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0700A - 电源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电源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0700A
CN113410700A CN202110695203.7A CN202110695203A CN113410700A CN 113410700 A CN113410700 A CN 113410700A CN 202110695203 A CN202110695203 A CN 202110695203A CN 113410700 A CN113410700 A CN 113410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member
bottom shell
power adapter
pin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52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10700B (zh
Inventor
胡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520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07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0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0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10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0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0Means for supporting coupling part when not engag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by mechanical pressure, e.g. spring for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电源适配器,包括相连接的适配器本体组件与插脚组件;其中插脚组件包括外壳,旋转件,插头。外壳具有插脚孔。旋转件包括底壳,连接部,旋转部,底壳可相对外壳旋转,旋转部设于收容空间内,连接部设于收容空间外。插头包括相连接的支架与插脚,支架设于收容空间内,且支架与旋转部相接触且插脚孔可限制插脚进行转动。当适配器本体组件旋转时可带动旋转件随同旋转,从而使支架朝向远离底壳的方向滑动,并通过插脚孔使至少部分插脚伸出于收容空间外;或者,使支架朝向靠近底壳的方向滑动,并通过插脚孔使至少部分插脚收容于收容空间内,降低了电源适配器的尺寸,且降低了电源适配器从插座拔出来时的难度。

Description

电源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等电子设备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电源适配器通常用来为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现有的电源适配器的尺寸较大,且当电源适配器插入插座后想拔出来时,拔出费力。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相连接的适配器本体组件与插脚组件;其中,所述插脚组件包括:
外壳,具有插脚孔;
旋转件,包括底壳、连接部、以及旋转部,所述底壳与所述外壳围设形成收容空间,且所述底壳可相对所述外壳旋转,所述旋转部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外,所述旋转部与所述连接部均连接所述底壳,所述连接部还连接所述适配器本体组件;
插头,包括相连接的支架与插脚,所述支架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所述支架与所述旋转部相接触,所述插脚朝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插脚孔可限制所述插脚进行转动;以及
当所述适配器本体组件旋转时可带动所述旋转件随同旋转,从而使所述支架朝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滑动,并通过所述插脚孔使至少部分所述插脚伸出于所述收容空间外;或者,使所述支架朝向靠近所述底壳的方向滑动,并通过所述插脚孔使至少部分所述插脚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本申请提供的电源适配器,通过设置具有插脚孔的外壳,其中插脚孔不仅具有使插脚伸出或收容的作用,而且还可通过插脚孔来限制插脚的转动,从而使插脚仅能进行滑动。其次,通过设置连接部与旋转部,连接部连接适配器本体组件,而旋转部与支架相接触。这样当适配器本体旋转时,便可通过连接部与底壳使旋转部进行旋转,而旋转部的旋转也可带动与旋转部相接触的支架进行运动。另外,由于与支架相连的插脚被插脚孔所限制只能进行滑动,因此使得所述支架与插脚均只能朝向远离所述底壳、或者靠近所述底壳的方向滑动,通过所述插脚孔使至少部分所述插脚伸出于所述收容空间外,或者至少部分所述插脚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综上所述,本申请可通过旋转适配器本体组件使至少部分插脚收容于收容空间内来保护插脚。还可降低电源适配器的尺寸,便于携带。另外,当电源适配器插入插座后,此时不需要用很大的力将电源适配器拔出来,只需要旋转适配器本体组件即可使至少部分插脚收容于收容空间内,便可自动使插脚与插座的紧密连接处相分离,从而将电源适配器与插座相分离。此外,当在旋转适配器本体组件时,如果旋转的位置离插脚组件越远就会导致其力矩越长,所需要的旋转力越小,最终使得旋转力远远小于传统拔出适配器时所施加的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源适配器插入插座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插脚凸出于收容空间时电源适配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全部插脚均收容于收容空间时电源适配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源适配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插脚组件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插脚组件的俯视图。
