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05714B - 一种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05714B
CN113405714B CN202110744314.2A CN202110744314A CN113405714B CN 113405714 B CN113405714 B CN 113405714B CN 202110744314 A CN202110744314 A CN 202110744314A CN 113405714 B CN113405714 B CN 1134057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strain
rail
current collector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43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05714A (zh
Inventor
杨华中
王鹏军
冯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uihong Ho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uihong Ho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uihong Ho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uihong Ho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443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057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05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05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05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05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包括:当列车在线行驶时,通过设置在列车的第三轨的预设位置处的应变检测区域检测列车受流器对于第三轨的压力值。本发明的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通过在列车的第三轨的预设位置设置应变检测区域,当列车受流器从应变检测区域滑过时,基于应变检测区域检测的数据确定列车受流器的碳滑板对第三轨的压力值,实现了压力的在线测量,避免人工测量的人为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量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轨道交通领域,列车通过列车受流器从接触轨(第三轨)取电。为确保列车受流器的工作状态稳定可靠,需要测量其对第三轨的压力值。但是,现有的测量都是需要人工的测量来完成,效率低,且存在极大的人为测量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通过在列车的第三轨的预设位置设置应变检测区域,当列车受流器从应变检测区域滑过时,基于应变检测区域检测的数据确定列车受流器的碳滑板对第三轨的压力值,实现了压力的在线测量,避免人工测量的人为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量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包括:
当列车在线行驶时,通过设置在列车的第三轨的预设位置处的应变检测区域检测列车受流器对于第三轨的压力值。
优选的,通过设置在列车的第三轨的预设位置处的应变检测区域检测列车受流器对于第三轨的压力值,包括:
获取当列车受流器滑过应变检测区域时应变检测区域检测的应变数据;
基于应变数据,确定列车受流器对第三轨的压力值。
优选的,基于应变数据,确定列车受流器对第三轨的压力值,包括:
对应变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获取多个第一特征值;
将第一特征值输入预设的第一神经网络模型中,确定列车受流器对第三轨的压力值。
优选的,通过设置在列车的第三轨的预设位置处的应变检测区域检测列车受流器对于第三轨的压力值,包括:
获取列车受流器滑过应变检测区域时应变检测区域检测的应变数据;
获取列车受流器滑过应变检测区域时应变检测区域与碳滑板之间的振动数据;
获取列车受流器滑过应变检测区域时应变检测区域与碳滑板之间的温度数据;
基于应变数据、振动数据和温度数据,确定列车受流器对第三轨的压力值。
优选的,应变检测区域包括:
数据检测层,位于第三轨内且位于第三轨与碳滑板的接触层下;在数据检测层内设置至少一个X轴应变传感器、至少一个Y轴应变传感器、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至少一个振动传感器;
X轴应变传感器检测第三轨的长度方向的应变数据;
Y轴应变传感器检测第三轨的宽度方向的应变数据。
优选的,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还包括:
在列车上线之前,基于检测装置进行列车受流器对第三轨的压力检测;
检测装置包括:
设备平台,在设备平台下端设置有移动机构;在设备平台中部设置有球形凹槽;
控制器,设置在设备平台上;
检测平台,设置在设备平台上,检测平台下端面设置有设置柱;设置柱远离检测平台的一端设置为球形;设置柱远离检测平台的一端设置在球形凹槽内;检测平台上设置限位模块和压力检测模块;
控制器分别与移动机构、限位模块和压力检测模块电连接,用于控制移动机构、限位模块和压力检测模块的动作;
压力检测模块包括:
第二伸缩机构,一端与检测平台固定连接,与控制器电连接;
传感器设置座,固定设置在第二伸缩机构远离检测平台的一端的侧面;
接触体,设置在传感器设置座的靠近检测平台的一端;
第二数据检测层,位于接触体与传感器设置座之间;在第二数据检测层内设置至少一个第二X轴应变传感器、至少一个第二Y轴应变传感器、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至少一个振动传感器;
