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1973B - 一种污泥干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干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71973B
CN113371973B CN202011330925.4A CN202011330925A CN113371973B CN 113371973 B CN113371973 B CN 113371973B CN 202011330925 A CN202011330925 A CN 202011330925A CN 113371973 B CN113371973 B CN 1133719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on air
heat
module
drying
internal cir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309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71973A (zh
Inventor
王亮亮
李龙
苏北
方志威
陈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quaroot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quaroot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quaroot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quaroot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3092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719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71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1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71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1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3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污泥干化设备,所述污泥干化设备包括烘箱、压缩机撬块、换热撬块、外循环风风机和多个内循环风风机;所述烘箱、所述压缩机撬块和所述换热撬块分区域设置;所述烘箱中设置有用于传输污泥的传输网带;所述换热撬块中设置有换热设备,所述烘箱中设置有补热设备;所述烘箱、所述换热撬块和所述外循环风风机连通,构成外循环风通道;所述烘箱中设置有内循环风通道。本申请的污泥干化设备具有高能效、低能耗、稳定性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干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泥干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干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污泥干化技术主要分为传统的热干化(如桨叶干化、圆盘干化、薄层干化等)技术、低温干化等技术。对于传统热干化技术普遍存在能耗较高,干燥温度较高(150℃),不环保污染物浓度高等缺点;对于低温干化技术,由于热泵具有能量回收作用,其能量消耗相对传统热干化要好一些,但是其系统的稳定性较差,各种动件数量较多,故障率高,粉尘量也较大,换热器容易腐蚀,存在臭气外泄。
针对现有污泥干化技术的缺陷,亟待研发一种具有高能效、低能耗、稳定性好、粉尘量少的能量回收式中温污泥干化污泥干化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污泥干化设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污泥干化设备,所述污泥干化设备包括烘箱、压缩机撬块、换热撬块、外循环风风机和多个内循环风风机;所述烘箱、所述压缩机撬块和所述换热撬块分区域设置;所述烘箱中设置有用于传输污泥的传输网带;所述换热撬块中设置有换热设备,所述烘箱中设置有补热设备;
所述烘箱、所述换热撬块和所述外循环风风机连通,构成外循环风通道;所述烘箱中设置有内循环风通道;
所述外循环风风机用于在所述外循环风通道中产生外循环风,所述换热设备用于对产生的外循环风进行换热,用以得到热态外循环风;所述热态外循环风在所述烘箱中传输,以用于对所述传输网带上的污泥进行干化;
所述多个内循环风风机用于在所述内循环风通道中产生内循环风,所述补热设备用于对产生的内循环风进行换热,用以得到热态内循环风;所述热态内循环风被所述内循环风通道导向所述传输网带,用以对所述热态外循环风进行补热和对所述传输网带上的污泥进行预热。