图7为图6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旋转件与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旋转件与插头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插脚组件去除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另一个方向的局部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沿C-C方向的局部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插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插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4中沿D-D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
电源适配器-1,插座-2,插脚组件-10,外壳-100,插脚孔-101,收容空间-102,第二滑动部-103,旋转件-110,底壳-111,连接部-112,旋转部-113,螺纹槽-114,承载部-115,第二通孔-116,插头-120,支架-121,插脚-122,第一通孔-123,配合部-124,第一滑动部-125,容置空间-126,限位部-130,磁性部-140,第一导电件-151,第二导电件-152,第一部分-1521,第二部分-1522,第三部分-1523,第三导电件-153,第三通孔-154,底座-160,适配器本体组件-20,适配器本体-210,装配空间-211,盖体-220,装配槽-221,电连接件-230,电路板-24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前,在详细介绍下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等电子设备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电源适配器通常用来为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然而目前的电源适配器具有一些缺点。例如,现有的电源适配器的尺寸较大,且尺寸单一,不便于携带。而且插脚一直外露着不仅对插脚本申的寿命和性能有影响,插脚还会将其他物体划伤。另外,电源适配器在使用时需要插入插座中,插座中通常具有弹片来与插脚弹性紧密连接来保证连接性能。因此当电源适配器从插座拔出时,用户需要使很大的力才能将电源适配器拔出来。而且若插座是那种插排结构的插座,用户还需要一个手抵持着插排,另一个手用力才能将电源适配器拔出来,使得拔出来的时候费力,用户体验很差。
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源适配器。请一并参考图1-图7,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源适配器插入插座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插脚凸出于收容空间时电源适配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全部插脚均收容于收容空间时电源适配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电源适配器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插脚组件的爆炸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插脚组件的俯视图。图7为图6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源适配器1,具体包括相连接的适配器本体组件20与插脚组件10;其中,所述插脚组件10包括外壳100,旋转件110,以及插头120。外壳100具有插脚孔101。旋转件110包括底壳111,连接部112,以及旋转部113,所述底壳111与所述外壳100围设形成收容空间102,且所述底壳111可相对所述外壳100旋转,所述旋转部113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2内,且所述旋转部113连接于所述底壳111的一端;所述连接部112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2外,所述连接部112连接于所述底壳111相对的另一端,且所述连接部112还连接所述适配器本体组件20。插头120,包括相连接的支架121与插脚122,所述支架121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2内,且所述支架121与所述旋转部113相接触,所述插脚122朝向远离所述底壳111的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插脚孔101可限制所述插脚122进行转动。当所述适配器本体组件20旋转时(如图2、图3、及图7中D1方向所示)可带动所述旋转件110随同旋转,从而使所述支架121朝向远离所述底壳111的方向滑动,并通过所述插脚孔101使至少部分所述插脚122伸出于所述收容空间102外;或者,使所述支架121朝向靠近所述底壳111的方向滑动,并通过所述插脚孔101使至少部分所述插脚12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2内(如图2、图3、及图7中D1方向所示)。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1是为电子设备提供供电电能的转换设备。通常,所述电源适配器1可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比如,电源适配器1插接插座2上,接收插座2输出的交流电压,并将接收到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直流电压用于给手机、电脑等用电的电子设备充电。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适配器1将接收到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所述直流电压直接供电子设备中的电子元器件使用。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指的电子设备通常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本实施方式以电子设备为手机进行示意。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源适配器1包括适配器本体组件20与插脚组件10。其中适配器本体组件20用于装设电路板240等其他部件,而插脚组件10则用于装设插脚122。适配器本体组件20连接插脚组件10使得适配器本体组件20的运动可传递给插脚组件10。本实施方式将详细介绍插脚组件10的结构,至于适配器本体组件20的结构,将在后文再进行介绍。
