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1937A - 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1937A
CN113361937A CN202110651235.7A CN202110651235A CN113361937A CN 113361937 A CN113361937 A CN 113361937A CN 202110651235 A CN202110651235 A CN 202110651235A CN 113361937 A CN113361937 A CN 113361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lit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softw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12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61937B (zh
Inventor
李荔
袁艺匀
刘鑫芝
张茹
高永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ew Guoxin Software Evalu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ew Guoxin Software Evalu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ew Guoxin Software Evalu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ew Guoxin Software Evalu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512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619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61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1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61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1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5Quality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该方法是以提高电子政务系统质量为目标,首先要从电子政务的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编码、系统集成、上线试运行、正式上线、系统报废等多个里程碑节点进行把控。考虑到国家电子政务系统的实际情况,本方法重点从建设、运行2个阶段,以及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基于信创政务云的应用软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软件3个特殊场景进行详细描述,以测评作为质量保障的基础手段。

Description

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系统和软件测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政务需求侧质量主要通过政务服务效果体现,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从2018年的0.6811提高到2020 年的0.7948,排名比2018年提升了20位,升至全球第45位,取得历史新高。其中,作为衡量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核心指标的在线服务指数上升为0.9059,排名从全球第34位跃升至全球第9位,达到“非常高”水平。
与此同时,从政务服务系统的用户反馈和新闻报道来看,盲目追求线上办结率,网上办事端口太多,让人无所适从,个别办事系统不稳定,操作易出错,造成“线下比线上更难办”的现象仍然存在;系统因测试不充分,测试后软件版本变更或环境调整未经再次验证即上线,造成事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给政务部门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由此反观电子政务供给侧质量,政务信息系统从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上线到运营全生命周期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常见的质量管理活动主要包括:项目审批单位组织验收、绩效评价、护网行动等;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合规性监督;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系统进行软件测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等服务。但以上所述的各机构业务相对独立,各自依然还是站在单一维度去考虑质量,未站在政务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项目方方面面的质量进行通盘考虑。
综上,目前,电子政务质量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
1、缺少政务信息系统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等相关标准规范支撑,导致开发方、集成方、安全服务方、监理、测评方等各方没有可遵循的统一标准,质量参差不齐。
2、缺少对政务信息系统从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上线到运营全生命周期所涉及软硬件的全面检验检测和质量把关,导致系统带病上线,或发现问题为时已晚。
3、测评手段自动化程度低,无法适应快速迭代的开发模式,导致经测试通过的软件在进行版本、环境调整后无法及时再次测试验证,为系统上线埋下隐患。
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随着国家电子政务的大规模建设,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质量从安全行、可用性、易用性、性能、稳定性、可扩展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质量,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电子政务是国家实施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应急能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在较长一段时间,我国电子政务都是以基础设施建设、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管理为核心。近年来,国家加快了电子政务建设步伐,电子政务从部门型转向协同型,从政务信息公开到开放数据,从以管理为中心逐步转向以服务为中心。
