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5210A -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5210A
CN113415210A CN202110525602.9A CN202110525602A CN113415210A CN 113415210 A CN113415210 A CN 113415210A CN 202110525602 A CN202110525602 A CN 202110525602A CN 113415210 A CN113415210 A CN 1134152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battery
real
battery temperature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56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芳芳
赵弋峰
段鹏
翟一明
霍艳红
刘刚
陈玉星
张俊杰
邵晶晶
岳翔
陶雷
牛亚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256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52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5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52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7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he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60L2240/545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池在放电模式下的多个测试点温度以确定出平均电池温度、最大电池温度和最小电池温度;根据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和所述实时电池剩余电量确定出电池温度变化值;根据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所述最大电池温度和所述最小电池温度确定出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获取第一实时放电功率;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出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判断第一实时电池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或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冷却或者加热。基于不同放电功率预判电池温度的阈值范围,使得电池温度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减少产生不必要的能耗,有效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汽车。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以电池为储能装置的交通工具,因此电动汽车对电池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对电池的发热要求,即在任何情况下,电动汽车的电池都不能出现过热的情况。电池热管理是根据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合电池的化学特性和产热机理,基于具体电池的最佳充放电温度区间,为解决电池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情况下工作引起热散逸或者热失控问题,以提升电池整体性能的一门新技术,此技术能够有效延长电动汽车冬季和夏季的续航里程。
放电模式下的热管理通常采用的是基于具体电池的最佳放电温度区间,结合当前的温度上升速率的算法。但是,根据不同SOC(电池剩余电量)下电池的放电功率特性以及不同放电功率下的电池的产热特性,电池的温度变化会因不同的工况而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高SOC大功率放电时,电池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很大的热量,温升速率会快速上升。如果仅基于电池的最佳放电温度区间确定唯一的冷却和加热的温度阈值点,不仅不能较好的控制电池温度变化,还将产生不必要的能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不同SOC、不同放电功率下电池的放电功率产热属性确定需要开启冷却或者加热的温度阈值点。能够较准确的将电池温度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基于不同放电功率可以确定需要开启冷却或者加热的温度阈值点并且能够较准确地将电池温度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基于电池的最佳放电温度区间确定唯一的冷却和加热的温度阈值点,不能较好地控制电池温度变化、产生不必要能耗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通过如下实现的: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池在放电模式下的多个测试点温度;
根据所述多个测试点温度确定出平均电池温度、最大电池温度和最小电池温度;
获取与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对应的实时电池剩余电量;
根据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和所述实时电池剩余电量确定出电池温度变化值;
根据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所述最大电池温度和所述最小电池温度确定出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
获取第一实时放电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出第一电池温度变化值,以得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
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冷却;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出电池温度变化值,包括:
根据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和所述实时电池剩余电量确定出实时最大放电功率;
由所述实时最大放电功率确定出所述实时最大放电功率的最大产热量;
获取与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对应的外界温度;
根据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和所述外界温度确定出外界交换系数;
根据所述最大产热量和所述外界交换系数确定出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出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包括:
当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大于零时,判断所述最大电池温度与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之和是否大于等于电池放电上限温度;
若是,则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为所述最大电池温度,若否,则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为所述电池放电上限温度;
当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小于零时,判断所述最小电池温度与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之和是否小于等于电池放电下限温度;
若是,则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为所述最小电池温度,若否,则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为所述电池放电下限温度。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出第一电池温度变化值,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放电功率得到所述第一实时放电功率的产热量;
由所述产热量得到所述第一电池温度变化值。
进一步地,所述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冷却,包括:
当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确定出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冷却等级;
根据所述冷却等级,以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所述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冷却,之后包括:
获取第二实时放电功率;
根据所述第二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出第二电池温度变化值,以得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
确定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第三温度阈值和第四温度阈值;
