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发明人经调查发现,相关的线上业务可视化处理技术由于没有考虑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可视化性能,通常会导致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输出可视化结果时出现花屏、信息错乱等现象。此外,相关技术还没有考虑可视化处理过程中的业务数据信息安全性,这样可能导致非法的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对相关业务数据信息的恶意窃取。综上,相关的可视化技术存在可视化交互效果差且安全性低下的问题。
以上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因此,上述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该是发明人在本发明过程中对本发明做出的贡献。
基于上述研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大数据业务处理方法及业务服务器,在进行可视化处理时能够进行可视化输出标签识别、业务对象校验以及指令签名认证操作,一方面能够通过业务对象校验以及指令签名认证操作确保所交互的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身份合法性,另一方面能够结合可视化输出标签生成可视化转换策略并进行可视化处理,从而考虑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实际可视化性能,避免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输出可视化结果时出现花屏、信息错乱等现象,提升可视化交互效果并确保可视化交互的安全性。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可视化业务服务器10的方框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可视化业务服务器10可以为具有数据存储、传输、处理功能的服务端,如图1所示,可视化业务服务器10包括:存储器11、处理器12、通信总线13和基于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大数据业务处理装置20。
存储器11、处理器12和通信总线13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互相之间可以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存储器11中存储有基于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大数据业务处理装置20,所述基于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大数据业务处理装置2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储存于所述存储器11中的软件功能模块,所述处理器1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大数据业务处理装置20,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大数据业务处理方法。
其中,所述存储器11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其中,存储器1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12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
所述处理器1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数据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1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通信总线13用于通过网络建立可视化业务服务器10与其他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实现网络信号及数据的收发操作。上述网络信号可包括无线信号或者有线信号。
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可视化业务服务器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图1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运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大数据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有关的流程所定义的方法步骤应用于可视化业务服务器10,可以由所述处理器12实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10-步骤130。
步骤110:基于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发送的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对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的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的可视化输出标签进行识别。
可以理解,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包括但不限于VR(Virtual Reality)设备、AR(Augmented Reality)设备、智能电子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亦或者立柜式交互设备等。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通常与可视化业务服务器以及其他可视化交互设备通信,从而实现数据信息的可视化交互。
通俗而言,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再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随着数字化、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发展,可视化交互能够提高相关业务信息的可读性,从而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因而,在实际应用时,可视化业务服务器通常会基于接收到的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进行相应的可视化处理。
一般而言,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可以是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上传给可视化业务服务器的,用于请求可视化业务服务器进行相关的业务可视化处理。相应地,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可以是与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存在关联的业务交互服务事件。举例而言,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可以是各类自助服务(比如自助下单、自助政企云业务办理),也可以是远程视频会议或者远程教育直播,还可以是远程智慧医疗,同时还可以包括智慧城市监控相关的具有可视化特性的服务事件。
在此基础上,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的待识别可视化内容,可以是即将进行可视化输出的相关内容,比如文字内容、图像内容亦或者语音内容。进一步地,可视化输出标签用于对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的可视化输出指标(例如设备显存需求等)进行区分,以便于后续的可视化处理能够结合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可视化性能进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对于步骤110所描述的“基于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发送的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对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的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的可视化输出标签进行识别”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获取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发送的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为所述数字化业务交互场景中与目标后端可视化处理设备相关联的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根据所述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获取与所述目标后端可视化处理设备对应的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相关联的待识别可视化内容,识别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的可视化输出标签。
通俗地讲,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和后端可视化处理设备均具有可视化输出功能,不同点在于,后端可视化处理设备属于可视化业务服务器内部的可视化处理设备,通常可以用于对即将输出的可视化内容进行测试和校验。因此,数字化业务交互场景通常包括可视化业务服务器、后端可视化处理设备以及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
另外,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与目标后端可视化处理设备相关联,可以理解为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与目标后端可视化处理设备的可视化性能参数相同或者相似,比如屏幕分辨率、刷新率等。这样一来,通过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获取到的目标后端可视化处理设备对应的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相关联的待识别可视化内容,能够作为对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可视化性能检测的依据。
可以理解,基于步骤110,能够识别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的可视化输出标签,从而实现对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可视化性能的检测,避免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可视化性能过低而无法正常显示相关的可视化内容。
步骤120:在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存在可视化输出标签时,结合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对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进行业务对象校验。其中,所述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与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相关联。
