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9416B - 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9416B
CN113419416B CN202110768800.8A CN202110768800A CN113419416B CN 113419416 B CN113419416 B CN 113419416B CN 202110768800 A CN202110768800 A CN 202110768800A CN 113419416 B CN113419416 B CN 113419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utlet
equipment
inlet
regulat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688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19416A (zh
Inventor
高进
邱斌
徐飞
胡超
张孜博
熊勇
李显良
杨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6880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94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9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9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19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9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9/00Safety arrangements
    • G05B9/02Safety arrangements electric
    • G05B9/03Safety arrangements electric with multiple-channel loop, i.e. redundant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系统和方法,涉及冗余控制领域,解决1用1备的泵需人工现场手动启停、切换等问题,本发明包括主备两个转动设备(1),每个转动设备(1)接入流体介质,流体介质进口(23)顺序连接进口手动阀(2)、进口调节阀(3)、转动设备(1),每个转动设备(1)流出流体介质,转动设备(1)顺序连接出口单向阀(12)、出口调节阀(11)、切断阀(13)、出口手动阀(14)、流体介质出口(24);流体介质通过调节阀控制进/出转动设备(1)和实现回流,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器(29)自动或手动控制多种阀门。本发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

Description

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机械控制领域,具体涉及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泵是社会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流体机械,广泛应用于工厂、矿井、车辆、船舶、建筑物等各行各业。在连续生产的工矿企业中,为了在生产不中断的情况下保障泵的检修,其通常为1用1备配置,还有少数为2用1备或其他形式。由于泵中存在轴承、轴封等易耗部件,需要定期进行检修;而当运行的泵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检修时,需要将其由运行状态切换为检修状态,同时备用设备也需要由备用状态切换为运行状态,目前这种切换工作均由人工现场手动切换。在切换操作过程中,由于需要对泵进行启停和切换,操作的步骤多、开关阀门多,且操作过程中需要及时平稳调整泵的进出口及回流手动阀,经常出现因操作不当导致泵出口压力波动大、泵不上量、抽空或憋压等,从而导致泵出口流体中断或流量波动大,造成生产装置波动和联锁停车,甚至出现泵损坏。
目前天然气净化厂溶液泵现状如图1所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1用1备的泵需人工现场手动启停、切换等问题,操作的步骤多、开关阀门多,经常出现因操作不当导致泵出口压力波动大、泵不上量、抽空或憋压等,从而导致泵出口流体中断或流量波动大,造成生产装置波动和联锁停车,甚至出现泵损坏。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系统,包括主备两个转动设备,每个转动设备接入流体介质,流体介质进口顺序连接进口手动阀、进口调节阀、转动设备,每个转动设备流出流体介质,转动设备顺序连接单向阀、出口调节阀、切断阀、出口手动阀、流体介质出口;