当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时,结束冷却过程;当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确定出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冷却等级,继续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所述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包括:
当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确定出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加热等级;
根据所述加热等级,以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之后包括:
获取第二实时放电功率;
根据所述第二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出第二电池温度变化值,以得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
确定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第三温度阈值和第四温度阈值;
当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时,结束加热过程;当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确定出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冷却等级,继续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
另外,还提供一种电池温度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温度确定模块:用于获取电池在放电模式下的多个测试点温度;根据所述多个测试点温度确定出平均电池温度、最大电池温度和最小电池温度;实时电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对应的实时电池剩余电量;
温度阈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所述最大电池温度和所述最小电池温度确定出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
实时放电功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实时放电功率;
实时温度得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出第一电池温度变化值,以得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
电池温度调节模块:用于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冷却或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以控制电池温度在所述电池温度阈值区间内。
另外,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
温度确定模块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根据平均电池温度和实时电池剩余电量预判放电功率的范围,从而得到随着平均电池温度实时变化的电池温度阈值,使得可以通过判断电池温度是否在阈值范围内,从而可以精确的判断出何时对电池开启冷却或者加热过程,避免了在电池剩余电量不同的情况下,由于不同放电功率对电池温度的影响具有差异、电池温度无法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的问题。
2)根据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实时电池温度,从而判断是否可以开启冷却或者加热过程,解决了温度传递的滞后性,能够及时将电池温度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避免了电池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情况下工作引起热散逸或者热失控的问题,提升了电池整体性能,有效延长了电动汽车在冬季和夏季的续航里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出电池温度变化值的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出第一电池温度变化值的步骤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调节的执行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温度控制装置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服务器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目前的放电模式下电池热管理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基于具体电池的最佳放电温度区间结合当前的温度上升速率的算法在不同工况的放电模式下,电池的温度变化情况不同,导致基于电池的最佳放电温度区间确定唯一的冷却和加热的温度阈值点不能较好的控制电池温度变化;并且产生不必要的能耗,致使降低电池的整体性能。
因而,本说明书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放电功率进行电池温度控制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不同电池剩余电量在不同放电功率的情况下,判断需要开启冷却或者加热的温度阈值点,从而确定电池温度在何时开启冷却或者加热,及时的将电池温度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以提升电池的使用性能;较好地控制电池温度变化,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能耗,节省能源。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00:获取电池在放电模式下的多个测试点温度;
S200:根据所述多个测试点温度确定出平均电池温度、最大电池温度和最小电池温度;
本实施例中,车辆上的终端设备获取电池在放电模式下同一时间点的多个测试点温度,所述时间点为初始时刻,所述电池为电池包,所述电池包中包括多个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中均设有测试点用于测量所在电池模组中的温度,通过在同一时间点测量各个电池组的温度值,可得到多个测试点温度,通过计算多个测试点温度的平均值得到平均电池温度,所述平均电池温度代表当前时刻的电池温度,并且通过多个测试点温度得到最大电池温度和最小电池温度,所述最大电池温度为多个测试点温度中的最大值,所述最小电池温度为多个测试点温度中的最小值。
其中,获取的多个测试点温度可以是所有电池模组进行测量得到的温度值,也可以是其中一部分电池模组的测量温度值,多个测试点温度优选为所有电池模组的测量温度值,即获取到的测试点温度值的数量和所述电池模组数量一致,因为获取测试点温度的数量越多使得计算出的平均电池温度值越能真实反映当前电池包的发热量。
S300:获取与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对应的实时电池剩余电量;
与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对应的实时电池剩余电量指的是所述实时电池剩余电量与所述平均电池温度为同一时间点下电池对应的平均电池温度和实时电池剩余电量。
S400:根据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和所述实时电池剩余电量确定出电池温度变化值;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400确定出电池温度变化值,如图2所示,包括:
S410:根据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和所述实时电池剩余电量确定出实时最大放电功率;
S420:由所述实时最大放电功率确定出所述实时最大放电功率的最大产热量;
S430:获取与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对应的外界温度;
S440:根据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和所述外界温度确定出外界交换系数;
S450:根据所述最大产热量和所述外界交换系数确定出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
具体地,根据功率map表读取在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和所述实时电池剩余电量情况下的实时最大放电功率,并计算实时最大放电功率产生的最大产热量,所述功率map表可以根据不同温度,不同电池剩余电量得到对应的最大放电功率。
电池产热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产热量=∫P dt+Q混合+Q相变;
其中,P为放电功率,t为放电时间,所述放电时间可以根据SOC计算出,Q混合为混合热,Q相变为相变热,所述Q混合和所述Q相变为固定值,即可通过所述实时最大放电功率确定出所述实时最大放电功率的最大产热量。
根据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和所述外界温度确定出外界交换系数,所述外界交换系数用η表示,η为电池和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系数,与外界温度和电池温度有关,电池温度和外界温度之间差值越大η越大。
根据电池发热剩余量=最大产热量*(1-η)和电池发热剩余量=C*m*ΔT可以确定电池温度变化值,
其中,C为电池比热容,m为电池质量,ΔT为电池温度变化值;
所述C和m为固定值,即通过最大产热量可以确定电池发热剩余量,从而可以确定电池温度变化量。
