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7942B - 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7942B
CN113357942B CN202110715573.2A CN202110715573A CN113357942B CN 113357942 B CN113357942 B CN 113357942B CN 202110715573 A CN202110715573 A CN 202110715573A CN 113357942 B CN113357942 B CN 1133579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flow rate
hot
exchange section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55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57942A (zh
Inventor
张俊
易海华
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owi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owi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owi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owi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155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579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57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7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57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7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spirally-wound plates or lamin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包括进液换热段、集中换热段、出液换热段和储热腔,用于连通储热腔和进液换热段的进液流速控制阀,用于限制热流体排出的出液流速控制阀。通过进液流速控制阀的作用,根据热流体流速的增加,改变调节阀门的开口闭合程度,防止突发热流体流量过大时对板式换热器内部的热流通管道产生冲击,尤其是削减对热流道的螺旋管道的冲击作用,提高该板式换热器的安全性;通过出液流速控制阀的作用,当通过的热流体的流速过低时,改变调节阀门进行封闭,使得热流体在尾端积攒并产生冲击作用,将容易沉降的固态物重新扬起,降低发生淤积的可能性,提高使用换热器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在石油化工、能源、冶金、制冷、核能等工业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换热设备。在传统板式换热器中,冷热两层流体通过换热板壁面进行热量交换。增加流体扰流度,达到传热强化的目的。传统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的设计,通常是在一维平面上进行设计,在尽量增加传热的基础上,降低阻力损失,使得间排布置的冷、热流体通道存在同一平面上进行一维导热,换热面积利用率低,因此公开号为CN108007244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螺旋推流通道板式换热器,其采用双螺旋形的冷、热流体通道来将一维导热向二维导热转换提高传热效率,且使得冷流体与热流体沿程间壁温差方向不断变化,使得换热面积增加提升热传驱动力。
但是该种板式换热器应用在化工厂的使用环境中,在该板式换热器在化工厂中使用时,由于化工反应的突变性,化工废热的产生通常不是均匀地产生,而是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热流体,使得热流体会短时间迅速冲击双螺旋形的冷、热流体通道,由于螺旋形地流道对流体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突然进入的热流体流量过大,容易对流道产生“水锤效应”,容易造成螺旋的流道受到大量力的冲击导致损毁,降低板式换热器的安全性,并且由于螺旋管道的局限性,流体进入螺旋管道后受到流道的限制,流体中的不稳定流向更加明显,从而导致在换热器的流程内部,流体降速效果明显,使得在热流体出口部流体淤积明显,流体中的固态物容易产生沉降,导致热流体出口部阻塞,影响换热器的使用。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具备换热效率高、对流道的冲击较小安全性能高、减小淤积情况减少维护成本等优点,解决了容易产生水锤效应导致安全性能较低、流体在流道内速度降低容易造成固态物淤积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容易产生水锤效应导致安全性能较低、流体在流道内速度降低容易造成固态物淤积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包括进液换热段、集中换热段、出液换热段和储热腔,所述储热腔、所述进液换热段、所述集中换热段和所述出液换热段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且从上到下依次连通;所述储热腔用于暂存过多的热流体;所述储热腔底端设置有进液流速控制阀,所述储热腔通过进液流速控制阀与所述进液换热段之间连通;所述出液换热段底端设置有出液流速控制阀;所述进液流速控制阀用于根据热流体从所述储热腔进入所述进液换热段的流速,控制所述进液流速控制阀的阀门开口大小;所述出液流速控制阀,用于根据热流体从所述出液换热段排出的流速,控制所述出液流速控制阀的阀门开口大小。