可选的,所述烘箱依次划分为首模块、预热模块、干化模块和尾模块;所述预热模块和所述干化模块被划分为干燥室和补热室;所述传输网带穿过所述干燥室;所述干燥室和所述补热室之间通过内循环风入口和内循环风出口连通,所述补热室、所述内循环风入口、所述干燥室和所述内循环风出口构成循环结构,用以形成所述内循环风通道;
所述多个内循环风风机设置在所述补热室的上端,所述补热设备设置在所述补热室的下端;
所述预热模块中的内循环风风机在所述内循环风通道中产生第一内循环风,所述预热模块中的补热设备对产生的第一内循环风进行换热,用以得到第一热态内循环风;所述第一热态内循环风被所述内循环风通道导向所述传输网带,用以对所述传输网带上的污泥进行预热;
所述干化模块中的内循环风风机在所述内循环风通道中产生第二内循环风,所述干化模块中的补热设备对产生的第二内循环风进行换热,用以得到第二热态内循环风;所述第二热态内循环风被所述内循环风通道导向所述传输网带,用以对所述热态外循环风进行补热。
可选的,所述干化模块包括进风模块和中间模块;所述中间模块位于所述进风模块和所述尾模块之间;
所述进风模块和所述中间模块分别对应一热泵系统;每个热泵系统均包括压缩机、储液器、壳管式节能器、第一冷凝器组、第一过冷器和蒸发器组;所述第一过冷器构成所述预热模块中的补热设备,所述第一冷凝器组构成所述干化模块中的补热设备,所述蒸发器组构成所述换热设备;
所述壳管式节能器的管侧分别连接所述储液器的第一端和所述蒸发器组的第一端;所述壳管式节能器的壳侧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和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冷凝器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放端和所述第一过冷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过冷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储液器的第二端。
可选的,所述储液器用于存储中温制冷剂,所述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
可选的,所述换热撬块中还设置有第二冷凝器组和第二过冷器;所述蒸发器组、所述第二过冷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组按照所述换热撬块中的热态外循环风的流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冷凝器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一热泵系统的压缩机的排放端和储液器的第二端。
可选的,所述进风模块的上端设置外循环风进风口,所述尾模块的上端设置外循环风回风口;
所述干燥室和所述补热室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内循环风入口和所述内循环风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上端和下端;
所述换热撬块中还设置有水膜除尘系统;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二过冷器和所述水膜除尘系统之间。
可选的,所述预热模块中的补热设备还包括冷凝水换热器,两个热泵系统的蒸发器组设置有冷凝水水箱;所述冷凝水换热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冷凝水水箱和所述水膜除尘系统。
可选的,所述预热模块设置有补风口,所述蒸发器出口设置有抽风口,所述抽风口连接抽风机的一端,所述抽风机的另一端连接除臭系统。
可选的,所述壳管式节能器还设置有回油口,所述回油口连接油泵,所述油泵用于通过所述壳管式节能器和回油口从蒸发器中回收润滑油,并将润滑油回送给压缩机。
可选的,干燥室的上端设置有多个弧形导流板,所述多个弧形导流板等距布置,并且沿着内循环风风机的吹风方向逐级增大;所述导流板和所述传输网带之间设置有均风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具有高能效、低能耗、稳定性好的优点,通过内循环结构实现了多级补热,每个内循环风风机即可实现一级补热,提高了单位质量热风除湿能力,单位质量热风除水量达到了60g/(kg干空气),若不设置多级补热,单位质量热风除水量仅为12g/(kg干空气),单位质量热风除湿能力提升了4倍。并且减少外循环风量,降低外循环风回风粉尘。同时实现了对刚进入烘箱污泥进行预热,进一步提高了污泥干化的能效。以及用电设备与风道完全隔离,避免了热风与用电设备直接接触,降低用电设备出现故障的风险,保证了系统稳定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提供的污泥干化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烘箱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内循环风通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泥干化设备,如图1-图4所示,所述污泥干化设备包括烘箱100、压缩机撬块300、换热撬块200、外循环风风机400和多个内循环风风机;所述烘箱、所述压缩机撬块和所述换热撬块分区域设置;所述烘箱中设置有用于传输污泥的传输网带;所述换热撬块中设置有换热设备,所述烘箱中设置有补热设备;外循环风风机也可以称之为主循环风机,压缩机撬块也可以称之为压缩机模块,换热撬块也可以称之为换热模块;