S500:根据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所述最大电池温度和所述最小电池温度确定出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构成电池温度阈值区间,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为所述电池温度阈值区间的上限值,即电池温度上限;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为所述电池温度阈值区间的下限值,即电池温度下限。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500中所述确定出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包括:
具体地,当ΔT>0时,即电池温度上升:
如果所述最大电池温度+ΔT≥放电上限温度,第一温度阈值为所述最大电池温度;
如果所述最大电池温度+ΔT<放电上限温度,第一温度阈值为放电上限温度;
当ΔT<0时,即电池温度下降:
如果所述最小电池温度+ΔT≤放电下限温度,第二温度阈值为所述最小电池温度;
如果所述最小电池温度+ΔT>放电下限温度,第二温度阈值为放电下限温度。
所述放电上限温度和所述放电下限温度通过所述电池的技术参数确定,通过确定电池的最大放电功率,然后根据功率map表得到最大放电功率对应的温度范围,所述范围的上限值即为放电上限温度,所述范围的下限值为放电下限温度,所述放电上限温度和所述放电下限温度的确定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常识,本申请中不再赘述。
S600:获取第一实时放电功率;
S700: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出第一电池温度变化值,以得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700中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出第一电池温度变化值,如图3所示,包括:
S710: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放电功率得到所述第一实时放电功率的产热量;
S720:由所述产热量得到第一电池温度变化值。
根据产热量=∫P dt+Q混合+Q相变、电池发热剩余量=最大产热量*(1-η)和电池发热剩余量=C*m*ΔT三个公式,可以确定所述第一实时放电功率对应的第一电池温度变化值。
然后,第一电池温度变化值和所述平均电池温度相加即可得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为下一时刻对应的电池温度,其中所述下一时刻和所述初始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小于等于t,所述t为步骤S450:根据所述最大产热量和所述外界交换系数确定出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中t所对应的时间。
根据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实时电池温度,从而判断是否可以开启冷却或者加热过程,解决了温度传递的滞后性,能够及时将电池温度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避免了电池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情况下工作引起热散逸或者热失控的问题,提升了电池整体性能,有效延长了电动汽车在冬季和夏季的续航里程。
S800: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冷却;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800为一种电池温度调节的执行步骤,如图4所示,包括冷却和加热两种执行过程,
冷却过程如下:
当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确定出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冷却等级;
根据所述冷却等级,以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冷却;
获取第二实时放电功率;
根据所述第二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出第二电池温度变化值,以得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
确定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第三温度阈值和第四温度阈值;
当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时,结束冷却过程;当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确定出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冷却等级,继续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冷却。
加热过程如下:
当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判断所述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是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当所述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确定出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加热等级;
根据所述加热等级,以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
获取第二实时放电功率;
根据所述第二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出第二电池温度变化值,以得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
确定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第三温度阈值和第四温度阈值;
当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时,结束加热过程;当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确定出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冷却等级,继续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
具体的,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为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温度阈值,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和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构成与其对应的电池温度阈值区间,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对应所述需要冷却的温度阈值,即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所述电池温度阈值区间内数值的最大值,第二温度阈值对应所述需要加热的温度阈值,即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所述电池温度阈值区间内数值的最小值。
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和第四温度阈值为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温度阈值,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和所述第四温度阈值构成与其对应的电池温度阈值区间,其中,第三温度阈值对应所述需要冷却的温度阈值,即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所述电池温度阈值区间内数值的最大值,第四温度阈值对应所述需要加热的温度阈值,即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所述电池温度阈值区间内数值的最小值。
实时电池温度通过二次判断,确定是否结束冷却或者加热过程。所述冷却等级和所述加热等级可根据实时电池温度所在不同的温度梯度进行等级区分,温度梯度与冷却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温度梯度与加热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自行设定,所述温控装置为压缩机和泵等热管理控制元件,通过开启压缩机和泵等热管理控制元件的泵速大小可以控制冷却和加热的速度,通过进行冷却或加热以控制电池温度与其对应的电池温度阈值区间内。
需要说明的是,温度阈值也可替换成产热量阈值判断是否开启冷却或者加热,即第一温度阈值对应第一产热量阈值,第二温度阈值对应第二产热量阈值,第一产热量阈值对应电池产热量变化区间的最大值,第二产热量阈值对应电池产热量变化区间的最小值,当实时产热量在电池产热量变化区间内时,电池不需要进行冷却或者加热;当实时产热量低于第二产热量阈值时,需要开启加热过程;当实时产热量高于第一产热量阈值时,需要开启冷却过程。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温度确定模块:用于获取电池在放电模式下的多个测试点温度;根据所述多个测试点温度确定出平均电池温度、最大电池温度和最小电池温度;实时电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对应的实时电池剩余电量;
温度阈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所述最大电池温度和所述最小电池温度确定出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
实时放电功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实时放电功率;
实时温度得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出第一电池温度变化值,以得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
