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5939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5939A
CN113345939A CN202110537319.8A CN202110537319A CN113345939A CN 113345939 A CN113345939 A CN 113345939A CN 202110537319 A CN202110537319 A CN 202110537319A CN 113345939 A CN113345939 A CN 113345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cathode
emitting devic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73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45939B (zh
Inventor
卢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3731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459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45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5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45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59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器件层,发光器件层至少包括发光颜色不相同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器件与第一阴极对应,第二发光器件与第二阴极对应,第一发光器件的中心与第一阴极的中心为第一间距,第二发光器件的中心与第二阴极的中心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相异;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显示面板中至少两种颜色不同的发光器件的中心与其对应的阴极的中心的间距相异,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对应的阴极至少具有两种不同的厚度,从而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对应的光学微腔的腔长达到最佳,提高了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的出光效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器件提出了更高的品质要求,例如高发光效率、全面屏等。其中,发光效率的提升除了改善薄膜晶体管的电学性能和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外,光学微腔的调节是提升发光效率的重要手段。
当前光学微腔的调节是调节阳极与阴极之间各膜层的厚度,其中阴极厚度的调节同样会影响光学微腔的出光效率。例如,对于不同颜色的子像素,使光学微腔的出光效率达到最高时的最佳阴极厚度并不完全一样。当前技术为了使OLED显示器件的出光效率达到要求,分别使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对应的阴极厚度相同,这样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部分子像素的出光效率,使得OLED显示器件的出光效率的提升陷入了瓶颈。
因此,亟需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改善当前显示面板中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对应的阴极厚度相同而使OLED显示器件的出光效率无法达到最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发光功能层,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阳极层、位于所述阳极层上的发光器件层及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上的阴极层;
所述发光器件层至少包括发光颜色不相同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与所述阴极层的第一阴极对应,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与所述阴极层的第二阴极对应,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阴极的中心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阴极的中心为第二间距;
其中,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相异。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阴极与所述第二阴极的厚度不相同。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阴极上的第一透光层,所述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一阴极的厚度之和与所述第二阴极的厚度相同。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层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内。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器件层还包括第三发光器件,所述第三发光器件的发光颜色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颜色不相同;
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器件与所述阴极层的第三阴极对应,所述第三阴极上设置有第二透光层,所述第二透光层和所述第三阴极的厚度之和与所述第二阴极的厚度相同。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透光层的厚度不同。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的像素定义层及位于所述阴极层上的薄膜封装层;
其中,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开口,所述发光器件层位于所述开口内,所述阴极层覆盖所述像素定义层以及所述发光器件层。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层上还设置有第三透光层,所述第三透光层至所述衬底的间距与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上的所述阴极层至所述衬底的间距相等。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层以及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金属氢化物以及金属氮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透光层的材料包括有机光阻。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发光功能层,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阳极层、位于所述阳极层上的发光器件层及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上的阴极层,其中,所述发光器件层至少还包括发光颜色不相同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与所述阴极层的第一阴极对应,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与所述阴极层的第二阴极对应,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阴极的中心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阴极的中心为第二间距,其中,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相异,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对应的阴极至少具有两种不同的厚度,从而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对应的光学微腔的腔长达到最佳,提高了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的出光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透光层的平面覆盖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驱动电路层的截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当前显示面板中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对应的阴极厚度相同而使OLED显示器件的出光效率无法达到最高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衬底11和位于所述衬底11上的驱动电路层12、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12的像素定义层13,所述驱动电路层12远离所述衬底11一侧设置有阳极层,所述像素定义层13包括多个开口131,所述阳极层上设有发光器件层14且所述发光器件层14位于所述开口131内,阴极层15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13以及所述发光器件层14上,薄膜封装层17设置于所述阴极层15上;所述阳极层、所述发光器件层14以及所述阴极层15构成所述显示面板的发光功能层,所述发光器件层14至少包括发光颜色不相同的第一发光器件141和第二发光器件142,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与所述阴极层15的第一阴极151对应,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42与所述阴极层15的第二阴极152对应,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阴极151的中心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42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阴极152的中心为第二间距;
