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8988A - 一种双模出渣掘进机及其复合出渣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模出渣掘进机及其复合出渣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8988A
CN113338988A CN202110905925.0A CN202110905925A CN113338988A CN 113338988 A CN113338988 A CN 113338988A CN 202110905925 A CN202110905925 A CN 202110905925A CN 113338988 A CN113338988 A CN 113338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g
hard rock
slurry
bin
machin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59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38988B (zh
Inventor
刘飞香
彭正阳
田金坤
张帅坤
熊晨君
范瑞强
谢蛟
贺卉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059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389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38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8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38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89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12Devices for removing or hauling away excavated material or spoil; Working or loading platfor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10Making by using boring or cutting machi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12Devices for removing or hauling away excavated material or spoil; Working or loading platforms
    • E21D9/13Devices for removing or hauling away excavated material or spoil; Working or loading platforms using hydraulic or pneumatic conveying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出渣系统,包括设置于机体前端的刀盘、开设于机体内并用于暂存所述刀盘排出的渣土的开挖仓、开设于所述机体内并选择性地与所述开挖仓连通的气垫仓,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内并与所述开挖仓连通、用于将暂存的硬岩渣土运输至外界的硬岩运输机构,和设置于所述机体内并与所述气垫仓连通、用于将流入的泥水渣土泵送至外界的泥水泵送机构。如此,既能够利用硬岩运输机构将开挖仓内的硬岩渣土运输排出,又能够利用泥水泵送机构将气垫仓内的泥水渣土泵送排出,因此能够提升隧道掘进机对隧道地层地质变化的适应性,满足长距离、硬岩与软土地质并存的地层隧道掘进作业的施工需求。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双模出渣掘进机,其有益效果如上所述。

Description

一种双模出渣掘进机及其复合出渣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掘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出渣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双模出渣掘进机。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内的城市地铁隧道、水工隧道、越江隧道、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市政管道等隧道工程将需要大量的隧道掘进机。
隧道掘进机是一种高智能化,集机、电、液、光、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隧道施工重大技术装备,其工作原理是用刀盘破碎岩石,再进行出碴。国内通常将隧道掘进机分为两类,即敞开式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简称TBM)和护盾式隧道掘进机(简称盾构机)。其中,TBM主要适用于围岩性较好的硬岩地层,而盾构机主要适用于富含泥水或泥砂的软土地层。