随着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逐步深入,其服务范围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本部门到其他协同部门,从内部管理到对外服务。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质量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能够全方位地验证电子政务系统质量特性要求和提高电子政务系统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质量要求从政策法规符合性、建设过程规范性、信息系统质量、运维管理质量、项目建设成效五个方面,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质量模型;电子政务系统运行质量要求从应用、数据、设施设备、安全、管理五个方面,建立电子政务系统运行质量模型;从组织管理保障、信息系统清理、信息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资源对接五个方面,建立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评估模型;以可移植性、兼容性、功能性、易用性、可靠性、维护性、性能效率、信息安全性八个质量特性为基础,建立政务应用软件质量测评模型;以软件的功能性、性能效率、信息安全性、可靠性、维护性、可移植性、兼容性七个质量特性和用户文档集为基础,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软件质量测评模型;基于上述五个模型,进行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政务系统运行阶段的应用质量包括:业务实现率、应用效益、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情况、协同应用水平;数据质量包括:信息量指标实现情况、目录编制情况、资源共享情况、数据资产管理能力成熟度;设施设备质量包括:网络系统质量、设备资源质量和基础设施质量;安全质量包括:安全保障情况、应急演练情况、安全策略、风险评估情况;管理质量包括:组织保障、人员管理、资产管理和运行管理质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整合共享工作包括组织管理保障、信息系统情况、信息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资源对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信创政务云的应用软件质量测评内容包括:由文档审查和可移植性测试组成的初级质量测评,由软件兼容性、功能性、易用性和可移植性测试组成的中级质量测评,由软件可靠性、维护性、性能效率和信息安全性测试组成的高级质量测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区块链系统基本功能的测试内容包括区块链地址创建、区块链地址文件密码修改、地址文件导入、地址文件导出、区块链合约地址创建、新建节点、删除节点、节点数据导出;对区块链系统扩展功能的测试内容包括智能合约的创建、智能合约的运行、智能合约的前向兼容性、共识打包区块、共识验证区块、加密算法的可用性、国密算法的可用性。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随着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逐步深入,服务范围已经完全覆盖政务服务的各个领域,电子政务质量因为开发单位能力、开发者水平、建设单位管理能力的差别,存在质量隐患。提高国家电子政务系统质量,要从电子政务的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编码、系统集成、上线试运行、正式上线、系统报废等多个里程碑节点进行把控。考虑到国家电子政务的实际情况,本方法重点从建设、运行两个阶段,以及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基于信创政务云的应用软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软件3个特殊场景进行详细描述,以测评作为质量保障的基础手段。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质量模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电子政务系统运行质量模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评估指标模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基于信创政务云的应用软件质量测评模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软件质量测评模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随着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逐步深入,服务范围已经完全覆盖政务服务的各个领域,因为开发单位能力、开发者水平、建设单位管理能力的差别,电子政务系统质量存在隐患。
提高国家电子政务系统质量,要从电子政务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编码、系统集成、上线试运行、正式上线、系统报废等多个里程碑节点进行把控。考虑到国家电子政务的实际情况,本方法将重点从建设、运行的两个关键阶段;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基于信创政务云的应用软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软件3个特定场景进行详细描述,以测评作为质量保障的基线。
1.1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质量测评方法
电子政务系统作为由基础设施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组成,由安全保障和项目管理贯穿各层面和全过程的综合体,需要在各单项产品检测、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等国家标准基础上提出整体建设质量要求,以保障系统整体质量。定义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质量模型,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符合性、建设过程规范性、信息系统质量、运维管理质量、项目建设成效五个要素。提出各要素的质量要求,相关的测评方法以及符合性评价细则,通过量化计算,用客观数值评价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质量符合性,适用于非涉密电子政务系统从立项至竣工验收全过程的建设质量管控和测评。
1.1.1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质量模型
鉴于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需遵循相关政策法规及项目管理办法等要求,从政策法规符合性、建设过程规范性、信息系统质量、运维管理质量、项目建设成效五个方面提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质量模型。
1.1.2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质量要求