在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存在可视化输出标签时,可以表征待识别可视化内容与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可视化性能相适配,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进行身份校验,从而确保可视化处理的业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比如,业务对象校验可以基于业务对象状态数据进行,进一步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存在可视化输出标签时,从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相关联的业务对象状态数据,基于所述业务对象状态数据对所述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进行业务对象校验。例如,业务对象状态数据可以是与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相关联的其他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可视化交互过程中的状态数据,包括显示内容数据、用户反馈数据等。通过进行业务对象校验,能够实现对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身份合法性的校验,从而确保可视化处理的业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中可以包含与所述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相关的业务对象状态数据;上述步骤“在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存在可视化输出标签时,从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中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相关联的业务对象状态数据,基于所述业务对象状态数据对所述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进行业务对象校验”,可以通过以下步骤a-步骤c实现。
步骤a,在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存在可视化输出标签时,从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中提取所述业务对象状态数据。可以理解,提取业务对象状态数据的前提是待识别可视化内容存在可视化输出标签也即待识别可视化内容与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性能相适配。也即,可视化输出标签为第一层判断(可视化性能适配),在通过第一层判断之后,才会进行后续的身份校验判断。
步骤b,从与所述可视化业务服务器相关联的异地可视化交互场景中获取目标数字化业务日志,查询所述目标数字化业务日志中的数字化业务事件。一般而言,异地可视化交互场景可以是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所在地与可视化业务服务器所在地不同的可视化交互场景。比如,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所在地为z1,可视化业务服务器的所在地为z2,那么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和可视化业务服务器所对应的可视化交互场景可以为异地可视化交互场景。目标数字化业务日志用于记录可视化数字业务的交互记录,目标数字化业务日志中的数字化业务事件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数字化业务事件。
步骤c,若在所述目标数字化业务日志中查询到的与所述业务对象状态数据相关联的数字化业务事件,则将查询到与所述业务对象状态数据相关联的数字化业务事件确定为第一数字化业务事件,确定完成对所述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的业务对象校验,且将业务对象校验的校验结果设置为校验通过。其中,与所述业务对象状态数据相关联的数字化业务事件可以理解为数字化业务事件与业务对象状态数据之间存在相同的事件类别标签的映射关系,这样一来,能够确保可以利用风险传导思想确定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对应的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业务对象身份是合法的,从而判定业务对象校验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
步骤130:在业务对象校验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且完成与所述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相关联的指令签名认证操作时,生成与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之间的可视化转换策略并进行可视化处理。
例如,指令签名认证操作可以用于对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进行操作验证,从而进一步确保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身份验证的可信度。进一步地,可视化转换策略可以用于指示对待识别可视化内容进行相关的图形化处理以输出给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以使得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进行完整、准确地可视化展示。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对于步骤130所描述步骤在业务对象校验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且完成与所述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相关联的指令签名认证操作时,生成与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之间的可视化转换策略并进行可视化处理而言,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业务对象校验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且完成与所述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相关联的指令签名认证操作时,生成与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之间的可视化转换策略,根据所述可视化转换策略对应的业务可视化模型将与所述业务对象状态数据相关联的业务可视化输出结果反馈给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一般而言,可以通过对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的关联指令签名进行密钥认证从而实现操作验证。
在另外的一些示例中,在上述步骤110-步骤130的基础上,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41-步骤144所描述的内容。
步骤141,根据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从与所述可视化业务服务器相关联的第一云数据存储日志中获取第一可视化内容数据,将所述第一可视化内容数据作为所述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对应的指令应答数据反馈给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以使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对所述第一可视化内容数据进行可视化输出分析;所述第一可视化内容数据中具有与所述可视化业务服务器相关联的第一可视化需求画像。
例如,第一云数据存储日志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数据库,比如MySQL数据库或者Hive数据库。第一可视化内容数据可以是用于对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进行可视化显示测试的数据,由于第一可视化内容数据中具有与所述可视化业务服务器相关联的第一可视化需求画像,因而能够权衡可视化业务服务器的可视化转换需求和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可视化显示需求。
步骤142,接收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可视化需求画像发送的可视化测试结果;所述可视化测试结果中具有利用所述第一可视化需求画像对目标可视化样本进行业务可视化处理后的动态特征信息。
例如,动态特征信息可以是具有动态图形化变换的特征信息,动态特征信息的表达方式可以是特征向量或者特征图。
步骤143,通过所述第一可视化需求画像对应的第一可视化服务信息对所述动态特征信息进行特征识别,得到与所述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相关联的目标可视化样本。
例如,第一可视化服务信息可以对应于可视化服务器侧,通过所述第一可视化需求画像对应的第一可视化服务信息对所述动态特征信息进行特征识别的方式可以是基于预先训练完成机器学习模型实现,与所述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相关联的目标可视化样本可以用于进行业务可视化模型的建立。
步骤144,根据所述目标可视化样本,生成用于与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之间进行可视化转换时的业务可视化模型。一般而言,业务可视化模型可以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或者生成式对抗网络(GenerativeAdversarial Networks,GAN)。
如此设计,可以基于上述步骤141-步骤144实现业务可视化模型的训练,从而服务于后续的可视化处理,提高可视化交互效率。
对于一些可能的实施例而言,所述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用于指示所述可视化业务服务器向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发送用于获取第二可视化内容数据的可视化内容获取指令。基于此,上述步骤所描述的“根据所述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获取与所述目标后端可视化处理设备对应的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相关联的待识别可视化内容,识别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的可视化输出标签”,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接收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基于所述可视化内容获取指令反馈的与目标后端可视化处理设备对应的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的第二可视化内容数据;根据所述第二可视化内容数据确定与所述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相关联的待识别可视化内容,从所述第一云数据存储日志的可视化内容清单中获取用于识别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的多维可视化特征内容;所述多维可视化特征内容是由与所述可视化业务服务器相关联的可视化内容输出平台所确定的;根据所述多维可视化特征内容识别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的可视化输出标签。
例如,可视化内容清单用于对不同的不同维度的可视化特征内容进行收录。比如基于展示效果特征维度的可视化特征内容1、基于展示内容丰富程度维度的可视化特征内容2或者基于形式维度的可视化特征内容3。与可视化业务服务器相关联的可视化内容输出平台一般可以理解为单向输出的业务平台,也即不存在业务交互的平台。可以理解,通过实施上述内容,能够尽可能地将可视化特征内容的不同维度进行考虑,从而根据所述多维可视化特征内容准确可靠地识别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的可视化输出标签,以确保待识别可视化内容与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可视化性能的适配性。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中包含所述第二可视化内容数据对应的可视化内容类别和可视化内容优先级,基于此,上述步骤“根据所述多维可视化特征内容识别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的可视化输出标签”进一步可以以下包括:获取与所述多维可视化特征内容相关联的可视化内容输出记录;若所述可视化内容输出记录中包含与所述可视化内容类别和所述可视化内容优先级相关联的第二可视化内容数据,且所述第二可视化内容数据的视觉转换标签与所述第二可视化内容数据对应的可视化视觉需求相匹配,则确定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存在可视化输出标签。
