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8933A - 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8933A
CN113358933A CN202110627248.0A CN202110627248A CN113358933A CN 113358933 A CN113358933 A CN 113358933A CN 202110627248 A CN202110627248 A CN 202110627248A CN 113358933 A CN113358933 A CN 113358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value
average voltage
power battery
battery pack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272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58933B (zh
Inventor
李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pu Suz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upu Suz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pu Suz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upu Suz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272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589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58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8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58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8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025Measuring very high resistances, e.g. isolation resistances, i.e. megohm-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外接第一电阻的情况下,控制正、负端开关管均处于断开状态,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若第一平均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值,控制正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控制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否则控制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等待预设时长后,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依据第一电阻的阻值、第三平均电压值和第一平均电压值,或依据第一电阻的阻值、第三平均电压值和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实现了绝缘电阻检测,且无需注入低压交流信号,确保电池管理系统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式储能充电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大量建设和应用,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保障移动式储能充电桩安全工作,需要对移动式储能充电桩进行绝缘电阻检测。
现有技术中,移动式储能充电桩进行绝缘电阻检测方案为,向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正负极之间注入一定频率的低压交流信号,通过测量系统反馈,得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然后,由于低压交流信号会在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电池管理系统中形成波纹干扰,从而影响电池管理系统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及装置,目的在于解决低压交流信号会在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电池管理系统中形成波纹干扰,从而影响电池管理系统的正常工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包括:
在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正负极之间接入第一电阻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正端开关管和负端开关管均处于断开状态;
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判断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是否小于预设电压值;
若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所述正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并控制所述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若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不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所述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在等待预设时长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
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或者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包括:
在等待第一时长后,在第一采样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一采样周期,采集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并将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一电压值;
依据各个第一电压值,计算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
所述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包括:
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在第二采用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二采样周期,采集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并将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二电压值;
依据各个第二电压值,计算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包括:
在第三采样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三采样周期,采集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并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三电压值;
依据各个第三电压值,计算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确定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
依据所述第一系数、所述第二系数、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确定第三系数;
依据所述第一系数、所述第三系数、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一种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正负极之间接入第一电阻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正端开关管和负端开关管均处于断开状态;
判断单元,用于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判断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是否小于预设电压值;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所述正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并控制所述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不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所述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获取单元,用于在等待预设时长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
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或者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上述的装置,可选的,所述判断单元用于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包括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在等待第一时长后,在第一采样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一采样周期,采集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并将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一电压值;
依据各个第一电压值,计算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所述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包括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在第二采用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二采样周期,采集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并将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二电压值;
依据各个第二电压值,计算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
上述的装置,可选的,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包括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在第三采样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三采样周期,采集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并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三电压值;
依据各个第三电压值,计算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
上述的装置,可选的,所述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包括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确定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
依据所述第一系数、所述第二系数、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上述的装置,可选的,所述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包括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确定第三系数;