流体介质通过调节阀控制进/出转动设备和实现回流,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器自动或手动控制多种阀门,本发明采用多种压力调控设备,来控制流体介质管道内的压力,从而实现流体介质流量的控制。
其中,控制进/出转动设备的装置包括顺序设置在进口调节阀与转动设备之间的管道过滤器、进口压力变送器。
在进口压力变送器与转动设备间还设置有配合进口压力变送器的排气电磁阀、排气手动阀,其中排气电磁阀连接在管路的近侧端,排气手动阀连接在排气电磁阀之后,排气手动阀后连接到排气口,进口压力变送器与排气电磁阀并联设置;所述进口调节阀用于调节管道中进入转动设备的流量,回流调节阀减少回流量或放空量,节约电能;在转动设备启运时调节流量,减少对入口端的冲击;
其中,进口压力变送器、排气电磁阀和进口调节阀配合使用来实现自动灌泵、排气。
还包括与管道过滤器并联的差压测量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差压变送器或差压计,管道过滤器实现对介质的过滤,防止杂质进入转动设备造成设备损坏或故障,保护转动设备。同时差压测量装置能实时对管道过滤器的堵塞情况进行监测,可设置联锁报警提醒对过滤器进行清洗,防止出现憋压和抽空损坏设备的情况发生。
在转动设备的输出端支路顺序连接有回流调节阀、回流手动阀、回流出口,在转动设备的输出端另外一条支路顺序连接有单向阀、出口调节阀、切断阀、出口手动阀、流体介质出口,转动设备出口上设置有出口压力变送器,流体介质出口上设置有流体介质出口压力变送器,所述出口压力变送器设置在转动设备与出口调节阀之间,所述流体介质出口压力变送器的测量值变化能反映外部系统负荷的变化;
出口调节阀和流体介质出口压力变送器配合使用,用于依据外部系统负荷大小调节输出流量;
进口调节阀、回流调节阀和出口压力变送器配合使用根据转动设备出口压力的大小来调节回流量;
其中,回流出口为输出到系统外部的出口。
在每个转动设备中输入/输出冷却水,输入冷却水的路径为:冷却水进口、冷却水进口手动阀、冷却水进口电磁阀;
输出冷却水的路径为:冷却水出口电磁阀、冷却水出口手动阀、冷却水出口。
在转动设备还设置有温度检测仪、振动检测仪、转速检测仪、电流检测仪。
所述控制器依据温度检测仪、振动检测仪、转速检测仪、电流检测仪、进口压力变送器、出口压力变送器和差压测量装置来控制排气电磁阀、冷却水进口手动阀、冷却水出口电磁阀、切断阀、进口调节阀、回流调节阀和转动设备;所述控制器依据流体介质出口压力变送器测量值调节出口调节阀的开度,实现负荷调节;进口调节阀和出口压力变送器配合,实现流体介质进入转动设备的流量控制,并在自动调节模式下设置有最小阀位开度,最小阀位开度对应转动设备安全运行的最小连续流量;当出口压力变送器测量值高于设定值时,先关小进口调节阀,当进口调节阀开度达到设定最小阀位开度时,停止关小进口调节阀,进而开大回流调节阀。
控制器实现检测仪表数据录入处理,控制指令输出,程序的组态、运行,参数报警等功能。
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方法,基于所述的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启运前准备:打开所有手动阀,待启运设备已送电;
启运条件检查:出口调节阀、出口切断阀、进口调节阀关闭,电机电流、转速为零,振动、温度低于联锁值,差压值低于报警值;
打开转动设备的冷却水进口电磁阀、冷却水出口电磁阀;
打开进口调节阀灌液,直至进口压力变送器压力值达到设定值(溶液进口上游的压力值),关闭进口调节阀;
打开排气电磁阀排气,直到进口压力变送器压力值降为零,关闭排气电磁阀,停止排气;
打开进口调节阀,直至进口压力变送器压力值达到设定值(溶液进口上游的压力值),点试启运转动设备;点试时,根据转动设备的进出口压力、电流、震动、转速检测仪判断转动设备的转动方向和盘车是否正常;
点试结束后,关闭进口调节阀,同时自动打开排气电磁阀,直到进口压力变送器压力值降为零,自动关闭排气电磁阀;
打开转动设备进口调节阀,打开回流调节阀(阀位开度在30~50%),远程启运转动设备,打开出口切断阀,当出口压力变送器测量值达到溶液出口压力变送器测量值时,自动缓慢打开出口调节阀,同时关小回流调节阀,直至出口压力稳定;根据设备温度、震动、转速、电流检测仪确认转动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确认B台设备(将启运台设定为B台)运行正常,B台设备启运成功;
将B台设备进口调节阀阀位开大至A台设备(将停运台设定为A台)进口调节阀当前阀位,待B台设备出口压力稳定后,将进口调节阀、回流调节阀、出口调节阀投入自动控制模式。
两台并联运行,准备停运A台;
在对B台进行操作时,同步开大A台设备回流调节阀,缓慢关闭A台设备出口调节阀,直至关完,在此时,及时调整B台设备出口调节阀和回流调节阀的开度,保持B台出口压力稳定,确认B台设备各项参数在正常范围内;
再次确认B台设备运行正常后,远程停运A台设备;
待转速、电流降为零后,关闭A台设备回流调节阀;
关闭A台设备出口的切断阀;
关闭A台设备进口调节阀;
