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4257B - 泄放电路、电源转换电路、电子装置及泄放方法 - Google Patents

泄放电路、电源转换电路、电子装置及泄放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4257B
CN113364257B CN202110508805.7A CN202110508805A CN113364257B CN 113364257 B CN113364257 B CN 113364257B CN 202110508805 A CN202110508805 A CN 202110508805A CN 113364257 B CN113364257 B CN 113364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power supply
discharge
discharging
bl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88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64257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tian Xingxing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tian Xingxing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tian Xingxing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tian Xingxing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088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642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64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4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64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4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泄放电路,其中第一充放电单元耦接电源端及第一泄放单元的控制端,以在外部电源接通时充电,在断开时放电形成第一泄放信号至第一泄放单元的控制端,导通前端电源的泄放路径;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耦接于第二充放电单元,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耦接于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的控制端,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第一充放电单元耦接,以根据第一泄放信号控制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导通;第二充放电单元在外部电源接通时充电,在断开时放电形成第二泄放信号经导通开关单元至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的控制端,导通至少一个后端电源的泄放路径。本申请实现多路电源系统快速放电,避免电荷不能快速泄放而导致电源时序出现混乱,且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泄放电路、电源转换电路、电子装置及泄放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泄放电路、电源转换电路、电子装置及泄放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的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a Chip,SoC)和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芯片包含许多的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IP)和接口,对电源的需求也日渐复杂。除了满足IP对于每路电源电流的需求之外,对于每路的电源又有上电顺序的需求,一旦上电顺序发生无法预测的混乱,容易导致芯片内部寄存器的锁死,系统便无法正常启动。
特别在快速重启的过程中,由于系统需要多路的电源变换,在每个电源变换芯片的输入端需要增加大容值的滤波电容,以满足电源回路稳定性的需求。因此,当系统重启时,如果不能及时将这些滤波电容中存储的电荷释放完毕,则系统容易在断电过程中,某些负载比较轻的电源变换电路还在正常工作,导致再上电的过程中电源时序出现混乱,系统无法正常重启。因此在这样的系统中,我们需要对负载比较轻的电源回路和电源输入电容进行必要的快速放电,以保证在短时间的重启过程中电源的上电时序满足芯片的设计要求。
在现有的技术中,主要存在着两类快速放电电路,一类是只对单个电源输入滤波电容进行快速放电,不能对电压变换电路后的后端电源进行快速放电,达不到现在复杂的多路电源系统的设计要求,此类设计电路简单,实现的功能也很简单。另一类是使用额外的电源芯片产生控制信号,对系统的各路电源进行快速放电,此种方案设计比较复杂,需要电源管理芯片参与控制,增加了硬件设计成本,无法简单使用分立元器件搭建,仅适用于有控制信号的电路设计。且此类设计中,为保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能够有效响应,需要提供比所需泄放的电压源更高的电压,显然在实际产品中很少有类似的保留电源可供使用。可见,复杂的设计虽然能解决整个硬件系统放电时序的设计要求,但是需要花费额外的芯片、电源或者控制信号辅助进行MOS管的操作,极大增加了系统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实现了多路电源系统的快速放电,避免电荷不能快速泄放而导致电源时序出现混乱,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泄放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通外部电源的电源端、供耦接于根据接通的外部电源所形成的前端电源的第一泄放单元、第一充放电单元、第二充放电单元、开关单元及供耦接于根据接通的外部电源形成的至少一个后端电源的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所述第一泄放单元和第二泄放单元具有控制其泄放路径通断的控制端;
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耦接所述电源端及所述第一泄放单元的控制端,以在外部电源接通时获得充电,并在外部电源断开时放电形成第一泄放信号至所述第一泄放单元的控制端,导通所述第一泄放单元对所述前端电源的泄放路径;