第二X轴应变传感器检测接触体的长度方向的应变数据;
第二Y轴应变传感器检测接触体的宽度方向的应变数据;
控制器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检测装置的限位模块将列车受流器的碳滑板置于预设的工作位置;
将检测装置的压力检测模块按压在碳滑板上;
解除限位模块对碳滑板的限制,获取数据检测层各个传感器检测的数据;
基于检测的数据,确定碳滑板对接触体的压力值。
优选的,检测装置还包括:
四个第一伸缩机构,设置在检测平台和设备平台之间;第一伸缩机构一端与设备平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检测平台铰接;控制器与第一伸缩机构电连接;第一伸缩机构以设置柱为中心对称设置;
水平测试模块,设置在检测平台上,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限位模块包括:
对称设置在压力检测模块两侧的夹持机构;
夹持机构包括:
第三伸缩机构,一端固定设置在检测平台上;
主体,设置在第三伸缩机构的远离检测平台的一端;在主体一侧中部设置有夹持槽;
夹持体,设置在夹持槽内;
至少一个第四伸缩机构,设置在夹持体与夹持槽之间;第四伸缩机构一端与夹持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夹持槽固定连接;夹持体用于夹持的一侧和夹持槽相对于夹持体的一侧都设置有减震垫;
接触传感器,设置在夹持槽内且位于与夹持槽的开口的一侧。
优选的,检测装置还包括:
两个距离测量模块,对称设置在检测平台的两侧,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两个距离测量模块,对称设置在设备平台的两侧,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距离测量模块包括:
转动机构,固定端与设备平台固定连接;
摄像头,设置在转动机构的转动端的一侧。
优选的,通过检测装置的限位模块将列车受流器的碳滑板置于预设的工作位置;包括:
检测装置的控制器通过水平测试模块测试检测平台是否处于水平,当不处于水平时,控制第一伸缩机构动作,使检测平台处于水平位置;
检测装置的控制器通过距离测量模块测量检测平台的中轴线与铁轨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当检测平台的中轴线与铁轨不平行时,控制器控制移动机构及第一伸缩机构动作,使设备平台的中轴线与铁轨平行;
检测装置的控制器通过距离测量模块测量检测平台的中轴线与碳滑板的第二位置关系,基于第二位置关系控制第三伸缩机构伸长,使主体的中部的夹持槽正对碳滑板;
在主体的中部的夹持槽正对碳滑板后,控制器控制移动机构移动,当碳滑板接触到接触传感器后,控制器控制第四伸缩机构动作,将碳滑板夹持住,
当夹持住后,控制器控制第三伸缩机构收缩并同步控制移动机构移动,基于距离测量模块的实时测量,使碳滑板置于预设的工作位置;
其中,检测装置的控制器通过距离测量模块测量检测平台的中轴线与铁轨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当检测平台的中轴线与铁轨不平行时,控制器控制移动机构及第一伸缩机构动作,使设备平台的中轴线与铁轨平行,包括:
在设置在检测平台的两个摄像头的取景镜头中部设置十字线,控制移动机构和第一伸缩机构动作,使铁轨的同一条边缘线正好与两个摄像头的取景镜头中部设置的十字线的一条线重叠,并且基于图像识别技术从采集的图像中识别出两个摄像头到铁轨的同一条边缘线的最短距离相等;
当夹持住后,控制器控制第三伸缩机构收缩并同步控制移动机构移动,基于距离测量模块的实时测量,使碳滑板置于预设的工作位置,包括:
获取距离测量模块的摄像头拍摄的图像;
将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提取多个第一特征值;
获取第一伸缩机构的参数,对第一伸缩机构的参数进行特征提取,获取多个第二特征值;
将第一特征值和第二特征值输入预设的第二神经网络模型中,确定检测平台距离铁轨的轨面的高度差;
基于预设的工作位置和高度差,确定第三伸缩机构的目标伸缩量;
当第三伸缩机构的当前伸缩量等于目标伸缩量时,确定碳滑板置于预设的工作位置;
其中,预设的工作位置为碳滑板距离铁轨的轨面的高度差值为一预设值。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的静态标定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的动态测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检测层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检测装置的压力检测模块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检测装置的夹持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包括:
当列车在线行驶时,通过设置在列车的第三轨的预设位置处的应变检测区域检测列车受流器对于第三轨的压力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如图1所示,列车在线行驶时,列车受流器滑过应变检测区域上方时,应变检测区域检测出列车受流器对第三轨的压力值;实现了压力的在线测量,避免人工测量的人为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量效率。其中,预设位置可以设置在列车停靠站之前一端轨道范围内;应变检测区域需要预先进行静态标定,如图2所示,即事先采用给定的压力值按压在应变检测区域的表面,通过测量出应变检测区域内设置的检测设备检测的数据;基于检测的数据与给定的压力值,进行静态标定;静态标定后即可在线进行动态测量。如图3所示,动态测量的一种方式可以为:当碳滑板滑过应变检测区域时,获得应变数据;获取温度影响曲线、提出温度影响;分析振动影响、获取时域、频域特征值、提出特征应变数据,根据静态标定结果获取压力,输出压力数据。更进一步,在第三轨的应变检测区域前方设置触发点,当列车行驶至触发点时,触发应变检测区域的检测,以通过触发后进行测量实现应变检测区域的检测设备,在无需检测时,应变检测区域的检测设备处于待机状态,实现了节约能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列车的第三轨的预设位置处的应变检测区域检测列车受流器对于第三轨的压力值,包括:
获取当列车受流器滑过应变检测区域时应变检测区域检测的应变数据;
基于应变数据,确定列车受流器对第三轨的压力值。
优选的,基于应变数据,确定列车受流器对第三轨的压力值,包括:
对应变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获取多个第一特征值;
将第一特征值输入预设的第一神经网络模型中,确定列车受流器对第三轨的压力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通过第一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应变数据分析,实现快速确定列车受流器对第三轨的压力值;其中,第一神经网络模型是事先基于大量实验数据确定,例如多次进行静态标定,以获得大量实验数据,并且每组静态标定的压力值都不相同,同一组静态标定的压力值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列车的第三轨的预设位置处的应变检测区域检测列车受流器对于第三轨的压力值,包括:
获取列车受流器滑过应变检测区域时应变检测区域检测的应变数据;
获取列车受流器滑过应变检测区域时应变检测区域与碳滑板之间的振动数据;
获取列车受流器滑过应变检测区域时应变检测区域与碳滑板之间的温度数据;
基于应变数据、振动数据和温度数据,确定列车受流器对第三轨的压力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引入动态运行的振动数据与温度数据的影响,实现了准确的动态的压力值的测定。可以采用针对应变数据、振动数据、温度数据综合分析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分析,在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的基础数据中加入振动模拟数据、温度模拟数据;振动模拟数据可以采用振动设备进行输出、温度模拟数据可以采用电热丝输出温度进行模拟。
在一个实施例中,应变检测区域包括:
数据检测层21,位于第三轨内且位于第三轨与碳滑板的接触层下;如图4所示,如图4所示,在数据检测层21内设置至少一个X轴应变传感器22、至少一个Y轴应变传感器25、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24、至少一个振动传感器23;
X轴应变传感器22检测第三轨的长度方向的应变数据;
Y轴应变传感器25检测第三轨的宽度方向的应变数据。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X轴应变传感器和Y轴应变传感器呈90度设置,实现了数据检测层平面内的各个方向上的应力测量;温度传感器测试数据检测层的温度,基于热传导关系可以推出碳滑板与第三轨接触的表面的温度;振动传感器测试传导致数据检测层的振动,基于与碳滑板与第三轨接触的表面的关系表,确定出碳滑板与第三轨表面的振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还包括:
在列车上线之前,基于检测装置进行列车受流器对第三轨的压力检测;
如图5所示,检测装置包括:
设备平台11,在设备平台11下端设置有移动机构12;在设备平台11中部设置有球形凹槽;
控制器13,设置在设备平台11上;
检测平台16,设置在设备平台11上,检测平台16下端面设置有设置柱15;设置柱15远离检测平台16的一端设置为球形;设置柱15远离检测平台16的一端设置在球形凹槽内;检测平台16上设置限位模块和压力检测模块18;
控制器13分别与移动机构12、限位模块和压力检测模块18电连接,用于控制移动机构12、限位模块和压力检测模块18的动作;
如图6所示,压力检测模块18包括:
第二伸缩机构184,一端与检测平台16固定连接,与控制器13电连接;
传感器设置座181,固定设置在第二伸缩机构184远离检测平台16的一端的侧面;
接触体183,设置在传感器设置座181的靠近检测平台16的一端;
第二数据检测层182,位于接触体183与传感器设置座181之间;在第二数据检测层182内设置至少一个第二X轴应变传感器、至少一个第二Y轴应变传感器、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至少一个振动传感器;
第二X轴应变传感器检测接触体183的长度方向的应变数据;
第二Y轴应变传感器检测接触体183的宽度方向的应变数据;
控制器13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检测装置的限位模块将列车受流器的碳滑板置于预设的工作位置;
将检测装置的压力检测模块18按压在碳滑板上;
解除限位模块对碳滑板的限制,获取数据检测层各个传感器检测的数据;
基于检测的数据,确定碳滑板对接触体183的压力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检测平台16与设备平台11之间的设计实现了检测平台16的水平调整;检测平台16的设置柱15端面为球形,与球形凹槽进行配合实现了检测平台16各向调节的自由度;第一伸缩机构14的伸缩量的控制,实现了检测平台16水平度的调节。在检测时,碳滑板为工作状态,即采用气动设备调整为与第三轨接触的状态;但是,未上线时,周围并无第三轨;故通过检测装置实现列车出厂之前的安装调试阶段的碳滑板与第三轨压力的检测。控制器13控制移动机构12、限位模块和压力检测模块18的动作,实现自动检测。在列车上线前,通过检测装置实现预检测,使上线后的列车直接进行运行,无需列车受流器的控制的参数的调试。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装置还包括:
四个第一伸缩机构14,设置在检测平台16和设备平台11之间;第一伸缩机构14一端与设备平台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检测平台16铰接;控制器13与第一伸缩机构14电连接;第一伸缩机构14以设置柱15为中心对称设置;
水平测试模块,设置在检测平台16上,与控制器13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基于水平测试模块对检测平台16的水平度进行测试;通过两两对称的第一伸缩机构14实现检测平台16两条中心轴上水平度的调整;进而实现了检测平台16的水平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模块包括:
对称设置在压力检测模块18两侧的夹持机构19;
如图7所示,夹持机构19包括:
第三伸缩机构196,一端固定设置在检测平台16上;
主体191,设置在第三伸缩机构196的远离检测平台16的一端;在主体191一侧中部设置有夹持槽193;
夹持体194,设置在夹持槽193内;
至少一个第四伸缩机构195,设置在夹持体194与夹持槽193之间;第四伸缩机构195一端与夹持体19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夹持槽193固定连接;夹持体194用于夹持的一侧和夹持槽193相对于夹持体194的一侧都设置有减震垫;
接触传感器192,设置在夹持槽193内且位于与夹持槽193的开口的一侧。
优选的,检测装置还包括:
两个距离测量模块17,对称设置在检测平台16的两侧,分别与控制器13电连接;
两个距离测量模块17,对称设置在设备平台11的两侧,分别与控制器13电连接;
距离测量模块17包括:
转动机构172,固定端与设备平台11固定连接;
摄像头171,设置在转动机构172的转动端的一侧。
优选的,通过检测装置的限位模块将列车受流器的碳滑板置于预设的工作位置;包括:
检测装置的控制器13通过水平测试模块测试检测平台16是否处于水平,当不处于水平时,控制第一伸缩机构14动作,使检测平台16处于水平位置;
检测装置的控制器13通过距离测量模块17测量检测平台16的中轴线与铁轨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当检测平台16的中轴线与铁轨不平行时,控制器13控制移动机构12及第一伸缩机构14动作,使设备平台11的中轴线与铁轨平行;其中,中轴线为距离检测模块17设置的轴线。
检测装置的控制器13通过距离测量模块17测量检测平台16的中轴线与碳滑板的第二位置关系,基于第二位置关系控制第三伸缩机构196伸长,使主体191的中部的夹持槽193正对碳滑板;
在主体191的中部的夹持槽193正对碳滑板后,控制器13控制移动机构12移动,当碳滑板接触到接触传感器192后,控制器13控制第四伸缩机构195动作,将碳滑板夹持住,
当夹持住后,控制器13控制第三伸缩机构196收缩并同步控制移动机构12移动,基于距离测量模块17的实时测量,使碳滑板置于预设的工作位置;
其中,检测装置的控制器13通过距离测量模块17测量检测平台16的中轴线与铁轨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当检测平台16的中轴线与铁轨不平行时,控制器13控制移动机构12及第一伸缩机构14动作,使设备平台11的中轴线与铁轨平行,包括:
在设置在检测平台16的两个摄像头171的取景镜头中部设置十字线,控制移动机构12和第一伸缩机构14动作,使铁轨的同一条边缘线正好与两个摄像头171的取景镜头中部设置的十字线的一条线重叠,并且基于图像识别技术从采集的图像中识别出两个摄像头171到铁轨的同一条边缘线的最短距离相等;
当夹持住后,控制器13控制第三伸缩机构196收缩并同步控制移动机构12移动,基于距离测量模块17的实时测量,使碳滑板置于预设的工作位置,包括:
获取距离测量模块17的摄像头171拍摄的图像;
将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提取多个第一特征值;
获取第一伸缩机构14的参数,对第一伸缩机构14的参数进行特征提取,获取多个第二特征值;
将第一特征值和第二特征值输入预设的第二神经网络模型中,确定检测平台16距离铁轨的轨面的高度差;
基于预设的工作位置和高度差,确定第三伸缩机构196的目标伸缩量;
当第三伸缩机构196的当前伸缩量等于目标伸缩量时,确定碳滑板置于预设的工作位置;
其中,预设的工作位置为碳滑板距离铁轨的轨面的高度差值为一预设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只需将检测装置放置到列车受流器附近,检测装置就能自动进行测量,测量的第一步为对位;首先是设备平台11与检测平台16的中轴线与铁轨之间的位置,调整为平行;然后确定碳滑板的位置,精准将碳滑板夹持并将其置于预设的工作位置;因第三轨一般设置在距离铁轨的轨面的200mm处,故将碳滑板夹持至与轨面的高度差200mm处即可;当置于该工作位置时,将压力检测模块18压在碳滑板表面进行测量即可。在移动机构12移动时实时对检测平台16的宽度方向的水平度进行调整,以保证测试面的温度,提高测试精度。第二神经网络模型为基于大量数据构建;基于空间几何原理,即以距离测量模块检测到铁轨同一轨线的距离,通过第一伸缩机构的伸缩量、设备平台的长度、检测平台的长度参数,确定四个距离测量模块的空间位置关系,可以确定检测平台与铁轨轨面的高度;然后控制第二伸缩机构动作相对应的伸缩量即可;在第三伸缩机构动作时,为防止压力检测模块的干涉,同步控制第二伸缩机构的动作,使接触体处于碳滑板上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列车上线之前,基于检测装置进行列车受流器对第三轨的压力检测;
当列车在线行驶时;通过设置在列车的第三轨的预设位置处的应变检测区域检测列车受流器对于所述第三轨的压力值,及获取当所述列车受流器滑过所述应变检测区域时所述应变检测区域检测的应变数据;
对所述应变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获取多个第一特征值;
将所述第一特征值输入预设的第一神经网络模型中,确定所述列车受流器对所述第三轨的压力值;
其中,列车受流器对于第三轨的压力值实际上是列车受流器的碳滑板对于第三轨的压力值;
所述应变检测区域包括:
第一数据检测层,位于所述第三轨内且位于所述第三轨与碳滑板的接触层下;在第一数据检测层内设置至少一个X轴应变传感器、至少一个Y轴应变传感器、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至少一个振动传感器;
所述X轴应变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三轨的长度方向的应变数据;
所述Y轴应变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三轨的宽度方向的应变数据;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设备平台,在所述设备平台下端设置有移动机构;在所述设备平台中部设置有球形凹槽;
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
