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0303A - 气体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气体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0303A
CN113330303A CN201980089839.8A CN201980089839A CN113330303A CN 113330303 A CN113330303 A CN 113330303A CN 201980089839 A CN201980089839 A CN 201980089839A CN 113330303 A CN113330303 A CN 1133303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as sensor
gas
crystal structur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98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30303B (zh
Inventor
中村邦彦
藤金正树
高桥宏平
反保尚基
内藤康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330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03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303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03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G01N33/0027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concerning the detec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 G01N27/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 G01N27/1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a solid body in dependence upon absorption of a fluid; of a solid body in dependence upon reaction with a fluid, for detecting components in the fluid
    • G01N27/128Microapparat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Fluid Adsorption Or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促进气体传感器中的功耗降低的技术。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具备:基板;支撑层;基底层;设置在基底层上或上方的加热器层;设置在加热器层或基底层上或上方、并且具有电阻抗的气体浓度依赖性的气体感知层;以及与气体感知层电连接、并且检测气体感知层的阻抗的检测电极。其中,基板具备空洞部,在俯视下,基板具备由空洞部形成的开口,支撑层以至少将上述开口的周缘部整周覆盖的方式设置在基板上,基底层由支撑层保持,并且在空洞部的上方与基板分离配置,支撑层在与空洞部相接的部分具有由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的第1声子晶体结构。

Description

气体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气体传感器。
背景技术
气体传感器可用于气体管道的泄漏检测以及一氧化碳或氧气的浓度监测等。作为以往的气体传感器,代表性的有使用了氧化锡(SnO2)等氧化物半导体的半导体式传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传感器中,例如通过内置于SnO2烧结体中的电流加热器,使SnO2升温至约400℃左右。在该温度下,附着于SnO2的氧能够与具有还原性的目标气体反应。因此,在升温下,如果目标气体的浓度增加,则会进行氧从SnO2的脱离,使SnO2的电阻抗降低。通过使SnO2的阻抗与目标气体的浓度相关联,能够得到作为气体传感器的功能。
非专利文献1公开了使用SnO2薄膜的甲烷气体传感器。在非专利文献1的气体传感器中,第一,通过SnO2的薄膜化来降低热容量,第二,通过脉冲电流进行短时间的加热,由此谋求功耗的降低。作为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的一种的NISSHAFIS公司制氢气传感器SB-19的加热器功耗为120mW。另一方面,非专利文献1的气体传感器中,通过薄膜化和脉冲电流驱动,实现了几十毫秒以内的加热和0.1mW以下的平均功耗。
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一般针对每种目标气体具有不同的检测灵敏度。例如,与其他气体种类相比,对氢气具有更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可用作氢气传感器。在气体传感器中,将目标气体以外的气体称为干扰气体。在包含大量干扰气体的环境中,存在目标气体的检测精度降低的倾向。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包含干扰气体的情况下,使用检测灵敏度不同的多个气体传感器的多传感器技术。非专利文献2的技术是对由多个气体传感器得到的响应值应用多变量分析,由此推定包含目标气体在内的各气体的浓度的技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9864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铃木卓弥等人,《超低功耗MEMS气体传感器的开发》,计测和控制,第57卷,第4号,2018年4月号,p.287-290
非专利文献2:K.Nakamura et.al.,“Determination of Low ConcentrationofMulti-Target Gas Species Exhaled with the Breath”,ECS Transactions,75(16)83-90(201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低功耗的气体传感器,例如能够通过电池驱动来连续监测气体。但是,利用非专利文献1的技术降低功耗还不充分。另外,为了构建多传感器技术,需要进一步降低功耗。
本公开提供一种促进气体传感器的功耗降低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提供以下的气体传感器。
一种气体传感器,具备基板、支撑层、基底层、加热器层、气体感知层和检测电极,
所述加热器层设置在所述基底层上或上方,
