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9305A -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79305A
CN113379305A CN202110736450.7A CN202110736450A CN113379305A CN 113379305 A CN113379305 A CN 113379305A CN 202110736450 A CN202110736450 A CN 202110736450A CN 113379305 A CN113379305 A CN 113379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taining
energy storage
time
information
electri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364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维
王锦志
林鸿
吴杏平
张才俊
樊涛
张晓慧
吴佐平
张千福
余锦河
田举
邱伟
陈小峰
郎嘉忆
金大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 ltd Customer Service Center
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 ltd Customer Service Center
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 ltd Customer Service Center, 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 ltd Customer Service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1107364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793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79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93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和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区域的实时用电量;若实时用电量超过第一阈值,获得第一发电量额度,并预估用电时间;获得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储能设备,获得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预设使用状态,并判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是否满足第一标准;若满足,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储能数据;将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输入至第一评估模型,获得第一电价信息;获得第一发送指令;依据所述第一发送指令将所述第一电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字电网对于紧急用电场景下的信息交互效率较低,无法及时通讯改善用电情况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电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与传统垂直、封闭式的IT架构不同,数字电网采用的是云化、微服务化、互联网化的开放架构,能够实现海量数据的实时应用和业务过程的智能化处理,实现业务的敏捷响应、快速迭代和灵活试错,满足业务负载的高并发需求,具有广泛的业务应用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在电力系统中,发、输、变、配、用等各环节均能产生海量数据,包括能量数据、控制数据、用户数据、公共数据等类型,覆盖各类时间尺度,能够成为能源大数据的基础。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数字电网对于紧急用电场景下的信息交互效率较低,无法及时通讯改善用电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和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字电网对于紧急用电场景下的信息交互效率较低,无法及时通讯改善用电情况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通过实现电网数据与能源数据的即时通讯,通过能源调配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目的。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和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区域的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是否超过第一阈值;若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超过所述第一阈值,获得第一发电量额度;依据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第一发电量额度获得第一预估用电时间;获得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储能设备;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用户终端;由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预设使用状态;由所述第一预设使用状态判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是否满足第一标准;若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满足所述第一标准,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储能数据;将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输入至第一评估模型,获得第一电价信息;获得第一发送指令;依据所述第一发送指令将所述第一电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区域的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是否超过第一阈值;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超过所述第一阈值,获得第一发电量额度;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第一发电量额度获得第一预估用电时间;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储能设备;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用户终端;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预设使用状态;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预设使用状态判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是否满足第一标准;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满足所述第一标准,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储能数据;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输入至第一评估模型,获得第一电价信息;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发送指令;第一发送单元,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发送指令将所述第一电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通过建立能源大数据互联,通过对电力系统各区域的用电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在超出用电负荷的用电高峰期到来之前,及时获取区域内可供电网利用的储能设备,通过调整电价的方式吸引用户通过与电网进行能源置换,从而保证电网在用电特殊时间段的安全、稳定供电。
上述说明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一判断单元12,第二获得单元13,第三获得单元14,第四获得单元15,第五获得单元16,第六获得单元17,第二判断单元18,第七获得单元19,第一输入单元20,第八获得单元21,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5。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和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字电网对于紧急用电场景下的信息交互效率较低,无法及时通讯改善用电情况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通过实现电网数据与能源数据的即时通讯,通过能源调配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目的。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申请概述
