够越持久的散发该味道的物料为准。前期实践发现,以水泡的菠萝蜜、榴莲蜜果肉果皮加成虫死尸效果最好。引诱剂放置量为容器的1/3-2/3,这样保水性好、味道散发久,平时要定期观察,避免引诱剂因为水分散发,表面干燥,招致产卵。
颜色对于成虫的吸引度
在大型成虫房中(长20m宽8m高4m网室,顶部覆膜挡雨,遮光度40%),傍晚6点悬挂不同颜色的材料。为了便于成虫栖息,采用剪开的编织袋(面积50cm*100cm),次日15点观察,并且统计编织袋上停留的成虫数量,300头以内,逐头统计,300头以上,按行列折算。如表1及图11所示。
表1不同颜色对成虫吸引程度
编织袋面颜色 成虫停留数量(头)
亮黄色 1000
亮绿色 900
暗绿色 98
鲜蓝色 26
由表1可以看出,亮黄色和亮绿色的编织袋上成虫数量最多,并且相差不大,远远高于暗绿色和鲜蓝色。亮黄色、暗绿色和鲜蓝色对比结果见图11。由此可见,亮黄色和亮绿色对于成虫的吸引效果显著高于暗绿色和鲜蓝色。因此,本发明中涉及到的栖息盖的上表面、假叶藤以及产卵网等位置均设计成亮黄色或者暗绿色,以便更好地吸引成虫。
为了便于比较实验效果,本发明之后的实验过程中,栖息盖的上表面、假叶藤以及产卵网均选择亮黄色。
成虫交配产卵营养物的选择
每种营养物测试分别在大小一致的虫笼(约1.8*1.2*1.5m)中进行,虫笼中成虫数量(约1000头)、温湿度光照一致。营养液装在方盒中,盒中放置海绵。实验连续进行3批,统计营养物放置后5天内的成虫产卵累积数量,取平均值。使用实施例1简易集卵器收集虫卵,在傍晚6点放入集卵器,第二天傍晚取出集卵器,同时放入新的集卵器,连续收集5天。放置密度为每2-3平方米的空间放1个集卵面为A4纸大小(约210mm*300mm)集卵器。
表2营养补充种类对成虫交配的影响
成虫营养物 卵收集量(g)
干净的自来水 5.0
3%红糖水 5.5
5%红糖水 5.7
3%鱼肝油 5.1
5%鱼肝油 5.3
3%葡萄糖 5.6
5%葡萄糖 5.8
3%(鱼肝油与葡萄糖1:1混合物) 7.1
5%(鱼肝油与葡萄糖1:1混合物) 7.2
由表2可以看出,以3-5%的鱼肝油与葡萄糖1:1混合物作为营养液,虫卵收集量明显提高,明显高于其他组。
网孔直径对虫卵收集的影响-产卵网孔确定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分别设置不同孔径的产卵网,放入同一批培养、数量相同的黑水虻大型成虫房(长30m宽8m高4m网室,顶部覆膜挡雨,遮光度40%)中,在傍晚6点放入集卵器,第二天傍晚取出集卵器,同时放入新的集卵器,连续收集5天。放置密度为每2-3平方米的空间放1个集卵面为A4纸大小(约210mm*300mm)集卵器,各集卵槽的内板下方放置完全相同的引诱剂放置槽,并且放入等量的同种引诱剂。比较不同孔径对虫卵收集的影响,具体见表3。
表3不同孔径对虫卵收集的影响
Figure BDA0003163171760000141
由表1可以看出,网孔直径对于虫卵收集影响较大,网孔孔径为2mm和4mm的产卵网,不仅卵块的收集量明显高于其他孔径的产卵网,而且产卵正常,卵不会留在网上。因此,为了便于成虫产卵,网孔直径选择2-4mm。
产卵网和内板间隔对虫卵收集的影响-集卵间隔确定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产卵网和内板分别设置不同的间隔,放入同一批培养、数量相同的黑水虻大型成虫房(长30m宽8m高4m网室,顶部覆膜挡雨,遮光度40%)中,在傍晚6点放入集卵器,第二天傍晚取出集卵器,同时放入新的集卵器,连续收集5天。放置密度为2-3平方米的空间,放1个集卵面为A4纸大小(约210mm*300mm)集卵器,各集卵槽的内板下方放置完全相同的引诱剂放置槽,并且放入等量的同种引诱剂。比较不同间隔距离对虫卵收集的影响,具体见表3。
表4不同间隔距离对虫卵收集的影响
Figure BDA0003163171760000151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间隔距离可以直接影响卵块的收集量。产卵网和内板之间间隔7-10mm,卵块收集量明显高于其他间隔距离。此外,产卵网和内板之间间隔7-10mm的设置,没有卵留在产卵网及内部之间的位置,也便于后期收集卵。
内板材质及色调对于产卵的影响-内板材质确定-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内板分别设置不同的材料,放入同一批培养、数量相同的黑水虻大型成虫房(长30m宽8m高4m网室,顶部覆膜挡雨,遮光度40%)中,在傍晚6点放入集卵器,第二天傍晚取出集卵器,同时放入新的集卵器,连续收集5天。,放置密度为2-3平方米的空间,放1个集卵面为A4纸大小(约210mm*300mm)集卵器,各集卵槽的内板下方放置完全相同的引诱剂放置槽,并且放入等量的同种引诱剂。比较不同材料对虫卵收集的影响,具体见表5。
表5比较不同材料对虫卵收集的影响
Figure BDA0003163171760000152
Figure BDA0003163171760000161
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所用的材料中,黑色光滑塑料面的效果最好,优于常用的瓦楞纸。随着塑料面颜色变浅,集卵效果逐渐减低。而金属面的集卵效果均显著低于塑料面。