所述气体感知层设置在所述加热器层或所述基底层上或上方,并且具有电阻抗的气体浓度依赖性,
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气体感知层电连接,并且检测所述气体感知层的所述阻抗,
其中,
所述基板具备空洞部,
在俯视下,所述基板具备由所述空洞部形成的开口,
所述支撑层以至少将所述开口的周缘部整周覆盖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所述基底层由所述支撑层保持,并且在所述空洞部的上方与所述基板分离配置,
所述支撑层在与所述空洞部相接的部分具有由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的第1声子晶体结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例如能够实现功耗进一步降低了的气体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气体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1B是表示图1A的气体传感器的截面1B-1B的截面图。
图2A是图1A的气体传感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B是图1A的气体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向加热器层供给电流的电路结构的例子的电路图。
图3B是表示用于检测气体感知层的阻抗的检测电路的例子的电路图。
图3C是表示在检测气体感知层的阻抗时来自差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的例子的图表。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可以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5A是表示图4的声子晶体结构所包含的第1畴中的单位晶格及其取向的示意图。
图5B是表示图4的声子晶体结构所包含的第2畴中的单位晶格及其取向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声子晶体结构的区域R1的放大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可以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8是图7的声子晶体结构的区域R2的放大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可以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10是图9的声子晶体结构的区域R3的放大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可以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可以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可以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14A是表示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可以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的单位晶格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4B是表示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可以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的单位晶格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可以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可以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17A是表示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可以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的单位晶格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7B是表示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可以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的单位晶格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7C是表示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可以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的单位晶格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7D是表示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可以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的单位晶格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气体传感器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9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气体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19B是表示图19A的气体传感器的截面19B-19B的截面图。
图20A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气体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20B是表示图20A的气体传感器的截面20B-20B的截面图。
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气体传感器的截面图。
图2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的气体传感器的截面图。
图23是在从施加电流起经过0.49秒的时刻的比较例的气体传感器上表面的模拟的温度分布图。
