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08158A - 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08158A
CN113408158A CN202110951744.1A CN202110951744A CN113408158A CN 113408158 A CN113408158 A CN 113408158A CN 202110951744 A CN202110951744 A CN 202110951744A CN 113408158 A CN113408158 A CN 113408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iation
level
influence factors
stage
infl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517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08158B (zh
Inventor
杨毅强
张延瑞
李新宇
李秦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hongke Aero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echa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1109517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081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08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08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08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08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利用单影响因子迭代法对多影响因子解耦,逐个剥离求解单个影响因子的边界值,并利用目标函数求解上面级姿态,将单个影响因子变化对应的上面级姿态与姿态要求对比剔除,以缩小每个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将影响因子在对应的偏差取值范围内离散化,多个影响因子在对应偏差取值范围内的参数自由组合形成参数组合;利用ADAMS对所有的参数组合遍历仿真,每次仿真结果与姿控要求进行比对直到遍历所有影响因子的取值,剔除仿真结果不符合姿控要求的参数组合,以进一步缩小每个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本发明以上面级姿态为导向,缩小了每个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减少ADAMS仿真工作量。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箭级间冷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冷分离又称为减速分离,主要依靠辅助反推装置使下面级减速或使上面级加速,在两级拉开一定距离时,上面级发动机才点火建立推力。若辅助反推装置提供的推力有限,若下面级在分离后还存在后效推力,则存在下面级追击上面级、发生碰撞的可能性。冷分离要考虑气动、质量特性、环境、两级动力特性、飞行控制等因素的影响,实现安全分离,即分离间隙足够大,上面级发动机喷管在拔出过程中不与壳段内部的仪器、支架等发生碰撞;不发生远场追击碰撞。
现有的冷分离方案中,一般使用小火箭作为辅助反推装置,直接作用于下面级分离体上产生反推力以实现下面级的减速,而对上面级不产生影响,但是随着分离系统对低冲击、可检可测要求的提升,火工品不能满足越来越高分离要求,非火工作动辅助反推装置成为了新兴的发展方向。非火工作动辅助反推装置与小火箭的喷出高压高速气流产生推力的作用原理不同,而是需要同时作用于上面级、下面级两分离体上,以把两体推开,实现分离。这种作用模式就会对上面级的位姿产生影响,而目前针对非火工反推装置导致的上面级姿态变化的研究较少,上面级姿态、近场间隙、远场追击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首先,一方面上面级的姿态变化会导致两体存在相对转角,从而使一侧分离间隙增大、一侧分离间隙缩小;另一方面上、下面级的姿态变化会导致两体分离轨迹的变化,从而导致回追路线的偏离。其次,上面级的姿态变化会影响姿控系统对后续飞行的控制。
因此目前对分离的研究未把上面级的姿态变化作为目标函数,现有的方法中ADAMS仿真方法的可视性强,但不能遍历所有偏差工况,蒙特卡洛打靶法不适应质量、惯量分布不均匀的分离体,不能适应新兴的非火工作动反推装置作为分离能源的分离系统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利用单影响因子迭代法解耦火箭级间冷分离过程的多影响因子,逐个剥离求解单个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通过目标函数求解上面级姿态;
步骤200、逐一选择单个所述影响因子对应偏差取值范围的参数,根据所述目标函数获取单个所述影响因子的参数变化对应的上面级姿态,并将所述上面级姿态与姿态要求对比剔除,以缩小每个所述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
步骤300、将所述影响因子在所述步骤200得到的偏差取值范围内离散化,多个所述影响因子在对应偏差取值范围内的参数自由组合形成参数组合;
步骤400、利用ADAMS对所有的参数组合遍历仿真,每次仿真结果与姿控要求进行比对直到遍历所有影响因子的取值,剔除仿真结果不符合所述姿控要求的参数组合,以进一步缩小每个所述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火箭级间分离的影响因子包括质量特性、后效推力特性和反推力特性,多因素的取值变化则造成了不同的偏差工况;
所述质量特性的质量偏差包含七个参数,分别为:质量偏差、三维方向的心位置偏差和三维度的转动惯量偏差;
