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3424A - 一种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3424A
CN113333424A CN202110905943.9A CN202110905943A CN113333424A CN 113333424 A CN113333424 A CN 113333424A CN 202110905943 A CN202110905943 A CN 202110905943A CN 113333424 A CN113333424 A CN 113333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rbage
treatment
building
landfill
scre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59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烁
姚嘉胤
蒋欣利
董伟
孙立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CEG Resources Recyc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CEG Resources Recyc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CEG Resources Recyc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CEG Resources Recyc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059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334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33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34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1/00Dumping solid was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所在区域进行污染隔离,并对污染隔离后的所在区域中的垃圾进行稳定处理,得到特征污染物及有机废弃物稳定后的稳态垃圾;将稳态垃圾开挖处置,并对开挖得到的稳态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及无害化处理;对开挖后的所在区域回填、修整。通过对建筑垃圾中特征污染物以及生活垃圾中有机废弃物的特定稳定处理操作,以降低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实现了对所在区域垃圾的有序筛分以利于后期的资源化再利用,并且保证了开挖垃圾后区域的恢复性,提高场地的生态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处置不足,导致绝大多数的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市郊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截至2018年,我国存量建筑垃圾已达到200多亿吨。未经处理的建筑垃圾堆体存在诸多生态环境危害及安全隐患。
(1)建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主要包含油漆、涂料和沥青等释放出的多环芳烃构化物质等)通过垃圾渗滤液渗入土壤中,从而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如过滤、吸附、沉淀,或为植物根系吸收,或被微生物合成吸收,造成土壤污染。
(2)建筑垃圾长时间堆放后经雨水渗透浸淋,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的大量水合硅酸钙和氢氧化钙、废石膏中的大量硫酸根离子、废金属料中的大量重金属离子溶出,随着雨水流入周边水域或地下管道,对周边地表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3)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就会污染大气;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飘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又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造成对空气的二次污染。
(4)建筑垃圾的堆放占用了城市空间,而且临时堆放场所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垃圾堆易出现滑坡事故,导致阻碍道路甚至冲向其他建筑物;也会降低地表排水和泄洪能力。综上,对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治理迫在眉睫。
目前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治理技术均来自生活垃圾填埋堆置点的资源化处理工艺。在申请公布号为CN109675912A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城市填埋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其可以进行分类筛选、减少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合理的处理垃圾,减少对生活环境的污染。但是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现有技术对建筑垃圾的针对性不足,没有明确建筑垃圾的特征污染物,可能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具体而言,建筑垃圾中存在较多的油漆、涂料类物质,造成土壤和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超标;废石膏、废砂浆等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硫酸盐、硅酸钙和氢氧化钙等,造成水体中重金属、溶解性总固体等超标;废石膏与可生物降解有机质混合,经厌氧微生物发酵,产出大量硫化氢气体。