在电力系统中,发、输、变、配、用等各环节均能产生海量数据,包括能量数据、控制数据、用户数据、公共数据等类型,覆盖各类时间尺度,能够成为能源大数据的基础。现有技术中还存在着数字电网对于紧急用电场景下的信息交互效率较低,无法及时通讯改善用电情况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区域的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是否超过第一阈值;若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超过所述第一阈值,获得第一发电量额度;依据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第一发电量额度获得第一预估用电时间;获得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储能设备;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用户终端;由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预设使用状态;由所述第一预设使用状态判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是否满足第一标准;若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满足所述第一标准,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储能数据;将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输入至第一评估模型,获得第一电价信息;获得第一发送指令;依据所述第一发送指令将所述第一电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0:获得第一区域的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
具体而言,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数字电网可实时对一定区域内的各用电设备的总用电量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构建智慧物联体系,接入各类边缘设备、感知设备及智能电表,构建分布广泛、快速反应的电力物联网,从而有力支撑了电网、设备、客户状态的动态采集、实时感知和在线监测,从而能够对电网用电安全及稳定进行及时部署。
步骤S200:判断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是否超过第一阈值;
步骤S300:若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超过所述第一阈值,获得第一发电量额度;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阈值用于评估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最大实时用电量,若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则代表所述第一区域电网的用电量超出负荷。此时需要依据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对电网进行及时的调峰配电,以确保所述第一区域电网的稳定供电,满足突发用电高峰的用电安全和充足。所述第一发电量额度为所述第一区域发电厂的预设供电额度,电有不可大量存储性,电的生产、传输和使用一般都是同时进行的,因为如果大量存储的话,存储的设备需要耗费巨资,因此发电厂一般都是提前计划发电额度,不会随意改动发电量。故通过获得所述第一发电量额度,从而依据所述第一发电量额度对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进行预测,获得用电高峰期的实际用电时长。
步骤S400:依据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第一发电量额度获得第一预估用电时间;
具体而言,由于所述第一发电量额度具有固定性,因此可以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为假设,获得长时间用电量达到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时的电网可供电时间,即所述第一预估发电时间。通过获得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为及时进行用电的错峰调配奠定了基础。
步骤S500:获得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储能设备;
具体而言,在数字电网的推行下,将电力系统与电网的发、输、变、配、用等各环节进行互联,产生能量数据、控制数据、用户数据、公共数据等类型,覆盖各类时间尺度,从而成为能源大数据的基础,从而打破过去设备独立感知、部门独立管理的数据“孤岛”壁垒,建立互联互通的数据环境。所述第一储能设备包括电网外部的电动汽车的充换电数据,在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并占据电网重要用电地位的情况下,通过建立能源大数据互联,可实现在用电高峰期的用电智能调配。
步骤S600: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用户终端;
步骤S700:由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预设使用状态;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为与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相关联的用户终端,用户通过在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上进行操作,可在线实现对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管理、操作及监控,举例而言,用户可实时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上查看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情况,并可对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充电、放电进行远程调控。所述第一预设使用状态为由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获得的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使用状态信息,举例而言,所述第一预设使用状态包括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是否为空闲、具体使用时间、是否正在充电、是否充电完成等。基于物联网技术,实时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预设使用状态,更进一步促进了能源大数据的形成及运用。
步骤S800:由所述第一预设使用状态判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是否满足第一标准;
步骤S900:若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满足所述第一标准,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储能数据;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标准为评估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是否满足为电网放电以满足供电要求的条件。若所述第一预设使用状态为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电量充足且使用日期超出一定阈值,则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满足第一标准,此时由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储能数据用于显示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数据。
步骤S1000:将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输入至第一评估模型,获得第一电价信息;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评估模型为一机器学习模型,具有通过训练数据来不断学习、获得经验来处理数据的特点,通过将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输入至第一评估模型,所述第一评估模型通过深度学习,从而获得准确的所述第一电价信息。通过所述第一评估模型依据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储能数据及电网可支撑的用电时间对用电高峰期的电价进行智能定价,从而获得所述第一电价信息。进一步地,在用电高峰期,通过智能定价,将电价提高,以吸引拥有储能设备的用户以更高的电价向电网放电,从而实现能源的调配,满足电网的稳定运行。
步骤S1100:获得第一发送指令;
步骤S1200:依据所述第一发送指令将所述第一电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具体而言,将智能定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由用户进行确认是否将自己的储能设备以更高的电价放电至电网。
进一步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200还包括:
步骤S201:获得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用电设备;
步骤S202: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日志信息;
步骤S203:由所述第一日志信息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在第一用电时长内的第一用电数据;
步骤S204:由所述第一用电数据获得第一平均实时用电量;
步骤S205:获得第一差值,所述第一差值为由所述第一平均实时用电量和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之间的差值信息;
步骤S206:由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一发电量额度获得第二用电时长;
步骤S207:判断所述第二用电时长是否低于第二阈值;
