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5680B - 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方法、装置与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方法、装置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75680B
CN113375680B CN202010160272.3A CN202010160272A CN113375680B CN 113375680 B CN113375680 B CN 113375680B CN 202010160272 A CN202010160272 A CN 202010160272A CN 113375680 B CN113375680 B CN 1133756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node
elements
line element
me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02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75680A (zh
Inventor
杨思吉
郭立帅
郑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6027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756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75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5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75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5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28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with correlation of data from several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 G01C21/30Map- or contour-matching
    • G01C21/32Structuring or formatting of map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方法、装置与设备,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用于实现多线合并,获得多线合并结果。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对待合并的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之间没有共线为止,其中,双线合并用于将参与合并的两条线要素上位于容差距离范围内的两段线要素合并为一条共线;根据双线合并结果确定多线合并结果。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于进行多线合并,获得多线合并结果。

Description

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方法、装置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方法、装置与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地图应用软件可以为人们提供路线搜索、导航、兴趣点搜索和行政区划查询等地图服务,已日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应用软件之一。
电子地图中包括诸多道路、地铁线路和行政区划等形成的线要素,这些线要素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重叠显示问题。其中,有些线要素适合重叠显示,例如,在进行行政区划查询时,需要显示行政区域的边界线,对于相邻的行政区域,其相接的边界线应重叠显示,即应合并显示为一条线;有些线要素则更适合分离显示,例如:对于地铁、道路和公交线路等线要素,其会存在相近的路线,这些路线在电子地图中一般都是重叠在一起显示,这样则不便于用户清楚的了解线路,因而更适合分开显示。
发明人发现,上述这些重叠显示问题一般都会涉及线要素的合并处理过程,需要根据线要素的合并结果来进行渲染显示,因此,为了更好的处理重叠显示问题,如何实现多线合并获得合并结果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方法、装置与设备,用于实现多线合并,获得多线合并结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方法,包括:
对待合并的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之间没有共线为止;所述双线合并用于将参与合并的两条线要素上位于容差距离范围内的两段线要素合并为一条共线,所述线要素集合中包含多条原始线要素;
根据所述双线合并结果确定多线合并结果,所述多线合并结果中包括:目标共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每条原始线要素包含的具有线序关系的目标打断线,以及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方向关系;所述目标打断线为所述线要素集合中与其他线要素没有共线的打断线,所述打断线为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经过双线合并后被共线打断而形成的线要素,所述打断线包括所述共线。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共线为参与合并的位于容差距离范围内的两段线要素的中心线。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对两条线要素进行双线合并,包括:
确定第一线要素在目标区域内的所有第一目标线要素,其中,所述目标区域是以第二线要素为中心线、以所述容差距离为半径的区域,所述第一线要素为参与双线合并的两条线要素中的其中一条线要素,所述第二线要素为所述两条线要素中的另一条线要素;
对于每条第一目标线要素,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线要素上的每个坐标点在所述第二线要素上对应的投影点;
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线要素上的每个坐标点与对应的投影点之间的中心点,并将得到的所有中心点形成的线要素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线要素与对应的第二目标线要素形成的共线,所述第二目标线要素为所述第一目标线要素上位于两端的坐标点对应的投影点之间的线要素;所述两条线要素的共线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线要素的方向相同,且与所述第一线要素的方向相反。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将得到的所有中心点形成的线要素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线要素与对应的第二目标线要素形成的共线,包括:
当得到的所有中心点形成的线要素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时,将所述所有中心点形成的线要素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线要素与对应的第二目标线要素形成的共线。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原始线要素大于两条时,后一次双线合并基于前一次双线合并的结果。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对待合并的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之间没有共线为止,包括:
将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每条原始线要素分别作为一组进行分组;
将每个分组中的线要素分别与其他分组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每个分组中的线要素与其他分组中的线要素之间均没有共线为止。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对任意两个分组中的线要素进行双线合并,包括:
从第一分组中选择一条线要素作为当前线要素,对所述当前线要素执行合并操作,所述合并操作包括:
将所述当前线要素与第二分组中的线要素进行双线合并,当所述当前线要素与第二分组中的所有线要素均没有共线时,将所述当前线要素移入临时分组中;
