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3968A - 一种胶体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及其普适性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胶体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及其普适性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3968A
CN113353968A CN202110341991.XA CN202110341991A CN113353968A CN 113353968 A CN113353968 A CN 113353968A CN 202110341991 A CN202110341991 A CN 202110341991A CN 113353968 A CN113353968 A CN 113353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ns
superlattice
source
nanowire
organic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19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书宏
李毅
张宇卓
张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Priority to CN2021103419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539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53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39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00Compounds of silv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11/00Compounds of cadmium
    • C01G11/02Sulf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3/00Compounds of copper
    • C01G3/12Sulf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1/00Compounds of cobalt
    • C01G51/30Sulf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3/00Compounds of nickel
    • C01G53/11Sulf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9/00Compounds of zinc
    • C01G9/08Sulf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01P2002/7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by d-values or two theta-values, e.g. as X-ray diagra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8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data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in group C01P2002/7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4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TEM, STEM, STM or AF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1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one dimension, e.g. needle-like
    • C01P2004/16Nanowires or nanorods, i.e. solid nanofibres with two nearly equal dimensions between 1-100 nanome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晶格纳米线,所述超晶格纳米线包括硫化物超晶格纳米线;所述硫化物包括ZnS和其他硫化物;所述其他硫化物包括CdS、Cu1.8S、Ag2S、MxSy或CuXS2;其中,M包括Co、Ni、Pb或Hg;X包括In或Sn。本发明可对组分、尺寸、晶相、界面和周期性进行精确控制,得到具有清晰异质界面的轴向超晶格纳米线。本发明利用设计的参数可调的纳米框架,通过操控其在阳离子交换反应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实现纳米框架内特定组分的选择性化学转化,由此建立了超晶格纳米线的轴向编码方法,可按需将纳米单元编辑成原子尺度精准的超晶格异质结构,为其在高效光电和光化学转化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Description

一种胶体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及其普适性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超晶格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胶体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及其普适性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纳米材料与技术己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系列低维纳米材料被开发出来并在电子学、光电子学、能源、环境及生物医药等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一维(1D)纳米线及其异质结构已成为功能性纳米材料与器件的重要构筑单元。据美国《化学评论》(ChemicalReview,2016年45期3781-3810页)报道,相比于零维和二维纳米材料,一维纳米线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例如其对电荷载流子、光子和声子的限域效应导致尺寸可调的电子能带结构、一维波导光学模和一维声子色散特性等。然而,单一组分纳米线的调控空间通常较小,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应用环境。相比下,多组分异质纳米线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将不同组分和物相的材料沿纳米线轴向进行分段堆垛,能够形成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可为实现高效光电和光化学转化提供优异的材料平台。现有的纳米线异质结构通常采用衬底生长方法,而衬底生长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不适于工业放大。相比衬底生长方法,溶液相合成的纳米线异质结构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放大生产的可能性。然而,当前溶液相可控合成轴向超晶格纳米线仍十分具有挑战。据美国《化学评论》(ChemicalReview,2016年116期10888-10933页)报道,尽管利用溶液-液-固相(SLS)和溶液-固-固相(SSS)生长策略可用于合成轴向超晶格纳米线,但这些方法通用性较差,难以找到适合于多种材料生长的催化剂和反应体系。另外,据美国《科学》(Science,2009年326期1247-1250页)报道,催化剂端点通常存在“残留效应”,极大地限制了界面清晰的异质结构的形成。而阳离子交换反应虽然可以实现界面清晰的轴向结构,但对每段材料的间距与数量仍无法控常。
因而,至今为止,可控合成具有清晰界面的轴向超晶格纳米线仍然是十分具有挑战,这也进而阻碍了我们对材料构效关系的深入解析,也成为本领域诸多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人员广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超晶格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胶体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本发明提供的超晶格纳米线,可按需将纳米单元编辑成原子尺度精准的超晶格异质结构,为其在高效光电和光化学转化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而且制备方法合成步骤简单,条件温和,适合于大规模生产推广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晶格纳米线,所述超晶格纳米线包括硫化物超晶格纳米线;
所述硫化物包括ZnS和其他硫化物;
所述其他硫化物包括CdS、Cu1.8S、Ag2S、MxSy或CuXS2
其中,M包括Co、Ni、Pb或Hg;
X包括In或Sn;
x为1~3的整数;y为1~4的整数。
优选的,所述超晶格纳米线还包括仅纳米线的一个端点为Ag2S纳米颗粒的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
所述Ag2S纳米颗粒的粒径为4~15nm;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为轴向超晶格纳米线;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的长度为20~1000nm;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的直径为4~15nm;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中,所述ZnS段的长度为10~100nm;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中,所述其他硫化物段的长度为2~10nm;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具有异质结构。
优选的,所述超晶格纳米线包括CdS-ZnS超晶格纳米线、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MxSy-ZnS超晶格纳米线和CuXS2-ZnS超晶格纳米线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具有竹节结构,所述ZnS为节间部分,所述其他硫化物为竹节部分;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具有均匀的交替生长的周期性结构;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中,不同的ZnS段的长度偏差小于等于ZnS段平均长度的10%;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中,不同的其他硫化物段的长度偏差小于等于其他硫化物段平均长度的10%;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具有第一半导体/第二半导体的异质结构或半导体/金属助催化剂的异质结构;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为具有可以分散在溶剂中的特性的胶体超晶格纳米线;