步骤S208:若所述第二用电时长低于所述第二阈值,依据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第一阈值。
具体而言,基于数字电网的信息交互,各数据信息存储于云平台,可通过实时监控所述第一区域内用电设备总量、各设备用电量以及用电总量,并生成各用电设备的运行日志,通过获取所述第一日志信息,能够对各用电设备的用电数据进行查看及分析。所述第一用电数据包括各用电设备的用电量、用电时长、用电时间等信息,由所述第一用电数据获得第一平均实时用电量,从而获得所述第一平均实时用电量和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之间的差值信息,通过判断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与平均实时用电量的差值,并结合预设的发电量额度,确定在所述第一差值下,所述第一发电量额度的可供电时长,若供电时长低于所述第二阈值,则代表电网的供电时间低于预设,同时电网无法稳定供电,故此时的所述第一差值决定了所述第一阈值,当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达到所述第一阈值,则需要对电网进行紧急调峰配电。
进一步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202还包括:
步骤S2021:由所述第一日志信息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使用频率;
步骤S2022: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类型;
步骤S2023:由所述第一设备类型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预设使用频率;
步骤S2024:由所述第一预设使用频率对所述第一使用频率进行评估,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使用等级;
步骤S2025: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
步骤S2026:由所述第一使用等级获得所述第一地址信息的第一入住概率;
步骤S2027:将所述第一入住概率发送至第一物业公司。
具体而言,通过对各用电设备的用电数据进行分析,还可以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使用频率,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类型为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功能,所述第一设备类型决定了所述第一预设使用频率。举例而言,若所述第一用电设备为洗衣机,则基于大数据技术,获得电网用户对于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平均使用频率作为预设,若用户对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使用频率低于所述第一预设使用频率,则需要依据具体的使用频率进行使用等级的划分。通过设定使用频率阈值,依据使用频率阈值划分用户对于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使用等级,如可分为未使用、间歇使用、正常使用。通过划分使用等级,对所述第一用电设备所在地址的入住概率进行预估,并发送至物业。实现了通过电力系统的信息交互,实现了生活中各项业务开展的便利性。
进一步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2026还包括:
步骤S20261:依据所述第一入住概率获得第一标记信息;
步骤S20262:获得第一标记指令,依据所述第一标记指令,将所述第一标记信息标记至所述第一地址信息;
步骤S20263:获得第一存储指令,将所述第一标记信息存储至第一云平台;
步骤S20264:获得第一权限;
步骤S20265:依据所述第一权限获得所述第一云平台的第一访问指令。
具体而言,在获得所述第一入住概率之后,对对应入住概率的地址进行电子标签标记,并将该地址及其标记信息上传至云端,并允许具有访问权限的人员对所述第一地址信息进行访问。具体而言,人口普查人员就可获得访问权限,通过查看不同地址的人员入住率,指导普查人员针对性调整上门排查频次,有效保障普查工作的准确度。
进一步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900还包括:
步骤S901:由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用户;
步骤S902: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日程安排;
步骤S903:由所述第一日程安排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使用时间;
步骤S904:判断所述第一使用时间是否处于第三阈值;
步骤S905:若所述第一使用时间处于所述第三阈值,获得所述第一储能数据。
具体而言,在获取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所述第一预设使用状态时,基于大数据技术,通过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中用户的账号信息,通过用户账号信息获取用户的日程安排,包括用户的出行安排以及对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使用安排,继而依据所述第一日程安排获得用户对于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使用时间,所述第三阈值为所述第一使用时间与用电高峰期的时间差,若所述第一使用时间处于所述第三阈值,则代表所述第一储能设备能够实现在所述第一使用时间之前为电网放电,并具有充足的充电时间,满足通过能源置换满足电网供电需要的条件,从而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储能数据。
进一步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1200还包括:
步骤S1201:获得第一确认指令;
步骤S1202:由所述第一确认指令获得第一放电量;
步骤S1203:由所述第一放电量获得第一放电时间;
步骤S1204:获得第二电价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电价信息处于第四阈值;
步骤S1205:由所述第二电价信息获得第一充电时间阈值;
步骤S1206:由所述第一使用时间、所述第一放电时间和所述第一充电时间阈值获得第一预设充电时间;
步骤S1207:获得第一充电地址;
步骤S1208:将所述第一预设充电时间和所述第一充电地址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具体而言,在将所述第一电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之后,通过获得所述第一确认指令,由所述第一用户确认向电网放电的电量及时间。所述第二电价信息为用电高峰期结束后,所述第一用户可为所述第一储能设备进行低价错峰充电的电价信息。举例而言,电力公司通过降低晚上的电价,以此来平衡白天和晚上的用电量,增强电力设备的利用效率,节能减排。获得所述第二电价信息处于所述第四阈值的充电时间,并分析使所述第一储能设备能够在所述第一使用时间到来之前,且在所述第一放电时间之后的最佳充电时间,所述第一预设充电时间为通过分析为所述第一用户确定的最佳充电时间,并将所述第一预设充电时间以及为用户智能选择的附近可用的充电桩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终端。提高了用户充电的便捷性,和信息交互的智能、高效。
进一步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1000还包括:
步骤S1001:将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输入至第一评估模型进行训练,所述第一评估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所得,其中,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和所述第一电价信息的标识信息;
步骤S1002:获得所述第一评估模型的第一输出结果,所述第一输出结果包括所述第一电价信息。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评估模型为一神经网络模型,所述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得,所述神经网络模型即机器学习中的神经网络模型,它反映了人脑功能的许多基本特征,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习系统。所述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训练数据训练的过程本质上为监督学习的过程。所述多组中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和所述第一电价信息的标识信息;在获得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的情况下,神经网络模型会输出所述第一电价信息的标识信息来对神经网络模型输出的所述第一电价信息进行校验,如果输出的所述第一电价信息同标识的所述第一电价信息相一致,则本数据监督学习完成,则进行下一组数据监督学习;如果输出的所述第一电价信息同标识的所述第一电价信息不一致,则神经网络模型自身进行调整,直到神经网络模型达到预期的准确率后,进行下一组数据的监督学习。通过训练数据使神经网络模型自身不断地修正、优化,通过监督学习的过程来提高神经网络模型处理所述数据的准确性,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电价信息更加准确。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由于采用了通过建立能源大数据互联,通过对电力系统各区域的用电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在超出用电负荷的用电高峰期到来之前,及时获取区域内可供电网利用的储能设备,通过调整电价的方式吸引用户通过与电网进行能源置换,从而保证电网在用电特殊时间段的安全、稳定供电。