所述开关单元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及用于控制第一端和第二端通断的控制端;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耦接于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的控制端,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耦接,以根据第一泄放信号控制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导通;
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在所述外部电源接通时获得充电,并在外部电源断开时放电形成第二泄放信号经导通的开关单元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的控制端,导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对所述至少一个后端电源的泄放路径。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转换电路,包括上述的泄放电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如上述的电源转换电路,耦接并供电于所述处理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泄放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泄放电路,所述泄放方法包括:
当所述外部电源断开时,由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放电形成所述第一泄放信号至所述第一泄放单元,以及至所述开关单元以令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放电形成所述第二泄放信号经导通的所述开关单元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
由所述第一泄放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泄放信号对所述前端电源的泄放路径进行导通,以及由所述开关单元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泄放信号,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对所述至少一后端电源的泄放路径进行导通。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基于分立器件设计多路电源的快速放电系统,解决多路电源的硬件系统在短时间内重启带来的多路电源间时序不能满足集成电路芯片要求而使得系统启动失败的问题,避免电荷不能快速泄放而导致电源时序出现混乱,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包括第一储能元件和第一放电元件;所述第一储能元件用于在所述外部电源接通时储能,所述第一放电元件用于在所述外部电源断开时对所述第一储能元件进行泄放,以变化所述第一泄放信号至断开对前端电源的泄放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包括第二储能元件和第二放电元件;所述第二储能元件用于在所述外部电源接通时储能,所述第二放电元件用于在所述外部电源断开时对所述第二储能元件进行泄放,以变化所述第二泄放信号至断开对后端电源的泄放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泄放信号变化至令开关单元断开的情况发生于第二泄放信号消失之后;第二泄放信号变化至令对后端电源的泄放路径断开的情况发生于后端电源泄放完毕之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能元件和/或第二储能元件为电容,所述第一放电元件和/或第二放电元件为电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防倒灌单元和第二防倒灌单元,所述第一防倒灌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端和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共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泄放单元和所述前端电源共接;所述第二防倒灌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端耦接,另一端与第二充放电单元耦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泄放单元和所述开关单元为PMOS管和/或所述第二泄放单元为NMOS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分压电阻,所述分压电阻设于所述第二储能元件和第二放电元件间以获取所述第二泄放单元的泄放阈值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限流单元和第二限流单元,所述第一限流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耦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泄放单元和所述开关单元共接;所述第二限流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耦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泄放单元的控制端耦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泄放电路的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泄放电路的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泄放电路的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泄放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泄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如该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应当指出的是术语“或”通常以其包括“和/或”的含义使用,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申请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泄放电路的单元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泄放电路包括电源端10、第一充放电单元20、第一泄放单元30、前端电源40、开关单元50、第二充放电单元60、第二泄放单元70和后端电源80。
电源端10用于接通外部电源(图中未示出),第一充放电单元20的一端耦接电源端10,在接通外部电源时获得充电,第一充放电单元20的另一端耦接第一泄放单元30的控制端,在外部电源断开时放电形成第一泄放信号,第一泄放信号发送至第一泄放单元30的控制端,导通第一泄放单元30对前端电源40的泄放路径。具体地说,前端电源40耦接于第一泄放单元30,第一泄放单元30可提供一个对地放电的回路,第一泄放单元30导通对前端电源40的泄放路径,将前端电源40的负载电容(图中未示出,也作为滤波电容)上的电荷进行泄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充放电单元20包括第一储能元件(图中未示出)和第一放电元件(图中未示出);第一储能元件用于在外部电源接通时储能,第一放电元件用于在外部电源断开时对第一储能元件进行泄放,以变化第一泄放信号至断开对前端电源40的泄放路径。