图24是表示通过模拟得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气体传感器中的电流的施加时间与气体感知层的平均温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25是表示通过模拟得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气体传感器中的电流的施加时间与气体感知层的平均温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26是表示通过模拟得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气体传感器中的电流的施加时间与气体感知层的平均温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成为本公开的基础的见解)
在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中,气体感知层和用于加热气体感知层的加热器层,在经由支撑层和基底层而与基板分离的状态下保持。另外,支撑层在与基板分离的部分、即与空洞部相接的部分具有由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的声子晶体结构。
在绝缘体和半导体中,热主要通过被称为声子的晶格振动来传递。由绝缘体或半导体构成的材料的热传导率,取决于材料所具有的声子的分散关系。声子的分散关系是指频率与波数的关系、或带结构。在绝缘体和半导体中,传递热的声子遍及100GHz~10THz的大范围的频带区域。该频带区域是热的带区域。材料的热传导率由处于热的带区域中的声子的分散关系决定。
根据声子晶体结构,通过贯通孔的周期结构,能够控制材料所具有的声子的分散关系。即、根据声子晶体结构,能够控制材料的热传导率本身。尤其是通过声子晶体结构形成声子带隙(PBG),能够大大降低材料的热传导率。声子无法存在于PBG内。因此,位于热的带区域中的PBG能够成为热传导的间隙。另外,在PBG以外的频带区域中,声子的分散曲线的斜率也因PBG而变小。斜率的降低使声子的群速度降低,使热传导速度降低。这些方面大大有助于材料的热传导率的降低。材料的热传导率例如可以通过多孔质化来降低。这是由于通过多孔质化而导入的孔隙会使材料的热传导率减少。但是,根据声子晶体结构,能够降低材料自身的热传导率。因此,与简单的多孔质化相比,可期待热传导率的进一步降低。
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中,在气体感知层和加热器层的支撑结构中,应用了能够大大降低热传导率的声子晶体结构。通过该应用,能够降低从升温了的气体感知层向基板流动的热流。因此,能够以低电力使气体感知层升温至期望的温度,实现能够以低能耗驱动的气体传感器。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气体传感器]
(实施方式1)
图1A、图1B、图2A和图2B中示出了实施方式1的气体传感器41A。图1B示出了图1A的气体传感器41A的截面1B-1B。图2A示出了气体传感器41A的分解立体图。图2B示出了气体传感器41A的立体图。气体传感器41A具备基板1、支撑层2、基底层3、加热器层4、气体感知层5和检测电极6。
气体感知层5具有电阻抗(以下记为“阻抗”)的气体浓度依赖性。气体感知层5的阻抗会根据气体感知层5周围的目标气体的浓度而变化。气体感知层5包含阻抗根据目标气体的浓度而变化的感应材料。感应材料的例子有氧化物半导体。氧化物半导体的例子有SnO2、TiO2、WO3、Fe2O3。气体感知层5可以是氧化物半导体层,也可以是SnO2层、TiO2层、WO3层、Fe2O3层。但气体感知层5不限定于上述例子。气体感知层5设置在加热器层4的上方。气体感知层5与检测电极6电连接。检测电极6以与气体感知层5的一个主面接触的方式设置在气体感知层5下。气体感知层5的阻抗能够通过检测电极6检测。
基板1具备空洞部7。基板1具有将基板1的两个主面之间连接的贯通孔10作为空洞部7。在俯视下,基板1具备由空洞部7形成的开口8。支撑层2以至少将开口8的周缘部9整周覆盖的方式设置在基板1上。图1A~图2B所示的例子中的支撑层2,覆盖包括周缘部9在内的整个开口8。基底层3由支撑层2保持,并且在空洞部7的上方与基板1分离配置。在截面图中,基底层3夹在空洞部7与加热器层4之间。在基底层3上设置有包含加热器层4和气体感知层5的层叠体。加热器层4和气体感知层5通过支撑层2和基底层3,以与基板1分离的状态悬架在空洞部7的上方。通过该悬架结构,限制了从升温的气体感知层5向基板1流动的热流。再者,图1A~图2B所示的例子中的基底层3是支撑层2的一部分。基底层3可以定义为设置有待通过支撑层2而与基板1分离并悬架的部件的支撑层2的区域。该部件至少包括加热器层4和气体感知层5。
加热器层4具备电阻加热线12。通过流经电阻加热线12的电流进行焦耳加热,使加热器层4发热。气体传感器41A的电阻加热线12是弯曲布线。弯曲布线能够提高相对于气体感知层5的布线密度的均匀性。由此,可得到能够使气体感知层5更均匀地升温的效果。但是,电阻加热线12的形态不限定于上述例子。
气体传感器41A还具备与电阻加热线12电连接、并且向电阻加热线12供给电流的第1布线13和第2布线14。电阻加热线12的一侧的端部与第1布线13连接。电阻加热线12的另一侧的端部与第2布线14连接。第1布线13在与电阻加热线12的连接端相反侧的端部,与端子Heat(+)电连接。第2布线14在与电阻加热线12的连接端相反侧的端部,与端子Heat(-)电连接。端子Heat(+)和端子Heat(-)设置在支撑层2上。支撑层2中的设有端子Heat(+)或端子Heat(-)的位置,在俯视下都不与空洞部7重叠。电流经由第1布线13、电阻加热线12和第2布线14,从端子Heat(+)流到端子Heat(-),由此使加热器层4发热。电流可以是脉冲电流。第1布线13和第2布线14与电阻加热线12的连接方式、以及向电阻加热线12供给电流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例子。
气体传感器41A中,在俯视下,加热器层4与气体感知层5重叠地设置。另外,气体感知层5设置在加热器层4的上方。气体感知层5也可以设置在加热器层4上。这些形态在气体感知层5的加热的效率方面优异。
气体传感器41A中,在俯视下,加热器层4与检测电极6重叠地设置。另外,检测电极6设置在加热器层4的上方。气体传感器41A还具备设置于加热器层4与检测电极6之间的电绝缘层11。通过电绝缘层11,能够确保加热器层4与检测电极6之间的电绝缘。图1A~图2B所示的例子中,在支撑层2和加热器层4上设置电绝缘层11,在电绝缘层11上设置检测电极6和气体感知层5。气体传感器41A中,作为设有加热器层4、气体感知层5、检测电极6以及电绝缘层11之中在俯视下具有最大面积的部件即电绝缘层11的支撑层2的区域,能够确定基底层3。
检测电极6由一对梳齿型电极的组合构成。气体传感器41A还具备与检测电极6电连接、并且传送从检测电极6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第3布线15和第4布线16。检测电极6的电极对中的一者与第3布线15连接。检测电极6的电极对中的另一者与第4布线16连接。第3布线15在与检测电极6的连接端相反侧的端部,与端子Sens(+)电连接。第4布线16在与检测电极6的连接端相反侧的端部,与端子Sens(-)电连接。端子Sens(+)和端子Sens(-)设置在支撑层2上。支撑层2中的设有端子Sens(+)或端子Sens(-)的位置,在俯视下都不与空洞部7重叠。通过经由第3布线15从端子Sens(+)向检测电极6的检测信号的传送、以及经由第4布线16从检测电极6向端子Sens(-)的检测信号的传送,能够检测气体感知层5的阻抗。检测电极6的结构、第3布线15和第4布线16与检测电极6的连接方式、以及检测气体感知层5的阻抗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例子。