对于可视化内容输出记录而言,可视化内容输出记录可以按照正序或者倒序进行可视化内容的记录,第二可视化内容数据对应的可视化内容类别和可视化内容优先级分别用于区分第二可视化内容数据以及评判第二可视化内容数据的重要性。这样一来,能够通过判断可视化内容输出记录中是否包含与所述可视化内容类别和所述可视化内容优先级相关联的第二可视化内容数据对第二可视化内容数据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如果所述第二可视化内容数据的视觉转换标签与所述第二可视化内容数据对应的可视化视觉需求相匹配,能够从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层面以及业务服务器层面进行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的可视化输出标签的识别,以确保可视化输出标签识别结果的可信度。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所述业务对象状态数据中可以包含用于表征所述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的业务对象信息的可视化需求画像,在此基础上,上述步骤“在业务对象校验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且完成与所述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相关联的指令签名认证操作时,生成与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之间的可视化转换策略,根据所述可视化转换策略对应的业务可视化模型将与所述业务对象状态数据相关联的业务可视化输出结果反馈给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31和步骤134。
步骤131、在业务对象校验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且完成与所述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相关联的指令签名认证操作时,生成与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之间的可视化转换策略,基于所述可视化转换策略对应的业务可视化模型获取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发送的数字化业务事件匹配指令。例如,数字化业务事件匹配指令用于对数字化业务事件进行筛分。
步骤132、基于所述数字化业务事件匹配指令将在所述目标数字化业务日志中除所述第一数字化业务事件之外的且与所述业务对象状态数据无关的数字化业务事件确定为第二数字化业务事件。例如,通过对数字化业务事件进行区分,能够便于后续进行针对性分析。
步骤133、对所述目标数字化业务日志中的所述第二数字化业务事件进行筛选,将筛选后的目标数字化业务日志中的第一数字化业务事件确定为与所述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相关联的关联数字化业务事件,在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事件中检索与所述可视化需求画像相匹配的目标事件内容。例如,通过对关联数字化业务事件进行确定,能够在确保目标事件内容的可视化热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确保目标事件内容的完整性。
步骤134、将检索到的目标事件内容用所述业务可视化模型进行业务可视化处理,将业务可视化处理后的目标事件内容作为业务可视化输出结果,将所述业务可视化输出结果反馈给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例如,可以将目标事件内容输入到业务可视化模型中,将业务可视化处理后的目标事件内容作为业务可视化输出结果。
在实际实施时,目标事件内容可以包括data1、data2、data3和data4,业务可视化处理后的目标事件内容可以是data1(柱状图)、data2(折线图)、data3(视频)、data4(flash),这样一来,能够确保业务可视化输出结果尽可能与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可视化性能相匹配。进而保证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能够以柱状图的形式展示data1,以折线图的形式展示data2,以视频的形式展示data3,以flash的形式展示data4,这样可以避免data1、data2、data3和data4在可视化输出时出现偏差。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数字化业务事件匹配指令中可以包括第一事件优化指示,所述第一事件优化指示为在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第二云数据存储日志中所存储的远程数字化业务事件的事件特征信息中的全局事件优化指示,相应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基于所述数字化业务事件匹配指令从所述异地可视化交互场景中统计所述目标数字化业务日志中的所有数字化业务事件的事件特征信息,在所述所有数字化业务事件的事件特征信息中获取第二事件优化指示;其中,所述第二事件优化指示为所述目标数字化业务日志中的全局事件优化指示;基于所述第二事件优化指示与所述第一事件优化指示之间的优化指示比较结果,确定用于在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和所述可视化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数字化业务事件匹配的待匹配数字化业务事件的事件特征信息;通过所述待匹配数字化业务事件的事件特征信息确定所述业务可视化输出结果,将所述业务可视化输出结果反馈给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
例如,事件特征信息可以用于对数字化业务事件进行描述,比如数字化业务事件1的事件特征信息可以是[t1,t2,t3,t4,t5,t6,...ti],i为正整数。进一步地,ti可以理解为事件特征信息中的特征片段,而从所有数字化业务事件的事件特征信息中获取第二事件优化指示可以基于不同特征片段的属性内容实现,由于第二事件优化指示为所述目标数字化业务日志中的全局事件优化指示,因而可以基于不同特征片段的属性内容中具有最高内容相关度的属性内容确定第二事件优化指示,这样一来,通过对比所述第二事件优化指示与所述第一事件优化指示,能够将存在优化需求的业务事件进行标定,从而准确确定用于在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和所述可视化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数字化业务事件匹配的待匹配数字化业务事件的事件特征信息,进而通过所述待匹配数字化业务事件的事件特征信息准确确定所述业务可视化输出结果,以便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对业务可视化输出结果进行完整无误地输出。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若业务对象校验的校验结果为校验未通过,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生成与所述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对应的可视化异常提示,将所述可视化异常提示反馈给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以使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基于所述可视化异常提示进行可视化需求调整。比如,可视化异常提示可以是“身份验证不合格”或者“可视化权限不匹配”等,基于此,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可视化需求调整可以是对一些数据信息的可视化调用的调整,比如之前想实现数据d1、d2和d3的可视化,现在调整为仅实现数据d1的可视化,从而规避如“可视化权限不匹配”之类的可视化异常情况。
基于上述同样的或相似的发明构思,请结合参阅图3,提供了基于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大数据业务处理装置20,装置包括:识别模块21,用于基于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发送的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对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的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的可视化输出标签进行识别;校验模块22,用于在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存在可视化输出标签时,结合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对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进行业务对象校验;其中,所述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与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相关联;可视化模块23,用于在业务对象校验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且完成与所述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相关联的指令签名认证操作时,生成与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之间的可视化转换策略并进行可视化处理。上述功能模块的进一步说明可以参阅对图2所示的方法的说明,在此不作赘述。
基于上述同样的或相似的发明构思,请结合参阅图4,提供了基于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大数据业务处理系统,包括互相之间通信的可视化业务服务器10和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30,可视化业务服务器10可以基于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发送的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对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的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的可视化输出标签进行识别;在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存在可视化输出标签时,结合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对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进行业务对象校验;其中,所述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与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相关联;在业务对象校验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且完成与所述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相关联的指令签名认证操作时,生成与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之间的可视化转换策略并进行可视化处理。上述系统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可以参阅对图2所示的方法的说明,在此不作赘述。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在将与所述业务对象状态数据相关联的业务可视化输出结果反馈给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之后,还可以包括业务漏洞检测相关的内容。比如,在一些选择性的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基于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发送的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对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的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的可视化输出标签进行识别;
在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存在可视化输出标签时,结合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对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进行业务对象校验;其中,所述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与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相关联;
