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2311B - 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2311B
CN113352311B CN202110679491.7A CN202110679491A CN113352311B CN 113352311 B CN113352311 B CN 113352311B CN 202110679491 A CN202110679491 A CN 202110679491A CN 113352311 B CN113352311 B CN 1133523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rope
coordinate system
subsequent
coordin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794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52311A (zh
Inventor
姚蔚然
卢彦岐
孙光辉
吴立刚
刘健行
张欧阳
田昊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6794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523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52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2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52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23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ing means for manipulator elements
    • B25J9/104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ing means for manipulator elements with cables, chains or ribb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6Programme controls
    • B25J9/1602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system, structure, archite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6Programme controls
    • B25J9/1656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programming, planning systems for manipulators
    • B25J9/1664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programming, planning systems for manip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motion, path, trajectory plan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涉及一种绳驱机器人装配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大型连杆设备的装配过程中,被装设备可移动范围狭小,可变姿态的范围十分有限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计算基座连杆的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依次计算后续连杆的绕绳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结合逆运动学结算出各根绳索所需运动的长度,同时转换成电机所需旋转的角度;通过控制电机协同运动进行释放或收缩绳索,最终使整体多连杆设备完成调整到期望位置。有益效果为空间范围移动大,多绳索协同控制,多连杆设备姿态可变。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绳驱机器人装配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经济发展,大空间多连杆设备的装配问题逐渐成为主要装配问题,例如多关节机械臂的装配任务,以及工厂大型连杆设备的组装任务;就这些任务而言主要是如何完成大空间同步移动以及连杆可变姿态的装配任务。
目前进行大型连杆设备的装配主要采用刚性支架或刚性连杆进行分段式安装,这种装配方法导致被装设备可移动范围狭小,可变姿态的范围十分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大型连杆设备的装配过程中,被装设备可移动范围狭小,可变姿态的范围十分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该绳驱控制方法是基于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装置实现的;该绳驱控制方法是用于对多连杆设备进行操控;所述多连杆设备包括一个基座连杆与多个后续连杆;
所述基座连杆与其相邻的一个后续连杆通过铰链进行连接;并且,多个后续连杆之间依次通过铰链进行连接;
所述基座连杆采用6根绳索牵引,多个后续连杆均采用1根绳索牵引,通过电机对多绳索协同控制最终实现将多连杆设备调整到期望位置;
该绳驱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计算基座连杆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计算得到的基座连杆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并结合给定的基座连杆6个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通过逆运动学求解出6根绳索各自所需的运动长度;
步骤三、依次计算后续连杆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
步骤四、根据步骤二计算得到的后续连杆的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并结合给定的后续连杆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通过逆运动学求解出其牵引绳索所需的运动长度;
步骤五、将步骤二得出的6根绳索各自所需的运动长度以及步骤四得出的各绳索所需的运动长度,分别转换成电机所需旋转的角度;
步骤六、以步骤五得出的电机所需旋转的角度为基准,通过控制电机协同运动进行分别释放或收缩绳索,最终使整体多连杆设备完成调整到期望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大空间范围移动,多绳索协同控制,多连杆设备姿态可变三个主要方面;