所述后效推力特性的后效推力偏差包含三个参数,分别为:推力大小偏差、推力方向偏差、推力作用时间偏差;
所述反推力特性的反推力偏差包含三个参数,分别为:推力大小偏差、推力方向偏差、推力作用时间偏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利用所述目标函数求解上面级姿态的实现方式为:
在地面建立固定坐标系,在上面级建立随上面级运动的移动坐标系;
在所述固定坐标系取一个微小的时间步长,根据所述上面级当前的受力求得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对时间积分得到速度和角速度,再对所述速度和角速度积分得到上面级质心位移和上面级姿态角;
通过所述固定坐标系与所述移动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将位移和角度转换至所述移动坐标系,得到新的力和力矩的向量以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后的上面级质心位移和上面级姿态角,所述上面级质心位移和上面级姿态角组成上面级姿态;
其中,所述上面级姿态角为所述上面级与所述移动坐标系的三维坐标值轴之间的转动角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200中,单影响因子迭代法的实现方法为:
步骤201、获取解耦的多个影响因子,且对多个所述影响因子进行排序;
步骤202、按序选择所述影响因子在其偏差取值范围内的参数,且其他的所述影响因子均取标准值,利用目标函数求解上面级姿态;
步骤203、对比所述上面级姿态和姿控要求,剔除掉所述影响因子的偏差范围内不满足要求的参数;
步骤204、依次按照排序选择下一个所述影响因子,并在该影响因子的偏差范围选取参数,其他的所述影响因子均取标准值,重复步骤202-步骤203以缩小所有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选择单个所述影响因子在偏差取值范围内的参数,利用目标函数计算上面级质心位移和上面级姿态角,当上面级质心位移或上面级姿态角任一个不符合对应的姿控要求时,则剔除掉该影响因子的参数;
当上面级质心位移以及上面级姿态角共同符合对应的姿控要求,则在所述偏差取值范围内保留该参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300中,将所述影响因子在对应的偏差取值范围内离散化的实现方法为:在ADAMS中把所述影响因子作为可变参数,并用脚本文件实现所述影响因子的参数值变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有的所述影响因子选择在对应的偏差范围内的参数,且多个所述影响因子自由组合,m个所述影响因子,且每个所述影响因子分为n个离散点,则所述影响因子自由组合的数量为n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步骤400中,将每个参数组合的仿真结果与姿控要求进行比对,如果仿真结果超出姿控要求,则剔除该参数组合,且在对应的所述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内剔除该参数;
如果每个参数组合的仿真结果在所述姿控要求的范围内,则继续选择下一组所述参数组合进行仿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ADAMS对所有的参数组合遍历仿真的仿真对象具体包括上面级姿控结果、分离间隙和远场追击;
当任一个仿真对象的仿真结果不符合对应的上面级姿控要求、分离间隙要求或远场追击要求时,则判定仿真结果超出姿控要求;
当所有的仿真对象的仿真结果符合对应的上面级姿控要求、分离间隙要求或远场追击要求时,则判定每个参数组合的仿真结果在所述姿控要求的范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上面级姿态为导向,通过计算每个影响因子(即质量特性、后效推力特性和反推力特性)在其偏差取值范围内的参量对应的上面级姿态,将上面级姿态与对应的姿态要求对比以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参数,先缩小了每个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减少ADAMS仿真工作量,后利用参数化仿真的方法,结合了ADAMS仿真能模拟真实质量分布的优点和蒙特卡洛打靶法遍历多种偏差组合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影响因子迭代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ADAMS仿真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本实施方式以上面级姿态为导向,通过计算每个影响因子(即质量特性、后效推力特性和反推力特性)在其偏差取值范围内的参量对应的上面级姿态,将上面级姿态与对应的姿态要求对比以剔除不符合要求的参数,先缩小了每个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减少ADAMS仿真工作量,后利用参数化仿真的方法,结合了ADAMS仿真能模拟真实质量分布的优点和蒙特卡洛打靶法遍历多种偏差组合的优点,嵌套的脚本文件的方法使仿真更加自动化。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利用单影响因子迭代法解耦火箭级间冷分离过程的多影响因子,逐个剥离求解单个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通过目标函数求解上面级姿态。
火箭级间分离的影响因子包括质量特性、后效推力特性和反推力特性,多因素的取值变化则造成了不同的偏差工况;所述质量特性的质量偏差包含七个参数,分别为质量偏差、三维方向的心位置偏差(x、y、z)和三维度的转动惯量偏差(Ixx、Iyy、Izz);所述后效推力特性的后效推力偏差包含三个参数,分别为推力大小偏差、推力方向偏差、推力作用时间偏差;所述反推力特性的反推力偏差包含三个参数,分别为推力大小偏差、推力方向偏差、推力作用时间偏差。
其中每个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根据各系统的接口来确定。比如根据结构系统确定质量、转动惯量偏差;根据分离装置的设计和试验结果确定推力大小和时间偏差、根据安装装配公差确定方向偏差;根据发动机设计和试车结果确定发动机后效偏差。