所述烘箱、所述换热撬块和所述外循环风风机连通,构成外循环风通道;所述烘箱中设置有内循环风通道;
所述外循环风风机用于在所述外循环风通道中产生外循环风,所述换热设备用于对产生的外循环风进行换热,用以得到热态外循环风;所述热态外循环风在所述烘箱中传输,以用于对所述传输网带上的污泥进行干化;
所述多个内循环风风机用于在所述内循环风通道中产生内循环风,所述补热设备用于对产生的内循环风进行换热,用以得到热态内循环风;所述热态内循环风被所述内循环风通道导向所述传输网带,用以对所述热态外循环风进行补热和对所述传输网带上的污泥进行预热。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结构,具有高能效、低能耗、稳定性好的优点,通过内循环结构实现了多级补热,每个内循环风风机即可实现一级补热,提高了单位质量热风除湿能力,单位质量热风除水量达到了60g/(kg干空气),若不设置多级补热,单位质量热风除水量仅为12g/(kg干空气),单位质量热风除湿能力提升了4倍。并且减少外循环风量,降低外循环风回风粉尘。同时实现了对刚进入烘箱污泥进行预热,进一步提高了污泥干化的能效。以及用电设备与风道完全隔离,避免了热风与用电设备直接接触,降低用电设备出现故障的风险,保证了系统稳定安全可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烘箱依次划分为首模块、预热模块、干化模块和尾模块;所述预热模块和所述干化模块被划分为干燥室和补热室;所述传输网带穿过所述干燥室;所述干燥室和所述补热室之间通过内循环风入口和内循环风出口连通,所述补热室、所内循环风入口、所述干燥室和所述内循环风出口构成循环结构,用以形成所述内循环风通道;
所述多个内循环风风机设置在所述补热室的上端,所述补热设备设置在所述补热室的下端;
所述预热模块中的内循环风风机在所述内循环风通道中产生第一内循环风,所述预热模块中的补热设备对产生的第一内循环风进行换热,用以得到第一热态内循环风;所述第一热态内循环风被所述内循环风通道导向所述传输网带,用以对所述传输网带上的污泥进行预热;其中,传输网带包括上层网带114和下层网带115,上层网带用于从首模块向尾模块传输待干化污泥,下层网带用于从尾模块向首模块传输已干化污泥。所述第一热态内循环风被所述内循环风通道导向所述传输网带,具体用以对所述上层网带上的污泥进行预热,对所述下层网带上的污泥进行冷却。
所述干化模块中的内循环风风机在所述内循环风通道中产生第二内循环风,所述干化模块中的补热设备对产生的第二内循环风进行换热,用以得到第二热态内循环风;所述第二热态内循环风被所述内循环风通道导向所述传输网带,用以对所述热态外循环风进行补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干化模块包括进风模块和中间模块;所述中间模块位于所述进风模块和所述尾模块之间;热态外循环风路径:进风模块->中间模块->尾模块->换热撬块->进风模块。
所述进风模块和所述中间模块分别对应一热泵系统;每个热泵系统均包括压缩机(101/201)、储液器、壳管式节能器(104/204)、第一冷凝器组(109/209)、第一过冷器(110/210)和蒸发器组(107/207);所述第一过冷器构成所述预热模块中的补热设备,所述第一冷凝器组构成所述干化模块中的补热设备,所述蒸发器组构成所述换热设备;
所述壳管式节能器的管侧分别连接所述储液器的第一端和所述蒸发器组的第一端;所述壳管式节能器的壳侧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和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冷凝器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放端和所述第一过冷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过冷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储液器的第二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能量梯级利用,预热模块对能量品质的适应性较强,利用品质高一点的高温液态制冷剂(95℃)能量,使得系统能量的综合利用率大大提高。并且第一过冷器放置于烘箱内,其热量仍提供给了污泥进行加热蒸发,同时使制冷剂在第一过冷器中形成过冷,一方面提高了热泵能效,另一方面增加了干化的热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液器用于存储中温制冷剂,所述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通过选用中温制冷剂,比常规制冷剂热泵能效高出40%~50%,其应用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均高于常规热泵系统工况,可实现较高的送风温度和蒸发器出口风温,达到中温高湿工况。并且实现了湿法干燥,采用的是中温高湿(温度为85℃~95℃,相对湿度为30%~35%)干燥工况,污泥在该工况下干燥时,污泥表面能保持较长的湿润状态,恒速干燥阶段持续时间较长,能加快污泥的干燥。