2、由于采用了将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输入至第一评估模型进行训练,所述第一评估模型通过训练数据对输出结果进行训练,从而依据输出结果进一步获得调整后的所述第一电价信息,基于训练模型能够不断学习、获取经验来处理数据的特点,使得所获得的所述第一电价信息更为准确。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获得第一区域的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
第一判断单元12,所述第一判断单元12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是否超过第一阈值;
第二获得单元13,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3用于若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超过所述第一阈值,获得第一发电量额度;
第三获得单元14,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4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第一发电量额度获得第一预估用电时间;
第四获得单元15,所述第四获得单元15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储能设备;
第五获得单元16,所述第五获得单元16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用户终端;
第六获得单元17,所述第六获得单元17用于由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预设使用状态;
第二判断单元18,所述第二判断单元18用于由所述第一预设使用状态判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是否满足第一标准;
第七获得单元19,所述第七获得单元19用于若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满足所述第一标准,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储能数据;
第一输入单元20,所述第一输入单元20用于将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输入至第一评估模型,获得第一电价信息;
第八获得单元21,所述第八获得单元21用于获得第一发送指令;
第一发送单元22,所述第一发送单元22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发送指令将所述第一电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用电设备;
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日志信息;
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日志信息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在第一用电时长内的第一用电数据;
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用电数据获得第一平均实时用电量;
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差值,所述第一差值为由所述第一平均实时用电量和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之间的差值信息;
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一发电量额度获得第二用电时长;
第三判断单元,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用电时长是否低于第二阈值;
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二用电时长低于所述第二阈值,依据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第一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日志信息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使用频率;
第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类型;
第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八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设备类型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预设使用频率;
第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九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预设使用频率对所述第一使用频率进行评估,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使用等级;
第二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
第二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一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使用等级获得所述第一地址信息的第一入住概率;
第二发送单元,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入住概率发送至第一物业公司。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二获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入住概率获得第一标记信息;
第二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标记指令,依据所述第一标记指令,将所述第一标记信息标记至所述第一地址信息;
第二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存储指令,将所述第一标记信息存储至第一云平台;
第二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权限;
第二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六获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权限获得所述第一云平台的第一访问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七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用户;
第二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八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日程安排;
第二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九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日程安排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使用时间;
第四判断单元,所述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使用时间是否处于第三阈值;
第三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使用时间处于所述第三阈值,获得所述第一储能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三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确认指令;
第三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二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确认指令获得第一放电量;
第三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三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放电量获得第一放电时间;
第三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二电价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电价信息处于第四阈值;
第三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五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二电价信息获得第一充电时间阈值;
第三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六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使用时间、所述第一放电时间和所述第一充电时间阈值获得第一预设充电时间;
第三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六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充电地址;
第三发送单元,所述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预设充电时间和所述第一充电地址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输入单元,所述第二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输入至第一评估模型进行训练,所述第一内容比对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所得,其中,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和所述第一电价信息的标识信息;
