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7780B - 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7780B
CN113347780B CN202110611835.0A CN202110611835A CN113347780B CN 113347780 B CN113347780 B CN 113347780B CN 202110611835 A CN202110611835 A CN 202110611835A CN 113347780 B CN113347780 B CN 1133477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opper
layer
boundary
fi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118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47780A (zh
Inventor
张小川
车凯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1106118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477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47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7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47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7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96Conductive pattern lay-out details not covered by sub groups H05K1/02 - H05K1/0295
    • H05K1/0298Multilay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44Stacked arrangements of plana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属于射频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结构采用多层电路板层叠压合形成,中间一层电路板印刷金属鳍线结构,第二电路板部分切除处理形成镂空区域A,第四电路板进行局部镂空切除处理形成镂空区域B,结合连续的完全包围的金属通孔,与多层电路板顶部与底部金属层形成封闭的金属腔。按照相应的顺序将电路板层叠在一起,再对多层电路板进行叠层压合。金属腔形成了鳍线结构所必须的腔体结构,使电路中电场主要分布于腔体中。本发明所述结构制造成本低,制作方式简单,具有较低损耗、色散弱、结构简易,体积小,成本低,可实现自封装以及容易与其他射频电路集成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微波技术以及毫米波电路的发展,为了实现电路结构的小型化以及射频电路的高集成度,多层板电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各类通信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多层板电路能实现有源与无源电路的集成,以及能够实现通信系统设备的小型化。在一般的鳍线结构中,都需要金属波导,同时需要将鳍线结构固定到波导中心,垂直于波导H面。这种传统结构成本高,安装难度大,并且不利于与有源器件的集成。在传输线结构中,鳍线是一种嵌入在矩形波导E面的准平面结构,鳍线的传播模式为混合模,具有低损耗、色散弱,单模带宽大等特点。另一方面,鳍线结构传输截止频率小于封装波导的截止频率,所以所需尺寸比传统波导所需尺寸小而又具有波导的一些优点。但是,鳍线需要额外加工机械腔体,同时需要留下凹槽来安装鳍线,以满足机械支撑以及电磁屏蔽。因此需要额外的装配工作,将其与波导机械组装后才能工作。如今,微波组件对集成度有很高的要求,在波导中的鳍线结构很难与其他有源元器件集成,同样对其传输的电磁波很难控制。传统的鳍线结构属于三维结构,体积较大,很难与平面电路集成且难以实现射频组件小型化。
综上所述,鳍线结构是一种优良的传输结构,具有低损耗,色散弱,高Q值等传输优点,但鳍线结构需要安装在矩形波导中,不易加工,制作成本高,很难于其它电路以及其它电子元器件集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解决传统鳍线结构需要加工机械腔体和额外的人工装配,以及鳍线结构与其它平面电路集成等问题。
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
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包括五层电路板,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覆有金属层;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第四电路板和第五电路板由上至下依次紧密贴合;
第一电路板的上表面金属层和第五电路板的下表面金属层为全部覆铜;第一电路板的下表面金属层、第二电路板的上下表面金属层、第四电路板的上下表面金属层和第五电路板的上表面金属层相同,在全部覆铜的基础上刻蚀有H型不覆铜区域,H型不覆铜区域呈中心对称,中间段的刻蚀宽度小于两端的刻蚀宽度;第二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的介质基板对应于H型不覆铜区域的位置为镂空区域;
第三电路板呈左右对称,上表面金属层在全部覆铜的基础上刻蚀有H型不覆铜区域,鳍线电路的上覆铜层位于H型不覆铜区域内,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微带线、第一阻抗变换段、第一鳍线变换段、第二鳍线变换段、第二阻抗变换段和第二微带线;第一微带线的上边界与第一阻抗变换段的上边界齐平,第一阻抗变换段的下边界由第一微带线的下边界曲线向右延伸,减小微带线的宽度;第一鳍线变换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的上边界与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边界重合,下边界由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边界曲线延伸至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部;另一部分的上边界与第一阻抗变换段的上边界齐平,下边界由第一阻抗变换段的下边界曲线延伸至H型不覆铜区域的下边界;第一鳍线变换段的两部分之间留有空隙;