1大空间范围移动:通过绳索的柔性以及轻质量特性,实现超大空间的绳索部署,从而实现超大范围的移动。
2多绳索协同控制:采用多绳索集群协同控制,可以实现更为复杂的运动,可以完成自由度更多的物体移动任务,稳定性更高。
3多连杆设备姿态可变:可以实现多连杆设备位置以及姿态的多自由度变化,完成更加复杂,更加灵活的装配任务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基座连杆的长为l1,宽为w1,高为h1,O1-X1Y1Z1为以基座连杆中心所建立的坐标系,P11,P12,P13,P14,P15,P16为基座连杆的绳索牵引点,C11,C12,C13,C14,C15,C16为绳驱系统连接基座连杆的出绳点;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对基座连杆期望位置调整的具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该绳驱控制方法是用于对多连杆设备进行操控;所述多连杆设备包括一个基座连杆1与多个后续连杆2;
所述基座连杆1与其相邻的一个后续连杆2通过铰链进行连接;并且,多个后续连杆2之间依次通过铰链进行连接;
所述基座连杆1采用6根绳索牵引,多个后续连杆2均采用1根绳索牵引,通过电机对多绳索协同控制最终实现将多连杆设备调整到期望位置;基座连杆1或后续连杆2与牵引绳索的连接点为牵引点;考虑多连杆设备是由一个基座连杆1与多个后续连杆2组成,后续连杆相对于前一个连杆在一个方向进行旋转,此设备的基座连杆1进行6自由度的运动,后续连杆2都相对于前一连杆在一个方向上进行旋转,具有1个自由度的运动,即后续连杆以O12,O23,.......O(n-1)n;连接点为轴进行一个方向的旋转;相比于后续连杆2的长度,后续连杆2之间的连接铰链长度忽略不计;
该绳驱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计算基座连杆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计算得到的基座连杆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并结合给定的基座连杆6个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通过逆运动学求解出6根绳索各自所需的运动长度;
步骤三、依次计算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
步骤四、根据步骤二计算得到的后续连杆2的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并结合给定的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通过逆运动学求解出其牵引绳索所需的运动长度;
步骤五、将步骤二得出的6根绳索各自所需的运动长度以及步骤四得出的各绳索所需的运动长度,分别转换成电机所需旋转的角度;
步骤六、以步骤五得出的电机所需旋转的角度为基准,通过控制电机协同运动进行分别释放或收缩绳索,最终使整体多连杆设备完成调整到期望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一中计算基座连杆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具体方法为:
步骤一一、建立基座连杆期望坐标系;所述基座连杆坐标系的原点为基座连杆1期望位置的中心点O1,基座连杆1期望位置的长度方向为基座连杆坐标系的X1轴方向,基座连杆1期望位置的宽度方向为基座连杆坐标系的Y1轴方向,基座连杆1期望位置的高度方向为基座连杆坐标系的Z1轴方向,并且基座连杆期望坐标系以O1-X1Y1Z1表示;
步骤一二、通过公式(1)至公式(6)计算基座连杆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O1-X1Y1Z1坐标系中的坐标;
所述公式(1)至公式(6)为: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31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32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41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42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43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44
其中,P11为第一个绳索牵引点,P12为第二个绳索牵引点,P13为第三个绳索牵引点,P14为第四个绳索牵引点,P15为第五个绳索牵引点,P16为第六个绳索牵引点,l1为基座连杆1的长度,w1为基座连杆1的宽度,h1为基座连杆1的高度;
步骤一三、建立世界坐标系;该世界坐标系以O0为原点、水平向右的方向为X0轴方向、水平向前的方向为Y0轴方向以及垂直于水平面竖直向上的方向为Z0轴方向;该世界坐标系以O0-X0Y0Z0表示;
步骤一四、根据给定的基座连杆1初始位置的中心点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坐标(x,y,z)以及基座连杆1的初始姿态,并且通过公式7将步骤一二中计算得到的基座连杆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O1-X1Y1Z1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转换为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坐标;其中基座连杆1的初始姿态以其相对于其初始位置中心点的姿态角进行表示;所述基座连杆1相对于其初始位置中心点的姿态角为(α,β,γ);
所述公式(7)为: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45
其中,(xp10i,yp10i,zp10i)为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坐标,(xp11i,yp11i,zp11i)为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O1-X1Y1Z1坐标系中的坐标;i为绳索牵引点的次序数,且i=1,2,3,4,5,6;T01代表从O0-X0Y0Z0坐标系到O1-X1Y1Z1坐标系的平移矩阵,Rx(α)代表从O0-X0Y0Z0坐标系到O1-X1Y1Z1坐标系绕X0轴的旋转矩阵,Ry(β)代表从O0-X0Y0Z0坐标系到O1-X1Y1Z1坐标系绕Y0轴的旋转矩阵,Rz(γ)代表代表从O0-X0Y0Z0坐标系到O1-X1Y1Z1坐标系绕Z0轴的旋转矩阵,具体的: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51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52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二中,结合给定的基座连杆16个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通过逆运动学求解出6根绳索各自所需的运动长度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二一、根据给定的基座连杆16个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坐标Po1i(xpo1i,ypo1i,zpo1i)与出绳点C1i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点坐标(xc01i,yc01i,zc01i),并利用公式(8)求解出牵引基座连杆16根绳索的初始长度;