电池温度调节模块:用于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冷却或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以控制电池温度在所述电池温度阈值区间内。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通过在汽车中设置电池温度控制装置,避免了在电池剩余电量不同的情况下,由于不同放电功率对电池温度的影响具有差异、电池温度无法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的问题,使得能够及时将电池温度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避免了电池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情况下工作引起热散逸或者热失控的问题,提升了电池整体性能,有效延长了电动汽车在冬季和夏季的续航里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说明书实施例先后顺序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且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加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和服务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池在放电模式下的多个测试点温度;
根据所述多个测试点温度确定出平均电池温度、最大电池温度和最小电池温度;
获取与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对应的实时电池剩余电量;
根据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和所述实时电池剩余电量确定出电池温度变化值;
根据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所述最大电池温度和所述最小电池温度确定出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
获取第一实时放电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出第一电池温度变化值,以得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
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冷却;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出电池温度变化值,包括:
根据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和所述实时电池剩余电量确定出实时最大放电功率;
由所述实时最大放电功率确定出所述实时最大放电功率的最大产热量;
获取与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对应的外界温度;
根据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和所述外界温度确定出外界交换系数;
根据所述最大产热量和所述外界交换系数确定出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出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包括:
当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大于零时,判断所述最大电池温度与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之和是否大于等于电池放电上限温度;
若是,则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为所述最大电池温度,若否,则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为所述电池放电上限温度;
当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小于零时,判断所述最小电池温度与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之和是否小于等于电池放电下限温度;
若是,则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为所述最小电池温度,若否,则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为所述电池放电下限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出第一电池温度变化值,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放电功率得到所述第一实时放电功率的产热量;
由所述产热量得到所述第一电池温度变化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冷却,包括:
当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确定出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冷却等级;
根据所述冷却等级,以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冷却,之后包括:
获取第二实时放电功率;
根据所述第二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出第二电池温度变化值,以得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
确定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第三温度阈值和第四温度阈值;
当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时,结束冷却过程;当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确定出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冷却等级,继续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冷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包括:
当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确定出所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加热等级;
根据所述加热等级,以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之后包括:
获取第二实时放电功率;
根据所述第二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出第二电池温度变化值,以得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
确定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第三温度阈值和第四温度阈值;
当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大于等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时,结束加热过程;当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四温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确定出所述第二实时电池温度对应的冷却等级,继续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
9.一种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温度确定模块:用于获取电池在放电模式下的多个测试点温度;根据所述多个测试点温度确定出平均电池温度、最大电池温度和最小电池温度;实时电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平均电池温度对应的实时电池剩余电量;
温度阈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池温度变化值、所述最大电池温度和所述最小电池温度确定出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
实时放电功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实时放电功率;
实时温度得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实时放电功率确定出第一电池温度变化值,以得到第一实时电池温度;
电池温度调节模块:用于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大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冷却或当第一实时电池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温控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以控制电池温度在所述电池温度阈值区间内。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温度控制装置。
