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9211A -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9211A
CN113349211A CN202110574622.5A CN202110574622A CN113349211A CN 113349211 A CN113349211 A CN 113349211A CN 202110574622 A CN202110574622 A CN 202110574622A CN 113349211 A CN113349211 A CN 113349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enoconazole
thiamethoxam
wheat
albendazole
prothioconaz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46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松灵
张国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Dao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Dao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Dao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Dao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746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492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49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92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one or more single bonds to nitrogen atoms
    • A01N47/10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01N47/18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containing a —O—CO—N<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thereof, directly attached to a heterocyclic or cycloaliphatic 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6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647Triazoles; Hydrogenated triazoles
    • A01N43/6531,2,4-Triazoles; Hydrogenated 1,2,4-triaz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1/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the sequences of atoms O—N—S, X—O—S, N—N—S, O—N—N or O-halogen, regardless of the number of bonds each atom has and with no atom of these sequences forming part of a heterocyclic r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该药剂以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及噻虫嗪为基料,通过特定的复配比例配制而成,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1)分别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进行溶解,制得单剂母液;2)将两种单剂母液进行混合,制得丙硫唑‑苯醚甲环唑混剂,将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进行混合,制得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三元混剂;3)对三元混剂进行稀释,制备得到20‑70%的复配药剂,该复配药剂可同时用于花生白绢病、花生蛴螬、小麦茎基腐病及小麦蚜虫等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起到了一药多用的效果,杀菌的同时兼具杀虫的效果,也进一步解决了现有长期使用单剂对植物病害进行防治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植物病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药剂复配药剂。
背景技术
花生白绢病、花生蛴螬是花生上的两大重要病虫害。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花生上的病害,花生各个生育期均可受白绢病菌侵染,主要为害植株茎部、果柄、荚果及根部,花生白绢病已发展为花生上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花生产量,花生白绢病成为制约花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花生蛴螬是由蛴螬引起的,蛴螬是金龟子或金龟甲的幼虫,俗称鸡乸虫等,蛴螬食性广泛,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对花生等多种植物、蔬菜危害很大。
小麦茎基腐病、小麦蚜虫是小麦上的两大重要病虫害。小麦茎基腐病是近几年引起小麦产生白穗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玉米小麦两熟轮作、秸秆还田时期;小麦蚜虫俗称油虫、腻虫、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可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小麦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形成秕粒,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
化学方法杀菌是农业上控制病害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一些药剂品种大面积单独使用,已经导致很多植物病害产生抗药性,同时,病害发生时的原理复杂,单一品种药剂使用并不能解决农产品的病害,均会表现出某一方面的缺陷和局限性;目前,利用化学方法对病害进行防治的方法大多都是专药专用,这样会造成使用起来比较麻烦且会进一步导致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所述现有利用化学方法对病害进行防治所存在的单剂使用产生抗药性、专药专用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该复配药剂可同时对花生白绢病、花生蛴螬、小麦茎基腐病及小麦蚜虫等植物病虫害均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且该药剂将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胺三种单剂药剂通过复配的方式进行制备,起到了一药多用的效果,杀菌的同时兼具杀虫的效果,也进一步解决了现有长期使用单剂对植物病害进行防治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所述药剂的有效成分包括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及噻虫嗪,所述药剂以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及噻虫嗪为基料,通过特定的复配比例配制而成,所述药剂可同时用于花生白绢病、花生蛴螬、小麦茎基腐病及小麦蚜虫等植物病虫害的防治。
