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5118A - 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5118A
CN113335118A CN202110891772.9A CN202110891772A CN113335118A CN 113335118 A CN113335118 A CN 113335118A CN 202110891772 A CN202110891772 A CN 202110891772A CN 113335118 A CN113335118 A CN 1133351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over plate
fixedly arranged
bracke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917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35118B (zh
Inventor
周文容
田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dian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dian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dian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dian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917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351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35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5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35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51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涉及充电桩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基座、收纳部件、动部件、电桩部件、防护部件、蓄电池等,收纳部件可实现充电桩的完全收纳,即可将电桩部件完全收纳至地下,节约了地表空间;当电桩部件收纳至收纳部件后,可隔绝地表水分,实现了雨天的自防护,解决了防水和防锈问题,同时,输电电缆与供电电网断开连接,实现了完全断电,消除了触电风险;本发明在设备外表面设置了多组防滑筋结构,在电桩部件完全收纳至地下后,地表的防滑筋结构可避免行人在其上行走时滑倒;本发明设置了多重防护装置,即设置有防护部件和多个屏蔽壳,实现了漏电保护;本发明设置的蓄电池,可在电网断电的情况下实现设备本身自供电续航。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
背景技术
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为了实现上述方案,需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其中,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为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主要为电动汽车,随着电动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多,需要完善的、与之配套的充电基础设施,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设备即为充电桩。充电桩的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截至2020年6月底,中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132.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为55.8万个,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虽然我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多的充电桩,但是,现有的充电桩存在诸多安全问题,主要的问题有使用人员的触电问题及线路本身的安全问题。申请号为CN201910112162.7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带有自去热伸缩型充电头的可收纳充电桩设备,包括充电接口机体、排热器、底座、外充电口、收纳箱、蓄电箱、仪表箱、上防护盖等,上防护盖安装于仪表箱上方且与仪表箱扣接,仪表箱左下方设有蓄电箱且与蓄电箱电连接,蓄电箱右侧设有充电接口机体。该设备使用时,通过设有的自去热机构对充电线管进行自去热,能够实现对线管的快速收纳,减少了收纳的时间,避免了线管表面的受损及其带来的安全问题。但其未解决充电桩的防水、防锈和密封性问题,也未能很好地解决防触电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基座、收纳部件、传动部件、电桩部件、防护部件、电动推杆、减速电机、蓄电池、第一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防滑筋;两个减速电机分别固定安装在基座内部两侧;两个蓄电池分别固定安装在基座内部两侧;所述的收纳部件包括第一收纳箱,收纳部件通过第一收纳箱固定安装在基座的一端;所述的传动部件包括托架、第三齿轮、第一屏蔽壳,托架的第一端设置有四个固定槽,第三齿轮转动安装在托架的第一端;第一屏蔽壳固定安装在托架的第二端;第一屏蔽壳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第三支座,两个第三支座分别与两个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的电桩部件包括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接头的充电桩、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柱的第三绝缘支架,充电桩固定安装在第三绝缘支架上;四个支柱分别固定安装在四个固定槽内;所述的防护部件包括第一防护壳和第三防护壳,第一防护壳固定安装在托架的第一端;第三防护壳固定安装在第三齿轮上;所述的电动推杆有两个,两个电动推杆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屏蔽壳的两侧;两个电动推杆的推杆端分别与第一盖板固定连接;第一盖板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五防滑筋。
