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9756B - 一种画面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画面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79756B
CN113379756B CN202110459426.3A CN202110459426A CN113379756B CN 113379756 B CN113379756 B CN 113379756B CN 202110459426 A CN202110459426 A CN 202110459426A CN 113379756 B CN113379756 B CN 1133797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tangular area
current
correction
correction coefficient
corr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94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79756A (zh
Inventor
朱卫强
王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um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um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um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um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594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797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79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9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79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97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1Region-based segmen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90Dynamic range modification of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64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 H04N9/646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for image enhancement, e.g. vertical detail restoration, cross-colour elimination, contour correction, chrominance trapping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画面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对待校正画面依次进行N次分割处理,每次分割将所述待校正画面中的每个矩形区域等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最后获取2N个N级矩形区域,N为不小于1的整数;第一次分割完成后,以各1级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作为各1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各1级矩形区域进行校正;从第二次分割完成开始,每次分割完成后以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直至完成对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采用本方法能够在保证显示屏显示效果的前提下,实现对显示屏的校正。

Description

一种画面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校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画面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LED显示屏色彩鲜艳、可视性高、功耗低,然而目前LED显示屏存在较大的亮度差异,亮度可能相差50%,拼接LED显示屏亮度差异更明显。所以LED显示屏需要进行有效的亮度校正。
目前,对LED显示屏校正的方法是将LED显示屏的左侧可视区域、正视可视区域和右侧可视区域进行图像采集,分别对采集到的左侧图像、正面图像、右侧图像进行初次校正处理,得到相应校正系数。并根据左侧校正系数与右侧校正系数计算得到第一校正系数,并通过第一校正系数对左侧、右侧两图像进行二次校正,根据第一校正系数和正面校正系数计算得到第二校正系数,并通过第二校正系数对正视画面进行二次校正。
然而,目前对LED显示屏校正的方法,由于屏幕发光特性和屏幕可视角度问题,在屏幕自身亮度一致的情况下,会使屏幕四角边沿亮度稍低于中间,导致了显示效果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显示屏显示效果的画面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画面校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待校正画面依次进行N次分割处理,每次分割将所述待校正画面中的每个矩形区域等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最后获取2N个N级矩形区域,N为不小于1的整数;
第一次分割完成后,以各1级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作为各1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各1级矩形区域进行校正;所述1级矩形区域是对所述待校正画面通过第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
从第二次分割完成开始,每次分割完成后以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直至完成对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是由前级矩形区域通过最近一次分割处理获取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是否已经完成校正;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和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是由相同的前级矩形区域通过最近一次分割处理获取的;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未完成校正,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前级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已经完成校正,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
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若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已经完成校正,判定完成对所述待校正画面的校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一级数阈值;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指获取当前矩形区域之前对所述待校正画面分割的次数;所述第一级数阈值是小于N的整数;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达到预设的第一级数阈值,根据预设的伪随机数表,随机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为1,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为1,判断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是否大于0;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大于0,从0与所述差值之间选择一个数值作为补偿值;
获取所述补偿值与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和,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新的校正系数;
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新的校正系数,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二级数阈值;所述第二级数阈值是大于所述第一级数阈值且小于N的整数;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达到预设的第二级数阈值,将当前矩形区域中的亮点按照亮度值的高低进行排序,并对亮度值排名靠后的预设数量的亮点不作校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最后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获取最后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表;所述校正系数表包含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获取公式;
根据所述校正系数表,对所述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从所述待校正画面中随机选取不少于1个监测点;
获取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
根据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所述校正系数表,计算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衰减率;
根据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衰减率,计算所述待校正画面的亮度衰减率;
根据待校正画面的亮度衰减率,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
一种画面校正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分割模块,用于对待校正画面依次进行N次分割处理,每次分割将所述待校正画面中的每个矩形区域等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最后获取2N个N级矩形区域,N为不小于1的整数;