所述溶剂包括非极性溶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晶格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催化生长法,得到带Ag2S端点的超晶格纳米线Ag2S-CdS-ZnS;
2)将镉源与第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的镉源溶液、将上述步骤得到的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第三有机溶剂混合得到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分散液,以及烷基磷配位剂,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得到CdS-ZnS超晶格纳米线。
优选的,所述催化生长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锌源、银源与硫源在第一有机试剂中进行混合加热反应后,再交替加入镉源,或者镉源和锌源,各自反应一定时间,得到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
所述锌源包括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乙酸锌、氯化锌和硝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镉源包括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镉、乙酸镉和硝酸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银源包括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乙酸银和硝酸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硫源包括辛硫醇和/或十二硫醇;
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包括不饱和有机酸和/不饱和烯类溶剂;
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包括油酸和/或油胺;
所述混合加热反应的温度为190~250℃;
所述混合加热反应的升温速率为5~15℃/min;
所述混合加热反应的时间为20~60min。
优选的,所述催化生长法的具体步骤为:
将锌源、银源与硫源在部分第一有机试剂中混合加热至反应温度,保持0.5~10min,再加入余下的第一有机溶剂,继续反应30~60min,再加入镉源,或者镉源和锌源,冷却后,得到带Ag2S端点的超晶格纳米线Ag2S-CdS-ZnS;
所述再加入镉源的加入方式包括间歇性多次加入;
所述再加入镉源和锌源的加入方式包括间歇性多次加入;
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包括甲醇和/或乙醇;
所述第三有机溶剂包括甲苯和/或三氯甲烷;
所述烷基磷配位剂包括三正辛基膦和/或三丁基膦;
所述离子交换反应的时间为3~24小时;
所述离子交换反应的温度为20~60℃;
所述镉源与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10~100):1;
所述烷基磷配位剂与所述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20~100):1;
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与第三有机溶剂体积比为1:(2~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晶格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权利要求5~8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Cd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第三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的CdS-ZnS超晶格纳米线分散液,与铜源溶液或银源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得到Cu1.8S-ZnS或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
将得到的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第三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的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分散液、另一硫化物的前驱体溶液,以及烷基磷,进行再次离子交换后,得到硫化物-ZnS超晶格纳米线;
其中,所述硫化物包括MxSy或CuXS2
其中,M包括Co、Ni、Pb或Hg;
x为1~3的整数;y为1~4的整数;
X包括In或Sn。
优选的,所述铜源溶液由铜源和第二有机溶剂混合后得到;
所述铜源包括[MeCN]4CuPF6
所述银源溶液由银源和第二有机溶剂混合后得到;
所述银源包括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乙酸银和硝酸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离子交换反应的时间为5~30min;
所述离子交换反应的温度为20~60℃;
所述铜源与CdS-ZnS超晶格纳米线质量比为(1~5):1;
所述银源与CdS-ZnS超晶格纳米线质量比为(0.5~5):1;
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与第三有机溶剂体积比为1:(2~5)。
优选的,所述硫化物为MxSy时,所述再次离子交换反应的具体步骤为:
将钴源、镍源、铅源或汞源,与第一有机溶剂和第四有机溶剂混合,氮气下加热以溶解前驱体,得到溶液;
再将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烷基磷混合后,注入上述溶液中进行再次离子交换反应,得到MxSy-ZnS超晶格纳米线;
所述第四有机溶剂包括二苄醚;
所述烷基磷包括三正辛基膦;
所述烷基磷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10:(200~4000);
所述钴源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20~80):5;
所述镍源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20~80):5;
所述铅源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5~20):5;
所述汞源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20~80):5;
所述再次离子交换反应的温度为20~90℃;
所述再次离子交换反应的时间为10~60min。
优选的,所述硫化物为CuXS2时,所述再次离子交换反应的具体步骤为:
将铟源或锡源、第五有机溶剂和烷基磷混合,氮气下加热以溶解前驱体,得到溶液;
再将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第一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的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分散液,注入上述溶液中,进行再次离子交换反应,得到CuMS2-ZnS超晶格纳米线;
所述第五有机溶剂包括C8~C18的烯类溶剂;
所述烷基磷包括三正辛基膦;
所述烷基磷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10:(200~4000);
所述铟源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20~100):5;
所述锡源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20~100):5;
所述再次离子交换反应的温度为20~120℃;
所述再次离子交换反应的时间为20~60min。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晶格纳米线,所述超晶格纳米线包括硫化物超晶格纳米线;所述硫化物包括ZnS和其他硫化物;所述其他硫化物包括CdS、Cu1.8S、Ag2S、MxSy或CuXS2;其中,M包括Co、Ni、Pb或Hg;X包括In或Sn;x为1~3的整数;y为1~4的整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晶格纳米线,将不同组分和物相的材料沿纳米线轴向进行分段堆垛,进而形成轴向超晶格纳米线,而且还是一种胶体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可为实现高效光电和光化学转化提供优异的材料平台。本发明提供的超晶格纳米线,可对组分、尺寸、晶相、界面和周期性进行精确控制,得到了具有清晰异质界面的轴向超晶格纳米线。本发明利用预先设计的参数可调的纳米框架,通过操控其在阳离子交换反应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实现纳米框架内特定组分的选择性化学转化,由此建立这种超晶格纳米线的轴向编码方法。该方法可按需将纳米单元编辑成原子尺度精准的超晶格异质结构,为其在高效光电和光化学转化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据美国《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2015年6期6791号)报道,在电荷分离和转移方面,轴向异质纳米线为构建无缺陷的异质界面提供了可能,避免了界面处的电荷复合;便于进行能带工程设计和成分调制,从而实现电荷分离和能带弯曲;当将量子点嵌入纳米线中,纳米线可选择性钝化量子点特定晶面的表面缺陷,从而延长载流子寿命。而本发明提供的则是更加优异的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在光捕获能力方面,1D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具有大的光吸收截面积;因其允许高晶格失配度的材料相互结合,材料选择范围广,有利于实现太阳能全光谱吸收,并且其中每段纳米线不会阻挡其他区域的吸收。就表面氧化还原反应而言,当半导体材料与助催化剂形成超晶格纳米线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半导体的载流子扩散长度调节每段半导体纳米线的长度,以将电荷高效输运到特定电荷积累单元。