由此可见,颜色较深、光滑不反光、不过凉的材质集卵效果较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产卵网、内板和集卵槽;所述的内板对应所述的集卵槽位置设置于所述集卵槽的上方;所述的内板与水平面存在夹角;所述的产卵网设于所述内板远离集卵槽的一侧表面,并且与所述的内板靠近所述产卵网的一侧的表面存在间隔;所述的集卵槽开口朝对应所述的内板下边缘和产卵网下边缘之间的间隔设置;所述内板朝向所述产卵网的表面为光滑的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板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的比值大于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板与水平面垂直设置;所述的产卵网相对应的分别设置于所述的内板两个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卵网的孔径为2-4mm;所述的产卵网与所述的内板之间的间隔为7-1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卵网与内板靠近所述产卵网的一侧表面相平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卵槽两端分别设有可拆卸的封板,所述的产卵网的下边缘和所述的内板的下边缘均位于集卵槽的开口内;每一个所述的集卵槽内设置至少一块内板。
7.一种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引诱剂放置槽和固定架;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和引诱剂放置槽均固定在所述的固定架上;所述的引诱剂放置槽设于所述的固定架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设于所述引诱剂放置槽的外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设有栖息盖,所述的栖息盖设所述固定架的顶部,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引诱剂放置槽均设于所述的栖息盖之下;所述的栖息盖设有通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黑水虻自动集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设有饮水壶和挂钩,所述的饮水壶和所述的挂钩均设于所述的栖息盖远离所述集卵器的一侧;所述的挂钩对应所述栖息盖的中心位置设置。
10.一种黑水虻集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黑水虻集卵器或者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黑水虻集卵装置放置在黑水虻成虫房内,成虫即可在产卵网与内板的缝隙内产卵;产下的卵即沿着光滑的内板下滑,落入下部的集卵槽内,从而自动完成收集黑水虻虫卵的的操作。
CN202110796936.XA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及其集卵方法 Active CN1134248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6936.XA CN113424804B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及其集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6936.XA CN113424804B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及其集卵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4804A true CN113424804A (zh) 2021-09-24
CN113424804B CN113424804B (zh) 2023-04-07

Family

ID=77760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6936.XA Active CN113424804B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及其集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24804B (zh)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3494A (zh) * 2010-08-27 2011-01-05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一种蛾卵收集机
CN102224813A (zh) * 2011-05-26 2011-10-26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一种水虻卵的诱集方法
CN202019632U (zh) * 2011-05-06 2011-11-02 凌云博际(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斑马鱼的鱼卵收集箱
CN102687705A (zh) * 2012-05-09 2012-09-26 全南厚朴生态林业有限公司 水虻集卵器
KR20160131452A (ko) * 2015-05-07 2016-11-16 곽주완 식·약용 곤충 사육장치
CN106106381A (zh) * 2016-08-17 2016-11-16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黑水虻养殖、收集装置
CN205884429U (zh) * 2016-06-28 2017-01-18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收集稻纵卷叶螟卵的装置
CN107466975A (zh) * 2017-09-25 2017-12-15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多功能米蛾饲养装置