2)建筑垃圾理化性质与生活垃圾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建筑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质含量较生活垃圾低,一般不会产生高浓度的渗滤液和高甲烷含量的填埋气体;另一方面建筑垃圾的粒度一般较大,需经多级破碎,才可达到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借用生活垃圾处置技术,会造成工艺选择和费用估算的偏差。
3)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为多种垃圾的混合堆填,现有技术不对理化性质存在巨大差异的垃圾进行区分,统一采用单一工艺处置,存在工艺设计的不合理、资源化利用产品质量差、分选出的杂物消纳困难等问题。
4)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治理,还体现在对原污染场地的修复,使其达到某项土地利用标准,现有技术很少涉及。与单一的建筑垃圾处置、垃圾填埋场修复或污染场地治理工程不同,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治理需要将三者结合,最终目的是污染物的“三化”处置、恢复占用土地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能够彻底消除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生态环境危害及安全隐患,恢复场地的生态功能。
本发明提供的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所在区域进行污染隔离,并对污染隔离后的所在区域中的垃圾进行稳定处理,得到特征污染物及有机废弃物稳定后的稳态垃圾;
将稳态垃圾开挖处置,并对开挖得到的稳态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及无害化处理;
对开挖后的所在区域回填、修整。
进一步,所述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所在区域在污染隔离之前进行安全防护操作,所述安全防护操作包括:防止滑坡、塌陷、清理易燃物以及配备灭火设施。
进一步,所述污染隔离后对所在区域内的所有垃圾进行稳定处理,所述垃圾包括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工业垃圾,所述稳定处理用于使所述建筑垃圾中的特征污染物以及所述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的理化性质分别得到稳定。
进一步,所述稳定处理包括对所述垃圾进行好氧处理,通过对污染隔离后的所在区域补充氧气,以实现好氧微生物对所述特征污染物以及所述生活垃圾的好氧降解。
进一步,所述稳定处理还包括废气抽排及渗滤液导排,所述废气抽排包括对好氧处理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所述渗滤液导排包括对所述垃圾产生的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
进一步,所述开挖处置包括对所述建筑垃圾、所述生活垃圾以及所述工业垃圾分别进行开挖,所述资源化处理包括对所述建筑垃圾以及稳定后的所述生活垃圾进行破碎筛选。
进一步,所述建筑垃圾及稳定后的所述生活垃圾在所述破碎筛选前进行筛分除土得到渣土及块状垃圾,所述块状垃圾依次经过粗破碎、除铁、分选及细破碎后,筛分得到再生骨料。
进一步,所述破碎筛选后对所述工业垃圾、所述渣土以及所述再生骨料进行无害化处理,所述无害化处理包括向所述工业垃圾、所述渣土以及所述再生骨料中添加固化剂,以通过所述固化剂实现对污染物的包埋。
进一步,将无害化处理得到的物料回填进入开挖后的所在区域并进行场地修整,在修整后进行绿化恢复,播撒草籽、移植灌木,并设置雨水导排系统。
进一步,所述稳定处理通过稳定处理单元进行,所述稳定处理单元包括充氧降解装置以及渗滤液导排装置,以实现对特征污染物及生活垃圾的稳定化处理;
所述破碎筛选通过筛分处理单元进行,所述筛分处理单元包括破碎装置以及筛分装置以实现筛分后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进一步,所述充氧降解装置包括风机、管道、注气井,以向污染隔离后的所在区域内补充氧气。
进一步,所述渗滤液导排装置包括渗滤液抽排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渗滤液回灌系统,所述渗滤液抽排系统包括降水井、潜水泵、管道,所述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加药沉淀池、石英砂过滤池、反渗透膜、污泥脱水池以及在线监测仪,所述渗滤液回灌系统包括回灌水泵、管道、回灌井。
进一步,所述稳定处理单元还包括废气导排装置以及净化处理装置,所述废气导排装置包括风机、管道、抽气井,所述净化处理装置包括酸碱喷淋塔以及活性炭吸收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通过本发明中的处理方法,实现了对建筑垃圾中特征污染物以及生活垃圾的特定的稳定化处理操作,以降低含有有害物质的特征污染物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实现了对建筑垃圾以及稳定后生活垃圾的有序筛分,以利于后期的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再利用,并且保证了开挖垃圾后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所在区域的恢复性,改善了场地的生态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稳定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资源化利用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将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所在区域进行污染隔离,并对污染隔离后的所在区域中的垃圾进行稳定处理,得到特征污染物及有机废弃物稳定后的稳态垃圾;将稳态垃圾开挖处置,并对开挖得到的稳态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及无害化处理;对开挖后的所在区域回填、修整,并对修整后的场地进行绿化恢复,以实现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所在区域的生态恢复,赋予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新的生态功能。