关闭A台设备的冷却水出口电磁阀和冷却水进口电磁阀;
A台设备处于待运状态;
关闭A台设备所有手动阀,A台设备处于待检修状态。
其中,本装置设置有出口切断阀,用于设备故障紧急停车和正常停运时的切断,防止出口侧介质(为有毒有害介质)倒流导致转动设备反转和通过回流管线泄漏,避免造成转动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实现设备保护和人员保护。同时还设置有单向阀,也具有防止介质倒流的功能。
且在转动设备中还设置有轴承的温度检测仪、振动检测仪、转速检测仪、电流检测仪等,根据这些检测参数自动实现转动设备点试(盘车)、启、停、运行条件的检查判断、故障的判断以及预维护的诊断等,振动值判断标准为:振动值小于11.2mm/s;温度值判断标准为:泵轴承温度不超过70度,且不超过环境温度30度;电机轴承温度不超过95度,且不超过环境温度55度。
且转动设备还设置有出口调节阀和流体介质出口压力变送器,其配合能使用根据外部系统负荷大小调节输出流量,满足外部系统负荷变化的生产要求。
且转动设备还设置有进口调节阀、回流调节阀和出口压力变送器,其配合使用根据转动设备出口压力的大小来调节回流量,实现转动设备运行过程中回流量最小,降低能耗,节约电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且转动设备还设置有进口压力变送器、排气电磁阀和进口调节阀,其配合使用实现自动灌泵、排气,又与转动设备点试相结合,提高了灌泵、排气效率,保证了灌泵、排气效果,避免了泵不上量和抽空情况的发生。
且还设置了转动设备点试步骤,用于轴承的温度检测仪、振动检测仪、转速检测仪、电流检测仪等判断替代手动盘车,避免了人工盘车判断不准确和存在的作业风险。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冗余设置解决了1用1备的泵需人工现场手动切换的问题,实现了泵的自动启停、自动切换、流程化处理,不仅能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生产装置波动和联锁停车以及泵的损坏,还能使整个切换过程更加高效、顺畅;
本发明还可以降低生产产本、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天然气净化厂溶液泵现状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动切换装置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转动设备;2、进口手动阀;3、进口调节阀;4、管道过滤器;5、差压测量装置;6、进口压力变送器;7、排气手动阀;8、排气电磁阀;9、回流调节阀;10、出口压力变送器;11、出口调节阀;12、单向阀;13、切断阀;14、出口手动阀;15、温度检测仪;16、振动检测仪;17、转速检测仪;18、电流检测仪;19、冷却水进口手动阀;20、冷却水进口电磁阀;21、冷却水出口电磁阀;22、冷却水出口手动阀;23、流体介质进口;24、流体介质出口;25、排气口;26、回流出口;27、冷却水进口;28、冷却水出口;29、控制器;30、流体介质出口压力变送器;31回流手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可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发明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或”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应注意到:如果描述将一个组成元件“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则可将第一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第二组成元件,并且可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连接”第三组成元件。相反地,当将一个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时,可理解为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不存在第三组成元件。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如在此所使用,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主备两个转动设备1,每个转动设备1接入流体介质,流体介质进口23顺序连接进口手动阀2、进口调节阀3、转动设备1,每个转动设备1流出流体介质,转动设备1顺序连接出口调节阀11、单向阀12、切断阀13、出口手动阀14、流体介质出口24;
流体介质通过调节阀控制进/出转动设备1和实现回流,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器29自动或手动控制多种阀门,本发明采用多种压力调控设备,来控制流体介质管道内的压力,从而实现流体介质流量的控制。