优选地,所述进液流速控制阀和所述出液流速控制阀均包括测速叶轮、测速控制器和调节阀门;所述测速叶轮用于检测经过的热流体流速;所述测速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测速叶轮的转速控制所述调节阀门的开口大小。
优选地,所述测速叶轮靠近所述测速控制器的一侧设置有定位销,所述测速控制器靠近所述测速叶轮的一侧内部设置有速度传感器,所述定位销随所述测速叶轮的转动同步转动,所述速度传感器根据所述定位销的转动频率测出所述测速叶轮的转速。
优选地,所述调节阀门包括固定阀芯、若干个调节扇和微型电机;若干所述调节扇圆周设置在所述固定阀芯外侧,所述微型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阀芯内部;若干所述调节扇贯穿入所述固定阀芯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副锥齿轮,所述微型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主锥齿轮,所述副锥齿轮与所述主锥齿轮之间啮合。
优选地,所述微型电机通过齿轮啮合驱动若干所述调节扇进行角度调节,所述测速控制器通过控制微型电机调节所述调节扇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集中换热段包括若干螺旋换热板,所述螺旋换热板上设置有若干换热流道组,若干所述换热流道组均包含成对设置的热流道和冷流道,所述热流道和冷流道沿轴线螺旋设置;在任意垂直与轴线的截面,所述热流道和所述冷流道间距数值均保持一致。
优选地,所述进液换热段顶端设置有热进口,所述进液换热段一侧设置有冷出口,所述进液换热段内部设置有若干进液换热板,所述进液换热板正背两面分别设置有若干热进液管和若干冷出液弯管;所述热进液管用于分别将所述热流道和所述热进口之间连通;所述冷出液弯管均为“L”型弯管,所述冷出液弯管用于分别将所述冷流道和所述冷出口之间连通。
优选地,所述出液换热段底端设置有热出口,所述出液换热段一侧设置有冷进口,所述出液换热段内部设置有若干出液换热板,所述出液换热板正背两面分别设置有若干热出液管和若干冷进液弯管;所述热出液管用于分别将所述热流道和所述热出口之间连通;所述冷进液弯管均为“L”型弯管,所述冷进液弯管用于分别将所述冷流道和所述冷进口之间连通。
优选地,所述热流道内部间隔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热流道的内壁所受的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实时反馈给进液流速控制阀的测速控制器,进液流速控制阀的流速控制器还根据压力的变化控制所述调节阀门的开口大小。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通过流速控制阀的作用,在大量热流体进入该板式换热器时,根据热流体流速的增加,改变调节阀门的开口闭合程度,从而使得进入换热段的热流通管道的热流体流量和流速保证在安全的范围内,防止突发热流体流量过大时对板式换热器内部的热流通管道产生冲击,尤其是削减对热流道的螺旋管道的冲击作用,降低对热流道的损耗,使得热流体涌入时对热流通管道的水锤效应被显著缩减,提高该板式换热器的安全性,并且有效延长管热流通管道的使用寿命。
2、该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通过出液流速控制阀的作用,在热流体即将流出该板式换热器时,对热流体的流速进行检测,当检测的热流体的流速过低时,改变调节阀门进行封闭,使得热流体在尾端积攒,并且在前端进入的热流体的作用下,提高热流体在热流通管道的内部的流速,使得热流体在热出口处进行积攒,并且将容易产生沉降的部分流体重新受到冲击的作用,将容易沉降的固态物重新扬起,从而减少热流道尾端淤积,进而延长因为管道淤积产生的疏通时间,减少维护成本,降低发生淤积的可能性,提高使用换热器使用寿命。
3、该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在集中换热段内部,热流道和冷流道沿轴线螺旋设置且成对设置,使得冷流体与热流体受到螺旋交错的热流道和冷流道的导流作用,将板式换热器常见的平面一维导热向二维导热扩展,从而提升有效传热面积利用率;并且由于冷流体和热流体之间沿各自流道的间壁流动,使得冷热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传热方向虽然在不断改变,传热间距始终保持均等,从而使得传热从单线传热转化成多角度多向传热,使得相同体积内换热面积增加,提升热传驱动力。