因此多因素影响下的分离与姿控干扰研究较为复杂,多影响因子的取值变化则造成了不同的分离工况,每个影响因子的偏差工况的选取一直是冷分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因此,建立一种简单、快捷、覆盖因素全面的偏差工况选取方法对冷分离的研究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其中,通过目标函数求解上面级姿态的实现原理为:在地面建立固定坐标系,在上面级建立随上面级运动的移动坐标系。
在所述固定坐标系取一个微小的时间步长,根据所述上面级当前的受力求得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对时间积分得到速度和角速度,再对所述速度和角速度积分得到上面级质心位移和上面级姿态角。
通过所述固定坐标系与所述移动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将位移和角度转换至所述移动坐标系,得到新的力和力矩的向量以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后的上面级质心位移和上面级姿态角,所述上面级质心位移和上面级姿态角组成上面级姿态。其中,所述上面级姿态角为所述上面级与所述移动坐标系的三维坐标值轴之间的转动角度。
总的来说,就是利用坐标变换和积分的方法,计算上面级位置和姿态,
具体过程如下:
在上面级和下面级分离解锁时刻T0时刻,以空间两体分离面与箭体轴线的交点为 原点、以沿箭体轴线为X轴、指向飞行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固定坐标系O-XYZ。以上面级质 心为原点、平行于坐标系O-XYZ建立随上面级运动的移动坐标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以下面级质 心为原点、平行于坐标系O-XYZ建立随下面级运动的移动坐标系
Figure 449971DEST_PATH_IMAGE002
,两级分离解 锁后,两级的移动坐标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Figure 438656DEST_PATH_IMAGE004
随着上面级和下面级移动而移动。
用移动坐标系的原点在固定坐标系O-XYZ中的位置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表征两体的位移, 用移动坐标系在固定坐标系O-XYZ中的姿态角
Figure 846504DEST_PATH_IMAGE006
来表征两体的姿态。在分离解锁时 刻T0两体的质心距离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则定义两体的分离距离为:
Figure 262442DEST_PATH_IMAGE008
以上面级为例,计算上面级分离体的质心位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和姿态
Figure 388529DEST_PATH_IMAGE010
在上面级在固定坐标系O-XYZ中的初始条件如下:初始速度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初始角速度为
Figure 243222DEST_PATH_IMAGE012
,初 始位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初始姿态角为
Figure 505576DEST_PATH_IMAGE014
由坐标系O-XYZ到坐标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5
的姿态变换矩阵为T01,则:
Figure 92415DEST_PATH_IMAGE016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7
Figure 440220DEST_PATH_IMAGE018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9
为上面级相对于固定坐标系O-XYZ的三个姿态角。由于坐标系
Figure 98603DEST_PATH_IMAGE020
随分离体运动,姿态角和姿态变换矩阵也会跟着改变。
一般情况下,分离时,下面级受到恒沿箭体轴线向前的推力。因此在坐标系
Figure 949884DEST_PATH_IMAGE020
中对上面级受到的力进行分析,得到力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1
和力矩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3
。根据坐标系变换理论,上面级在坐标系O-XYZ受到的力和力 矩为:
Figure 238783DEST_PATH_IMAGE024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5
在T0时刻,上面级受到的力为:
Figure 73884DEST_PATH_IMAGE02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7
那么,此时上面级的加速度和角加速度为:
Figure 942483DEST_PATH_IMAGE028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9
其中:
Figure 241746DEST_PATH_IMAGE030
为上面级的总质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1
为上面级在固 定坐标系O-XYZ中的转动惯量。由于
Figure 459405DEST_PATH_IMAGE03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3
为上 面级在自身坐标系
Figure 781802DEST_PATH_IMAGE034
中的转动惯量,为定值,则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5
随坐标系
Figure 454091DEST_PATH_IMAGE034