CN207531714U (zh) * 2017-11-08 2018-06-26 广州无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虻集卵器及其产卵板集
CN207544112U (zh) * 2017-11-27 2018-06-29 广州飞禧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黑水虻成虫养殖设备
CN208047790U (zh) * 2018-03-29 2018-11-06 海南大学 一种黑水虻产卵引诱器
CN208159866U (zh) * 2018-04-26 2018-11-30 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
CN109042543A (zh) * 2018-09-13 2018-12-21 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 一种黑水虻集卵方法
CN209135171U (zh) * 2018-11-13 2019-07-23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诱集黑水虻成虫产卵的装置
CN209983360U (zh) * 2019-05-07 2020-01-24 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蝙蝠蛾卵批量收集装置
CN210202973U (zh) * 2019-06-05 2020-03-31 贵阳学院 一种简易仓储害虫的虫卵收集装置
CN210987777U (zh) * 2019-09-24 2020-07-14 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蜚蠊收集装置
CN111713463A (zh) * 2020-07-22 2020-09-2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黑水虻的产卵集卵装置
CN111713461A (zh) * 2020-07-22 2020-09-2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
CN112335611A (zh) * 2020-11-05 2021-02-09 重庆市环卫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黑水虻诱集产卵方法
CN212852225U (zh) * 2020-07-22 2021-04-02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黑水虻养殖设备中的吹风采卵装置
CN112640854A (zh) * 2020-12-28 2021-04-13 南京国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制成虫诱集器筛选高品质黑水虻种虫的方法
CN212937441U (zh) * 2020-06-30 2021-04-13 海南大学 一种用于粉虱和蓟马的型昆虫饲养装置
CN213639351U (zh) * 2020-07-22 2021-07-0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黑水虻产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3494A (zh) * 2010-08-27 2011-01-05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一种蛾卵收集机
CN202019632U (zh) * 2011-05-06 2011-11-02 凌云博际(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斑马鱼的鱼卵收集箱
CN102224813A (zh) * 2011-05-26 2011-10-26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一种水虻卵的诱集方法
CN102687705A (zh) * 2012-05-09 2012-09-26 全南厚朴生态林业有限公司 水虻集卵器
KR20160131452A (ko) * 2015-05-07 2016-11-16 곽주완 식·약용 곤충 사육장치
CN205884429U (zh) * 2016-06-28 2017-01-18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收集稻纵卷叶螟卵的装置
CN106106381A (zh) * 2016-08-17 2016-11-16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黑水虻养殖、收集装置
CN107466975A (zh) * 2017-09-25 2017-12-15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一种多功能米蛾饲养装置
CN207531714U (zh) * 2017-11-08 2018-06-26 广州无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虻集卵器及其产卵板集
CN207544112U (zh) * 2017-11-27 2018-06-29 广州飞禧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黑水虻成虫养殖设备
CN208047790U (zh) * 2018-03-29 2018-11-06 海南大学 一种黑水虻产卵引诱器