4、通过在热流道内设置压力传感器,通过实时监测内壁压力并反馈给测速控制器,可以进一步地修正控制调节阀门的开口,从多方面保证了内部压力保持在可接受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进液流速控制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进液流速控制阀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进液流速控制阀的另一个方向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调节阀门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进液换热段、集中换热段和出液换热段的换热路径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集中换热段的多组连续截面示意图。
图中:1、进液换热段;101、热进口;102、冷出口;103、进液换热板;104、热进液管;105、冷出液弯管;2、集中换热段;201、螺旋换热板;202、换热流道组;203、热流道;204、冷流道;3、出液换热段;301、热出口;302、冷进口;303、出液换热板;304、热出液管;305、冷进液弯管;4、储热腔;5、进液流速控制阀;501、测速叶轮;502、测速控制器;503、调节阀门;504、定位销;505、速度传感器;506、固定阀芯;507、调节扇;508、微型电机;6、出液流速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
请参阅图1-2,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包括进液换热段1、集中换热段2、出液换热段3和储热腔4,储热腔4、进液换热段1、集中换热段2和出液换热段3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且从上到下依次连通;储热腔4用于暂存过多的热流体;储热腔4底端设置有进液流速控制阀5,储热腔4通过进液流速控制阀5与进液换热段1之间连通;出液换热段3底端设置有出液流速控制阀6;进液流速控制阀5用于根据热流体从储热腔4进入进液换热段1的流速,控制进液流速控制阀5的阀门开口大小;出液流速控制阀6,用于根据热流体从出液换热段3排出的流速,控制出液流速控制阀6的阀门开口大小。
在实际应用时,进液换热段1、集中换热段2、出液换热段3和储热腔4外部设置有支架,使得储热腔4、进液换热段1、集中换热段2和出液换热段3从上到下依次竖直排列并且稳定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6,进液流速控制阀5和出液流速控制阀6的组成结构均相同,进液流速控制阀5和出液流速控制阀6均包括测速叶轮501、测速控制器502和调节阀门503;测速叶轮501用于检测经过的热流体流速;测速控制器502用于根据测速叶轮501的转速控制调节阀门503的开口大小。
在进液流速控制阀5中,随着测速叶轮501的转速增加,在测速控制器502控制下,调节阀门503的开口逐渐变小;在出液流速控制阀6中,随着测速叶轮501的转速降低,在测速控制器502控制下,调节阀门503的开口逐渐变小。
测速叶轮501靠近测速控制器50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销504,测速控制器502靠近测速叶轮501的一侧内部设置有速度传感器505,定位销504随测速叶轮501的转动同步转动,速度传感器505根据定位销504的转动频率测出测速叶轮501的转速。
调节阀门503包括固定阀芯506、若干个调节扇507和微型电机508;若干调节扇507圆周设置在固定阀芯506外侧,微型电机508设置在固定阀芯506内部;若干调节扇507贯穿入固定阀芯506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副锥齿轮,微型电机508的输出端设置有主锥齿轮,副锥齿轮与主锥齿轮之间啮合。
微型电机508通过齿轮啮合驱动若干调节扇507进行角度调节,测速控制器502通过控制微型电机508调节调节扇507的角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8,集中换热段2包括若干螺旋换热板201,螺旋换热板201上设置有若干换热流道组202,若干换热流道组202均包含成对设置的热流道203和冷流道204,热流道203和冷流道204沿轴线螺旋设置;在任意垂直与轴线的截面,热流道203和冷流道204间距数值均保持一致。
进液换热段1顶端设置有热进口101,进液换热段1一侧设置有冷出口102,进液换热段1内部设置有若干进液换热板103,进液换热板103正背两面分别设置有若干热进液管104和若干冷出液弯管105;热进液管104用于分别将热流道203和热进口101之间连通;冷出液弯管105均为“L”型弯管,冷出液弯管105用于分别将冷流道204和冷出口102之间连通。
出液换热段3底端设置有热出口301,出液换热段3一侧设置有冷进口302,出液换热段3内部设置有若干出液换热板303,出液换热板303正背两面分别设置有若干热出液管304和若干冷进液弯管305;热出液管304用于分别将热流道203和热出口301之间连通;冷进液弯管305均为“L”型弯管,冷进液弯管305用于分别将冷流道204和冷进口302之间连通。