进一步的,收纳部件还包括机盖、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收纳箱、第二盖板、第三盖板、蜗轮轴、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驱动电机、蜗杆、蜗轮;第一收纳箱的两端各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机盖,每个机盖与第一收纳箱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一个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收纳箱固定连接;第一收纳箱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卡槽和两个第一导槽;第二收纳箱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卡槽内,第二收纳箱的两侧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第二盖板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支座和一个第二支座;第三盖板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支座和一个第二支座;第二盖板上的两个第一支座内转动安装有一个蜗轮轴;第三盖板上的两个第一支座内转动安装有一个蜗轮轴;每个蜗轮轴上固定安装有一个蜗轮;每个第二支座内转动安装有一个蜗杆;每个第二支座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其所在的第二支座内的蜗杆固定连接;每个蜗杆轴均穿过第一导槽并与第一导槽滑动连接;每个蜗杆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内啮合。
进一步的,第一收纳箱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防滑筋;第二收纳箱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卡槽;第二盖板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三防滑筋;第二盖板侧面设置有一个第三卡槽;第三盖板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四防滑筋;第三盖板侧面设置有一个第四卡槽。
进一步的,第二收纳箱的内外表面均为圆柱面;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的内表面均为圆柱面;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的内表面均与第二收纳箱的外表面贴合。
进一步的,传动部件还包括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二屏蔽壳、供电电缆、第一电接头、第一绝缘支架、挡板、第四支座、连杆、第五支座、导杆、滑块、空心螺杆、第二绝缘支架、第二电接头、输电电缆、第二驱动电机;第四齿轮转动安装在托架的第一端;第四齿轮的齿轮轴空心且贯穿托架;第四齿轮的空心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空心螺杆内部中空、外部设置有螺纹;空心螺杆滑动安装在第四齿轮内,且空心螺杆上的螺纹与第四齿轮内的螺纹配合;第五齿轮转动安装在托架的第一端;第二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托架的第二端;第五齿轮的齿轮轴贯穿托架并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五齿轮与第三齿轮内啮合;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外啮合;托架的第二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五支座;空心螺杆两侧各转动安装有一个滑块,每侧的滑块上各滑动安装有一个导杆,每个导杆的中部转动安装在一个第五支座上,每个导杆的端部转动安装在一个连杆的第一端,每个连杆的第二端转动安装在第四支座上;两个第四支座固定安装在挡板上;挡板滑动安装在第一屏蔽壳内设置的导轨内;第二屏蔽壳固定安装在第一屏蔽壳上;第一绝缘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二屏蔽壳内;第一电接头固定安装在第一绝缘支架上;供电电缆固定安装在第一绝缘支架内并与第一电接头电连接;第二绝缘支架固定安装在空心螺杆上;第二电接头固定安装在第二绝缘支架上;输电电缆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绝缘支架内并与第二电接头电连接,输电电缆的第二端插入空心螺杆内并与第三电接头电连接。
进一步的,电桩部件还包括操作箱、卡柱、充电头、控制器;操作箱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充电桩上;卡柱和控制器分别固定安装在操作箱内;充电头卡在卡柱上;充电头与第三电接头电连接。
进一步的,防护部件还包括第二防护壳;第二防护壳转动安装在第一防护壳上,第二防护壳的外壁与第一防护壳的内壁贴合;第三防护壳转动安装在第二防护壳上,第三防护壳的外壁与第二防护壳的内壁贴合。
进一步的,第一防护壳、第二防护壳和第三防护壳的横截面均为扇环形,且对应扇环形的圆心角的取值范围均为125°至145°。
进一步的,第一防护壳上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导槽;第二防护壳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导槽;第二防护壳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导辊;第二防护壳上设置有第一操作孔和第二操作孔;第三防护壳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导辊;所述的第一导辊滑动安装在第二导槽内;所述的第二导辊滑动安装在第三导槽内。
