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0512A - 一种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0512A
CN113420512A CN202110656306.2A CN202110656306A CN113420512A CN 113420512 A CN113420512 A CN 113420512A CN 202110656306 A CN202110656306 A CN 202110656306A CN 113420512 A CN113420512 A CN 113420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quality
concentration
downstream
functional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63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20512B (zh
Inventor
董飞
黄爱平
彭文启
王伟杰
赵晓辉
陈学凯
刘晓波
司源
王威浩
杜霞
马冰
李今今
雷阳
廉秋月
杨晓晨
阎柳青
侯军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Priority to CN2021106563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205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20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0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20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0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8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luid dynamics, e.g.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5Quality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08Flui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52Water filtr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Algebra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ewag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包括S1、计算上游入境来水的超标水质浓度;S2、根据收集的跨界河流的河道大断面和水文水质实测数据,构建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对河道糙率和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进行率定;S3、基于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模拟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S4、计算扣除上游超标水质影响后的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浓度;S5、基于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的目标水质浓度,评价下游水功能区是否达标;S6、根据逐月水质是否达标评价结果,采用频次法计算下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Description

一种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质达标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之一,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提供了有力抓手,为河流湖库水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核心内容为考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其计算方法为首先将水功能区某月实测水质浓度和目标水质浓度进行对比,以判断该月水质是否达标,最后用达标的月份数量除以评价的月份总数即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不同于一般的江河湖泊,跨界河流由于涉及上下游多个行政区域,其下游水功能区水质浓度除了受到下游行政区域内污染负荷输入的影响,还受到上游入境来水水质的显著影响。若跨界河流采用上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计算方法则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当上游入境来水水质浓度超过跨界河流省界水质断面控制目标时,若在分析下游水功能区某月水质是否达标时仍采用实测水质浓度,则掩盖了上游水质超标对下游水功能区水质造成的影响,无法合理计算下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夸大了下游行政区域对下游水功能区水污染的责任。
我国跨界河流众多,当前的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计算存在明显不足,亟需提出可剔除上游入境来水影响的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计算方法,为跨界河流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考核、生态补偿协议制定等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以解决或改善上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计算上游入境来水的超标水质浓度;
S2、根据收集的跨界河流的河道大断面和水文水质实测数据,构建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对河道糙率和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进行率定;
S3、基于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模拟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
S4、计算扣除上游超标水质影响后的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浓度;
S5、基于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的目标水质浓度,评价下游水功能区是否达标;
S6、根据逐月水质是否达标评价结果,采用频次法计算下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进一步地,S1中计算上游入境来水的超标水质浓度,包括:
C上游超标水质=C上游实测水质-C上游目标水质
其中,C上游超标水质为上游入境来水的超标水质浓度;C上游实测水质为上游入境来水的实测浓度,C上游目标水质为省界断面水质目标浓度。
进一步地,S2中构建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包括:
S2.1、构建跨界河流一维水质模型控制方程组;
Figure BDA0003112937700000021
Figure BDA0003112937700000022
Figure BDA0003112937700000023
其中,A为河流过水断面面积,Q为过水断面流量,ql为侧向入流,V为过水断面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z为水位,R为水力半径,n为河道糙率,C为污染物浓度,D为扩散系数,k为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t为时间,x为横坐标。
S2.2、设定方程组的边界条件,包括河流上游断面的流量和水质数据以及下游断面的水位数据;
S2.3、设定方程组的初始条件,包括河流的初始流量和初始水质浓度;
S2.4、根据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数据拟合情况,率定模型关键参数,包括河道糙率、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
进一步地,S3中基于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模拟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包括:
基于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以上游超标水质浓度为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的上边界浓度,假定下游污染负荷为零,模拟计算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处的浓度,浓度即为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
进一步地,S4中计算扣除上游超标水质影响后的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浓度,包括:
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的实测水质浓度减去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即为扣除上游超标水质影响后的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浓度:
C扣除上游影响后的下游浓度=C下游实测水质浓度-C上游超标水质产生的浓度
其中,C扣除上游影响后的下游浓度为扣除上游超标水质影响后的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浓度;C下游实测水质浓度为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的实测水质浓度;C上游超标水质产生的浓度为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
进一步地,S5中评价下游水功能区是否达标,包括:
若某月C扣除上游影响后的下游浓度≤C下游目标水质浓度,则对应的某月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其中,C下游目标水质浓度为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的目标水质浓度;
若某月C扣除上游影响后的下游浓度>C下游目标水质浓度,则对应的某月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
进一步地,S6中根据逐月水质是否达标评价结果,采用频次法计算下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包括:
Figure BDA0003112937700000041
其中,FD为下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FG为水质达标月份个数,FN为评价月份总数。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建立一维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识别上游入境来水对下游水功能区水质的影响,提出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计算方法,为跨界河流水功能区监督监管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本发明可修正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考核,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计算方法,可对目前的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考核进行修正。
本发明可为生态补偿协议制定提供定量化依据,可有效区分上下游行政区域对下游水功能区水质污染所应承担的责任,可为跨界河流生态补偿协议制定提出定量化的支撑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招苏台河昌图县境内水功能区划示意图。
图3为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的各控制断面COD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
图4为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的各控制断面NH3-N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
图5为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的上游入境来水的COD超标水质浓度。
图6为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的上游入境来水的NH3-N超标水质浓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实施例,参考图1,本方案的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包括步骤:
S1、计算上游入境来水的超标水质浓度;
S2、根据收集的跨界河流的河道大断面和水文水质实测数据,构建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对河道糙率和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进行率定;
S3、基于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模拟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
S4、计算扣除上游超标水质影响后的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浓度;
S5、基于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的目标水质浓度,评价下游水功能区是否达标;
S6、根据逐月水质是否达标评价结果,采用频次法计算下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本实施例提出了基于水质数学模型的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计算方法,扣除了上游入境来水对下游水功能区水质浓度的影响,弥补了常规计算方法的不足,可为跨界河流水功能区纳污红线考核和水资源保护等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将对第一个实施例的步骤进行详细描述,具体包括:
S1、计算上游入境来水的超标水质浓度;上游入境来水的实测浓度减去省界断面水质目标浓度,即为上游入境来水的超标水质浓度:
C上游超标水质=C上游实测水质-C上游目标水质 (1)
其中,C上游超标水质为上游入境来水的超标水质浓度,mg/L;C上游实测水质为上游入境来水的实测浓度,mg/L;C上游目标水质为省界断面水质目标浓度。
S2、构建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
收集跨界河流的河道大断面以及水文水质等实测数据,构建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对河道糙率和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进行率定。
其中,模型构建具体包括:
S2.1、构建跨界河流一维水质模型控制方程组;
Figure BDA0003112937700000061
其中,A为河流过水断面面积,Q为过水断面流量,ql为侧向入流,V为过水断面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z为水位,R为水力半径,n为河道糙率,C为污染物浓度,D为扩散系数,k为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t为时间,x为横坐标。
S2.2、设定方程组的边界条件,包括河流上游断面的流量和水质数据以及下游断面的水位数据;
S2.3、设定方程组的初始条件,包括河流的初始流量和初始水质浓度;
S2.4、根据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数据拟合情况,率定模型关键参数,包括河道糙率、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
S3、模拟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
采用构建的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以上游超标水质浓度为模型上边界浓度,假定下游污染负荷为零,模拟计算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处的浓度,该浓度即为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
S4、计算扣除上游超标水质影响后的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浓度。
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的实测水质浓度减去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即为扣除上游超标水质影响后的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浓度:
C扣除上游影响后的下游浓度=C下游实测水质浓度-C上游超标水质产生的浓度 (3)
其中,C扣除上游影响后的下游浓度为扣除上游超标水质影响后的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浓度,mg/L;C下游实测水质浓度为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的实测水质浓度,mg/L;C上游超标水质产生的浓度为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mg/L。
S5、评价下游水功能区是否达标,采用C扣除上游影响后的下游浓度评价下游水功能区是否达标:
若C扣除上游影响后的下游浓度≤C下游目标水质浓度,则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4)
若C扣除上游影响后的下游浓度>C下游目标水质浓度,则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
即若某月C扣除上游影响后的下游浓度≤C下游目标水质浓度,则该月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其中,C下游目标水质浓度为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的目标水质浓度;
若某月C扣除上游影响后的下游浓度>C下游目标水质浓度,则该月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
S6、计算下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根据逐月水质是否达标评价结果,采用频次法计算下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Figure BDA0003112937700000081
其中,FD表示下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FG表示水质达标月份个数,FN表示评价月份总数。
本发明若上游入境来水水质浓度满足省界断面水质控制目标,则评价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是否达标时可直接采用控制断面的实测水质浓度。反之,则应扣除上游水质超标部分对下游水功能区水质造成的影响,而如何定量化计算此影响是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计算方法的核心。水质数学模型作为水体污染物输移扩散过程的数学化表达,可定量模拟污染物在河道中的浓度变化过程。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招苏台河案例,验证本发明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招苏台河是辽河的主要支流之一,是吉林省和辽宁省之间的跨省界河流。招苏台河发源于吉林省四平市,招苏台河干流及其支流条子河由四平市流入辽宁省昌图县,最后在昌图县通江口镇汇入辽河干流。昭苏台河干线总长213km,流域面积4583km2,昌图县境内干线长度为158km,流域面积为3004km2。招苏台河流域年均降雨量为601mm,年均气温为7.3℃。
参考图2和表1,招苏台河昌图县境内有一级水功能区4个,分别为招苏台河吉辽缓冲区、招苏台河昌图开发利用区、条子河昌图开发利用区,其中招苏台河昌图开发利用区有招苏台河黑岗农业用水区和招苏台河黄酒馆农业用水区两个二级水功能区,条子河昌图开发利用区的二级水功能区为条子河林家农业用水区。
表1招苏台河水功能区划情况
Figure BDA0003112937700000091
构建招苏台河的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
为准确刻画招苏台河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识别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本发明构建基于HEC-RAS模型的招苏台河水质数学模型。HEC-RAS是一款主要用于河流一维恒定流和非恒定流模拟的水动力与水质模拟软件,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很多河流的水动力和水质模拟研究。
(1)边界条件和污染源概化。
模型的上边界位置为招苏台河干流和支流条子河进入昌图县时的省界断面,分别为张家桥断面和东义和屯断面,上边界条件为省界断面的逐日流量和逐月水质实测数据。模型的下边界位置为招苏台河入辽河干流断面,下边界条件为断面处的逐日实测水位数据。根据招苏台河昌图县境内的入河排污口和支流等污染负荷数据,将污染负荷概化为6个入河位置,这些位置的边界条件为实测流量和水质数据。
(2)水质模拟指标选取。水功能区水质双因子考核时的水质指标为COD和NH3-N,因此选取COD和NH3-N作为水质模型模拟指标。
(3)模型参数率定。根据实测数据情况,选取2017年1月-12月作为模型的率定期。需率定的参数主要有河道糙率和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率定的断面为各个水功能区控制断面,即老曲家店、七家子、大四家子、林家、陈家屯。通过对比河道水位的模拟值和实测值,最终确定河道主槽的糙率为0.027,河道滩地的糙率为0.018。根据控制断面水质实测浓度和模拟浓度对比情况,最终确定COD和NH3-N的综合降解系数分别为0.17d-1和0.13d-1
各控制断面在模型率定期内COD、NH3-N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情况见图3和图4。从图可知,招苏台河水质数学模型的COD、NH3-N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良好,模型准确反映了COD和NH3-N在河流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招苏台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计算
(1)上游入境来水的超标水质浓度。
招苏台河入境省界断面张家桥、支流条子河入境省界断面东义和屯的水质目标均为Ⅳ类,取Ⅳ类水质的上限值作为水质目标浓度。根据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式(1)计算2017年上游入境来水的超标水质浓度,结果见图5和图6。由图可知,条子河的东义和屯断面NH3-N浓度全年12个月均超标,COD浓度大部分月份也存在超标;招苏台河干流的张家桥断面COD和NH3-N分别有4个月和6个月超标。招苏台河干流和条子河入境水质均存在超标现象,其中条子河NH3-N超标现象最为严重。
(2)上游超标水质产生的浓度和扣除上游影响后的水质浓度。采用构建的招苏台河水质数学模型,以图5和图6中的上游超标水质浓度为模型上边界浓度,并且假定下游污染负荷为零,模拟计算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然后按照式(2)计算扣除上游超标水质影响后的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浓度。以1月份为例,结果见表2。
表2招苏台河2017年1月份各控制断面浓度
Figure BDA0003112937700000111
(3)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按照式(3)评价控制断面是否达标,然后按照式(4)计算各水功能区的年度水质达标率,结果见表3。由表可知,采用本方法计算得到2017年招苏台河吉辽缓冲区、招苏台河黑岗农业用水区、招苏台河黄酒馆农业用水区、条子河吉辽缓冲区和条子河林家农业用水区的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0%、33.3%、33.3%、100.0%、91.7%,而常规计算方法得到的水质达标率分别为50.0%、33.3%、33.3%、0.0%、8.3%。与常规计算方法相比,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方法在剔除上游入境来水对下游水功能区水质浓度的影响后,计算得到的招苏台河吉辽缓冲区、条子河吉辽缓冲区、条子河林家农业用水区的达标率有所提高。
表3不同计算方法下的招苏台河2017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对比
Figure BDA0003112937700000112
本发明建立了基于水质数学模型的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计算方法,以招苏台河为典型案例计算了其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可得:
(1)基于水质数学模型的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计算上游入境来水的超标水质浓度、构建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模拟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计算扣除上游超标水质影响后的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浓度、评价下游水功能区是否达标、计算下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5个关键步骤。该方法有效扣除了上游入境超标水质对下游水功能区水质浓度的影响,合理计算了下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2)招苏台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计算。采用本发明提出的达标率计算方法,计算了招苏台河2017年招苏台河吉辽缓冲区、招苏台河黑岗农业用水区、招苏台河黄酒馆农业用水区、条子河吉辽缓冲区和条子河林家农业用水区等5个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0%、33.3%、33.3%、100.0%、91.7%,高于常规计算方法得到的50.0%、33.3%、33.3%、0.0%、8.3%。本方法剔除了上游吉林省入境超标水质对下游辽宁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影响,可为两省关于招苏台河开展生态补偿、联防联治等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虽然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计算上游入境来水的超标水质浓度;
S2、根据收集的跨界河流的河道大断面和水文水质实测数据,构建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对河道糙率和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进行率定;
S3、基于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模拟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
S4、计算扣除上游超标水质影响后的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浓度;
S5、基于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的目标水质浓度,评价下游水功能区是否达标;
S6、根据逐月水质是否达标评价结果,采用频次法计算下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计算上游入境来水的超标水质浓度,包括:
C上游超标水质=C上游实测水质-C上游目标水质
其中,C上游超标水质为上游入境来水的超标水质浓度;C上游实测水质为上游入境来水的实测浓度,C上游目标水质为省界断面水质目标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构建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包括:
S2.1、构建跨界河流一维水质模型控制方程组;
Figure FDA0003112937690000021
Figure FDA0003112937690000022
Figure FDA0003112937690000023
其中,A为河流过水断面面积,Q为过水断面流量,ql为侧向入流,V为过水断面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z为水位,R为水力半径,n为河道糙率,C为污染物浓度,D为扩散系数,k为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t为时间,x为横坐标。
S2.2、设定方程组的边界条件,包括河流上游断面的流量和水质数据以及下游断面的水位数据;
S2.3、设定方程组的初始条件,包括河流的初始流量和初始水质浓度;
S2.4、根据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数据拟合情况,率定模型关键参数,包括河道糙率、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基于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模拟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包括:
基于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以上游超标水质浓度为跨界河流水质数学模型的上边界浓度,假定下游污染负荷为零,模拟计算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处的浓度,浓度即为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计算扣除上游超标水质影响后的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浓度,包括:
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的实测水质浓度减去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即为扣除上游超标水质影响后的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浓度:
C扣除上游影响后的下游浓度=C下游实测水质浓度-C上游超标水质产生的浓度
其中,C扣除上游影响后的下游浓度为扣除上游超标水质影响后的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浓度;C下游实测水质浓度为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的实测水质浓度;C上游超标水质产生的浓度为上游超标水质浓度在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产生的浓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评价下游水功能区是否达标,包括:
若某月C扣除上游影响后的下游浓度≤C下游目标水质浓度,则对应的某月水功能区水质达标,其中,C下游目标水质浓度为下游水功能区控制断面的目标水质浓度;
若某月C扣除上游影响后的下游浓度>C下游目标水质浓度,则对应的某月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根据逐月水质是否达标评价结果,采用频次法计算下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包括:
Figure FDA0003112937690000031
其中,FD为下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FG为水质达标月份个数,FN为评价月份总数。
CN202110656306.2A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 Active CN113420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6306.2A CN113420512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6306.2A CN113420512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0512A true CN113420512A (zh) 2021-09-21
CN113420512B CN113420512B (zh) 2022-04-01

Family

ID=77788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6306.2A Active CN113420512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2051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7699A (zh) * 2022-10-11 2023-01-10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 一种指定河流区域内水环境质量核定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15795258A (zh) * 2022-10-27 2023-03-14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定量分析改变取水方式对河流下游污染物浓度影响的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40361A (ko) * 2013-05-29 2014-12-09 창원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앙상블 유출 예측기법을 적용한 하천 수질예측 시스템
CN107885958A (zh) * 2017-12-04 2018-04-06 中山大学 一种平原感潮河网区纳污能力计算方法
CN110070271A (zh) * 2019-04-01 2019-07-30 河海大学 一种小流域水环境承载状态评价方法
CN110210781A (zh) * 2019-06-12 2019-09-06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基于链式反应的湖泊型流域非点源污染多级靶向治理目标确定方法
CN110458359A (zh) * 2019-08-13 2019-11-15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未完全截污条件下的平原河网水量水质优化调控方法
