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9199B - 一种风电塔筒、除凝露除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电塔筒、除凝露除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9199B
CN113339199B CN202110687191.3A CN202110687191A CN113339199B CN 113339199 B CN113339199 B CN 113339199B CN 202110687191 A CN202110687191 A CN 202110687191A CN 113339199 B CN113339199 B CN 1133391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ition
dehumidified
satisfied
equipment
dehumid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71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39199A (zh
Inventor
郭明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onc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onc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onc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onc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871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391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39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9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39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9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3/00Assembly, mounting or commissioning of wind motors;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ing wind motor components
    • F03D13/20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wind motors; Masts or towers for wind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03D80/40Ice detection; De-ic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03D80/60Cooling or heating of wind mo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塔筒、除凝露除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除凝露除冰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以及判断第二条件是否成立;第一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内壁有凝露;第二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发热体不发热且待除湿设备的湿度未达到第一预设值;若第一条件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则开启加热器和除湿器;若第一条件不成立且第二条件成立则关闭加热器和除湿器;若第一条件不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则关闭加热器且开启除湿器。上述控制方法以待除湿设备内发热体的发热状态、湿度以及内壁的凝露这多种参数作为检测和分析对象,在前述参数所形成的多种工况下单独驱动或联动加热器和除湿器,降低对加热器的功率要求,有利于提高除湿器的抽湿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风电塔筒、除凝露除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湿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凝露除冰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风电塔筒和一种除凝露除冰系统。
背景技术
风电塔筒工作环境在户外,由于温差突变、环境空气湿度大、塔筒基座01密封不严等原因会导致基座顶板011、基座法兰以及内部电缆出现凝露、结冰现象。其中,水汽会腐蚀基座法兰导致严重安全隐患;电缆结露时,水珠会顺着电缆流动,影响下方设备的安全运行。
以柱型的塔筒基座01为例。此类塔筒基座01内,基座顶板011和侧壁有较大的空隙,可以和上层自由交换空气。塔筒基座01的中间有许多电缆,风机运行时这些电缆会发热,产生热场;而热场内空气温度上升导致空气形成湿热空气,湿热空气上升后在基座顶板011遇冷就会凝结。另外,由于电缆的工作是间歇性的,工作时电缆发热,而停止工作后电缆迅速降温,这会导致电缆的外壁凝结水分。
此时,若采用传统的加热手段对塔筒基座01内的全部空间进行加热以达到除凝露的效果,因塔筒基座01内的空间较大且密封不严,则对加热设备的功率要求极高,会造成极大的成本浪费,且长期开启此类大功率的加热设备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采用传统的除湿机对塔筒基座01进行抽湿以达到除凝露的效果,由于塔筒基座01的实际工作温度可能在0℃左右,而在这个温度下除湿机的工作效率低下,无法起到有效的除湿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凝露除冰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以低温低能耗的工作性能实现高效除凝露除冰。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除凝露除冰系统。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风电塔筒,包括前述除凝露除冰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除凝露除冰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以及判断第二条件是否成立;所述第一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内壁有凝露;所述第二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发热体不发热且待除湿设备的湿度未达到第一预设值;