当所述当前线要素与第二分组中的任一线要素有共线时,将所述当前线要素的打断线加入第一分组中,并删除所述第二分组中与所述当前线要素有共线的线要素,将所述第二分组中与所述当前线要素有共线的线要素的打断线加入第二分组中;
从所述第一分组中选择下一条线要素作为当前线要素,返回执行所述合并操作,直至对所述第一分组中的所有线要素都执行完所述合并操作为止,并将所述临时分组中的线要素移入所述第一分组中,其中,第一分组为参与合并的两个分组中的其中一个分组,第二分组为所述两个分组中的另一个分组。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双线合并结果确定多线合并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双线合并结果建立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所述拓扑关系包括: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方向关系,以及原始线要素包含的目标打断线之间的线序关系;
根据最后一次双线合并后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和所述拓扑关系,确定所述多线合并结果。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所述双线合并结果建立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包括:
根据各次的双线合并结果建立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多叉树,所述多叉树中,根节点对应原始线要素,每个节点的各子节点分别与所述节点对应的原始线要素的打断线相对应;所述多叉树为有序多叉树,各叶子节点之间顺序为对应的打断线之间的线序;每个叶子节点与其父节点之间具有方向关系,且叶子节点与其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为对应的线要素之间的方向关系;每个子节点中记录有对应的线要素与被打断的线要素的关联关系;
对于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多叉树中所在层大于2的每个节点,执行降树操作,得到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目标多叉树,所述降树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节点与所述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和所述节点的父节点与所述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确定所述节点与所述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并合并所述节点与所述节点的父节点中记录的关联关系;
当所述节点的父节点与所述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相同时,删除所述节点的父节点,在所述节点的父节点对应的位置顺序插入所述节点和所述节点的兄弟节点;当所述节点的父节点与所述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不同时,删除所述节点的父节点,在所述节点的父节点对应的位置逆序插入将所述节点和所述节点的兄弟节点;并将确定的方向关系作为所述节点与新的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多叉树确定所述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根据各次的双线合并结果建立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多叉树,包括:
根据各次的双线合并结果建立以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线要素为节点的多向图,并根据所述多向图建立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多叉树。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装置,包括:
合并模块,用于对待合并的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之间没有共线为止;所述双线合并用于将参与合并的两条线要素上位于容差距离范围内的两段线要素合并为一条共线,所述线要素集合中包含多条原始线要素;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双线合并结果确定多线合并结果,所述多线合并结果中包括:目标共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每条原始线要素包含的具有线序关系的目标打断线,以及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方向关系;所述目标打断线为所述线要素集合中与其他线要素没有共线的打断线,所述打断线为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经过双线合并后被共线打断而形成的线要素,所述打断线包括所述共线。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共线为参与合并的位于容差距离范围内的两段线要素的中心线。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合并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第一线要素在目标区域内的所有第一目标线要素,其中,所述目标区域是以第二线要素为中心线、以所述容差距离为半径的区域,所述第一线要素为参与双线合并的两条线要素中的其中一条线要素,所述第二线要素为所述两条线要素中的另一条线要素;
对于每条第一目标线要素,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线要素上的每个坐标点在所述第二线要素上对应的投影点;
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线要素上的每个坐标点与对应的投影点之间的中心点,并将得到的所有中心点形成的线要素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线要素与对应的第二目标线要素形成的共线,所述第二目标线要素为所述第一目标线要素上位于两端的坐标点对应的投影点之间的线要素;所述两条线要素的共线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线要素的方向相同,且与所述第一线要素的方向相反。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合并模块具体用于:
当得到的所有中心点形成的线要素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时,将所述所有中心点形成的线要素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线要素与对应的第二目标线要素形成的共线。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原始线要素大于两条时,后一次双线合并基于前一次双线合并的结果。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合并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每条原始线要素分别作为一组进行分组;
将每个分组中的线要素分别与其他分组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每个分组中的线要素与其他分组中的线要素之间均没有共线为止。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合并模块具体用于:
从第一分组中选择一条线要素作为当前线要素,对所述当前线要素执行合并操作,所述合并操作包括:
将所述当前线要素与第二分组中的线要素进行双线合并,当所述当前线要素与第二分组中的所有线要素均没有共线时,将所述当前线要素移入临时分组中;
当所述当前线要素与第二分组中的任一线要素有共线时,将所述当前线要素的打断线加入第一分组中,并删除所述第二分组中与所述当前线要素有共线的线要素,将所述第二分组中与所述当前线要素有共线的线要素的打断线加入第二分组中;