本发明中通过对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所在区域进行污染隔离处理,能够有效防止特征污染物以及有机废弃物在周边区域的扩散,降低对于其他区域的环境风险,减少了潜在扩散所需的治理费用;在对所在区域进行隔离后,通过进行稳定处理,能够使特征污染物及含有高有机物的生活垃圾得到快速稳定化,快速消除安全隐患,降低治理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特征污染物及有机废弃物在得到快速稳定化处理后转变为稳态垃圾,能够与其他没有环境危害或者健康危害的建筑垃圾进行混合,经混合后的建筑垃圾通过筛分的形式将可资源化利用的物料分离出来,实现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
通过对开挖后的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所在区域进行回填以及修整,能够使建筑垃圾所处区域转换为绿地,恢复场地的生态功能。
本发明中的处理方法,能够清除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对所在区域造成的污染,尤其是对其中的特征污染物及有机废弃物进行彻底清除,极大降低了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风险,有效消除负面影响,在极大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了土地所蕴含的生态价值。
本发明中的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所需的治理目标,针对性的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严重环境影响、尚未完全稳定的填埋堆置点,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可能已经对所在区域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和环境影响,在其所在区域进行污染隔离之前,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为后续工序创造良好的操作条件,以使处理顺利进行。
安全防护操作主要体现在防止滑坡、塌陷以及火灾等状况发生,在防止滑坡及塌陷的实施内容中,通过堆体整形、附着物保护等形式提高建筑垃圾的稳定性,在防止火灾的实施内容中,进行易燃物的清理以及配备灭火设施等,提高消防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安全防护操作后,对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所在区域进行污染隔离,污染隔离主要涉及地表水、地下水、大气以及虫害方面。
在地表水隔离过程中,对所在区域进行堆体覆盖,挖掘渗滤液导排沟以及雨水导排沟,通过设置止水帷幕的形式对所在区域的地下水进行隔离。在大气方面的隔离中,进行填埋气体导排净化管网的搭建为稳定化处理中的废气抽排净化做好铺垫,通过设置防尘网、围挡以及喷淋设施对能够产生粉尘污染的区域进行隔离准备。
为了防止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虫害,通过喷洒杀虫剂以及投放鼠药等措施进行预防处理。
在完成污染隔离后,对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所在区域进行稳定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针对所在区域内的所有垃圾进行稳定处理。所有垃圾包括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工业垃圾,通过稳定处理能够使所在区域内中建筑垃圾中的特征污染物以及生活垃圾中的不稳定的有机废弃物实现快速稳定化,使其物理特性和生化特性得到稳定。
结合图2,对所有垃圾的稳定处理主要包括对污染隔离后的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所在区域补充氧气进行好氧处理,将好氧处理后生成的废气抽排后净化处理以及将垃圾产生的渗滤液抽排深度处理后分别达标排放。在该过程中,快速稳定化处理主要作用于污染隔离后的建筑垃圾中的特征污染物以及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尤其针对上述两种所形成的不稳定垃圾堆体通过充氧的形式加速降解,并将降解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和渗滤液分别进行净化处理及深度处理,达标后向外界排放。
渗滤液抽排能够降低特征污染物堆体内的液位,为充氧操作提供更多的内部间隙空间,保证补充氧气的覆盖区域,提高好氧处理效果。
渗滤液的深度处理过程包括依次对抽排得到的渗滤液进行加药沉淀、石英砂过滤、反渗透膜处理以及污泥脱水,以使垃圾渗滤液达到排放的要求,在深度处理过程中,通过设置在各个工序的在线监测点对深度处理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以保证达到稳定可靠的处理效果。
为了保证堆体内好氧生物的湿度需求,部分抽排得到的深度处理前的渗滤液需要回灌至特征污染物的堆体内,以满足好氧生化处理的环境要求。
经抽排得到的废气依次通过酸碱喷淋塔及活性炭吸收塔进行酸碱喷洗以及活性炭吸附,经过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建筑垃圾中的特征污染物及生活垃圾中可降解的有机废弃物得到快速稳定化处理后,通过开挖处置进行后续的无害化以及资源化处理。在开挖处置时,根据垃圾理化性质的不同分区开挖,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在开挖处置中,按照理化性质分区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工业垃圾分别进行开挖。
其中,基于特征污染物及有机废弃物在稳定处理过程中趋于稳定,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可统一经“破碎-筛选”工艺资源化处理,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所在区域内的污泥经固化处理后,单独开挖处置。其他工业垃圾单独开挖后,分别进行无害化处理。