若所述第一条件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则开启加热器且开启除湿器;若所述第一条件不成立且第二条件成立,则关闭所述加热器且关闭除湿器;若所述第一条件不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则关闭所述加热器且开启所述除湿器。
优选地,所述判断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以及判断第二条件是否成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判断第三条件是否成立;所述第三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外部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值;
若所述第三条件成立,则执行所述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以及判断第二条件是否成立的步骤;若所述第三条件不成立,则停止动作。
优选地,所述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包括:
判断第一条件a1是否成立和判断第一条件a2是否成立;所述第一条件a1为待除湿设备的热场核心区有凝露;所述第二条件a2为待除湿设备的热场过渡区有凝露;
所述若所述第一条件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则开启加热器的步骤具体包括:
若所述第一条件a1成立且所述第一条件a2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则开启所述加热器的第一加热组和第二加热组;若所述第一条件a1成立且所述第一条件a2不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则仅开启所述第一加热组;若所述第一条件a1不成立且所述第一条件a2不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则关闭所述第一加热组和所述第二加热组;其中,所述第一加热组用以设于热场核心区,所述第二加热组用以设于热场过渡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除凝露除冰系统,包括:
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以及判断第二条件是否成立;所述第一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内壁有凝露;所述第二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发热体不发热且待除湿设备的湿度未达到第一预设值;
第一执行模块;所述第一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条件成立且所述第二条件不成立时开启加热器且开启除湿器、当所述第一条件不成立且所述第二条件成立时关闭所述加热器且关闭所述除湿器、当所述第一条件不成立且所述第二条件不成立时关闭所述加热器且开启所述除湿器。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执行模块,所述第二执行模块用于当第三条件成立时启动第一执行模块、当所述第三条件不成立时停止动作;所述第三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外部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电塔筒,包括塔筒基座和如上所述的除凝露除冰系统;所述塔筒基座内的发热体为电缆。
优选地,还包括用以设于地表上方的接水箱;所述塔筒基座设于地表下方;所述除湿器通过水泵连接于所述接水箱。
优选地,所述接水箱设有进水检测器、满水检测器、排水管和告警器;所述进水检测器、所述满水检测器和所述排水管均与第三执行模块连接;所述第三执行模块设定为:当所述进水检测器检测到所述接水箱的进水信号时开启所述排水管;当所述满水检测器检测到所述接水箱的满水信号时关闭所述第三执行模块并开启所述告警器。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除凝露除冰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以及判断第二条件是否成立;所述第一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内壁有凝露;所述第二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发热体不发热且待除湿设备的湿度未达到第一预设值;
若所述第一条件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则开启加热器且开启除湿器;若所述第一条件不成立且第二条件成立,则关闭所述加热器且关闭除湿器;若所述第一条件不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则关闭所述加热器且开启所述除湿器。
上述除凝露除冰系统的控制方法在判断动作中,以待除湿设备的发热体的发热状态、待除湿设备内的湿度、待除湿设备的内壁的凝露作为检测和分析对象。其中,发热体的发热状态对应于待除湿设备的运行状态,例如,发热体因待除湿设备开启而发热,因待除湿设备关闭而停止发热;内壁的凝露则体现了待除湿设备内的局部特定位置的湿度和温差。通过对待除湿设备内的前述多种参数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将待除湿设备的具体状态分为多种工况。
上述除凝露除冰系统的控制方法在执行动作中,根据上述多种工况独立驱动或者联动加热器和除湿器,例如在发热体发热、待除湿设备内的湿度达到第一预设值、待除湿设备的内壁有凝露此三者中任意条件达成时,则开启除湿器,并在前述三者中全部条件均未达成时关闭除湿器;在待除湿设备的内壁有凝露时开启加热体,在待除湿设备的内壁无凝露时关闭加热体。由此可见,该控制方法:(一)在不满足除湿器的开启条件的工况下,关停除湿器和加热器,避免无效开机;(二)在满足除湿器的开启条件但不满足加热器的开启条件的工况下,除湿器单独驱动,从而利用较少能耗满足当前工况的除凝露除冰需求,避免能源浪费;(三)在满足除湿器的开启条件且满足加热器的开启条件的工况下,除湿器和加热器的联动;一方面可以令除湿器和加热器二者相互辅助,相较于单独采用加热器而言降低了对加热器的功率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加热器对待除湿设备的温度提高效果改善除湿器的工作性能,也就是提高除湿器的除湿效率,更好的发挥除湿器的除湿功能。