在隧道掘进机的作业过程中,需要及时将刀盘挖出的渣土排出。对于TBM挖出的硬岩渣土,通常使用皮带机进行运输出渣,对硬岩的施工效率较高,可应对长距离硬岩工况,但在富水、含砂泥等地质中掘进困难。而盾构机主机部分与地层隔离,可以很好的阻隔水土压力,通常使用泥水平衡方式进行泵送出渣,能更好的适应富水、高水压等地层,但施工效率较低,连续长距离掘进时成本较高。
在现有技术中,隧道掘进机的出渣方式要么为TBM的带式运输出渣,要么为盾构机的泥水平衡出渣,对于地层地质的变化适应能力存在较大限制。而现阶段我国的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引水隧道及海底隧道等大型隧道工程迅猛发展,隧道掘进距离越来越长,地层地质的变化愈加复杂,目前的单一出渣方式的隧道掘进机难以满足工程实际需求。
因此,如何提升隧道掘进机对隧道地层地质变化的适应性,满足长距离、硬岩与软土地质并存的地层隧道掘进作业的施工需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出渣系统,能够提升隧道掘进机对隧道地层地质变化的适应性,满足长距离、硬岩与软土地质并存的地层隧道掘进作业的施工需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模出渣掘进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出渣系统,包括设置于机体前端的刀盘、开设于所述机体内并用于暂存所述刀盘排出的渣土的开挖仓、开设于所述机体内并选择性地与所述开挖仓连通的气垫仓,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内并与所述开挖仓连通、用于将暂存的硬岩渣土运输至外界的硬岩运输机构,和设置于所述机体内并与所述气垫仓连通、用于将流入的泥水渣土泵送至外界的泥水泵送机构;
所述刀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前端且用于顺指针或逆时针旋转作业的盘体、沿周向分布于所述盘体正面的若干根辐臂、分布于各根所述辐臂上的若干个硬岩刀具、分布于各根所述辐臂两侧的若干个软土刀具。
优选地,所述盘体的背面沿周向分布有若干个用于将排出的渣土导流至所述开挖仓内并进行搅拌的刮渣板。
优选地,所述硬岩运输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内并与所述开挖仓连通、用于将所述开挖仓内暂存的硬岩渣土排出的硬岩出渣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内并与所述硬岩出渣装置的出渣口连通、用于将排出的硬岩渣土运输至所述机体外的带式运输机组。
优选地,所述硬岩出渣装置包括连通于所述开挖仓的仓壁上的接渣斗、设置于所述开挖仓的仓壁上并与所述接渣斗连通的碎渣机、开设于所述碎渣机上并用于排出破碎后的硬岩渣土的硬岩出渣口。
优选地,所述泥水泵送机构包括与所述开挖仓连通并用于将掘进所需浆液送入其中的进浆管、与所述气垫仓的底部连通并用于将泥水渣土与浆液混合形成的渣浆吸出的主排浆管、设置于所述主排浆管上并用于在其中形成负压吸引力的排浆泵。
优选地,所述开挖仓的底部通过渣浆门与所述气垫仓连通,且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保压系统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开挖仓和所述气垫仓连通。
优选地,所述碎渣机上还开设有用于排出从所述接渣斗中流入的渣浆的渣浆出渣口,且所述渣浆出渣口通过副排浆管与所述主排浆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接渣斗通过排渣管与所述碎渣机连通,且所述排渣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通断的截断阀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模出渣掘进机,包括机体和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复合出渣系统,其中,所述复合出渣系统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出渣系统。
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出渣系统,主要包括刀盘、开挖仓、气垫仓、硬岩运输机构和泥水泵送机构。其中,刀盘设置在隧道掘进机的机体的前端位置,主要用于根据当前隧道的地层地质利用适配的刀具对隧道掌子面进行掘进开挖,随着刀盘的掘进作业进行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渣土,对于地层地质变化复杂的隧道而言,刀盘产生的渣土主要分为碎石块状的硬岩渣土和富含泥砂的泥水渣土。开挖仓开设在机体内,并且与刀盘的背面相连,主要用于暂存刀盘在运转过程中挖出的渣土。气垫仓开设在机体内,与隧道掘进机的(气体)保压系统连通,并且与开挖仓互相独立,但两者也可以互相导通,主要用于在气垫仓内通过充气保持一定压强,其气密性较高。硬岩运输机构设置在机体内,并且其头端与开挖仓连通,主要用于将开挖仓内暂存的硬岩渣土运输到外界。泥水泵送机构设置在机体内,并且其头端与气垫仓连通,主要用于在开挖仓与气垫仓导通后,将从开挖仓中流入到气垫仓中的泥水渣土泵送到外界。