通过采用螺杆压缩机作为驱动热源,单台螺杆式压缩机容量很大,以40吨水/天项目为例,整个系统仅需配置两台螺杆式压缩机,整个污泥干化系统动件数量大大减少,与常规热泵污泥低温干化系统相比,其压缩机数量减少了93%,其风机数量减少了77%,大大减少了设备动件数量,累计故障率降低了80%以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撬块中还设置有第二冷凝器组111和第二过冷器112;所述蒸发器组、所述第二过冷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组按照所述换热撬块中的热态外循环风的流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冷凝器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一热泵系统的压缩机的排放端和储液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过冷器在换热撬块实现了干湿分离,处于干区的第二冷凝器组,由于在蒸发器组前设置了第二过冷器,第二过冷器可去除除湿后外循环风携带的水滴,避免了进入第二冷凝器的循环风携带水滴,解除了第二冷凝器腐蚀风险;而处于湿区中的蒸发器组与第二过冷器采用不锈钢材质,耐腐蚀性较强。
可选的,所述进风模块的上端设置外循环风进风口,所述尾模块的上端设置外循环风回风口;所述干燥室和所述补热室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内循环风入口和所述内循环风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上端和下端;所述换热撬块中还设置有水膜除尘系统211;所述蒸发器组位于所述第二过冷器和所述水膜除尘系统之间。外循环风回风口设置有灰尘过滤结构。由此实现了多效除尘,在烘箱内部内循环风送风方式变成了下送风,热风依次从上向下穿过两层污泥,污泥层本身就有过滤粉尘的作用;另外在烘箱尾模块设置了滤布除尘,加之烘箱设置的水膜除尘,三效除尘,大大降低了外循环风中粉尘含量。所述灰尘过滤结构包括拱形滤布和设置转轮的毛刷,所述转轮用于带动所述毛刷去除所述拱形滤布上的灰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热模块中的补热设备还包括冷凝水换热器113,两个热泵系统的蒸发器组设置有冷凝水水箱212;所述冷凝水换热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冷凝水水箱和所述水膜除尘系统。通过该结构,进一步实现了能量梯级利用,预热模块对能量品质的适应性较强,既能利用能量品质较低的热水(水温60℃)回收了蒸发器冷凝水废热,又能利用品质高一点的高温液态制冷剂(95℃)能量,使得系统能量的综合利用率大大提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热模块设置有补风口,所述蒸发器出口设置有抽风口,所述抽风口连接抽风机117的一端,所述抽风机的另一端连接除臭系统。通过抽取部分外循环风除臭外排并补入新鲜空气,使系统保持处于负压运行状态,整个系统内部污染物也保持相对平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管式节能器还设置有回油口,所述回油口连接油泵,所述油泵用于通过所述壳管式节能器和回油口从蒸发器中回收润滑油,并将润滑油回送给压缩机。通过壳管式节能器的回油口、油泵可以有效降低压缩机失油风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干燥室的上端设置有多个弧形导流板105,所述多个弧形导流板等距布置,并且沿着内循环风风机102的吹风方向逐级增大;所述导流板和所述传输网带之间设置有均风板108。通过在烘箱设置导流板及均风板,整个干燥室内部流场更加均匀,使得网带上各个位置的污泥与热风均能充分接触换热,不存在死角。
以下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组合成一具体的污泥干化设备能量回收式中温大型污泥干化设备,主要由热泵系统和烘箱系统组成,主要包含三个撬块:烘箱、压缩机撬块及换热撬块。热泵系统和烘箱系统相互重叠部分为烘箱补热室设置的第一冷凝器组109/209及第一过冷器110/210。污泥干化设备采用上下结构布置,三个撬块分区域摆放,烘箱放置于二层空间,压缩机撬块与换热撬块放置于烘箱底下的一层空间,节省占地面积。压缩机撬块完全独立于风道外,方便维护检修,避免腐蚀。
热泵系统包含压缩机撬块,换热撬块及烘箱补热室中第一冷凝器组(109/209)和第一过冷器(110/210)。所述压缩机撬块包含螺杆压缩机A/B(101/201)、二次油分离器A/B、油冷却器A/B、壳管式节能器A/B(104/204)、储液器A/B、连接管路及阀门等,即两套独立的热泵部分配件。
换热撬块包含水膜除尘系统、热泵系统的蒸发器A/B(107/207)、第二过冷器112、第二冷凝器组111。第二过冷器112的设置实现换热撬块两个区域(第二冷凝器和蒸发器)干湿分离,湿区换热器(蒸发器A/B)采用全不锈钢材质,避免换热器腐蚀隐患;另外在蒸发器107出口设置了抽气口,将部分外循环风从系统抽出,经除臭后排入大气,该处风温最低,通过排放低品位能量来维持系统的能量平衡,降低了系统
Figure BDA0002795794900000102