从政策法规符合性、建设过程规范性、信息系统质量、运维管理质量、项目建设成效五个方面提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质量要求,旨在提示电子政务系统审批部门、建设单位及承建单位等相关单位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关注的质量要素。
1.1.2.1政策法规符合性
包括法律法规符合性、国家政策符合性、行业政策符合性、地方政策符合性和技术标准符合性。
1.1.2.2建设过程规范性
包括立项管理规范性、建设管理规范性、资金管理规范性、监督管理规范性和验收评价规范性
1.1.2.3信息系统质量
包括基础设施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和安全保障。
1.1.2.4运维管理质量
包括运维保障、例行巡检和设备维护。
1.1.2.5项目建设成效
包括项目完成情况、新技术应用效果和项目资产情况。
1.1.3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质量测评要求
1.1.3.1测评介入环节
测评内容涉及文档审查、源代码检测、软件测试、信息系统安全测评、网络测试、软硬件查验、数据中心测评、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项目建设成效评估及建设质量符合性测评等,贯穿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全周期。各项测评工作具体介入环节详见表1。
表1测评工作介入环节
Figure BDA0003111258800000071
Figure BDA0003111258800000081
1.2电子政务系统运行质量测评方法
1.2.1电子政务系统运行质量模型
电子政务系统在竣工验收后进入运行阶段,需验证其是否发挥相应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本阶段的方法从应用、数据、设施设备、安全、管理五个方面提出电子政务系统运行质量要求,旨在提示电子政务系统应用单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关注的质量要素。
1.2.2电子政务系统运行质量要求
从应用、数据、设施设备、安全、管理五个方面提出电子政务系统运行质量要求,旨在提示电子政务系统应用单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关注的质量要素。
1.2.2.1应用
包括业务实现率、应用效益、信息系统整合情况和协同应用水平。
1.2.2.2数据
包括信息量指标、目录编制情况、资源共享情况和数据资产管理能力成熟度。
1.2.2.2.5设施设备
包括网络系统、设备资源和基础设施。
1.2.2.3安全
包括安全保障、应急演练、安全策略和风险评估。
1.2.2.4管理
包括组织保障、人员管理、资产管理和运维管理。
1.2.3电子政务系统运行质量测评要求
1.2.3.1测评介入环节
对于通过竣工验收并运行超过一年的非涉密电子政务系统,建议每两年对其应用、数据、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等运行质量进行一次测评,以判断其是否持续有效运行。
1.2.3.2测评方法分类
主要包括软件测评、文档审查、网络测试、日志查询、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密码应用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运行质量符合性测评。
1.3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评估方法
该特定场景的评估方法所指纳入整合共享的政务信息系统包括由政府投资建设、政府与社会企业联合建设、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或需要政府资金运行维护的,用于支撑政府业务应用的各类非涉密信息系统。
1.3.1总体要求
1.3.1.1概述
a)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目标是实现政务信息系统的整合、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
b)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应服从《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提出的摸清家底、清除“僵尸”、整合共享的总体要求,整合形成门户网站、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共享平台、数据中心、运维系统、安全系统等若干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
c)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是将整合前各系统的信息资源归集于数据中心,形成信息资源业务目录、元数据、主数据、数据元素、数据表等标准规范的信息资源,满足各类信息系统的应用,并在数据中心服务平台形成数据分析模型体系。
d)政务信息系统的整合共享应依据“一个中心、两套网络、三大平台、六类系统”的总体框架。每一个中央政务部门、地方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系统,都属于总体框架中执政能力、民主法治、宏观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六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共享交换平台、政务数据开放平台“三大平台”,为政府、企业或机构,以及公众提供服务;
e)政务信息系统的整合共享应基于大平台、大系统、大数据、大网络,业务通、数据通和网络通要求,以及《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要求,从组织管理保障、信息系统清理、信息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资源对接五个方面提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要求。
1.3.1.2组织管理保障
a)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涉及部门内部主管领导、多个司局、处室间的统筹协调,需加强组织协调,明确整合共享工作的牵头单位和实施机构,整合工作负责人需具备协调各相关部门的权力,定期对相关落实工作进行内部审核及风险管控;
b)明确整合共享工作的目标、各部门职责,制订整合工作规划方案,确保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顺利开展。
1.3.1.3信息系统清理
a)摸清本部门(或地区)及其所属单位具有政务职能属性的政务信息系统清单;
b)清除系统使用与实际业务流程长期脱节等应被清理的信息系统;
c)形成需要整合的信息系统。
1.3.1.4信息系统整合
a)将应整合的信息系统按照门户网站、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共享平台、数据中心、运维系统、安全系统进行归类整合,形成各系统的应用目录体系;
b)利用或扩展原有政务外网、互联网的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对整合后的各系统进行用户管理。
1.3.1.5信息资源共享
a)摸清原有各政务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归集于统一的数据中心;
b)构建数据中心的信息资源体系。包括建立信息资源业务目录、元数据、主数据、数据元素、数据表分类,满足各类信息系统的应用,并据此构建相应的部门间共享目录、向公众的开放目录等的标准规范;
c)构建数据中心的分析模型体系。包括部门履行政务职能的业务处理模型、提升履职能力的数据分析模型、解决履职面临重大社会问题的大数据分析模型。