第三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七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评估模型的第一输出结果,所述第一输出结果包括所述第一电价信息。
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系统,通过前述对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系统,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示例性电子设备
下面参考图3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图3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系统,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3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5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区域的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是否超过第一阈值;若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超过所述第一阈值,获得第一发电量额度;依据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第一发电量额度获得第一预估用电时间;获得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储能设备;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用户终端;由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预设使用状态;由所述第一预设使用状态判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是否满足第一标准;若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满足所述第一标准,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储能数据;将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输入至第一评估模型,获得第一电价信息;获得第一发送指令;依据所述第一发送指令将所述第一电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系统。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系统的制造品,该指令系统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区域的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是否超过第一阈值;
若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超过所述第一阈值,获得第一发电量额度;
依据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第一发电量额度获得第一预估用电时间;
获得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储能设备;
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用户终端;
由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预设使用状态;
由所述第一预设使用状态判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是否满足第一标准;
若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满足所述第一标准,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储能数据;
将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输入至第一评估模型,获得第一电价信息;
获得第一发送指令;
依据所述第一发送指令将所述第一电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用电设备;
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日志信息;
由所述第一日志信息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在第一用电时长内的第一用电数据;
由所述第一用电数据获得第一平均实时用电量;
获得第一差值,所述第一差值为由所述第一平均实时用电量和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之间的差值信息;
由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一发电量额度获得第二用电时长;
判断所述第二用电时长是否低于第二阈值;
若所述第二用电时长低于所述第二阈值,依据所述第一差值确定所述第一阈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由所述第一日志信息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使用频率;
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设备类型;
由所述第一设备类型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预设使用频率;
由所述第一预设使用频率对所述第一使用频率进行评估,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使用等级;
获得所述第一用电设备的第一地址信息;
由所述第一使用等级获得所述第一地址信息的第一入住概率;
将所述第一入住概率发送至第一物业公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入住概率获得第一标记信息;
获得第一标记指令,依据所述第一标记指令,将所述第一标记信息标记至所述第一地址信息;
获得第一存储指令,将所述第一标记信息存储至第一云平台;
获得第一权限;
依据所述第一权限获得所述第一云平台的第一访问指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若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满足所述第一标准,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储能数据,还包括:
由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用户;
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日程安排;
由所述第一日程安排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使用时间;
判断所述第一使用时间是否处于第三阈值;
若所述第一使用时间处于所述第三阈值,获得所述第一储能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依据所述第一发送指令将所述第一电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还包括:
获得第一确认指令;
由所述第一确认指令获得第一放电量;
由所述第一放电量获得第一放电时间;
获得第二电价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电价信息处于第四阈值;
由所述第二电价信息获得第一充电时间阈值;
由所述第一使用时间、所述第一放电时间和所述第一充电时间阈值获得第一预设充电时间;
获得第一充电地址;
将所述第一预设充电时间和所述第一充电地址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输入至第一评估模型进行训练,所述第一评估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所得,其中,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和所述第一电价信息的标识信息;
获得所述第一评估模型的第一输出结果,所述第一输出结果包括所述第一电价信息。
8.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区域的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是否超过第一阈值;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超过所述第一阈值,获得第一发电量额度;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实时用电量信息和所述第一发电量额度获得第一预估用电时间;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储能设备;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用户终端;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预设使用状态;
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预设使用状态判断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是否满足第一标准;
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储能设备满足所述第一标准,获得所述第一储能设备的第一储能数据;
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储能数据、所述第一预估用电时间输入至第一评估模型,获得第一电价信息;
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发送指令;