所述药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用溶剂分别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及噻虫嗪进行溶解,溶解后即分别制得丙硫唑单剂母液、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及噻虫嗪单剂母液三种单剂母液;
2)将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进行混合,混合后形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混剂,再将丙硫唑-苯醚甲环唑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进行混合,最终形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
3)用稀释液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进行稀释,制备成相应质量浓度的复配药剂药液。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使用的丙硫唑为98%丙硫唑原药,由贵阳中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PD20120239),可从市场直接购买;步骤1)中所使用的苯醚甲环唑为95%苯醚甲环唑原药,由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PD20122039),可从市场直接购买;步骤1)中所使用的噻虫嗪为98%噻虫嗪原药,由江苏好收成韦恩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PD20160475),可从市场直接购买。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进行溶解所使用的的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对噻虫嗪进行溶解所使用的的溶剂为丙酮。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使用相应溶剂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进行溶解的料液浓度均为10-12mg/ml。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将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进行混合的复配比例为1~10:10~1。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丙硫唑-苯醚甲环唑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进行混合的复配比例为:1~15:80~60。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的稀释液为0.1%的吐温-80水溶液。
进一步地,步骤3)中制备得到复配药剂药液的质量浓度为20-70%。
所述复配药剂可制成种子处理悬浮剂通过种子包衣施药的方式进行防治。
本发明上述提供的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其作用机理如下:首先丙硫唑是一种绿色、高效的苯并咪唑类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能有效阻止三磷酸腺苷合成;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广谱、低残留、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的活性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抑制细胞膜形成并破坏细胞膜结构完整性,从而达到抑制病菌生长的作用;噻虫嗪结构新颖,是一种烟碱类杀虫剂,其杀虫谱更广、活性更高、安全性更好,具有胃毒、触杀和内吸活性,可用于叶面喷雾、土壤灌根及种子处理,本发明技术方案首先将丙硫唑和苯醚甲环唑两种杀菌剂通过特定的复配比例进行配制,再将两者混配的混剂同噻虫嗪按照特定的复配比例进行混配制备药剂,丙硫唑和苯醚甲环唑由于杀菌的作用机理不同,将两者进行复配在减缓抗药性的同时扩大了杀菌谱,将两种混配的杀菌剂与噻虫嗪杀虫剂混配进行种子包衣施药,起到了一药多用的效果,杀菌的同时兼具杀虫的效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技术方案首先将丙硫唑和苯醚甲环唑两种杀菌剂通过特定的复配比例进行配制,再将两者混配的混剂同噻虫嗪按照特定的复配比例进行混配制备药剂,丙硫唑和苯醚甲环唑由于杀菌的作用机理不同,将两者进行复配在减缓抗药性的同时扩大了杀菌谱,将两种混配的杀菌剂与噻虫嗪杀虫剂混配进行种子包衣施药,起到了一药多用的效果,杀菌的同时兼具杀虫的效果;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该复配药剂可同时对花生白绢病、花生蛴螬、小麦茎基腐病及小麦蚜虫等植物病虫害均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且该药剂将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胺三种单剂药剂通过复配的方式进行制备,起到了一药多用的效果,杀菌的同时兼具杀虫的效果,也进一步解决了现有长期使用单剂对植物病害进行防治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3)本发明提供的复配药剂,与常规使用的茎叶处理农药相比,该复配药剂采用种子处理剂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在降低农药施用量和施用次数、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田间操作工序,省工、节本、增效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十分盛行的作物保护手段,是实现农药减量的重要方式之一;
(4)经试验论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对小麦茎基腐病、小麦蚜虫、花生白绢病及花生蛴螬四种病虫害都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同时用于防治病、虫害,杀菌的同时还可以杀虫,且复配药剂的共毒系数、活性也较高,对假禾谷镰孢菌的共毒系数高达139.05,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共毒系数高达141.45,增效效果明显;
(5)经试验论证,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防治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体的,药剂处理对三个小麦品种毕麦18、黔麦18号、贵农19号及三个花生品种贵阳红皮花生、丰花1号、黔花生7号的发芽或出苗等各方面均未产生影响,在病虫害的防治施用过程中,对农作物本身的生长没有任何影响,对于小麦及花生这种食品性的农作物来说,除了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显著,其防治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效果好且安全性高的复配药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该药剂以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及噻虫嗪为基料,通过特定的复配比例配制而成,该复配药剂可同时用于花生白绢病、花生蛴螬、小麦茎基腐病及小麦蚜虫等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方案中通过给出的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之间的任意复配比例得到的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均可按照本方案给出的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与噻虫嗪单剂之间的任意复配比例进行混配制备复配药剂。