1.3.1.6系统资源对接
a)通过建立部门门户网站、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共享平台、运维系统、安全系统与数据中心业务目录的数据接口,满足各类信息系统应用的数据需求,实现系统间的数据调用,以及业务处理模型、数据分析模型、大数据分析模型的数据调用;
b)通过建立数据中心的行业共享目录实现行业(或地区)内部的信息共享,构建共享目录并通过国家共享平台实现部门(或地区)间的信息共享,构建开放目录并通过国家和部门开放平台实现向社会公众开放政务数据。
1.3.2评估指标
依据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总体要求,提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评估指标,包括5个评估项和11个评估要素,如图3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评估指标模型。
1.3.3评估方式
a)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评估包括自评估及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两种方式;
b)自评估实施团队原则上应独立于参与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的人员;
c)第三方评估机构应独立于被评估机构,且具备政务信息系统相关技术能力及案例。
1.4基于新创政务云的应用软件质量测评方法
1.4.1测评目标
信创政务应用软件质量测评的目标是:
a)验证信创政务应用软件是否满足研发合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和软件设计文档所规定的质量特性要求;
b)发现信创政务应用软件的缺陷和安全漏洞;
c)为信创政务应用软件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d)为信创政务应用软件在不同信创政务云环境下的适配选型提供参考。
1.4.2信创政务应用软件质量测评模型
本部分中有关信创政务应用软件质量特性的表述参照GB/T 25000.10 中的8个质量特性,分别是可移植性、兼容性、功能性、易用性、可靠性、维护性、性能效率、信息安全性,每个质量特性由一组相关子特性组成。将信创政务应用软件的测评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创政务应用软件文档审查和可移植性的易安装性、适应性(操作系统)测试和测量;第二阶段是信创政务应用软件兼容性、功能性、易用性和可移植性的易替换性、适应性(中间件和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的测试和测量;第三阶段为可靠性、维护性、性能效率和信息安全性测试和测量。
1.5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软件质量测评方法
1.5.1基本功能测试
发起创建区块链地址的请求,判断是否成功创建,如果创建成功,则系统保存地址信息,并返回创建成功的信息;如果创建不成功,则返回创建不成功的消息;
发起修改区块链地址文件密码的请求,判断是否成功修改,如果修改成功,区块链应用软件的地址文件密码更新,并返回成功的消息;
发起导入地址文件的请求,判断是否成功导入地址文件,如果导入成功,区块链应用软件可以查看到地址信息;
发起导出地址文件的请求,确认如果导出成功,则生成一个可被区块链应用软件识别导入的地址文件;
发起创建区块链合约地址的请求,判断是否成功创建,如果创建成功,则区块链应用软件保存地址信息,并返回创建成功的提示信息;如果创建不成功,则返回创建不成功的提示信息;
新节点部署后,发起连接区块链网络的请求,校验新建节点的许可证明,如果新节点连接区块链网络成功,区块链应用软件可以查看节点信息;如果有区块链网络其他节点的连接,则可以看到节点的连接信息;
对已加入集群的节点进行删除节点的操作,如果删除成功,区块链应用软件的节点文件被删除;
发起导出节点数据的请求,如果导出成功,则生成一个可被区块链应用软件识别导入的节点文件。
1.5.1扩展功能测试
发起创建智能合约的请求,如果智能合约成功创建,则返回创建成功的信息;同时在区块链应用软件可以查到新建的智能合约信息;
发起调用智能合约请求,如果智能合约成功调用,则在区块链系统中可以查到调用合约成功的信息,同时对应地址的智能合约状态被正常修改;
对区块链系统进行升级,启动升级后的区块链节点正常启动,验证升级后的区块链应用软件的智能合约是否正常修改区块链账本状态;
区块链应用软件启动并连接上区块链网络,参与共识,验证新加入节点能否正常参与共识,如果正常参与共识,此节点打包的区块被其他节点验证通过并更新节点数据;
区块链应用软件启动并连接上区块链网络,参与共识,验证共识是否正常验证区块,如果区块链的数据通过验证,则区块链节点更新本地账本数据,并将此区块广播给区块链网络中的其他共识节点;
调用区块链中密码算法的接口,执行功能测试,验证是否返回正确的计算结果,并返回相关核心指标。注:加密算法主要用于区块链应用软件的公私钥产生、签名消息(交易消息、普通消息)、验证签名中。如果经过私钥签名的消息通过验证,则可以说明签名算法中的非对称算法、哈希算法正确执行。
调用区块链应用软件国密算法的接口,执行功能测试,验证是否返回正确的计算结果,并返回相关核心指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该方法是以提高电子政务系统质量为目标,首先要从电子政务的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编码、系统集成、上线试运行、正式上线、系统报废等多个里程碑节点进行把控。考虑到国家电子政务系统的实际情况,本方法重点从建设、运行2个阶段,以及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基于信创政务云的应用软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软件3特殊场景进行详细描述,以测评作为质量保障的基础手段。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能够从关键节点验证电子政务系统的质量特性要求。
包括: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质量要求从政策法规符合性、建设过程规范性、信息系统质量、运维管理质量、项目建设成效五个方面,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质量模型;电子政务系统运行质量要求从应用、数据、设施设备、安全、管理五个方面,建立电子政务系统运行质量模型;从组织管理保障、信息系统清理、信息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资源对接五个方面,建立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评估模型;以软件的可移植性、兼容性、功能性、易用性、可靠性、维护性、性能效率、信息安全性八个质量特性为基础,结合信创政务应用软件的特点,建立基于信创政务云的应用软件质量测评模型,由简入繁,分三个阶段提出各质量特性、子特性及子特性属性的测评内容和方法;以软件的功能性、性能效率、信息安全性、可靠性、维护性、可移植性、兼容性七个质量特性和用户文档集为基础,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软件质量测评模型;基于上述五个主要模型进行加强,以文档齐全、代码规范安全、符合建设目标和内容、符合运行需求、报废风险可控为质量基线,进行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本发明提供的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能够全方位地验证电子政务系统的质量特性要求。