其中,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相异。
针对当前显示面板中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对应的阴极厚度相同而使OLED显示器件的出光效率无法达到最高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该显示面板10包括发光器件层14,发光器件层14至少包括发光颜色不相同的第一发光器件141和第二发光器件142,第一发光器件141与第一阴极151对应,第二发光器件142与第二阴极152对应,第一发光器件141的中心与第一阴极151的中心为第一间距,第二发光器件142的中心与第二阴极152的中心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相异。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显示面板10中至少两种颜色不同的发光器件的中心与其对应的阴极的中心的间距相异,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对应的阴极至少具有两种不同的厚度,从而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对应的光学微腔的腔长达到最佳,进一步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的出光效率达到最佳,更进一步地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图;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包括衬底11和位于所述衬底11上的驱动电路层12、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12的像素定义层13,所述驱动电路层12远离所述衬底11一侧设置有阳极层,所述像素定义层13包括多个开口131,所述阳极层上设有发光器件层14且所述发光器件层14位于所述开口131内,阴极层15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13以及所述发光器件层14上,薄膜封装层17设置于所述阴极层15上;所述阳极层、所述发光器件层14以及所述阴极层15构成所述显示面板的发光功能层,所述发光器件层14至少包括发光颜色不相同的第一发光器件141和第二发光器件142,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与所述阴极层15的第一阴极151对应,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42与所述阴极层15的第二阴极152对应,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阴极151的中心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42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阴极152的中心为第二间距;
其中,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相异。
具体地,所述薄膜封装层17包括靠近所述阴极层15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171、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171上的有机封装层172以及位于所述有机封装层172上的第二无机封装层173。
具体地,所述发光器件层14还包括第三发光器件143,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43的发光颜色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层141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层142的发光颜色均不同;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43与所述阴极层15的第三阴极153对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阴极151与所述第二阴极152的厚度不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阴极151上设置有第一透光层161,所述第一透光层161以及所述第一阴极151的厚度之和与所述第二阴极152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二阴极152的厚度与所述第三阴极153的厚度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光层161由等离子化(plasma)气体与远离所述衬底11一侧的部分所述第一阴极151经化学反应生成,这一过程可采用溅射(Sputtering)、等离子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PECVD)等可输出等离子化气体的工艺制备。其中,等离子化工艺输出前需使用光罩(mask)保护其他区域不受等离子化气体反应而损伤,这样即可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对应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透光层161,从而减小所述第一阴极151的厚度,改善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的出光效率,使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的出光效率达到最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的发光颜色为红色、绿色以及蓝色中的任意一种。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透光层161的平面覆盖图;其中,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42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43构成的像素排列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在所述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层161在所述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一透光层161在所述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在所述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重合。
具体地,制备本申请实施一的显示面板10的方法如下;
首先,在一衬底11上依次形成驱动电路层12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层12上的像素定义层13,所述像素定义层13具有多个开口131;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层12远离所述衬底11一侧设置有阳极层。
之后,在所述阳极层上对应于所述开口131的区域蒸镀形成发光器件层14,所述发光器件层14具有不同发光颜色的第一发光器件141、第二发光器件142以及第三发光器件143。
然后,在所述像素定义层13以及所述发光器件层14上蒸镀阴极层15。
之后,对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对应设置的部分所述阴极层15进行表面离子化工艺处理,所述表面离子化工艺中的等离子化气体与这部分的所述阴极层15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第一透光层161。等离子化气体包括但不限于氧气、氮气以及氢气等,不同的等离子化气体处理后,形成的第一透光层161的化合物成分不同,其中,等离子化工艺输出前需使用光罩(mask)保护其他区域不受等离子化气体反应而损伤,这样即可在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对应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透光层161,从而减小了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对应设置的部分所述阴极层15的厚度,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对应设置的部分所述阴极层15的厚度达到最佳。
最后,在所述阴极层15上形成薄膜封装层17,至此完成所述显示面板10的制备。
针对当前显示面板中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对应的阴极厚度相同而使OLED显示器件的出光效率无法达到最高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该显示面板10包括发光器件层14,发光器件层14至少包括发光颜色不相同的第一发光器件141和第二发光器件142,第一发光器件141与第一阴极151对应,第二发光器件142与第二阴极152对应,所述第一阴极151上设置所述第一透光层161,使得所述第一透光层161以及所述第一阴极151的厚度之和与所述第二阴极152的厚度相同,从而使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阴极151的中心的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42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阴极152的中心的第二间距相异。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等离子化气体与任意一种发光器件对应的部分阴极层发生化学反应,减少了该发光器件对应的部分阴极层的厚度,来调整该发光器件对应位置的光学微腔的腔长,提升了该发光器件对应位置的出光效率,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均可达到最佳出光效率,避免了因阴极层厚度过厚导致的出光浪费,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同时,用等离子化气体与任意一种发光器件对应的部分阴极层发生化学反应,这部分阴极层会与等离子化气体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材质的第一透光层,由于第一透光层的透光率远大于金属材质的阴极层,也在一定程度提高了该发光器件对应位置的出光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图。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与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