在业务对象校验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且完成与所述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相关联的指令签名认证操作时,生成与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之间的可视化转换策略并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到可视化处理结果;
在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基于所述可视化处理结果进行业务交互时,基于接收的每个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上传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确定所述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互动操作标签信息对应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并获取各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内记录的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
根据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所述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信息生成时段和信息生成方式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并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业务漏洞检测结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关于“基于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发送的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对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的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的可视化输出标签进行识别;在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存在可视化输出标签时,结合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对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进行业务对象校验;其中,所述目标业务交互服务事件与所述待识别可视化内容相关联;在业务对象校验的校验结果为校验通过且完成与所述业务可视化交互指令相关联的指令签名认证操作时,生成与所述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之间的可视化转换策略并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到可视化处理结果”的实施方式可以参阅对图2所示的方法的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中,关于“基于接收的每个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上传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确定所述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互动操作标签信息对应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并获取各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内记录的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根据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所述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信息生成时段和信息生成方式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并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业务漏洞检测结果”的实施方式可以参阅以下内容。
步骤210,基于接收的每个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上传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确定所述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互动操作标签信息对应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并获取各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内记录的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与多个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通信连接的可视化业务服务器,可视化业务服务器能够为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提供不同的数字化业务服务,数字化业务服务可以涉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诸多服务领域,比如数字化购物服务、数字化云办公服务、数字化云教育服务、数字化云游戏服务、数字化政企服务、数字化物联网服务、数字化平台运维服务等,在此不作限定。
一般而言,可视化业务服务器可以是可视化业务服务器或者可视化业务服务器集群,数字化业务交互设备可以是具有业务交互功能(比如可视化交互功能)的智能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在此不作限定,在此基础上,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可以是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互相之间通信或者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与可视化业务服务器通信过程中产生的业务交互数据,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具有双向性,能够反映业务交互双方的详细交互情况。
进一步地,互动操作标签信息用于对不同的互动操作进行区分。比如,在数字化购物服务中,互动操作标签信息“a1”可以表征下单操作,互动操作标签信息“a2”可以表征退货操作,互动操作标签信息“a3”可以表征投诉操作。在数字化政企服务中,互动操作标签信息“b1”可以表征查询操作,互动操作标签信息“b2”可以表征上传操作,互动操作标签信息“b3”可以表征下载操作。在数字化平台运维服务中,互动操作标签信息“c1”可以表征软件测试操作,互动操作标签信息“c2”可以表征脚本修复操作,互动操作标签信息“c3”可以表征产品上线操作。
可以理解,不同的互动操作标签信息可能对应不同的互动操作和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因此,通过所述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互动操作标签信息能够准确定位对应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从而实现漏洞检测的分类化处理,确保漏洞检测的完整性,避免漏检和误检。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可以根据可视化业务服务器所记录的漏洞事件进行确定,比如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若可视化业务服务器所记录的漏洞事件为x1件,那么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可以为T1,若可视化业务服务器所记录的漏洞事件为x2件,那么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可以为T2。如此设计,通过获取各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内记录的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能够基于各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侧确保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的完整性。
可以理解,可视化业务服务器获取到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分为两类,第一类数据是每个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上传的,第二类数据是各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内记录的与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对应的,通俗而言,可视化业务服务器可以根据上传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确定对应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m1,并基于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确定对应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m1获取各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内记录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m1的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在本实施例中,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与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可以存在重叠也可以不存在重叠,具体可以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此不作限定。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为了完整地获得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从而实现后续的服务漏洞检测,上述步骤“基于接收的每个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上传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确定所述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互动操作标签信息对应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并获取各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内记录的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接收每个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上传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所述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包括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互动操作标签信息及所述互动操作标签信息的信息生成时段和信息生成方式;针对接收的每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根据该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互动操作标签信息确定对应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获取各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内记录的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