如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出渣系统,同时在隧道掘进机的机体内集成了硬岩运输机构和泥水泵送机构,既能够在应对围岩性较好的硬岩地质地层时,利用硬岩运输机构将开挖仓内暂存的硬岩渣土通过运输排出,又能够在应对富含泥水或泥砂的软土地质地层时,利用泥水泵送机构将从开挖仓内流入到气垫仓内的泥水渣土通过泵送排出,因此能够提升隧道掘进机对隧道地层地质变化的适应性,满足长距离、硬岩与软土地质并存的地层隧道掘进作业的施工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硬岩运输机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泥水泵送机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刀盘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刀盘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驱动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硬岩出渣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侧视图。
图9为泥水泵送机构处于间接控制压力模式下的出渣路径。
图10为泥水泵送机构处于直接控制压力模式下的出渣路径。
其中,图1—图10中:
机体—1,刀盘—2,开挖仓—3,气垫仓—4,硬岩运输机构—5,泥水泵送机构—6,渣浆门—7,保压系统—8,驱动系统—9;
盘体—21,辐臂—22,硬岩刀具—23,软土刀具—24,刮渣板—25,耐磨板—26,法兰盘—27,连接支腿—28,硬岩出渣装置—51,带式运输机组—52,进浆管—61,主排浆管—62,排浆泵—63,副排浆管—64,排浆阀—65,采石箱—66,驱动电机—91,直线电机—92,驱动盘—93;
刮板—251,挡板—252,接渣斗—511,碎渣机—512,硬岩出渣口—513,渣浆出渣口—514,排渣管—515,截断阀门—516,封板—517,导料槽—521,托辊—522,运输带—523,滚筒—524,漏渣斗—525,自清洗器—5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复合出渣系统主要包括刀盘2、开挖仓3、气垫仓4、硬岩运输机构5和泥水泵送机构6。
其中,刀盘2设置在隧道掘进机的机体1的前端位置,主要用于根据当前隧道的地层地质利用适配的刀具对隧道掌子面进行掘进开挖,随着刀盘2的掘进作业进行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渣土,对于地层地质变化复杂的隧道而言,刀盘2产生的渣土主要分为碎石块状的硬岩渣土和富含泥砂的泥水渣土。
开挖仓3开设在机体1内,并且与刀盘2的背面相连,主要用于暂存刀盘2在运转过程中挖出的渣土。
气垫仓4开设在机体1内,与隧道掘进机的(气体)保压系统8连通,并且与开挖仓3互相独立,但两者也可以互相导通,主要用于在气垫仓4内通过充气保持一定压强,其气密性较高。
硬岩运输机构5设置在机体1内,并且其头端与开挖仓3连通,主要用于将开挖仓3内暂存的硬岩渣土运输到外界。
泥水泵送机构6设置在机体1内,并且其头端与气垫仓4连通,主要用于在开挖仓3与气垫仓4导通后,将从开挖仓3中流入到气垫仓4中的泥水渣土泵送到外界。
如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复合出渣系统,同时在隧道掘进机的机体1内集成了硬岩运输机构5和泥水泵送机构6,既能够在应对围岩性较好的硬岩地质地层时,利用硬岩运输机构5将开挖仓3内暂存的硬岩渣土通过运输排出,又能够在应对富含泥水或泥砂的软土地质地层时,利用泥水泵送机构6将从开挖仓3内流入到气垫仓4内的泥水渣土通过泵送排出,因此能够提升隧道掘进机对隧道地层地质变化的适应性,满足长距离、硬岩与软土地质并存的地层隧道掘进作业的施工需求。
如图4所示,图4为刀盘2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在关于刀盘2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刀盘2主要包括盘体21、辐臂22、硬岩刀具23和软土刀具24。其中,盘体21为刀盘2的主体结构,呈圆盘状,连接在机体1的前端位置,并且可以进行双向旋转。辐臂22设置在盘体21的正面,并且沿盘体21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同时沿盘体21的径向方向延伸,一般同时设置有8~12根。硬岩刀具23分布在各根辐臂22上,一般每根辐臂22上可沿径向均匀分布8个或更多,主要用于对硬岩地层进行开凿、破碎。软土刀具24分布在各根辐臂22的两侧,也就是分布在各个硬岩刀具23的两侧位置,一般可沿辐臂2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8个或更多,并且在周向上呈刮刀形式布置,主要用于对富含水、泥砂的软土地层进行刮除、搅碎。当盘体21沿某个旋向旋转时(如顺时针)时,主要由硬岩刀具23进行作业,软土刀具24由于刮刀刃面的朝向影响暂不作业;而当盘体21沿反向旋转(如逆时针)时,主要由软土刀具24进行作业,而硬岩刀具23虽然对旋向无影响,但无法适用于软土地层。
此外,为提高刀盘2的使用寿命,降低刀盘2正面的磨损,本实施例还在盘体21的正面上于相邻两根辐臂22之间铺设了若干块耐磨板26。具体的,各块耐磨板26可为合金板、橡胶板等。