本发明还提供了胶体轴向超晶格纳米线的制备方法,这是一种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库程序化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这种程序化的离子交换反应能够制备一系列的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基于轴向脉冲外延生长策略,可制备CdS-ZnS轴向超晶格纳米线。通过选择性替换不同分段中的阳离子,可以将不同的硫化物组分集成到轴向超晶格纳米线中,同时可对纳米线的异质外延界面和几何结构参数进行高度控制。如此,本发明制备多达9种硫属化合物的轴向超晶格纳米线,集成了等离子体、金属或近红外活性硫属化合物,由此形成的P-N结或助催化剂可以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轴向编码策略,可以选择性地将CdS-ZnS模板中的CdS转化为其他等离子体、金属或近红外活性的硫属化合物,形成了包括Cu1.8S-ZnS、Ag2S-ZnS、Co3S4-ZnS、Ni3S4-ZnS、HgS-ZnS、PbS-ZnS、CuInS2-ZnS、CuSnS2-ZnS等多种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并且通过控制其模板材料的尺寸结构参数来实现轴向超晶格纳米线的直径、长度、间距、晶相等参数的精准调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的胶体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EDS元素面分布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EDS元素面分布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o3S4-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o3S4-ZnS超晶格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o3S4-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o3S4-ZnS超晶格纳米线的EDS元素面分布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Ni3S4-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Ni3S4-ZnS超晶格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Ni3S4-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Ni3S4-ZnS超晶格纳米线的EDS元素面分布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Pb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Pb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Pb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Pb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EDS元素面分布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Hg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Hg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Hg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Hg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EDS元素面分布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Ag2S-ZnS、PbS-ZnS、HgS-ZnS、Co3S4-ZnS超晶格纳米线的UV-vis吸收光谱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InS2-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InS2-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InS2-ZnS超晶格纳米线的EDS元素面分布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SnS2-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SnS2-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SnS2-ZnS超晶格纳米线的EDS元素面分布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InS2-ZnS、CuSnS2-Zn超晶格纳米线的UV-vis吸收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本发明所有原料,对其来源没有特别限制,在市场上购买的或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方法制备的即可。
本发明所用原料,对其纯度没有特别限制,本发明优选为分析纯或煤层气氧化催化剂制造领域的常规纯度即可。
本发明所有原料,其牌号和简称均属于本领域常规牌号和简称,每个牌号和简称在其相关用途的领域内均是清楚明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牌号、简称以及相应的用途,能够从市售中购买得到或常规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所有工艺,其简称均属于本领域的常规简称,每个简称在其相关用途的领域内均是清楚明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简称,能够理解其常规的工艺步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晶格纳米线,所述超晶格纳米线包括硫化物超晶格纳米线;
所述硫化物包括ZnS和其他硫化物;
所述其他硫化物包括CdS、Cu1.8S、Ag2S、MxSy或CuXS2
其中,M包括Co、Ni、Pb或Hg;
X包括In或Sn;
x为1~3的整数;y为1~4的整数。
本发明所述超晶格纳米线包括硫化物超晶格纳米线,其中,所述硫化物包括ZnS和其他硫化物,而其他硫化物包括CdS、Cu1.8S、Ag2S、MxSy或CuXS2。具体的,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优选包括CdS-ZnS超晶格纳米线、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MxSy-ZnS超晶格纳米线和CuXS2-ZnS超晶格纳米线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CdS-ZnS超晶格纳米线、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MxSy-ZnS超晶格纳米线或CuXS2-ZnS超晶格纳米线。
在本发明中,x为1~3的整数,可以为1、2或3。y为1~4的整数,可以为1、2、3或4。
在本发明中,所述超晶格纳米线还包括仅纳米线的一个端点为Ag2S纳米颗粒的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其中,所述Ag2S纳米颗粒的粒径优选为4~15nm,更优选为6~13nm,更优选为8~11nm。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由于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中的一个端点为Ag2S纳米颗粒,所以其也可以认为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超晶格纳米线。在本发明中,所述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也称为Ag2S-CdS-ZnS纳米线或Ag2S-CdS-ZnS分段纳米线。但应该指出,本发明所述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除去一个端点上的Ag2S纳米颗粒以外,其满足Cd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定义,因而本发明将其命名为一个端点为Ag2S纳米颗粒的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或一个端点为Ag2S纳米颗粒的CdS-ZnS超晶格纳米线。
在本发明中,所述超晶格纳米线的长度优选为20~1000nm,更优选为120~800nm,更优选为220~700nm,更优选为320~600nm,更优选为400~500nm。
在本发明中,所述超晶格纳米线的直径优选为4~15nm,更优选为6~13nm,更优选为8~11nm。
在本发明中,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中,所述ZnS段的长度优选为10~100nm,更优选为30~80nm,更优选为50~60nm。
在本发明中,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中,所述其他硫化物段的长度优选为2~10nm,更优选为3~9nm,更优选为4~8nm,更优选为5~7nm。
在本发明中,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优选具有竹节结构,所述ZnS为节间部分,所述其他硫化物为竹节部分。只是,竹节部分与节间部分在直径上是相同的。
在本发明中,所述超晶格纳米线具有均匀的交替生长的周期性结构。特别的,本发明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中,不同的ZnS段的长度偏差优选小于等于ZnS段平均长度(即各个ZnS段的平均长度)的10%,更优选小于等于8%,更优选小于等于5%。在本发明中,单个ZnS段的长度与ZnS段平均长度的偏差也优选小于等于10%,更优选小于等于8%,更优选小于等于5%。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中,不同的其他硫化物段的长度偏差小于等于其他硫化物段平均长度(即各个其他硫化物段的平均长度)的10%,更优选小于等于8%,更优选小于等于5%。在本发明中,单个其他硫化物段的长度与其他硫化物段平均长度的偏差也优选小于等于10%,更优选小于等于8%,更优选小于等于5%。
在本发明中,所述超晶格纳米线具有异质结构,具体可以为具有第一半导体/第二半导体的异质结构或半导体/金属助催化剂的异质结构。而且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优选为轴向超晶格纳米线。也可以为胶体超晶格纳米线,即具有可以分散在溶剂中的特性的超晶格纳米线。其中,所述溶剂优选包括非极性溶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晶格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催化生长法,得到带Ag2S端点的超晶格纳米线Ag2S-CdS-ZnS;