第三电路板的下表面金属层在全部覆铜的基础上刻蚀有H型不覆铜区域,鳍线电路的下覆铜层位于H型不覆铜区域内,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地面、第一地面变换段、第二地面变换段和第二地面;第一地面为全部覆铜,上下边界与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下边界齐平;第一地面变换段的上边界与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边界齐平,下边界由第一地面右侧边界的中心位置曲线延伸至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边界;第一地面变换段和第二地面变换段之间形成有无金属覆盖区域;
五层电路板在H型不覆铜区域的周边紧邻位置有连续的金属化通孔。
进一步的,每层电路板的金属化通孔平面相对位置都是相同的,所有金属化通孔由树脂塞孔并电镀填平。
进一步的,每层电路板先进行单独加工,使用单层的介质基板,用印制板加工工艺,对电路板表面的金属按照设计进行加工预制;然后在电路板设计的相应位置加工连续的金属化通孔,对需要镂空的电路板进行镂空处理;最后用多层板加工工艺将多层电路板叠压在一起,形成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
进一步的,第三电路板的介质材料为Rogers RT/duroid 5880,相对介电常数为2.2,介质基板厚度为0.254mm,覆铜层厚度为0.035mm。
进一步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五电路板的介质材料为Rogers RT/duroid 5880,相对介电常数为2.2,介质基板厚度为1.5mm,覆铜层厚度为0.035mm。
进一步的,第二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的介质材料为FR4,相对介电常数为4.4,介质基板厚度为2mm,覆铜层厚度为0.035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具有制造成本低,制作方式简单,能形成自封装整体等优势;可以通过多层介质基板叠层压合实现,有效克服了传统鳍线结构需要的机械腔体加工、结构笨重、成本较高的缺点,具有较低损耗、色散弱、结构简易,体积小,成本低,可实现自封装、以及容易与其他射频电路集成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鳍线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鳍线结构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鳍线结构中第一电路板和第五电路板的示意图,其中(a)为第一电路板反面/第五电路板正面,(b)为第五电路板反面/第一电路板正面;
图4为本发明所述鳍线结构中第二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的示意图,其中(a)为第二电路板反面/第四电路板正面,(b)为第四电路板反面/第二电路板正面;
图5为本发明所述鳍线结构中第三电路板的示意图,其中(a)为正面,(b)为反面;
图6为本发明所述鳍线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鳍线结构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其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左视图如图2所示,包括五层电路板,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覆有金属层;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第四电路板和第五电路板由上至下依次紧密贴合。
第三电路板的介质材料为Rogers RT/duroid 5880,相对介电常数为2.2,介质基板厚度为0.254mm,覆铜层厚度为0.035mm;第一电路板和第五电路板的介质材料为RogersRT/duroid5880,相对介电常数为2.2,介质基板厚度为1.5mm,覆铜层厚度为0.035mm;第二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的介质材料为FR4,相对介电常数为4.4,介质基板厚度为2mm,覆铜层厚度为0.035mm。
第一电路板和第五电路板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二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电路板的上表面金属层和第五电路板的下表面金属层为全部覆铜;第一电路板的下表面金属层、第二电路板的上下表面金属层、第四电路板的上下表面金属层和第五电路板的上表面金属层相同,在全部覆铜的基础上刻蚀有H型不覆铜区域,H型不覆铜区域呈中心对称,中间段的刻蚀宽度小于两端的刻蚀宽度;第二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的介质基板对应于H型不覆铜区域的位置为镂空区域。
第三电路板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呈左右对称,上表面金属层在全部覆铜的基础上刻蚀有H型不覆铜区域,鳍线电路的上覆铜层位于H型不覆铜区域内,鳍线电路的结构正面示意图如图6(a)所示,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微带线、第一阻抗变换段、第一鳍线变换段、第二鳍线变换段、第二阻抗变换段和第二微带线;第一微带线的上边界与第一阻抗变换段的上边界齐平,第一阻抗变换段的下边界由第一微带线的下边界曲线向右延伸,减小微带线的宽度;第一鳍线变换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601的上边界与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边界重合,下边界由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边界曲线延伸至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部;另一部分602的上边界与第一阻抗变换段的上边界齐平,下边界由第一阻抗变换段的下边界曲线延伸至H型不覆铜区域的下边界;第一鳍线变换段的两部分之间留有空隙。
第三电路板的下表面金属层在全部覆铜的基础上刻蚀有H型不覆铜区域,鳍线电路的下覆铜层位于H型不覆铜区域内,鳍线电路的结构反面示意图如图6(b)所示,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地面、第一地面变换段、第二地面变换段和第二地面;第一地面为全部覆铜,上下边界与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下边界齐平;第一地面变换段的上边界与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边界齐平,下边界由第一地面右侧边界的中心位置曲线延伸至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边界;第一地面变换段和第二地面变换段之间形成有无金属覆盖区域。
五层电路板在H型不覆铜区域的周边紧邻位置有连续的金属化通孔,每层电路板的金属化通孔平面相对位置都是相同的,所有金属化通孔由树脂塞孔并电镀填平。