如图5所示,图5为刀盘2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考虑到各个硬岩刀具23与各个软土刀具24在进行作业时,将不断地从隧道掌子面上开挖出渣土并同时排向后方的开挖仓3,为避免开挖仓3内渣土大量蓄积,提高排渣效率,本实施例还在盘体21的背面增设了法兰盘27和刮渣板25。具体的,法兰盘27设置在盘体21的背面中心区域,呈环形,刮渣板25设置在法兰盘27的周向上,并沿各自的径向延伸至盘体21的外圈,使得刮渣板25能够全径向覆盖。法兰盘27通过若干个沿环状分布的连接支腿28连接在盘体21的背面,且各个连接支腿28向外倾斜,整体朝盘体21中心汇聚。而刮渣板25具体包括刮板251和挡板252,其中,刮板251垂直于盘体21的背面,主要用于在旋转时刮动硬岩刀具23和软土刀具24排出的渣土,使得渣土顺着刮板251进行旋转,并顺着刮板251汇聚到法兰盘27的中心区域。挡板252连接在刮板251的端面上,主要用于提高刮板251的刮动量和容纳量。
如图6所示,图6为驱动系统9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为保证盘体21的双向旋转运动,本实施例中通过隧道掘进机的机体1上配置的驱动系统9对盘体21进行驱动。具体的,该驱动系统9主要包括驱动电机91、直线电机92和驱动盘93。其中,驱动盘93为环状结构,其前端面与刀盘2背面上的法兰盘27相连,在其周向上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安装驱动电机91。驱动电机91一般同时设置有多个,并且沿驱动盘93的周向均匀分布,各个驱动电机91的工作状态保持同步,可同时带动驱动盘93产生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进而带动法兰盘27、刀盘2同步旋转,且转速无极可调。直线电机92设置在驱动盘93的后端面上,其前端与驱动盘93通过铰接座相连,同时其后端与机体1上的井字架通过铰接座相连。直线电机92在运行时,可驱动刀盘2沿其中心轴线方向前后伸缩。
如图2所示,图2为硬岩运输机构5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在关于硬盘运输机构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该硬岩运输机构5主要包括硬岩出渣装置51和带式运输机组52。其中,硬岩出渣装置51设置在机体1内,其进渣端与开挖仓3连通,主要用于将开挖仓3内暂存的硬岩渣土排出。考虑到刮渣板25在旋转过程中会不断地将渣土汇聚到刀盘2背面的中心位置,也就是法兰盘27和驱动盘93的中心位置,为便于快速出渣,硬岩出渣装置51具体通过封板517连接在驱动盘93的中心区域。该封板517一般可嵌套在驱动盘93的内圆面,将驱动盘93和开挖仓3密封。
带式运输机组52设置在机体1内,其头端与硬岩出渣装置51的出渣口连通,主要用于将硬岩出渣装置51排出的硬岩渣土运输到机体1外,将硬岩渣土排出。
如图7、图8所示,图7为硬岩出渣装置51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侧视图。
具体的,硬岩出渣装置51主要包括接渣斗511、碎渣机512和硬岩出渣口513。其中,接渣斗511整体呈漏斗状,斗嘴连通在开挖仓3的仓壁上,便于其中的硬岩渣土随刮渣板25的刮动而掉入其中,并快速排出。碎渣机512的箱体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焊接在封板517上的安装座相连,箱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渣口,具体通过排渣管515与接渣斗511连通,可将硬岩渣土引入;在其内部布置有若干根破碎辊轴,主要用于在破碎电机的驱动下对大块的硬岩渣土进行粉碎。在箱体的底部开设有硬岩出渣口513,该硬岩出渣口513的出口方向正对带式运输机组52的头端,主要用于将经过破碎后的硬岩渣土排出至带式运输机组52上。
此外,在排渣管515上还设置有截断阀门516,以通过截断阀门516的阀门开度控制排渣管515内的通断,从而截断或放开渣土通道。同理,在硬岩出渣口513处也可设置密封阀门进行通断控制。
带式运输机组52主要包括导料槽521、托辊522、运输带523、滚筒524、漏渣斗525和自清洗器526。其中,导料槽521设置在带式运输机组52的头端,其槽口与碎渣机512的硬岩出渣口513对准。滚筒524带动运输带523在各根托辊522上进行往复运转,通过运输带523将掉落到头端硬岩渣土运输至尾端的漏渣斗525处,并送入运输车辆。自清洗器526主要用于对滚筒524进行清洁。
如图3所示,图3为泥水泵送机构6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在关于泥水泵送机构6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该泥水泵送机构6主要包括进浆管61、主排浆管62和排浆泵63。其中,进桨管布置在机体1内,其末端与开挖仓3连通,主要用于将掘进作业时所需的浆液送入到开挖仓3内,比如土膨胀剂悬浮液、清洗液等,同时软土刀具24挖出的富含泥砂的渣土与这部分浆液混合后在刮渣板25的搅拌作用下将形成渣浆。主排浆管62的一端与气垫仓4的底部连通,主要用于将流入到气垫仓4内的渣浆通过泥水平衡的方式吸出,主排浆管62的另一端延伸至机体1外,以将渣浆泵送至机体1外。排浆泵63设置在主排浆管62上,主要用于在主排浆管62内形成负压吸引力,从而高效地吸入渣浆。在主排浆管62的前端还可设置排浆阀65,以控制主排浆管62的通断。
此外,考虑到渣浆中也可能存在部分颗粒较大的石块等,本实施例还在气垫仓4内设置碎石机等部件对渣浆进行破碎、细化。同时,渣浆从主排浆管62内进行泵送时,为将其内的石块筛出,本实施例还在主排浆管62上设置了采石箱66。