所述公式(8)为:
Lo1i=||C1i-Po1i||2 (8)
其中,Lo1i代表牵引基座连杆16根绳索的初始长度;
步骤二二、根据计算得到的基座连杆1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p10i,yp10i,zp10i)与出绳点C1i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点坐标(xc01i,yc01i,zc01i),并利用公式(9)求解出牵引基座连杆16根绳索的期望长度;
所述公式(9)为:
Le1i=||C1i-P1i||2 (9)
其中,Le1i代表牵引基座连杆16根绳索的期望长度;P1i代表基座连杆1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
步骤二三、根据步骤二一中求解出的6根绳索的初始长度与步骤二二中求解出的6根绳索的期望长度,并利用公式(10)求解出6根绳索各自所需的运动长度;
所述公式(10)为:
L1i=Le1i-Lo1i (10)
其中,L1i代表牵引基座连杆16根绳索所需的运动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三中计算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坐标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三一、建立后续连杆初始位置坐标系;所述后续连杆初始位置坐标系的原点为第n根后续连杆2初始位置的中心点O′n+1,第n根后续连杆2初始位置的长度方向为后续连杆初始位置坐标系的X′n+1轴方向,第n根后续连杆2初始位置的宽度方向为后续连杆初始位置坐标系的Y′n+1轴方向,第n根后续连杆2初始位置的高度方向为后续连杆初始位置坐标系的Z′n+1轴方向,并且后续连杆初始位置坐标系以O′n+1-X′n+1Y′n+1Z′n+1表示;其中n为大于0的整数;
步骤三二、计算第n根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O′n+1-X′n+1Y′n+1Z′n+1坐标系中的坐标,具体的坐标为: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61
其中,n代表后续连杆2的次序数,P(n+1)1代表第n根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O′n+1-X′n+1Y′n+1Z′n+1坐标系中的坐标;ln+1代表第n个后续连杆2的长度,hn+1代表第n个后续连杆2的高度;
步骤三三、建立后续连杆期望位置坐标系;所述后续连杆期望位置坐标系的原点为第n根后续连杆2期望位置的中心点On+1,第n根后续连杆2期望位置的长度方向为后续连杆期望位置坐标系的Xn+1轴方向,第n根后续连杆2期望位置的宽度方向为后续连杆期望位置坐标系的Yn+1轴方向,第n根后续连杆2期望位置的高度方向为后续连杆期望位置坐标系的Zn+1轴方向,并且后续连杆期望位置坐标系以On+1-Xn+1Yn+1Zn+1表示;
步骤三四、根据给定的第n根后续连杆2的相对转角θn,将步骤二二中计算得到的第n根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O′n+1-X′n+1Y′n+1Z′n+1坐标系中的坐标转换为在On+1-Xn+1Yn+1Zn+1坐标系中的期望坐标;具体的转换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71
其中,(x′p(n+1)(n+1)1,y′p(n+1)(n+1)1,z′p(n+1)(n+1)1)为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O′n+1-X′n+1Y′n+1Z′n+1坐标系中的坐标;(xp(n+1)(n+1)1,yp(n+1)(n+1)1,zp(n+1)(n+1)1)为绳索牵引点在O′n+1-X′n+1Y′n+1Z′n+1坐标系中的期望坐标;T(n+1)(n+1)′Tnn′代表从O′n+1-X′n+1Y′n+1Z′n+1坐标系到On+1-Xn+1Yn+1Zn+1坐标系的平移矩阵,Ryn)代表从On+1-Xn+1Yn+1Zn+1坐标系到O′n+1-X′n+1Y′n+1Z′n+1坐标系绕Yn+1轴的旋转矩阵,具体的: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72
步骤三五、将步骤二四中得到的第n根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On+1-Xn+ 1Yn+1Zn+1坐标系中的期望坐标依次递减转换,直到转换为相对于O1-X1Y1Z1坐标系的坐标;
具体的转换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73
其中,Tn′(n+1)代表从O′n-X′nY′nZ′n坐标系到On+1-Xn+1Yn+1Zn+1坐标系的平移矩阵;具体的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74
其余绳索牵引点P(n+1)1转换为相对于O′n-X′nY′nZ′n坐标系期望位置的坐标为(xp(n+1)n1,yp(n+1)n1,zp(n+1)n1),相对于O′n-1-X′n-1Y′n-1Z′n-1坐标系的坐标(x′p(n+1)(n-1)1,y′p(n+1)(n-1)1,z′p(n+1)(n-1)1),直到绳索牵引点P(n+1)1转换为相对于O1-X1Y1Z1坐标系的期望坐标(xp(n+1)11,yp(n+)11,zp(n+1)11);
步骤三六、将绳索牵引点P(n+1)1相对于O0-X0Y0Z0坐标系期望位置的坐标为(xp(n+1)01,yp(n+1)01,zp(n+1)01)可由下述公式得到: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81
其中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82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83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计算每根后续连杆2的每个绕绳点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后续连杆2的连接方式与自由度均相同,因此计算方式也相通,因此考虑到通用性,以n取不同的值即可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四中结合给定的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通过逆运动学求解出其牵引绳索所需的运动长度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四一、根据给定的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坐标Po(n+1)1(xpo(n+1)1,ypo(n+1)1,zpo(n+1)1)与出绳点C(n+1)1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点坐标(xc0(n+1)1,yc0(n+1)1,zc0(n+1)1),并利用公式11求解出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的初始长度;