参见图3,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在“破碎-筛选”之前,首先通过筛分的形式进行除土,得到细粒级渣土以及块状垃圾,将其中的细粒级渣土分离,形成还原土产品,之后可通过添加固化剂等途径,将其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用惰性物质包埋,消除其对环境的危害,再用于回填开挖后的区域。工业垃圾同时通过添加固化剂的形式,将工业垃圾中的污染物进行包埋,包埋处理后同时用于开挖区域的回填。
除土后的块状垃圾依次经过粗破碎、除铁、分选(风选设备),分离出的废铁可回收处置、其他杂物可焚烧或填埋处置。经分选后的物料再进行细破碎、筛分,产出各粒级的再生骨料产品无害化处理后,资源化利用。
在上述开挖处置的同时,对产生的渗滤液和污染雨水进行收集,集中进行渗滤液的深度处理。开挖出的其他污染土根据其污染程度,属于危险废物或其它特殊污染物的,交由危废处理部门或其它相关部门处置。其他污染土也可通过添加固化剂等途径,消除其对环境的危害,再资源化利用,用于开挖区域的回填。
在经过所有垃圾的开挖处置以及相应的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后,需要对开挖区域的场地地貌进行恢复,或根据土地用途进行修整,可采用建筑垃圾和稳定后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后得到的还原土和再生骨料进行回填,固化剂包埋处理后的工业垃圾以及其他污染土,或者也可全部采用客土进行回填。
回填之后,可通过播撒草籽、移植灌木等方式快速恢复植被。另可根据需要,在场地周边设置雨水导排系统,防止水土流失。最后,应根据治理目标,设置持续监测点位,包括地表水总排口、下游地下水监测井、厂界大气监测点、堆体沉降及位移监测点、植被恢复监测点等,对处理后的所在区域进行持续环境监测。
需要说明的有,本发明中的处理方法可根据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具体情况和治理目标做适当的简化、省略或调整。一般而言,建筑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质含量较低,对于特殊的形成特征污染物的堆体区域,可实施快速稳定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场地周边环境敏感点距离较远,土地规划用途仅为绿化用地等,可无需进行垃圾开挖处置。如治理目标要求较高,需要彻底清除污染,则需对快速稳定化后的垃圾进行开挖处置,以满足不同具体实际的治理需求,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本发明中的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能够针对性地对不同理化性质的建筑垃圾进行处理,通过有氧生化处理,减少了厌氧发酵所产生的硫化氢气体。
快速稳定处理能够有效降解建筑垃圾中的特征污染物以及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尤其适用于可生物降解的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堆体,便于后续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结合开挖后的场地恢复,能够就地消纳在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还原土及骨料等再生产品,可用于原场地的回填、堆山造景等,在降低再生产品消纳成本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需要重点指出的有,通过本发明中的对检测到存在特征污染物超标的区域进行污染隔离,可进行单独处置,能够有效防止该项特征污染物的扩散,同时降低环境风险和治理费用。
针对渗滤液和填埋气体的污染指标,可进行处理工艺的组合,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中配置满足资源化利用要求的工艺,实现污染物的治理和产品的资源化利用。
对混填的生活垃圾可在快速稳定化后,与建筑垃圾合并处置;对混填的污水处理污泥,可原位固化后,与开挖渣土合并处置;对其他工业垃圾,则需进行污染隔离,单独开挖处置。防止局部的特征污染物对全场造成影响,降低额外的治理费用。
本发明中的稳定处理、破碎筛选以及绿化恢复主要通过稳定处理单元、筛分处理单元以及绿化恢复单元,稳定化处理单元包括充氧降解装置以及渗滤液导排装置,以实现对特征污染物以及有机废弃物的稳定化处理;筛分处理单元包括破碎装置以及筛分装置,以实现对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筛分后的资源化处理;绿化恢复单元包括回填装置、雨水倒排系统,以实现区域的绿化恢复。
其中,稳定化处理过程中的好氧降解主要是通过风机、管道、注气井进行的,通过在所在区域内尤其是在不稳定堆体内开挖注气井,并将风机产生的外部补风通过管道注入注气井中,以达到向堆体内补充氧气的目的。
渗滤液导排装置包括渗滤液抽排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渗滤液回灌系统,渗滤液抽排系统包括降水井、潜水泵、管道,堆体中的渗滤液通过潜水泵经管道排出,输送至渗滤液处理系统。
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加药沉淀池、石英砂过滤池、反渗透膜、污泥脱水池以及在线监测仪,抽排出的渗滤液依次通过加药沉淀、物理过滤以及反渗透膜过滤达标排放,加药沉淀池中的污泥以及过滤得到的污泥通过污泥脱水池进行固液分离,在线监测仪用以监测渗滤液的整个处理过程,保证处理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渗滤液回灌系统包括回灌水泵、管道、回灌井,以维持堆体内好氧微生物所需的湿度环境。
除了渗滤液处理方面,本发明中的稳定处理单元还包括废气导排装置以及用于对废气进行净化的净化处理装置,废气导排装置包括风机、管道、抽气井,净化处理装置包括酸碱喷淋塔以及活性炭吸收塔。抽气井挖设在堆体中,通过设置在堆体外部的风机产生抽吸力,并通过管道将废气从堆体中进行抽排,经抽排得到的废气依次通过酸碱喷淋塔及活性炭吸收塔进行酸碱喷洗以及活性炭吸附,满足排放标准后向大气中排放。
筛分处理单元包括破碎装置以及筛分装置,通过破碎装置以及筛分装置,能够对稳定化后的垃圾进行破碎及筛选,以实现筛分后再生产品的资源化回收利用;
绿化恢复单元主要用于开挖区域的回填修整,包括回填装置以及雨水倒排系统,通过回填装置以及雨水倒排系统,能够构成有效的生态涵养,在实现开挖区域绿化恢复的同时,赋予了更高的生态功能。