从所述第一分组中选择下一条线要素作为当前线要素,返回执行所述合并操作,直至对所述第一分组中的所有线要素都执行完所述合并操作为止,并将所述临时分组中的线要素移入所述第一分组中,其中,第一分组为参与合并的两个分组中的其中一个分组,第二分组为所述两个分组中的另一个分组。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拓扑关系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双线合并结果建立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所述拓扑关系包括: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方向关系,以及原始线要素包含的目标打断线之间的线序关系;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最后一次双线合并后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和所述拓扑关系,确定所述多线合并结果。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拓扑关系建立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各次的双线合并结果建立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多叉树,所述多叉树中,根节点对应原始线要素,每个节点的各子节点分别与所述节点对应的原始线要素的打断线相对应;所述多叉树为有序多叉树,各叶子节点之间顺序为对应的打断线之间的线序;每个叶子节点与其父节点之间具有方向关系,且叶子节点与其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为对应的线要素之间的方向关系;每个子节点中记录有对应的线要素与被打断的线要素的关联关系;
对于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多叉树中所在层大于2的每个节点,执行降树操作,得到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目标多叉树,所述降树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节点与所述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和所述节点的父节点与所述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确定所述节点与所述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并合并所述节点与所述节点的父节点中记录的关联关系;
当所述节点的父节点与所述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相同时,删除所述节点的父节点,在所述节点的父节点对应的位置顺序插入所述节点和所述节点的兄弟节点;当所述节点的父节点与所述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不同时,删除所述节点的父节点,在所述节点的父节点对应的位置逆序插入将所述节点和所述节点的兄弟节点;并将确定的方向关系作为所述节点与新的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多叉树确定所述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拓扑关系建立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各次的双线合并结果建立以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线要素为节点的多向图,并根据所述多向图建立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多叉树。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在调用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方法、装置与设备,通过对待合并的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之间没有共线为止;其中,双线合并用于将参与合并的两条线要素上位于容差距离范围内的两段线要素合并为一条共线;然后根据双线合并结果确定多线合并结果,可以实现多线合并,获得多线合并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线合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线合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分组的多线合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分组的多线合并的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多线合并结果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向图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叉树的示意图;
图9和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树操作的过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重叠显示问题一般涉及线要素的合并处理过程,需要根据线要素的合并结果来进行渲染显示,例如:在显示行政区划的边界线时,为了减少数据量,目前通常都会对边界线数据进行抽稀处理,然后再进行渲染显示,这样相邻的两个行政区域相接的边界线处则有可能抽稀出两条边界线,此时则需要将两条边界线合并为一条共线后再进行渲染显示;在显示地铁、道路和公交线路等路网数据中多条相近路线对应的线要素时,需要对应显示出多条线要素,此时则需要根据多条相近路线对应的线要素的共线来渲染出多条线要素进行显示。因此,为了更好的处理重叠显示问题,如何实现多线合并获得合并结果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方法、装置与设备,通过对待合并的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之间没有共线为止;然后根据双线合并结果确定多线合并结果,来实现多线合并,获得多线合并结果。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0、对待合并的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之间没有共线为止。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多条线要素的合并时,基于双线合并结果来确定最终的合并结果,其中,双线合并用于将参与合并的两条线要素上位于容差距离范围内的两段线要素合并为一条共线,容差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100米,具体大小本实施例不做特别限定。线要素集合中包含多条原始线要素,该多条原始线要素预先可以根据容差距离确定,为了避免无意义的合并,对于线要素集合中的每条原始线要素来说,该条原始线要素与其他原始线要素中的至少一条存在在容差距离范围内的线要素。
本实施例中,共线可以是参与合并的位于容差距离范围内的两段线要素的中心线,或者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确定共线,例如对两段线要素上的坐标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共线,本实施例中以共线为两段线要素的中心线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对于任意两条线要素,在具体进行双线合并时,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实现,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线合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11、确定第一线要素在目标区域内的所有第一目标线要素。
其中,目标区域是以第二线要素为中心线、以容差距离为半径的区域,第一线要素为参与双线合并的两条线要素中的其中一条线要素,第二线要素为两条线要素中的另一条线要素。即以第二线要素为基准线确定目标区域,进而确定第一线要素在该目标区域内的线条(此处称为第一目标线要素),此第一目标线要素即为第一线要素上与第二线要素在容差距离范围内的线要素,其可以为一条或多条。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举例说明: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线合并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对两条线要素L1和L2进行双线合并。
其中,第二线要素可以从两条线要素L1和L2中随机选择一条,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从两条线要素中选择一条。图中以第二线要素为随机选择的L2、第一线要素为另外一条线要素L1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目标区域的两端可以是如图3中所示的分别以第二线要素的两端为中心、以容差距离为半径的半圆形线条,也可以是对应的半圆形线条两端之间的线段,图中以目标区域的两端为半圆形线条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具体的,在确定第一目标线要素时,可以采用相关的空间算法确定出第一线要素L1与目标区域的交点,例如图3中所示H、I、J和K,根据交点得到第一目标线要素HI和JK。