2)将镉源与第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的镉源溶液、将上述步骤得到的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第三有机溶剂混合得到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分散液,以及烷基磷配位剂,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得到CdS-ZnS超晶格纳米线。
本发明首先利用催化生长法,得到带Ag2S端点的超晶格纳米线Ag2S-CdS-ZnS。
在本发明中,所述催化生长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将锌源、银源与硫源在第一有机试剂中进行混合加热反应后,再交替加入镉源,或者镉源和锌源,各自反应一定时间,得到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
将锌源、银源与硫源在第一有机试剂中进行混合加热反应后,再交替加入镉源,或者镉源和锌源,各自反应一定时间,得到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
在本发明中,所述锌源优选包括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乙酸锌、氯化锌和硝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乙酸锌、氯化锌或硝酸锌。
在本发明中,所述镉源优选包括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镉、乙酸镉和硝酸镉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镉、乙酸镉或硝酸镉。
在本发明中,所述银源优选包括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乙酸银和硝酸银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乙酸银或硝酸银。
在本发明中,所述硫源优选包括辛硫醇和/或十二硫醇,更优选为辛硫醇或十二硫醇。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包括不饱和有机酸和/不饱和烯类溶剂,更优选包括油酸和/或油胺,更优选为油酸或油胺。
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加热反应的温度优选为190~250℃,更优选为200~240℃,更优选为210~230℃。
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加热反应的升温速率优选为5~15℃/min,更优选为7~13℃/min,更优选为9~11℃/min。
在本发明中,所述混合加热反应的时间优选为20~60min,更优选为25~55min,更优选为30~50min,更优选为35~45min。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催化生长法的具体步骤优选为:
将锌源、银源与硫源在部分第一有机试剂中混合加热至反应温度,保持0.5~10min,再加入余下的第一有机溶剂,继续反应30~60min,再加入镉源,或者镉源和锌源,冷却后,得到带Ag2S端点的超晶格纳米线Ag2S-CdS-ZnS。
其中,所述再加入镉源的加入方式优选包括间歇性多次加入。所述再加入镉源和锌源的加入方式优选包括间歇性多次加入。
本发明随后将镉源与第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的镉源溶液、将上述步骤得到的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第三有机溶剂混合得到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分散液,以及烷基磷配位剂,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得到CdS-ZnS超晶格纳米线。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优选包括甲醇和/或乙醇,更优选为甲醇或乙醇。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三有机溶剂优选包括甲苯和/或三氯甲烷,更优选为甲苯或三氯甲烷。
在本发明中,所述烷基磷配位剂优选包括三正辛基膦和/或三丁基膦,更优选为三正辛基膦或三丁基膦。
在本发明中,所述离子交换反应的时间优选为3~24小时,更优选为6~21小时,更优选为9~18小时,更优选为12~15小时。
在本发明中,所述离子交换反应的温度优选为20~60℃,更优选为25~55℃,更优选为30~50℃,更优选为35~45℃。
在本发明中,所述镉源与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优选为(10~100):1,更优选为(30~80):1,更优选为(50~60):1。
在本发明中,所述烷基磷配位剂与所述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优选为(20~100):1,更优选为(30~90):1,更优选为(40~80):1,更优选为(50~70):1。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与第三有机溶剂体积比优选为1:(2~5),更优选为1:(2.5~4.5),更优选为1:(3~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晶格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Cd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第三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的CdS-ZnS超晶格纳米线分散液,与铜源溶液或银源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得到Cu1.8S-ZnS或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
在本发明中,所述铜源溶液优选由铜源和第二有机溶剂混合后得到。具体的,所述铜源优选包括[MeCN]4CuPF6。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优选包括甲醇和/或乙醇,更优选为甲醇或乙醇。
在本发明中,所述银源溶液优选由银源和第二有机溶剂混合后得到。具体的,所述银源优选包括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乙酸银和硝酸银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乙酸银或硝酸银。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优选包括甲醇和/或乙醇,更优选为甲醇或乙醇。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三有机溶剂优选包括甲苯和/或三氯甲烷,更优选为甲苯或三氯甲烷。
在本发明中,所述离子交换反应的时间优选为5~30min,更优选为10~25min,更优选为15~20min。
在本发明中,所述离子交换反应的温度优选为20~60℃,更优选为25~55℃,更优选为30~50℃,更优选为35~45℃。
在本发明中,所述铜源与CdS-ZnS超晶格纳米线质量比优选为(1~5):1,更优选为(1.5~4.5):1,更优选为(2~4):1,更优选为(2.5~3.5):1。
在本发明中,所述银源与CdS-ZnS超晶格纳米线质量比优选为(0.5~5):1,更优选为(1.5~4):1,更优选为(2.5~3):1。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与第三有机溶剂体积比优选为1:(2~5)更优选为1:(2.5~4.5),更优选为1:(3~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超晶格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备得到的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第三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的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分散液、另一硫化物的前驱体溶液,以及烷基磷,进行再次离子交换后,得到硫化物-ZnS超晶格纳米线;
其中,所述硫化物包括MxSy或CuXS2
其中,M包括Co、Ni、Pb或Hg;
x为1~3的整数;y为1~4的整数;
X包括In或Sn。
在本发明中,x为1~3的整数,可以为1、2或3。y为1~4的整数,可以为1、2、3或4。
具体的,所述硫化物优选为MxSy时,所述再次离子交换反应的具体步骤可以为:
将钴源、镍源、铅源或汞源,与第一有机溶剂和第四有机溶剂混合,氮气下加热以溶解前驱体,得到溶液;
再将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烷基磷混合后,注入上述溶液中进行再次离子交换反应,得到MxSy-ZnS超晶格纳米线。
在本发明中,所述钴源优选包括CoCl2
在本发明中,所述镍源优选包括NiCl2
在本发明中,所述铅源优选包括Pb(acac)2
在本发明中,所述汞源优选包括HgCl2
在本发明中,第一有机溶剂优选包括油酸和/或油胺,更优选为油酸或油胺。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四有机溶剂优选包括二苄醚。
在本发明中,所述烷基磷优选包括三正辛基膦。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四有机溶剂与第一有机溶剂体积比优选为(5~10):2,更优选为(6~9):2,更优选为(7~8):2。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与烷基磷的体积比优选为2:(1.5~10),更优选为2:(3.5~8),更优选为2:(5.5~6)。
在本发明中,所述烷基磷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优选为10:(200~4000),更优选为10:(700~3500),更优选为10:(1200~3000),更优选为10:(1700~2500)。
在本发明中,所述钴源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优选为(20~80):5,更优选为(30~70):5,更优选为(40~60):5。
在本发明中,所述镍源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优选为(20~80):5,更优选为(30~70):5,更优选为(40~60):5。
在本发明中,所述铅源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优选为(5~20):5,更优选为(8~18):5,更优选为(10~15):5。
在本发明中,所述汞源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优选为(20~80):5,更优选为(30~70):5,更优选为(40~60):5。
在本发明中,所述再次离子交换反应的温度优选为20~90℃,更优选为30~80℃,更优选为40~70℃,更优选为50~60℃。
在本发明中,所述再次离子交换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0~60min,更优选为20~50min,更优选为30~40min。