插脚组件10主要包括外壳100,旋转件110,以及插头120。其中,外壳100具有插脚孔101,插脚孔101不仅具有使插脚122伸出或收容的作用,而且还可通过插脚孔101来限制插脚122的转动,从而来使插脚122仅能进行滑动。具体地,插脚孔101的尺寸会稍大于插脚122的尺寸,以便于插脚122的伸出和收容,但插脚122不会在插脚孔101内进行旋转。
对于旋转件110来说,旋转件110包括底壳111,连接部112,以及旋转部113。可选地,底壳111,连接部112,以及旋转部113是一体式结构,即底壳111,连接部112,以及旋转部113是一体成型的。所述底壳111与所述外壳100围设形成收容空间102,且所述底壳111可相对所述外壳100旋转。其中,底壳111可直接连接在外壳100上,从而使底壳111相对外壳100旋转。或者底壳111没有与外壳100直接连接,但底壳111依然可相对外壳100旋转。所述旋转部113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2内,且所述旋转部113连接于所述底壳111的一端;所述连接部112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2外,所述连接部112连接于所述底壳111相对的另一端,且所述连接部112还连接所述适配器本体组件20。这样适配器本体组件20的运动便可连接部112与底壳111来传递给旋转部113。
对于插头120来说,插头120包括相连接的支架121与插脚122,所述支架121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2内,且所述支架121与所述旋转部113相接触。这样旋转部113的运动便可传递给支架121与插脚122。可选地,支架121与旋转部113旋转连接。
另外,由于与支架121相连的插脚122被插脚孔101所限制只能进行滑动,因此使得所述支架121与插脚122均只能朝向远离所述底壳111、或者靠近所述底壳111的方向滑动,进而通过所述插脚孔101使至少部分所述插脚122伸出于所述收容空间102外,或者至少部分所述插脚12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2内。也可以理解为将旋转力通过插脚孔101与旋转部113转换为滑动力。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可通过旋转适配器本体组件20使至少部分插脚122收容于收容空间102内来保护插脚122。还可降低电源适配器1的尺寸,便于携带。另外,当电源适配器1插入插座2后,此时不需要用很大的力便可将电源适配器1拔出来,只需要旋转适配器本体组件20即可使至少部分插脚122收容于收容空间102内,便可自动使插脚122与插座2的紧密连接处相分离,从而将电源适配器1与插座2相分离。此外,当在旋转适配器本体组件20时,如果旋转的位置离插脚组件10越远就会导致其力矩越长,所需要的旋转力越小,最终使得旋转力远远小于传统拔出适配器时所施加的力,因此即使电源适配器1插在了插排式的插座2中时,也仅需要一个手便可轻松拔出,提高了用户体验。
另外,将电源适配器1从插座2中拔出时,用户不需要旋转适配器本体组件20将插脚122完全设于收容空间102内,只需要使插脚122滑动并与插座2的连接处相分离即可。但是为了减小电源适配器1尺寸时,可使至少部分插脚122设于收容空间102内。当插脚122全部设于收容空间102内时,电源适配器1的尺寸可达到最小。
请一并参考图7-图8,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旋转件与插头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部113的外周侧面上设有螺纹槽114,所述支架121设有第一通孔123,所述旋转部113可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23,所述支架121形成所述第一通孔123的内周侧面上设有配合部124,至少部分所述配合部124设于所述螺纹槽114内。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支架121与旋转部113可以相配合,可在所述旋转部113的外周侧面上设有螺纹槽114。换句话说旋转部113可以理解为螺杆。支架121上设有第一通孔123,所述旋转部113可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23,从而使支架121可在旋转部113上运动而不会被旋转部113所阻挡。并且所述支架121形成所述第一通孔123的内周侧面上设有配合部124,至少部分所述配合部124设于所述螺纹槽114内。因此当旋转部113旋转时便可利用配合部124来使支架121滑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架121与旋转部113的配合效果。
可选地,配合部124可以为凸块,凸块设于螺纹槽114内。或者,配合部124也可以为凹槽,相邻的螺纹槽114之间的部分设于凹槽内,同样可使配合部124设于螺纹槽114内,最终来使支架121与旋转部113螺杆连接。本实施方式以配合部124为两个凸块进行示意。
请一并参考图9,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旋转件与插头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脚组件10还包括限位部130,所述限位部130连接于所述旋转部113背离所述底壳111的一侧,且所述限位部130设于所述配合部124背离所述底壳111的一侧;当所述支架121朝向远离所述底壳111的方向滑动时,所述配合部124可抵接所述限位部130。
在旋转部113背离底壳111的一侧,还可增设限位部130,使限位部130连接于旋转部113连接于旋转部113背离底壳111的一侧,并且限位部130设于所述配合部124背离所述底壳111的一侧。这样当所述支架121朝向远离所述底壳111的方向滑动时,所述配合部124可抵接所述限位部130,从而利用限位部130来阻挡支架121的继续运动。可选地,限位部130通过螺丝与旋转部113相连接。
请一并参考图8与图10,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121的外周侧面上设有第一滑动部125,所述外壳100靠近所述收容空间102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二滑动部103,所述第一滑动部125与所述第二滑动部103相互配合以使所述支架121朝向靠近所述底壳111、或者远离所述底壳111的方向滑动。
从上述内容可知,可利用插脚122与插脚孔101的限位关系来插脚122的旋转,使其只能进行滑动。本实施方式还可在支架121的外周侧面上设有第一滑动部125,并在外壳100靠近所述收容空间102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二滑动部103,利用第一滑动部125与第二滑动部103的配合来使支架121朝向靠近所述底壳111、或者远离所述底壳111的方向滑动(如图11中D2方向所示)。同时第一滑动部125与第二滑动部103相互配合也可起到限制支架121的旋转,从而限制插脚122的旋转,使其支架121与插脚122只能进行滑动。