所述第三阴极153上设置有第二透光层162,所述第二透光层162以及所述第三阴极153的厚度之和与所述第二阴极152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43与所述阴极层15的第三阴极153对应,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43的中心与所述第三阴极153的中心为第三间距,其中,所述第三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相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光层162由等离子化(plasma)气体与远离所述衬底11一侧的部分所述第三阴极153经化学反应生成,这一过程可采用溅射(Sputtering)、等离子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PECVD)等可输出等离子化气体的工艺制备。其中,等离子化工艺输出前需使用光罩(mask)保护其他区域不受等离子化气体反应而损伤,这样即可在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43对应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二透光层162,从而减小所述第三阴极153的厚度,改善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43的出光效率,使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43的出光效率达到最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阴极151、所述第二阴极152以及所述第三阴极153的厚度均不同。即所述第一透光层161与所述第二透光层162的厚度不同。这时,在制备所述第一透光层161以及所述第二透光层162时,对所述显示面板10需要进行两次等离子化工艺处理,等离子化的效果可单独呈现,也可叠加。这种方法制备的显示面板结构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42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对应的所述阴极层厚度均为最佳阴极厚度,此时,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均可达到最佳出光效率,避免了因阴极层厚度过厚导致的出光浪费,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阴极151与所述第三阴极153的厚度相同,且均小于所述第二阴极152的厚度。即所述第一透光层161与所述第二透光层162的厚度相同。这时,在制备所述第一透光层161以及所述第二透光层162时,对所述显示面板10只需进行一次等离子化工艺处理,这种方法制备的显示面板结构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42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器件对应的所述阴极层厚度均为最佳阴极厚度,此时,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均可达到最佳出光效率,避免了因阴极层厚度过厚导致的出光浪费,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的发光颜色为红色,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43的发光颜色为蓝色。或者,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的发光颜色为绿色,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43的发光颜色为蓝色。或者,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的发光颜色为红色,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43的发光颜色为绿色。
针对当前显示面板中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对应的阴极厚度相同而使OLED显示器件的出光效率无法达到最高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该显示面板10包括发光器件层14,发光器件层14至少包括发光颜色不相同的第一发光器件141和第二发光器件142,第一发光器件141与第一阴极151对应,第二发光器件142与第二阴极152对应,所述第一阴极151上设置所述第一透光层161,使得所述第一透光层161以及所述第一阴极151的厚度之和与所述第二阴极152的厚度相同,同时,所述第三阴极153上设置所述第二透光层162,使得所述第二透光层162以及所述第三阴极153的厚度之和与所述第二阴极152的厚度相同,从而使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阴极151的中心的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42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阴极152的中心的第二间距相异,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43的中心与所述第三阴极153的中心的第三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相异。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等离子化气体与任意二种发光器件对应的部分阴极层发生化学反应,减少了这两种发光器件对应的部分阴极层的厚度,来调整这两种发光器件对应位置的光学微腔的腔长,提升了这两种发光器件对应位置的出光效率,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均可达到最佳出光效率,避免了因阴极层厚度过厚导致的出光浪费,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同时,用等离子化气体与任意二种发光器件对应的部分阴极层发生化学反应,这部分阴极层会与等离子化气体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材质的第一透光层以及第二透光层,由于第一透光层以及第二透光层的透光率远大于金属材质的阴极层,也在一定程度提高了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对应位置的出光效率。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图。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与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
所述第一透光层161上设置有第三透光层163,所述第三透光层163至所述衬底11的间距与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13上的部分所述阴极层15至所述衬底11的间距相等。其中,所述第三透光层163为一种高透过率的有机光阻材料,所述第三透光层163的透过率一般大于90%。在所述第一透光层161上设置所述第三透光层163的作用主要是用一种高透过率的有机光阻材料替代所述薄膜封装层17中的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171,由于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171主要用于隔绝水氧,其透过率肯定低于所述第三透过层163,故所述第三透过层163在确保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具有最佳的所述第一阴极151的厚度的同时,更进一步地提升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对应位置的出光效率。
针对当前显示面板中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对应的阴极厚度相同而使OLED显示器件的出光效率无法达到最高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该显示面板10包括发光器件层14,发光器件层14至少包括发光颜色不相同的第一发光器件141和第二发光器件142,第一发光器件141与第一阴极151对应,第二发光器件142与第二阴极152对应,所述第一阴极151上设置所述第一透光层161,使得所述第一透光层161以及所述第一阴极151的厚度之和与所述第二阴极152的厚度相同,从而使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阴极151的中心的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42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阴极152的中心的第二间距相异;同时,本申请第三实施例还在所述第一透光层161上设置一种高透过率的有机光阻材料。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利用等离子化气体与任意一种发光器件对应的部分阴极层发生化学反应,减少了该发光器件对应的部分阴极层的厚度,来调整该发光器件对应位置的光学微腔的腔长,提升了该发光器件对应位置的出光效率,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均可达到最佳出光效率,避免了因阴极层厚度过厚导致的出光浪费,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同时,用等离子化气体与任意一种发光器件对应的部分阴极层发生化学反应,这部分阴极层会与等离子化气体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材质的第一透光层,由于第一透光层的透光率远大于金属材质的阴极层,也在一定程度提高了该发光器件对应位置的出光效率。