第一校正模块,用于在第一次分割完成后,以各1级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作为各1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各1级矩形区域进行校正;所述1级矩形区域是对所述待校正画面通过第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
第二校正模块,用于从第二次分割完成开始,每次分割完成后以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直至完成对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是由前级矩形区域通过最近一次分割处理获取的。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对待校正画面依次进行N次分割处理,每次分割将所述待校正画面中的每个矩形区域等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最后获取2N个N级矩形区域,N为不小于1的整数;
第一次分割完成后,以各1级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作为各1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各1级矩形区域进行校正;所述1级矩形区域是对所述待校正画面通过第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
从第二次分割完成开始,每次分割完成后以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直至完成对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是由前级矩形区域通过最近一次分割处理获取的。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对待校正画面依次进行N次分割处理,每次分割将所述待校正画面中的每个矩形区域等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最后获取2N个N级矩形区域,N为不小于1的整数;
第一次分割完成后,以各1级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作为各1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各1级矩形区域进行校正;所述1级矩形区域是对所述待校正画面通过第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
从第二次分割完成开始,每次分割完成后以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直至完成对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是由前级矩形区域通过最近一次分割处理获取的。
上述画面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不少于1次分割处理,每次分割完成后以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直至完成对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能够在不影响显示屏显示效果的前提下,实现对显示屏的校正。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画面校正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画面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对待校正画面进行分割处理的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对待校正画面进行分割处理的单路径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画面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画面校正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画面校正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进行通信。终端102和服务器104可分别单独用于执行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温度调节方法。终端102和服务器104也可用于协同执行本申请提供的画面校正方法。例如,服务器104用于对待校正画面依次进行N次分割处理,每次分割将所述待校正画面中的每个矩形区域等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最后获取2N个N级矩形区域,N为不小于1的整数;第一次分割完成后,以各1级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作为各1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各1级矩形区域进行校正;所述1级矩形区域是对所述待校正画面通过第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从第二次分割完成开始,每次分割完成后以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直至完成对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是由前级矩形区域通过最近一次分割处理获取的。
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包括图像采集装置的设备,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画面校正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对待校正画面依次进行N次分割处理,每次分割将所述待校正画面中的每个矩形区域等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最后获取2N个N级矩形区域,N为不小于1的整数。
具体地,待校正画面是通过图像采集装置的终端获取的,例如相机等;在对待校正画面进行分割处理前,还需要对待校正画面进行非线性补偿处理,例如对待校正画面的几何畸变、亮度畸变等进行消除。非线性补偿的原因是消除待校正画面的畸变,进行非线性补偿,排除其他影响,得到合理的输出使输出更加接近理论值。
对完成非线性补偿处理的待校正画面,依次进行N次分割处理,N为大于1的整数。如图3所示,为一个实施例中对待校正画面进行分割处理的示意图,每次分割将所述待校正画面中的每个矩形区域等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然后对每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进行逐级校正。对于待校正画面的分割可以是和对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同时进行的,也可以是完成分割后对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再进行校正。
步骤204,第一次分割完成后,以各1级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作为各1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各1级矩形区域进行校正;所述1级矩形区域是对所述待校正画面通过第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
其中,1级矩形区域是将待校正画面通过第1次分割处理后获取的矩形区域;2级矩形区域就是将待校正画面通过2次分割处理后获取的矩形区域,同理N级矩形区域是将待校正画面通过N次分割处理后获取的矩形区域。
具体地,第一次分割处理完成后,待校正画面被分为两个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1级矩形区域,分别获取各1级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作为对应的1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并根据校正系数分别对各1级矩形区域进行校正。其中校正系数是进行画面校正时作为校正的参照,其作用在于提高显示屏显示画面的一致性。
步骤206,从第二次分割完成开始,每次分割完成后以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直至完成对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是由前级矩形区域通过最近一次分割处理获取的。
其中,前级矩形区域是当前矩形区域的母区域,每个前级矩形区域通过最近一次分割处理获取两个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子矩形区域,当任一子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时,产生该子矩形区域的母区域就是该子矩形区域的前级矩形区域。
具体地,在对待校正画面进行第一次分割完成以后,第一次分割处理获取的两个1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已经确定,即是各1级矩形区域的平均亮度值。从第二次分割完成开始,每次分割完成即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一次校正处理。校正的方法是以每次分割完成后获取的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直至完成对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在校正时,是将每个当前矩形区域作为单独的区域进行校正处理的,因为每次分割完成以后都会有多个当前矩形区域,所以对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是同时对所有的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的,但是校正时每个当前矩形区域是单独进行校正处理的。
至于具体如何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是通过求取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均值作为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并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或者是对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值,获取权重和作为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
上述画面校正方法中,通过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不少于1次分割处理,每次分割完成后以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直至完成对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能够实现在不影响显示屏显示效果的前提下,对显示屏的校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直至完成对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包括:
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是否已经完成校正;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和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是由相同的前级矩形区域通过最近一次分割处理获取的;
具体地,每个当前矩形区域都有一个同源矩形区域,且同源的两个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获取方法是不同的。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未完成校正,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前级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
具体地,若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未完成校正,则需要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前级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获取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例如,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对待校正画面进行分割处理的单路径示意图,对待校正画面进行四次分割处理,第一次分割处理将完整的画面等分,得到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两个同源矩形区域A1、A2;再选择A2矩形区域进行同样分割处理,得到同源矩形区域B1、B2;再选择B2矩形区域进行分割处理,得到同源矩形区域C1、C2;再选择C2矩形区域进行分割处理,得到同源矩形区域D1、D2。图4只是众多分割路径中的一条,在这条路径上,包含的最高分割层级处于四级校正。
至于如何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前级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是计算当前矩形区域的前级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的平均值,作为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方法。为方便说明,这里举例一个B1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计算公式:
T1=(A1+B1)/2
上述公式中,T1为B1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A1为A1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B1为B1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已经完成校正,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
具体地,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已经完成校正,则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只需要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获取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
至于如何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为方便说明,这里举例一个B2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计算公式:
T2=(T1+B2)/2
上述公式中,T2为B2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T1为B1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B2为B2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
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若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已经完成校正,判定完成对所述待校正画面的校正。
具体地,当对待校正画面中所有的N级矩形区域都完成校正以后,则实现了对待校正画面的逐级校正过程,如在图4中,当对图4中所有的4级矩形区域都完成校正以后,实现了对待校正画面的校正。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逐级分割获取的当前矩形区域和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逐级校正,随着校正系数求解次数的增多,图像被越分越细,校正精度越来越高,能够实现在保证显示屏显示效果的前提下,实现对显示屏的校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是否已经完成校正,之前还包括:
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一级数阈值;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指获取当前矩形区域之前对所述待校正画面分割的次数;所述第一级数阈值是小于N的整数;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达到预设的第一级数阈值,根据预设的伪随机数表,随机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为1,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具体地,在对显示屏画面亮度进行校正时,亮度校正的画面不一致来自于高亮度区域和低亮度区域差别过高,高亮度的峰值在屏幕上分布过于集中;同样的,低亮度谷值在屏幕上也是集中分布的。总体的画面表现为,在屏幕统一打上白光时,亮度在屏幕一侧比另一侧高、屏幕上分布着暗斑、边沿部分偏暗等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采用糊化算法将这些集中的亮度打散,使其在屏幕上均匀分布。从高亮度向低亮度递进的位置,亮度的衰减呈现出均匀的阶梯状分布。但糊化算法不是一味地降低画面的亮度,而是随机地校正,包括随机校正的目标和校正的随机程度,在以细密的校正区域划分为前提条件下,为显示屏画面进行模糊化。并且只有在对待显示画面分割次数够多以后,当前矩阵区域足够小时,采用糊化算法才能体现出校正的效果。
糊化算法在本实施例中的应用方法为,首先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一级数阈值;若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达到预设的第一级数阈值,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之前,根据预设的伪随机数表,随机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为1,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否则,不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例如,假设第一级数阈值为5,则在显示屏进行第5次以及以上分割,并对分割后的矩形区域进行校正时,对每一矩形区域求解校正系数之前,首先会参照伪随机数表选取一个伪随机数;具体是通过一个预设的伪随机数表为当前矩形区域随机生成一个伪随机数,伪随机数表为0和1组成的随机数列,因此,伪随机数为0或1。当伪随机数为0时,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即为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不对该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当伪随机数为1时,才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糊化算法,在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之前,根据预设的伪随机数表,随机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并根据生成的伪随机数值,为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避免了在显示屏校正完毕后,按照划分的矩形区域,在边界上出现的较为明显的不同,甚至出现较为清晰的边界的情况,同时避免了显示屏按照所划分区域出现模块化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包括: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为1,判断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是否大于0;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大于0,从0与所述差值之间选择一个数值作为补偿值;
获取所述补偿值与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和,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新的校正系数;
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新的校正系数,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具体地,在使用糊化算法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时,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为1时,还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是否大于0;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的不同,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分别是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等于0、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小于0和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大于0。
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等于0,说明当前矩形区域与其前级矩形区域或同源矩形区域亮度值一致,因此没有校正意义。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小于0,说明当前矩形区域与其前级矩形区域或同源矩形区域的亮度值相比,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值更低,因为无法将其前级矩形区域或同源矩形区域的亮度值拉高,使得两区域的画面保持一致,所以对当前矩形区域不做任何校正处理,已经是当前矩形区域与前级区域最理想的画面差值。