检测平台,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上,所述检测平台下端面设置有设置柱;所述设置柱远离所述检测平台的一端设置为球形;所述设置柱远离所述检测平台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球形凹槽内;所述检测平台上设置限位模块和压力检测模块;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移动机构、所述限位模块和所述压力检测模块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机构、所述限位模块和所述压力检测模块的动作;
所述压力检测模块包括:
第二伸缩机构,一端与所述检测平台固定连接,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传感器设置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机构远离所述检测平台的一端的侧面;
接触体,设置在所述传感器设置座的靠近所述检测平台的一端;
第二数据检测层,位于所述接触体与所述传感器设置座之间;在所述第二数据检测层内设置至少一个第二X轴应变传感器、至少一个第二Y轴应变传感器、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至少一个振动传感器;
所述第二X轴应变传感器检测所述接触体的长度方向的应变数据;
所述第二Y轴应变传感器检测所述接触体的宽度方向的应变数据;
所述控制器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检测装置的限位模块将列车受流器的碳滑板置于预设的工作位置;
将所述检测装置的压力检测模块按压在碳滑板上;
解除限位模块对所述碳滑板的限制,获取所述第二数据检测层各个传感器检测的数据;
基于检测的数据,确定碳滑板对所述接触体的压力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设置在列车的第三轨的预设位置处的应变检测区域检测列车受流器对于所述第三轨的压力值,包括:
获取所述列车受流器滑过所述应变检测区域时所述应变检测区域检测的应变数据;
获取所述列车受流器滑过所述应变检测区域时所述应变检测区域与所述碳滑板之间的振动数据;
获取所述列车受流器滑过所述应变检测区域时所述应变检测区域与所述碳滑板之间的温度数据;
基于所述应变数据、所述振动数据和所述温度数据,确定列车受流器对所述第三轨的压力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四个第一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检测平台和所述设备平台之间;所述第一伸缩机构一端与所述设备平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检测平台铰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电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机构以所述设置柱为中心对称设置;
水平测试模块,设置在所述检测平台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模块包括:
对称设置在所述压力检测模块两侧的夹持机构;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第三伸缩机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检测平台上;
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三伸缩机构的远离所述检测平台的一端;在所述主体一侧中部设置有夹持槽;
夹持体,设置在所述夹持槽内;
至少一个第四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夹持体与所述夹持槽之间;所述第四伸缩机构一端与所述夹持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夹持槽固定连接;所述夹持体用于夹持的一侧和所述夹持槽相对于所述夹持体的一侧都设置有减震垫;
接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夹持槽内且位于与所述夹持槽的开口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两个距离测量模块,对称设置在所述检测平台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两个距离测量模块,对称设置在所述设备平台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距离测量模块包括:
转动机构,固定端与所述设备平台或所述检测平台固定连接;
摄像头,设置在所述转动机构的转动端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检测装置的限位模块将列车受流器的碳滑板置于预设的工作位置;包括:
所述检测装置的控制器通过水平测试模块测试检测平台是否处于水平,当不处于水平时,控制第一伸缩机构动作,使所述检测平台处于水平位置;
所述检测装置的控制器通过距离测量模块测量检测平台的中轴线与铁轨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当所述检测平台的中轴线与所述铁轨不平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移动机构及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动作,使所述设备平台的中轴线与所述铁轨平行;
所述检测装置的控制器通过距离测量模块测量检测平台的中轴线与所述碳滑板的第二位置关系,基于所述第二位置关系控制第三伸缩机构伸长,使主体的中部的夹持槽正对所述碳滑板;
在所述主体的中部的所述夹持槽正对所述碳滑板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移动机构移动,当所述碳滑板接触到接触传感器后,所述控制器控制第四伸缩机构动作,将所述碳滑板夹持住,
当夹持住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伸缩机构收缩并同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移动,基于所述距离测量模块的实时测量,使碳滑板置于预设的工作位置;