第一泄放信号发送至第一泄放单元30的同时,还发送至开关单元50的控制端,开关单元50的控制端用于控制开关单元5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通断,开关单元50的第一端与第二充放电单元60耦接,第二端与第二泄放单元70的控制端耦接。开关单元50的控制端接收到第一泄放信号,根据第一泄放信号控制将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第二充放电单元60的一端耦接电源端10,在外部电源接通时获得充电,在外部电源断开时放电形成第二泄放信号,第二泄放信号经过导通的开关单元50至第二泄放单元70的控制端,导通第二泄放单元70对后端电源80的泄放路径。具体地说,后端电源80耦接于第二泄放单元70,第二泄放单元70提供一个对地放电的回路,第二泄放单元70接通对后端电源80的泄放路径,将后端电源80的负载电容(图中未示出,也作为滤波电容)上的电荷进行泄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充放电单元60包括第二储能元件(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放电元件(图中未示出),第二储能元件用于在外部电源接通时储能,第二放电元件用于在外部电源断开时对第二储能元件进行泄放,以变化第二泄放信号至断开对后端电源80的泄放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泄放信号变化至令开关单元50断开的情况发生在第二泄放信号消失之后;第二泄放信号变化至令对后端电源80的泄放路径断开的情况发生于后端电源80泄放完毕之后。具体地说,第一泄放信号与第二泄放信号并不同时形成同时消失,在第二泄放信号形成期间,开关单元50保持导通状态以令第二泄放信号经导通的开关单元50至第二泄放单元70的控制端,因此第一泄放信号变化至令开关单元50断开的情况发生于第二泄放信号消失之后。另外,后端电源80泄放完毕之前,后端电源80的泄放路径需保持导通状态,因而第二泄放信号变化至令泄放路径断开的情况发生于后端电源80泄放完毕之后。
本申请实施例实施多电源电荷的同时泄放,一是电源变换电路之前的前端电源的负载电容(滤波电容)上存储的电荷的快速放电,二是电源变换电路之后的后端电源的负载电容(滤波电容)上电荷的快速放电,从而实现了多路电源系统的快速放电,避免电荷不能快速泄放而导致电源时序出现混乱,且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涉及一种泄放电路,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之处为:本实施例增加了第一防倒灌单元和第二防倒灌单元。
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泄放电路还包括第一防倒灌单元11和第二防倒灌单元12,第一防倒灌单元11的一端与电源端10和第一充放电单元20共接,另一端与第一泄放单元30和前端电源40共接;第二防倒灌单元12的一端与电源端10耦接,另一端与第二充放电单元60耦接。第一防倒灌单元11和第二防倒灌单元12可以防止在外部电源断开时相应的储能单元(也作为电源滤波电容)上的电荷倒灌,避免倒灌的电流对元器件造成损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倒灌单元11和第二防倒灌单元12可以为功率二极管,用于提供电路单向导通功能。
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涉及一种泄放电路,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之处为:本实施例增加了第一限流单元和第二限流单元。
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泄放电路还包括第一限流单元21和第二限流单元22,第一限流单元21的一端与第一充放电单元20耦接,另一端与第一泄放单元30和开关单元50共接;第二限流单元22的一端与开关单元50的输出端耦接,另一端与第二泄放单元70的控制端耦接。第一限流单元21用于限制流向第一泄放单元30的电流,避免冲击电流造成第一泄放单元30的损坏。第二限流单元22用于限制流向第二泄放单元70的电流,避免冲击电流造成第二泄放单元7的损坏。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泄放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充放电单元20包括第一储能元件和第一放电元件,如图4所示,第一储能元件为电容C1,第一放电元件为电阻R2,第一泄放单元30包括MOS管Q1和电阻R3,Q1可选择栅源电压Vgs较小,源漏极电压Vds大于30V的PMOS管。R3为电荷泄放电阻,可取值100欧姆,功率为1/4W,前端电源为12V。C1在接通外部电源时获得充电,R2用于在外部电源断开时对C1进行泄放,C1和R2组成一个放电电路,泄放的电荷形成第一泄放信号,用以控制Q1栅极并导通Q1,实现对12V前端电源的负载电容C2、C3放电。R2可取值4.7k欧姆,C1可取值1μF,耐压25V,同时C1也可提供输入电源的滤波功能,并且选择不同的C1和R2值可以有效控制电荷放电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限流单元21为R1,R1可取值10或22欧姆,R1与Q1的栅极耦接,提供对Q1栅极保护,避免对Q1栅极的冲击电流造成对Q1的损坏。C2、C3表示前端电源40的虚拟负载电容,其模拟各路电源变换电路前的滤波电容,需要泄放的电荷即存储在C2、C3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倒灌单元11为D1,D1为功率二极管,提供电路单向导通功能,可选择压降较小,导通电流较大的二极管。在外部电源断开时,可以阻止12V前端电源40的负载电容上的电荷倒灌。第二防倒灌单元12为D3,可选择普通二极管1N4148。在外部电源断开时,可以阻止负载电容上的电荷倒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充放电单元60包括第二储能元件61和第二放电元件62,如图4所示,第二储能元件61为电容C4,第二放电元件62为电阻R6。C4在接通外部电源时获得充电。R6的一端接地设置,用于在外部电源断开时对C4进行泄放,C4可选择1μF,耐压25V,R6可选择10k欧姆,C4和R6组成一个放电电路,泄放的电荷形成第二泄放信号。如图4所示,开关单元50为Q2,第一充放电单元20中C1和R2组成的放电电路泄放的第一泄放信号,还同时控制Q2栅极并导通Q2。在本实施例中,Q2可以为与Q1相同的PMOS管,以方便备料,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PMOS管,第二泄放单元70包括Q3和R7,Q3为NMOS管且接地设置,R7为电荷泄放电阻,可取值100欧姆,1/4W;当Q2因第一泄放信号导通时,第二泄放信号通过导通的Q2至Q3的控制端Q3栅极,并控制Q3导通。另外,Q3栅极也可以通过R6对地放电。3.3V后端电源的滤波电容(图中未示出)上存储的电荷经过R7和导通的Q3泄放到地,以此实现对3.3V后端电源80的滤波电容的放电。