实施例1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20%复配药剂,具体如下:
试剂准备:分别从市场直接购买贵阳中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PD20120239)的98%丙硫唑原药、由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PD20122039)的95%苯醚甲环唑原药、由江苏好收成韦恩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PD20160475)98%噻虫嗪原药;分别准备好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准备好稀释液0.1%的吐温-80水溶液。
1)分别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分别对98%丙硫唑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进行溶解,用溶剂丙酮对98%噻虫嗪原药进行溶解,制备得到溶解浓度为10mg/ml的丙硫唑单剂母液、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及噻虫嗪单剂母液三种单剂母液;
2)将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1:10进行混合,得到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再将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1:80进行混合,最终形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如:取1ml丙硫唑单剂母液和10ml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进行混合,将11ml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与880ml噻虫嗪单剂母液混合,最终形成891ml的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
3)用4455ml稀释液0.1%吐温-80水溶液对891ml的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进行稀释,制备成有效成分重量占比为20%的复配药剂药液。
实施例2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30%复配药剂,具体如下:
试剂准备:参照实施例1。
1)分别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分别对98%丙硫唑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进行溶解,用溶剂丙酮对98%噻虫嗪原药进行溶解,制备得到溶解浓度为12mg/ml的丙硫唑单剂母液、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及噻虫嗪单剂母液三种单剂母液;
2)将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1:5进行混合,得到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再将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1:79进行混合,最终形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
3)用稀释液0.1%吐温-80水溶液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进行稀释,制备成有效成分重量占比为30%的复配药剂药液。
实施例3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40%复配药剂,具体如下:
试剂准备:参照实施例1。
1)分别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分别对98%丙硫唑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进行溶解,用溶剂丙酮对98%噻虫嗪原药进行溶解,制备得到溶解浓度为12mg/ml的丙硫唑单剂母液、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及噻虫嗪单剂母液三种单剂母液;
2)将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2:5进行混合,得到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再将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3:77进行混合,最终形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
3)用稀释液0.1%吐温-80水溶液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进行稀释,制备成有效成分重量占比为40%的复配药剂药液。
实施例4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50%复配药剂,具体如下:
试剂准备:参照实施例1。
1)分别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分别对98%丙硫唑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进行溶解,用溶剂丙酮对98%噻虫嗪原药进行溶解,制备得到溶解浓度为10mg/ml的丙硫唑单剂母液、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及噻虫嗪单剂母液三种单剂母液;
2)将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3:5进行混合,得到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再将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5:75进行混合,最终形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
3)用稀释液0.1%吐温-80水溶液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进行稀释,制备成有效成分重量占比为40%的复配药剂药液。
实施例5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60%复配药剂,具体如下:
试剂准备:参照实施例1。
1)分别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分别对98%丙硫唑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进行溶解,用溶剂丙酮对98%噻虫嗪原药进行溶解,制备得到溶解浓度为10mg/ml的丙硫唑单剂母液、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及噻虫嗪单剂母液三种单剂母液;
2)将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4:5进行混合,得到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再将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7:73进行混合,最终形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