为便于泥水泵送机构6通过泥水平衡的方式泵送渣浆,本实施例在开挖仓3的底部设置了渣浆门7,通过渣浆门7控制开挖仓3与气垫仓4的通断,即当渣浆门7关闭时,开挖仓3与气垫仓4互不相通,挖出的硬岩渣土或泥砂渣土与浆液混合后形成的渣浆只能通过硬岩出渣装置51的接渣斗511通道进行排渣;而当渣浆门7打开时,开挖仓3与气垫仓4互相导通,此时渣浆能够涌入到气垫仓4内,由主排浆管62进行泵送排渣,而硬岩渣土由于形状不规则且体积较大,仍然无法进入到气垫仓4内。
泥水泵送机构6使用泥水平衡式出渣法时,需要借助隧道掘进机上配置的保压系统8,利用该保压系统8为气垫仓4内保持一定压强,从而平衡掌子面水土压力,而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保压系统8可在泥水平衡式出渣法中实现两种不同的出渣模式或出渣路径。
如图9所示,图9为泥水泵送机构6处于间接控制压力模式下的出渣路径。
在第一种出渣模式中,保压系统8的出气口连通在气垫仓4内,此种模式利用气垫仓4内的气压控制气液面压力值,从而间接平衡掌子面水土压力,为间接控制式出渣模式。具体的,在此种模式中,渣浆门7打开,而硬岩出渣装置51上的截断阀门516关闭,渣浆不仅充盈在开挖仓3内,还涌入到气垫仓4内,在气垫仓4内形成气液面压力平衡。排浆泵63运行,主排浆管62负压吸引气垫仓4内的渣浆,并将其泵送至机体1外。
如图10所示,图10为泥水泵送机构6处于直接控制压力模式下的出渣路径。
在第二种出渣模式中,保压系统8的出气口连通在开挖仓3内,此种模式直接利用开挖仓3内的气压控制气液面压力值,从而直接平衡掌子面水土压力,为直接控制式出渣模式。具体的,在此种模式中,渣浆门7关闭,渣浆只能充盈在开挖仓3内,同时硬岩出渣装置51上的截断阀门516打开,渣浆可通过接渣斗511流入到碎渣机512内。而本实施例中的碎渣机512,不仅在其底面上开设有硬岩出渣口513(此时硬岩出渣口513封闭),还开设有渣浆出渣口514,通过接渣斗511流入的渣浆同样在经过碎渣机512的破碎、细化后,通过渣浆出渣口514流出。而渣浆出渣口514自然也不是与带式运输机组52对齐,而是通过副排浆管64连通到主排浆管62中,从而利用排浆泵63在主排浆管62内产生的负压吸引力,将渣浆从副排浆管64中泵送到主排浆内管,最后再泵送至机体1外。
如此,本实施例中的泥水泵送机构6同时具备两种泥水平衡式出渣模式,分别为间接控制压力式出渣模式和直接控制式压力出渣模式,其中,前者的压力控制更为精确,平衡更好,而后者的掘进效率更高,具体施工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出渣模式。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双模出渣掘进机,主要包括机体1和设置在机体1上的复合出渣系统,其中,该复合出渣系统的具体内容与上述相关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复合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机体(1)前端的刀盘(2)、开设于所述机体(1)内并用于暂存所述刀盘(2)排出的渣土的开挖仓(3)、开设于所述机体(1)内并选择性地与所述开挖仓(3)连通的气垫仓(4),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1)内并与所述开挖仓(3)连通、用于将暂存的硬岩渣土运输至外界的硬岩运输机构(5),和设置于所述机体(1)内并与所述气垫仓(4)连通、用于将流入的泥水渣土泵送至外界的泥水泵送机构(6);所述刀盘(2)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1)前端且用于顺指针或逆时针旋转作业的盘体(21)、沿周向分布于所述盘体(21)正面的若干根辐臂(22)、分布于各根所述辐臂(22)上的若干个硬岩刀具(23)、分布于各根所述辐臂(22)两侧的若干个软土刀具(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21)的背面沿周向分布有若干个用于将排出的渣土导流至所述开挖仓(3)内并进行搅拌的刮渣板(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岩运输机构(5)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体(1)内并与所述开挖仓(3)连通、用于将所述开挖仓(3)内暂存的硬岩渣土排出的硬岩出渣装置(51),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1)内并与所述硬岩出渣装置(51)的出渣口连通、用于将排出的硬岩渣土运输至所述机体(1)外的带式运输机组(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岩出渣装置(51)包括连通于所述开挖仓(3)的仓壁上的接渣斗(511)、设置于所述开挖仓(3)的仓壁上并与所述接渣斗(511)连通的碎渣机(512)、开设于所述碎渣机(512)上并用于排出破碎后的硬岩渣土的硬岩出渣口(5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泵送机构(6)包括与所述开挖仓(3)连通并用于将掘进所需浆液送入其中的进浆管(61)、与所述气垫仓(4)的底部连通并用于将泥水渣土与浆液混合形成的渣浆吸出的主排浆管(62)、设置于所述主排浆管(62)上并用于在其中形成负压吸引力的排浆泵(6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挖仓(3)的底部通过渣浆门