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0507B -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电路、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介质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电路、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0507B
CN113330507B CN201980002695.8A CN201980002695A CN113330507B CN 113330507 B CN113330507 B CN 113330507B CN 201980002695 A CN201980002695 A CN 201980002695A CN 113330507 B CN113330507 B CN 1133305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data
driving data
driving
orig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26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30507A (zh
Inventor
方志祥
杨光磊
胡旭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30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0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30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0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07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for displaying colours or for displaying grey scales with a specific pixel layout, e.g. using sub-pix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14Control of polarity reversal in gener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655Details of drivers for counter electrodes, e.g. common electrodes for pixel capacitors or supplementary storage capacito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8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with two or more screen areas displaying information with different brightness or colou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4/00Aspects of interface with display us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6Calculation or use of calculated indices related to luminance levels in display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显示图像的具有原始极性方式的原驱动数据,所述原驱动数据包括多个子驱动数据(S101);所述原始极性方式包括:所有子驱动数据的极性分为两种;其中,对应的灰阶不超过第一阈值的子驱动数据称为第一类子驱动数据,对应的灰阶不低于第二阈值的子驱动数据称为第二类子驱动数据,所述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判断所述原驱动数据是否符合调整条件(S102);所述调整条件包括:所述原驱动数据包括第一类子驱动数据和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且其中的所述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两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数量不同;以及判断所述原驱动数据符合调整条件时,对所述原驱动数据进行极性调整得到修正驱动数据,根据所述修正驱动数据驱动显示面板显示(S103)。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电路、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电路、显示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简称TDDI)技术是将触控芯片与显示芯片整为单一芯片,由此可使显示装置具有更薄的外型和更低的成本。TDDI液晶显示装置通常有多个触控电极,这些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即在显示阶段作为公共电极,在触控阶段作为触控电极)。
TDDI液晶显示装置可采用列反转的方式,即任意两条相邻数据线(任意两相邻列子像素)的数据电压极性相反。由此,TDDI液晶显示装置在显示部分图像时,容易在触控电极间隔处引发亮线等不良。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电路、显示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
获取待显示图像的具有原始极性方式的原驱动数据,所述原驱动数据包括多个子驱动数据;所述原始极性方式包括:所有子驱动数据的极性分为两种;其中,对应的灰阶不超过第一阈值的子驱动数据称为第一类子驱动数据,对应的灰阶不低于第二阈值的子驱动数据称为第二类子驱动数据,所述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
判断所述原驱动数据是否符合调整条件;所述调整条件包括:所述原驱动数据包括第一类子驱动数据和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且其中的所述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两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数量不同;
判断所述原驱动数据符合调整条件时,对所述原驱动数据进行极性调整得到修正驱动数据,根据所述修正驱动数据驱动显示面板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数量较多的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占比大于或等于7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条件包括:
所有所述第二类子驱动数据的极性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原驱动数据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数量较多的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占比为第一比列;
所述修正驱动数据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第一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且所述第一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占比为第二比列;
所述第二比例小于第一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修正驱动数据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两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大致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原驱动数据进行极性调整得到修正驱动数据包括:
在原驱动数据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在数量较多的极性的子驱动数据中,改变部分子驱动数据的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原始极性方式包括:
两种极性的所述子驱动数据的总数大致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阈值为0灰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阈值与第一阈值相差至少48灰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原始极性方式包括:
任意一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相同,任意两条相邻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极性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原驱动数据进行极性调整得到修正驱动数据包括:
在对应的子像素的灰阶有至少部分不低于第二阈值的数据线中,改变部分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条件包括:
任意两条相邻数据线中,一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灰阶不超过第一阈值,另一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灰阶不低于第二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原驱动数据进行极性调整得到修正驱动数据包括:
在对应的子像素的灰阶不低于第二阈值的数据线中,每隔一条数据线,改变一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原驱动数据进行极性调整得到修正驱动数据包括:
将部分数据线分入调整组,每个所述调整组有两条相邻的数据线,且任意两个相邻所述调整组间有两条未分入调整组的数据线;
改变所有调整组中的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原驱动数据不符合调整条件时,根据所述原驱动数据驱动显示面板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的每行子像素对应一条栅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在列方向上,所述公共电极分为个多公共电极块。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包括:
获取子电路,被配置为获取待显示图像的具有原始极性方式的原驱动数据,所述原驱动数据包括多个子驱动数据;所述原始极性方式包括:所有子驱动数据的极性分为两种;其中,对应的灰阶不超过第一阈值的子驱动数据称为第一类子驱动数据,对应的灰阶不低于第二阈值的子驱动数据称为第二类子驱动数据,所述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
判断子电路,被配置为判断所述原驱动数据是否符合调整条件;所述调整条件包括:所述原驱动数据包括第一类子驱动数据和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且其中的所述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两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数量不同;
调整子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原驱动数据符合调整条件时,对所述原驱动数据进行极性调整得到修正驱动数据;
显示驱动子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原驱动数据符合调整条件时,根据所述修正驱动数据驱动显示面板显示。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上述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的每行子像素对应一条栅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在列方向上,所述公共电极分为个多公共电极块;
所述显示面板为触控显示面板,每个所述公共电极块复用为一个触控电极;
所述显示面板的每列子像素对应一条数据线。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实现上述任意一项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一个或多个I/O接口,连接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的信息交互。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通过参考附图对详细示例实施例进行描述,以上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产生的寄生电容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部分栅线的驱动时序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耦合作用对电压影响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显示的一种重载图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显示的另一种重载图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在显示重载图像时耦合作用对电压影响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产生各数据线的数据电压的逻辑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产生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过程示意图;
图11为图5的重载图像的经过极性调整后的示意图;
图12为图6的重载图像的经过极性调整后的示意图;
图13为图5的重载图像的经过另一种极性调整后的示意图;
图14为图6的重载图像的经过另一种极性调整后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1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的组成框图;
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1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组成框图;
图1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电路、显示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进行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但是所示的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公开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公开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的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可借助本公开的理想示意图而参考平面图和/或截面图进行描述。因此,可根据制造技术和/或容限来修改示例图示。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且不意欲限制本公开。如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举条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如本公开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如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包括”、“由……制成”,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群组。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公开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将理解,诸如那些在常用字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以及本公开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且将不解释为具有理想化或过度形式上的含义,除非本公开明确如此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而是包括基于制造工艺而形成的配置的修改。因此,附图中例示的区具有示意性属性,并且图中所示区的形状例示了元件的区的具体形状,但并不是旨在限制性的。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方法用于驱动显示面板进行显示,即根据需要显示的图像(待显示图像)向显示面板的各子像素提供用实现显示的数据电压,以使显示面板实际显示该待显示图像。
显示面板具体为液晶显示面板,参照图1,该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沿行方向延伸的多条栅线G和沿列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线S,栅线G和数据线S的交叉围成的区域定义出子像素(图中未示出),每个子像素具有独立的像素电极(图中未示出),每个像素电极独立加载数据电压以独立显示。进一步的,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所有子像素公用的公共电极CE,其被加载统一的公共电压。在每个子像素中,公共电极CE与相应像素电极间的电压差称为该子像素的“显示电压”,显示电压可驱动相应子像素处的液晶分子偏转,从而使子像素显示所需亮度。