其中,相较于达成加热器的开启条件而言,待除湿设备通常更容易达成除湿器的开启条件,因此上述论述分为三项进行解释和说明。若针对作为反例的个别待除湿设备,则可以参照上述论述,并不局限于上述论述的分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除凝露除冰系统,包括判断模块和第一执行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以及判断第二条件是否成立;所述第一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条件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时开启加热器且开启除湿器、当所述第一条件不成立且第二条件成立时关闭所述加热器且关闭除湿器、当所述第一条件不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时关闭所述加热器且开启所述除湿器。
该除凝露除冰系统能够按照前述除凝露除冰系统的控制方法运行,因此,该除凝露除冰系统应用于风电塔筒的塔筒基座时,以塔筒基座作为待除湿设备,以塔筒基座内的电缆作为发热体,实现根据套筒基座的不同工况针对性地单独驱动或联动加热器和除湿器,从而实现以低温低能耗的工作性能实现高效除凝露除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风电套筒,包括上述除凝露除冰系统,其有益效果已记载于上文,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除凝露除冰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除凝露除冰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除凝露除冰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塔筒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接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加热膜在基座顶板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01-塔筒基座、011-基座顶板、0111-热场核心区、0112-热场过渡区、0113-普通区、1-电加热膜、2-接水箱、3-水泵、4-进水检测器、5-满水检测器、6-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除凝露除冰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除凝露除冰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种除凝露除冰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塔筒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接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加热膜在基座顶板的安装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除凝露除冰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判断和执行两类动作。
在判断动作中,包括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以及判断第二条件是否成立。其中,第一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内壁有凝露;第二条件为发热体不发热且待除湿设备的湿度未达到第一预设值且待除湿设备的内壁无凝露。
在执行动作中,若第一条件不成立且第二条件成立,则关闭加热器且关闭除湿器。其中,第一条件不成立且第二条件成立意味着待除湿设备的内壁无凝露,与此同时,待除湿设备的发热体不发热且待除湿设备的湿度未达到第一预设值。此时,因待除湿设备无需除湿,则令除湿器和加热器均处于关闭状态。
在执行动作中,若第一条件不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则关闭加热器且开启除湿器。其中,第一条件不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意味着待除湿设备的内壁无凝露,与此同时,待除湿设备的发热体发热和/或待除湿设备的湿度达到第一预设值。此时,因待除湿设备内的湿度介于上文所提及的两种工况之间,则仅令除湿器开启而关闭加热器。
可见,待除湿设备的发热体发热、待除湿设备内的湿度达到第一预设值、待除湿设备的内壁有凝露此三者中任意一者或多者的组合是除湿器的开启条件;而在满足除湿器开启条件的全部工况中,包括待除湿设备的内壁有凝露这一状态在内的工况则是加热器的开启条件。
在该实施例中,发热体属于待除湿设备的结构之一。以待除湿设备为风电塔筒的塔筒基座01为例,发热体指的是塔筒基座01内的电缆,则作为发热体的电缆因塔筒基座01的运行而发热,因塔筒基座01的停止运行而停止发热。可见,发热体发热时开启除湿器意味着,在特定工况下令除湿器的运行状态和塔筒基座01的运行状态实现联动。
由于塔筒基座01相较于达成加热器的开启条件而言,更容易达成除湿器的开启条件,因此,对于不满足除湿器的开启条件的工况而言,必然不满足加热器的开启条件。据此,该控制方法在塔筒基座01的除凝露凝冰作业中所发挥的作用可分为以下三项:
(一)在不满足除湿器的开启条件的工况下,关停除湿器。与此同时,因加热器也处于关闭状态,则意味着用于实现该控制方法的装置系统整体处于关闭状态,避免无效开机。
(二)在满足除湿器的开启条件但不满足加热器的开启条件的工况下,除湿器单独驱动,此时加热器处于关闭状态。这一工况意味着待除湿设备的湿度较小,单一设备足以满足除凝露除冰的目的,因此单独驱动除湿器可以实现利用较少能耗满足当前工况的除凝露除冰需求,避免能源浪费。
(三)在满足除湿器的开启条件且满足加热器的开启条件的工况下,除湿器和加热器的联动。这一工况意味着待除湿设备的湿度相较于前述(二)的湿度而言更大,因此单一设备无法满足或较难满足除凝露凝冰目的。因此,此时令除湿器和加热器联动,一方面可以令除湿器和加热器二者相互辅助,相较于单独采用加热器或除湿器而言降低了设备的功率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加热器对待除湿设备的温度适当提高以改善除湿器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除湿器的除湿效率。
当然,前述记载仅以诸如塔筒基座01这类更容易达成除湿器的开启条件而不易达成加热体的开启条件的产品为例进行说明。至于其他更容易达成加热器的开启条件,或者达成加热器、除湿器二者开启条件的难易程度区别不大的产品,则可以参照本文的上述记载类比推理。