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大于0时,此时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是校正程度的结果体现。在理想情况下,将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减小到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一致,就可以使得两画面一致。但在本发明中,进行画面校正首先需要参照伪随机数序列判断是否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画面在局部层面上首先就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要提高画面的一致性,首先是要将这些差异性降低,其次要让这些差异均匀分布,即在一定范围内尽量密集的均匀排布不同亮度的值,从而使得当前区域的亮度数值更丰富,同时分布更密集,更均匀。
因此,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大于0,从0与所述差值之间选择一个数值作为补偿值;补偿值的选取,可以是将所述差值按照特定间隔,从0到差值进行取数,并将其排布成一个数列,从这个数列中随机抽取一个数值作为补偿值;也可以是从0与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之间随机获取的一个值作为补偿值。获取补偿值以后,获取补偿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和,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新的校正系数,并根据当前矩形区域新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本实施例中,在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大于0时,从0与所述差值之间选择一个数值作为补偿值;并根据补偿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和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新的校正系数,并根据当前矩形区域新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增大了校正程度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当前矩形区域内有更多不同亮度的值出现,提高其局部画面的数阶,从而保证了画面的糊化程度,提高了画面的一致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是否大于0,之前还包括:
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二级数阈值;所述第二级数阈值是大于所述第一级数阈值且小于N的整数;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达到预设的第二级数阈值,将当前矩形区域中的亮点按照亮度值的高低进行排序,并对亮度值排名靠后的预设数量的亮点不作校正。
具体地,屏幕整屏上的亮度数值遵循正态分布,即特别亮的点和特别暗的点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针对过低的亮度值影响其他区域的校正程度的问题,本实施例的基本思路是将亮度值过低的点进行舍弃,不进行任何校正。具体做法是首先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二级数阈值;若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达到预设的第二级数阈值,将当前矩形区域中的亮点按照亮度值的高低进行排序,并对亮度值排名靠后的预设数量的亮点不作校正;例如,对亮度值在当前矩形区域中排名在后5%的亮点不作校正。
例如,在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到达预设的第二级数阈值8时,将当前矩形区域范围内最暗的后5%的点数排除,不对其进行任何校正。或者在校正达到某一密度时,对采样后5%的高偏差值区域进行舍弃,不对过暗的点进行屏幕画面一致性校正,从而使得整屏其他区域不受局部画面偏差值过高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在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达到预设的第二级数阈值时,对当前矩形区域中亮度值在后预设比例的点不作校正,避免了屏幕其他区域受到局部画面偏差值过高影响整体显示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已经完成校正,判定完成对所述待校正画面的校正,之后还包括:
根据最后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获取最后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表;所述校正系数表包含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获取公式;
根据所述校正系数表,对所述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
具体地,待校正画面校正完成以后,待校正画面会被分为多个不同级的矩形区域。这些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都是随着持续的层级计算,求解得来的,每一校正系数对应当前最小范围区域的校正程度。将这些校正系数集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校正系数表,表上记录的是第一次校正时对每一矩形区域的校正程度。根据校正后的各最后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获取校正后的最后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表以及其他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如表1所示,为图4中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表,校正系数表包含各最后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获取公式以及其他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以使得能够根据校正系数表,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
表1
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校正后的各最后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获取校正后的各最后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表,并根据校正系数表,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提高了校正的准确率,缩短了二轮校正的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校正系数表,对所述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包括:
从所述待校正画面中随机选取不少于1个监测点;
获取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
根据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所述校正系数表,计算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衰减率;
根据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衰减率,计算所述待校正画面的亮度衰减率;
根据待校正画面的亮度衰减率,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
具体地,根据校正系数表,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时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从待校正画面中随机选取不少于1个监测点;获取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根据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校正系数表,计算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衰减率;根据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衰减率,计算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衰减率的平均值作为待校正画面的亮度衰减率;根据待校正画面的亮度衰减率,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
另一种是重新按照初次校正的步骤,再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一次校正,生成一个二轮校正系数表,拿二轮校正系数表与初次校正系数表相对应,实现各个矩形区域的衰减率精确校正。对衰减率较低的点进行校正,使其与衰减率较高的点相对应,实现屏幕一致性。
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校正系数表,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提高了对待校正画面校正的精度。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画面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对待校正画面第一次分割完成后,进行一级校正,一级校正包括以各1级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作为各1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各1级矩形区域进行校正。一级校正完成以后,从第二次分割完成开始,每次分割完成后以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直至完成对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校正过程中,从二级校正开始每次校正依据的校正系数都是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获取的。
当校正到第5级时,第一级数阈值为5,则在对分割后的矩形区域进行校正时,对每一矩形区域求解校正系数之前,首先会参照伪随机数表选取一个伪随机数;当伪随机数为0时,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即为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不对该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当伪随机数为1时,才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当校正到第8级时,第二级数阈值为8,将当前矩形区域中的亮点按照亮度值的高低进行排序,并对亮度值排名靠后的预设数量的亮点不作校正,以实现对低亮度值的亮点校正的舍弃。