Q3为NMOS管,可选栅源电压Vgs和导通电阻Rdson较小的器件,R7为电荷泄放电阻,阻值较小,可以取值为100欧姆,为3.3V后端电源的电荷泄放提供一个低阻抗的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端电源80和第二泄放单元70的数量不限制为一个,如图4所示,Q4和R8组成另一路2.5V后端电源的泄放电路,2.5V后端电源的构造类似于3.3V后端电源的电荷泄放通道,这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电源变换电路的后端电源的快速放电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增加或者减少,大大增强了设计的适用性,满足了复杂系统的设计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泄放电路还包括分压电阻,如图4所示,R4为分压电阻,R4设于C4和R6间以获取Q3的泄放阈值电压。R4和R6组成一个分压电路,可根据实际设计需要选择打开Q3栅极所需的电压,同时兼具放电时间的配置以及控制Q3栅极充电速度。R4和R6可取值10k欧姆,以分压到5V为参考,同时兼顾Q3栅极的充电速度。在本实施例中,泄放电路还包括第二限流单元22,第二限流单元22可以为R5,可取值10或者22欧姆,R5与Q3栅极耦接,提供对Q3的栅极保护,避免对Q3栅极的冲击电流造成对Q3的损坏。在一些实施例中,泄放电路还包括稳压单元90,稳压单元90可以为稳压管D2,D2用于抑制电源端的浪涌电压,保护其后路的电路器件。在本实施例中,稳压管D2可选择13.2V齐纳管。
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源转换电路,包括上述的泄放电路。电源转换电路用于将外部电源以整流降压的形式提供给硬件系统相应所需的工作电压。
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上述的电源转换电路,耦接并供电于处理器。如图5所示,电子装置包括处理器501和电源转换电路502,电源转换电路502耦接并供电于处理器501,电源转换电路502的控制指令被处理器501执行,以实现上述的电荷泄放。电子装置例如可以是系统显卡,包括上述电源转换电路和图形处理器GPU,当然电子装置并不局限于此。
本申请第六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泄放方法,应用于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泄放电路,包括:用于接通外部电源的电源端、供耦接于根据接通的外部电源所形成的前端电源的第一泄放单元、第一充放电单元、第二充放电单元、开关单元及供耦接于根据接通的外部电源形成的至少一个后端电源的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第一泄放单元和第二泄放单元具有控制其泄放路径通断的控制端;
第一充放电单元耦接电源端及第一泄放单元的控制端,以在外部电源接通时获得充电,并在外部电源断开时放电形成第一泄放信号至第一泄放单元的控制端,导通第一泄放单元对前端电源的泄放路径;
开关单元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及用于控制第一端和第二端通断的控制端;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耦接于第二充放电单元,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耦接于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的控制端,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第一充放电单元耦接,以根据第一泄放信号控制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导通;
第二充放电单元在外部电源接通时获得充电,并在外部电源断开时放电形成第二泄放信号经导通的开关单元至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的控制端,导通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对至少一个后端电源的泄放路径。
其中泄放方法包括:当外部电源断开时,由第一充放电单元放电形成第一泄放信号至第一泄放单元,以及至开关单元以令第二充放电单元放电形成第二泄放信号经导通的开关单元至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
由第一泄放单元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泄放信号对前端电源的泄放路径进行导通,以及由开关单元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泄放信号,使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对至少一后端电源的泄放路径进行导通。
如图6所示,该泄放方法包括:
步骤601:当外部电源断开时,由第一充放电单元放电形成所述第一泄放信号至第一泄放单元,以及至开关单元以令第二充放电单元放电形成第二泄放信号经导通的开关单元至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
具体地说,第一充放电单元的一端耦接电源端,在接通外部电源时获得充电,另一端耦接第一泄放单元,在外部电源断开时放电形成第一泄放信号并发送至第一泄放单元的控制端,开关单元同时接收第一泄放信号并导通开关单元,令第二充放电单元形成的第二泄放信号经过开关单元发送至第二泄放单元的控制端。
步骤602:由第一泄放单元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泄放信号对前端电源的泄放路径进行导通,以及由开关单元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泄放信号,使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对至少一后端电源的泄放路径进行导通。
具体地说,第一泄放单元提供一个对地放电的回路,在接收到第一泄放信号前,对地放电回路保持断开状态,当第一泄放单元接收第一泄放信号后,对地放电的回路会被导通,前端电源的滤波电容上存储的电荷可以得到泄放,同时开关单元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泄放信号,第二泄放单元的对地放电的回路也会被导通,后端电源的滤波电容上存储的电荷也可以得到泄放。本申请实施例的泄放方法实现了多路电源系统的快速放电,避免电荷不能快速泄放而导致电源时序出现混乱。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若需要,能修改实施例的方面来采用各种专利、申请和出版物的方面、特征和构思来提供另外的实施例。
考虑到上文的详细描述,能对实施例做出这些和其它变化。一般而言,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术语不应被认为限制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应被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连同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的全部等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泄放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接通外部电源的电源端、供耦接于根据接通的外部电源所形成的前端电源的第一泄放单元、第一充放电单元、第二充放电单元、开关单元及供耦接于根据接通的外部电源形成的至少一个后端电源的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所述第一泄放单元和第二泄放单元具有控制其泄放路径通断的控制端;