Claims (6)

1.一种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政策法规符合性、建设过程规范性、信息系统质量、运维管理质量、项目建设成效五个方面,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质量模型;
从应用、数据、设施设备、安全、管理五个方面,建立电子政务系统运行质量模型;
从组织管理保障、信息系统清理、信息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资源对接五个方面,建立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评估模型;
以可移植性、兼容性、功能性、易用性、可靠性、维护性、性能效率、信息安全性八个质量特性为基础,结合信创政务应用软件的特点,建立政务应用软件质量测评模型;
以软件的功能性、性能效率、信息安全性、可靠性、维护性、可移植性、兼容性七个质量特性和用户文档集为基础,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软件质量测评模型;
基于上述五个模型,进行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质量模型,其特征在于,从政策法规符合性、建设过程规范性、信息系统质量、运维管理质量、项目建设成效五个方面提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质量测评方法,旨在提示电子政务系统审批部门、建设单位及承建单位等相关单位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关注的质量要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政务系统运行质量模型,其特征在于,电子政务系统在竣工验收后进入运行阶段,需验证其是否发挥相应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本阶段从应用、数据、设施设备、安全、管理五个方面提出电子政务系统运行质量测评方法,旨在提示电子政务系统应用单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关注的质量要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模型,其特征在于,从组织管理保障、信息系统清理、信息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资源对接五个方面提出评估内容和方法,旨在以评估促进由政府投资建设、政府与社会企业联合建设、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或需要政府资金运行维护的,用于支撑政府业务应用的各类非涉密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信创政务云的应用软件质量模型,其特征在于,结合信创政务应用软件的特点,分三个阶段提出各质量特性、子特性及子特性属性的测评内容和方法、测量函数,用客观数值评价信创政务应用软件的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软件质量模型,其特征在于,结合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明确基于区块链的应用软件在功能性、性能效率、信息安全性、可靠性、维护性、可移植性、兼容性七个质量特性和用户文档集方面的测试内容和方法。
CN202110651235.7A 2021-06-10 2021-06-10 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 Active CN113361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1235.7A CN113361937B (zh) 2021-06-10 2021-06-10 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1235.7A CN113361937B (zh) 2021-06-10 2021-06-10 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1937A true CN113361937A (zh) 2021-09-07
CN113361937B CN113361937B (zh) 2022-05-17

Family

ID=77533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1235.7A Active CN113361937B (zh) 2021-06-10 2021-06-10 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6193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9100A (zh) * 2022-01-04 2022-02-15 广东省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信创环境的智慧政务一体化平台
CN115293549A (zh) * 2022-07-28 2022-11-04 深圳市华汇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政务系统的智能化监督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16089392A (zh) * 2022-09-17 2023-05-0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息中心 一种信息系统评估建库系统及方法
CN117118742A (zh) * 2023-10-16 2023-11-24 思创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访问频率监测的政务数据运营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3198A (zh) * 2018-06-22 2019-12-31 中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软件测试数据的存储方法及系统
CN111427764A (zh) * 2019-12-17 2020-07-17 华迪计算机集团有限公司 电子政务项目软硬件适配的测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3198A (zh) * 2018-06-22 2019-12-31 中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软件测试数据的存储方法及系统
CN111427764A (zh) * 2019-12-17 2020-07-17 华迪计算机集团有限公司 电子政务项目软硬件适配的测试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松菀: "全生命周期管控 保障电子政务高效运行", 《政府采购信息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 《GB/T 25000.10-2016》 *
李宏卓: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研究与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社会科学I辑》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9100A (zh) * 2022-01-04 2022-02-15 广东省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信创环境的智慧政务一体化平台