通过本发明中的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不同处理单元,能够保证处理过程的稳定进行,为所在区域内多种垃圾的无害化及资源化回收利用提供了可靠保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所在区域进行污染隔离,并对污染隔离后的所在区域中的垃圾进行稳定处理,得到特征污染物及有机废弃物稳定后的稳态垃圾;
将稳态垃圾开挖处置,并对开挖得到的稳态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及无害化处理;
对开挖后的所在区域回填、修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所在区域在污染隔离之前进行安全防护操作,所述安全防护操作包括:防止滑坡、塌陷、清理易燃物以及配备灭火设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隔离后对所在区域内的所有垃圾进行稳定处理,所述垃圾包括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工业垃圾,所述稳定处理用于使所述建筑垃圾中的特征污染物以及所述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的理化性质分别得到稳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处理包括对所述垃圾进行好氧处理,通过对污染隔离后的所在区域补充氧气,以实现好氧微生物对所述特征污染物以及所述生活垃圾的好氧降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处理还包括废气抽排及渗滤液导排,所述废气抽排包括对好氧处理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所述渗滤液导排包括对所述垃圾产生的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挖处置包括对所述建筑垃圾、所述生活垃圾以及所述工业垃圾分别进行开挖,所述资源化处理包括对所述建筑垃圾以及稳定后的所述生活垃圾进行破碎筛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及稳定后的所述生活垃圾在所述破碎筛选前进行筛分除土得到渣土及块状垃圾,所述块状垃圾依次经过粗破碎、除铁、分选及细破碎后,筛分得到再生骨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筛选后对所述工业垃圾、所述渣土以及所述再生骨料进行无害化处理,所述无害化处理包括向所述工业垃圾、所述渣土以及所述再生骨料中添加固化剂,以通过所述固化剂实现对污染物的包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无害化处理得到的物料回填进入开挖后的所在区域并进行场地修整,在修整后进行绿化恢复,并设置雨水导排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处理通过稳定处理单元进行,所述稳定处理单元包括充氧降解装置以及渗滤液导排装置,以实现对特征污染物及生活垃圾的稳定化处理;
所述破碎筛选通过筛分处理单元进行,所述筛分处理单元包括破碎装置以及筛分装置以实现筛分后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CN202110905943.9A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 Pending CN1133334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5943.9A CN113333424A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5943.9A CN113333424A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3424A true CN113333424A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81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5943.9A Pending CN113333424A (zh) 2021-08-09 2021-08-09 一种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3342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9330A (zh) * 2021-09-22 2021-10-29 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328840A (zh) * 2023-11-28 2024-01-02 山东地矿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热运行系统的回灌井防堵塞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1810A (ja) * 1998-08-05 2000-02-22 Taisei Corp 廃棄物処分場の再生方法
JP2001232325A (ja) * 2000-02-21 2001-08-28 Kubota Corp 処分済み廃棄物の再処理方法
CN106694526A (zh) * 2017-02-15 2017-05-24 上海浦兴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装潢垃圾现场就地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法
CN109759416A (zh) * 2018-05-21 2019-05-17 光大环境修复(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方法
CN109772849A (zh) * 2019-03-13 2019-05-21 刘建伦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富氧处理工艺
CN110756553A (zh) * 2019-10-30 2020-02-07 杜艳阳 一种建筑施工用施工垃圾处理方法