S112、对于每条第一目标线要素,确定第一目标线要素上的每个坐标点在第二线要素上对应的投影点。
具体的,在确定出第一目标线要素(HI和JK)后,对于每条第一目标线要素,可以将该线要素上坐标点在第二线要素L2上做投影,得到该线要素上的每个坐标点在第二线要素上对应的投影点。
S113、确定第一目标线要素上的每个坐标点与对应的投影点之间的中心点,并将得到的所有中心点形成的线要素确定为第一目标线要素与对应的第二目标线要素形成的共线。
其中,第二目标线要素为第一目标线要素上位于两端的坐标点对应的投影点之间的线要素,例如图3中的线要素BC和DE;两条线要素的共线的方向与第二线要素的方向相同,且与第一线要素的方向相反,即共线的方向与基准线的方向相同。
具体的,在确定出投影点后,可以计算出第一目标线要素上的每个坐标点与对应的投影点之间的中心点,这些中心点形成的线要素即为第一目标线要素与对应的第二目标线要素之间的中心线,将该中心线确定为两者的共线。例如图3中所示的,HI和BC的共线为MN,JK和DE的共线为OP,L1和L2之间包括MN和OP两条共线。
电子地图中有些线路只是偶然相交产生共线,这些共线都比较短,在渲染显示时可以无需考虑,因此,为了提高渲染效率,本实施例中,在根据中心点确定共线时,可以在得到的所有中心点形成的线要素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情况下,将所有中心点形成的线要素确定为第一目标线要素与对应的第二目标线要素形成的共线,即共线长度过短时忽略该共线。其中,预设长度的具体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特别限定。
如前面所述,本实施例中,多线合并结果基于双线合并结果,在进行合并时,是对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之间没有共线为止,例如图3中,线要素集合中包括原始线要素L1和L2,L1和L2进行双线合并后,被共线打断,得到多条被共线打断而形成的线要素(此处称为打断线),该打断线包括共线,其中,L1被打断后生成打断线:GH、MN、IJ、OP和KL,L2被打断后生成打断线:AB、MN、CD、OP和EF。这些打断线之间可以继续进行两两双线合并,当然,对于线要素集合中只包括两条原始线要素的情况,由于每条参与合并的原始线要素的打断线之间不会有共线,因此合并结果是各个打断线之间没有共线,此时合并结束。也就是说,原始线要素的打断线之间无需再次进行双线合并,因此,为了减少双线合并的次数,本实施例中,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多线合并,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4。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分组的多线合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21、将线要素集合中的每条原始线要素分别作为一组进行分组。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每条参与合并的原始线要素的打断线之间不会有共线,在合并时,将每条原始线要素分别作为一组进行分组,然后进行组与组之间线要素的合并,同一组之内的线要素之间不进行合并。
S122、将每个分组中的线要素分别与其他分组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每个分组中的线要素与其他分组中的线要素之间均没有共线为止。
具体的,分组后,对于每个分组,将该分组中的线要素分别与其他分组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该分组中的线要素与其他分组中的线要素之间均没有共线为止。当线要素集合中只包括两条原始线要素时,经过一次双线合并即合并结束;当线要素集合中包括的原始线要素大于两条时,对于每个分组来说,需要与其他分组均进行合并,则需要进行多次双线合并,在具体进行每次的双线合并时,后一次双线合并基于前一次双线合并的结果。
对于任意两个分组,在具体进行合并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实现:
从第一分组中选择一条线要素作为当前线要素,对当前线要素执行合并操作,其中,合并操作包括:
将当前线要素与第二分组中的线要素进行双线合并,当当前线要素与第二分组中的所有线要素均没有共线时,将当前线要素移入临时分组中;当当前线要素与第二分组中的任一线要素有共线时,将当前线要素的打断线加入第一分组中,并删除第二分组中与当前线要素有共线的线要素,将第二分组中与当前线要素有共线的线要素的打断线加入第二分组中;从第一分组中选择下一条线要素作为当前线要素,返回执行合并操作,直至对第一分组中的所有线要素都执行完合并操作为止,并将临时分组中的线要素移入第一分组中。其中,第一分组为参与合并的两个分组中的其中一个分组,第二分组为两个分组中的另一个分组。
在具体实现时,可以采用链表管理每个分组中的线要素,为每个分组建立一个链表,链表中各个结点分别存储该分组中各线要素对应的坐标序列;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存储结构进行管理。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链表管理线要素为例举例说明上述合并操作。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分组的多线合并的过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对A、B、C和D四条原始线要素进行多线合并,初始时形成四个分组:A组(包括原始线要素A)、B组(包括原始线要素B)、C组(包括原始线要素C)和D组(包括原始线要素D)。假设A组与B组合并,合并后,A组中线要素变为:A1、A2、A3、A4和A5,B组中线要素变为:B1、B2、B3和B4(其中,A组和B组中包括两条共线,此处只是为了说明打断关系而在A组和B组中分别用不同的标识表示两条共线);C组与D组合并,合并后,C组中线要素变为:C1、C2和C3,D组中线要素变为:D1、D2和D3。
然后A组与C组合并,在进行合并时,如果A1与C组中的所有线要素均无共线,则将A1从A组中删除,存入临时分组中;如果A2与C中的C1有共线,A2->A6+A7+A8,C1->C4+C5,将A6、A7和A8加入A组中,将C4和C5加入C组中,合并后结果如图所示。由于A组和C组有合并,基于合并后的结果,A组中的第一条线要素A3将会和C组中的所有线要素进行双线合并,如果均没有共线,则将A3放入临时分组中,如果有则采用与A2与C1合并的方法,将形成的打断线加入分组中。依次地,将A4与C组中的所有线要素进行双线合并求共线,直到A组中的所有元素与C组中的所有元素均无共线,此时,将临时分组中的所有线要素重新放入A组中,清空临时分组。
继续采用类似的方法求A组与D组的共线,直到A组与所有组的线要素均无共线(即A组与其他所有组均求完共线)。B组、C组和D组中的线要素均进行与A组类似的操作,直到所有组的线要素之间均无共线为止。
S200、根据双线合并结果确定多线合并结果。
具体的,根据各次的双线合并结果可以确定最终的多线合并结果。其中,多线合并结果中包括:目标共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即线要素集合中合并结束后包含的每条共线都是由哪些原始线要素合并得到的)、每条原始线要素包含的具有线序关系的目标打断线,以及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方向关系;目标打断线为线要素集合中与其他线要素没有共线的打断线(即线要素集合中合并结束后包含的线要素)。
为了便于确定多线合并结果,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双向合并的过程中建立拓扑关系,然后根据拓扑关系确定多线合并结果。具体实现方法可以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多线合并结果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11、根据双线合并结果建立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其中,拓扑关系包括: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方向关系,以及原始线要素包含的目标打断线之间的线序关系。该拓扑关系可以根据每次的双线合并结果来确定,在具体确定时,可以通过多叉树的存储结构来记录各次的双线合并结果,然后根据建立的多叉树确定最终的拓扑关系;具体确定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根据各次的双线合并结果建立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多叉树。
具体的,在建立多叉树时可以直接根据双线合并结果建立,为了便于多叉树的建立,也可以在合并过程中根据各次的双线合并结果建立以线要素集合中线要素为节点的多向图,根据多向图建立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多叉树。
