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2547A - 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72547A CN113372547A CN202110607164.0A CN202110607164A CN113372547A CN 113372547 A CN113372547 A CN 113372547A CN 202110607164 A CN202110607164 A CN 202110607164A CN 113372547 A CN113372547 A CN 1133725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carbonate diol
- compound
- following
- compound catalyst
- step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 C08G64/305—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and alcoho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4—Recycling of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所述催化剂,包括钛化合物、铝化合物、锌化合物。本发明所述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常压下反应时间为5.5‑6.5h,负压下反应时间为5.5‑6.5h,本发明制备的聚碳酸酯二醇,分子量为2600‑2900,粘度为5500‑8000cp(75℃),含水300ppm。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属于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酯交换反应为可逆反应,通常情况下在不加催化剂时,达到平衡的时间长,在工业化生产中能耗高,极其不利于生产,通常情况下会添加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目前,酯交换催化剂主要有碱性催化剂和酸性催化剂两大类,有机金属催化剂也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效催化剂,比如有机锡类、有机锌类、有机钛类等。
聚碳酸酯二醇作为合成聚氨酯或热塑性弹性体的原料,作为其软段,具有良好的耐水解性、耐光性、耐热性、耐氧化劣化性。目前工业化生产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二醇与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苯酯等进行酯交换制得,分子量在500-10000不等,聚碳酸酯二醇的成品粘度大,含水要求高,使用传统的酸碱催化剂后处理麻烦,酸碱催化剂用量大,通常需要中和水洗来除去催化剂,造成产品含水高,催化剂残留多,进而影响产品品质。使用单一的有机金属催化剂会受到原料含水,单一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有的有机金属催化剂对水比较敏感,遇水容易失活;有的有机金属催化剂虽然对水不敏感,但催化活性略差,反应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实现以下发明目的:
提高催化活性,缩短反应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所述催化剂,包括钛化合物、铝化合物、锌化合物。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钛化合物为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正丁酯、二氧化钛中的一种。
所述铝化合物为三异丙醇铝、三乙醇铝、三丁醇铝中的一种。
所述锌化合物为癸酸锌、异辛酸锌、醋酸锌中的一种。
所述复配催化剂包括钛酸四异丙酯、三异丙醇铝、异辛酸锌。
所述复配催化剂,以质量份计,包括:钛酸四异丙酯1-4份、三异丙醇铝0.5-2份、异辛酸锌0.5-2份。
所述催化剂与1,6-己二醇的质量比为0.8-1.2:1000。
1,6-己二醇与碳酸二甲酯在复配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升温至150-160℃常压反应5.5-6.5h,然后升温至195-200℃在-0.09~-0.12 MPa下反应5.5-6.5h。
优选的反应条件为:升温至155℃常压反应6h,然后升温至200℃在-0.1MPa下反应6h。
所述1,6-己二醇的含水量小于300ppm,所述碳酸二甲酯的含水量小于300ppm。
所述聚碳酸酯二醇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
R为-CH2CH2CH2CH2CH2CH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常压下反应时间为5.5-6.5h,负压下反应时间为5.5-6.5h。
本发明制备的聚碳酸酯二醇,分子量为2600-2900,粘度为5500-8000cp(75℃),含水300ppm。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带有精馏装置、温度计的1L四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0g1,6-己二醇(含水小于300ppm)、500g碳酸二甲酯(含水小于300ppm),0.5g复配催化剂a(钛酸四异丙酯0.2g、三异丙醇铝0.2g、异辛酸锌0.1g),升温至155℃常压反应6h,然后升温至200℃在负压下(-0.1MPa)反应6h,测定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的分子量为2800,粘度7000cp(75℃),含水300ppm。
实施例2
在带有精馏装置、温度计的1L四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0g1,6-己二醇(含水小于300ppm)、500g碳酸二甲酯(含水小于300ppm),0.5g复配催化剂b(钛酸四异丙酯0.1g、三异丙醇铝0.2g、异辛酸锌0.2g),升温至155℃常压反应6h,然后升温至200℃在负压下(-0.1MPa)反应6h,测定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的分子量为2700,粘度6500cp(75℃),含水300ppm。
实施例3
在带有精馏装置、温度计的1L四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0g1,6-己二醇(含水小于300ppm)、500g碳酸二甲酯(含水小于300ppm),0.5g复配催化剂c(钛酸四异丙酯0.4g、三异丙醇铝0.05g、异辛酸锌0.05g),升温至155℃常压反应6h,然后升温至200℃在负压下(-0.1MPa)反应6h,测定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的分子量为2750粘度6800cp(75℃),含水300ppm。
实施例4
在带有精馏装置、温度计的1L四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0g1,6-己二醇(含水小于300ppm)、500g碳酸二甲酯(含水小于300ppm),0.5g复配催化剂d(钛酸四异丙酯0.15g、三异丙醇铝0.15g、异辛酸锌0.2g),升温至155℃常压反应6h,然后升温至200℃在负压下(-0.1MPa)反应6h,测定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的分子量为2600,粘度5500cp(75℃),含水300ppm。