的运 动而改变。
取时间步长
Figure 217648DEST_PATH_IMAGE036
,则下一时刻为,对时间积分,那么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7
时刻上面级的位移、角位移:
Figure 582770DEST_PATH_IMAGE038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9
计算得到的
Figure 392463DEST_PATH_IMAGE040
即为时刻上面级质心的位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3
时刻上面级相对于固 定坐标系O-XYZ的姿态,因此可以得到新的姿态角
Figure 399602DEST_PATH_IMAGE044
和姿态矩阵T 01 (1)作为下 一时刻的计算依据。
考虑到上面级受到的力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重新计算T1时刻上面级的力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5
和力矩
Figure 345562DEST_PATH_IMAGE046
,再由此计算得到T1时刻的加速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7
和角加速度
Figure 84848DEST_PATH_IMAGE048
。由此依次循环迭 代,得到整个分离过程中上面级的质心位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9
和姿态
Figure 116257DEST_PATH_IMAGE050
步骤200、逐一选择单个所述影响因子对应偏差取值范围的参数,根据所述目标函数获取单个所述影响因子的参数变化对应的上面级姿态,并将所述上面级姿态与姿态要求对比剔除,以缩小每个所述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
在步骤200中,以姿控为导向,利用单影响因子迭代法有效缩小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为后续ADAMS的参数化仿真提供实现条件,如图1所示,具体的实现方法为:
1、获取解耦的多个影响因子,且对多个所述影响因子进行排序。
2、按序选择所述影响因子在其偏差取值范围内的参数,且其他的所述影响因子均取标准值,以目标函数求解上面级姿态,上面级姿态的目标函数求为单个影响因子的单调函数或二次函数,因此比较容易得到一个满足姿控要求的取值范围。
3、对比所述上面级姿态和姿控要求,剔除掉所述影响因子的偏差范围内不满足要求的参数。
4、依次按照排序选择下一个所述影响因子,并在其偏差范围选取参数,其他的所述影响因子均取标准值,重复上述操作以缩小所有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
选择单个所述影响因子在偏差取值范围内的参数,利用目标函数计算上面级质心位移和上面级姿态角,当上面级质心位移或上面级姿态角任一个不符合对应的姿控要求时,则剔除掉该影响因子的参数,当上面级质心位移以及上面级姿态角共同符合对应的姿控要求,则在所述偏差取值范围内保留该参数。
步骤300、将所述影响因子在所述步骤200得到的偏差取值范围内离散化,多个所述影响因子在对应偏差取值范围内的参数自由组合形成参数组合;
在步骤300中,将所述影响因子在对应的偏差取值范围内离散化的实现方法为:在ADAMS中把所述影响因子作为可变参数,并用脚本文件实现所述影响因子的参数值变化。
如图2所示,所有的所述影响因子选择在对应的偏差范围内的参数,且多个所述影响因子自由组合,m个所述影响因子,且每个所述影响因子分为n个离散点,则所述影响因子自由组合的数量为nm
此时的偏差取值范围为经过步骤100筛选剔除后的偏差取值范围,所以步骤200中的每个影响因子在偏差取值范围内的参数量小于步骤100中的每个影响因子在偏差取值范围内的参数量,因此缩小了参数范围,进而大幅度的降低参数组合的数量。
步骤400、利用ADAMS对所有的参数组合遍历仿真,每次仿真结果与姿控要求进行比对直到遍历所有影响因子的取值,剔除仿真结果不符合所述姿控要求的参数组合,以进一步缩小每个所述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
在所述步骤400中,将每个参数组合的仿真结果与姿控要求进行比对,如果仿真结果超出姿控要求,则剔除该参数组合,且在对应的所述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内剔除该参数。如果每个参数组合的仿真结果在所述姿控要求的范围内,则继续选择下一组所述参数组合进行仿真。
所述ADAMS对所有的参数组合遍历仿真的仿真对象具体包括上面级姿控结果、分离间隙和远场追击。
当任一个仿真对象的仿真结果不符合对应的上面级姿控要求、分离间隙要求或远场追击要求时,则判定仿真结果超出姿控要求,当所有的仿真对象的仿真结果符合对应的上面级姿控要求、分离间隙要求或远场追击要求时,则判定每个参数组合的仿真结果在所述姿控要求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以上面级姿态为导向的分离设计方法,能够满足现在作动式分离装置的设计需求,且通过单影响因子迭代法缩小参数的取值范围,减少仿真工作量,并利用参数化仿真的方法,结合了ADAMS仿真能模拟真实质量分布的优点和蒙特卡洛打靶法遍历多种偏差组合的优点,嵌套的脚本文件的方法使仿真更加自动化,通过筛选多个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来适应质量、惯量分布不均匀的分离体,且可视性强,能遍历所有偏差工况。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利用单影响因子迭代法解耦火箭级间冷分离过程的多影响因子,逐个剥离求解单个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通过目标函数求解上面级姿态;
步骤200、逐一选择单个所述影响因子对应偏差取值范围的参数,根据所述目标函数获取单个所述影响因子的参数变化对应的上面级姿态,并将所述上面级姿态与姿态要求对比剔除,以缩小每个所述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