综上可见,上述除凝露除冰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以待除湿设备内发热体的发热状态、待除湿设备内的湿度以及内壁的凝露这多种参数作为检测和分析对象,从而在前述参数所形成的不同工况下实现单独驱动或联动加热器和除湿器,降低对加热器的功率要求,有利于提高除湿器的抽湿效率,令用于执行该控制方法的装置系统以低温低能耗的工作性能实现高效除凝露除冰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除凝露除冰系统的控制方法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以及判断第二条件是否成立的步骤之前,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第三条件是否成立;若第三条件成立,则执行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以及判断第二条件是否成立的步骤;若第三条件不成立,则停止动作。其中,第三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外部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值。
上述步骤中,第二预设值为根据待除湿设备的具体结构以及应用场景人为设定的数值。例如,以待除湿设备为塔筒基座01为例,前述第二预设值通常设置为0℃,也就是说,当塔筒基座01的外部环境大于0℃时,则继续执行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和第二条件是否成立的步骤;当塔筒基座01的外部环境温度小于等于0℃时,则停止动作,后者意味着无论塔筒基座01的电缆是否发热、塔筒基座01内是否有凝露、塔筒基座01的湿度是否达到第二预设值,用于执行该控制方法的装置系统始终处于关机状态。
依据上述第三条件判断是否按照该控制方法启动前述装置系统的目的在于,塔筒基座01处于地下,除湿器所排出的水需要从地下引至地上,一旦外界环境温度不大于0℃,则存在因除湿器的排水口处的水冻结而致使除湿器无法正常作业的风险。因此,当塔筒基座01的外界环境温度不大于0℃时,除湿器和加热器即使工作也难以将塔筒基座01内的水转移出来,因此,此时既没有必要开启前述装置系统,也避免因无效开启前述装置系统而损坏除湿器、加热体等设备。
进一步地,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包括:
判断第一条件a1是否成立和判断第一条件a2是否成立;其中,第一条件a1为待除湿设备的热场核心区0111有凝露;第二条件a2为待除湿设备的热场过渡区0112有凝露;
与之相应地,若第一条件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则开启加热器的步骤具体包括:
若第一条件a1成立且第一条件a2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则开启加热器的第一加热组和第二加热组;若第一条件a1成立且第一条件a2不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则仅开启第一加热组;若第一条件a1不成立且第一条件a2不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则关闭第一加热组和第二加热组;其中,第一加热组用以设于热场核心区0111,第二加热组用以设于热场过渡区0112。其中,为简化表述,前述各种工况均省略了开启除湿器这一具体动作。
上述控制方法中,针对待除湿设备的内壁的不同位置区分热场核心区0111和热场过渡区0112;显然,热场核心区0111的热量高于热场过渡区0112的热量,使得热场核心区0111更容易因为温差过大而产生凝露。因此,上述控制方法分别检测热场核心区0111和热场过渡区0112的凝露凝结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启加热器的第一加热组和加热器的第二加热组。其中,第一加热组用于加热热场核心区0111,第二加热组用于加热热场过渡区0112。
可见,第一条件成立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一)第一条件a1成立且第一条件a2成立;也就是说,热场核心区0111和热场过渡区0112均有凝露。这意味着待除湿设备的内壁各处均因温差过大而容易产生凝露,此时同时开启第一加热组和第二加热组可以对凝结于内壁的凝露快速蒸发;(二)第一条件a1成立但第一条件a2不成立;也就是说,仅热场核心区0111有凝露而热场过渡区0112没有凝露。这意味着待除湿设备的内壁中,仅局部位置因温差过大而容易产生凝露,则此时对前述局部位置所凝结的凝露针对性地加热蒸发,避免第二加热组的能源浪费。
此外,由于加热器分为第一加热组和第二加热组,因此,相较于采用浑然一体的单个加热设备而言,在以相同工作效率满足除凝露的技术要求对,对第一加热组或第二加热组的功率要求均会低于对于单个加热设备的功率要求,因此对加热器的产品性能限制更小,既有利于选择成本更低的产品,也有利于降低大功率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除凝露除冰系统,包括判断模块和第一执行模块;其中,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以及判断第二条件是否成立;第一执行模块用于当第一条件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时开启加热器且开启除湿器、当第一条件不成立且第二条件成立时关闭加热器且关闭除湿器、当第一条件不成立且第二条件不成立时关闭加热器且开启除湿器。
该除凝露除冰系统可以以加热器和除湿器作为外接设备,按照上文所提及的控制方法,利用其判断模块和第一执行模块来实现对待除湿设备的除凝露除冰作业。当然,除了连接加热器和除湿器以外,该除凝露除冰系统还可以连接相关传感器,例如用于检测待除湿设备的内壁是否有凝露的凝露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发热体是否发热和待除湿设备内的湿度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值的温湿度传感器。
此外,该除凝露除冰系统还可以包括加热器、除湿器以及上述传感器在内,例如判断模块包括上文所提及的凝露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第一执行模块包括加热器和除湿器。
进一步地,该除凝露除冰系统还包括第二执行模块。第二执行模块用于当第三条件成立时启动第一执行模块、当第三条件不成立时停止动作;其中,第三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外部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值。与这一结构相适应地,判断模块可连接或者包括用以设于待除湿设备外的温度传感器。
以该除凝露除冰系统包括加热器为例。加热器具体可采用电加热膜1,该电加热膜1用于贴覆于待除湿设备的顶面内壁,例如贴覆于塔筒基座01的基座顶板011的内壁。
其中,电加热膜1可以粘贴或者吸附于待除湿设备的顶面内壁。
进一步地,以该除凝露除冰系统中,电加热膜1的数量包括多个,且全部电加热膜1分为两组,分别为具有多个电加热膜1的第一加热组和具有多个电加热膜1的第二加热组。
全部电加热膜1既可以等分,也可以不等分。前者意味着第一加热组的电加热膜1的数量等于第二加热组的电加热膜1的数量;后者意味着,第一加热组的电加热膜1的数量可以大于或小于第二加热组的电加热膜1的数量。