进一步的,第二导槽和第三导槽的中心线均为一条圆心角为120°的圆弧线。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可实现充电桩的完全收纳,即可将电桩部件完全收纳至地下,节约了地表空间;(2)本发明的电桩部件收纳至收纳部件后,可隔绝地表水分,实现了雨天的自防护,解决了防水和防锈问题;(3)本发明在设备外表面设置了多组防滑筋结构,在电桩部件完全收纳至地下后,地表的防滑筋结构可避免行人在其上行走时滑倒;(4)本发明的电桩部件完全收纳至地下后,输电电缆与供电电网断开连接,实现了完全断电,消除了触电风险;(5)本发明设置了多重防护装置,即设置有防护部件和多个屏蔽壳,实现了漏电保护;(6)本发明设置有蓄电池,可在电网断电的情况下实现设备本身的自供电续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待机状态示意图。
图2、图3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收纳过程的瞬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收纳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整体结构收纳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收纳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收纳部件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收纳部件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图10为本发明传动部件结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电桩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防护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防护壳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三防护壳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收纳部件;3-传动部件;4-电桩部件;5-防护部件;6-电动推杆;7-减速电机;8-蓄电池;9-第一盖板;101-第一防滑筋;201-第一收纳箱;20101-第二防滑筋;20102-第一卡槽;20103-第一导槽;202-机盖;203-第一齿轮;204-第二齿轮;205-第二收纳箱;20501-第二卡槽;206-第二盖板;20601-第三防滑筋;20602-第三卡槽;207-第三盖板;20701-第四防滑筋;20702-第四卡槽;208-蜗轮轴;209-第一支座;210-第二支座;211-第一驱动电机;212-蜗杆;213-蜗轮;301-托架;30101-固定槽;302-第三齿轮;303-第四齿轮;304-第五齿轮;305-第一屏蔽壳;30501-第三支座;30502-导轨;306-第二屏蔽壳;307-供电电缆;308-第一电接头;309-第一绝缘支架;310-挡板;311-第四支座;312-连杆;313-第五支座;314-导杆;315-滑块;316-空心螺杆;317-第二绝缘支架;318-第二电接头;319-输电电缆;320-第二驱动电机;401-第三绝缘支架;402-支柱;403-第三电接头;404-充电桩;405-操作箱;406-卡柱;407-充电头;408-控制器;501-第一防护壳;50101-第二导槽;502-第二防护壳;50201-第三导槽;50202-第一操作孔;50203-第二操作孔;50204-第一导辊;503-第三防护壳;50301-第二导辊;901-第五防滑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图1~图14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各传动齿轮的结构参数件表1。
表1齿轮结构参数表
零件标号 零件名 模数 齿数
203 第一齿轮 2 335
204 第二齿轮 2 25
212 蜗轮 1.5 30
213 蜗杆 1.5 1
302 第三齿轮 2 160
303 第四齿轮 2 80
304 第五齿轮 2 40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收纳部件2包括第一收纳箱201、机盖202、第一齿轮203、第二齿轮204、第二收纳箱205、第二盖板206、第三盖板207、蜗轮213轴208、第一支座209、第二支座210、第一驱动电机211、蜗杆212、蜗轮213;第一收纳箱201的两端各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机盖202,每个机盖202与第一收纳箱201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一个第二齿轮204,第二齿轮204与第一收纳箱201固定连接;第一收纳箱201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卡槽20102和两个第一导槽20103;第二收纳箱205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卡槽20102内,第二收纳箱205的两侧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二盖板206和第三盖板207;第二盖板206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支座209和一个第二支座210;第三盖板207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支座209和一个第二支座210;第二盖板206上的两个第一支座209内转动安装有一个蜗轮213轴208;第三盖板207上的两个第一支座209内转动安装有一个蜗轮213轴208;每个蜗轮213轴208上固定安装有一个蜗轮213;每个第二支座210内转动安装有一个蜗杆212;每个第二支座210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驱动电机211;第一驱动电机211的输出轴与其所在的第二支座210内的蜗杆212固定连接;每个蜗杆212轴均穿过第一导槽20103并与第一导槽20103滑动连接;每个蜗杆212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齿轮204;第二齿轮204与第一齿轮203内啮合;第二收纳箱205的内外表面均为圆柱面;第二盖板206和第三盖板207的内表面均为圆柱面;第二盖板206和第三盖板207的内表面均与第二收纳箱205的外表面贴合。