步骤300、将所述影响因子在所述步骤200得到的偏差取值范围内离散化,多个所述影响因子在对应偏差取值范围内的参数自由组合形成参数组合;
步骤400、利用ADAMS对所有的参数组合遍历仿真,每次仿真结果与姿控要求进行比对直到遍历所有影响因子的取值,剔除仿真结果不符合所述姿控要求的参数组合,以进一步缩小每个所述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火箭级间分离的影响因子包括质量特性、后效推力特性和反推力特性,多因素的取值变化则造成了不同的偏差工况;
所述质量特性的质量偏差包含七个参数,分别为:质量偏差、三维方向的心位置偏差和三维度的转动惯量偏差;
所述后效推力特性的后效推力偏差包含三个参数,分别为:推力大小偏差、推力方向偏差、推力作用时间偏差;
所述反推力特性的反推力偏差包含三个参数,分别为:推力大小偏差、推力方向偏差、推力作用时间偏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目标函数求解上面级姿态的实现方式为:
在地面建立固定坐标系,在上面级建立随上面级运动的移动坐标系;
在所述固定坐标系取一个微小的时间步长,根据所述上面级当前的受力求得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对时间积分得到速度和角速度,再对所述速度和角速度积分得到上面级质心位移和上面级姿态角;
通过所述固定坐标系与所述移动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将位移和角度转换至所述移动坐标系,得到新的力和力矩的向量以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后的上面级质心位移和上面级姿态角,所述上面级质心位移和上面级姿态角组成上面级姿态;
其中,所述上面级姿态角为所述上面级与所述移动坐标系的三维坐标值轴之间的转动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00中,单影响因子迭代法的实现方法为:
步骤201、获取解耦的多个影响因子,且对多个所述影响因子进行排序;
步骤202、按序选择所述影响因子在其偏差取值范围内的参数,且其他的所述影响因子均取标准值,利用目标函数求解上面级姿态;
步骤203、对比所述上面级姿态和姿控要求,剔除掉所述影响因子的偏差范围内不满足要求的参数;
步骤204、依次按照排序选择下一个所述影响因子,并在该影响因子的偏差范围选取参数,其他的所述影响因子均取标准值,重复步骤202-步骤203以缩小所有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单个所述影响因子在偏差取值范围内的参数,利用目标函数计算上面级质心位移和上面级姿态角,当上面级质心位移或上面级姿态角任一个不符合对应的姿控要求时,则剔除掉该影响因子的参数;
当上面级质心位移以及上面级姿态角共同符合对应的姿控要求,则在所述偏差取值范围内保留该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00中,将所述影响因子在对应的偏差取值范围内离散化的实现方法为:在ADAMS中把所述影响因子作为可变参数,并用脚本文件实现所述影响因子的参数值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影响因子选择在对应的偏差范围内的参数,且多个所述影响因子自由组合,m个所述影响因子,且每个所述影响因子分为n个离散点,则所述影响因子自由组合的数量为n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00中,将每个参数组合的仿真结果与姿控要求进行比对,如果仿真结果超出姿控要求,则剔除该参数组合,且在对应的所述影响因子的偏差取值范围内剔除该参数;
如果每个参数组合的仿真结果在所述姿控要求的范围内,则继续选择下一组所述参数组合进行仿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DAMS对所有的参数组合遍历仿真的仿真对象具体包括上面级姿控结果、分离间隙和远场追击;
当任一个仿真对象的仿真结果不符合对应的上面级姿控要求、分离间隙要求或远场追击要求时,则判定仿真结果超出姿控要求;
当所有的仿真对象的仿真结果符合对应的上面级姿控要求、分离间隙要求或远场追击要求时,则判定每个参数组合的仿真结果在所述姿控要求的范围。
CN202110951744.1A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 Active CN1134081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1744.1A CN113408158B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1744.1A CN113408158B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08158A true CN113408158A (zh) 2021-09-17
CN113408158B CN113408158B (zh) 2021-11-09

Family

ID=77688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51744.1A Active CN113408158B (zh) 2021-08-19 2021-08-19 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0815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9240A (zh) * 2022-03-30 2022-07-12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时序优化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50961A1 (en) * 2001-10-05 2003-08-14 Boelitz Frederick Wall Load relief system for a launch vehicle
CN107132771A (zh) * 2017-03-31 2017-09-05 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运载火箭飞行品质高效仿真验证方法