损失,提高了系统的
Figure BDA0002795794900000101
效率并且抽气使系统保持负压运行,避免了臭气外泄风险同时又降低了系统内部污泥物浓度。
能量回收式中温干化污泥干化设备有两套独立的热泵系统A和B,每套热泵系统均由螺杆式压缩机、二次油分离器、冷凝器、过冷器、储液器、壳管式节能器、膨胀阀、蒸发器及配套阀门、传感器、管路组成,其循环流程:螺杆式压缩机→二次油分离器→冷凝器→过冷器→储液器→壳管式节能器→膨胀阀→蒸发器→壳管式节能器→压缩机。制冷剂介质为中温制冷剂,比常规制冷剂热泵能效高出40%~50%,其应用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均高于常规热泵系统工况,可实现较高的送风温度和蒸发器出口风温,达到中温高湿工况。设置二次油分离器避免过多的润滑油进入热泵系统,影响换热性能,二次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油定期回入压缩机系统;蒸发器出口管路设置回油弯,长时间累积进入热泵系统的润滑油在回油弯积存,油位超过一定高度,润滑油跟随制冷剂一起被带入壳管式节能器中,壳管式节能器兼具系统回油功能,定期通过油泵将润滑油泵入压缩机吸气管道,保证系统无失油风险。同时壳管式节能器一方面可以提高热泵系统过冷度,提高热泵能效,另一方面气态制冷剂得到进一步过热度,控制在一定过热度的范围内,可以提高热泵系统能效,也可蒸发掉蒸发器未蒸发完全的小液滴,避免压缩机吸气带液。壳管式节能器又可以称之为多功能节能器。
热泵系统所有冷凝器、过冷器的的换热量全部送入烘箱内用于污泥蒸发水分,能源利用率实现最大化。设置在烘箱补热室的第一冷凝器组(109/209),对烘箱干燥热风多级补热,提高了单位质量热风的吸湿能力,可减少外循环风的循环风量,第一过冷器(110/210)的设置,不仅实现本将需要外排的热量再次利用,提高能量的综合利用率,还对制冷剂形成过冷,提高了热泵能效。
烘箱采用的是湿法干燥,湿法干燥采用的是中温高湿(温度为85℃~95℃,相对湿度为30%~35%)干燥工况,污泥在该工况下干燥时,污泥表面能保持较长的湿润状态,恒速干燥阶段持续时间较长,能加快污泥的干燥。
整个烘箱系统分为首模块、预热模块、进风模块、若干中间模块以及尾模块,预热模块、进风模块及中间模块均分为补热和干燥两个腔室,提供污泥干化热源和烘干环境。首模块设置了切条机、网带减速机、上下两层网带左侧防跳齿挡板。预热模块、进风模块及中间模块均分为补热和干燥两个腔室,两个腔室中间用隔板隔开,在隔板上端设置了内循环风机进风口、隔板下端留有空隙使得补热室和干燥室联通,在干燥室内设置了导流板及均风板,导流板沿内循环风机送风口高度按四等分依次设置,均风板孔隙率为40%,导流板及均风板的设置是的烘箱内部布风均匀,使得网带上各个位置的污泥与热风均能充分接触换热。
补热室换热器可分为冷凝水换热器,第一过冷器及第一冷凝器组(109/209),冷凝水换热器和第一过冷器均设置在预热模块补热室,用于给刚进入烘箱的污泥(15℃)预热),分别由一组V型换热器组成,冷凝水换热器加热介质为热泵系统蒸发器冷凝水(60℃),第一过冷器(110/210)的加热介质分别为从热泵A系统的第一冷凝器109和热泵B系统的第一冷凝器209中流出的高温液态制冷剂,两组V型换热器的设置实现了对能量的梯级利用.传统的污泥干化技术和设备不具有预热功能,直接使用热风对温度较低的污泥进行干化,温差较大,会产生凝结水,使得湿度反而升高。本发明的预热模块中,预热模块对能量的品质的适用性较强,可以利用不同品质的能量,包括品质较低的能量;第一冷凝器组(109/209)不断的给螺旋前进的热风补热,不断的蒸发污泥中的水分,提高了单位质量热风的吸湿能力,可减少外循环风的循环风量,以40吨项目为例,该发明可减少外循环风量80%。尾模块设置了滤布除尘,滤布目数200目,滤布呈拱形布置,在拱形滤布下方设置一个由电机带动的转轮,转轮上设置了若干毛刷,转轮带动毛刷旋转实现自动清灰。
烘箱在进风模块设置了外循环风进口,在尾模块设置了外循环风出口,外循环风出口通过风道与换热撬块进口连接,外循环风进口通过风道与换热撬块出口连接。
上述烘箱内的降低能耗的设备和特征,例如预热功能、补热功能、下送风风向,与上述清灰过滤装置协同配合,在有效干化污泥、利用能量、节约能耗、除尘清灰的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7)

1.一种污泥干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设备包括烘箱、压缩机撬块、换热撬块、外循环风风机和多个内循环风风机;所述烘箱、所述压缩机撬块和所述换热撬块分区域设置;所述烘箱中设置有用于传输污泥的传输网带;所述换热撬块中设置有换热设备,所述烘箱中设置有补热设备;
所述烘箱、所述换热撬块和所述外循环风风机连通,构成外循环风通道;所述烘箱中设置有内循环风通道;
所述外循环风风机用于在所述外循环风通道中产生外循环风,所述换热设备用于对产生的外循环风进行换热,用以得到热态外循环风;所述热态外循环风在所述烘箱中传输,以用于对所述传输网带上的污泥进行干化;
所述多个内循环风风机用于在所述内循环风通道中产生内循环风,所述补热设备用于对产生的内循环风进行换热,用以得到热态内循环风;所述热态内循环风被所述内循环风通道导向所述传输网带,用以对所述热态外循环风进行补热和对所述传输网带上的污泥进行预热;