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耦接所述电源端及所述第一泄放单元的控制端,以在外部电源接通时获得充电,并在外部电源断开时放电形成第一泄放信号至所述第一泄放单元的控制端,导通所述第一泄放单元对所述前端电源的泄放路径;
所述开关单元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及用于控制第一端和第二端通断的控制端;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耦接于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的控制端,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耦接,以根据第一泄放信号控制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导通;
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在所述外部电源接通时获得充电,并在外部电源断开时放电形成第二泄放信号经导通的开关单元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的控制端,导通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对所述至少一个后端电源的泄放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放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包括第一储能元件和第一放电元件;所述第一储能元件用于在所述外部电源接通时储能,所述第一放电元件用于在所述外部电源断开时对所述第一储能元件进行泄放,以变化所述第一泄放信号至断开对前端电源的泄放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泄放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包括第二储能元件和第二放电元件;所述第二储能元件用于在所述外部电源接通时储能,所述第二放电元件用于在所述外部电源断开时对所述第二储能元件进行泄放,以变化所述第二泄放信号至断开对后端电源的泄放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泄放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泄放信号变化至令开关单元断开的情况发生于第二泄放信号消失之后;第二泄放信号变化至令对后端电源的泄放路径断开的情况发生于后端电源泄放完毕之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泄放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能元件和/或第二储能元件为电容,所述第一放电元件和/或第二放电元件为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放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防倒灌单元和第二防倒灌单元,所述第一防倒灌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端和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共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泄放单元和所述前端电源共接;所述第二防倒灌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端耦接,另一端与第二充放电单元耦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放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泄放单元包括PMOS管、所述开关单元为PMOS管,和/或所述第二泄放单元包括NMOS管。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泄放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压电阻,所述分压电阻设于所述第二储能元件和第二放电元件间以获取所述第二泄放单元的泄放阈值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泄放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流单元和第二限流单元,所述第一限流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耦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泄放单元和所述开关单元共接;所述第二限流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耦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泄放单元的控制端耦接。
10.一种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泄放电路。
1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耦接并供电于所述处理器。
12.一种泄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泄放电路,所述泄放方法包括:
当所述外部电源断开时,由所述第一充放电单元放电形成所述第一泄放信号至所述第一泄放单元,以及至所述开关单元以令所述第二充放电单元放电形成所述第二泄放信号经导通的所述开关单元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
由所述第一泄放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泄放信号对所述前端电源的泄放路径进行导通,以及由所述开关单元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泄放信号,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泄放单元对所述至少一后端电源的泄放路径进行导通。
CN202110508805.7A 2021-05-11 2021-05-11 泄放电路、电源转换电路、电子装置及泄放方法 Active CN113364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8805.7A CN113364257B (zh) 2021-05-11 2021-05-11 泄放电路、电源转换电路、电子装置及泄放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8805.7A CN113364257B (zh) 2021-05-11 2021-05-11 泄放电路、电源转换电路、电子装置及泄放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4257A CN113364257A (zh) 2021-09-07