本发明所述硫化物为CuXS2时,所述再次离子交换反应的具体步骤可以为:
将铟源或锡源、第五有机溶剂和烷基磷混合,氮气下加热以溶解前驱体,得到溶液;
再将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第一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的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分散液,注入上述溶液中,进行再次离子交换反应,得到CuMS2-ZnS超晶格纳米线。
在本发明中,所述铟源优选包括In(acac)3
在本发明中,所述锡源优选包括SnCl2(acac)2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优选包括油酸和/或油胺,更优选为油酸或油胺。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五有机溶剂优选包括C8~C18的烯类溶剂。
在本发明中,所述烷基磷优选包括三正辛基膦。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与第五有机溶剂体积比优选为2:(5~10),更优选为2:(6~9),更优选为2:(7~8)。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五有机溶剂与烷基磷的体积比优选为5:(1~10),更优选为5:(3~8),更优选为5:(5~6)。
在本发明中,所述烷基磷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优选为10:(200~4000),更优选为10:(700~3500),更优选为10:(1200~3000),更优选为10:(1700~2500)。
在本发明中,所述铟源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优选为(20~100):5,更优选为(30~90):5,更优选为(40~80):5,更优选为(50~70):5。
在本发明中,所述锡源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优选为(20~100):5,更优选为(30~90):5,更优选为(40~80):5,更优选为(50~70):5。
在本发明中,所述再次离子交换反应的温度优选为20~120℃,更优选为40~100℃,更优选为60~80℃。
在本发明中,所述再次离子交换反应的时间优选为20~60min,更优选为25~55min,更优选为30~50min,更优选为35~45min。
本发明为完整和细化整体制备方法,更好的保证超晶格纳米线的形貌、参数和结构,提高超晶格纳米线的性能,本发明上述提供的超晶格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具体可以为一种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库的普适制备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催化生长法合成带Ag2S催化剂端点的CdS-ZnS轴向超晶格纳米线;
S2)利用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分散液与Cd2+前驱体溶液进行阳离子交换,得到CdS-ZnS超晶格纳米线;
S3)利用CdS-ZnS超晶格纳米线分散液分别与Cu+和Ag+前驱体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得到Cu1.8S-ZnS和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
S4)利用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分散液与My +前驱体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得到MxSy-ZnS超晶格纳米线(M=Co,Ni,Pb,Hg);
S5)利用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M3+前驱体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得到CuXS2-ZnS超晶格纳米线(X=In,Sn)。
具体的,所述带Ag2S催化剂端点的CdS-ZnS纳米线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将锌源、银源与硫源在第一有机试剂中混合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再交替加入镉源和锌源,各自反应一定时间,得到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CdS-ZnS纳米线的一端含有Ag2S纳米颗粒)。
具体的,所述混合加热反应具体也可以为:将锌源、银源与硫源在部分第一有机试剂中混合加热至反应温度保持0.5~10min,再加入余下的第一有机溶剂,继续反应30~60min,再原位加入镉源,以20min/每次的时间间隔重复加入,冷却后,得到带Ag2S催化剂端点的CdS-ZnS纳米线。
具体的,所述CdS-ZnS超晶格纳米线优选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将镉源与第二有机溶剂混合,上述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第三有机溶剂混合,加入烷基磷进行离子交换反应,获得CdS-ZnS超晶格纳米线。
具体的,所述Cu1.8S-ZnS和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优选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将铜/银源与第二有机溶剂混合,上述Cd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第三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得到Cu1.8S-ZnS和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
具体的,所述MxSy-ZnS超晶格纳米线(M=Co,Ni,Pb,Hg)优选按照以下方法制备:
将钴源、镍源、铅源、汞源与第一有机溶剂和第四有机溶剂混合,氮气下加热以溶解前驱物,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烷基磷混合后注入上述溶液中进行反应,得到MxSy-ZnS超晶格纳米线。
具体的,所述CuMS2-ZnS超晶格纳米线(M=In,Sn)优选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将铟源、锡源与第五有机溶剂和烷基磷混合,氮气下加热以溶解前驱物,将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分散在第一有机溶剂中,注入上述溶液反应,得到CuMS2-ZnS超晶格纳米线。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制备的胶体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的示意图。
本发明上述步骤提供一种胶体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及一种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库的普适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超晶格纳米线,可对组分、尺寸、晶相、界面和周期性进行精确控制,得到了具有清晰异质界面的轴向超晶格纳米线。本发明利用预先设计的参数可调的纳米框架,通过操控其在阳离子交换反应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实现纳米框架内特定组分的选择性化学转化,由此建立这种超晶格纳米线的轴向编码方法。该方法可按需将纳米单元编辑成原子尺度精准的超晶格异质结构,为其在高效光电和光化学转化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本发明提供了性能更加优异的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在光捕获能力方面,1D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具有大的光吸收截面积;因其允许高晶格失配度的材料相互结合,材料选择范围广,有利于实现太阳能全光谱吸收,并且其中每段纳米线不会阻挡其他区域的吸收。就表面氧化还原反应而言,当半导体材料与助催化剂形成超晶格纳米线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半导体的载流子扩散长度调节每段半导体纳米线的长度,以将电荷高效输运到特定电荷积累单元。
本发明还提供了胶体轴向超晶格纳米线的制备方法,这是一种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库程序化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这种程序化的离子交换反应能够制备一系列的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基于轴向脉冲外延生长策略,可制备CdS-ZnS轴向超晶格纳米线。通过选择性替换不同分段中的阳离子,可以将不同的硫化物组分集成到轴向超晶格纳米线中,同时可对纳米线的异质外延界面和几何结构参数进行高度控制。如此,本发明制备多达9种硫属化合物的轴向超晶格纳米线,集成了等离子体、金属或近红外活性硫属化合物,由此形成的P-N结或助催化剂可以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轴向编码策略,可以选择性地将CdS-ZnS模板中的CdS转化为其他等离子体、金属或近红外活性的硫属化合物,形成了包括Cu1.8S-ZnS、Ag2S-ZnS、Co3S4-ZnS、Ni3S4-ZnS、HgS-ZnS、PbS-ZnS、CuInS2-ZnS、CuSnS2-ZnS等多种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并且通过控制其模板材料的尺寸结构参数来实现轴向超晶格纳米线的直径、长度、间距、晶相等参数的精准调控。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晶格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是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制备Ag2S-CdS-ZnS纳米线
将锌源、银源与硫源在部分第一有机试剂中混合加热至反应温度保持5min,再加入余下的第一有机溶剂,继续反应,再原位加入镉源,以20min/每次的时间间隔重复加入,冷却后,得到带Ag2S催化剂端点的CdS-ZnS纳米线。
其中,锌源为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镉源为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镉,银源为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硫源为十二硫醇,第一有机溶剂为油酸。混合加热反应的温度为210℃,升温速率为10℃/min;混合加热反应的时间为40min。
制备CdS-ZnS超晶格纳米线:
将镉源与第二有机溶剂混合,上述带Ag2S催化剂端点的CdS-ZnS纳米线与第三有机溶剂混合,加入配位剂进行离子交换反应,获得CdS-ZnS超晶格纳米线。
其中,镉源为硝酸镉,第二有机溶剂为甲醇,第三有机溶剂为甲苯,配位剂为三丁基膦,离子交换反应时间为6小时,温度为25℃;镉源与CdS-ZnS纳米线质量比为50:1;第二有机溶剂与第三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2。
制备Cu1.8S-ZnS和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
将铜/银源与第二有机溶剂混合,上述Cd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第三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离子交换反应,获得Cu1.8S-ZnS和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
其中,铜源为[MeCN]4CuPF6;银源为硝酸银。离子交换反应时间为30分钟,反应温度为25℃;铜源与CdS-ZnS超晶格纳米线质量比为3:1;银源与CdS-ZnS超晶格纳米线质量比为0.8:1;第二有机溶剂与第三有机溶剂体积比为1:2。
对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进行分析和表征。
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图谱。
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参见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EDS元素面分布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进行分析和表征。
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参见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图谱。
参见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参见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EDS元素面分布图。
制备MxSy-ZnS超晶格纳米线:
将钴源、镍源、铅源或汞源,分别与第一有机溶剂和第四有机溶剂混合,氮气下加热,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配位剂混合后注入上述溶液反应,获得MxSy-ZnS超晶格纳米线。
其中,钴源优选为CoCl2,镍源为NiCl2,铅源为Pb(acac)2,汞源为HgCl2。第三有机溶剂为二苄醚,第四有机溶剂为油胺。配位剂为三正辛基膦。
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5分钟。第三有机溶剂与第四有机溶剂体积比为5:2。第一有机溶剂与配位剂体积比为2:1.5。钴源与纳米线质量比为47:5,镍源与纳米线质量比为47:5,铅源与纳米线质量比为9:5,汞源与纳米线质量比为47:5,烷基磷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10:1500。
对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o3S4-ZnS超晶格纳米线进行分析和表征。
参见图1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o3S4-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参见图11,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o3S4-ZnS超晶格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图谱。
参见图12,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o3S4-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参见图13,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o3S4-ZnS超晶格纳米线的EDS元素面分布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Ni3S4-ZnS超晶格纳米线进行分析和表征。
参见图14,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Ni3S4-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参见图15,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Ni3S4-ZnS超晶格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图谱。
参见图16,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Ni3S4-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参见图17,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Ni3S4-ZnS超晶格纳米线的EDS元素面分布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PbS-ZnS超晶格纳米线进行分析和表征。
参见图18,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Pb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参见图19,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Pb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图谱。
参见图20,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Pb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参见图21,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Pb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EDS元素面分布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HgS-ZnS超晶格纳米线进行分析和表征。
参见图22,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Hg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参见图23,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Hg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图谱。
参见图24,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Hg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参见图25,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Hg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EDS元素面分布图。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Ag2S-ZnS、PbS-ZnS、HgS-ZnS、Co3S4-ZnS超晶格纳米线进行分析。
参见图26,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Ag2S-ZnS、PbS-ZnS、HgS-ZnS、Co3S4-ZnS超晶格纳米线的UV-vis吸收光谱图。
制备CuXS2-ZnS超晶格纳米线:
将铟源、锡源与第五有机溶剂和配位剂混合氮气下加热,将第一有机溶剂和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混合,注入上述溶液反应生成CuMS2-ZnS超晶格纳米线。
其中,铟源为In(acac)3,锡源为SnCl2(acac)2,第四有机溶剂为油胺,第五有机溶剂为十八烯,配位剂为三正辛基膦。
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20分钟。第四有机溶剂与第五有机溶剂体积比为2:5;第五有机溶剂与配位剂的体积比为5:1。铟源与纳米线质量比为82.4:5,锡源与纳米线质量比为94.6:5。烷基磷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10:1500。
对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InS2-ZnS超晶格纳米线进行分析和表征。
参见图27,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InS2-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参见图28,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InS2-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参见图29,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InS2-ZnS超晶格纳米线的EDS元素面分布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SnS2-ZnS超晶格纳米线进行分析和表征。
参见图30,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SnS2-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参见图31,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SnS2-ZnS超晶格纳米线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参见图32,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SnS2-ZnS超晶格纳米线的EDS元素面分布图。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InS2-ZnS、CuSnS2-Zn超晶格纳米线进行分析。