(7)与所述气垫仓(4)连通,且设置于所述机体(1)上的保压系统(8)的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开挖仓(3)和所述气垫仓(4)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渣机(512)上还开设有用于排出从所述接渣斗(511)中流入的渣浆的渣浆出渣口(514),且所述渣浆出渣口(514)通过副排浆管(64)与所述主排浆管(6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渣斗(511)通过排渣管(515)与所述碎渣机(512)连通,且所述排渣管(515)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通断的截断阀门(516)。
9.一种双模出渣掘进机,包括机体(1)和设置于所述机体(1)上的复合出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出渣系统具体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出渣系统。
CN202110905925.0A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双模出渣掘进机及其复合出渣系统 Active CN1133389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5925.0A CN113338988B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双模出渣掘进机及其复合出渣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5925.0A CN113338988B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双模出渣掘进机及其复合出渣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8988A true CN113338988A (zh) 2021-09-03
CN113338988B CN113338988B (zh) 2021-11-02

Family

ID=77481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5925.0A Active CN113338988B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双模出渣掘进机及其复合出渣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3898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3320A (zh) * 2021-12-19 2022-03-25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开敞式tbm步进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0984A (ja) * 1993-02-19 1994-08-30 Shimazaki Seisakusho:Kk スラリー連続送排方法及び装置
CN102364049A (zh) * 2011-10-19 2012-02-29 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复合地层的硬岩复合式tbm及其掘进模式
CN105332711A (zh) * 2015-11-11 2016-02-17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泥浆环流系统的泥水盾构机
CN205532616U (zh) * 2015-10-27 2016-08-31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复杂地质环境下穿越黄河泥水盾构机刀盘和泥水环流装置
CN106194202A (zh) * 2016-08-30 2016-12-07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螺旋输送机及具有其的盾构机及控制方法
WO2016191800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Gekko Systems Pty Ltd Underground mining system
CN107387110A (zh) * 2017-07-28 2017-11-24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垫式双模泥水盾构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083651A (zh) * 2018-09-21 2018-12-25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泥水敞开双模式隧道掘进机
CN109281685A (zh) * 2017-07-21 2019-01-29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逐级减压式盾构机