应当理解,在各附图中,将“行”表示为显示面板中的“横向”,而将“列”标示为显示面板中的“纵向”;但理论上,“行”和“列”只要是两个相互交叉的方向即可,例如“行”和“列”相互垂直;而与显示面板的放置方式等并无必然的对应关系。
应当理解,以上子像素可分为多种不同颜色以实现彩色显示。例如,所有子像素可分为红色(R)、绿色(G)、蓝色(B)三种颜色,且可以是同列子像素颜色相同,而相邻列子像素颜色不同(如按照红色子像素列-绿色子像素列-蓝色子像素列的方式轮流排布)。
在显示时,显示面板可在每帧(即每一幅图像)中逐行扫描各栅线,当任意栅线扫描(加载导通信号)时,各数据线向该栅线对应的各子像素提供所需的数据电压,而每个子像素可将其中数据电压与公共电压的差(显示电压)存储下来,并在本帧中通过显示电压驱动其中的液晶偏转,实现持续的显示,直到下一帧。
其中,子像素的灰阶(亮度)由显示电压的绝对值决定,也就是由数据电压决定(因为公共电压不变),而根据数据电压相对公共电压高低的不同,每个灰阶对应的数据电压可分为正极性(即数据电压高于公共电压,记为“+”)和负极性(即数据电压低于公共电压,记为“-”)两种极性。
其中,栅线、数据线、公共电极(触控电极)通常位于不同膜层中并被绝缘层相互隔开,且栅线、数据线分别与公共电极有交叠(即有正对面积)。
由此,参照图2,栅线G与公共电极CE间,以及数据线S与公共电极CE间分别有寄生电容,即栅线G、数据线S中的电压可通过耦合作用影响公共电极CE中的公共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列方向上,公共电极分为个多公共电极块,且显示面板的每行子像素对应一条栅线。
参照图5、图6,显示面板中的各子像素可阵列排布,且从简便的角度考虑,可每一行子像素对应一条栅线,故栅线是沿行方向延伸的。
同时,虽然理论上公共电极可以是一个“大块”。但基于某些需要,参照图1,公共电极CE可在列方向上分为多个相互绝缘的部分(公共电极块)。也就是说,公共电极CE被多个沿行方向延伸的“间隙(间隔)”分割为多个独立部分,故该间隙是平行于栅线的。由于间隙很窄,故通常不会有栅线正好位于间隙中,因此栅线基本都与公共电极块叠置。
当然,公共电极CE在行方向上也可分为个多公共电极块,即公共电极CE中也可有在列方向延伸的间隙(该间隙通常是平行于数据线的),由此,多个共电极块是阵列排布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显示面板为触控显示面板,每个公共电极块复用为一个触控电极TE。
当显示面板为同时具有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的触控显示面板时,以上公共电极块可复用为触控电极TE,即在显示阶段,所有公共电极块(即公共电极CE)均加载相同的公共电压,以实现显示;而在触控阶段,每个公共电极块(即触控电极TE)作为一个单独的触控感应电极,实现其所在区域范围内的触控。
由此,该显示面板采用触控与显示驱动器集成(Touch and Display DriverIntegration,简称TDDI)技术,具有更薄的外型和更低的成本。
当然,如果公共电极块不复用为触控电极,只是基于某些其它原因(如为了供电均匀或者分区控制公共电压)分块,也是可行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每列子像素对应一条数据线。
参照图5、图6,当显示面板的子像素排成阵列时,从简便的角度考虑,每一列子像素可对应一条数据线。
以下,以显示面板具有多个公共电极块和多条栅线为例进行描述。参照图1,当显示面板具有以上公共电极块(触控电极TE)和栅线G时,每个公共电极块仅与部分栅线G相邻,故在对应公共电极块边沿的栅线G扫描时,公共电极块中公共电压的变化情况会与对应公共电极块中部的栅线G扫描时有所不同。
示例性的,参照图3、图4、图7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3中,标有Gm(图中m为34至41间的整数)的线表示第m条栅线Gm中公共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越向上表示电压越高,下同)。
应当理解,图3中各栅线的高、低电平实际分别相等,图中将它们画出高低区别只是为了便于区分。
图4右侧为公共电极块的公共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实时值,其中,公共电压每个突变处的Gm表示该突变是由栅线Gm中的导通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引起的;而图4左侧和图7则表示各电压等效的均值,以及相应产生的各电压差。
参照图3,每条栅线的导通信号的上升沿和其前第二条栅线的导通信号的下降沿几乎同时到来,故参照图4,虽然栅线扫描(加载导通信号)时,导通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分别通过耦合作用使公共电压突然升高或降低,但通常导通信号使公共电压实际改变的时间很短,几乎不影响显示。
参照图4,当某公共电极块对应的最后一条栅线(以下以栅线G40为例)的导通信号的上升沿和倒数第三条栅线G38的导通信号的下降沿依次到来后,由于下一条栅线G41(图中未示出)对应下一公共电极块而不影响本公共电极块;因此,本公共电极块后续会连续受到其对应的倒数第二条栅线G39和倒数第一栅线G40的导通信号的下降沿的影响,从而其中的公共电压会连续降低。
由此,参照图4,最后两条栅线G39、G40对应的最后两行子像素(与本公共电极块对应的最后两行子像素)存储的显示电压中,公共电压偏低,其会造成以下影响:
最后两行中的子像素在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其显示电压相对其它行子像素(除最后两行子像素外其它对应本公共电极块的子像素)的显示电压有偏差,该偏差为偏大。因此,最后两行中的子像素在数据电压为正极性时会比其它行子像素更亮。
而最后两行中的子像素在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其显示电压相对其它行子像素的显示电压有偏差,该偏差为偏小;而且,以上偏大和偏小的偏差的绝对值相同。因此,最后两行中的子像素在数据电压为负极性时会比其它行子像素更暗,且其偏暗的程度与以上偏亮的程度相同。
由于每个子像素在相邻帧对应的极性不同(即要进行极性反转),故对最后两行中的任意一个子像素而言,其总是交替的“偏亮-偏暗”,且偏亮和偏暗程度相同,故其总体亮度与其它行子像素仍然相同。
但是,当图像中部分子像素亮度较暗,部分子像素亮度较亮,且较亮的子像素的数据电压基本为相同极性时,以上情况就会改变。
其中,以上不同子像素的亮度相差较大,且较亮子像素的数据电压基本为同样极性的图像,称为重载图像或Flicker(闪烁)图像。
示例性的,参照图5、图6,假设采用“列反转”方式的显示面板中,要显示的图像中奇数列子像素均较亮(例如均为127灰阶),且对应的极性相同;而偶数列子像素均较暗(例如均为0灰阶),且对应的极性相同(当然与奇数列子像素对应的极性相反),可见,该图像实际为“隔列点亮”或“一列亮一列暗交替变化”的形式。
图5、图6中,以黑色的子像素表示较暗(例如为0灰阶)的子像素,以白色子像素表示较亮(例如为127灰阶)的子像素;以“+”符号表示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正极性,以“-”符号表示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为负极性,下同。
应当理解,虽然以上用奇数列子像素较亮,偶数列子像素较暗为例进行说明,但若是偶数列子像素均较亮,奇数列子像素均较暗,情况是完全相同的,故不再对应描述。
或者,若图像中较亮和较暗的子像素以其它方式交替排布也是可行的,只要较亮的子像素主要对应同样的极性即可,故不再对应描述。
可见,较暗子像素的数据电压很接近甚至等于公共电压,故它们对公共电压的耦合作用不明显;相对的,较亮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与公共电压的差别很大,故它们对公共电压的耦合作用比较明显。
由此,当图像为参照图5、图6的重载图像时,每帧中与公共电压偏差较大的数据电压(较亮子像素的数据电压)基本为同样的极性(即整体大于公共电压,或整体小于公共电压)。故参照图7,以上与公共电压偏差较大且偏差方向相同的数据电压,会导致公共电压整体升高(较亮子像素主要对应正极性时)或整体降低(较亮子像素主要对应负极性时),进而导致所有子像素的亮度均偏暗。当然,因为以上影响对大多数子像素都相同,故基本不影响显示。
但是,参照图7,当对应公共电极块的最后两条栅线扫描时,对公共电压整体升高(较亮子像素主要对应正极性)的帧,栅线的导通信号对公共电压的拉低程度会增大(公共电压比原来更高,更容易被拉低),即最后两行中的对应正极性的子像素与其它行子像素的显示电压的偏差会更大,即最后两行中的对应正极性的子像素“偏亮且程度更大”。
而对公共电压整体降低(较亮子像素主要对应负极性)的帧,最后两条栅线的导通信号对公共电压的拉低程度会降低(公共电压比原来更低,更不容易被进一步拉低),最后两行中的对应负极性的子像素与其它行子像素的显示电压的偏差会更小,即最后两行中的对应负极性的子像素“偏暗但程度较小”。
因此,在连续显示(多帧)时,对最后两行中的每个子像素而言,其总是交替的“较大程度的偏亮-较小程度的偏暗(或者说“偏亮更多”)”,故其总体亮度与其它行子像素相比偏亮,在公共电极块边缘处会产生可明显见的“亮线”或“横纹”,影响显示。
具体的,参照图8,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待显示图像的具有原始极性方式的原驱动数据。
其中,原驱动数据包括多个子驱动数据。