CN113364257B true CN113364257B (zh) 2022-06-03

Family

ID=77526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8805.7A Active CN113364257B (zh) 2021-05-11 2021-05-11 泄放电路、电源转换电路、电子装置及泄放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6425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7861A (zh) * 2011-12-28 2013-07-03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放电泄放电路、方法、泄放集成电路装置及交直流接口
CN103872887A (zh) * 2012-12-17 2014-06-18 尼克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低功耗泄放电路及具有低功耗泄放电路的交流转换系统
CN107370351A (zh) * 2016-05-13 2017-11-21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天津)有限公司 电荷泄放电路
CN210431220U (zh) * 2019-08-14 2020-04-28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能量泄放装置
CN111725981A (zh) * 2020-07-22 2020-09-29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逆变器、光伏系统及放电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43090A1 (en) * 2012-06-21 2013-12-26 Fairchild Korea Semiconductor Ltd. Active bleeder, active bleeding method,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where the active bleeder is applie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7861A (zh) * 2011-12-28 2013-07-03 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放电泄放电路、方法、泄放集成电路装置及交直流接口
CN103872887A (zh) * 2012-12-17 2014-06-18 尼克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低功耗泄放电路及具有低功耗泄放电路的交流转换系统
CN107370351A (zh) * 2016-05-13 2017-11-21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天津)有限公司 电荷泄放电路
CN210431220U (zh) * 2019-08-14 2020-04-28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能量泄放装置
CN111725981A (zh) * 2020-07-22 2020-09-29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逆变器、光伏系统及放电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4257A (zh)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0567B (zh) 平衡電荷泵電路
CN108123596B (zh) 一种nmos开关管驱动电路
CN101325411B (zh) 一种直流电源上电缓启动电路
TW202025587A (zh) 一種保護電路
US9954353B2 (en) Self turn-on and turn-off pre-charge circuit to limit bulk capacitor inrush current
US9239582B2 (en) Timing control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70035974A1 (en) Short-circuit control in the inductance of a voltage step-up converter
US1074942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of reducing charge pump substrate noise
US8106688B2 (en) Power-on-reset circuit with brown-out reset for multiple power supplies
US7141958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device
CN111082801B (zh) 时序控制系统及电子设备
TWI521824B (zh) 靜電放電防護電路及具有此電路的電壓調節器晶片
US10394740B1 (en) Signal line switch arrangement with multiple paths between a charge pump and a transistor control terminal
CN110890749A (zh) 电源防反接电路和电源电路
CN113364257B (zh) 泄放电路、电源转换电路、电子装置及泄放方法
CN112600277B (zh) 一种供电电路和电源设备
CN108512191B (zh) 浪涌保护电路、电子设备及电路的浪涌防护方法
US9438038B1 (en) Power supply fast turn-on and increased hold-up time within an electrical device
CN110798187B (zh) 一种上电复位电路
US20210391715A1 (en) Polarity reversal protection circuit
US9325312B1 (en) Input control circuit for analog device
US8587909B2 (en) Transient current suppression device and method
JP5750326B2 (ja) 電子機器の保護回路
CN217543837U (zh) 通用串行总线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JP6915032B2 (ja) ソフトスタート回路を有するパワースイッチング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