CN202110525602.9A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Pending CN1134152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5602.9A CN113415210A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5602.9A CN113415210A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5210A true CN113415210A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12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5602.9A Pending CN113415210A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521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52334A (zh) * 2023-07-11 2023-08-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理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19038A (ko) * 2007-08-20 2009-02-2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온도에 따른 고전압 배터리의 최적화 방법
CN105489964A (zh) * 2015-12-22 2016-04-13 重庆科鑫三佳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动态温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608195A (zh) * 2015-10-23 2017-05-03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及其电池加热方法和系统
JP2017191676A (ja) * 2016-04-12 2017-10-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放電制御装置
JP2018174058A (ja) * 2017-03-31 2018-11-08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電力貯蔵装置の運転可否を判定する装置
CN111430844A (zh) * 2020-03-05 2020-07-17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充电时的热管理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11430845A (zh) * 2020-03-20 2020-07-17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热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725584A (zh) * 2020-06-22 2020-09-29 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电池冷却装置及方法
JP2021048016A (ja) * 2019-09-17 2021-03-25 学校法人早稲田大学 電池状態推定方法および電池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19038A (ko) * 2007-08-20 2009-02-2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온도에 따른 고전압 배터리의 최적화 방법
CN106608195A (zh) * 2015-10-23 2017-05-03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及其电池加热方法和系统
CN105489964A (zh) * 2015-12-22 2016-04-13 重庆科鑫三佳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动态温升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17191676A (ja) * 2016-04-12 2017-10-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放電制御装置
JP2018174058A (ja) * 2017-03-31 2018-11-08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電力貯蔵装置の運転可否を判定する装置
JP2021048016A (ja) * 2019-09-17 2021-03-25 学校法人早稲田大学 電池状態推定方法および電池システム
CN111430844A (zh) * 2020-03-05 2020-07-17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充电时的热管理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11430845A (zh) * 2020-03-20 2020-07-17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热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725584A (zh) * 2020-06-22 2020-09-29 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电池冷却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52334A (zh) * 2023-07-11 2023-08-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6552334B (zh) * 2023-07-11 2023-12-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热管理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5722B (zh) 一种预估充电时间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anchal et al. Cycling degradation testing and analysis of a LiFePO4 battery at actual conditions
CN110873841B (zh)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与电池特性相结合的电池寿命预测方法
CN109987000B (zh)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预测系统及方法
CN106842038B (zh) 一种电池最大放电功率在线估算方法
CN103299474B (zh) 用于对向机动车辆的驱动电机供电的电池进行充电的方法
Lin et al. Online parameterization of lumped thermal dynamics in cylindrical lithium ion batteries for core temperature estimation and health monitoring
CN102769157B (zh) 电池组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1430845A (zh) 一种电池包热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505547B (zh) 快充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N113011007B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热模型参数快速辨识方法及系统
CN112158105B (zh)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soh评估装置、方法及系统
WO2019230131A1 (ja) 充電制御装置、輸送機器、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415210A (zh)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15684969A (zh) 用于确定电池储能器的残值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8832187B (zh) 基于新能源汽车储能需求的锂离子电池的设计方法
CN117751297A (zh) 用于确定运输工具蓄电器的工作能力的方法
CN116176358B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Samad et al. Influence of battery downsizing and SOC operating window on battery pack performance in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heng et al. Power prediction method of lithium-ion battery for unmanned vehicles based on combined constraint intelligence algorithm
CN114179679B (zh)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5939543A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充电电流与充电起始温度的自适应方法
Kaushik et 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Li-ion battery with impacts of ambient temperature on Pure Electric Vehicle
CN114792857A (zh) 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apasso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y cells for model-base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08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pplicant before: WEIRUI ELECTRIC AUTOMOBILE TECHNOLOGY (NINGBO)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