其中,原始极性方式包括:所有子驱动数据的极性分为两种。
其中,对应的灰阶不超过第一阈值的子驱动数据称为第一类子驱动数据,对应的灰阶不低于第二阈值的子驱动数据称为第二类子驱动数据,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
待显示图像是期望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其包括多个子像素(图像点),以及每个子像素的灰阶(亮度)。而驱动数据则包括每个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子驱动数据具体是对应该子像素的灰阶的数据电压,即当子像素的像素电极加载相应子驱动数据的数据电压时,可使子像素显示相应灰阶(亮度)。
可见,根据数据电压相对公共电压的高低,对应同样灰阶的子驱动数据(数据电压)也可分为正极性和负极性两种不同极性,即子驱动数据是具有极性的。
同时,根据子驱动数据对应的灰阶(即具有该子驱动数据的子像素的灰阶)的不同,子驱动数据还可被分为两种类型。其中,对应灰阶较低(不超过第一阈值)的子驱动数据被定义为第一类子驱动数据,而对应灰阶较高(不低于第二阈值)的子驱动数据被定义为第一类子驱动数据。
本步骤(S101)中,获取与待显示图像对应的原始的驱动数据(原驱动数据),该原驱动数据的各子驱动数据对应的灰阶就是待显示图像的各子像素的灰阶,而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根据显示面板规定的默认方式直接产生,即原驱动数据符合原始极性方式。因此,若不进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则显示面板“原本”产生的驱动数据就是原驱动数据,且显示面板会直接根据该原驱动数据进行显示。
其中,原始极性方式包括:所有子驱动数据的极性分为两种。
即根据显示面板规定的原始极性方式,原驱动数据的所有子驱动数据的极性不能全都相同,而是必须有部分子驱动数据为正极性,剩余的子驱动数据为负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原始极性方式包括:两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总数大致相等。
即根据进一步的原始极性方式,原驱动数据中,两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应基本相同。例如,以一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为基准,另一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与该基准的差距应小于5%,或小于3%,或小于1%。
当然,作为最优的方式,原驱动数据中正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可正好等于负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原始极性方式包括:任意一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相同,任意两条相邻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极性不同。
即根据进一步的原始极性方式,显示面板的每条数据线对应的多个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相同,而相邻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不同。例如,参照图5、图6,当每列子像素对应一条数据线时,则根据以上原始极性方式,应当是每列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都相同,而相邻列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都不同,即显示面板采用的是“列反转”的方式。
当然,应当理解,原驱动数据是针对一幅待显示图像(或者说一帧)的,故以上原始极性方式也都是“一个”原驱动数据所满足的条件。通常而言,由于需要进行极性反转,故在任意两相邻帧中,每一个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都是相反的。
S102、判断原驱动数据是否符合调整条件。
获得原驱动数据后,即判断该原驱动数据是否符合一个预先设定的调整条件;当符合该调整条件时,表明根据该原驱动数据直接进行显示可能引起不良,故需要调整原驱动数据的极性(具体见步骤S103)。
其中,调整条件包括:原驱动数据包括第一类子驱动数据和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且其中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两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数量不同。
即满足以上调整条件的原驱动数据应当是:待显示图像中部分子像素的灰阶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为第一类子像素(较暗的子像素),其子驱动数据为第一类子驱动数据;待显示图像中还有部分子像素的灰阶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其比第一灰阶大),为第二类子像素(较亮的子像素),其子驱动数据为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且在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两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数量不同。
或者说,符合调整条件的待显示图像就是以上重载图像或Flicker(闪烁)图像:待显示图像中部分子像素亮度较低,部分子像素亮度较高,且亮度较高的子像素基本对应同一种极性;从而,与公共电压偏差较大的数据电压(较亮子像素的数据电压)即为同样的极性(即整体上大于公共电压,或整体上小于公共电压),容易引起以上亮线不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阈值为0灰阶。
即根据进一步的调整条件,可认为第一类子像素是亮度为零(或者说不点亮)的子像素。当然,这些灰阶为0的第一类子像素的数据电压虽然必定等于公共电压,但其第一类子驱动数据理论上仍然分为两种极性。
相应的,此时可认为第二阈值为1灰阶,即只要亮度不为零的子像素都是第二类子像素;或者,也可认为第二阈值是大于1灰阶的特定值,即必须达到一定亮度的子像素才是第二类子像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阈值与第一阈值相差至少48灰阶。
显然,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较亮子像素与较暗子像素的亮度差越大,则以上“亮线”越明显。其中,经研究发现,进一步的调整条件可规定第二阈值至少比第一阈值大48灰阶,即第二类子像素与第一类子像素的“亮度差”必须达到48灰阶对应的值,在此情况下,比较容易出现较明显的“亮线”问题。
当然,以上第二阈值与第一阈值的差的最小值也可为2灰阶,5灰阶,10灰阶,20灰阶,36灰阶,60灰阶、80灰阶、100灰阶等其它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整条件包括: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数量较多的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占比大于或等于75%。
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两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数量不同,故必然有一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数量更多,而另一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数量更少,其中,较多的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在所有第二类子驱动数据的数量中的占比为第一比例。
进而,显然,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第一比例越大(即较亮子像素中两种极性的数量相差越大),则以上“亮线”越明显。其中,经研究发现,进一步的调整条件可规定以上第一比例的最小值应为75%,相应的,数量较少的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占比应不超过25%,在此情况下,比较容易出现较明显的“亮线”问题。
当然,以上第一比例的最小值可为60%、70%、90%、95%、99%等其它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整条件包括:所有第二类子驱动数据的极性相同。
即根据进一步的调整条件可规定,所有第二类子驱动数据都是同一种极性的,即以上第一比例为100%,而另一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占比为0%。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原始极性方式包括任意一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相同,任意两条相邻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极性不同时;调整条件包括:任意两条相邻数据线中一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灰阶不超过第一阈值,另一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灰阶不低于第二阈值。