参见图33,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CuInS2-ZnS、CuSnS2-Zn超晶格纳米线的UV-vis吸收光谱图。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胶体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及其普适性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包括最佳方式,并且也使得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都能够实践本发明,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和实施任何结合的方法。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专利保护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来限定,并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其他实施例。如果这些其他实施例具有不是不同于权利要求文字表述的结构要素,或者如果它们包括与权利要求的文字表述无实质差异的等同结构要素,那么这些其他实施例也应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超晶格纳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晶格纳米线包括硫化物超晶格纳米线;
所述硫化物包括ZnS和其他硫化物;
所述其他硫化物包括CdS、Cu1.8S、Ag2S、MxSy或CuXS2
其中,M包括Co、Ni、Pb或Hg;
X包括In或Sn;
x为1~3的整数;y为1~4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晶格纳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晶格纳米线还包括仅纳米线的一个端点为Ag2S纳米颗粒的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
所述Ag2S纳米颗粒的粒径为4~15nm;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为轴向超晶格纳米线;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的长度为20~1000nm;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的直径为4~15nm;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中,所述ZnS段的长度为10~100nm;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中,所述其他硫化物段的长度为2~10nm;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具有异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晶格纳米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晶格纳米线包括CdS-ZnS超晶格纳米线、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MxSy-ZnS超晶格纳米线和CuXS2-ZnS超晶格纳米线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具有竹节结构,所述ZnS为节间部分,所述其他硫化物为竹节部分;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具有均匀的交替生长的周期性结构;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中,不同的ZnS段的长度偏差小于等于ZnS段平均长度的10%;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中,不同的其他硫化物段的长度偏差小于等于其他硫化物段平均长度的10%;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具有第一半导体/第二半导体的异质结构或半导体/金属助催化剂的异质结构;
所述超晶格纳米线为具有可以分散在溶剂中的特性的胶体超晶格纳米线;
所述溶剂包括非极性溶剂。
4.一种超晶格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催化生长法,得到带Ag2S端点的超晶格纳米线Ag2S-CdS-ZnS;
2)将镉源与第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的镉源溶液、将上述步骤得到的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第三有机溶剂混合得到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分散液,以及烷基磷配位剂,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得到CdS-ZnS超晶格纳米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生长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锌源、银源与硫源在第一有机试剂中进行混合加热反应后,再交替加入镉源,或者镉源和锌源,各自反应一定时间,得到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
所述锌源包括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乙酸锌、氯化锌和硝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镉源包括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镉、乙酸镉和硝酸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银源包括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乙酸银和硝酸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硫源包括辛硫醇和/或十二硫醇;
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包括不饱和有机酸和/不饱和烯类溶剂;
所述第一有机溶剂包括油酸和/或油胺;
所述混合加热反应的温度为190~250℃;
所述混合加热反应的升温速率为5~15℃/min;
所述混合加热反应的时间为20~60min。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生长法的具体步骤为:
将锌源、银源与硫源在部分第一有机试剂中混合加热至反应温度,保持0.5~10min,再加入余下的第一有机溶剂,继续反应30~60min,再加入镉源,或者镉源和锌源,冷却后,得到带Ag2S端点的超晶格纳米线Ag2S-CdS-ZnS;
所述再加入镉源的加入方式包括间歇性多次加入;
所述再加入镉源和锌源的加入方式包括间歇性多次加入;
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包括甲醇和/或乙醇;
所述第三有机溶剂包括甲苯和/或三氯甲烷;
所述烷基磷配位剂包括三正辛基膦和/或三丁基膦;
所述离子交换反应的时间为3~24小时;
所述离子交换反应的温度为20~60℃;
所述镉源与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10~100):1;
所述烷基磷配位剂与所述Ag2S-Cd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20~100):1;
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与第三有机溶剂体积比为1:(2~5)。
7.一种超晶格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权利要求5~8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Cd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第三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的CdS-ZnS超晶格纳米线分散液,与铜源溶液或银源溶液,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得到Cu1.8S-ZnS或Ag2S-ZnS超晶格纳米线;
将得到的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第三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的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分散液、另一硫化物的前驱体溶液,以及烷基磷,进行再次离子交换后,得到硫化物-ZnS超晶格纳米线;
其中,所述硫化物包括MxSy或CuXS2
其中,M包括Co、Ni、Pb或Hg;
x为1~3的整数;y为1~4的整数;
X包括In或S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源溶液由铜源和第二有机溶剂混合后得到;
所述铜源包括[MeCN]4CuPF6
所述银源溶液由银源和第二有机溶剂混合后得到;
所述银源包括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乙酸银和硝酸银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离子交换反应的时间为5~30min;
所述离子交换反应的温度为20~60℃;
所述铜源与CdS-ZnS超晶格纳米线质量比为(1~5):1;
所述银源与CdS-ZnS超晶格纳米线质量比为(0.5~5):1;
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与第三有机溶剂体积比为1:(2~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物为MxSy时,所述再次离子交换反应的具体步骤为:
将钴源、镍源、铅源或汞源,与第一有机溶剂和第四有机溶剂混合,氮气下加热以溶解前驱体,得到溶液;
再将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烷基磷混合后,注入上述溶液中进行再次离子交换反应,得到MxSy-ZnS超晶格纳米线;
所述第四有机溶剂包括二苄醚;
所述烷基磷包括三正辛基膦;
所述烷基磷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10:(200~4000);
所述钴源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20~80):5;
所述镍源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20~80):5;
所述铅源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5~20):5;
所述汞源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20~80):5;
所述再次离子交换反应的温度为20~90℃;
所述再次离子交换反应的时间为10~6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物为CuXS2时,所述再次离子交换反应的具体步骤为:
将铟源或锡源、第五有机溶剂和烷基磷混合,氮气下加热以溶解前驱体,得到溶液;