其中,控制进/出转动设备1的装置包括顺序设置在进口调节阀3与转动设备1之间的管道过滤器4、进口压力变送器6。
在进口压力变送器6与转动设备1间还设置有配合进口压力变送器6的排气电磁阀8、排气手动阀7,其中排气电磁阀8连接在管路的近侧端,排气手动阀7连接在排气电磁阀8之后,排气手动阀7后连接到排气口25,所述进口调节阀3用于调节管道中进入转动设备1的流量,回流调节阀9减少回流量或放空量,节约电能;在转动设备1启运时调节流量,减少对入口端的冲击;
其中,进口压力变送器6、排气电磁阀8和进口调节阀3配合使用来实现自动灌泵、排气,进口压力变送器6与排气电磁阀8并联设置。
还包括与管道过滤器4并联的差压测量装置5,包括但不限于差压变送器或差压计,管道过滤器4实现对介质的过滤,防止杂质进入转动设备1造成设备损坏或故障,保护转动设备1。同时差压测量装置5能实时对管道过滤器4的堵塞情况进行监测,可设置联锁报警提醒对过滤器进行清洗,防止出现憋压和抽空损坏设备的情况发生。
在转动设备1的输出端支路顺序连接有回流调节阀9、回流手动阀31、回流出口26,在转动设备1的输出端另外一条支路顺序连接有单向阀12、出口调节阀11、切断阀13、出口手动阀14、流体介质出口24,转动设备1出口设置有出口压力变送器10,流体介质出口24上设置有流体介质出口压力变送器30,所述出口压力变送器10设置在转动设备1与出口调节阀11之间,所述流体介质出口压力变送器30测量值的变化用于反映外部系统负荷的变化。
出口调节阀11和流体介质出口压力变送器30配合能使用根据外部系统负荷大小调节输出流量;
进口调节阀3、回流调节阀9和出口压力变送器10配合使用根据转动设备1出口压力的大小来调节回流量;
其中,回流出口26为输出到系统外部的出口。
在每个转动设备1中输入/输出冷却水,输入冷却水的路径为:冷却水进口27、冷却水进口手动阀19、冷却水进口电磁阀20;
输出冷却水的路径为:冷却水出口电磁阀21、冷却水出口手动阀22、冷却水出口28。
在转动设备1还设置有温度检测仪15、振动检测仪16、转速检测仪17、电流检测仪18。
所述控制器29依据温度检测仪15、振动检测仪16、转速检测仪17、电流检测仪18、进口压力变送器6、出口压力变送器10和差压测量装置5来控制排气电磁阀8、冷却水进口手动阀19、冷却水出口电磁阀21、切断阀13、进口调节阀3、回流调节阀9和转动设备1;
所述控制器29依据流体介质出口压力变送器30测量值调节出口调节阀11的开度;
进口调节阀3和出口压力变送器10配合,实现流体介质进入转动设备的流量控制,并在自动调节模式下设置有最小阀位开度,最小阀位开度对应转动设备安全运行的最小连续流量;当出口压力变送器10测量值高于设定值时,先关小进口调节阀3,当进口调节阀3开度达到设定最小阀位开度时,停止关小进口调节阀3,进而开大回流调节阀9。
控制器29实现检测仪表数据录入处理,控制指令输出,程序的组态、运行,参数报警等功能,包括PLC、DCS、RTU等。
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方法,基于所述的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其中,主备两个转动设备1,分别为A设备和B设备;
启动运行程序步骤如下:
(1)启运前准备:打开所有手动阀,待启运设备已送电;
(2)启运条件检查:出口调节阀、出口切断阀、进口调节阀关闭,电机电流、转速为零,振动、温度低于联锁值,差压值低于报警值;
(3)打开转动设备1的冷却水进口电磁阀20、冷却水出口电磁阀21;
(4)打开进口调节阀3灌液,直至进口压力变送器6压力值达到设定值(溶液进口上游的压力值),关闭进口调节阀3;并确认管道过滤器4的差压测量装置5数值正常;
(5)打开排气电磁阀8排气,直到进口压力变送器6压力值降为零,关闭排气电磁阀8,停止排气;
(6)打开进口调节阀3,直至进口压力变送器6压力值达到设定值(溶液进口上游的压力值),点试启运转动设备1;点试时,根据转动设备的进出口压力、电流、震动、转速检测仪即进口压力变送器6、出口压力变送器10、温度检测仪15、振动检测仪16、转速检测仪17、电流检测仪18判断转动设备的转动方向和盘车是否正常;
(7)点试结束后,关闭进口调节阀,同时自动打开排气电磁阀,直到进口压力变送器压力值降为零,自动关闭排气电磁阀;
(8)打开进口调节阀3,打开回流调节阀9(阀位开度在30~50%),远程启运转动设备1,打开出口切断阀13,当出口压力变送器测量值10达到溶液出口压力变送器30测量值时,并将回流调节阀投入自动控制,保持出口压力稳定,根据设备温度、震动、转速、电流检测仪即出口压力变送器10、温度检测仪15、振动检测仪16、转速检测仪17、电流检测仪18确认转动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9)确认启运设备1运行正常,设备1启运成功。
(10)其中,本装置设置有出口切断阀13,在设备故障紧急停车和正常停运时的切断,防止出口侧介质(为有毒有害介质)倒流导致转动设备1反转和通过回流管线泄漏,避免造成转动设备1损坏和人员伤害,实现设备保护和人员保护。同时还设置有单向阀12,也具有防止介质倒流的功能。