每层电路板先进行单独加工,使用单层的介质基板,用常规印制板加工工艺,对电路板表面的金属按照设计进行加工预制。然后在电路板设计的相应位置加工连续的金属过孔,对其中需要镂空的电路板进行镂空处理。然后用多层板加工工艺将多层电路板叠压在一起,形成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每层电路板之间是无间隙接触,形成类波导结构。
本实施例所述鳍线结构采用多层电路板层叠压合形成,中间一层电路板印刷金属鳍线以及微带过渡结构,第二电路板部分切除处理形成镂空区域A,第四电路板进行局部镂空切除处理形成镂空区域B,结合连续的完全包围的金属通孔,与多层电路板顶部与底部金属层形成封闭的金属腔。按照相应的顺序将电路板层叠在一起,再对多层电路板进行叠层压合。金属腔形成了鳍线结构所必须的腔体结构,使电路中电场主要分布于腔体中。
本例中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dB(S(1,1))为其反射损耗,dB(S(1,2))为其插入损耗,其频带可覆盖10.6GHz-18.4GHz,可通过缩小相应的尺寸提高其工作频率。

Claims (6)

1.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五层电路板,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覆有金属层;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第四电路板和第五电路板由上至下依次紧密贴合;
第一电路板的上表面金属层和第五电路板的下表面金属层为全部覆铜;第一电路板的下表面金属层、第二电路板的上下表面金属层、第四电路板的上下表面金属层和第五电路板的上表面金属层相同,在全部覆铜的基础上刻蚀有H型不覆铜区域,H型不覆铜区域呈中心对称,中间段的刻蚀宽度小于两端的刻蚀宽度;第二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的介质基板对应于H型不覆铜区域的位置为镂空区域;
第三电路板呈左右对称,上表面金属层在全部覆铜的基础上刻蚀有H型不覆铜区域,鳍线电路的上覆铜层位于H型不覆铜区域内,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微带线、第一阻抗变换段、第一鳍线变换段、第二鳍线变换段、第二阻抗变换段和第二微带线;第一微带线的上边界与第一阻抗变换段的上边界齐平,第一阻抗变换段的下边界由第一微带线的下边界曲线向右延伸,减小微带线的宽度;第一鳍线变换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的上边界与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边界重合,下边界由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边界曲线延伸至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部;另一部分的上边界与第一阻抗变换段的上边界齐平,下边界由第一阻抗变换段的下边界曲线延伸至H型不覆铜区域的下边界;第一鳍线变换段的两部分之间留有空隙;
第三电路板的下表面金属层在全部覆铜的基础上刻蚀有H型不覆铜区域,鳍线电路的下覆铜层位于H型不覆铜区域内,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地面、第一地面变换段、第二地面变换段和第二地面;第一地面为全部覆铜,上下边界与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下边界齐平;第一地面变换段的上边界与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边界齐平,下边界由第一地面右侧边界的中心位置曲线延伸至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边界;第一地面变换段和第二地面变换段之间形成有无金属覆盖区域;
五层电路板在H型不覆铜区域的周边紧邻位置有连续的金属化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电路板的金属化通孔平面相对位置都是相同的,所有金属化通孔由树脂塞孔并电镀填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电路板先进行单独加工,使用单层的介质基板,用印制板加工工艺,对电路板表面的金属按照设计进行加工预制;然后在电路板设计的相应位置加工连续的金属化通孔,对需要镂空的电路板进行镂空处理;最后用多层板加工工艺将多层电路板叠压在一起,形成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电路板的介质材料为Rogers RT/duroid 5880,相对介电常数为2.2,介质基板厚度为0.254mm,覆铜层厚度为0.03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电路板和第五电路板的介质材料为Rogers RT/duroid 5880,相对介电常数为2.2,介质基板厚度为1.5mm,覆铜层厚度为0.03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的介质材料为FR4,相对介电常数为4.4,介质基板厚度为2mm,覆铜层厚度为0.035mm。
CN202110611835.0A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 Active CN1133477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1835.0A CN113347780B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1835.0A CN113347780B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7780A CN113347780A (zh) 2021-09-03
CN113347780B true CN113347780B (zh) 2022-08-02

Family

ID=77472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1835.0A Active CN113347780B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477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3560A (zh) * 2023-03-02 2023-05-0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平面单刀双掷开关电路结构
CN116315559A (zh) * 2023-03-02 2023-06-2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集成平面功分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15220B1 (en) * 2004-08-23 2007-05-08 Cap Wireless, Inc. Broadband power combining device using antipodal finline structure