实施例5
在带有精馏装置、温度计的1L四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0g1,6-己二醇(含水小于300ppm)、500g碳酸二甲酯(含水小于300ppm),0.5g复配催化剂e(钛酸四异丙酯0.3g、三异丙醇铝0.15g、异辛酸锌0.05g),升温至155℃常压反应6h,然后升温至200℃在负压下(-0.1MPa)反应6h,测定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的分子量为2900,粘度8000cp(75℃),含水300ppm。
对比例1
在带有精馏装置、温度计的1L四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0g1,6-己二醇(含水小于300ppm)、500g碳酸二甲酯(含水小于300ppm),钛酸四异丙酯0.5g,升温至155℃常压反应6h,然后升温至200℃在负压下(-0.1MPa)反应6h,测定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的分子量为2100,粘度3000cp(75℃),含水300ppm。
对比例2
在带有精馏装置、温度计的1L四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0g1,6-己二醇(含水小于300ppm)、500g碳酸二甲酯(含水小于300ppm),三异丙醇铝0.5g,升温至155℃常压反应6h,然后升温至200℃在负压下(-0.1MPa)反应6h,测定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的分子量为1700,粘度1500cp(75℃),含水300ppm。
对比例3
在带有精馏装置、温度计的1L四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0g1,6-己二醇(含水小于300ppm)、500g碳酸二甲酯(含水小于300ppm),异辛酸锌0.5g,升温至155℃常压反应6h,然后升温至200℃在负压下(-0.1MPa)反应6h,测定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的分子量为1950,粘度2200cp(75℃),含水300ppm。
对比例4
在带有精馏装置、温度计的1L四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00g1,6-己二醇(含水小于300ppm)、500g碳酸二甲酯(含水小于300ppm),复配催化剂a0.5g钛酸四异丙酯,升温至155℃常压反应6h,然后升温至200℃在负压下(-0.1MPa)反应9h,测定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的分子量为2800,粘度7000cp(75℃),含水300ppm。
通过对比例和实施例结果对比,使用复配催化剂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得到的产品分子量更高,催化活性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时的催化活性。
本发明所述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如下:
(1)羟值
用50mL吡啶稀释12.5g乙酸酐制备乙酰化试剂,讲2.0-5.0g样品精确称量至100mL的平底烧瓶中,用吸量管加入5mL乙酰化试剂和10mL甲苯,安装冷凝管,100℃加热搅拌1h,以吸量管键入2.5mL蒸馏水在加热搅拌10min,冷却2-3min后再加入12.5mL乙醇并滴入2-3滴酚酞作为指示剂,然后以0.5mol/L的NaOH滴定。另外将5mL乙酰化试剂、10mL甲苯、2.5mL蒸馏水加入100mL的平底烧瓶中搅拌10min后进行空白滴定。再以以下公式计算羟值:
(b-a)*25.05*f/e
其中,a为样品滴定量(mL)
b为空白滴定量(mL)
f为滴定液因数
e为样品质量
(2)数均分子量=56100*2/羟值。
Claims (10)
1.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钛化合物、铝化合物、锌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化合物为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正丁酯、二氧化钛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化合物为三异丙醇铝、三乙醇铝、三丁醇铝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锌化合物为癸酸锌、异辛酸锌、醋酸锌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催化剂包括钛酸四异丙酯、三异丙醇铝、异辛酸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催化剂,以质量份计,包括:钛酸四异丙酯1-4份、三异丙醇铝0.5-2份、异辛酸锌0.5-2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与1,6-己二醇的质量比为0.8-1.2:10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6-己二醇与碳酸二甲酯在复配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升温至150-160℃常压反应5.5-6.5h,然后升温至195-200℃在-0.09~-0.12 MPa下反应5.5-6.5h。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6-己二醇的含水量小于300ppm,所述碳酸二甲酯的含水量小于300pp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07164.0A CN113372547B (zh) | 2021-06-01 | 2021-06-01 | 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07164.0A CN113372547B (zh) | 2021-06-01 | 2021-06-01 | 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72547A true CN113372547A (zh) | 2021-09-10 |
CN113372547B CN113372547B (zh) | 2022-09-27 |
Family
ID=77575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07164.0A Active CN113372547B (zh) | 2021-06-01 | 2021-06-01 | 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72547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30143A (ja) * | 2000-07-17 | 2002-01-31 | Ube Ind Ltd | ウレタン化触媒含有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ジオールの製造法 |