CN208159866U (zh) * 2018-04-26 2018-11-30 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蝙蝠蛾蛹羽化及成虫交配容器
CN109042543A (zh) * 2018-09-13 2018-12-21 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 一种黑水虻集卵方法
CN209135171U (zh) * 2018-11-13 2019-07-23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诱集黑水虻成虫产卵的装置
CN209983360U (zh) * 2019-05-07 2020-01-24 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蝙蝠蛾卵批量收集装置
CN210202973U (zh) * 2019-06-05 2020-03-31 贵阳学院 一种简易仓储害虫的虫卵收集装置
CN210987777U (zh) * 2019-09-24 2020-07-14 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蜚蠊收集装置
CN212937441U (zh) * 2020-06-30 2021-04-13 海南大学 一种用于粉虱和蓟马的型昆虫饲养装置
CN111713463A (zh) * 2020-07-22 2020-09-2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黑水虻的产卵集卵装置
CN111713461A (zh) * 2020-07-22 2020-09-2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黑水虻虫卵收集装置
CN212852225U (zh) * 2020-07-22 2021-04-02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黑水虻养殖设备中的吹风采卵装置
CN213639351U (zh) * 2020-07-22 2021-07-09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黑水虻产卵装置
CN112335611A (zh) * 2020-11-05 2021-02-09 重庆市环卫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黑水虻诱集产卵方法
CN112640854A (zh) * 2020-12-28 2021-04-13 南京国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制成虫诱集器筛选高品质黑水虻种虫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海泳等: "《光照节律及强度对黑水虻成虫行为及繁殖能力的影响》", 《广东饲料》 *
常向前等: "《人工光照及温度对冬季黑水虻生殖行为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詹常森等: "《中华大蟾蜍 养殖基地技术手册》", 30 September 2018,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靳任任等: "《黑水虻人工养殖技术》", 《科学种养》 *
靳任任等: "《黑水虻繁育技术》", 《农村新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4804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0968A (zh) 不用除沙、自动上蔟的养蚕方法
CN205455533U (zh) 一种盐碱地园林绿化用灭虫装置
KR20130122993A (ko) 해삼양식장치
CN210580605U (zh) 一种青钱柳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装置
CN103210852A (zh) 一种明显提高脊尾白虾人工育苗存活率的方法
CN203058145U (zh) 蚊子幼虫捕灭器
CN113424804B (zh) 一种黑水虻集卵器及其集卵方法
CN102422830B (zh) 一种诱捕昆虫的装置
CN217958400U (zh) 一种瓢虫人工饲养架
CN216088380U (zh) 一种便于收集马铃薯块茎蛾成虫的养虫及集虫复合装置
CN106135166B (zh) 一种适用于普通草蛉的扩繁方法及选用的装置
CN110558294B (zh) 一种轻简高效的异色瓢虫两段饲养法
CN210241369U (zh) 一种园林用捕虫灯
KR200469400Y1 (ko) 해충 포집장치
CN210432659U (zh) 一种多功能生态鱼缸
CN107853253B (zh) 巨螯螨室内循环饲养装置及饲养方法
CN108782474B (zh) 一种快速收集卵粒和更换饲料的家蝇饲养装置及饲养方法
CN202310940U (zh) 一种新型水盆式诱捕器
CN110710488A (zh) 一种带有自动喂料装置的水产养殖池
KR200465766Y1 (ko) 뒤영벌 증식 및 판매용 겸용상자
CN105994182B (zh) 瓢虫的人工繁育方法及诱捕装置
CN205213901U (zh) 一种黑水虻养殖装置
CN215074860U (zh) 一种胡蜂移动养殖装置
CN220174206U (zh) 变态成蛙养殖一体池
CN110771577B (zh) 一种烟蚜茧蜂僵蚜高密度快速繁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