所述公式(11)为:
Lo(n+1)1=||C(n+1)1-Po(n+1)1||2 (11)
其中,Lo(n+1)1代表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的初始长度;
步骤四二、根据计算得到的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p(n+1)01,yp(n+1)01,zp(n+1)01)与出绳点C(n+1)1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点坐标(xc0(n+1)1,yc0(n+1)1,zc0(n+1)1),并利用公式(12)求解出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的期望长度;
所述公式(12)为:
Le(n+1)1=||C(n+1)1-P(n+1)1||2 (12)
其中,Le1i代表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的期望长度;P(n+1)1代表后牵引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
步骤四三、根据步骤四一中求解出的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的初始长度与步骤四二中求解出的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的期望长度,并利用公式(13)求解出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绳索所需的运动长度;
所述公式(13)为:
L(n+1)1=Le(n+1)1-Lo(n+1)1 (13)
其中,L(n+1)1代表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所需的运动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五中将步骤二得出的6根绳索各自所需的运动长度转换成电机所需旋转的角度的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91
其中,ω1i为控制牵引基座连杆16根绳索的电机所需旋转的角度;M1为控制牵引基座连杆16根绳索的电机的减速比,N1为控制牵引基座连杆16根绳索传动装置的传动比,R1为控制牵引基座连杆16根绳索的电机转轴半径;
步骤五中将步骤四得出的牵引绳索所需的运动长度转换成电机所需旋转的角度的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21955000000092
其中,ω(n+1)1为控制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的电机所需旋转的角度;Mn+1为控制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的电机的减速比,Nn+1为控制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传动装置的传动比,Rn+1为控制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的电机转轴半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六中使整体多连杆设备完成调整到期望位置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六一、将基座连杆1由初始位置调整至期望位置;
步骤六二、依次将第一根后续连杆2至第m根后续连杆2由初始位置调整至期望位置,所述m为大于1的整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六一中将基座连杆1由初始位置调整至期望位置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六一一、控制牵引基座连杆1绳索的电机旋转ω1i
步骤六一二、通过电机的编码器测量各电机轴实际运动总距离,根据各电机轴实际运动总距离与绳索所需运动长度进行对比,计算出牵引基座连杆1的各绳索运动距离的总偏差E1i
步骤六一三、判断步骤六一二中的总偏差E1i是否为0;如果总偏差E1i为0,则完成对基座连杆1期望位置的调整;否则,执行步骤六一四;
步骤六一四、控制各电机进行负反馈运动,取牵引基座连杆1的各绳索一次运动的最小步长作为期望距离,通过电机编码器测量当前电机轴运动距离与期望距离进行作差,计算出当前偏差E1ip
步骤六一五、判断步骤六一四中的当前偏差E1jp是否为0;如果,E1jp为0,则返回执行步骤六一二;否则,执行步骤六一四。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六二中将第一根后续连杆2由初始位置调整至期望位置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六二一、控制牵引第一根后续连杆2绳索的电机按照计算后得出的需旋转的角度进行旋转;
步骤六二二、通过电机的编码器测量电机轴实际运动总距离,根据各电机轴实际运动总距离与绳索所需运动长度进行对比,计算出牵引后续连杆2的绳索运动距离的总偏差E21
步骤六二三、判断步骤六二二中的总偏差E21是否为0;如果总偏差E21为0,则完成对后续连杆2期望位置的调整;否则,执行步骤六二四;
步骤六二四、控制各电机进行负反馈运动,取牵引后续连杆2的绳索一次运动的最小步长作为期望距离,通过电机编码器测量当前电机轴运动距离与期望距离进行作差,计算出当前偏差E21p
步骤六二五、判断步骤六二四中的当前偏差E21p是否为0;如果,E21p为0,则返回执行步骤六二二;否则,执行步骤六二四。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六二中将第m根后续连杆2由初始位置调整至期望位置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Ⅰ、控制牵引第m根后续连杆2绳索的电机按照计算后得出的需旋转的角度进行旋转;
步骤Ⅱ、通过第m根后续连杆2绳驱电机的编码器测量该电机实际运动总距离,根据该电机轴实际运动距离与绳索所需运动长度进行对比,计算出连接第m根后续连杆2的绳索运动距离的偏差E(m+1)1
步骤Ⅲ、判断步骤Ⅱ中的偏差E(m+1)1是否为0;如果偏差E(m+1)1为0,则完成对第m根后续连杆2期望位置的调整;否则,执行步骤Ⅳ;
步骤Ⅳ、控制各电机进行负反馈运动,取连接第m根后续连杆2的绳索一次运动的最小步长作为期望距离,通过电机编码器测量当前电机轴运动距离与期望距离进行作差,计算出当前偏差E(m+1)1p