其中,所述检测装置的控制器通过距离测量模块测量检测平台的中轴线与铁轨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当所述检测平台的中轴线与所述铁轨不平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移动机构及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动作,使所述设备平台的中轴线与所述铁轨平行,包括:
在设置在所述检测平台的两个所述摄像头的取景镜头中部设置十字线,控制所述移动机构和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动作,使铁轨的同一条边缘线正好与两个摄像头的取景镜头中部设置的十字线的一条线重叠,并且基于图像识别技术从采集的图像中识别出两个摄像头到所述铁轨的同一条边缘线的最短距离相等;
当夹持住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伸缩机构收缩并同步控制所述移动机构移动,基于所述距离测量模块的实时测量,使碳滑板置于预设的工作位置,包括:
获取所述距离测量模块的摄像头拍摄的图像;
将所述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提取多个第一特征值;
获取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的参数,对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的参数进行特征提取,获取多个第二特征值;
将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输入预设的第二神经网络模型中,确定所述检测平台距离所述铁轨的轨面的高度差;
基于预设的工作位置和所述高度差,确定所述第三伸缩机构的目标伸缩量;
当所述第三伸缩机构的当前伸缩量等于所述目标伸缩量时,确定所述碳滑板置于预设的工作位置;
其中,预设的工作位置为所述碳滑板距离所述铁轨的轨面的高度差值为一预设值。
CN202110744314.2A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 Active CN1134057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4314.2A CN113405714B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4314.2A CN113405714B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05714A CN113405714A (zh) 2021-09-17
CN113405714B true CN113405714B (zh) 2021-12-31

Family

ID=77680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4314.2A Active CN113405714B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0571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24648A (ja) * 2007-03-14 2008-09-25 Hiromi Shibusawa 圧力コンタクトセンサー
CN102620771A (zh) * 2012-03-20 2012-08-01 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受流器状态监测设备
CN107225976A (zh) * 2017-05-27 2017-10-03 湖南中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第三轨下部手动受流器
CN108645451A (zh) * 2018-07-12 2018-10-12 中铁磁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中速磁浮列车在线状态监测系统
US10667754B2 (en) * 2013-12-11 2020-06-02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arameter measur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5112B (zh) * 2012-08-29 2015-02-25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受流器以及气动受流器的使用方法
DK2963405T3 (da) * 2014-07-03 2020-03-09 Kamstrup As Tryksensorindretning til forsyningsnetværk
CN104833449B (zh) * 2015-05-22 2017-05-31 南京中车浦镇城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机车受流器静态接触力测量装置
US10568642B2 (en) * 2015-09-21 2020-02-25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Bone surgery grinding experimental device capable of cooling and electrostatic atomization film formation
CN105258839A (zh) * 2015-10-30 2016-01-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量子粒子群小波神经网络的阵列式气压测量补偿装置及其方法
CN108489652B (zh) * 2018-04-11 2020-04-2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轨与受流器之间接触力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212059199U (zh) * 2018-10-31 2020-12-01 襄阳国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带电三轨受流器接触力检测装置