CN115293549A (zh) * 2022-07-28 2022-11-04 深圳市华汇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政务系统的智能化监督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15293549B (zh) * 2022-07-28 2023-08-25 深圳市华汇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政务系统的智能化监督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16089392A (zh) * 2022-09-17 2023-05-0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息中心 一种信息系统评估建库系统及方法
CN116089392B (zh) * 2022-09-17 2024-03-0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息中心 一种信息系统评估建库系统及方法
CN117118742A (zh) * 2023-10-16 2023-11-24 思创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访问频率监测的政务数据运营方法及系统
CN117118742B (zh) * 2023-10-16 2024-01-12 思创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访问频率监测的政务数据运营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1937B (zh)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61937B (zh) 电子政务系统一体化质量测评方法
US10564936B2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for identity validation of data subject access requests and related methods
US11036771B2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for generating and populating a data inventory
US11347889B2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for generating and populating a data inventory
US20220159041A1 (en) Data processing and scanning systems for generating and populating a data inventory
US10275614B2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for generating and populating a data inventory
US11449633B2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discovery and assessment of mob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
US11334681B2 (en) Application privacy scanning systems and related meihods
CN110647581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合同配置管理系统及方法
US20200026879A1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for calculating and communicating cost of fulfilling data subject access request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0659976A (zh) 基于区块链的企业技术服务征信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Hu et al. CPA firm’s cloud auditing provider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an empirical case of China
CN111861117A (zh) 一种基于联盟链的乐器评测数据共享方法及系统
Pourheidari et al. A case study of execution of untrusted business process on permissioned blockchain
US20220391122A1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a data model to select a target data asset in a data migration
US11222309B2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for generating and populating a data inventory
US11688027B2 (en) Generating actionable information from documents
WO2021237075A1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discovery and assessment of mob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
CN110807583A (zh) 基于rbac可配置的erp角色权限检定系统和方法
JP7409735B1 (ja) 運用設計資料作成装置
CN114547704B (zh) 基于分布式账本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US11418492B2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a data model to select a target data asset in a data migration
Wang et al. Enhancing Collaborative Emergency Management: Leveraging Blockchain Distributed Ledger for Inter-Agency Data Sharing
Mogeng et 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on Scientific Marine Data Integration, Submission and Credible Sharing
Bokolo et al. A Framework for Standardization of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for Interoperable Data Integration and Alignment in Sustainable Smart C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