步骤Ⅴ、判断步骤Ⅳ中的当前偏差E(m+1)1p是否为0;如果,E(m+1)1p为0,则返回执行步骤Ⅱ;否则,执行步骤Ⅳ。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绳驱控制方法是用于对多连杆设备进行操控;所述多连杆设备包括一个基座连杆(1)与多个后续连杆(2);
所述基座连杆(1)与其相邻的一个后续连杆(2)通过铰链进行连接;并且,多个后续连杆(2)之间依次通过铰链进行连接;
所述基座连杆(1)采用6根绳索牵引,多个后续连杆(2)均采用1根绳索牵引,通过电机对多绳索协同控制最终实现将多连杆设备调整到期望位置;
该绳驱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计算基座连杆(1)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计算得到的基座连杆(1)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并结合给定的基座连杆(1)6个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通过逆运动学求解出6根绳索各自所需的运动长度;
步骤三、依次计算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
步骤四、根据步骤三 计算得到的后续连杆(2)的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并结合给定的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通过逆运动学求解出其牵引绳索所需的运动长度;
步骤五、将步骤二得出的6根绳索各自所需的运动长度以及步骤四得出的各绳索所需的运动长度,分别转换成电机所需旋转的角度;
步骤六、以步骤五得出的电机所需旋转的角度为基准,通过控制电机协同运动进行分别释放或收缩绳索,最终使整体多连杆设备完成调整到期望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计算基座连杆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具体方法为:
步骤一一、建立基座连杆期望坐标系;所述基座连杆期望坐标系的原点为基座连杆(1)期望位置的中心点O1,基座连杆(1)期望位置的长度方向为基座连杆期望坐标系的X1轴方向,基座连杆(1)期望位置的宽度方向为基座连杆期望坐标系的Y1轴方向,基座连杆(1)期望位置的高度方向为基座连杆期望坐标系的Z1轴方向,并且基座连杆期望坐标系以O1-X1Y1Z1表示;
步骤一二、通过公式(1)至公式(6)计算基座连杆(1)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O1-X1Y1Z1坐标系中的坐标;
所述公式(1)至公式(6)为: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21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22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23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24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25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26
其中,P11为第一个绳索牵引点,P12为第二个绳索牵引点,P13为第三个绳索牵引点,P14为第四个绳索牵引点,P15为第五个绳索牵引点,P16为第六个绳索牵引点,l1为基座连杆(1)的长度,w1为基座连杆(1)的宽度,h1为基座连杆(1)的高度;
步骤一三、建立世界坐标系;该世界坐标系以O0为原点、水平向右的方向为X0轴方向、水平向前的方向为Y0轴方向以及垂直于水平面竖直向上的方向为Z0轴方向;该世界坐标系以O0-X0Y0Z0表示;
步骤一四、根据给定的基座连杆(1)初始位置的中心点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坐标(x,y,z)以及基座连杆(1)的初始姿态,并且通过公式(7)将步骤一二中计算得到的基座连杆(1)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O1-X1Y1Z1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转换为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坐标;其中基座连杆(1)的初始姿态以其相对于其初始位置中心点的姿态角进行表示;所述基座连杆(1)相对于其初始位置中心点的姿态角为(α,β,γ);
所述公式(7)为: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27
其中,(xp10i,yp10i,zp10i)为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坐标,(xp11i,yp11i,zp11i)为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O1-X1Y1Z1坐标系中的坐标;i为绳索牵引点的次序数,且i=1,2,3,4,5,6;T01代表从O0-X0Y0Z0坐标系到O1-X1Y1Z1坐标系的平移矩阵,Rx(α)代表从O0-X0Y0Z0坐标系到O1-X1Y1Z1坐标系绕X0轴的旋转矩阵,Ry(β)代表从O0-X0Y0Z0坐标系到O1-X1Y1Z1坐标系绕Y0轴的旋转矩阵,Rz(γ)代表代表从O0-X0Y0Z0坐标系到O1-X1Y1Z1坐标系绕Z0轴的旋转矩阵,具体的: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31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结合给定的基座连杆(1)6个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通过逆运动学求解出6根绳索各自所需的运动长度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二一、根据给定的基座连杆(1)6个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坐标Po1i(xpo1i,ypo1i,zpo1i)与出绳点C1i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点坐标(xc01i,yc01i,zc01i),并利用公式(8)求解出牵引基座连杆(1)6根绳索的初始长度;
所述公式(8)为:
Lo1i=||C1i-Po1i||2 (8)
其中,Lo1i代表牵引基座连杆(1)6根绳索的初始长度;
步骤二二、根据计算得到的基座连杆(1)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p10i,yp10i,zp10i)与出绳点C1i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点坐标(xc01i,yc01i,zc01i),并利用公式(9)求解出牵引基座连杆(1)6根绳索的期望长度;