3)用稀释液0.1%吐温-80水溶液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进行稀释,制备成有效成分重量占比为60%的复配药剂药液。
实施例6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70%复配药剂,具体如下:
试剂准备:参照实施例1。
1)分别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分别对98%丙硫唑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进行溶解,用溶剂丙酮对98%噻虫嗪原药进行溶解,制备得到溶解浓度为10mg/ml的丙硫唑单剂母液、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及噻虫嗪单剂母液三种单剂母液;
2)将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5:5进行混合,得到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再将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9:71进行混合,最终形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
3)用稀释液0.1%吐温-80水溶液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进行稀释,制备成有效成分重量占比为70%的复配药剂药液。
实施例7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40%复配药剂,具体如下:
试剂准备:参照实施例1。
1)分别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分别对98%丙硫唑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进行溶解,用溶剂丙酮对98%噻虫嗪原药进行溶解,制备得到溶解浓度为10mg/ml的丙硫唑单剂母液、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及噻虫嗪单剂母液三种单剂母液;
2)将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5:3进行混合,得到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再将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15:60进行混合,最终形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
3)用稀释液0.1%吐温-80水溶液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进行稀释,制备成有效成分重量占比为40%的复配药剂药液。
实施例8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40%复配药剂,具体如下:
试剂准备:参照实施例1。
1)分别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分别对98%丙硫唑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进行溶解,用溶剂丙酮对98%噻虫嗪原药进行溶解,制备得到溶解浓度为12mg/ml的丙硫唑单剂母液、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及噻虫嗪单剂母液三种单剂母液;
2)将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5:1进行混合,得到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再将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1:79进行混合,最终形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
3)用稀释液0.1%吐温-80水溶液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进行稀释,制备成有效成分重量占比为40%的复配药剂药液。
实施例9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40%复配药剂,具体如下:
试剂准备:参照实施例1。
1)分别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分别对98%丙硫唑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进行溶解,用溶剂丙酮对98%噻虫嗪原药进行溶解,制备得到溶解浓度为12mg/ml的丙硫唑单剂母液、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及噻虫嗪单剂母液三种单剂母液;
2)将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2:5进行混合,得到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再将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7:73进行混合,最终形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
3)用稀释液0.1%吐温-80水溶液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进行稀释,制备成有效成分重量占比为40%的复配药剂药液。
实施例10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40%复配药剂,具体如下:
试剂准备:参照实施例1。
1)分别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分别对98%丙硫唑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进行溶解,用溶剂丙酮对98%噻虫嗪原药进行溶解,制备得到溶解浓度为12mg/ml的丙硫唑单剂母液、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及噻虫嗪单剂母液三种单剂母液;
2)将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2:5进行混合,得到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再将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9:71进行混合,最终形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
3)用稀释液0.1%吐温-80水溶液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进行稀释,制备成有效成分重量占比为40%的复配药剂药液。
实施例11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40%复配药剂,具体如下:
试剂准备:参照实施例1。
1)分别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分别对98%丙硫唑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进行溶解,用溶剂丙酮对98%噻虫嗪原药进行溶解,制备得到溶解浓度为12mg/ml的丙硫唑单剂母液、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及噻虫嗪单剂母液三种单剂母液;
2)将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2:5进行混合,得到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再将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5:75进行混合,最终形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