当根据以上原始极性方式,每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相同时,则调整条件可规定每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类型也相同。或者说,此时符合调整条件的原驱动数据中,任意两相邻数据线中的一条数据线对应的都是较暗的子像素(第一类子像素)且子驱动数据全为一种极性,而另一条数据线对应的都是较亮的子像素(第二类子像素)且子驱动数据全为一种另极性。
由于显示面板中,对应一条数据线的子像素(如一列子像素)通常颜色相同,故以上情况是在显示一些纯色画面(如绿紫画面)是经常出现的。
当然,应当理解,由于以上“亮线”本质上是由公共电极块引起的,故实际上,若是调整条件规定,对应一条数据线且对应同一个公共电极块的多个子像素的灰阶(极性)状况相同,也是可行的。
更具体的,当每列子像素对应一条数据线,以上原始极性方式即为“列反转”,故待显示图像可为参照图5、图6的“隔列点亮”或“一列亮一列暗交替变化”的形式。
S103、判断原驱动数据符合调整条件时,对原驱动数据进行极性调整得到修正驱动数据,根据修正驱动数据驱动显示面板显示。
当判断原驱动数据符合以上调整条件时,则表明直接根据原驱动数据进行显示可能引起不良,因此需要对原驱动数据进行极性调整,以得到修正驱动数据,并根据该修正驱动数据驱动显示面板显示。
以上极性调整中,仅改变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但不改变子驱动数据对应的灰阶(即不改变子像素的灰阶)。因此,极性调整得到的修正驱动数据从灰阶(亮度)角度看,仍然完全对应待显示图像,即其中所有子像素(子驱动数据)的类型(第一类、第二类)不变,只有部分子驱动数据的极性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修正驱动数据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第一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且第一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占比为第二比列;第二比例小于以上第一比例。
在原驱动数据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数量较多的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占比为以上第一比例;而在修正驱动数据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有一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不为少数”(其可比另一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更多,也可与另一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相同),则该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占比为第二比例。
其中,第二比例必须小于第一比例,即经过极性调整后,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两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必须“相对更加平衡”,由此,根据该修正驱动数据进行驱动时,可消除不良(如亮线不良)或使不良程度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修正驱动数据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两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大致相等。
即修正驱动数据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第二比例可为50%左右(当然也可就等于50%),以基本消除修正驱动数据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不同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差别。
应当理解,以上极性调整过程,只要使第二比例比第一比例低即可,但并不代表修正驱动数据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数量较多的极性就是原驱动数据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数量较多的极性,即原本数量较多的极性可变为数量较少。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性调整包括:在原驱动数据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在数量较多的极性的子驱动数据中,改变部分子驱动数据的极性。
显然,为使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两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占比的差距变小,应当将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原本数量较多的极性的子驱动数据部分转变为另一种极性,以降低其数量占比。
当然,此时原驱动数据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原本数量较少的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也可有转变;和/或,原驱动数据的第一类子驱动数据中也可有部分极性有转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原始极性方式包括:任意一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相同,任意两条相邻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极性不同时;极性调整包括:在对应的子像素的灰阶有至少部分不低于第二阈值的数据线中,改变部分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
当每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相同时,可改变整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以实现极性调整,这种调整是以数据线为单位整体进行的,比较便于实现。
参照图9,数据线加载的数据电压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表示各子像素的灰阶的灰阶数据经过电平调整(Lever Shifter)后,分别经过正极性数模转换(P-DAC)或负极性数模转换(N-DAC),再经过相应的放大器,即得到正极性的数据电压和负极性的数据电压。而以上两个数据电压,可通过极性控制信号POL00、POL01、POL11、POL10的控制,确定输出到哪条数据线数据线S(4n+1)、S(4n+2)、S(4n+3)、S(4n+4),从而使各数据线获得相应极性的数据电压,其中,以上的n为自然数。
具体的,参照图9,在一些相关技术中,可以每四条相邻数据线S(4n+1)、S(4n+2)、S(4n+3)、S(4n+4)为一组,对应设置四个极性控制信号POL00、POL01、POL11、POL10,而所有不同的组可采用该四个极性控制信号POL00、POL01、POL11、POL10同步控制。
在某一帧中,极性控制信号POL00和POL11为导通信号(为1)而极性控制信号POL01和POL10为关断信号(为0),则奇数数据线S(4n+1)、S(4n+3)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极性为正,偶数数据线S(4n+2)、S(4n+4)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极性为负;在下一帧中,极性控制信号POL00和POL11变为关断信号而极性控制信号POL01和POL10变为导通信号,从而奇数数据线S(4n+1)、S(4n+3)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极性变为负,而偶数数据线S(4n+2)、S(4n+4)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极性变为正,实现“列反转”。
参照图10和下表1,以上极性控制信号POL00、POL01、POL11、POL10可进一步通过以下方式产生:原控制信号直接作为极性控制信号POL00,极性控制信号POL00经非门(反相器)后作为极性控制信号POL01;同时,原控制信号与是否符合以上调整条件的判断结果一起输入异或门,以异或门的输出作为极性控制信号POL11,极性控制信号POL11经非门(反相器)后作为极性控制信号POL10。
可见,在不符合调整条件(即不需要进行极性调整)时,以上是否符合调整条件的判断结果为0,从而在原控制信号分别为1和0(如对应两相邻帧)时,可得到如表1所示的所需的极性控制信号输出和相应数据线对应的数据电压的极性,即得到常规“列反转”的原驱动数据。