所述公式(9)为:
Le1i=||C1i-P1i||2 (9)
其中,Le1i代表牵引基座连杆(1)6根绳索的期望长度;P1i代表基座连杆(1)6个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
步骤二三、根据步骤二一中求解出的6根绳索的初始长度与步骤二二中求解出的6根绳索的期望长度,并利用公式(10)求解出6根绳索各自所需的运动长度;
所述公式(10)为:
L1i=Le1i-Lo1i (10)
其中,L1i代表牵引基座连杆(1)6根绳索所需的运动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计算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坐标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三一、建立后续连杆初始位置坐标系;所述后续连杆初始位置坐标系的原点为第n根后续连杆(2)初始位置的中心点O′n+1,第n根后续连杆(2)初始位置的长度方向为后续连杆初始位置坐标系的X′n+1轴方向,第n根后续连杆(2)初始位置的宽度方向为后续连杆初始位置坐标系的Y′n+1轴方向,第n根后续连杆(2)初始位置的高度方向为后续连杆初始位置坐标系的Z′n+1轴方向,并且后续连杆初始位置坐标系以O′n+1-X′n+1Y′n+1Z′n+1表示;其中n为大于0的整数;
步骤三二、计算第n根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O′n+1-X′n+1Y′n+1Z′n+1坐标系中的坐标,具体的坐标为: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41
其中,n代表后续连杆(2)的次序数,P(n+1)1代表第n根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O′n+1-X′n+1Y′n+1Z′n+1坐标系中的坐标;ln+1代表第n个后续连杆(2)的长度,hn+1代表第n个后续连杆(2)的高度;
步骤三三、建立后续连杆期望位置坐标系;所述后续连杆期望位置坐标系的原点为第n根后续连杆(2)期望位置的中心点On+1,第n根后续连杆(2)期望位置的长度方向为后续连杆期望位置坐标系的Xn+1轴方向,第n根后续连杆(2)期望位置的宽度方向为后续连杆期望位置坐标系的Yn+1轴方向,第n根后续连杆(2)期望位置的高度方向为后续连杆期望位置坐标系的Zn+1轴方向,并且后续连杆期望位置坐标系以On+1-Xn+1Yn+1Zn+1表示;
步骤三四、根据给定的第n根后续连杆(2)的相对转角θn,将步骤三二中计算得到的第n根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O′n+1-X′n+1Y′n+1Z′n+1坐标系中的坐标转换为在On+1-Xn+1Yn+1Zn+1坐标系中的期望坐标;具体的转换公式为: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51
其中,(x′p(n+1)(n+1)1,y′p(n+1)(n+1)1,z′p(n+1)(n+1)1)为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O′n+1-X′n+ 1Y′n+1Z′n+1坐标系中的坐标;(xp(n+1)(n+1)1,yp(n+1)(n+1)1,zp(n+1)(n+1)1)为绳索牵引点在O′n+1-X′n+1Y′n+1Z′n+1坐标系中的期望坐标;T(n+1)(n+1)′代表从O′n+1-X′n+1Y′n+1Z′n+1坐标系到On+1-Xn+ 1Yn+1Zn+1坐标系的平移矩阵,Ryn)代表从On+1-Xn+1Yn+1Zn+1坐标系到O′n+1-X′n+1Y′n+1Z′n+1坐标系绕Yn+1轴的旋转矩阵,具体的: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52
步骤三五、将步骤三四中得到的第n根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On+1-Xn+1Yn+ 1Zn+1坐标系中的期望坐标依次递减转换,直到转换为相对于O1-X1Y1Z1坐标系的坐标;
具体的转换公式为: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53
其中,Tn′(n+1)代表从O′n-X′nY′nZ′n坐标系到On+1-Xn+1Yn+1Zn+1坐标系的平移矩阵;具体的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61
其余绳索牵引点P(n+1)1转换为相对于O′n-X′nY′nZ′n坐标系期望位置的坐标为(xp(n+1)n1,yp(n+1)n1,zp(n+1)n1),相对于O′n-1-X′n-1Y′n-1Z′n-1坐标系的坐标(x′p(n+1)(n-1)1,y′p(n+1)(n-1)1,z′p(n+1)(n-1)1),直到绳索牵引点P(n+1)1转换为相对于O1-X1Y1Z1坐标系的期望坐标(xp(n+1)11,yp(n+)11,zp(n+1)11);
步骤三六、将绳索牵引点P(n+1)1相对于O0-X0Y0Z0坐标系期望位置的坐标为(xp(n+1)01,yp(n+1)01,zp(n+1)01)可由下述公式得到: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62
其中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63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6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结合给定的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通过逆运动学求解出其牵引绳索所需的运动长度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四一、根据给定的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初始位置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坐标Po(n+1)1(xpo(n+1)1,ypo(n+1)1,zpo(n+1)1)与出绳点C(n+1)1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点坐标(xc0(n+1)1,yc0(n+1)1,zc0(n+1)1),并利用公式(11)求解出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的初始长度;
所述公式(11)为:
Lo(n+1)1=||C(n+1)1-Po(n+1)1||2 (11)
其中,Lo(n+1)1代表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的初始长度;
步骤四二、根据计算得到的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p(n+1)01,yp(n+1)01,zp(n+1)01)与出绳点C(n+1)1在O0-X0Y0Z0坐标系中的点坐标(xc0(n+1)1,yc0(n+1)1,zc0(n+1)1),并利用公式(12)求解出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的期望长度;