举例而言,所述互动操作标签信息的信息生成时段可以用于表征互动操作标签信息是在什么时候生成的,所述互动操作标签信息的信息生成方式可以用于区分互动操作标签信息的生成方式,比如互动操作标签信息是实时生成的还是延时生成的,是在业务交互过程中生成的还是在非业务交互过程中生成的,在此不作限定。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对每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进行定位,然后获取各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内记录的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这样能够确保各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内记录的不同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能够被完整地获取。
举例而言,对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而言,其对应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可以为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m1,进一步地,各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内记录的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m1的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可以为data12。又比如,对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2而言,其对应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可以为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m2,进一步地,各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内记录的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m2的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可以为data22。再例如,对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3而言,其对应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可以为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m3,进一步地,各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内记录的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m3的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可以为data32。
如此设计,能够基于不同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确定对应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并进一步获取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完整的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这样可以便于后续进行多类型的业务服务漏洞分析和检测,避免漏检和误检。
步骤220,根据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所述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信息生成时段和信息生成方式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并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业务漏洞检测结果。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所述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每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同样包括对应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互动操作标签信息及所述互动操作标签信息的信息生成时段和信息生成方式,由于每个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对应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因而可以确定出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
举例而言,业务漏洞类别项目可以包括很多种,比如多端交互场景类别项目、关联业务类别项目、操作行为类别项目和网络延迟类别项目等,在此不作限定。业务漏洞分类特征可以用于描述不同的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情况,从而便于后续进行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业务漏洞检测结果。在后续实施过程中,可以基于多端交互场景类别项目、关联业务类别项目、操作行为类别项目和网络延迟类别项目分别进行业务漏洞检测,从而得到对应的业务漏洞检测结果。如此设计,能够对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不同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进行分析,进而确保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业务漏洞检测结果的完整性,避免对个别业务漏洞的漏检和误检而导致后续的数字化服务交互出现异常。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步骤“根据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所述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信息生成时段和信息生成方式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并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业务漏洞检测结果”,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根据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所述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信息生成时段和信息生成方式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在预设的业务漏洞运行环境下的业务交互报错日志,根据所述业务交互报错日志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业务漏洞检测结果。
举例而言,业务漏洞运行环境可以理解为一些容易出现业务服务漏洞的数字化业务交互场景,对于不同的业务领域,业务漏洞运行环境可以不同。进一步地,业务交互报错日志可以用于记录与业务服务漏洞相关的报错事件,比如在数字化购物服务中,业务交互报错日志可以记录“订单丢失报错事件”、“重复支付报错事件”等,在此不作限定。可以理解,通过业务交互报错日志能够完整地确定出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进而通过业务漏洞分类特征完整地确定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业务漏洞检测结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业务漏洞运行环境可以包括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包括可以多端交互场景类别项目,基于此,上述步骤“根据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所述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信息生成时段和信息生成方式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在预设的业务漏洞运行环境下的业务交互报错日志,根据所述业务交互报错日志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按照信息生成时段对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所述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进行整理;确定每两组相邻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的信息生成时段的比较结果,若所述信息生成时段的比较结果达到第一设定时长,则判断该两组相邻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信息生成时段在先的第一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的业务漏洞运行环境是否是所述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若是所述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则基于所述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多端交互场景类别项目对应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
举例而言,可以按照信息生成时段的正序或者倒序对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所述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进行整理,比如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m1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为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a、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b、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c、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d以及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e。
比如,按照信息生成时段的正序对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m1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为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a、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b、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c、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d以及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e进行整理之后,得到的数据序列可以是: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c--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a--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e--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d--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b。
又比如,按照信息生成时段的倒序对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m1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为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a、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b、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c、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d以及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e进行整理之后,得到的数据序列可以是: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b--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d--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e--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a--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c。