CN211802987U (zh) * 2020-01-13 2020-10-30 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加速垃圾填埋场减量稳定化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处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51810A (ja) * 1998-08-05 2000-02-22 Taisei Corp 廃棄物処分場の再生方法
JP2001232325A (ja) * 2000-02-21 2001-08-28 Kubota Corp 処分済み廃棄物の再処理方法
CN106694526A (zh) * 2017-02-15 2017-05-24 上海浦兴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装潢垃圾现场就地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法
CN109759416A (zh) * 2018-05-21 2019-05-17 光大环境修复(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方法
CN109772849A (zh) * 2019-03-13 2019-05-21 刘建伦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富氧处理工艺
CN110756553A (zh) * 2019-10-30 2020-02-07 杜艳阳 一种建筑施工用施工垃圾处理方法
CN211802987U (zh) * 2020-01-13 2020-10-30 南京万德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加速垃圾填埋场减量稳定化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处理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9330A (zh) * 2021-09-22 2021-10-29 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328840A (zh) * 2023-11-28 2024-01-02 山东地矿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热运行系统的回灌井防堵塞装置
CN117328840B (zh) * 2023-11-28 2024-02-02 山东地矿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热运行系统的回灌井防堵塞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062204C (en) System for treating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US560541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degradation of an unsecured landfill
CA2320542C (en) Sequential aerobic/anaerobic solid waste landfill operation
CN106242239A (zh)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工业化处理与再生系统
KR101475137B1 (ko) 에코그린형 전처리, 선별처리 및 선별물의 재처리 및 재활용 방법
CN113333424A (zh) 一种存量建筑垃圾填埋堆置点的处理方法
Farooqi et al. Restor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degraded soils for crop production
JP2005319456A (ja) 廃棄物埋立処分場の安定化促進工法
CN218232097U (zh) 一种硫铁矿酸性废水的综合处理系统
JP2004237260A (ja) 生物分解可能な有機性廃棄物の処理方法及びメタンガス回収装置
CN114669383A (zh) 一种移动式破碎筛分一体机
Amritha et al. Sustainable solid waste management through landscaped landfills
Khaustov et al.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liquid phase at industrial waste landfill
US20030019795A1 (en) Waste to resource
RU2703780C1 (ru) Способ утилизации бытовых и других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х отходов
CN214717350U (zh) 一种移动式破碎筛分一体机
Hakstege Description of the available technology for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dredged material
CN103741643B (zh) 一种改造河道底泥物理结构的方法
CN101343136A (zh) 污泥土壤化处理工艺
AGAFITEI et al. RESEARCHES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WASTE LANDFILL IN SIBIU COUNTY, ROMANIA ON THE ENVIRONMENT AND MEASURES TO REDUCE IT
CN104341078A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KR100301280B1 (ko) 쓰레기매립지에매립된비위생쓰레기의재처리방법
Madon A case study of an holistic approach to leachate and storm-water management developed at a municipal landfill site
CN1375462A (zh) 一种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
WO2001014261A1 (en) Method of treating incineration ashes with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