3)用稀释液0.1%吐温-80水溶液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进行稀释,制备成有效成分重量占比为40%的复配药剂药液。
实施例12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30%复配药剂,具体如下:
试剂准备:参照实施例1。
1)分别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分别对98%丙硫唑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进行溶解,用溶剂丙酮对98%噻虫嗪原药进行溶解,制备得到溶解浓度为12mg/ml的丙硫唑单剂母液、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及噻虫嗪单剂母液三种单剂母液;
2)将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2:5进行混合,得到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再将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3:77进行混合,最终形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
3)用稀释液0.1%吐温-80水溶液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进行稀释,制备成有效成分重量占比为40%的复配药剂药液。
实施例13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40%复配药剂,具体如下:
试剂准备:参照实施例1。
1)分别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分别对98%丙硫唑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进行溶解,用溶剂丙酮对98%噻虫嗪原药进行溶解,制备得到溶解浓度为12mg/ml的丙硫唑单剂母液、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及噻虫嗪单剂母液三种单剂母液;
2)将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2:5进行混合,得到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再将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1:79进行混合,最终形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
3)用稀释液0.1%吐温-80水溶液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进行稀释,制备成有效成分重量占比为40%的复配药剂药液。
实施例14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40%复配药剂,具体如下:
试剂准备:参照实施例1。
1)分别用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分别对98%丙硫唑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进行溶解,用溶剂丙酮对98%噻虫嗪原药进行溶解,制备得到溶解浓度为12mg/ml的丙硫唑单剂母液、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及噻虫嗪单剂母液三种单剂母液;
2)将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10:1进行混合,得到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再将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7:73进行混合,最终形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
3)用稀释液0.1%吐温-80水溶液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进行稀释,制备成有效成分重量占比为40%的复配药剂药液。
实施例15
本发明提供的复配药剂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效果有效性试验测试:
(1)试验靶标:
假禾谷镰孢菌:从小麦田采集病株,实验室分离、纯化、斜面保存备用;
麦长管蚜:从小麦田间采集小麦蚜虫若干,室内用新鲜麦苗饲养;
花生白绢病菌:从花生田采集病株,实验室分离、纯化、斜面保存备用;
花生蛴螬:人工田间捕捉成虫,实验室饲养至2龄备用。
(2)靶标准备:
假禾谷镰孢菌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备用;
麦长管蚜在室内用新鲜麦苗饲养2代,挑取个体大小一致、健康、活泼的无翅成蚜供试;
花生白绢病菌: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备用;
花生蛴螬:人工田间捕捉成虫,带回实验室饲养。将成虫移入装有消毒保湿(土壤含水量15%~20%)沙壤土的容器中,土层厚度约10cm,再覆盖一层谷糠作为保护和活动层,养虫盒用纱网封口,置于(25±1)℃条件下饲养。每天更换新鲜的花生叶片作为饲料,检查成虫产卵情况,并收集当天产的卵。挑选健康的同一日龄卵,置于预先装有含水量10%~20%消毒沙壤土的培养皿中,盖上皿盖。将初孵幼虫转移至相同湿度土壤的幼虫饲养盒中,用麦芽饲喂。挑选出大小一致的2龄初幼虫作为供试虫源。
(3)试验试剂准备:按照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丙硫唑(A)与苯醚甲环唑(B)分别按照复配比例:1:10、1:5、2:5、3:5、4:5、5:5、5:3、5:1、2:5、10:1分别进行混合制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进行相关毒力测定,而后将丙硫唑与苯醚甲环唑混剂(C,2:5)与噻虫嗪(D)之间的复配比例1:80、1:79、3:77、5:75、7:73、9:71、15:60进行分别混配制备得到不同的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
(4)试验方法:
4.1小麦茎基腐病的活性测定
药剂处理: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预先融化冷却至约50℃的灭菌PDA培养基定量加入灭菌划线三角瓶中,使培养基与划线处(60mL)平齐,然后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600μL药液,分别加入上述三角瓶中,充分摇匀,后等量倒入4个培养皿(Φ9cm)中,制成5个浓度梯度带药平板。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
接种:挑选长势均匀良好的菌种进行接种。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同一圆周上切取菌饼(保证供试病菌的菌龄相同),用接种器将菌饼接入培养皿的含药培养基中央,菌丝面朝下,盖上皿盖,于25℃培养箱中黑暗倒置培养。
调查:根据空白对照皿中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落采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取其平均值,计算抑菌率。
计算方法:根据调查结果,按公式(1)、(2)计算各处理浓度对供试靶标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单位为百分率(%),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D=D1-D2………………………………(1)
式中:D—菌落增长直径;D1—菌落直径;D2—菌饼直径;
I=(D0-Dt)/D0……………………………(2)