所述公式(12)为:
Le(n+1)1=||C(n+1)1-P(n+1)1||2 (12)
其中,Le(n+1)1代表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的期望长度;P(n+1)1代表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牵引点的期望位置在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
步骤四三、根据步骤四一中求解出的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的初始长度与步骤四二中求解出的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的期望长度,并利用公式(13)求解出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绳索所需的运动长度;
所述公式(13)为:
L(n+1)1=Le(n+1)1-Lo(n+1)1 (13)
其中,L(n+1)1代表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所需的运动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将步骤二得出的6根绳索各自所需的运动长度转换成电机所需旋转的角度的具体公式为: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71
其中,ω1i为控制牵引基座连杆(1)6根绳索的电机所需旋转的角度;M1为控制牵引基座连杆(1)6根绳索的电机的减速比,N1为控制牵引基座连杆(1)6根绳索传动装置的传动比,R1为控制牵引基座连杆(1)6根绳索的电机转轴半径;
步骤五中将步骤四得出的牵引绳索所需的运动长度转换成电机所需旋转的角度的具体公式为:
Figure FDA0003321337570000072
其中,ω(n+1)1为控制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的电机所需旋转的角度;Mn+1为控制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的电机的减速比,Nn+1为控制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传动装置的传动比,Rn+1为控制牵引后续连杆(2)绳索的电机转轴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使整体多连杆设备完成调整到期望位置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六一、将基座连杆(1)由初始位置调整至期望位置;
步骤六二、依次将第一根后续连杆(2)至第m根后续连杆(2)由初始位置调整至期望位置,所述m为大于1的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一中将基座连杆(1)由初始位置调整至期望位置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六一一、控制牵引基座连杆(1)绳索的电机旋转ω1i
步骤六一二、通过电机的编码器测量各电机轴实际运动总距离,根据各电机轴实际运动总距离与绳索所需运动长度进行对比,计算出牵引基座连杆(1)的各绳索运动距离的总偏差E1i
步骤六一三、判断步骤六一二中的总偏差E1i是否为0;如果总偏差E1i为0,则完成对基座连杆(1)期望位置的调整;否则,执行步骤六一四;
步骤六一四、控制各电机进行负反馈运动,取牵引基座连杆(1)的各绳索一次运动的最小步长作为期望距离,通过电机编码器测量当前电机轴运动距离与期望距离进行作差,计算出当前偏差E1ip
步骤六一五、判断步骤六一四中的当前偏差E1ip是否为0;如果,E1ip为0,则返回执行步骤六一二;否则,执行步骤六一四。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二中将第一根后续连杆(2)由初始位置调整至期望位置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六二一、控制牵引第一根后续连杆(2)绳索的电机按照计算后得出的需旋转的角度进行旋转;
步骤六二二、通过电机的编码器测量电机轴实际运动总距离,根据各电机轴实际运动总距离与绳索所需运动长度进行对比,计算出牵引后续连杆(2)的绳索运动距离的总偏差E21
步骤六二三、判断步骤六二二中的总偏差E21是否为0;如果总偏差E21为0,则完成对后续连杆(2)期望位置的调整;否则,执行步骤六二四;
步骤六二四、控制各电机进行负反馈运动,取牵引后续连杆(2)的绳索一次运动的最小步长作为期望距离,通过电机编码器测量当前电机轴运动距离与期望距离进行作差,计算出当前偏差E21p
步骤六二五、判断步骤六二四中的当前偏差E21p是否为0;如果,E21p为0,则返回执行步骤六二二;否则,执行步骤六二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二中将第m根后续连杆(2)由初始位置调整至期望位置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Ⅰ、控制牵引第m根后续连杆(2)绳索的电机按照计算后得出的需旋转的角度进行旋转;
步骤Ⅱ、通过第m根后续连杆(2)绳驱电机的编码器测量该电机实际运动总距离,根据该电机轴实际运动距离与绳索所需运动长度进行对比,计算出连接第m根后续连杆(2)的绳索运动距离的偏差E(m+1)1
步骤Ⅲ、判断步骤Ⅱ中的偏差E(m+1)1是否为0;如果偏差E(m+1)1为0,则完成对第m根后续连杆(2)期望位置的调整;否则,执行步骤Ⅳ;
步骤Ⅳ、控制各电机进行负反馈运动,取连接第m根后续连杆(2)的绳索一次运动的最小步长作为期望距离,通过电机编码器测量当前电机轴运动距离与期望距离进行作差,计算出当前偏差E(m+1)1p
步骤Ⅴ、判断步骤Ⅳ中的当前偏差E(m+1)1p是否为0;如果,E(m+1)1p为0,则返回执行步骤Ⅱ;否则,执行步骤Ⅳ。
CN202110679491.7A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3523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9491.7A CN113352311B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9491.7A CN113352311B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2311A CN113352311A (zh) 2021-09-07
CN113352311B true CN113352311B (zh) 2022-01-07

Family

ID=77535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79491.7A Active CN113352311B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231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3184A (en) * 1986-05-23 1989-11-28 Albus James S Cable arrangement and lifting platform for stabilized load lifting