以上是对待校正画面的第一轮校正,第一轮校正完成后,根据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衰减率,计算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衰减率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待校正画面的亮度衰减率,并将待校正画面的亮度衰减率作为校正依据,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和图5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和图5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画面校正装置,包括:分割模块601、第一校正模块602和第二校正模块603,其中:
分割模块601,用于对待校正画面依次进行N次分割处理,每次分割将所述待校正画面中的每个矩形区域等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最后获取2N个N级矩形区域,N为不小于1的整数;
第一校正模块602,用于在第一次分割完成后,以各1级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作为各1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各1级矩形区域进行校正;所述1级矩形区域是对所述待校正画面通过第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
第二校正模块603,用于从第二次分割完成开始,每次分割完成后以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直至完成对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是由前级矩形区域通过最后一次分割处理获取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校正模块603,还用于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是否已经完成校正;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和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是由相同的前级矩形区域通过最近一次分割处理获取的;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未完成校正,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前级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已经完成校正,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并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若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已经完成校正,判定完成对所述待校正画面的校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校正模块603,还用于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一级数阈值;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指获取当前矩形区域之前对所述待校正画面分割的次数;所述第一级数阈值是小于N的整数;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达到预设的第一级数阈值,根据预设的伪随机数表,随机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为1,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校正模块603,还用于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为1,判断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是否大于0;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大于0,从0与所述差值之间选择一个数值作为补偿值;获取所述补偿值与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和,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新的校正系数;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新的校正系数,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校正模块603,还用于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二级数阈值;所述第二级数阈值是大于所述第一级数阈值且小于N的整数;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达到预设的第二级数阈值,将当前矩形区域中的亮点按照亮度值的高低进行排序,并对亮度值排名靠后的预设数量的亮点不作校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校正模块603,还用于根据最后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获取最后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表;所述校正系数表包含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获取公式;根据所述校正系数表,对所述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校正模块603,还用于从所述待校正画面中随机选取不少于1个监测点;获取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根据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所述校正系数表,计算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衰减率;根据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衰减率,计算所述待校正画面的亮度衰减率;根据待校正画面的亮度衰减率,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
上述画面校正装置,通过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不少于1次分割处理,每次分割完成后以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直至完成对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能够在保证显示屏显示效果的前提下,实现对显示屏的校正。
关于画面校正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画面校正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画面校正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画面校正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对待校正画面依次进行N次分割处理,每次分割将所述待校正画面中的每个矩形区域等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最后获取2N个N级矩形区域,N为不小于1的整数;
第一次分割完成后,以各1级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作为各1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各1级矩形区域进行校正;所述1级矩形区域是对所述待校正画面通过第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
从第二次分割完成开始,每次分割完成后以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直至完成对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是由前级矩形区域通过最近一次分割处理获取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是否已经完成校正;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和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是由相同的前级矩形区域通过最近一次分割处理获取的;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未完成校正,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前级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已经完成校正,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若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已经完成校正,判定完成对所述待校正画面的校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一级数阈值;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指获取当前矩形区域之前对所述待校正画面分割的次数;所述第一级数阈值是小于N的整数;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达到预设的第一级数阈值,根据预设的伪随机数表,随机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为1,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为1,判断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是否大于0;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大于0,从0与所述差值之间选择一个数值作为补偿值;获取所述补偿值与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和,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新的校正系数;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新的校正系数,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二级数阈值;所述第二级数阈值是大于所述第一级数阈值且小于N的整数;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达到预设的第二级数阈值,将当前矩形区域中的亮点按照亮度值的高低进行排序,并对亮度值排名靠后的预设数量的亮点不作校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最后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获取最后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表;所述校正系数表包含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获取公式;根据所述校正系数表,对所述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从所述待校正画面中随机选取不少于1个监测点;获取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根据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所述校正系数表,计算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衰减率;根据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衰减率,计算所述待校正画面的亮度衰减率;根据待校正画面的亮度衰减率,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