收纳部件2工作时,两个第一驱动电机211通过蜗杆212驱动蜗轮213转动,蜗轮213带动蜗轮213轴208转动,由于蜗轮213轴208两端固定安装的第二齿轮204与固定安装在第一收纳箱201上的第一齿轮203内啮合,故第二齿轮204会在第一齿轮203上滚动,第二齿轮204在第一齿轮203上滚动的同时,会带动蜗轮213轴208在第一导槽20103内滑动,进而通过第一支座209带动第二盖板206或第三盖板207在第二收纳箱205上转动,实现第二盖板206和第三盖板207的开合。
进一步的,第一收纳箱20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防滑筋20101,用于防滑;第二收纳箱205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卡槽20501;第二盖板206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三防滑筋20601,用于防滑;第二盖板206侧面设置有一个第三卡槽20602;第三盖板207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四防滑筋20701,用于防滑;第三盖板207侧面设置有一个第四卡槽20702;第一卡槽20102、第二卡槽20501和第三卡槽20602用于放置收纳后的托架301,避免了托架301与第二收纳箱205、第二盖板206、第三盖板207之间的干涉。
如图9和图10所示,传动部件3包括托架301、第三齿轮302、第一屏蔽壳305、第四齿轮303、第五齿轮304、第二屏蔽壳306、供电电缆307、第一电接头308、第一绝缘支架309、挡板310、第四支座311、连杆312、第五支座313、导杆314、滑块315、空心螺杆316、第二绝缘支架317、第二电接头318、输电电缆319、第二驱动电机320;托架301的第一端设置有四个固定槽30101,第三齿轮302转动安装在托架301的第一端;第一屏蔽壳305固定安装在托架301的第二端;第一屏蔽壳305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第三支座30501;第四齿轮303转动安装在托架301的第一端;第四齿轮303的齿轮轴空心且贯穿托架301;第四齿轮303的空心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空心螺杆316内部中空、外部设置有螺纹;空心螺杆316滑动安装在第四齿轮303内,且空心螺杆316上的螺纹与第四齿轮303内的螺纹配合;第五齿轮304转动安装在托架301的第一端;第二驱动电机320固定安装在托架301的第二端;第五齿轮304的齿轮轴贯穿托架301并与第二驱动电机32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五齿轮304与第三齿轮302内啮合;第五齿轮304与第四齿轮303外啮合;托架301的第二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五支座313;空心螺杆316两侧各转动安装有一个滑块315,每侧的滑块315上各滑动安装有一个导杆314,每个导杆314的中部转动安装在一个第五支座313上,每个导杆314的端部转动安装在一个连杆312的第一端,每个连杆312的第二端转动安装在第四支座311上;两个第四支座311固定安装在挡板310上;挡板310滑动安装在第一屏蔽壳305内设置的导轨30502内;第二屏蔽壳306固定安装在第一屏蔽壳305上;第一绝缘支架309固定安装在第二屏蔽壳306内;第一电接头308固定安装在第一绝缘支架309上;供电电缆307固定安装在第一绝缘支架309内并与第一电接头308电连接;第二绝缘支架317固定安装在空心螺杆316上;第二电接头318固定安装在第二绝缘支架317上;输电电缆319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绝缘支架317内并与第二电接头318电连接,输电电缆319的第二端插入空心螺杆316内并与第三电接头403电连接。
传动部件3工作时,第二驱动电机320通过驱动第五齿轮304,分别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三齿轮302和第四齿轮303转动;第三齿轮302通过其内部的螺纹驱动空心螺杆316沿着第三齿轮302的轴线移动;空心螺杆316移动时,会通过滑块315驱动导杆314绕着第五支座313转动,进而通过连杆312带动挡板310在第一屏蔽壳305的导轨30502内移动;第一电接头308和第二电接头318分离时,电路断开,且该状态下挡板310位于第一电接头308和第二电接头318之间,将二者分别隔离在第一屏蔽壳305和第二屏蔽壳306的空间内;当空心螺杆316带动第二电接头318向第一电接头308靠近时,挡板310会远离第一电接头308和第二电接头318,最终空心螺杆316驱动第二电接头318完全插入第一电接头308内,使电路导通。
如图11所示,电桩部件4包括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接头403的充电桩404、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柱402的第三绝缘支架401、操作箱405、卡柱406、充电头407、控制器408;充电桩404固定安装在第三绝缘支架401上;操作箱405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充电桩404上;卡柱406和控制器408分别固定安装在操作箱405内;充电头407卡在卡柱406上;充电头407与第三电接头403电连接。