可选地,第二滑动部103设于外壳100靠近所述收容空间102且开设所述第一通孔123的一侧表面,且第二滑动部103朝向底壳111的方向延伸设置。
可选地,第一滑动部125可以为导槽,则第二滑动部103对应为导轨。或者,第一滑动部125可以为导轨,则第二滑动部103对应为导槽。
请一并参考图11,图11为图6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脚组件10还包括磁性部140,所述磁性部140设于所述收容空间102内,所述磁性部140设于所述第一滑动部125或者所述外壳100上;当所述支架121朝向远离所述底壳111的方向滑动时,可通过所述磁性部140使所述支架121磁性连接所述外壳100。
从上文可知,插脚122若想插入插座2中,可使所述支架121朝向远离所述底壳111的方向滑动,即使支架121朝向靠近外壳100的方向滑动,以使插脚122伸出收容空间102。因此,本实施方式可在支架121或者外壳100上设置磁性部140,并且当支架121滑动时,可通过磁性部140使所述支架121磁性连接所述外壳100。这样便可利用磁性部140来提高插脚122伸出时支架121与外壳100的连接稳定性。并且当支架121与外壳100通过磁性部140磁性连接时会有抵接、碰撞的声音产生,而用户可以通过该声音来判断支架121是否运动到极限位置,即支架121是否运动到位。
请一并参考图12-图14,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插脚组件去除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另一个方向的局部示意图。图14为图12中沿C-C方向的局部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脚组件10还包括第一导电件151、第二导电件152、以及第三导电件153,所述支架121的外周侧面上设有容置空间126,部分所述插脚122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26内,部分所述第一导电件151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26内并连接所述插脚122,其余的所述第一导电件151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26外;
所述底壳111背离所述连接部112的一侧设有承载部115,所述连接部112设于连通所述收容空间102的第二通孔116,所述第二导电件152设于所述承载部115上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116内,当所述支架121朝向远离所述底壳111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二导电件152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51背离所述外周侧面的表面抵接(如图14所示);当所述支架121朝向靠近所述底壳111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二导电件152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51分离;
所述第三导电件153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152,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导电件153设于所述支架121背离所述底壳111的一侧;当所述支架121朝向远离所述底壳111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三导电件153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51背离所述底壳111的表面抵接(如图13与图14所示);当所述支架121朝向靠近所述底壳111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三导电件153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51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增设第一导电件151、第二导电件152、以及第三导电件153。其中,第一导电件151通过容置空间126与插脚122连接,从而将插脚122上的电流传输给第一导电件151。并使其余的第一导电件151设于容置空间126外。也可以理解为,其余的第一导电件151凸出于支架121的外周侧面。
第二导电件152设置在承载部115上,承载部115的作用便是用于承载第二导电件152以及后续的第三导电件153。并且第二导电件152还延伸至第二通孔116内,以便后续将电流传输给其他部件。所述第二导电件152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51背离所述外周侧面的表面抵接。可选地,第二导电件152可与第一导电件151弹性抵接。由于第一导电件151设于支架121上,因此当支架121滑动时第一导电件151也会同步滑动。当支架121滑动到一定位置时,便可使第二导电件152抵接第一导电件151,从而将第一导电件151上的电流传输给第二导电件152。而支架121滑动到其他位置时,第一导电件151则与第二导电件152分离设置。
第三导电件153可连接第二导电件152。至于第三导电件153是直接通过连接第二导电件152进行固定设置,还是通过承载部115进行固定设置,本实施方式在此并不进行限定。对于第三导电件153的位置来说,可使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导电件153设于所述支架121背离所述底壳111的一侧,从而避免第三导电件153影响支架121的运动。并且本实施方式还可使当所述支架121朝向靠近所述底壳111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三导电件153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51分离。因此当支架121滑动到一定位置时第一导电件151也可与第三导电件153抵接,从而将第一导电件151上的电流传输给第三导电件153。又由于第三导电件153连接第二导电件152,因此电流最终还是会传输到第二导电件152上。而当支架121在其他位置时,例如当所述支架121朝向靠近所述底壳111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三导电件153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51分离。