(11)且在转动设备1中还设置有轴承的温度检测仪15、振动检测仪16、转速检测仪17、电流检测仪18等,根据这些检测参数实现转动设备1点试(盘车)、启、停、运行条件的检查判断、故障的判断以及预维护的诊断等,根据这些检测参数自动实现转动设备点试(盘车)、启、停、运行条件的检查判断、故障的判断以及预维护的诊断等,振动值判断标准为:振动值小于11.2mm/s;温度值判断标准为:泵轴承温度不超过70度,且不超过环境温度30度;电机轴承温度不超过95度,且不超过环境温度55度。
(12)且转动设备还设置有出口调节阀11和流体介质30出口压力变送器,其配合能使用根据外部系统负荷大小调节输出流量,满足外部系统负荷变化的生产要求。
(13)且转动设备还设置有进口调节阀3、回流调节阀9和出口压力变送器10,其配合使用根据转动设备出口压力的大小来调节回流量,实现转动设备运行过程中回流量最小,降低能耗,节约电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14)且转动设备还设置有进口压力变送器6、排气电磁阀7和进口调节阀3,其配合使用实现自动灌泵、排气,又与转动设备点试相结合,提高了灌泵、排气效率,保证了灌泵、排气效果,避免了泵不上量和抽空情况的发生。
(15)且还设置了转动设备点试步骤,用于轴承的温度检测仪、振动检测仪、转速检测仪、电流检测仪等判断替代手动盘车,避免了人工盘车判断不准确和存在的作业风险。
停运程序步骤如下:
(1)停运条件检查:待停运设备出口调节阀11已关闭,回流调节阀9、进口调节阀3处于开阀状态;启运设备运行正常;
(2)远程停运设备;
(3)待停运设备转速、电流降为零后,关闭停运设备回流调节阀9;
(4)关闭停运设备进口调节阀3、切断阀14;
(5)关闭停运设备的冷却水出口电磁阀19和冷却水进口电磁阀21;
(6)停运设备处于待运状态;
(7)关闭停运设备所有手动阀,停运设备处于待检修状态。
切换程序步骤如下:
(8)接受切换指令(默认A台切换至B台,A为运行设备,B为备用设备);
(9)B台设备按启动运行程序步骤启运至启运成功,两台设备并联运行;
(10)缓慢打开B台设备出口调节阀11,同时自动关小回流调节阀9,保持出口压力稳定;若出口压力不能保持稳定,将回流调节阀9置于手动控制;
(11)在对B台进行操作时,同步自动开大A台设备回流调节阀9,自动缓慢关闭A台设备出口调节阀11,直至关完,若溶液介质出口压力30不能保持稳定,将回流调节阀9、出口调节阀11置于手动控制;在此时,及时调整B台设备出口调节阀和回流调节阀的开度,保持B台出口压力稳定,确认B台设备各项参数在正常范围内;
(12)再次确认B台设备运行正常后,停运A台设备;
(13)A台设备按停运程序步骤进行停运;
(14)切换成功。
本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系统和方法解决了1用1备的泵需人工现场手动启停、切换的问题,实现了自动化切换、流程化处理,不仅能避免因人工操作不当导致的生产装置波动和联锁停车以及泵的损坏,还能使整个切换过程更加高效、顺畅,另外还可以降低生产产本、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转动类设备属于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启运前准备:打开所有手动阀,待启运设备已送电;
启运条件检查:出口调节阀、出口切断阀、进口调节阀关闭,电机电流、转速为零,振动、温度低于联锁值,差压值低于报警值;
打开转动设备的冷却水进口电磁阀、冷却水出口电磁阀;
打开进口调节阀灌液,直至进口压力变送器压力值达到设定值,设定值为溶液进口上游的压力值,关闭进口调节阀;
打开排气电磁阀排气,直到进口压力变送器压力值降为零,关闭排气电磁阀,停止排气;
打开进口调节阀,直至进口压力变送器压力值达到设定值,设定值为溶液进口上游的压力值,点试启运转动设备;点试时,根据转动设备的进出口压力、电流、震动、转速检测仪判断转动设备的转动方向和盘车是否正常;
点试结束后,关闭进口调节阀,同时自动打开排气电磁阀,直到进口压力变送器压力值降为零,自动关闭排气电磁阀;
打开转动设备进口调节阀,打开回流调节阀,阀位开度在30~50%,远程启运转动设备,打开出口切断阀,当出口压力变送器测量值达到溶液出口压力变送器测量值时,自动缓慢打开出口调节阀,同时关小回流调节阀,直至出口压力稳定;根据设备温度、震动、转速、电流检测仪确认转动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确认B台设备,将启运台设定为B台运行正常,B台设备启运成功;
将B台设备进口调节阀阀位开大至A台设备,将停运台设定为A台,进口调节阀当前阀位,待B台设备出口压力稳定后,将进口调节阀、回流调节阀、出口调节阀投入自动控制模式;
两台并联运行,准备停运A台;
在对B台进行操作时,同步开大A台设备回流调节阀,缓慢关闭A台设备出口调节阀,直至关完,在此时,及时调整B台设备出口调节阀和回流调节阀的开度,保持B台出口压力稳定,确认B台设备各项参数在正常范围内;
再次确认B台设备运行正常后,远程停运A台设备;
待转速、电流降为零后,关闭A台设备回流调节阀;
关闭A台设备出口的切断阀;
关闭A台设备进口调节阀;