进一步地,每两组相邻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可以为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b和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d、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d和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e、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e和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a、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a和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inter-data12c。在上述基础上,每两组相邻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的信息生成时段的比较结果可以是时段差值,一般可以通过信息生成时段的中间事件点确定。
在所述信息生成时段的比较结果达到第一设定时长的前提下,可以表征每两组相邻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的信息生成连续性受到影响,在此情况下,可以判断该两组相邻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信息生成时段在先的第一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的业务漏洞运行环境是否是所述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若该两组相邻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信息生成时段在先的第一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的业务漏洞运行环境是所述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则可以基于所述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以及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在预设的业务漏洞运行环境(多端交互场景)下的业务交互报错日志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多端交互场景类别项目对应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由此一来,能够实现对不同的业务漏洞运行环境的针对性分析,从而精准地提取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多端交互场景类别项目对应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可以包括关联业务类别项目,在此基础上,上述步骤“根据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所述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信息生成时段和信息生成方式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在预设的业务漏洞运行环境下的业务交互报错日志,根据所述业务交互报错日志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可以还包括以下内容:获取各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所述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内记录的每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根据获取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信息生成时段和信息生成方式确定业务交互事件记录与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业务交互事件记录对应的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若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携带漏洞修复信息,则根据所述漏洞修复信息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关联业务类别项目的第一业务漏洞分类特征;针对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的每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判断该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的业务漏洞运行环境是否为所述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若是,则根据所述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确定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的关联业务类别项目的第二业务漏洞分类特征;其中,所述关联业务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的特征内容是所述第一业务漏洞分类特征、所述第二业务漏洞分类特征以及所述第一业务漏洞分类特征与所述第二业务漏洞分类特征的特征融合结果的其中一个。
举例而言,业务交互事件记录可以用于对不同的业务交互事件进行记录和存储,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包括与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对应的在先业务交互事件或者存在交互对象传递关系的业务交互事件的业务交互内容,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可以是可视化内容,比如文字、图像等,在此不作限定。进一步地,若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携带漏洞修复信息,则表明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对应的业务服务之前存在过业务服务漏洞,在此情况下,可以根据根据所述漏洞修复信息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关联业务类别项目的第一业务漏洞分类特征,其中,关联业务类别项目与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对应。
进一步地,对于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的每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而言,通过判断该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的业务漏洞运行环境是否为所述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能够实现对业务漏洞运行环境的定位,从而在判定出该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的业务漏洞运行环境为所述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时,根据所述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确定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的关联业务类别项目的第二业务漏洞分类特征。由于关联业务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的特征内容是所述第一业务漏洞分类特征、所述第二业务漏洞分类特征以及所述第一业务漏洞分类特征与所述第二业务漏洞分类特征的特征融合结果的其中一个,因而能够确保业务漏洞分类特征的全局完整性和场景适配性。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还包括操作行为类别项目,基于此,以下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可以涉及与操作行为相关的特征信息,比如,步骤“根据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所述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信息生成时段和信息生成方式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在预设的业务漏洞运行环境下的业务交互报错日志,根据所述业务交互报错日志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按照信息生成时段对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进行整理;针对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在所述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内的每两组相邻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若信息生成时段在先的第一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信息生成方式是所述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则基于信息生成时段在后的第二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信息生成方式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操作行为;针对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在所述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内的每两组相邻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若第一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业务漏洞运行环境是所述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则基于第二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对应的信息生成方式确定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的操作行为;若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的操作行为和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操作行为的行为特征相似度处于预设相似度区间内,且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的操作行为和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操作行为各自对应的两组第二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的信息生成时段的比较结果小于第二设定时长,则通过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的操作行为和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操作行为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操作行为类别项目对应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