所述烘箱依次划分为首模块、预热模块、干化模块和尾模块;所述预热模块和所述干化模块被划分为干燥室和补热室;所述传输网带穿过所述干燥室;所述干燥室和所述补热室之间通过内循环风入口和内循环风出口连通,所述补热室、所述内循环风入口、所述干燥室和所述内循环风出口构成循环结构,用以形成所述内循环风通道;所述干燥室和所述补热室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内循环风入口和所述内循环风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上端和下端;
所述多个内循环风风机设置在所述补热室的上端,所述补热设备设置在所述补热室的下端;
所述预热模块中的内循环风风机在所述内循环风通道中产生第一内循环风,所述预热模块中的补热设备对产生的第一内循环风进行换热,用以得到第一热态内循环风;所述第一热态内循环风被所述内循环风通道导向所述传输网带,用以对所述传输网带上的污泥进行预热;
所述干化模块中的内循环风风机在所述内循环风通道中产生第二内循环风,所述干化模块中的补热设备对产生的第二内循环风进行换热,用以得到第二热态内循环风;所述第二热态内循环风被所述内循环风通道导向所述传输网带,用以对所述热态外循环风进行补热;
所述干化模块包括进风模块和中间模块;所述中间模块位于所述进风模块和所述尾模块之间;所述进风模块的上端设置外循环风进风口,所述尾模块的上端设置外循环风回风口;
所述进风模块和所述中间模块分别对应一热泵系统;每个热泵系统均包括压缩机、储液器、壳管式节能器、第一冷凝器组、第一过冷器和蒸发器组;所述第一过冷器构成所述预热模块中的补热设备,所述第一冷凝器组构成所述干化模块中的补热设备,所述蒸发器组构成所述换热设备;
所述壳管式节能器的管侧分别连接所述储液器的第一端和所述蒸发器组的第一端;所述壳管式节能器的壳侧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和所述蒸发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冷凝器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排放端和所述第一过冷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过冷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储液器的第二端;
所述换热撬块中还设置有水膜除尘系统;
所述预热模块中的补热设备还包括冷凝水换热器,两个热泵系统的蒸发器组设置有冷凝水水箱;所述冷凝水换热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冷凝水水箱和所述水膜除尘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用于存储中温制冷剂,所述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撬块中还设置有第二冷凝器组和第二过冷器;所述蒸发器组、所述第二过冷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组按照所述换热撬块中的热态外循环风的流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冷凝器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一热泵系统的压缩机的排放端和储液器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二过冷器和所述水膜除尘系统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模块设置有补风口,所述蒸发器出口设置有抽风口,所述抽风口连接抽风机的一端,所述抽风机的另一端连接除臭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管式节能器还设置有回油口,所述回油口连接油泵,所述油泵用于通过所述壳管式节能器和回油口从蒸发器中回收润滑油,并将润滑油回送给压缩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干燥室的上端设置有多个弧形导流板,所述多个弧形导流板等距布置,并且沿着内循环风风机的吹风方向逐级增大;所述导流板和所述传输网带之间设置有均风板。
CN202011330925.4A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污泥干化设备 Active CN1133719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0925.4A CN113371973B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污泥干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0925.4A CN113371973B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污泥干化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1973A CN113371973A (zh) 2021-09-10
CN113371973B true CN113371973B (zh) 2022-10-28

Family