KR100893700B1 (ko) * 2008-04-03 2009-04-20 김용철 엘이디 조명등
CN101556623A (zh) * 2008-04-09 2009-10-14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基于方波导的2×2单面双鳍线阵的制作方法
CN102201608A (zh) * 2010-03-25 2011-09-28 上海新杰芯微波技术有限公司 Ku波段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的6路合成装置
CN105576332A (zh) * 2016-03-02 2016-05-11 电子科技大学 具有滤波特性的波导到微带过渡结构
CN106785284A (zh) * 2016-12-06 2017-05-31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介质集成悬置线的低损耗电路结构
CN206250362U (zh) * 2016-12-12 2017-06-13 南京长峰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e面鳍线波导滤波器
CN112164853A (zh) * 2020-09-25 2021-01-0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微带线和基片集成波导结构的前向波定向耦合器
KR102242300B1 (ko) * 2020-10-13 2021-04-20 (주)엑소더스커뮤니케이션스 마이크로파 전력증폭기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15220B1 (en) * 2004-08-23 2007-05-08 Cap Wireless, Inc. Broadband power combining device using antipodal finline structure
KR100893700B1 (ko) * 2008-04-03 2009-04-20 김용철 엘이디 조명등
CN101556623A (zh) * 2008-04-09 2009-10-14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基于方波导的2×2单面双鳍线阵的制作方法
CN102201608A (zh) * 2010-03-25 2011-09-28 上海新杰芯微波技术有限公司 Ku波段波导内空间功率合成的6路合成装置
CN105576332A (zh) * 2016-03-02 2016-05-11 电子科技大学 具有滤波特性的波导到微带过渡结构
CN106785284A (zh) * 2016-12-06 2017-05-31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介质集成悬置线的低损耗电路结构
CN206250362U (zh) * 2016-12-12 2017-06-13 南京长峰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e面鳍线波导滤波器
CN112164853A (zh) * 2020-09-25 2021-01-0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微带线和基片集成波导结构的前向波定向耦合器
KR102242300B1 (ko) * 2020-10-13 2021-04-20 (주)엑소더스커뮤니케이션스 마이크로파 전력증폭기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Ka频段波导微带鳍线转换结构;王小伟等;《空间电子技术》;20090925(第03期);全文 *
用于空间功率合成的新型2×2渐变鳍线阵分析与设计;刘亚威等;《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0515(第05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7780A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47780B (zh) 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
CN107154524B (zh) 介质集成悬置线电路到矩形波导的过渡结构
CN109616764B (zh) 基片集成间隙波导圆极化天线
CN109935965B (zh) 集成基片间隙波导超宽带天线
WO2009055049A1 (en) Differential trace profile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100418263C (zh) 半模基片集成波导
US9054404B2 (en) Multi-layer circuit board with waveguide to microstrip transition structure
KR20150125262A (ko) 다층 기판 및 다층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CN115568094A (zh) 基于基片集成鳍线结构的开关
WO2006019596A2 (en) High frequency via
CA2574211A1 (en) Improved multi-layer integrated rf/if circuit board
CN210111030U (zh) 一种基于集成基片间隙波导的圆极化缝隙天线
CN110011010B (zh) 用于低通滤波器的带状线结构、低通滤波器、通信装置及系统
CN208173765U (zh) 基片集成波导传输结构、天线结构
CN113285197A (zh) 三维阻抗网络双面加载的慢波基片集成波导及其设计方法
US20060017529A1 (en) Multi-layer integrated RF/IF circuit board
CN209880807U (zh) Sigw圆极化天线
CN2914354Y (zh) 半模基片集成波导
CN113395826B (zh) Pcb板集总参数非互易磁性器件用高导热电路基板结构
CN112864559B (zh) 一种基于siw的多层介质板过渡转换结构
EP1333526A1 (en) Transition between a microstrip line and a waveguide
CN100459282C (zh) 半模基片集成波导90度三分贝定向耦合器
US7202017B2 (en)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substrate, and satellite broadcasting reception apparatus
KR100852003B1 (ko) 인쇄회로기판에서의 비아홀을 이용한 접지 구조 및 상기접지 구조를 적용한 회로 소자
KR100850759B1 (ko) 인쇄회로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