式中:I—菌丝生长抑制率;D0—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Dt—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
统计分析: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对各单剂和不同配比混剂的浓度对数值及相应抑制率的机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95%置信限及其混剂共毒系数,比较增效情况。
按照孙云沛法计算混配的增效作用,即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
共毒系数(CTC)的计算公式如下:
ATI=S/M×100………………………(3)
式中:ATI—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S—标准药剂的E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g/L);M—混剂的E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TTI=TIA×PA+TIB×PB……………(4)
式中:TTI—混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IA—A药剂的毒力指数;PA—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TIB—B药剂的毒力指数;PB—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CTC=ATI/TTI×100………………………(5)
式中:CTC—共毒系数;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4.2对小麦蚜虫的活性测定
药剂处理:将带有蚜虫的麦叶浸于不同浓度的药液中5s后取出,用滤纸吸取多余药液,置于含有保湿滤纸的培养皿中,置于温度为(25±1)℃、湿度为60%~80%、光周期为L:D=16h:8h条件下饲养和观察。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20头,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
调查:处理24h后调查试虫死亡情况(死亡标准:用毛笔轻触虫体,虫体不能活动),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
计算方法: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校正死亡率按式(6),式(7)计算,单位为百分率(%),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P1=K/N×100…………………………(6)
式中:P1—死亡率;K—死亡虫数;N—处理总虫数
P2=(Pt-P0)/(1-P0)×100………………………(7)
式中:P2—校正死亡率;Pt—处理死亡率;P0—空白对照死亡率
若对照死亡率<5%,无需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20%之间,应按公式(7)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需重做。
统计分析: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校正死亡率几率值作回归分析,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等值及其95%置信限。
4.3对花生白绢病的活性测定
药剂处理: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预先融化冷却至约50℃的灭菌PDA培养基定量加入灭菌划线三角瓶中,使培养基与划线处(60mL)平齐,然后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600μL药液,分别加入上述三角瓶中,充分摇匀,后等量倒入4个培养皿(Φ9cm)中,制成5个浓度梯度带药平板。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
接种:挑选长势均匀良好的菌种进行接种。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同一圆周上切取菌饼(保证供试病菌的菌龄相同),用接种器将菌饼接入培养皿的含药培养基中央,菌丝面朝下,盖上皿盖,于25℃培养箱中黑暗倒置培养。
调查:根据空白对照皿中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落采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取其平均值,计算抑菌率。
计算方法及统计分析:参照小麦茎基腐病的活性测定计算方法和统计分析进行。
4.4对花生蛴螬的活性测定
药剂处理:采用浸虫法进行测定。将健康活泼、生理状态一致的花生蛴螬2龄幼虫浸入药液中10s取出,用滤纸吸去多余药液,转移至装有新鲜花生叶片的玻璃试管中,管口以潮湿的黑布遮盖,置于(25±1)℃,相对湿度60%~80%的恒温养虫室内饲养。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浸虫30头,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
调查:处理72h后调查试虫死亡情况(死亡标准:用毛笔轻触虫体,虫体不能活动),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
计算方法及统计分析:参照对小麦蚜虫的活性测定的计算方法和统计分析进行。
(5)试验结果如下:
表1丙硫唑和苯醚甲环唑混剂不同配比对小麦茎基腐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
Figure BDA0003082522960000161
Figure BDA0003082522960000171
表2丙硫唑和苯醚甲环唑混剂不同配比对花生白绢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3082522960000172
Figure BDA0003082522960000181
从表1可以看出,丙硫唑和苯醚甲环唑按1:10、1:5、2:5、3:5、4:5、5:5、5:3、5:1、2:5、10:1配比进行混配时,对假禾谷镰孢菌的共毒系数为96.131~139.05,表现出相加或增效作用,将丙硫唑和苯醚甲环唑进行混配时,共毒系数最高可达139.05,增效效果明显。
从表2可以看出,丙硫唑和苯醚甲环唑按1:10、1:5、2:5、3:5、4:5、5:5、5:3、5:1、2:5、10:1比例进行混配时,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共毒系数为99.92~141.45,表现出相加或增效作用,共毒系数最高可达141.45,增效效果明显。
表3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与噻虫嗪把不同复配比例对杀菌活性的影响统计表
Figure BDA0003082522960000182
表4丙硫唑-苯醚甲环唑二元混剂与噻虫嗪把不同复配比例对杀菌活性的影响统计表
Figure BDA0003082522960000183
Figure BDA0003082522960000191
从表3可以看出,将丙硫唑和苯醚甲环唑按照复配比例为2:5制备成的混剂C(2:5)对小麦茎基腐病具有较高的活性,EC50值为1.5856mg/L。加入不同配比的杀虫剂噻虫嗪后,对小麦茎基腐病的EC50值为1.6026~1.6306mg/L,与C(2:5)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活性差异不明显,因此,噻虫嗪对丙硫唑和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活性无明显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将丙硫唑和苯醚甲环唑按照复配比例为2:5制备成的混剂C(2:5)对花生白绢病具有较高的活性,EC50值为1.0845mg/L。加入不同配比的杀虫剂噻虫嗪后,对花生白绢病的EC50值为1.0814~1.1056mg/L,与C(2:5)对花生白绢病的活性差异不明显,因此,噻虫嗪对丙硫唑和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活性无明显影响。