另外,在所述第一透光层161上设置一种高透过率有机光阻材料的第三透光层163,能够确保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具有最佳的所述第一阴极151的厚度的同时,更进一步地提升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对应位置的出光效率。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阴极层15一般为镁银合金,其可见光透过率差。用表面等离子化工艺处理所述阴极层15的表面时,所述阴极层15一般与等离子化气体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等离子化气体可以是氧气、氮气或者氢气,相应的生成的金属化合物为金属氧化物材料、金属氮化物材料以及金属氢化物材料的至少一种。即,所述第一透光层161以及所述第二透光层162的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材料、金属氮化物材料以及金属氢化物材料的至少一种。具体地,上述金属化合物的透光率远大于金属,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出光效率。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对应的所述第一阴极151的厚度、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42对应的所述第二阴极152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43对应的所述第三阴极153的厚度并不完全一样,三者的厚度大小并没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三者对应的最佳阴极厚度需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来设定。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不需要通过表面等离子化工艺同时调整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41、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42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43分别对应的最佳阴极厚度,可以按照符合上述任意一种发光器件对应的最佳阴极厚度的最大值进行蒸镀。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器件层14与所述阴极层15之间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14上的电子功能层、位于所述电子功能层上的电子传输层以及位于所述电子传输层上的电子注入层。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通过减小所述电子功能层、所述电子传输层以及所述电子注入层的厚度来调整所述阴极层15与所述阳极层之间形成的光学微腔的腔长,从而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均可达到最佳出光效率,避免了因阴极层厚度过厚导致的出光浪费,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与所述衬底11之间的间距并不相同。其中,所述阳极层与所述发光器件层14之间设置有位于所述阳极层上的调节单元、位于所述调节单元上的空穴注入层以及位于所述空穴注入层上的空穴传输层。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对应的调节单元的厚度不同,从而导致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与所述衬底11之间的间距并不相同。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衬底11为柔性衬底,所述衬底11具体包括第一柔性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层上的阻挡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阻挡层上的第二柔性层。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驱动电路层的截面结构图。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层12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柔性层上的第一缓冲层121、设置于所述第一缓冲层121上的第二缓冲层122、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层122上的有源层123、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层122并覆盖所述有源层123的第一栅极绝缘层124、设置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124上的第一栅极层125、设置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124上并覆盖所述第一栅极层125的第二栅极绝缘层126、设置于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126上的第二栅极层127、设置于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126上并完全覆盖所述第二栅极层127的层间绝缘层128、设置于所述层间绝缘层128上的源漏极金属层1210、设置于所述层间绝缘层128上并完全覆盖所述源漏极金属层1210的平坦化层1211;其中阳极层140设置于所述平坦化层1211上并通过第一过孔与所述源漏极金属层1210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源漏极金属层1210通过第二过孔与所述有源层123的两端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层12还设置有有机绝缘层129,所述有机绝缘层129由上至下依次贯穿所述层间绝缘层128、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126、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124、所述第二缓冲层122以及所述第一缓冲层121并暴露出所述第二柔性层。本申请实施例设置所述有机绝缘层129的目的主要是用于减轻所述显示面板10在弯折时产生的应力。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10。
所述显示装置主要应用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lasma Display,PD)以及有源矩阵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在车载、手机、平板、电脑及电视产品上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发光功能层包括阳极层、位于所述阳极层上的发光器件层及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上的阴极层,其中,所述发光器件层至少还包括发光颜色不相同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与所述阴极层的第一阴极对应,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与所述阴极层的第二阴极对应,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阴极的中心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阴极的中心为第二间距,其中,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相异,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对应的阴极至少具有两种不同的厚度,从而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对应的光学微腔的腔长达到最佳,进一步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的出光效率达到最佳,更进一步地提升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和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发光功能层,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阳极层、位于所述阳极层上的发光器件层及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层上的阴极层;
所述发光器件层至少包括发光颜色不相同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与所述阴极层的第一阴极对应,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与所述阴极层的第二阴极对应,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阴极的中心为第一间距,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阴极的中心为第二间距;
其中,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相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阴极与所述第二阴极的厚度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阴极上的第一透光层,所述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一阴极的厚度之和与所述第二阴极的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层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层还包括第三发光器件,所述第三发光器件的发光颜色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颜色不相同;