依据所述第一系数、所述第三系数、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指令,其中,在所述指令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的设备执行上述的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指令,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指令存储于存储器中,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上述的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动力电池包的正负极之间接入第一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正端开关管和负端开关管均处于断开状态,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判断第一平均电压值是否小于预设电压值,若第一平均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正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并控制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若第一平均电压值不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在等待预设时长后,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依据第一电阻的阻值、第三平均电压值和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或者依据第一电阻的阻值、第三平均电压值和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动力电池包正负极间外接第一电阻,控制各个开关管的通断,获取不同状态下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平均电压值,依据不同状态下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平均电压值、以及第一电阻的阻值,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电阻,实现了对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且无需向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正负极之间注入一定频率的低压交流信号,确保了电池管理系统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的又一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的另一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的再一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的示例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装置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装置、包括以上任何装置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在多种系统平台,其执行主体可以为计算机终端或各种移动设备的处理器,所述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
S101、在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正负极之间接入第一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正端开关管和负端开关管均处于断开状态。
本实施例中,外接第一电阻,也就是在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正负极之间接入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阻值为已知阻值。
本实施例中,在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正负极之间接入第一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正端开关管和负端开关管均断开,也就是控制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正端开关管和负端开关管均处于断开状态。可选的,本实施例中提及的开关管可以是Mos管。
本实施例中,控制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正端开关管和负端开关管均处于断开状态的过程,具体包括:通过预设的断开指令,控制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正端开关管和负端开关管均处于断开状态。
S102、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
获取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具体的,可以是通过采集多次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对所采集的电压值求取平均值得到。其中,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为动力电池包的负极对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
参阅图2,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在等待第一时长后,在第一采样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一采样周期,采集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并将每次采集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一电压值。
本实施例中,在等待第一时长后,在第一采样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一采样周期,采集动力电池负极的电压值,其中,第一时长可以以T1表示,第一采样时长可以t1表示,可选的,可以在第一采样周期内采集100次动力电池负极的电压值,第一采样周期可以是t1/100。
本实施例中,将在第一采样时长内,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一电压值。
S202、依据各个第一电压值,计算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
本实施例中,计算各个第一电压值的平均值,也就是将各个第一电压值进行累加,并将累加的结果除以第一电压值的个数,可选的,可以将各个第一电压值的累加结果除以100,得到各个第一电压值的平均值。
将各个第一电压值的平均值作为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
S103、判断第一平均电压值是否小于预设电压值,若是,执行S104,若否,执行S105。
本实施例中,预设电压值为人为设定的数值,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可选的,预设电压值等于动力电池包的总压除以预设数值,可选的,预设数值可以是5。
S104、控制正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并控制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若第一平均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正端开关管闭合,也就是控制正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本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104后,执行步骤S106。
本实施例中,在正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下,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
参阅图3,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01、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在第二采用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二采样周期,采集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并将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二电压值。
本实施例中,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在第二采样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二采样周期,采集动力电池负极的电压值,其中,第二时长可以以T2表示,第二采样时长可以t2表示,可选的,可以在第二采样周期内采集100次动力电池负极的电压值,第二采样周期可以是t2/100。
本实施例中,将在第二采样时长内,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二电压值。
S302、依据各个第二电压值,计算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
本实施例中,计算各个第二电压值的平均值,也就是将各个第二电压值进行累加,并将累加的结果除以第二电压值的个数,可选的,可以将各个第二电压值的累加结果除以100,得到各个第二电压值的平均值。
将各个第二电压值的平均值作为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
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后,控制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S105、控制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若第一平均值不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本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105后,执行步骤S107。
S106、在等待预设时长后,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
本实施例中,在等待预设时长后,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其中,预设时长可以以T3表示。
参阅图4,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1、在第三采样时长内,按预设的三采样周期,采集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并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三电压值。
本实施例中,在第三采样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三采样周期,采集动力电池负极的电压值,其中,第三采样时长可以t3表示,可选的,可以在第三采样周期内采集100次动力电池负极的电压值,第三采样周期可以是t3/100。
本实施例中,将在第三采样时长内,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三电压值。
S402、依据各个第三电压值,计算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
本实施例中,计算各个第三电压值的平均值,也就是将各个第二电压值进行累加,并将累加的结果除以第二电压值的个数,可选的,可以将各个第二电压值的累加结果除以100,得到各个第二电压值的平均值。
将各个第二电压值的平均值作为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
S107、在等待预设时长后,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
可选的,步骤S107的具体实现过程,同步骤S106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S108、依据第一电阻的阻值、第三平均电压值和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平均电压值不小于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依据第一电阻的阻值、第三平均电压值和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具体的,依据第一电阻的阻值、第三平均电压值和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依据第一电阻的阻值,确定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
依据第一系数、第二系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本实施例中,依据第一电阻的阻值,以及电路原理图中设计的电阻值,计算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可选的,第一系数可以以a表示,第二系数可以以b表示,第一系数a和第二系数b的计算过程,可以参考图5,其中,第一系数a为R0的阻值,第二系数b为,在k3闭合、K1和k2均断开时,第一支路并联上第二支路的总阻值,第一支路的阻值为R1串联上R2的阻值,第二支路的阻值为R1串联上R2的阻值,也就是说,
Figure BDA0003101995600000101
本实施例中,依据第一系数、第二系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的过程,具体包括,依据第一系数、第二系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第一平均电压值,通过第一公式,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第一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01995600000111
其中,R为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a为第一系数,b为第二系数,Un0为第一平均电压值,Un2为第三平均电压值。
S109、依据第一电阻的阻值、第三平均电压值和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平均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值的情况下,依据第一电阻的阻值、第三平均电压值和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具体的,依据第一电阻的阻值、第三平均电压值和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依据第一电阻的阻值,确定第三系数;
依据第一系数、第三系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本实施例中,依据第一电阻的阻值,以及电路原理图中设计的电阻值,计算第三系数。可选的,第三系数可以以c表示,第三系数c的计算过程,同样可以参考图5,第三系数c为,在k3闭合、k2断开、K1闭合时,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并联的总阻值,其中,第一支路的阻值为R1串联上R2的阻值,第二支路的阻值为R1串联上R2的阻值。也就是说,c=1/(1/(R1+R2)+1/(R1+R2)+1/R0)=1/(2/(R1+R2)+1/R0)。