关闭A台设备的冷却水出口电磁阀和冷却水进口电磁阀;
A台设备处于待运状态;
关闭A台设备所有手动阀,A台设备处于待检修状态
所述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系统,包括主备两个转动设备(1),每个转动设备(1)接入流体介质,流体介质进口(23)顺序连接进口手动阀(2)、进口调节阀(3)、转动设备(1),每个转动设备(1)流出流体介质,转动设备(1)顺序连接出口单向阀(12)、出口调节阀(11)、切断阀(13)、出口手动阀(14)、流体介质出口(24);
流体介质通过调节阀控制进/出转动设备(1)和实现回流,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器(29)自动或手动控制多种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控制进/出转动设备(1)的装置包括顺序设置在进口调节阀(3)与转动设备(1)之间的管道过滤器(4)、进口压力变送器(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口压力变送器(6)与转动设备(1)间还设置有排气电磁阀(8)、排气手动阀(7),其中排气电磁阀(8)连接在管路的近侧端,排气手动阀(7)连接在排气电磁阀(8)之后,排气手动阀(7)后连接到排气口(25),所述进口调节阀(3)用于调节管道中的流量,进口压力变送器(6)与排气电磁阀(8)并联设置;
其中,进口压力变送器(6)、排气电磁阀(8)和进口调节阀(3)配合使用来实现自动灌泵、排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管道过滤器(4)并联的差压测量装置(5),包括但不限于差压变送器或差压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动设备(1)的输出端支路顺序连接有回流调节阀(9)、回流手动阀(31)、回流出口(26),在转动设备(1)的输出端另外一条支路顺序连接有单向阀(12)、出口调节阀(11)、切断阀(13)、出口手动阀(14)、流体介质出口(24),转动设备(1)出口设置有出口压力变送器(10),流体介质出口(24)上设置有流体介质出口压力变送器(30),所述出口压力变送器(10)设置在转动设备(1)与出口调节阀(11)之间,所述流体介质出口压力变送器(30)测量值的变化用于反映外部系统负荷的变化;
出口调节阀(11)和流体介质出口压力变送器(30)配合使用,用于依据外部系统负荷大小调节输出流量;
进口调节阀(3)、回流调节阀(9)和出口压力变送器(10)配合使用根据转动设备(1)出口压力的大小来调节回流量;
其中,回流出口(26)为输出到系统外部的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转动设备(1)中输入/输出冷却水,输入冷却水的路径为:冷却水进口(27)、冷却水进口手动阀(19)、冷却水进口电磁阀(20);
输出冷却水的路径为:冷却水出口电磁阀(21)、冷却水出口手动阀(22)、冷却水出口(2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动设备(1)还设置有轴承的温度检测仪(15)、振动检测仪(16)、转速检测仪(17)、电流检测仪(18)。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9)依据温度检测仪(15)、振动检测仪(16)、转速检测仪(17)、电流检测仪(18)、进口压力变送器(6)、出口压力变送器(10)和差压测量装置(5)来控制排气电磁阀(8)、冷却水进口手动阀(19)和冷却水出口电磁阀(21)、切断阀(13)、进口调节阀(3)、回流调节阀(9)和转动设备(1),所述控制器(29)依据流体介质出口压力变送器(30)测量值调节出口调节阀(11)的开度;
进口调节阀(3)和出口压力变送器(10)配合,实现流体介质进入转动设备的流量控制,并在自动调节模式下设置有最小阀位开度,最小阀位开度对应转动设备安全运行的最小连续流量;当出口压力变送器(10)测量值高于设定值时,先关小进口调节阀(3),当进口调节阀(3)开度达到设定最小阀位开度时,停止关小进口调节阀(3),进而开大回流调节阀(9)。
CN202110768800.8A 2021-07-07 2021-07-07 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134194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8800.8A CN113419416B (zh) 2021-07-07 2021-07-07 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8800.8A CN113419416B (zh) 2021-07-07 2021-07-07 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9416A CN113419416A (zh) 2021-09-21