CN111841736A (zh) * 2020-07-24 2020-10-30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破碎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0984A (ja) * 1993-02-19 1994-08-30 Shimazaki Seisakusho:Kk スラリー連続送排方法及び装置
CN102364049A (zh) * 2011-10-19 2012-02-29 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复合地层的硬岩复合式tbm及其掘进模式
WO2016191800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Gekko Systems Pty Ltd Underground mining system
CN205532616U (zh) * 2015-10-27 2016-08-31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复杂地质环境下穿越黄河泥水盾构机刀盘和泥水环流装置
CN105332711A (zh) * 2015-11-11 2016-02-17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泥浆环流系统的泥水盾构机
CN106194202A (zh) * 2016-08-30 2016-12-07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螺旋输送机及具有其的盾构机及控制方法
CN109281685A (zh) * 2017-07-21 2019-01-29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逐级减压式盾构机
CN107387110A (zh) * 2017-07-28 2017-11-24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垫式双模泥水盾构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083651A (zh) * 2018-09-21 2018-12-25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泥水敞开双模式隧道掘进机
CN111841736A (zh) * 2020-07-24 2020-10-30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破碎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3320A (zh) * 2021-12-19 2022-03-25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开敞式tbm步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8988B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03614A (en) Tunneling machine having liquid balance low flow slurry system
CN106089221B (zh) 一种适用于砂卵石地层的浓泥盾构施工装置及方法
CN109281685A (zh) 一种逐级减压式盾构机
CN109083651A (zh) 一种泥水敞开双模式隧道掘进机
CN107060784A (zh) 适用于隧道掘进机的泥水搅拌装置
CN208845181U (zh) 泥水敞开双模式隧道掘进机
CN113338988B (zh) 一种双模出渣掘进机及其复合出渣系统
CN111946361A (zh) 一种直接控制式泥水盾构机的集石破碎循环系统
CN109653757A (zh) 一种用于高水压、破碎地层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
CN109869161A (zh) 一种微型掘进机
CN115726806A (zh) 一种泥水tbm双模盾构机出渣系统及其切换出渣方法
CN111894615A (zh) 一种气压平衡盾构机及施工方法
CN105065007A (zh) 一种盾构机泥水环流和碎石系统
CN212359762U (zh) 一种高速智能盾构机
CN210217732U (zh) 泥水土压双模式盾构机
CN111550255A (zh) 一种盾构机及其施工方法
CN113309531B (zh) 配备常压刀盘的泥水敞开式双模盾构机
CN207048793U (zh) 一种逐级减压式盾构机
KR20090030088A (ko) 쉴드 터널링 장치 및 그 공법
CN209724346U (zh) 微型掘进机
CN111577306A (zh) 应用于富水砂卵石地层盾构机的改进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9354145U (zh) 用于高水压、破碎地层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
CN114575866A (zh) 一种掘进机刀盘及掘进机
JP3784139B2 (ja) 礫破砕装置内蔵の泥水式シールド機及び泥水シールド工法
JPH10339093A (ja) 流体搬送式土砂排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