CN109612622B (zh) * 2018-11-19 2021-01-15 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第三轨受电靴接触压力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111964817B (zh) * 2020-07-08 2022-04-29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基于磁巴克豪森噪声的平面应力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928977A (zh) * 2020-09-09 2020-11-13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轨道交通用受流器压力在线智能检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24648A (ja) * 2007-03-14 2008-09-25 Hiromi Shibusawa 圧力コンタクトセンサー
CN102620771A (zh) * 2012-03-20 2012-08-01 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受流器状态监测设备
US10667754B2 (en) * 2013-12-11 2020-06-02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arameter measurement
CN107225976A (zh) * 2017-05-27 2017-10-03 湖南中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第三轨下部手动受流器
CN108645451A (zh) * 2018-07-12 2018-10-12 中铁磁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中速磁浮列车在线状态监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05714A (zh) 2021-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97257B2 (en) Detection method/device of probe's tip location using a transparent film attached to a substate having plurality of electrodes, and a storage medium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US8466703B2 (en) Probe card analysis system and method
US5208528A (en) Method for inspecting a populated printed circuit board, particularly for inspecting solder joints on the board and a system for working this method
CN204287496U (zh) α、β表面污染检测仪自动检定/校准/检测装置
TW200305913A (en) Unified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assure probe card-to-wafer parallelism in semiconductor automatic wafer test, probe card measurement systems, and probe card manufacturing
CN104155593A (zh) 一种车载pcba在线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7449969A (zh) 电热膜的阻值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
CN111354286A (zh) 超高精度Micro LED屏幕芯片电子功能测试设备
CN106644715B (zh) 一种便携式划入测试系统
CN113405714B (zh) 一种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方法
LU102139B1 (en) Cruciform tensile characterization heating test platform and method
CN110686982B (zh) 适用于高温条件下的十字双拉综合测试平台及方法
CN117665546A (zh) 一种pcba板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系统
TW201807422A (zh) 列陣探針自動引導教育系統及其方法
CN103148945A (zh) 红外测温仪检定成套装置
CN106323191A (zh) 一种共轭差分法检测柱面镜绝对面形的装置
CN105157498B (zh) 一种块规智能检定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10181111U (zh) 一种电阻测量装置
US2023023199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alibrate optical extensometers
CN113310616B (zh) 一种基于应变测量的列车受流器压力检测系统
CN203132702U (zh) 红外测温仪检定成套装置
US20060290368A1 (en) Circuit board test device comprising contact needles which are driven in diagonally protruding manner
CN107238359B (zh) 一种小型航空发动机曲轴圆跳动、圆度检测系统
CN113624275B (zh) 一种锂电池循环测试中多种状态的试验检测方法
TW201617625A (zh) 用檢測裝置來測量及評估探針卡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