CN107544262A (zh) * 2017-10-27 2018-01-05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运载火箭自适应精确回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50961A1 (en) * 2001-10-05 2003-08-14 Boelitz Frederick Wall Load relief system for a launch vehicle
CN107132771A (zh) * 2017-03-31 2017-09-05 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运载火箭飞行品质高效仿真验证方法
CN107544262A (zh) * 2017-10-27 2018-01-05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运载火箭自适应精确回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9240A (zh) * 2022-03-30 2022-07-12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时序优化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08158B (zh) 202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73103B (zh) 一种适用于推力下降故障条件下的剩余运载能力评估方法
CN103090728B (zh) 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带末角约束制导方法
CN108519958B (zh) 一种解析构造航天器追逃界栅和判断捕获逃逸区域的方法
CN108279011B (zh) 行星探测着陆轨迹综合优化方法
US10776450B1 (en) Closed form estimator for ballistic missile flight
CN110488852B (zh) 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全剖面自适应控制方法
CN113408158B (zh) 一种适用于运载火箭级间冷分离的实现方法
CN113177269B (zh) 一种多星分离安全距离参数优化方法
CN110398339B (zh) 一种满足多级全自由飞风洞试验相似律的条件确定方法
Ueno et al. Multi-fidelity low-boom design based on near-field pressure signature
Foster et al. Highlights from a Mach 4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inlet mode transition for turbine-based combined cycle hypersonic propulsion
CN112629339A (zh) 一种基于直接法的火箭软着陆轨迹规划方法
Coleman Optimum stage-weight distribution of multistage rockets
CN113655808B (zh) 用于集群的有限时间自主编队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Ogawa et al. Multi-phase trajectory optimisation for access-to-space with RBCC-powered TSTO via surrogated-assisted hybrid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incorporating pseudo-spectral methods
CN106295218B (zh) 一种快速确定能量最优拦截预测命中点的数值优化方法
CN113987675A (zh) 一种航天器规避空间碎片的轨道设计方法、系统及装置
Tanil et al. External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of missiles in conceptual design
CN113741551A (zh) 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全过程轨迹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7489531B (zh) 基于半积分与增益自适应的高超声速发动机供油规律设计方法
Su et al. Modeling and input-output decoupling of hypersonic vehicles
Pandya et al. Validation of inlet and exhaust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a Cartesian method
Bobronnikov et al. Solving of the some special control problems of launch vehicle at the initial flight part using the AKOR method
CN116108558A (zh) 一种运载火箭飞行静载荷校核方法
Hu et al. High Speed Aircraft/Combined Power Integration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2

Address after: 511400 room 1702, No. 1, Cuiying street,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Zhongke Aero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0, No. 15 West Fourth R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