CN113419416B true CN113419416B (zh) 2023-03-21

Family

ID=77720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68800.8A Active CN113419416B (zh) 2021-07-07 2021-07-07 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941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037301B (it) * 1975-04-14 1979-11-10 Pirelli Impianto e relativo metodo di funzionamento per il raffreddamento di cavi elettrici ad olio fluido
CN202718847U (zh) * 2012-06-29 2013-02-06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量泵小排量和小压力控制回路
CN204591651U (zh) * 2014-11-25 2015-08-26 李家海 一种乳化液泵站地面集中控制系统
CN105020207B (zh) * 2015-06-16 2017-05-3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具有紧急泄压的双冗余调压装置
CN206458589U (zh) * 2016-11-07 2017-09-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机泵同步降温装置
CN206346942U (zh) * 2016-12-31 2017-07-21 湛江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沿海电厂循环水泵轴承超净海水润滑系统
CN206940991U (zh) * 2017-07-07 2018-01-30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子膜烧碱系统备用机泵的自动启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9416A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53101B (zh) 管线压缩机泄压紧急停车、正常停车后一键启动控制方法
CN107237770B (zh) 一种鼓风机组节能增效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KR101586830B1 (ko) 비상운전수단이 구비되는 터빈발전시스템과 그 비상운전방법
CN104696286A (zh) 用于促动器的紧急操作的装置
CN113419416B (zh) 冗余转动类设备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9812707B (zh) 一种油田集输场站进站减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196783A (zh) 一种长距离大管径输调水泵站泵组自动控制启动方法
Lawley Safety technology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A problem in hazard analysis with solution
CN113577608B (zh) 一种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
CN210766974U (zh) 可防止水泵叶轮气蚀及损坏的直接加压供水设备
CN208040355U (zh) 一种油田自喷井的协同保护系统
CN215764626U (zh) 一种具备超压保护功能的自动补气装置
CN112503252B (zh) 一种无人驻守海上平台远程遥控置换装置及方法
CN209892496U (zh) 一种用于防止气体泄漏的so2风机密封控制装置
CN214221280U (zh) 一种高炉煤气余压透平装置及控制系统
CN208803959U (zh) 一种自动倒泵装置
CN209228674U (zh) 一种防止离心式压缩机停机反转装置及离心式压缩机机组
CN214890512U (zh) 燃气调压设备远程切断系统及燃气调压柜
CN215292787U (zh) 一种柴油供水泵的应急启动装置
CN212252578U (zh) 除氧器自动补水系统
CN204573264U (zh) 一种进水阀的控制系统
CN221035254U (zh) 化工装置高危泵干气密封冗余保护系统
CN214405605U (zh) 一种氢气存储系统及加氢站
CN220336956U (zh) 一种控制油路
CN204200653U (zh) 一种大机组油泵人工智能在线切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