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防护部件5包括第一防护壳501、第二防护壳502、第三防护壳503,第二防护壳502转动安装在第一防护壳501上,第二防护壳502的外壁与第一防护壳501的内壁贴合;第三防护壳503转动安装在第二防护壳502上,第三防护壳503的外壁与第二防护壳502的内壁贴合;第一防护壳501、第二防护壳502和第三防护壳503的横截面均为扇环形,且对应扇环形的圆心角的取值范围均为125°至145°,本实施例中取值为130°;第一防护壳501上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导槽50101;第二防护壳502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导槽50201;第二防护壳502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导辊50204;第二防护壳502上设置有第一操作孔50202和第二操作孔50203;第三防护壳503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导辊50301;所述的第一导辊50204滑动安装在第二导槽50101内;所述的第二导辊50301滑动安装在第三导槽50201内;第二导槽50101和第三导槽50201的中心线均为一条圆心角为120°的圆弧线。
防护部件5工作时,第一防护壳501固定不动,第三防护壳503转动,第二导辊50301在第三导槽50201内滑动,当第三防护壳503转过第一个120°时,第二导辊50301卡死在第三导槽50201的一端,此时第二防护壳502与第三防护壳503变为一个整体,第二防护壳502跟随第三防护壳503继续转动,此时第一导辊50204在第二导槽50101内滑动,当第三防护壳503转过第二个120°时,第一导辊50204卡死在第二导槽50101的一端,此时第一防护壳501、第二防护壳502和第三防护壳503围成了一圈。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404,包括基座1、收纳部件2、传动部件3、电桩部件4、防护部件5、电动推杆6、减速电机7、蓄电池8、第一盖板9,所述的基座1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防滑筋101;两个减速电机7分别固定安装在基座1内部两侧;两个蓄电池8分别固定安装在基座1内部两侧;收纳部件2通过第一收纳箱201固定安装在基座1的一端;传动部件3的两个第三支座30501分别与两个减速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桩部件4的四个支柱402分别固定安装在传动部件3的四个固定槽30101内;防护部件5的第一防护壳501固定安装在托架301的第一端;防护部件5的第三防护壳503固定安装在第三齿轮302上;电动推杆6有两个,两个电动推杆6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屏蔽壳305的两侧;两个电动推杆6的推杆端分别与第一盖板9固定连接;第一盖板9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五防滑筋901。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的防护部件5完全展开(即完全包裹住电桩部件4)时,第二防护壳502上的第一操作孔50202刚好位于充电头407上方,充电头407可以从第一操作孔50202中取出,第二操作孔50203刚好位于控制器408上方,可以手动控制本设备。
图1给出了本发明工况下的结构示意图;控制器408可以智能识别环境状况以及电桩部件4是否漏电,在遇到阴雨天气或电桩部件4漏电时,收纳部件2的第二盖板206和第三盖板207完全打开,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减速电机7驱动传动部件3折叠放入收纳部件2,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电动推杆6带动第一盖板9升起,同时收纳部件2的第二盖板206和第三盖板207完全合拢,如图4所示;在减速电机7驱动传动部件3的同时,传动部件3的第二驱动电机320工作,使第一电接头308和第二电接头318脱离接触,断开供电电路,同时,第三齿轮302转动,驱动防护部件5完全收拢,如图5所示。在晴朗天气,需要使用充电桩404时,充电桩404的运动过程为上述的逆运动。
蓄电池8可为本设备提供备用电源,实现断电情况下的续航。
防护部件5的设置为第一重防护措施,主要针对使用本设备的消费者,可实现漏电保护,防止电桩部件4本身的故障对消费者带来的潜在的安全威胁;第一屏蔽壳305和第二屏蔽壳306的设置为第二重防护措施,主要针对本设备的维修人员,在本设备出现故障后,便于维修人员的安全维护。
多组防滑筋的设置,可防止路人滑倒。
本设备在铺设安装时,设备中轴线与停车位的中轴线夹角,通常设置在45°,但该夹角设置在0°至90°的范围内都是可以的。
本发明不局限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基座、收纳部件、传动部件、电桩部件、防护部件、电动推杆、减速电机、蓄电池、第一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防滑筋;两个减速电机分别固定安装在基座内部两侧;两个蓄电池分别固定安装在基座内部两侧;
所述的收纳部件包括第一收纳箱,收纳部件通过第一收纳箱固定安装在基座的一端;
所述的传动部件包括托架、第三齿轮、第一屏蔽壳,托架的第一端设置有四个固定槽,第三齿轮转动安装在托架的第一端;第一屏蔽壳固定安装在托架的第二端;第一屏蔽壳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第三支座,两个第三支座分别与两个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的电桩部件包括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接头的充电桩、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柱的第三绝缘支架,充电桩固定安装在第三绝缘支架上;四个支柱分别固定安装在四个固定槽内;
所述的防护部件包括第一防护壳和第三防护壳,第一防护壳固定安装在托架的第一端;第三防护壳固定安装在第三齿轮上;