ID=77569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30925.4A Active CN113371973B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污泥干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7197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7139A (zh) * 2017-05-05 2017-07-18 北京纬纶华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低温干化处理系统
CN107726807B (zh) * 2017-11-06 2024-01-05 江毓铭 一种多级切削引流布风装置、烘干室及烘干机
CN207849978U (zh) * 2017-11-06 2018-09-11 江毓铭 一种多级切削引流布风装置、烘干室及烘干机
KR102111587B1 (ko) * 2019-11-07 2020-05-15 (주)제이피텍 슬러지 건조장치
CN111018299B (zh) * 2019-11-18 2024-05-24 江苏天舒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型热泵闭式污泥干化系统
CN111333301A (zh) * 2020-04-08 2020-06-26 湖南清源智造设备有限公司 燃气内燃机与热泵联合的污泥干化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1973A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65595U (zh) 串联式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
CN107285592A (zh) 一种双级串联式热泵污泥干燥机
CN102269466A (zh) 一种新风机组
CN206670134U (zh) 双冷源板片式蒸发冷凝一体机
CN101514829B (zh) 带填料的板管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
CN108426426A (zh) 一种污泥除湿型多级热回收干化系统
CN109631561A (zh) 一种三级热回收闭式循环热泵干燥系统及工艺
CN209782878U (zh) 一种热管蒸发冷却式屋顶空调机组
CN100472167C (zh) 一种循环冷却系统
CN103245135A (zh) 氟利昂蒸发冷油器回收螺杆压缩机冷油器排热的热泵机组
CN101893347A (zh) 直接式太阳能空调复合系统
CN101936614B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液泵供液循环冷热水机组
CN202149571U (zh) 一种新风机组
CN113371973B (zh) 一种污泥干化设备
CN106052174B (zh) 一种火电站尾水回收装置及利用方法
CN1203283C (zh) 空调器
CN113371970B (zh)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烘箱及污泥干化设备
CN2861937Y (zh) 一种循环冷却装置
CN113371972B (zh) 一种用于污泥干化设备的均风除尘装置及污泥干化设备
CN201757537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液泵供液循环冷热水机组
CN210107891U (zh) 一种水产品热泵型干燥装置
CN108592449A (zh) 一种单级压缩式制冷-溶液再生复合机组
CN202770079U (zh) 氟利昂蒸发冷油器回收螺杆压缩机冷油器排热的热泵机组
CN107339821A (zh) 带热回收装置的空气源热泵系统
CN113371968B (zh) 一种中温热泵污泥干化装置及污泥干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7

Address after: Room 407, 4th Floor, Building 4, No. 48, Zhongguancun Sou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1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AQUAROOT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 workshop of Hunan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nferrous Metals Co., Ltd., 339 Wangcheng Avenue, Wang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410000

Applicant before: Hunan Qingyu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