热流道203内部间隔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热流道203的内壁所受的压力;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实时反馈给进液流速控制阀5的测速控制器502,进液流速控制阀5的流速控制器502还根据压力的变化控制调节阀门503的开口大小。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化工的废热排出管道接入该板式换热器顶端的储热腔4,使得热流体首先进入储热腔4内部暂存;热流体受到重力和自身性质的影响,自发从储热腔4经过进液流速控制阀5,从热进口101进入进液换热段1,再经过集中换热段2和出液换热段3,最终通过热出口301经过出液流速控制阀6流出该板式换热器;热流体在进液换热段1、集中换热段2和出液换热段3的流通顺序为热进液管104-热流道203-热出液管304。
冷流体从冷进口302进入出液换热段3,再经过集中换热段2和进液换热段1,最终通过冷出口102排出该板式换热器;冷流体在进液换热段1、集中换热段2和出液换热段3的流通顺序为冷进液管305-冷流道204-冷出液管105。
从而使得,热流体和冷流体在进液换热段1、集中换热段2和出液换热段3内部产生对流;热流体和冷流体在对流过程中由于温差的存在,产生热交换,并且由于对流的作用,使得热流体和冷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部始终保持较大的温差存在,保证冷热流体在该板式换热器中的换热效率。
由于冷进液弯管305和冷出液弯管105均为“L”型弯管,使得从侧面将冷流体送入板式换热器内部,热进液管104和热出液管304均为直管,使得在进液换热段1和出液换热段3内部产生错位对流,进而在进液换热段1和出液换热段3中同样具备换热过程,提高换热效率。
由于在集中换热段2内部,热流道203和冷流道204沿轴线螺旋设置且成对设置,使得冷流体与热流体在流经集中换热段2内部时,受到螺旋交错的热流道203和冷流道204的导流作用,将板式换热器常见的平面一维导热向二维导热扩展,从而提升有效传热面积利用率;并且由于冷流体和热流体之间沿各自流道的间壁流动,使得冷热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传热方向虽然在不断改变,传热间距始终保持均等,从而使得传热从单线传热转化成多角度多向传热,使得相同体积内换热面积增加,提升热传驱动力。
在该板式换热器使用中,进液流速控制阀5对从储热腔4进入进液换热段1的热流体的流速进行控制,出液流速控制阀6对从出液换热段3排出的热流体的流速进行控制;
热流体流经进液流速控制阀5或出液流速控制阀6时,热流体推动测速叶轮501转动,测速叶轮501转动使得定位销504同步转动;速度传感器505根据定位销504的转动频率测出测速叶轮501的转速,测速控制器502根据测速叶轮501的转速计算热流体的流速。
在进液流速控制阀5内部,通过测速控制器502计算得出的热流体的流速,测速控制器502控制微型电机508对各个调节扇507的翻转角度进行同步调节,在测速控制器502的控制下,测速叶轮501检测出的流速越大控制各个调节扇507的翻转角度越小,直至各个调节扇507将调节阀门503的开口达到限制的最小角度;
从而通过流速控制阀5的作用,在大量热流体进入该板式换热器时,首先在储热腔4内部积攒,通过流速控制阀5检测从储热腔4进入进液换热段1的热流体流速,并且在热流体流速由小增大时,通过测速控制器502控制各个调节扇507转动角度,将调节阀门503的开口由大到小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进入热进液管104、热流道203、热出液管304的热流体流量保证在安全的范围内,并且减小突发热流体流量过大时对板式换热器内部的热流通管道产生冲击,尤其是削减对热流道203的螺旋管道的冲击作用,降低对热流道203的损耗,并且通过对热流体流量的调整,使得热流体涌入时对热流通管道的水锤效应被显著缩减,提高该板式换热器的安全性,并且有效延长管热流通管道的使用寿命。
在出液流速控制阀6内部,通过测速控制器502计算得出的热流体的流速,测速控制器502控制微型电机508对各个调节扇507的翻转角度进行同步调节,在测速控制器502的控制下,测速叶轮501检测出的流速越小控制各个调节扇507的翻转角度越小,直至各个调节扇507将调节阀门503的开口完全闭合;
从而通过出液流速控制阀6的作用,在热流体即将流出该板式换热器时,对热流体的流速进行检测;当从板式换热器流出端检测到的热流体流速由大变小时,此时可认为在螺旋状的热流道203内部因流速过低,容易产生沉降效应;通过测速控制器502控制各个调节扇507转动角度,将调节阀门503的开口由大到小进行调节,并且在热流体流速降低到设定的阈值时,通过各个调节扇507将调节阀门503完全封闭;由于调节阀门503的封闭,使得热流体在尾端积攒,并且在前端进入的热流体的作用下,提高热流体在热流通管道的内部的流速,使得热流体在热出口301处进行积攒,并且将容易产生沉降的部分流体重新受到冲击的作用,将容易沉降的固态物重新扬起,从而减少热流道尾端淤积,进而延长因为管道淤积产生的疏通时间,减少维护成本,降低发生淤积的可能性,提高使用换热器使用寿命。
并且在该种板式换热器的螺旋状的热流道203内部,通过多个压力传感器对热流道203的内壁所受的压力进行检测,当某一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数值到达预设的数值时,给进液流速控制阀5的测速控制器502发出信号,通过进液流速控制阀5的测速控制器502控制调节阀门503的开口减小,以将热流道203内部的热流体的量进行削减,从而减少热流道203内壁受到的力的作用,防止热流道203受较大的冲击产生崩毁。
进一步地,在实际应用时,进液流速控制阀5和出液流速控制阀6内部的测速控制器502分别与总控制器之间电连接,通过总控制器对热流体流入和流出多个换热段的热流体流速进行综合控制;