表1、极性控制信号的生成逻辑关系1
Figure BDA0002298325020000181
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方式,极性调整包括:在对应的子像素的灰阶不低于第二阈值的数据线中,每隔一条数据线,改变一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
如前,参照图5、图6,当每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极性相同,且相邻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极性相反时,所有较亮子像素(第二类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为一种极性,故可改变一半对应较亮子像素(第二类子像素)的数据线中加载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从而使调整后较亮子像素(第二类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中两种极性的比例基本相同。
具体的,可以是在较亮子像素(第二类子像素)对应的数据线(如奇数数据线)中,再每隔一条数据线改变一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如改变第三条数据线和第七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即每隔四条数据线该变一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
从而,对参照图5的重载图像,根据原始极性方式各列子像素对应的极性为“正负正负正负正负”的形式,则其调整后的结果参照图11所示,各列子像素对应的极性为“正负负负正负负负正”的形式。
而对参照图6的重载图像,根据原始极性方式各列子像素对应的极性为“负正负正负正负正”的形式,则其调整后的结果参照图12所示,各列子像素对应的极性为“负正正正负正正正”的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方式,极性调整可包括:将部分数据线分入调整组,每个调整组有两条相邻的数据线,且任意两个相邻调整组间有两条未分入调整组的数据线;改变所有调整组中的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
如前,参照图5、图6,当每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极性相同,且相邻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极性相反时,所有较亮子像素(第二类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为一种极性,故也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极性调整:每隔两条数据线,将两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交换”(如第二条数据线和第三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交换,以及第六条数据线和第七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交换)。
从而,参照图5的重载图像,其调整后的结果参照图13所示,各列子像素对应的极性“正正负负正正负负”的形式。
而参照图6的重载图像,其调整后的结果参照图14所示,各列子像素对应的极性“负负正正负负正正”的形式。
也就是说,根据以上方式调整后的图像为“两列反转”的形式。
根据这种以上的极性调整方式,参照图13、图14,调整后第二类子像素(较亮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排布基本均匀,且第一类子像素(较暗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排布也基本均匀,故可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
如前,当采用参照图9的结构为数据线产生相应的数据电压时,以上极性控制信号POL00、POL01、POL11、POL10可进一步通过以下方式产生:参照图10和表2,此时需要进行极性调整,故原驱动数据必然是符合调整条件的,因此以上是否符合调整条件的判断结果变为1,从而在原控制信号相同的情况下,极性控制信号POL00、POL01保持不变,而极性控制信号POL11、POL10由于与非门的作用自然反相,从而实现每隔两条数据线,对两条数据线进行“极性交换”的目的。
表2、极性控制信号的生成逻辑关系2
Figure BDA0002298325020000191
可见,以上“极性交换”可根据原驱动数据是否调整条件自然的实现,故最为简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5,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
S104、判断原驱动数据不符合调整条件时,根据原驱动数据驱动显示面板显示。
显然,当判断原驱动数据不符合以上调整条件时,则表明根据原驱动数据直接进行显示也不会引起不良,故可直接根据具有原始极性方式的原驱动数据驱动显示面板进行显示。
第二方面,参照图1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包括:
获取子电路,被配置为获取待显示图像的具有原始极性方式的原驱动数据,原驱动数据包括多个子驱动数据;原始极性方式包括:所有子驱动数据的极性分为两种;其中,对应的灰阶不超过第一阈值的子驱动数据称为第一类子驱动数据,对应的灰阶不低于第二阈值的子驱动数据称为第二类子驱动数据,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
判断子电路,被配置为判断原驱动数据是否符合调整条件;调整条件包括:原驱动数据包括第一类子驱动数据和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且其中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两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数量不同;
调整子电路,被配置为在原驱动数据符合调整条件时,对原驱动数据进行极性调整得到修正驱动数据;
显示驱动子电路,被配置为在原驱动数据符合调整条件时,根据修正驱动数据驱动显示面板显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可实现上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第三方面,参照图1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上述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
本公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可实现上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每行子像素对应一条栅线;
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在列方向上,公共电极分为个多公共电极块;
显示面板为触控显示面板,每个公共电极块复用为一个触控电极;
显示面板的每列子像素对应一条数据线。
第四方面,参照图1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意一项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一个或多个I/O接口,连接在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用于实现处理器与存储器的信息交互。
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实现上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其中,处理器为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器件,其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PU)等;存储器为具有数据存储能力的器件,其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更具体如SDRAM、DDR等)、只读存储器(ROM)、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FLASH);I/O接口(读写接口)连接在处理器与存储器间,用于实现存储器与处理器的信息交互,其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总线(Bus)等。
第五方面,参照图1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实现上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
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