所述的电动推杆有两个,两个电动推杆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屏蔽壳的两侧;两个电动推杆的推杆端分别与第一盖板固定连接;第一盖板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五防滑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收纳部件还包括机盖、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收纳箱、第二盖板、第三盖板、蜗轮轴、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驱动电机、蜗杆、蜗轮;第一收纳箱的两端各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机盖,每个机盖与第一收纳箱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一个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收纳箱固定连接;第一收纳箱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卡槽和两个第一导槽;第二收纳箱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卡槽内,第二收纳箱的两侧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第二盖板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支座和一个第二支座;第三盖板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支座和一个第二支座;第二盖板上的两个第一支座内转动安装有一个蜗轮轴;第三盖板上的两个第一支座内转动安装有一个蜗轮轴;每个蜗轮轴上固定安装有一个蜗轮;每个第二支座内转动安装有一个蜗杆;每个第二支座上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其所在的第二支座内的蜗杆固定连接;每个蜗杆轴均穿过第一导槽并与第一导槽滑动连接;每个蜗杆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内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第一收纳箱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防滑筋;第二收纳箱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卡槽;第二盖板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三防滑筋;第二盖板侧面设置有一个第三卡槽;第三盖板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第四防滑筋;第三盖板侧面设置有一个第四卡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第二收纳箱的内外表面均为圆柱面;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的内表面均为圆柱面;第二盖板和第三盖板的内表面均与第二收纳箱的外表面贴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传动部件还包括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二屏蔽壳、供电电缆、第一电接头、第一绝缘支架、挡板、第四支座、连杆、第五支座、导杆、滑块、空心螺杆、第二绝缘支架、第二电接头、输电电缆、第二驱动电机;第四齿轮转动安装在托架的第一端;第四齿轮的齿轮轴空心且贯穿托架;第四齿轮的空心内壁上设置有螺纹;空心螺杆内部中空、外部设置有螺纹;空心螺杆滑动安装在第四齿轮内,且空心螺杆上的螺纹与第四齿轮内的螺纹配合;第五齿轮转动安装在托架的第一端;第二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托架的第二端;第五齿轮的齿轮轴贯穿托架并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五齿轮与第三齿轮内啮合;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外啮合;托架的第二端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五支座;空心螺杆两侧各转动安装有一个滑块,每侧的滑块上各滑动安装有一个导杆,每个导杆的中部转动安装在一个第五支座上,每个导杆的端部转动安装在一个连杆的第一端,每个连杆的第二端转动安装在第四支座上;两个第四支座固定安装在挡板上;挡板滑动安装在第一屏蔽壳内设置的导轨内;第二屏蔽壳固定安装在第一屏蔽壳上;第一绝缘支架固定安装在第二屏蔽壳内;第一电接头固定安装在第一绝缘支架上;供电电缆固定安装在第一绝缘支架内并与第一电接头电连接;第二绝缘支架固定安装在空心螺杆上;第二电接头固定安装在第二绝缘支架上;输电电缆的第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绝缘支架内并与第二电接头电连接,输电电缆的第二端插入空心螺杆内并与第三电接头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电桩部件还包括操作箱、卡柱、充电头、控制器;操作箱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充电桩上;卡柱和控制器分别固定安装在操作箱内;充电头卡在卡柱上;充电头与第三电接头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防护部件还包括第二防护壳;第二防护壳转动安装在第一防护壳上,第二防护壳的外壁与第一防护壳的内壁贴合;第三防护壳转动安装在第二防护壳上,第三防护壳的外壁与第二防护壳的内壁贴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护壳、第二防护壳和第三防护壳的横截面均为扇环形,且对应扇环形的圆心角的取值范围均为125°至145°。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护壳上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导槽;第二防护壳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导槽;第二防护壳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导辊;第二防护壳上设置有第一操作孔和第二操作孔;第三防护壳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导辊;所述的第一导辊滑动安装在第二导槽内;所述的第二导辊滑动安装在第三导槽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第二导槽和第三导槽的中心线均为一条圆心角为120°的圆弧线。