其中,所述第三发光器件与所述阴极层的第三阴极对应,所述第三阴极上设置有第二透光层,所述第二透光层和所述第三阴极的厚度之和与所述第二阴极的厚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透光层的厚度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上的驱动电路层、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层上的像素定义层及位于所述阴极层上的薄膜封装层;
其中,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开口,所述发光器件层位于所述开口内,所述阴极层覆盖所述像素定义层以及所述发光器件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层上还设置有第三透光层,所述第三透光层至所述衬底的间距与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上的所述阴极层至所述衬底的间距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层以及所述第二透光层的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金属氢化物以及金属氮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透光层的材料包括有机光阻。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537319.8A 2021-05-18 2021-05-1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3459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7319.8A CN113345939B (zh) 2021-05-18 2021-05-1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7319.8A CN113345939B (zh) 2021-05-18 2021-05-1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5939A true CN113345939A (zh) 2021-09-03
CN113345939B CN113345939B (zh) 2022-07-29

Family

ID=77469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7319.8A Active CN113345939B (zh) 2021-05-18 2021-05-1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4593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1775A (zh) * 2016-12-19 2017-04-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7799657A (zh) * 2016-08-31 2018-03-1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元件及具有该具有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CN108598134A (zh) * 2018-05-30 2018-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004006A (zh) * 2018-07-27 2018-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273621A (zh) * 2018-09-13 2019-01-25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616500A (zh) * 2018-12-06 2019-04-12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088580A (zh) * 2018-05-15 2020-12-15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显示装置、用于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2310307A (zh) * 2020-10-21 2021-02-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99657A (zh) * 2016-08-31 2018-03-1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元件及具有该具有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CN106601775A (zh) * 2016-12-19 2017-04-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2088580A (zh) * 2018-05-15 2020-12-15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显示装置、用于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8598134A (zh) * 2018-05-30 2018-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004006A (zh) * 2018-07-27 2018-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273621A (zh) * 2018-09-13 2019-01-25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616500A (zh) * 2018-12-06 2019-04-12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310307A (zh) * 2020-10-21 2021-02-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5939B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26141A1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8096847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7619359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having sealant with grain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349143B1 (ko)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1454752B1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937311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200060761A (ko) Tft기판과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oled패널의 제조방법
US11183111B2 (en) Pixel uni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ouble-sided OLED display device
US9130190B2 (en)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040094119A (ko) 고효율 유기전계 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20060043886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1289685B2 (en) Display panel with patterned light absorbing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11743193U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10009312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fferentiating pictures and texts
US11678526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emitting area and a reflecting area
US20220190062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212111B (zh) 显示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US9048458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pixel structure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KR20190049966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050110089A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34593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615664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5568251B (zh) 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和终端
US2023042258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CN115915820A (zh) 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