特别的,针对区分热场核心区0111和热场过渡区0112的内壁而言,第一加热组的能量密度可以大于第二加热组的能量密度。例如,第一加热组和第二加热组二者所采用的单个电加热膜1的功率相同时,可以令第一加热组的电加热膜1的分布密度大于第二加热组的电加热膜1的分布密度,也就是说,在单位面积上,第一加热组的电加热膜1排布更加紧凑密集。此外,第一加热组所采用的单个电加热膜1的功率也可以高于第二加热组所采用的单个电加热膜1的功率。
此外,内壁还包括处于热场过渡区0112的外围的普通区0113,普通区0113相较于热场过渡区0112而言,其凝结凝露的概率更低,因此,可以不必设置电加热膜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电塔筒,包括内部具有电缆的塔筒基座01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除凝露除冰系统。
电缆设于塔筒基座01内,塔筒基座01处于运行状态时,电缆因通电而发热,因此,前述电缆即为该塔筒基座01的发热体。当然,除了电缆以外,塔筒基座01内的其他结构也可以作为发热体,具体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塔筒基座01设置。
由于塔筒基座01设于地表以下,因此,在除湿器单独驱动或者除湿器与加热器联动时,通过除湿器所收集和排出的水分需要转移至地表上方。为此,该风电通道还包括用以设于地表上方的接水箱2。此接水箱2的入水口与除湿器的出口连通,通常二者之间还设有水泵3。
进一步地,上述风电塔筒中,接水箱2安装有进水检测器4、满水检测器5、排水管6和告警器。
进水检测器4设于接水箱2的入水口与除湿器的出口之间的任一位置,用于检测除湿器是否向接水箱2内的排入水。
满水检测器5设于接水箱2,用于检测接水箱2内的积水是否达到最高水位。
排水管6的一端设于接水箱2内、另一端设于接水箱2外,用于将接水箱2内的积水向外及时排出。
在该风电塔筒中,告警器通过第三执行模块与满水检测器5连接;排水管6的动力设备通过第三执行模块与进水检测器4连接。前述第三执行模块用于在满水检测器5检测到信号时开启告警器,从而向工作人员及时反馈接水箱2的满水信息,方便工作人员采取人工排水等方式维护接水箱2的正常作业;前述第三执行模块同样用于在进水检测器4检测到信号时开启排水管6的动力设备,令排水管6开始作业。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风电塔筒、除凝露除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除凝露除冰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以及判断第二条件是否成立;所述第一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内壁有凝露;所述第二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发热体不发热且待除湿设备的湿度未达到第一预设值;
若所述第一条件成立且所述第二条件不成立,则开启加热器且开启除湿器;若所述第一条件不成立且所述第二条件成立,则关闭所述加热器且关闭除湿器;若所述第一条件不成立且所述第二条件不成立,则关闭所述加热器且开启所述除湿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以及判断第二条件是否成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判断第三条件是否成立;所述第三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外部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值;
若所述第三条件成立,则执行所述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以及判断第二条件是否成立的步骤;若所述第三条件不成立,则停止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包括:
判断第一条件a1是否成立和判断第一条件a2是否成立;所述第一条件a1为待除湿设备的热场核心区(0111)有凝露;所述第一条件a2为待除湿设备的热场过渡区(0112)有凝露;
所述若所述第一条件成立且所述第二条件不成立,则开启加热器的步骤具体包括:
若所述第一条件a1成立且所述第一条件a2成立且所述第二条件不成立,则开启所述加热器的第一加热组和第二加热组;若所述第一条件a1成立且所述第一条件a2不成立且所述第二条件不成立,则仅开启所述第一加热组;若所述第一条件a1不成立且所述第一条件a2不成立且所述第二条件不成立,则关闭所述第一加热组和所述第二加热组;其中,所述第一加热组用以设于热场核心区(0111),所述第二加热组用以设于热场过渡区(0112)。
4.一种除凝露除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条件是否成立以及判断第二条件是否成立;所述第一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内壁有凝露;所述第二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发热体不发热且待除湿设备的湿度未达到第一预设值;
第一执行模块;所述第一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条件成立且所述第二条件不成立时开启加热器且开启除湿器、当所述第一条件不成立且所述第二条件成立时关闭所述加热器且关闭所述除湿器、当所述第一条件不成立且所述第二条件不成立时关闭所述加热器且开启所述除湿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凝露除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执行模块,所述第二执行模块用于当第三条件成立时启动第一执行模块、当所述第三条件不成立时停止动作;所述第三条件为待除湿设备的外部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值。
6.一种风电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塔筒基座(01)和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除凝露除冰系统;所述塔筒基座(01)内的发热体为电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电塔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设于地表上方的接水箱(2);所述塔筒基座(01)设于地表下方;所述除湿器通过水泵(3)连接于所述接水箱(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电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箱(2)设有进水检测器(4)、满水检测器(5)、排水管(6)和告警器;所述进水检测器(4)、所述满水检测器(5)和所述排水管(6)均与第三执行模块连接;所述第三执行模块设定为:当所述进水检测器(4)检测到所述接水箱(2)的进水信号时开启所述排水管(6);当所述满水检测器(5)检测到所述接水箱(2)的满水信号时关闭所述第三执行模块并开启所述告警器。