CN202110891772.9A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 Active CN1133351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1772.9A CN113335118B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1772.9A CN113335118B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5118A true CN113335118A (zh) 2021-09-03
CN113335118B CN113335118B (zh) 2021-11-12

Family

ID=77480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91772.9A Active CN113335118B (zh) 2021-08-04 2021-08-04 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3511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690899U (zh) * 2017-04-20 2017-12-01 四川江特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隐藏式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桩
CN107933365A (zh) * 2017-12-19 2018-04-20 李北丹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CN211684735U (zh) * 2020-02-27 2020-10-1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可旋转起降的地埋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2171954U (zh) * 2020-06-08 2020-12-18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CN213676412U (zh) * 2020-10-13 2021-07-13 四川日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备用集群电池的充电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690899U (zh) * 2017-04-20 2017-12-01 四川江特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隐藏式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桩
CN107933365A (zh) * 2017-12-19 2018-04-20 李北丹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CN211684735U (zh) * 2020-02-27 2020-10-1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可旋转起降的地埋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2171954U (zh) * 2020-06-08 2020-12-18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CN213676412U (zh) * 2020-10-13 2021-07-13 四川日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备用集群电池的充电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5118B (zh) 2021-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0945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电缆支架
CN108909476A (zh) 地埋式可升降双充充电桩
CN113335118B (zh) 一种智能收纳的新能源充电桩
CN11162834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自动脱落装置
CN113104677A (zh) 一种防磨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充电桩及防磨损方法
CN210416278U (zh) 一种充电桩的保护装置
CN210437028U (zh) 一种具有电缆收纳功能的充电桩
CN111284349A (zh) 用于智慧社区的隐藏式充电装置
CN218750365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新能源节能充电桩
CN215621487U (zh) 一种具有自动伸展功能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桩
AU2021103979A4 (en) Electric automobile charging pile plug protection seat
CN202634009U (zh) 手机外置电源
CN208782162U (zh) 一种具有充电保护功能的直流充电桩
CN207790370U (zh) 一种防断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06340930A (zh) 一种多端口电瓶垂直充电装置
CN220180583U (zh) 一种具有调节效果的充电桩插枪组件
CN219312552U (zh) 一种智能充电桩
CN213138522U (zh) 一种防护效果好的充电桩
CN113733955B (zh) 一种充电头自动脱离式汽车充电桩
CN109217024B (zh) 一种具有充电保护功能的直流充电桩
CN220114478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桩
CN218453334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3199483U (zh) 一种防充电线脱落的交流充电桩
CN109849710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隐藏型路杆式太阳能充电桩
CN109823217A (zh) 一种防暴晒的太阳能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