表5丙硫唑和苯醚甲环唑对杀虫活性的影响试验(小麦蚜虫)
Figure BDA0003082522960000192
Figure BDA0003082522960000201
表6丙硫唑和苯醚甲环唑对杀虫活性的影响试验(花生蛴螬)
Figure BDA0003082522960000202
从表5可以看出,噻虫嗪对小麦蚜虫具有较高的室内活性,LC50为3.8629mg/L,加入丙硫唑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后,对小麦蚜虫的LC50值为3.9376~4.1110mg/L,与噻虫嗪单剂对小麦蚜虫的活性差异不明显,因此,丙硫唑与苯醚甲环唑对噻虫嗪的杀虫活性无明显影响。
从表6可以看出,噻虫嗪对花生蛴螬具有较高的室内活性,LC50为2.6561mg/L,加入丙硫唑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后,对花生蛴螬的LC50值为2.7187~2.8284mg/L,与噻虫嗪单剂对花生蛴螬的活性差异不明显。因此,丙硫唑与苯醚甲环唑对噻虫嗪的杀虫活性无明显影响。
在该部分实验中,首先将丙硫唑与苯醚甲环唑按照复配比例制备得到的丙硫唑-苯醚甲环唑混剂及噻虫嗪的活性进行了分别测定,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和杀虫剂混配制备药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再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混剂中加入噻虫嗪对硫唑-苯醚甲环唑混剂活性的影响、以及噻虫嗪中加入丙硫唑-苯醚甲环唑混剂对噻虫嗪活性的进行了分别测定,结果表明: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和噻虫嗪按照相应的复配比例进行混配时,对小麦茎基腐病、小麦蚜虫、花生白绢病及花生蛴螬均具有较高的活性,不影响各自本身杀菌或杀虫活性,且其生产成本也较低,且将丙硫唑和苯醚甲环唑制备成复配剂进行杀菌的效果相比于单剂共毒系数效果显著增加,同时,还可达到可一次施药达到病虫兼治的效果,符合田间病虫害复合发生的自然规律,在田间推广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由此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小麦茎基腐病、小麦蚜虫、花生白绢病及花生蛴螬四种病虫害都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同时用于防治病虫害,杀菌的同时还可以杀虫,且共毒系数也较高,对假禾谷镰孢菌的共毒系数高达139.05,增效效果最明显;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共毒系数高达141.45,增效效果最明显,且通过活性影响实验,通过混配制备得到药剂其杀菌和杀虫的效果没有影响,相反效果更好,由此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复配杀菌剂具有显著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6
本发明提供的复配药剂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安全可行性试验测试: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复配药剂设置多个剂量组分别对贵阳红皮花生、丰花1号、黔花生7号、毕麦18、黔麦18号、贵农19号开展安全可行性试验。
针对花生病虫害的剂量组别:240g a.i./100kg种子、360g a.i./100kg种子、480ga.i./100kg种子、600g a.i./100kg种子共四个剂量组别及空白对照组;
针对小麦病虫害的剂量组别:210g a.i./100kg种子、315g a.i./100kg种子、420ga.i./100kg种子、525g a.i./100kg种子共四个剂量组别及空白对照组。
得到如下试验结果:
表7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药剂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统计表
Figure BDA0003082522960000211
Figure BDA0003082522960000221
表8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药剂对小麦种子出苗率的影响统计表(出苗后21天)
Figure BDA0003082522960000222
表9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药剂对小麦新生长度的影响统计表(出苗后21天)
Figure BDA0003082522960000231
表7、表8及表9表明:每天观察发芽情况及出苗后7天、14天、21天观察,药剂处理对三个小麦品种毕麦18、黔麦18号、贵农19号的发芽或出苗均未产生影响,对小麦植株形态和颜色均无不良影响,未见小麦叶片或植株形态出现变色、坏死、萎蔫或畸形症状,各品种药剂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相比,发芽率抑制率、出苗率抑制率、鲜重抑制率均小于5%,新生长度抑制率均小于10%。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药剂在试验设置剂量范围内对小麦植株安全。
表10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药剂对花生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统计表
Figure BDA0003082522960000232
Figure BDA0003082522960000241
表11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药剂对花生种子出苗率的影响(出苗后21天)
Figure BDA0003082522960000242
表12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药剂对花生新生长度的影响统计表(出苗后21天)
Figure BDA0003082522960000243
表10、表11及表12表明:每天观察发芽情况及出苗后7天、14天、21天观察,药剂处理对三个花生品种贵阳红皮花生、丰花1号、黔花生7号的发芽或出苗均未产生影响,对花生植株形态和颜色均无不良影响,未见花生叶片或植株形态出现变色、坏死、萎蔫或畸形症状。各品种药剂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相比,发芽率抑制率、出苗率抑制率、鲜重抑制率均小于5%,新生长度抑制率均小于10%,因此,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药剂在试验设置剂量范围内对花生植株安全。
根据上述安全可行性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防治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病虫害的防治施用过程中,对农作物本身的生长没有任何影响,对于小麦及花生这种食品性的农作物来说,除了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显著,其防治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的有效成分包括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及噻虫嗪,所述药剂以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及噻虫嗪为基料,通过特定的复配比例配制而成,所述药剂可同时用于花生白绢病、花生蛴螬、小麦茎基腐病及小麦蚜虫等植物病虫害的防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药剂中有效成分重量占比为20-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用溶剂分别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及噻虫嗪进行溶解,溶解后即分别制得丙硫唑单剂母液、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及噻虫嗪单剂母液三种单剂母液;