举例而言,基于信息生成时段在后的第二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信息生成方式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操作行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对信息生成时段在后的第二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信息生成方式进行解析,得到信息生成时段在后的第二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信息生成方式对应的操作反馈信息,通过操作反馈信息确定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操作行为,比如操作反馈信息是图像展示,那么操作行为可以是图像选择行为。
举例而言,对于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在所述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内的每两组相邻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而言,其中一组可以定义为第一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另一组可以定义为第二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在此基础上,如果第一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业务漏洞运行环境是所述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则可以通过第二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对应的信息生成方式确定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的操作行为,也就是说,对于每两组相邻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而言,如果其中一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业务漏洞运行环境是所述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那么可以通过另一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对应的信息生成方式确定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的操作行为,这样可以根据相邻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之间的时序关联性完整准确地确定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的操作行为。
举例而言,对于不同的操作行为而言,若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的操作行为f1和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操作行为f2的行为特征相似度(比如行为特征向量的余弦相似度)处于预设相似度区间(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内,且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的操作行为f1和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操作行为f2各自对应的两组第二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的信息生成时段的比较结果(比如信息生成时段的时段差值,具体计算方式见前述说明)小于第二设定时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作限定),则通过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的操作行为f1和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操作行为f2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操作行为类别项目对应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这样一来,可以对不同的操作行为的行为特征相似度进行分析,并结合信息生成时段的比较结果对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操作行为类别项目对应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进行确定,从而实现对操作行为和时序特征的综合考虑,确保操作行为类别项目对应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的可信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根据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和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在第一漏洞检测时段内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和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在所述第一漏洞检测时段内的关联操作行为;根据确定的关联操作行为更新所述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
举例而言,关联操作行为可以用于表征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和所述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在所述第一漏洞检测时段内的动态业务交互情况,关联操作行为可以包括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对应的业务参与方的操作行为以及关联数字化业务交互内容所对应的互动行为,在此不作限定。如此一来,通过关联操作行为对多端交互场景进行更新,能够确保多端交互场景的时效性。比如,可以根据关联操作行为的行为函数的调用路径来对多端交互场景的场景标签或者场景特征进行修改和调整,当然也可以结合关联操作行为并通过其他方式更新所述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在此不作限定。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包括网络延迟类别项目,网络延迟可以理解为由于通信带宽不足而导致的数据信息传输延迟,比如可以体现在页面刷新缓慢,交互动作响应延迟等,在此不作限定。基于此,上述步骤“根据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所述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信息生成时段和信息生成方式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在预设的业务漏洞运行环境下的业务交互报错日志,根据所述业务交互报错日志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从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所述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确定业务漏洞运行环境为所述预设的多端交互场景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的业务传递轨迹;根据确定的业务传递轨迹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网络延迟类别项目对应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
举例而言,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的业务传递轨迹可以是不同业务事件之间的关联情况所组成的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通过业务传递轨迹可以获知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对应的不同业务事件之间的执行逻辑关系以及因果关系,从而可以通过业务传递轨迹完整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网络延迟类别项目对应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比如,可以通过业务传递轨迹中存在异常属性信息的节点来确定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网络延迟类别项目对应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一般而言,网络延迟类别项目对应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可以包括网络参数特征和不同业务交互事件对应的带宽占用特征,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特征,在此不作限定。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所述预设的业务漏洞运行环境可以包括预设的离线业务交互场景,基于此,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两种实施实施例,它们分别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其中,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择一实施也可以并行实施。
实施例1,针对每个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获取各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第二漏洞检测时段内记录的该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根据获取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确定该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在所述预设的离线业务交互场景下的业务交互报错日志,根据该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在所述预设的离线业务交互场景下的业务交互报错日志更新该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第一业务状态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
在实施例1中,第二漏洞检测时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离线业务触发标识确定第二漏洞检测时段,在此基础上,根据获取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确定该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在所述预设的离线业务交互场景下的业务交互报错日志,可以结合第二漏洞检测时段所对应的离线时长实现,可以理解,离线业务交互场景下的业务交互报错日志中包括与离线业务(线下业务)相关的报错事件。这样一来,可以根据该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在所述预设的离线业务交互场景下的业务交互报错日志对该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第一业务状态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业务状态类别项目可以理解为实时业务状态类别项目。
实施例2,针对每个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获取该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在第三漏洞检测时段内的业务助手检测记录,根据获取的业务助手检测记录更新该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第二业务状态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其中,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业务漏洞检测结果是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以及所述第一业务状态类别项目和所述第二业务状态类别项目中的至少一个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共同确定的。
在实施例2中,第三漏洞检测时段可以根据业务助手软件的激活时段确定,业务助手检测记录用于记录业务助手软件的使用情况,比如在可视化交互式业务中,可以通过开启业务助手软件(远程人工协作操作服务)来实施相应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如此设计,能够将业务助手软件的业务助手检测记录考虑在内,从而实现对该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第二业务状态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的更新,确保业务漏洞分类特征与实际业务交互之间的高相关性。