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更具体如SDRAM、DDR等)、只读存储器(ROM)、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FLASH)或其它磁盘存储器;只读光盘(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它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它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本公开已经公开了示例实施例,并且虽然采用了具体术语,但它们仅用于并仅应当被解释为一般说明性含义,并且不用于限制的目的。在一些实例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可单独使用与特定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素,或可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阐明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21)

1.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
获取待显示图像的具有原始极性方式的原驱动数据,所述原驱动数据包括多个子驱动数据;所述原始极性方式包括:所有子驱动数据的极性分为两种;其中,对应的灰阶不超过第一阈值的子驱动数据称为第一类子驱动数据,对应的灰阶不低于第二阈值的子驱动数据称为第二类子驱动数据,所述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
判断所述原驱动数据是否符合调整条件;所述调整条件包括:所述原驱动数据包括第一类子驱动数据和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且其中的所述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两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数量不同;
判断所述原驱动数据符合调整条件时,对所述原驱动数据进行极性调整得到修正驱动数据,根据所述修正驱动数据驱动显示面板显示;
所述调整条件包括:任意一列子像素的灰阶不超过第一阈值或不低于第二阈值;在任意相邻两列子像素中,一列子像素的灰阶不超过第一阈值,另一列子像素的灰阶不低于第二阈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调整条件包括:
所述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数量较多的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占比大于或等于7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调整条件包括:
所有所述第二类子驱动数据的极性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原驱动数据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数量较多的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占比为第一比例;
所述修正驱动数据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第一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且所述第一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占比为第二比例;
所述第二比例小于第一比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修正驱动数据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两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的数量大致相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原驱动数据进行极性调整得到修正驱动数据包括:
在原驱动数据的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在数量较多的极性的子驱动数据中,改变部分子驱动数据的极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原始极性方式包括:
两种极性的所述子驱动数据的总数大致相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阈值为0灰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阈值与第一阈值相差至少48灰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原始极性方式包括:
任意一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相同,任意两条相邻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极性不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原驱动数据进行极性调整得到修正驱动数据包括:
在对应的子像素的灰阶有至少部分不低于第二阈值的数据线中,改变部分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调整条件包括:
任意两条相邻数据线中,一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灰阶不超过第一阈值,另一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灰阶不低于第二阈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原驱动数据进行极性调整得到修正驱动数据包括:
在对应的子像素的灰阶不低于第二阈值的数据线中,每隔一条数据线,改变一条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原驱动数据进行极性调整得到修正驱动数据包括:
将部分数据线分入调整组,每个所述调整组有两条相邻的数据线,且任意两个相邻所述调整组间有两条未分入调整组的数据线;
改变所有调整组中的数据线对应的子像素的子驱动数据的极性。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还包括:
判断所述原驱动数据不符合调整条件时,根据所述原驱动数据驱动显示面板显示。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的每行子像素对应一条栅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在列方向上,所述公共电极分为多个公共电极块。
17.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包括:
获取子电路,被配置为获取待显示图像的具有原始极性方式的原驱动数据,所述原驱动数据包括多个子驱动数据;所述原始极性方式包括:所有子驱动数据的极性分为两种;其中,对应的灰阶不超过第一阈值的子驱动数据称为第一类子驱动数据,对应的灰阶不低于第二阈值的子驱动数据称为第二类子驱动数据,所述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
判断子电路,被配置为判断所述原驱动数据是否符合调整条件;所述调整条件包括:所述原驱动数据包括第一类子驱动数据和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且其中的所述第二类子驱动数据中两种极性的子驱动数据数量不同;
调整子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原驱动数据符合调整条件时,对所述原驱动数据进行极性调整得到修正驱动数据;
显示驱动子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原驱动数据符合调整条件时,根据所述修正驱动数据驱动显示面板显示;
所述调整条件包括:任意一列子像素的灰阶不超过第一阈值或不低于第二阈值;在任意相邻两列子像素中,一列子像素的灰阶不超过第一阈值,另一列子像素的灰阶不低于第二阈值。
18.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的每行子像素对应一条栅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在列方向上,所述公共电极分为多个公共电极块;
所述显示面板为触控显示面板,每个所述公共电极块复用为一个触控电极;
所述显示面板的每列子像素对应一条数据线。
2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一个或多个I/O接口,连接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的信息交互。