CN110766328A (zh) * 2019-10-24 2020-02-0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基于水质达标的污染源排污许可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1882364A (zh) * 2020-08-06 2020-11-03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河流污染物跨界传递影响的量化补偿方法
CN112101693A (zh) * 2020-05-12 2020-12-18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基于正交分析的现状城区河道水质达标分析方法
CN112241850A (zh) * 2020-10-28 2021-01-1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网络化调水的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
US20210110088A1 (en) * 2019-10-09 2021-04-15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servoir simulation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40361A (ko) * 2013-05-29 2014-12-09 창원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앙상블 유출 예측기법을 적용한 하천 수질예측 시스템
CN107885958A (zh) * 2017-12-04 2018-04-06 中山大学 一种平原感潮河网区纳污能力计算方法
CN110070271A (zh) * 2019-04-01 2019-07-30 河海大学 一种小流域水环境承载状态评价方法
CN110210781A (zh) * 2019-06-12 2019-09-06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基于链式反应的湖泊型流域非点源污染多级靶向治理目标确定方法
CN110458359A (zh) * 2019-08-13 2019-11-15 河海大学 一种基于未完全截污条件下的平原河网水量水质优化调控方法
US20210110088A1 (en) * 2019-10-09 2021-04-15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servoir simulation
CN110766328A (zh) * 2019-10-24 2020-02-0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基于水质达标的污染源排污许可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2101693A (zh) * 2020-05-12 2020-12-18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基于正交分析的现状城区河道水质达标分析方法
CN111882364A (zh) * 2020-08-06 2020-11-03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河流污染物跨界传递影响的量化补偿方法
CN112241850A (zh) * 2020-10-28 2021-01-1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网络化调水的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 WAN;HONGBIN WANG: "Control of urban river water pollution is studied based on SM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 *
王佳,魏文杰,董飞,姜国珍,张新华: "基于数理统计的水功能区达标评价方法", 《水资源保护》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7699A (zh) * 2022-10-11 2023-01-10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 一种指定河流区域内水环境质量核定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15795258A (zh) * 2022-10-27 2023-03-14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定量分析改变取水方式对河流下游污染物浓度影响的方法
CN115795258B (zh) * 2022-10-27 2023-11-28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定量分析改变取水方式对河流下游污染物浓度影响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0512B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20512B (zh) 一种计算跨界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方法
WO2023087995A1 (zh) 一种分汊河道分流比与分污比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方法
WO2023025329A1 (zh) 一种基于数字流域时空模型的污染排放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4169266B (zh) 一种河流污染源解析和污染物运移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6650044B (zh) 一种确定swmm软件中地表径流污染物参数w的方法
CN111444595B (zh) 基于swmm与efdc耦合模型的截污工程环境效应评估方法及装置
Weimin et al. Flow updating in real-time flood forecasting based on runoff correction by a dynamic system response curve
CN110751331B (zh) 基于河流水质模型的潮汐作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预测方法
US20210200924A1 (en) Comprehensive reconstruction method for long-series sediment data in data-lacking areas
CN112766669A (zh) 基于水质模型的流域污染限值排放核定方法
CN111401529A (zh) 一种基于遥感技术的河流生态流量监管方法
CN112883558A (zh) 一种水文模型参数时变形式构造方法
CN112685688B (zh) 一种长距离输水明渠水质模拟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1291305A (zh) 基于一维水质模型计算流域污染源入河系数的方法
CN111353718B (zh) 基于swmm与efdc的湿地、补水工程环境效应评估方法及装置
NL2026697B1 (en) Gray water footprint calculation method for non-point source influenced river reach
Ani et al. Mathematical model to identify nitrogen variability in large rivers
CN110164510B (zh) 一种城市河道水质的估计方法
CN116432439A (zh) 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城市河道纳污能力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14757049A (zh) 流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必要性分析验证方法
CN113011034B (zh) 一种海域断面污染物输运通量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5130903A (zh) 一种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水文路径与分源贡献确定方法
CN114897441A (zh) 一种基于常规水质指标定量测算污水管道清污混流权重的方法
CN109408972B (zh) 基于Delft3D模型的计算机程序化计算水环境容量的方法
Kennedy et al. Spatial scale and field management affect patterns of phosphorus loss in cranberry floodwat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