本实施例中,依据第一系数、第三系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的过程,具体包括,依据第一系数、第三系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第二平均电压值,通过第二公式,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第二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01995600000112
其中,R为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a为第一系数,b为第三系数,Un1为第二平均电压值,Un2为第三平均电压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在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动力电池包的正负极之间接入第一电阻的情况下,控制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正端开关管和负端开关管均处于断开状态,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判断第一平均电压值是否小于预设电压值,若第一平均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正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并控制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若第一平均电压值不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在等待预设时长后,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依据第一电阻的阻值、第三平均电压值和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或者依据第一电阻的阻值、第三平均电压值和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通过在动力电池包正负极间外接第一电阻,控制各个开关管的通断,获取不同状态下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平均电压值,依据不同状态下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平均电压值、以及第一电阻的阻值,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电阻,实现了对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且无需向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正负极之间注入一定频率的低压交流信号,从而确保了电池管理系统的正常工作。
与图1所述的方法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装置,用于对图1中方法的具体实现,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具体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601,用于在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正负极之间接入第一电阻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正端开关管和负端开关管均处于断开状态;
判断单元602,用于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判断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是否小于预设电压值;
第二控制单元603,用于若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所述正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并控制所述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第三控制单元604,用于若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不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所述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获取单元605,用于在等待预设时长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
计算单元606,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或者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装置,通过在动力电池包正负极间外接第一电阻,控制各个开关管的通断,获取不同状态下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平均电压值,依据不同状态下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平均电压值、以及第一电阻的阻值,计算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电阻,实现了对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且无需向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正负极之间注入一定频率的低压交流信号,从而确保了电池管理系统的正常工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判断单元602用于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包括判断单元602具体用于:
在等待第一时长后,在第一采样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一采样周期,采集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并将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一电压值;
依据各个第一电压值,计算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
第二控制单元603用于所述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包括第二控制单元603具体用于:
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在第二采用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二采样周期,采集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并将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二电压值;
依据各个第二电压值,计算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单元605用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包括获取单元605具体用于:
在第三采样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三采样周期,采集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并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三电压值;
依据各个第三电压值,计算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计算单元606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包括计算单元606具体用于:
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确定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
依据所述第一系数、所述第二系数、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计算单元606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包括计算单元606具体用于:
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确定第三系数;
依据所述第一系数、所述第三系数、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指令,其中,在所述指令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的设备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正负极之间接入第一电阻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正端开关管和负端开关管均处于断开状态;
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判断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是否小于预设电压值;
若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所述正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并控制所述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若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不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所述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在等待预设时长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
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或者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具体包括存储器701,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指令702,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指令702存储于存储器701中,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703执行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指令702进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正负极之间接入第一电阻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正端开关管和负端开关管均处于断开状态;
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判断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是否小于预设电压值;
若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所述正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并控制所述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若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不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所述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在等待预设时长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
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或者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系统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系统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正负极之间接入第一电阻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正端开关管和负端开关管均处于断开状态;
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判断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是否小于预设电压值;
若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所述正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并控制所述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若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不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所述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在等待预设时长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
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或者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包括:
在等待第一时长后,在第一采样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一采样周期,采集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并将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一电压值;
依据各个第一电压值,计算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
所述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包括:
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在第二采用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二采样周期,采集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并将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二电压值;
依据各个第二电压值,计算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包括:
在第三采样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三采样周期,采集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并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三电压值;
依据各个第三电压值,计算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确定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
依据所述第一系数、所述第二系数、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包括:
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确定第三系数;
依据所述第一系数、所述第三系数、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6.一种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动力电池包的正负极之间接入第一电阻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中的正端开关管和负端开关管均处于断开状态;
判断单元,用于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判断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是否小于预设电压值;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所述正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并控制所述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不小于预设电压值,则控制所述负端开关管处于闭合状态;
获取单元,用于在等待预设时长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
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或者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用于获取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包括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在等待第一时长后,在第一采样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一采样周期,采集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并将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一电压值;
依据各个第一电压值,计算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一平均电压值;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所述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包括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在等待第二时长后,在第二采用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二采样周期,采集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并将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二电压值;
依据各个第二电压值,计算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二平均电压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包括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在第三采样时长内,按预设的第三采样周期,采集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并每次采集到的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电压值作为第三电压值;
依据各个第三电压值,计算所述动力电池包负极对机壳地的第三平均电压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包括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确定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
依据所述第一系数、所述第二系数、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一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包括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依据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确定第三系数;
依据所述第一系数、所述第三系数、所述第三平均电压值和所述第二平均电压值,计算所述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的阻值。
CN202110627248.0A 2021-06-04 2021-06-04 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3589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7248.0A CN113358933B (zh) 2021-06-04 2021-06-04 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7248.0A CN113358933B (zh) 2021-06-04 2021-06-04 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8933A true CN113358933A (zh) 2021-09-07
CN113358933B CN113358933B (zh) 2024-01-12

Family

ID=77532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27248.0A Active CN113358933B (zh) 2021-06-04 2021-06-04 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893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5945A (zh) * 2021-12-29 2022-04-08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9597A (zh) * 2014-12-18 2015-04-2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的绝缘电阻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5911353A (zh) * 2016-04-15 2016-08-3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绝缘电阻检测电路及其绝缘电阻检测方法
CN108333429A (zh) * 2018-02-28 2018-07-27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的绝缘电阻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0389289A (zh) * 2018-04-18 2019-10-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绝缘故障检测方法及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9597A (zh) * 2014-12-18 2015-04-2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的绝缘电阻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5911353A (zh) * 2016-04-15 2016-08-3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绝缘电阻检测电路及其绝缘电阻检测方法
CN108333429A (zh) * 2018-02-28 2018-07-27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的绝缘电阻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10389289A (zh) * 2018-04-18 2019-10-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绝缘故障检测方法及控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384.1-2001》", 12 July 2001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5945A (zh) * 2021-12-29 2022-04-08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295945B (zh) * 2021-12-29 2023-10-03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8933B (zh) 2024-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47543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harging device and secondary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CN101960691B (zh) 电池组的充电装置和电池组的品质判断装置
US11916418B2 (en) Charging method and system, charging box, and Bluetooth earphones
CN102007420A (zh) 用于预测可再充电电池的寿命的方法和设备
CN112630661B (zh) 一种电池荷电状态soc估算方法和装置
CN113093015B (zh) 电池寿命估算方法、装置、电池管理系统、汽车及介质
EP4064510B1 (en) Battery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CN113358933A (zh) 移动式储能充电桩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5826959B (zh) 一种充电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740464A (zh) 电池电量补偿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2156260B (zh) 有源式高压直流开关振荡回路状态评估系统及其方法
JP3204312B2 (ja) 二次電池の急速充電方法及び充電装置
CN105548887B (zh) 一种电池电量值校准方法及其装置
CN10394213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953360B (zh) 一种储能设备的绝缘电阻快速检测方法
CN113381479A (zh) 充电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439603A (zh) 一种超级电容储能装置荷电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109007A (zh) 继电器内外侧绝缘阻值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2706627B (zh) 一种绝缘检测电路、方法及电动汽车
CN114089197A (zh) 一种门锁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283952B2 (ja) 電池残量検出装置、電池システム、電池残量検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208210A (zh) 一种pid充电电流防抖调控方法及终端
JP3730784B2 (ja) 電子機器装置
CN113212207B (zh) 一种充电桩的单体电芯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10244115A (zh) 一种基于信号连接性的负载开关事件检测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