CN101701062A (zh) * | 2009-11-17 | 2010-05-05 | 常州化学研究所 | 一种合成脂肪族聚碳酸酯多元醇的方法 |
CN102757550A (zh) * | 2011-04-28 | 2012-10-31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1,6-己二醇改性的热收缩膜用聚酯的制备方法 |
CN106467607A (zh) * | 2015-08-20 | 2017-03-01 | 大连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聚碳酸酯二醇及使用该聚碳酸酯二醇制得的热塑性聚氨酯 |
CN111909367A (zh) * | 2020-08-14 | 2020-11-10 | 元利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亲水性聚碳酸酯二元醇的制备方法 |
CN112280028A (zh) * | 2020-10-26 | 2021-01-29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一种无机盐协同Ti/Si复合材料催化制备高分子量聚丁二醇碳酸酯的方法 |
-
2021
- 2021-06-01 CN CN202110607164.0A patent/CN1133725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30143A (ja) * | 2000-07-17 | 2002-01-31 | Ube Ind Ltd | ウレタン化触媒含有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ジオールの製造法 |
CN101701062A (zh) * | 2009-11-17 | 2010-05-05 | 常州化学研究所 | 一种合成脂肪族聚碳酸酯多元醇的方法 |
CN102757550A (zh) * | 2011-04-28 | 2012-10-31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1,6-己二醇改性的热收缩膜用聚酯的制备方法 |
CN106467607A (zh) * | 2015-08-20 | 2017-03-01 | 大连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聚碳酸酯二醇及使用该聚碳酸酯二醇制得的热塑性聚氨酯 |
CN111909367A (zh) * | 2020-08-14 | 2020-11-10 | 元利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亲水性聚碳酸酯二元醇的制备方法 |
CN112280028A (zh) * | 2020-10-26 | 2021-01-29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一种无机盐协同Ti/Si复合材料催化制备高分子量聚丁二醇碳酸酯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72547B (zh) | 2022-09-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505917B2 (ja) | 環状オリゴマーを調製する方法、及び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る環状オリゴマー | |
CN104086417B (zh) | 一种季戊四醇的酯化方法 | |
WO2016173092A1 (zh) | 液态钛系催化剂及使用其制造聚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
CN111087595B (zh) | 高活性钛系聚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09951A (zh) | 酮基羧酸、酮基羧酸酯、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 |
EP2686293A1 (en) |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erephthalic acid and terephthalic esters | |
CN113372547B (zh) | 一种采用复配催化剂合成聚碳酸酯二醇的方法 | |
CN115819261A (zh) | 一种季铵化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9810091B (zh) | 用于环氧烷烃和二氧化碳制备碳酸亚烷基酯的方法 | |
CN106536474A (zh) | 新颖的乳酸回收方法 | |
CN113801311B (zh) | 聚酯制备方法 | |
CA1213901A (en) |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diaryl esters of dicarboxylic acids | |
US8629234B2 (en) | Process for synthesizing a new catalyst complex for the produc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late | |
CN102796250B (zh) | 一种生物基聚芳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685773A (zh) | 一种功能化锡类咪唑鎓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合成pes的应用 | |
CN104230706A (zh) | 一种季戊四醇油酸酯的制备方法 | |
CN110256662B (zh) | 一种低分子量脂肪族聚碳酸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 |
CN109970572B (zh) | 一种双键封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
KR20050120766A (ko) | 락톤계 폴리에스테르 폴리올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
CN101993529A (zh) | 用于淬灭聚酯多元醇中的活性杂质的淬灭剂及其用途 | |
CN118165250B (zh) | 一种催化环醚聚合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JP6241380B2 (ja) | 1,4−ブタンジオール、該1,4−ブタンジオールを用いた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該1,4−ブタンジオールの貯蔵方法 | |
WO2015002157A1 (ja) | 1,4-ブタンジオール、該1,4-ブタンジオールを用いた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該1,4-ブタンジオールの貯蔵方法 | |
CN109265344A (zh) | 碳酸二苯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
CN113292714B (zh) | 一种聚碳酸酯二醇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