第一发送单元,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发送指令将所述第一电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9.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736450.7A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133793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6450.7A CN113379305A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6450.7A CN113379305A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9305A true CN113379305A (zh) 2021-09-10

Family

ID=77580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36450.7A Pending CN113379305A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793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4631A (zh) * 2021-12-01 2022-03-18 始途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放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5525A (zh) * 2012-08-16 2013-01-0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居民用户负荷预测分析系统和方法
CN103378622A (zh) * 2012-04-25 2013-10-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电池充、放电系统及方法
CN103679302A (zh) * 2013-12-31 2014-03-2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电动汽车储能特性的家庭用电优化方法
CN104410089A (zh) * 2014-12-18 2015-03-11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电动汽车的风力发电微网功率平衡实时调度方法
CN108898246A (zh) * 2018-06-19 2018-11-27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管理系统
CN109428344A (zh) * 2017-09-01 2019-03-05 国家电网公司 含风电场的多电源投资规划方法和装置
CN109767087A (zh) * 2018-12-26 2019-05-17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光伏功率的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64853A (zh) * 2018-05-23 2020-05-15 光明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利用储能装置和太阳能发电的供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861172A (zh) * 2020-07-08 2020-10-30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储能式充电站充放电服务费用制定方法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8622A (zh) * 2012-04-25 2013-10-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电池充、放电系统及方法
CN102855525A (zh) * 2012-08-16 2013-01-0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居民用户负荷预测分析系统和方法
CN103679302A (zh) * 2013-12-31 2014-03-2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电动汽车储能特性的家庭用电优化方法
CN104410089A (zh) * 2014-12-18 2015-03-11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电动汽车的风力发电微网功率平衡实时调度方法
CN109428344A (zh) * 2017-09-01 2019-03-05 国家电网公司 含风电场的多电源投资规划方法和装置
CN111164853A (zh) * 2018-05-23 2020-05-15 光明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利用储能装置和太阳能发电的供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898246A (zh) * 2018-06-19 2018-11-27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管理系统
CN109767087A (zh) * 2018-12-26 2019-05-17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光伏功率的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61172A (zh) * 2020-07-08 2020-10-30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储能式充电站充放电服务费用制定方法与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4631A (zh) * 2021-12-01 2022-03-18 始途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放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Local energy trading behavior modeling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CN105849998B (zh) 电力需求预测装置及预测方法、供电系统及记录介质
Macedo et al. Typification of load curves for DSM in Brazil for a smart grid environment
CN109523087A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动汽车快充站储能监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2238045A (zh) 一种无线互联网用户行为的预测系统和方法
CN108429256A (zh) 电力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784532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厂区能耗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8099641A (zh) 充电站的能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Heydarian-Forushani et al. Quantitative flexibility assessment of a comprehensive set of demand response programs
CN108322915B (zh) 基站规划的信息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10333991A (zh) 云平台任务最大资源使用率预测方法
CN111612363B (zh) 基于区块链的电量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967533B (zh) 一种计及分布式电源和需求侧响应的负荷预测方法
CN113379305A (zh) 一种基于电力系统微场景的智能信息交互方法和系统
CN109978241B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197714A (zh) 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工作模式判决的方法及装置
CN113872228A (zh) 一种应用于电网调峰调频的电动汽车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3902160A (zh) 一种应用于水利枢纽工程的水调方法
CN117495056A (zh) 一种用电数据监测和优化方法及系统
Wu et al. Design of A battery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for capacity charge reduction
Hüttel et al. Mind the gap: Modelling difference between censored and uncensored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demand
Petri et al. An intelligent analytics system for real-time catchment regulation and water management
Helmus et al. SEVA: A data driven model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behavior
Khwaja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LSTMs for daily individual EV charging behavior prediction
CN106154170A (zh) 电池剩余容量的估算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