可选地,第一导电件151与第三导电件153弹性连接。可选地,当第一导电件151与第二导电件152抵接时,第一导电件151还与第三导电件153抵接。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为了将插脚122上的电流传输给第二导电件152上,设置了两种电流的传输方式,一种是通过第一导电件151的侧面直接将电流传输给第二导电件152。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第一导电件151的顶面将电流先传输给第三导电件153,然后再通过第三导电件153传输给第二导电件152。这样可保证若第一导电件151与第二导电件152出现因接触不良而导致的搭火问题时,电流可通过第三导电件153传输给第二导电件152,提高了电流传输的稳定性,避免了搭火问题,提高了电源适配器1的使用寿命。
请再次参考图1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件152包括第一部分1521、第二部分1522、以及第三部分1523,所述第一部分1521设于所述承载部115上,所述第二部分1522设于所述底壳111上,所述第三部分1523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16内,且所述第二部分1522连接所述第一部分1521与所述第三部分1523,从而降低第二部分152伸入第二通孔116的难度,并提高第二部分152的稳定性。
请再次参考图1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导电件153设有第三通孔154,所述插脚122可贯穿所述第三通孔154,且所述第三导电件153与所述插脚122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在第三导电件153上开设通孔,插脚122可贯穿第三通孔154,从而使第三导电件153既可避免阻碍支架121的运动,还可避免阻碍插脚122的运动。并且,使所述第三导电件153与所述插脚122间隔设置。保证了插脚122与第三导电件153的电性隔离。
请一并参考图15-图16,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插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中插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壳111转动连接所述外壳100;或者,所述插脚组件10还包括底座160,所述底座160连接所述外壳100,所述底座160设有连通所述收容空间102的第四通孔,所述旋转件110贯穿所述第四通孔,且所述底壳111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60;所述外壳100、所述底座160、及所述底壳111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收容空间102。
上文已经提及,底壳111可直接连接在外壳100上,从而使底壳111相对外壳100旋转。或者底壳111没有与外壳100直接连接,但底壳111依然可相对外壳100旋转。因此,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两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壳111可直接转动连接所述外壳100。例如底壳111与外壳100周圈卡扣配合,利用卡扣配合一方面来防止底壳111与外壳100分离,另一方面还可利用卡扣配合来使底壳111相对外壳100转动。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当外壳100的形状不规则,例如不是圆形时,此时底壳111与外壳100不易通过卡扣配合转动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还可增设底座160,使底座160连接外壳100,并在底座160上开通,使底壳111转动连接底座160,相当于底座160相对外壳100旋转。这样便可利用底座160来使底壳111相对各种形状的外壳100均可转动。
请再次参考图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112可拆卸连接所述适配器本体组件20。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将所述插脚组件10与所述适配器本体组件20设计成可拆卸连接诶,便于更换插脚组件10,使电源适配器1适应更多类型安规的插座2。例如,本申请可提供三种类型安规的插脚组件10,一个是中规的插脚组件10,一个是美规的插脚组件10,一种是欧规的插脚组件10,通过可拆卸连接可使适配器本体组件20搭配不同的安规插脚组件10,提高了电源适配器1的使用范围,并且便于插脚组件10的拆卸与更换。
请一并参考图17,图17为图4中沿D-D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适配器本体组件20包括适配器本体210、盖体220、以及电连接件230,所述适配器本体210具有装配空间211,至少部分所述盖体220设于所述装配空间211内并连接所述适配器本体210,所述盖体220上设有装配槽221,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件230设于所述装配槽221内且连接所述盖体220;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部112设于所述装配槽221内,并使所述电连接件230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16内,且所述电连接件230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152。
在本实施方式中,适配器本体组件20可包括多个结构,例如适配器本体组件20可包括适配器本体210、盖体220、以及电连接件230。其中适配器本体210具有装配空间211,该装配空间211用于装配盖体220、电连接件230、电路板240等结构件。至少部分所述盖体220设于所述装配空间211内并连接所述适配器本体210,盖体220用于将装配空间211进行密封,例如盖体220可通过点胶与适配器本体210粘接到一起。还可在盖体220上设置装配槽221,且电连接件230设于装配槽221内。可选地,电连接件230与盖体220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制备而成。当插脚组件10与适配器本体210电连接件230还可通过导线与电路板240进行电连接。连接部112可设于装配槽221内,且电连接件230设于第二通孔116内,电连接件230还可电连接件230还可连接第二导电件152。可选地,电连接件230弹性连接第二导电件152,从而提高适配器本体组件20与插脚组件10的连接性能。这样便可实现电流的传递,电流可通过插脚122先传到第一导电件151,再通过第一导电件151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第二导电件152,再通过第二导电件152传导电连接件230上,再通过电连接件230与导线传到电路板240上。最终电路板240对电流进行相应地处理,再传输到电子设备上进行充电。可选地,适配器本体组件20还包括电路板240,电路板240通过导线与电连接件230电连接。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与说明,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适配器本体组件与插脚组件;其中,所述插脚组件包括:
外壳,具有插脚孔;
旋转件,包括底壳、连接部、以及旋转部,所述底壳与所述外壳围设形成收容空间,且所述底壳可相对所述外壳旋转,所述旋转部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外,所述旋转部与所述连接部均连接所述底壳,所述连接部还连接所述适配器本体组件;
插头,包括相连接的支架与插脚,所述支架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所述支架与所述旋转部相接触,所述插脚朝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插脚孔可限制所述插脚进行转动;以及
当所述适配器本体组件旋转时可带动所述旋转件随同旋转,从而使所述支架朝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滑动,并通过所述插脚孔使至少部分所述插脚伸出于所述收容空间外;或者,使所述支架朝向靠近所述底壳的方向滑动,并通过所述插脚孔使至少部分所述插脚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所述支架的外周侧面上设有容置空间,部分所述插脚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部分所述第一导电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连接所述插脚,其余的所述第一导电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外;
所述底壳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有承载部,所述连接部设于连通所述收容空间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导电件设于所述承载部上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内,当所述支架朝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二导电件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背离所述外周侧面的表面抵接;当所述支架朝向靠近所述底壳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分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于所述承载部上,所述第二部分设于所述底壳上,所述第三部分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组件还包括第三导电件,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导电件设于所述支架背离所述底壳的一侧,所述第三导电件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当所述支架朝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三导电件可与所述第一导电件背离所述底壳的表面抵接;当所述支架朝向靠近所述底壳的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三导电件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分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电件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插脚可贯穿所述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三导电件与所述插脚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组件包括适配器本体、盖体、以及电连接件,所述适配器本体具有装配空间,至少部分所述盖体设于所述装配空间内并连接所述适配器本体,所述盖体上设有装配槽,至少部分所述电连接件设于所述装配槽内且连接所述盖体;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装配槽内,并使所述电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电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适配器本体组件。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转动连接所述外壳;或者,所述插脚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外壳,所述底座设有连通所述收容空间的第四通孔,所述旋转件贯穿所述第四通孔,且所述底壳转动连接所述底座;所述外壳、所述底座、及所述底壳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收容空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的外周侧面上设有螺纹槽,所述支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旋转部可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支架形成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周侧面上设有配合部,至少部分所述配合部设于所述螺纹槽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组件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连接于所述旋转部背离所述底壳的一侧,且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配合部背离所述底壳的一侧;当所述支架朝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滑动时,所述配合部可抵接所述限位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外周侧面上设有第一滑动部,所述外壳靠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相互配合以使所述支架朝向靠近所述底壳、或者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滑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组件还包括磁性部,所述磁性部设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磁性部设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或者所述外壳上;当所述支架朝向远离所述底壳的方向滑动时,可通过所述磁性部使所述支架磁性连接所述外壳。