总控制器用于根据其中一个测速控制器502测到的叶轮501的转速修正另一个测速控制器502控制所述调节阀门503的开口大小参数,具体地,总控制器综合了进液流速控制阀5和出液流速控制阀6内部的测速控制器502以及内部压力传感器综合进行调节开口大小的参数设置,优选地,可以采用权重加成的方式综合计算,进液流速控制阀5对应调节阀门503的开口调节参数计算时,进液流速控制阀5对应的测速控制器502的权重最大,出液流速控制阀6对应调节阀门503的开口调节参数计算时,出液流速控制阀6对应的测速控制器502的权重最大。当出液流速控制阀6检测到流出的热流体流速过大时,通过控制进液流速控制阀5减少流入的热流体流量,以减少多个换热段的热流道的压力,保证热流道受到的压力属于正常范围,以防止热流道应力崩毁;
当出液流速控制阀6检测到流出的热流体流速过小时,通过控制进液流速控制阀5增大流入的热流体流量,以提高热流道内部的流速,防止固态物沉降淤积的同时,提高热流道内部的流量,以使得多个换热段均能保持较高的换热效率,提高整体的换热效率,节约换热时间。
进一步地,在实际使用时,在测速叶轮501后端设置小型发电器,通过小型发电器对测速控制器502和微型电机508供电,从而使得能够通过热流体的动能进行发电,使得无需外接电源,测速控制器502和微型电机508即可运转,从而减小对外接电源的依赖。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包括进液换热段(1)、集中换热段(2)、出液换热段(3)和储热腔(4),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热腔(4)、所述进液换热段(1)、所述集中换热段(2)和所述出液换热段(3)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且从上到下依次连通;
所述储热腔(4)用于暂存过多的热流体;
所述储热腔(4)底端设置有进液流速控制阀(5),所述储热腔(4)通过进液流速控制阀(5)与所述进液换热段(1)之间连通;
所述出液换热段(3)底端设置有出液流速控制阀(6);
所述进液流速控制阀(5)用于根据热流体从所述储热腔(4)出口流出的热流体的流速,控制所述进液流速控制阀(5)的阀门开口大小;所述出液流速控制阀(6),用于根据热流体从所述出液换热段(3)排出的流速,控制所述出液流速控制阀(6)的阀门开口大小,所述进液流速控制阀(5)和所述出液流速控制阀(6)均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测速叶轮(501)、测速控制器(502)和调节阀门(503);
进液流速控制阀(5)和出液流速控制阀(6)内部的测速控制器(502)分别与总控制器之间电连接;
所述测速叶轮(501)用于检测经过的热流体流速;
所述测速控制器(502)用于根据所述测速叶轮(501)的转速控制所述调节阀门(503)的开口大小;
所述集中换热段(2)包括若干螺旋换热板(201),所述螺旋换热板(201)上设置有若干换热流道组(202),若干所述换热流道组(202)均包含成对设置的热流道(203)和冷流道(204),所述热流道(203)和冷流道(204)沿轴线螺旋设置;
在任意垂直与轴线的截面,所述热流道(203)和所述冷流道(204)间距数值均保持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速叶轮(501)靠近所述测速控制器(50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销(504),所述测速控制器(502)靠近所述测速叶轮(501)的一侧内部设置有速度传感器(505),所述定位销(504)随所述测速叶轮(501)的转动同步转动,所述速度传感器(505)根据所述定位销(504)的转动频率测出所述测速叶轮(501)的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门(503)包括固定阀芯(506)、若干个调节扇(507)和微型电机(508);
若干所述调节扇(507)圆周设置在所述固定阀芯(506)外侧,所述微型电机(508)设置在所述固定阀芯(506)内部;
若干所述调节扇(507)贯穿入所述固定阀芯(506)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副锥齿轮,所述微型电机(508)的输出端设置有主锥齿轮,所述副锥齿轮与所述主锥齿轮之间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电机(508)通过齿轮啮合驱动若干所述调节扇(507)进行角度调节,所述测速控制器(502)通过控制微型电机(508)调节所述调节扇(507)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换热段(1)顶端设置有热进口(101),所述进液换热段(1)一侧设置有冷出口(102),所述进液换热段(1)内部设置有若干进液换热板(103),所述进液换热板(103)正背两面分别设置有若干热进液管(104)和若干冷出液弯管(105);
所述热进液管(104)用于分别将所述热流道(203)和所述热进口(101)之间连通;
所述冷出液弯管(105)均为“L”型弯管,所述冷出液弯管(105)用于分别将所述冷流道(204)和所述冷出口(102)之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换热段(3)底端设置有热出口(301),所述出液换热段(3)一侧设置有冷进口(302),所述出液换热段(3)内部设置有若干出液换热板(303),所述出液换热板(303)正背两面分别设置有若干热出液管(304)和若干冷进液弯管(305);
所述热出液管(304)用于分别将所述热流道(203)和所述热出口(301)之间连通;