为了便于理解,继续以图5中ABCD四条原始线要素的多线合并过程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向图的示意图,图中示例性的示出了ABCD四条原始线要素的部分合并结果。如图7所示,A组与B组的合并结果为:A->A1+A2+A3+A4+A5,B->B1+A2(即B2,为共线,此处用同一标识表示,后续描述同理)+B3+A4(即B4);C组与D组的合并结果为:C->C1+C2+C3,D->D1+C2(即D2)+D3;A组与C组的合并结果包括:A2->A6+A7+A8,C1->A7(即C4)+C5。
以A组为例,建立的多叉树如图8所示,图8中除图7中示出的部分合并结果之外,还包括如下合并结果:A5与C3的合并结果(A5->A9+A10,C3->A10+C6(未示出))和A8与D1的合并结果(A8->A11+A12,D1->A12+D4(未示出))。
其中,多叉树中,根节点对应原始线要素(例如图8中的A),每个节点的各子节点分别与节点对应的原始线要素的打断线相对应,节点中可以存储对应的线要素的标识,例如:身份标识号码(Identity,ID)。多叉树为有序多叉树,各叶子节点之间顺序为对应的打断线之间的线序;每个叶子节点与其父节点之间具有方向关系(图中用正负号表示,其中,正号“+”表示方向相同,负号“-”表示方向相反),且叶子节点与其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为对应的线要素之间的方向关系;每个子节点中记录有对应的线要素与被打断的线要素的关联关系,例如:A1由A被打断所得,A2由A与B合并所得。
步骤b、对于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多叉树中所在层大于2的每个节点,执行降树操作,得到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目标多叉树。其中,降树操作包括:
根据节点与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和节点的父节点与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确定节点与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并合并节点与节点的父节点中记录的关联关系;
当节点的父节点与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相同时,删除节点的父节点,在节点的父节点对应的位置顺序插入节点和节点的兄弟节点;当节点的父节点与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不同时,删除节点的父节点,在节点的父节点对应的位置逆序插入将节点和节点的兄弟节点;并将确定的方向关系作为节点与新的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
其中,在确定方向关系时,当节点的父节点与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相同时,将节点与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确定为节点与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当节点的父节点与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不同时,将节点与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的反向关系确定为节点与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
在降树时,可以从顶层开始,逐层进行降树操作;也可以从底层开始,逐层进行降树操作,下面以从顶层开始逐层进行降树操作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9和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降树操作的过程示意图,如图9中所示,对于图8中所示的多叉树,A6的父节点A2与A的方向相反,即A与B进行双线合并时,基准线为B,此时,A6与其兄弟节点A7和A8逆序后插入A2的位置;对于方向关系,A2与A的方向相反,A6与A2的方向相同,则A6与A的方向相反,同理,A7与A的方向相同,A8与A的方向相反;对于关联关系,A2由A与B合并所得,A7由A2与C1合并所得,C1由C被打断所得,则合并关联关系后,A6和A8均由A与B合并所得,A7由A、B和C合并所得。A9的父节点A5与A的方向相同,A9与其兄弟节点A10顺序插入A5的位置;此时,A9和A10均与A的方向相同,A9由A被打断所得,A10由A与C合并所得。
继续降低树的高度,如图10所示,A11的父节点A8与A的方向相反,A11与其兄弟节点A12逆序后插入A8的位置;此时,A11与A的方向相反,A12与A的方向相同,A12由A和D合并所得。
步骤c、根据目标多叉树确定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具体的,完成降树操作得到各个原始线要素的目标多叉树后,就可以根据多叉树中记录的关系确定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例如:A1与原始线要素的关联关系为:A1由A被打断所得,共线A6与原始线要素的关联关系为:A6由A与B合并所得;共线A7与原始线要素的关联关系为:A7由A、B和C合并所得。原始线要素A包含的目标打断线之间的线序关系为:A1、A12、A11、A7、A6、A3、A4、A9、A10。
S212、根据最后一次双线合并后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和拓扑关系,确定多线合并结果。
具体的,分组对应的链表中存储有各线要素的坐标序列,根据最后一次双线合并后(即合并结束后)的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和上述拓扑关系,即可得到最终的多线合并结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方法,通过对待合并的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之间没有共线为止,其中,双线合并用于将参与合并的两条线要素上位于容差距离范围内的两段线要素合并为一条共线;然后根据双线合并结果确定多线合并结果,可以实现多线合并,获得多线合并结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作为对上述方法的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装置,该装置实施例与前述方法实施例对应,为便于阅读,本装置实施例不再对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细节内容进行逐一赘述,但应当明确,本实施例中的装置能够对应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内容。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包括:
合并模块110,用于对待合并的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之间没有共线为止;双线合并用于将参与合并的两条线要素上位于容差距离范围内的两段线要素合并为一条共线,线要素集合中包含多条原始线要素;
确定模块120,用于根据双线合并结果确定多线合并结果,多线合并结果中包括:目标共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每条原始线要素包含的具有线序关系的目标打断线,以及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方向关系;目标打断线为线要素集合中与其他线要素没有共线的打断线,打断线为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经过双线合并后被共线打断而形成的线要素,打断线包括共线。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共线为参与合并的位于容差距离范围内的两段线要素的中心线。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合并模块110具体用于:
确定第一线要素在目标区域内的所有第一目标线要素,其中,目标区域是以第二线要素为中心线、以容差距离为半径的区域,第一线要素为参与双线合并的两条线要素中的其中一条线要素,第二线要素为两条线要素中的另一条线要素;
对于每条第一目标线要素,确定第一目标线要素上的每个坐标点在第二线要素上对应的投影点;
确定第一目标线要素上的每个坐标点与对应的投影点之间的中心点,并将得到的所有中心点形成的线要素确定为第一目标线要素与对应的第二目标线要素形成的共线,第二目标线要素为第一目标线要素上位于两端的坐标点对应的投影点之间的线要素;两条线要素的共线的方向与第二线要素的方向相同,且与第一线要素的方向相反。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合并模块110具体用于:
当得到的所有中心点形成的线要素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时,将所有中心点形成的线要素确定为第一目标线要素与对应的第二目标线要素形成的共线。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线要素集合中的原始线要素大于两条时,后一次双线合并基于前一次双线合并的结果。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合并模块110具体用于:
将线要素集合中的每条原始线要素分别作为一组进行分组;
将每个分组中的线要素分别与其他分组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每个分组中的线要素与其他分组中的线要素之间均没有共线为止。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合并模块110具体用于:
从第一分组中选择一条线要素作为当前线要素,对当前线要素执行合并操作,合并操作包括:
将当前线要素与第二分组中的线要素进行双线合并,当当前线要素与第二分组中的所有线要素均没有共线时,将当前线要素移入临时分组中;
当当前线要素与第二分组中的任一线要素有共线时,将当前线要素的打断线加入第一分组中,并将第二分组中与当前线要素有共线的线要素的打断线加入第二分组中;
从第一分组中选择下一条线要素作为当前线要素,返回执行合并操作,直至对第一分组中的所有线要素都执行完合并操作为止,并将临时分组中的线要素移入第一分组中,其中,第一分组为参与合并的两个分组中的其中一个分组,第二分组为两个分组中的另一个分组。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确定模块120,包括:
拓扑关系建立单元121,用于根据双线合并结果建立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拓扑关系包括: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方向关系,以及原始线要素包含的目标打断线之间的线序关系;
确定单元122,用于根据最后一次双线合并后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和拓扑关系,确定多线合并结果。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拓扑关系建立单元121具体用于:
根据各次的双线合并结果建立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多叉树,多叉树中,根节点对应原始线要素,每个节点的各子节点分别与节点对应的原始线要素的打断线相对应;多叉树为有序多叉树,各叶子节点之间顺序为对应的打断线之间的线序;每个叶子节点与其父节点之间具有方向关系,且叶子节点与其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为对应的线要素之间的方向关系;每个子节点中记录有对应的线要素与被打断的线要素的关联关系;
对于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多叉树中所在层大于2的每个节点,执行降树操作,得到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目标多叉树,降树操作包括:
根据节点与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和节点的父节点与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确定节点与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并合并节点与节点的父节点中记录的关联关系;
当节点的父节点与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相同时,删除节点的父节点,在节点的父节点对应的位置顺序插入节点和节点的兄弟节点;当节点的父节点与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不同时,删除节点的父节点,在节点的父节点对应的位置逆序插入将节点和节点的兄弟节点;并将确定的方向关系作为节点与新的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
根据目标多叉树确定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拓扑关系建立单元121具体用于:
根据各次的双线合并结果建立以线要素集合中线要素为节点的多向图,并根据多向图建立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多叉树。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与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设备。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设备包括:存储器210和处理器220,存储器21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20用于在调用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与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待合并的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之间没有共线为止;所述双线合并用于将参与合并的两条线要素上位于容差距离范围内的两段线要素合并为一条共线,所述线要素集合中包含多条原始线要素;
根据所述双线合并结果确定多线合并结果,所述多线合并结果中包括:目标共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每条原始线要素包含的具有线序关系的目标打断线,以及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方向关系;所述目标打断线为所述线要素集合中与其他线要素没有共线的打断线,所述打断线为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经过双线合并后被共线打断而形成的线要素,所述打断线包括所述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线为参与合并的位于容差距离范围内的两段线要素的中心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两条线要素进行双线合并,包括:
确定第一线要素在目标区域内的所有第一目标线要素,其中,所述目标区域是以第二线要素为中心线、以所述容差距离为半径的区域,所述第一线要素为参与双线合并的两条线要素中的其中一条线要素,所述第二线要素为所述两条线要素中的另一条线要素;
对于每条第一目标线要素,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线要素上的每个坐标点在所述第二线要素上对应的投影点;
确定所述第一目标线要素上的每个坐标点与对应的投影点之间的中心点,并将得到的所有中心点形成的线要素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线要素与对应的第二目标线要素形成的共线,所述第二目标线要素为所述第一目标线要素上位于两端的坐标点对应的投影点之间的线要素;所述两条线要素的共线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线要素的方向相同,且与所述第一线要素的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得到的所有中心点形成的线要素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线要素与对应的第二目标线要素形成的共线,包括:
当得到的所有中心点形成的线要素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时,将所述所有中心点形成的线要素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线要素与对应的第二目标线要素形成的共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原始线要素大于两条时,后一次双线合并基于前一次双线合并的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待合并的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之间没有共线为止,包括:
将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每条原始线要素分别作为一组进行分组;
将每个分组中的线要素分别与其他分组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每个分组中的线要素与其他分组中的线要素之间均没有共线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任意两个分组中的线要素进行双线合并,包括:
从第一分组中选择一条线要素作为当前线要素,对所述当前线要素执行合并操作,所述合并操作包括:
将所述当前线要素与第二分组中的线要素进行双线合并,当所述当前线要素与第二分组中的所有线要素均没有共线时,将所述当前线要素移入临时分组中;