21.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201980002695.8A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电路、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介质 Active CN1133305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21938 WO2021102900A1 (zh)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电路、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0507A CN113330507A (zh) 2021-08-31
CN113330507B true CN113330507B (zh) 2023-01-10

Family

ID=76129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2695.8A Active CN113330507B (zh)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电路、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83792B2 (zh)
EP (1) EP4068266A4 (zh)
JP (1) JP7471323B2 (zh)
CN (1) CN113330507B (zh)
WO (1) WO202110290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1220B2 (en) * 2001-01-26 2004-10-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subpixel intensity values based upon lumin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pixels for improved viewing angle characteristics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JP2006126475A (ja) 2004-10-28 2006-05-18 Nec Electronics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09180825A (ja) 2008-01-29 2009-08-13 Panasonic Corp 極性制御回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US8743039B2 (en) * 2010-09-15 2014-06-03 Mediatek Inc. Dynamic polarity control method and polarity control circuit for driving LCD
JP2013164549A (ja) 2012-02-13 2013-08-22 Sony Corp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789771B (zh) 2012-08-03 2016-06-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极性反转信号转换方法、装置及显示器
CN103366707B (zh) * 2013-07-22 2016-03-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US9183800B2 (en) 2013-07-22 2015-11-10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the driven method thereof
CN104036744B (zh) 2014-06-07 2016-04-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及装置
KR20170088603A (ko) 2016-01-25 2017-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CN105869594B (zh) * 2016-06-02 2018-09-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方法、液晶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CN108628496B (zh) 2018-04-28 2020-11-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8877641B (zh) 2018-09-28 2022-05-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39461B (zh) * 2019-01-02 2020-09-29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可读性存储介质
CN109872702B (zh) 2019-04-22 2021-10-0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方法和液晶显示面板
CN110060650B (zh) * 2019-05-28 2020-12-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多路复用型液晶显示驱动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0507A (zh) 2021-08-31
US11783792B2 (en) 2023-10-10
US20230121599A1 (en) 2023-04-20
JP7471323B2 (ja) 2024-04-19
JP2023511797A (ja) 2023-03-23
EP4068266A1 (en) 2022-10-05
WO2021102900A1 (zh) 2021-06-03
EP4068266A4 (en) 2022-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89474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KR100701559B1 (ko) 시각 특성을 개선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US710628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P214987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9177519B2 (en) Driving circuit
JP2007328345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搭載される集積回路チップ
US20110298774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808957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11001740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00095282A (ko) 광원 구동 방법
CN107272282B (zh) 显示面板及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器
CN103514849B (zh) 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方法、液晶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20060047359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2013013536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1937658B (zh) 液晶显示设备以及驱动液晶显示设备的方法
CN113330507B (zh)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电路、显示装置、电子设备、介质
US995982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KR20070079422A (ko)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0217415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487473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2077647A1 (ja) 液晶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13781970B (zh) 驱动电路和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1833824B (zh) 包括数据驱动器的显示装置
CN114879397B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JPH08136897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用の電圧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