所述冷进液弯管(305)均为“L”型弯管,所述冷进液弯管(305)用于分别将所述冷流道(204)和所述冷进口(302)之间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203)内部间隔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热流道(203)的内壁所受的压力;
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实时反馈给所述进液流速控制阀(5)的测速控制器(502),所述进液流速控制阀(5)的流速控制器(502)还根据压力的变化控制调节阀门(503)的开口大小。
CN202110715573.2A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 Active CN1133579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5573.2A CN113357942B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5573.2A CN113357942B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7942A CN113357942A (zh) 2021-09-07
CN113357942B true CN113357942B (zh) 2023-06-02

Family

ID=77536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5573.2A Active CN113357942B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794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67736B2 (en) * 1983-06-06 1987-12-03 Ical Limited Low noise flow control valve
CN108007244B (zh) * 2017-11-27 2019-08-2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螺旋推流通道板式换热器
CN108458156A (zh) * 2018-01-08 2018-08-28 致和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多叶圆形调节阀
CN109029029A (zh) * 2018-08-16 2018-12-18 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 一种双进双出板式换热器及海水淡化装置
CN210833167U (zh) * 2019-09-17 2020-06-23 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其压力调整组件
CN212155965U (zh) * 2020-05-18 2020-12-15 王振兴 一种流量调节阀及电热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7942A (zh)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61540B1 (ko) 고정식 유로를 갖는 단계적 가동방식의 병렬식 소수력발전장치
CN103940260B (zh) 一种智能热电联产系统
CN113357942B (zh) 一种螺旋排布的高效板式换热器
CN201000286Y (zh) 污水及地表水冷热源筒簇在线防污换热装置
CN112197633A (zh) 基于串并联结合调节的显热蓄热换热管路连接结构和方法
CN207335495U (zh) 一种列管式换热装置
CN107525088A (zh) 一种用于火电厂低低温省煤器的清灰装置及运行方法
CN114543580B (zh) 防止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氧化皮堵塞的装置及其调控方法
CN216769396U (zh) 一种发电厂锅炉过热降温装置
CN101476821B (zh) 一种避免余热回收装置发生烟气露点腐蚀的方法
CN203880946U (zh) 一种燃气角管热水锅炉新型水循环结构
CN211041902U (zh) 流体流量超大范围波动下的热管换热器结构
CN105953262B (zh) 一种锅炉系统
CN201448918U (zh) 高智能板式换热机组
CN204313673U (zh) 螺旋螺纹缠绕式换热器
CN209325813U (zh) 一种改变受热面的烟气流向装置
CN213577461U (zh) 一种具有自动调温型节能过热器
CN216954127U (zh) 一种引风式三维肋管空冷换热器
CN202547453U (zh) 一种低温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
CN220624984U (zh) 一种船舶废气洗涤的热交换器
CN214470244U (zh) 用于自然水源与换热介质热交换的大型换热装置及系统
CN104713149A (zh) 一种热量自动计算的热电联产系统
CN216138081U (zh) 一种结晶器冷却控制装置
CN217109719U (zh) 一种自动调节循环水流量的防振动热网加热器
CN219083056U (zh) 一种可任意比混烧的煤、气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