当所述当前线要素与第二分组中的任一线要素有共线时,将所述当前线要素的打断线加入第一分组中,并删除所述第二分组中与所述当前线要素有共线的线要素,将所述第二分组中与所述当前线要素有共线的线要素的打断线加入第二分组中;
从所述第一分组中选择下一条线要素作为当前线要素,返回执行所述合并操作,直至对所述第一分组中的所有线要素都执行完所述合并操作为止,并将所述临时分组中的线要素移入所述第一分组中,其中,第一分组为参与合并的两个分组中的其中一个分组,第二分组为所述两个分组中的另一个分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双线合并结果确定多线合并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双线合并结果建立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所述拓扑关系包括: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方向关系,以及原始线要素包含的目标打断线之间的线序关系;
根据最后一次双线合并后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和所述拓扑关系,确定所述多线合并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双线合并结果建立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包括:
根据各次的双线合并结果建立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多叉树,所述多叉树中,根节点对应原始线要素,每个节点的各子节点分别与所述节点对应的原始线要素的打断线相对应;所述多叉树为有序多叉树,各叶子节点之间顺序为对应的打断线之间的线序;每个叶子节点与其父节点之间具有方向关系,且叶子节点与其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为对应的线要素之间的方向关系;每个子节点中记录有对应的线要素与被打断的线要素的关联关系;
对于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多叉树中所在层大于2的每个节点,执行降树操作,得到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目标多叉树,所述降树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节点与所述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和所述节点的父节点与所述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确定所述节点与所述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并合并所述节点与所述节点的父节点中记录的关联关系;
当所述节点的父节点与所述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相同时,删除所述节点的父节点,在所述节点的父节点对应的位置顺序插入所述节点和所述节点的兄弟节点;当所述节点的父节点与所述节点的祖父节点之间的方向不同时,删除所述节点的父节点,在所述节点的父节点对应的位置逆序插入将所述节点和所述节点的兄弟节点;并将确定的方向关系作为所述节点与新的父节点之间的方向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多叉树确定所述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次的双线合并结果建立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多叉树,包括:
根据各次的双线合并结果建立以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线要素为节点的多向图,并根据所述多向图建立每条原始线要素对应的多叉树。
11.一种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合并模块,用于对待合并的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两两进行双线合并,直至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之间没有共线为止;所述双线合并用于将参与合并的两条线要素上位于容差距离范围内的两段线要素合并为一条共线,所述线要素集合中包含多条原始线要素;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双线合并结果确定多线合并结果,所述多线合并结果中包括:目标共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每条原始线要素包含的具有线序关系的目标打断线,以及目标打断线与原始线要素之间的方向关系;所述目标打断线为所述线要素集合中与其他线要素没有共线的打断线,所述打断线为所述线要素集合中的线要素经过双线合并后被共线打断而形成的线要素,所述打断线包括所述共线。
12.一种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在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160272.3A 2020-03-10 2020-03-10 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方法、装置与设备 Active CN1133756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60272.3A CN113375680B (zh) 2020-03-10 2020-03-10 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方法、装置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60272.3A CN113375680B (zh) 2020-03-10 2020-03-10 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方法、装置与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5680A CN113375680A (zh) 2021-09-10
CN113375680B true CN113375680B (zh) 2024-03-29

Family

ID=77568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0272.3A Active CN113375680B (zh) 2020-03-10 2020-03-10 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方法、装置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75680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91999A (ja) * 2015-03-31 2016-11-10 株式会社ゼンリンデータコム 地図データ処理装置、地図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6156245A (zh) * 2015-04-28 2016-11-23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地图中的线要素合并方法及装置
CN106845108A (zh) * 2017-01-19 2017-06-13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一种顾及空间关系约束的线化简方法
WO2018019989A1 (en) * 2016-07-29 2018-02-01 Tomtom Navigation B.V.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p matching by using two separate criteria
CN108871368A (zh) * 2018-08-06 2018-11-23 武汉中海庭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地图车道横向拓扑关系的构建方法、系统及存储器
CN109752009A (zh) * 2017-11-03 2019-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口区域路网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9916416A (zh) * 2019-01-29 2019-06-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车道线数据处理与更新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947889A (zh) * 2019-03-21 2019-06-28 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间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08747A (zh) * 2018-06-14 2019-12-24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道路中合并上下行道路的方法及装置