2)将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进行混合,混合后形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混剂,再将丙硫唑-苯醚甲环唑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按照复配比例进行混合,最终形成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
3)用稀释液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混剂进行稀释,制备成相应质量浓度的复配药剂药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使用的丙硫唑为98%丙硫唑原药;步骤1)中所使用的苯醚甲环唑为95%苯醚甲环唑原药;步骤1)中所使用的噻虫嗪为98%噻虫嗪原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对丙硫唑、苯醚甲环唑进行溶解所使用的的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对噻虫嗪进行溶解所使用的的溶剂为丙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稀释液为0.1%的吐温-80水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将丙硫唑单剂母液和苯醚甲环唑单剂母液进行混合的复配比例为:1~10:10~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丙硫唑-苯醚甲环唑混剂与噻虫嗪单剂母液进行混合的复配比例为:1~15:80~60。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药剂的防治方式为:将复配药剂制成种子处理悬浮剂通过种子包衣施药的方式进行防治。
CN202110574622.5A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 Pending CN1133492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4622.5A CN113349211A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4622.5A CN113349211A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9211A true CN113349211A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27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4622.5A Pending CN113349211A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49211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8102A (zh) * 2012-01-20 2012-07-18 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4054744A (zh) * 2014-07-14 2014-09-24 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成分为噻虫嗪和苯醚甲环唑的悬浮种衣剂的制备方法
CN106359415A (zh) * 2016-08-29 2017-02-01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丙硫多菌灵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8102A (zh) * 2012-01-20 2012-07-18 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4054744A (zh) * 2014-07-14 2014-09-24 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成分为噻虫嗪和苯醚甲环唑的悬浮种衣剂的制备方法
CN106359415A (zh) * 2016-08-29 2017-02-01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丙硫多菌灵和三唑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22483A (zh) 贝莱斯芽孢杆菌可溶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4171A (zh) 一种含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
CN108967437A (zh) 一种双丙环虫酯和啶虫脒复配增效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9221190A (zh) 一种有效防治棉蚜的复配杀虫剂
CN109907074A (zh) 一种刀孢蜡蚧菌和苦参碱联用的杀虫药组合物及其在蚜虫防治中的应用
CN109392945B (zh) 一种有效防治棉蚜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15211427B (zh) 一种含介离子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744246A (zh) 伊曲康唑在制备用于防治植物病原菌的杀菌剂中的应用
CN113349211A (zh) 一种用于防治花生、小麦等植物病虫害的复配药剂
CN111183995B (zh) 一种包括咯菌腈和噻呋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花生病害或虫害中的用途
CN105767011A (zh) 一种促进病株恢复的线虫颗粒剂
CN110384103A (zh) 含有噻霉酮和氟吡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的种衣剂及用途
CN111454237A (zh) 一种抑制黑麦草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化合物曲酸
CN111466414A (zh) 杀小地老虎的药剂
CN110547304A (zh) 金龟子绿僵菌和双丙环虫酯复配杀白粉虱的组合物
CN109673650A (zh) 泊沙康唑在制备用于防治植物病原菌的杀菌剂中的应用
CN114342959B (zh) 一种同时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组合物
CN114097803B (zh) 一种含丙硫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5968892B (zh) 一种防治芋田红蜘蛛的杀虫组合物
CN103798270B (zh) 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
CN108477162A (zh) 一种能防治线虫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及其应用
CN116019101B (zh) 一种防治番木瓜害螨且含有百里香酚的增效组合物
CN114521571B (zh) 一种防治根螨的菌药组合物及应用
Mead ENVIRONMENTAL RELATIONSHIPS IN A SEED-BORNE DISEASE OF BARLEY CAUSED BY HELMINTHOSPORIUM SATIVUM PAMMEL, KING, AND BAKKE
CN105941483A (zh) 一种含中生菌素和氢氧化铜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