CN202110687191.3A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风电塔筒、除凝露除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3391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7191.3A CN113339199B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风电塔筒、除凝露除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7191.3A CN113339199B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风电塔筒、除凝露除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9199A CN113339199A (zh) 2021-09-03
CN113339199B true CN113339199B (zh) 2022-12-16

Family

ID=77478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7191.3A Active CN113339199B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风电塔筒、除凝露除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3919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65446A2 (en) * 2011-09-01 2013-03-06 Gamesa Innovation & Technology, S.L. Energy efficient climate control system for an offshore wind turbine
CN203051005U (zh) * 2013-04-07 2013-07-10 南京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防凝露系统
JP2016003637A (ja) * 2014-06-19 2016-01-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風力発電装置
CN109826747A (zh) * 2019-03-29 2019-05-3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梁山县供电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固定系统及方法
CN110285027A (zh) * 2019-04-30 2019-09-27 长沙理工大学 风力发电机叶片除冰方法、除冰系统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65446A2 (en) * 2011-09-01 2013-03-06 Gamesa Innovation & Technology, S.L. Energy efficient climate control system for an offshore wind turbine
CN203051005U (zh) * 2013-04-07 2013-07-10 南京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防凝露系统
JP2016003637A (ja) * 2014-06-19 2016-01-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風力発電装置
CN109826747A (zh) * 2019-03-29 2019-05-3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梁山县供电公司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固定系统及方法
CN110285027A (zh) * 2019-04-30 2019-09-27 长沙理工大学 风力发电机叶片除冰方法、除冰系统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9199A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2201298B2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drying of water damaged buildings
CN206595551U (zh) 一种半导体除湿装置
CN105813444A (zh) 利用自然能的节能恒温电气柜
US10604886B2 (en) Condensation-based clothes dryer and condensation-based clothes drying method
GB246206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a damp or waterlogged room
CN105652931B (zh) 变电站铠装中置开关柜智能调节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CN109787098B (zh) 一种智能端子箱
CN106859082A (zh) 一种自动除湿橱柜
CN104881069B (zh) 密封机柜环境控制器
CN109451704A (zh) 一种机柜防凝露方法及其装置
CN112886398A (zh) 一种外置式环网柜除湿防凝露装置
CN210638432U (zh) 一种pvc热稳定剂生产用干燥装置
CN206498100U (zh) 一种智能自降温的配电柜
CN113339199B (zh) 一种风电塔筒、除凝露除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98437A (zh) 一种开关柜及其除湿方法
CN202087220U (zh) 一种新型数字式除湿器
CN106647846A (zh) 一种防凝露的环网柜以及防凝露方法
CN203377489U (zh) 一种开关柜除湿装置
CN217692125U (zh) 一种电力开关柜智能除湿装置
CN200964526Y (zh) 一种小型智能干衣机
CN203942174U (zh) 封闭式设备驱潮装置
CN115764572A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及电力柜的防潮防凝露方法及装置
CN206225798U (zh) 一种排水型电柜除湿器
CN205507592U (zh) 变电站铠装中置开关柜智能调节系统
CN210154208U (zh) 智能空气能烘干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