CN110738219A (zh) * 2019-10-15 2020-01-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中线条提取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0749329A (zh) * 2019-10-26 2020-02-04 武汉中海庭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结构化道路的车道级拓扑构建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44030A1 (en) * 2007-12-04 2009-06-04 Tele Atlas North America, Inc.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nstructions for applying clothoid curve values to roadways in a geographic data information system
US8874361B2 (en) * 2009-05-27 2014-10-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Vehicle route representation creation
US9218675B2 (en) * 2013-03-07 2015-12-22 Google Inc. Presenting multiple map results with on-map labels
US10352718B2 (en) * 2016-09-23 2019-07-16 Apple Inc. Discovering points of entry to a location
US10670416B2 (en) * 2016-12-30 2020-06-02 DeepMap Inc. Traffic sign feature creation for high definition maps used for navigating autonomous vehicles
CN109141446B (zh) * 2018-07-04 2021-11-12 阿波罗智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获得地图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91999A (ja) * 2015-03-31 2016-11-10 株式会社ゼンリンデータコム 地図データ処理装置、地図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6156245A (zh) * 2015-04-28 2016-11-23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地图中的线要素合并方法及装置
WO2018019989A1 (en) * 2016-07-29 2018-02-01 Tomtom Navigation B.V.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p matching by using two separate criteria
CN106845108A (zh) * 2017-01-19 2017-06-13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一种顾及空间关系约束的线化简方法
CN109752009A (zh) * 2017-11-03 2019-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口区域路网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0608747A (zh) * 2018-06-14 2019-12-24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道路中合并上下行道路的方法及装置
CN108871368A (zh) * 2018-08-06 2018-11-23 武汉中海庭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地图车道横向拓扑关系的构建方法、系统及存储器
CN109916416A (zh) * 2019-01-29 2019-06-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车道线数据处理与更新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947889A (zh) * 2019-03-21 2019-06-28 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间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38219A (zh) * 2019-10-15 2020-01-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中线条提取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0749329A (zh) * 2019-10-26 2020-02-04 武汉中海庭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结构化道路的车道级拓扑构建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5680A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3203B2 (en) System for power facility navigation
CN110044359A (zh) 一种导览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装置、机器人和存储介质
CN103927934A (zh) 一种闭合围栏绘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10011785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对结构化作品进行存证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38859A (zh) 三维全景漫游寻路方法及系统
CN108268974A (zh) 一种路径推荐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59048A (zh) 用于机器人的地图加载方法及设备
CN113375680B (zh) 电子地图中线要素的合并方法、装置与设备
JP2008215858A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および経路表示方法。
CN110458394A (zh) 一种基于对象关联度的指标测算方法及装置
JP2020193973A5 (zh)
KR20030035890A (ko) 적절한 네트워크형상인 준-최소 트리의형성·탐색·생성방법 및 그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정보기록매체
CN113865600B (zh) 一种高精地图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4356951B (zh) 引导点的关联信息的更新方法和装置
CN112711647B (zh) 地图信息显示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167235A (zh) 路网模型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265912A (zh) 驻留点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120075B (zh) 用于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TWI453374B (zh) 特定區域之行動式導航路徑規劃方法
JP3621316B2 (ja) 車載情報処理装置
CN109827581A (zh) 一种地图匹配的方法及装置
Fitzgerald et al. Toward system-optimal route guidance
JP2016071481A (ja) 旅行プラン出力システム及び旅行プラン出力方法
US20220335380A1 (en) Catchment modeling
CN110910634B (zh) 一种交通路网信息的描述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