CN1701927A (zh) * 2005-06-21 2005-11-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柔索驱动三和四自由度解耦并联机构
CN105473288A (zh) * 2013-08-13 2016-04-06 杜尔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绳索导向的用于使施加器运动的操纵装置的施加系统
CN105856205A (zh) * 2016-06-17 2016-08-1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并联柔索悬吊模拟系统及其方法
CN110545962A (zh) * 2016-11-08 2019-12-06 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线缆驱动式并联操纵器
CN110757436A (zh) * 2019-11-26 2020-02-07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多层动平台的并联式机械手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3184A (en) * 1986-05-23 1989-11-28 Albus James S Cable arrangement and lifting platform for stabilized load lifting
CN1701927A (zh) * 2005-06-21 2005-11-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柔索驱动三和四自由度解耦并联机构
CN105473288A (zh) * 2013-08-13 2016-04-06 杜尔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绳索导向的用于使施加器运动的操纵装置的施加系统
CN105856205A (zh) * 2016-06-17 2016-08-17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并联柔索悬吊模拟系统及其方法
CN110545962A (zh) * 2016-11-08 2019-12-06 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线缆驱动式并联操纵器
CN110757436A (zh) * 2019-11-26 2020-02-07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多层动平台的并联式机械手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esign and Kinematic Analysis of a Modular Re-Configurable Cable-Driven Parallel Robot;Lili Zhou et al.;《IEEE》;2019022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2311A (zh)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36275B (zh) 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机械臂抓取系统和控制方法
US6643563B2 (en) Trajectory planning and motion control strategies for a planar three-degree-of-freedom robotic arm
CN112091975A (zh) 一种自走式光伏清洁机器人的机械臂运动控制方法
CN103846649A (zh) 一种用于精密装配的两级并联机器人装置
CN112172953B (zh) 一种爬壁机器人吸附腔位姿调整机构及控制方法
CN112045397B (zh) 钢拱架拼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3352311B (zh) 一种应用于大空间多连杆设备操控的绳驱控制方法
CN108362336B (zh) 用于大空间公共场所的并联柔索式空气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4833847A (zh) 可变口径的输电塔安装作业机器人
CN116374191A (zh) 一种直升机尾梁自动安装方法及系统
CN110576438A (zh) 一种联动柔性机械臂的简化运动学求解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386117B (zh) 一种实现正弦解耦的具有偏航自由度的绳驱柔性机械臂
Job et al. Workspace analysis of an underconstrained cable-driven parallel robot with four cables
Zhang et al. Dynamic control with tension compensation of a 3-DOF cable-driven parallel manipulator
Shi et al. Positioning speed and precision control of a segment erector for a shield tunneling machine
CN111360811A (zh) 一种基于串联机器人的倒立摆教学系统及控制方法
Lu et al. Non-singular Terminal Sliding Mode Tracking Control with Synchronization in the Cable Space for Cable-Driven Parallel Robots
CN112045685B (zh) 多油缸协同控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Wang et al. The kinematic analysis and stiffness optimization for an 8-DOF cable-driven manipulator
Tran et al. Control of a cable-driven 2-DOF joint module with a flexible backbone
JPH0641119B2 (ja) マニピユレ−タ
Erofeev et al. Automation of Construction Crane Control with Using of Stabilization Platform
CN114700962B (zh) 一种用于长臂展高空作业复合机器人的末端位姿精度补偿方法
CN113624400B (zh) 一种应用于大空间绳驱装配过程中物体质心的测量方法
JP2017217705A (ja) 多関節マニピュレ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