再将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与第一有机溶剂混合得到的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分散液,注入上述溶液中,进行再次离子交换反应,得到CuMS2-ZnS超晶格纳米线;
所述第五有机溶剂包括C8~C18的烯类溶剂;
所述烷基磷包括三正辛基膦;
所述烷基磷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10:(200~4000);
所述铟源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20~100):5;
所述锡源与Cu1.8S-ZnS超晶格纳米线的质量比为(20~100):5;
所述再次离子交换反应的温度为20~120℃;
所述再次离子交换反应的时间为20~60min。
CN202110341991.XA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胶体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及其普适性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3539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1991.XA CN113353968A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胶体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及其普适性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1991.XA CN113353968A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胶体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及其普适性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3968A true CN113353968A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25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1991.XA Pending CN113353968A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胶体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及其普适性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3968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6882A (zh) * 2012-02-29 2012-07-18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一种氧化锌/硫化锌超晶格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2426A (zh) * 2013-03-25 2013-07-24 温州大学 一种纳米异质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9502A (zh) * 2013-09-03 2013-12-18 许昌学院 一种Cu7.2S4+x超晶格纳米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100427A (ja) * 2014-11-20 2016-05-3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量子ドットナノワ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発光素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6882A (zh) * 2012-02-29 2012-07-18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一种氧化锌/硫化锌超晶格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12426A (zh) * 2013-03-25 2013-07-24 温州大学 一种纳米异质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9502A (zh) * 2013-09-03 2013-12-18 许昌学院 一种Cu7.2S4+x超晶格纳米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16100427A (ja) * 2014-11-20 2016-05-3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量子ドットナノワ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発光素子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I LI ET AL.: "One-Dimensional Superlattice Heterostructure Librar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vol. 143, pages 7013 - 7020 *
YI LI ET AL.: "Pulsed axial epitaxy of colloidal quantum dots in nanowires enables facet-selective passiv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
YI LI ET AL.: "Pulsed axial epitaxy of colloidal quantum dots in nanowires enables facet-selective passiv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 9, no. 4947, 23 November 2018 (2018-11-23), pages 1 - 8 *
李毅: "新型一维半导体纳米异质结构的设计、精准合成及性能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工程科技Ⅰ辑》 *
李毅: "新型一维半导体纳米异质结构的设计、精准合成及性能研究",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工程科技Ⅰ辑》, 15 August 2019 (2019-08-15), pages 2 - 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6281232B9 (en) Nanoparticles
US7829059B2 (en) Rapid synthesis of ternary, binary and multinary chalcogenide nanoparticles
Gu et al. Soft chemistry of metastable metal chalcogenide nanomaterials
US9627200B2 (en) Synthesis of CdSe/ZnS core/shell semiconductor nanowires
Uematsu et al. Facile high-yield synthesis of Ag–In–Ga–S quaternary quantum dots and coating with gallium sulfide shells for narrow band-edge emission
Dutta et al. Oriented attachments and formation of ring-on-disk heterostructure Au–Cu3P photocatalysts
Chang et al. Selective synthesis of copper gallium sulfide (CuGaS 2) nanostructures of different sizes, crystal phases, and morphologies
Shim et al. Anisotropic nanocrystal heterostructures: Synthesis and lattice strain
Loiudice et al. Reaction intermediates in the synthesis of colloidal nanocrystals
Wang et al. Binary–Ternary Bi2S3–AgBiS2 Rod-to-Rod Transformation via Anisotropic Partial Cation Exchange Reaction
CN103212426B (zh) 一种纳米异质结及其制备方法
US7682449B2 (en) Heterostructure semiconductor nanowire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11866629B2 (en) Scalable and safe nanocrystal precursor
CN113060706B (zh) 一种尺寸可调的胶体ZnSe量子线的制备方法
CN106986370B (zh) 一种立方形铜硫属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CN113353968A (zh) 一种胶体轴向超晶格纳米线异质结构及其普适性的制备方法
Yadav et al. Anion-Directed Synthesis of Core–Shell and Janus Hybrid Nanostructures
US20140179512A1 (en) Photocatalyst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Eagle et al. Leveraging Cation Exchange in InP Magic-Sized Clusters To Access Coinage Metal Phosphide Nanocrystals
Kim et al. Coalescence of colloidal cadmium chalcogenide nanocrystals by controlled stripping of the surface ligands
KR101857908B1 (ko) 구리 칼코지나이드계 나노결정 합성 방법
CN114538388B (zh) 一种组成可控的硒化锌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Luther Independent control of the shape and composition of ionic nanocrystals through sequential cation exchange reactions
Kavitha et al. Some Investigations on CdSe/ZnSe Quantum Dot for Solar Cell Applications
Rana et al. Quantum Dots/One-Dimensional (1D) Composi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