CN202110695203.7A 2021-06-22 2021-06-22 电源适配器 Active CN1134107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5203.7A CN113410700B (zh) 2021-06-22 2021-06-22 电源适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5203.7A CN113410700B (zh) 2021-06-22 2021-06-22 电源适配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0700A true CN113410700A (zh) 2021-09-17
CN113410700B CN113410700B (zh) 2022-12-27

Family

ID=77682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5203.7A Active CN113410700B (zh) 2021-06-22 2021-06-22 电源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070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0119A (en) * 1989-09-27 1991-07-09 Safe Care Products, Inc. Safety plug
CN2702483Y (zh) * 2003-11-19 2005-05-25 台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接口插头可伸缩的播放器
CN201084840Y (zh) * 2007-03-22 2008-07-09 冠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适配器
CN103022786A (zh) * 2013-01-06 2013-04-03 深圳市睿德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插头结构及其增强安全性电源
CN112186412A (zh) * 2020-10-29 2021-0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CN113644492A (zh) * 2021-04-19 2021-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0119A (en) * 1989-09-27 1991-07-09 Safe Care Products, Inc. Safety plug
CN2702483Y (zh) * 2003-11-19 2005-05-25 台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接口插头可伸缩的播放器
CN201084840Y (zh) * 2007-03-22 2008-07-09 冠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适配器
CN103022786A (zh) * 2013-01-06 2013-04-03 深圳市睿德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插头结构及其增强安全性电源
CN112186412A (zh) * 2020-10-29 2021-0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
CN113644492A (zh) * 2021-04-19 2021-1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0700B (zh) 202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17325B (en) Battery connection apparatus
US9072172B2 (en) Auxiliary device for mobile electronic apparatus
EP2276119B1 (en) Electrical charger
US6644984B2 (en) Plug assembly with spring loaded contact terminals
US8084157B2 (en) Batter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same
JP2016511519A (ja) フレキシブルエクステンションを有するマルチプラグスライドアダプタ
US6385468B2 (en) External connector and battery extension pack for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2886311B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US6923688B1 (en) Charging interface
JP2002260768A (ja) 電源変換アダプタ装置
CN113410700B (zh) 电源适配器
US7402979B1 (en) Charger contact with protective actuator
WO2022199297A1 (zh) 电源适配器
CN216872437U (zh) 多方位旋转可拆换电子连接器及其第一和第二连接头
EP2278669A2 (en) Power supply adapter
CN217114931U (zh) 电源适配器
US10164368B1 (en) Adapter and using method thereof
CN215344348U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6699808U (zh) 电源适配器
CN219458073U (zh) 一种具有Type-C接口承重式对接防护装置的电源
CN113794071B (zh) 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7589519U (zh) 电源适配器
CN218348306U (zh) 连接壳体及支架
CN216672001U (zh) 电源适配器
CN210724268U (zh) 充电座和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