上述计算机设备,通过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不少于1次分割处理,每次分割完成后以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直至完成对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能够实现在不影响显示屏显示效果的前提下,对显示屏的校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对待校正画面依次进行N次分割处理,每次分割将所述待校正画面中的每个矩形区域等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最后获取2N个N级矩形区域,N为不小于1的整数;
第一次分割完成后,以各1级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作为各1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各1级矩形区域进行校正;所述1级矩形区域是对所述待校正画面通过第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
从第二次分割完成开始,每次分割完成后以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直至完成对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是由前级矩形区域通过最近一次分割处理获取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是否已经完成校正;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和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是由相同的前级矩形区域通过最近一次分割处理获取的;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未完成校正,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前级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已经完成校正,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若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已经完成校正,判定完成对所述待校正画面的校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一级数阈值;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指获取当前矩形区域之前对所述待校正画面分割的次数;所述第一级数阈值是小于N的整数;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达到预设的第一级数阈值,根据预设的伪随机数表,随机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为1,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为1,判断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是否大于0;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大于0,从0与所述差值之间选择一个数值作为补偿值;获取所述补偿值与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和,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新的校正系数;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新的校正系数,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二级数阈值;所述第二级数阈值是大于所述第一级数阈值且小于N的整数;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达到预设的第二级数阈值,将当前矩形区域中的亮点按照亮度值的高低进行排序,并对亮度值排名靠后的预设数量的亮点不作校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最后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获取最后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表;所述校正系数表包含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获取公式;根据所述校正系数表,对所述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从所述待校正画面中随机选取不少于1个监测点;获取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根据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所述校正系数表,计算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衰减率;根据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衰减率,计算所述待校正画面的亮度衰减率;根据待校正画面的亮度衰减率,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
上述存储介质,通过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不少于1次分割处理,每次分割完成后以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根据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前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直至完成对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能够实现在不影响显示屏显示效果的前提下,对显示屏的校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画面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待校正画面依次进行N次分割处理,每次分割将所述待校正画面中的每个矩形区域等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最后获取2N个N级矩形区域,N为不小于1的整数;
第一次分割完成后,以各1级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作为各1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各1级矩形区域进行校正;所述1级矩形区域是对所述待校正画面通过第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
从第二次分割完成开始,每次分割完成后以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是否已经完成校正;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和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是由相同的前级矩形区域通过最近一次分割处理获取的;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未完成校正,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前级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已经完成校正,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
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若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已经完成校正,判定完成对所述待校正画面的校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是否已经完成校正,之前还包括:
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一级数阈值;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指获取当前矩形区域之前对所述待校正画面分割的次数;所述第一级数阈值是小于N的整数;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达到预设的第一级数阈值,根据预设的伪随机数表,随机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为1,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包括: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伪随机数值为1,判断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是否大于0;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大于0,选择一个数值作为补偿值;
获取所述补偿值与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和,作为当前矩形区域新的校正系数;
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新的校正系数,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与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差值是否大于0,之前还包括:
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二级数阈值;所述第二级数阈值是大于所述第一级数阈值且小于N的整数;
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级数达到预设的第二级数阈值,将当前矩形区域中的亮点按照亮度值的高低进行排序,并对亮度值排名靠后的预设数量的亮点不作校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数量为百分之五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已经完成校正,判定完成对所述待校正画面的校正,之后还包括:
根据最后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获取最后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表;所述校正系数表包含各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的获取公式;
根据所述校正系数表,对所述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校正系数表,对所述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包括:
从所述待校正画面中随机选取不少于1个监测点;
获取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
根据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和所述校正系数表,计算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衰减率;
根据各监测点所在的最后一次分割所形成的矩形区域的亮度衰减率,计算所述待校正画面的亮度衰减率;
根据待校正画面的亮度衰减率,对待校正画面进行二轮校正。
8.一种画面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分割模块,用于对待校正画面依次进行N次分割处理,每次分割将所述待校正画面中的每个矩形区域等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最后获取2N个N级矩形区域,N为不小于1的整数;
第一校正模块,用于在第一次分割完成后,以各1级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作为各1级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各1级矩形区域进行校正;所述1级矩形区域是对所述待校正画面通过第一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
第二校正模块,用于从第二次分割完成开始,每次分割完成后以最后一次分割完成获取的矩形区域作为当前矩形区域,判断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是否已经完成校正;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和所述当前矩形区域是由相同的前级矩形区域通过最近一次分割处理获取的;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未完成校正,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前级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若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已经完成校正,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同源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和当前矩形区域的亮度均值,生成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根据所述当前矩形区域的校正系数,对所述当前矩形区域进行校正;若第N次分割获取的矩形区域已经完成校正,判定完成对所述待校正画面的校正。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0459426.3A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画面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3797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9426.3A CN113379756B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画面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9426.3A CN113379756B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画面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9756A CN113379756A (zh) 2021-09-10
CN113379756B true CN113379756B (zh) 2024-03-05

Family

ID=77570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9426.3A Active CN113379756B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画面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7975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77736A (ja) * 2000-10-31 2001-06-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撮像装置の階調補正装置及び階調補正方法
JP2006053523A (ja) * 2004-03-16 2006-02-23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画像処理装置、表示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330187A (ja) * 2005-05-24 2006-12-07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輝度むら補正方法
JP2007114427A (ja) * 2005-10-19 2007-05-10 Nanao Corp 調整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CN111554233A (zh) * 2020-05-09 2020-08-18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校正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0613B (zh) * 2017-06-09 2022-03-25 株式会社爱信 图像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77736A (ja) * 2000-10-31 2001-06-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撮像装置の階調補正装置及び階調補正方法
JP2006053523A (ja) * 2004-03-16 2006-02-23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画像処理装置、表示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330187A (ja) * 2005-05-24 2006-12-07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輝度むら補正方法
JP2007114427A (ja) * 2005-10-19 2007-05-10 Nanao Corp 調整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CN111554233A (zh) * 2020-05-09 2020-08-18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校正的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9756A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7740B (zh) 获取Mura补偿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610143B (zh)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系统及显示装置
US2008009448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generating high dynamic range image corresponding to specific scene
CN109068025B (zh) 一种镜头阴影校正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JP5356666B2 (ja) イメージの輝度補正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8433104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background removal
CN108009997B (zh) 一种调整图像对比度的方法及装置
US11676549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splay of display device, apparatus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0903228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and correcting shading non-uniformity of camera systems
KR20180035863A (ko) 이미지 콘트라스트 보강방법
CN113920917B (zh) 显示面板补偿方法及补偿装置
CN110786000A (zh) 曝光调整方法和装置
CN114827565A (zh) 色彩校正矩阵确定方法、色彩校正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808046B (zh) 一种平场校正参数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US2014027056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 pixel replacement
CN113379756B (zh) 一种画面校正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40722B (zh) 图像处理方法、处理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971572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image noise
CN110428391B (zh) 用以去除鬼影假象的图像融合方法及装置
CN109308690B (zh) 一种图像亮度均衡方法及终端
US20190149757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CN113724638A (zh) 显示面板的Demura方法
CN109996017B (zh) 一种图像的调整方法及其终端
US20060159335A1 (en) Photo dazzle color temperature correction
CN110708537A (zh) 图像传感器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