在一些选择性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根据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漏洞修复信息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漏洞修复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其中,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业务漏洞检测结果是基于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以及所述漏洞修复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共同确定的。如此设计,能够基于具体的漏洞修复信息完整、准确地对业务漏洞分类特征进行定位,从而确保业务漏洞分类特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选择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业务漏洞检测结果由基于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各个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确定得到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的特征内容得到,基于此,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当表征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业务漏洞检测结果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的特征内容的内容描述值满足预设触发条件时,输出漏洞修复提示信息,所述漏洞修复提示信息包括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最新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的信息生成方式。
举例而言,业务漏洞分类特征的特征内容可以是特征向量,内容描述值可以对特征内容进行量化表达,内容描述值可以取0~10或者0~100之间的任意整数,不同的内容描述值指代不同的特征内容,相应地,预设触发条件可以是针对漏洞修复提示的条件,比如内容描述值8满足预设触发条件(比如小于10大于5),则内容描述值8可以表征存在漏洞修复需求,此时可以输出漏洞修复提示信息。该漏洞修复提示信息可以输出给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也可以输出给第三方运维平台,在此不作限定。由于漏洞修复提示信息包括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最新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的信息生成方式,因而能够确保后续的业务服务漏洞修复能够考虑最新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这样可以保证业务服务漏洞修复之后能快速地实现对最新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的处理,提高数字化服务的交互效率,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异常情况的发生。
在一些选择性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业务漏洞检测结果”,可以通过以下步骤(1)-步骤(5)所描述的方法实现。
(1)获取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对应的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中的每个交互事件内容块的事件类别标签,并根据事件类别标签对所述交互事件内容块按事件类别进行分类处理。举例而言,交互事件内容块可以通过对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进行事件拆分得到,事件类别标签用于区分交互事件内容块。
(2)根据所述事件类别标签得到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中的每个事件类别的交互事件内容块的事件类别热度分布和内容合法性检测结果分布。举例而言,事件类别热度分布和内容合法性检测结果分布可以通过列表或者图形的形式进行表达,事件类别热度分布用于记录不同事件的交互热度和受欢迎程度,内容合法性检测结果分布用于记录不同事件的合法性情况。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步骤“根据所述事件类别标签得到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中的每个事件类别的交互事件内容块的事件类别热度分布和内容合法性检测结果分布”,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根据所述事件类别标签得到所述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中的每个事件类别的交互事件内容块在所述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内的全局关联性描述值;根据每个事件类别的所述交互事件内容块在所述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内的全局关联性描述值得到交互事件内容块的事件类别热度变化轨迹,作为所述事件类别热度分布;根据所述事件类别标签得到每个所述交互事件内容块与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内的各个预设类别标签的相对词向量距离;根据所述相对词向量距离得到每个事件类别的所述交互事件内容块在所述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内的内容合法性检测结果分布的变化轨迹,作为所述内容合法性检测结果分布。如此,可以避免事件类别热度分布和内容合法性检测结果分布出现缺失。
更进一步地,上述步骤“根据所述事件类别标签得到所述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中的每个事件类别的交互事件内容块在所述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内的全局关联性描述值”,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根据所述事件类别标签得到任一事件类别的所述交互事件内容块的数目在所有所述交互事件内容块的数目的内容块分布情况;根据所述事件类别标签,在预存储的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候选集中,获取包括所述任一事件类别的交互事件内容块的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的数目;其中,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候选集中包括至少两个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根据所述任一事件类别的所述交互事件内容块的数目在所有所述交互事件内容块的内容块分布情况、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候选集中包括所述任一事件类别的交互事件内容块的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的数目和所述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候选集中的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的数目,得到所述任一事件类别的交互事件内容块在所述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内的全局关联性描述值;依次得到每个事件类别的交互事件内容块在所述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内的全局关联性描述值。如此设计,可以快速、精准地确定出不同的全局关联性描述值,避免全局关联性描述值之间的互相干扰。
(3)根据所述交互事件内容块热度分布和内容合法性检测结果分布,得到所述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和预设样本交互服务内容的内容相关性系数。举例而言,内容相关性系数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相关性系数进行表达,比如皮尔森相关性系数(PearsonCorrelation Coefficient)。
(4)将内容相关性系数大于设定相关性系数的待检测交互服务内容作为潜在异常交互服务内容。举例而言,设定相关性系数可以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进行设计,在此不作赘述。
(5)确定所述潜在异常交互服务内容中的内容特征图,将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与所述内容特征图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通过所述匹配结果确定所述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业务漏洞检测结果。举例而言,内容特征图可以通过图数据(Graphic Data)形式表达,将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与所述内容特征图进行匹配,可以通过计算所述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与所述内容特征图的欧式距离实现,匹配结果中可以包括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与所述内容特征图的匹配率,然后可以将匹配率位于设定区间的匹配结果所对应的内容特征图保留,从而对保留的内容特征图进行识别,得到对应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业务漏洞检测结果。可以理解,业务漏洞检测结果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业务服务漏洞,这样可以确保业务漏洞检测的完整性,避免漏检或者误检对后续正常业务办理的影响。
上述业务漏洞的检测方案能够确定接收的每个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上传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互动操作标签信息对应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从而实现对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精准定位,进而获取各目标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预设漏洞检测时段内记录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以完善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交互数据的收集,这样可以基于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多组数字化业务交互数据中的信息生成时段和信息生成方式完整全面地确定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至少一个业务漏洞类别项目的业务漏洞分类特征,进而确保数字化交互服务事项的业务漏洞检测结果的完整性,避免对个别业务漏洞的漏检和误检而导致后续的数字化服务交互出现异常。
综上,通过实施上述步骤110-步骤130,在进行可视化处理时能够进行可视化输出标签识别、业务对象校验以及指令签名认证操作,一方面能够通过业务对象校验以及指令签名认证操作确保所交互的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身份合法性,另一方面能够结合可视化输出标签生成可视化转换策略并进行可视化处理,从而考虑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的实际可视化性能,避免前端可视化交互设备在输出可视化结果时出现花屏、信息错乱等现象,提升可视化交互效果并确保可视化交互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和方法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可视化业务服务器10,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