第1布线13、第2布线14、第3布线15和第4布线16,在俯视下,从气体传感器41A的中心起呈放射状形成。相邻的布线彼此形成的角度,在俯视下为90度。但该角度不限定于90度。
图3A中示出了向加热器层4供给电流的电路结构的例子。图3A的例子中,与加热器ON相对应的控制信号的脉冲,被输入到电开关的控制端子CTL。仅在输入脉冲的时间,恒电流源的电流I被供给到端子Heat(+)与端子Heat(-)之间。所供给的电流是脉冲电流。脉冲的宽度和间隔以及电流I的值可以以使气体感知层5到达预定的设定温度的方式而确定。在气体感知层5由SnO2构成的情况下,设定温度例如为400℃。但设定温度不限定于该例子。设定温度可以确定为对所期望的目标气体的灵敏度最大的温度。在气体感知层5为薄膜的情况下,可以在气体感知层5到达该温度的时刻,实施将加热器设为OFF的控制。薄膜的气体感知层5通常热容量小。因此,即使在将加热器设为OFF之后,气体感知层5的温度继续上升的时间也很少,通过上述控制也能够确保测定精度。
图3B中示出了检测气体感知层5的阻抗的检测电路的例子。图3B的例子中,从基准电压源向一对检测电极6之间施加电流。作为检测信号被传送的检测电极6之间的阻抗的变化,表现为端子Sens(+)与端子Sens(-)之间的电位差。所呈现的电位差能够由差分放大器读取和输出。图3C中示出了来自差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的例子。如图3C所示,随着加热器ON带来的升温,气体感知层5的阻抗降低。在此,目标气体的浓度越高,阻抗降低的程度就越大。因此,与低浓度的情况下的输出电压V1相比,高浓度的情况下的输出电压V2变低。通过预先存储目标气体的浓度为零时的输出电压Vref,输出电压差Vref-V1和Vref-V2能够成为与目标气体的浓度相关联的信息。
基板1例如由半导体构成。半导体的例子有硅(Si)。基板1可以由多个层构成。可以在基板1中的配置支撑层2的一侧的表面形成氧化膜。
空洞部7的开口8的形状在俯视下为圆形。另外,周缘部9的形状在俯视下为环状。但开口8和周缘部9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
气体传感器41A的空洞部7由贯通孔10构成。在该方式中,空洞部7中的气体的滞留得到抑制。气体例如是透过了支撑层2所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的贯通孔的气体。在气体感知层5对滞留的气体具有灵敏度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气体传感器41A的灵敏度降低或误检测。通过设置使可能滞留在空洞部7的气体向气体传感器41A的下方放出的路径来抑制气体的滞留,能够防止这些问题。
支撑层2和基底层3通常由绝缘材料构成。绝缘材料的例子有SiO2等氧化物、SiN等氮化物。支撑层2和基底层3的厚度例如为0.05~1μm。基底层3可以是支撑层2的一部分。气体传感器41A中的支撑层2的形状在俯视下与基板1的形状相同。另外,基底层3的形状在俯视下为圆形。但支撑层2和基底层3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
气体感知层5的厚度例如为0.05~1μm。具有上述范围的厚度的气体感知层5可以是薄膜。但气体感知层5的厚度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例如,使粉体烧结而得到的气体感知层5的厚度可以为1μm以上。
检测电极6、第1布线13、第2布线14、第3布线15和第4布线16通常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导电性材料的例子有铂(Pt)、钨(W)、钛(Ti)等金属,以及多晶硅(poly-Si)、多晶硅锗(poly-SiGe)等结晶质的半导体。从抑制经由各布线的热的移动的观点出发,导电性材料可以是非金属。第1布线13和/或第2布线14可以由与加热器层4相同的材料构成。第3布线15和/或第4布线16可以由与检测电极6相同的材料构成。这些部件的厚度例如为0.1~1μm。再者,本说明书中“结晶质的半导体”是指结晶化的母材的含有率例如为50质量%以上、70质量%以上、80质量%以上、90质量%以上、进一步为95质量%以上的半导体。“结晶质的半导体”中,结晶化的母材的含有率可以为100质量%。结晶化的母材的含有率例如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来评价。
构成电绝缘层11的绝缘材料的例子,与构成支撑层2和基底层3的绝缘材料的例子相同。电绝缘层11的厚度例如为0.1~1μm。
端子Heat(+)、端子Heat(-)、端子Sens(+)和端子Sens(-),通常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导电性材料的例子与构成检测电极6和各布线的导电性材料的例子相同。在各端子可以堆积用于线接合的金属。金属的例子有铝(Al)。
支撑层2在与空洞部7相接的部分具有由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的第1声子晶体结构。支撑层2可以在与空洞部7相接的部分的一部分具有第1声子晶体结构,也可以在该部分的整体具有第1声子晶体结构。另外,支撑层2也可以在与空洞部7相接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具有第1声子晶体结构。图1A~图2B所示的支撑层2在与空洞部7相接的整个部分具有第1声子晶体结构。声子晶体结构的贯通孔通常在层的厚度方向上延伸。贯通孔也可以在与层的主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
气体传感器41A中,支撑层2以外的其他部件也可以具有声子晶体结构。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降低从升温了的气体感知层向基板流动的热流。
例如,气体感知层5可以具有由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的第2声子晶体结构。图1A~图2B所示的气体感知层5具有第2声子晶体结构。在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气体感知层5中,例如将气体感知层5在层的面内方向上传递,能够抑制从层的周缘经由支撑层2和/或电绝缘层11向基板1流动的热流。再者,声子晶体结构不会较大地阻碍向贯通孔的延伸方向(这通常是层的厚度方向)的热传递。因此,对于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气体感知层5,也可以利用加热器层4进行升温。另外,在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气体感知层5中,由气体感知层5与电绝缘层11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而引起的两层的界面处的热应力,可以通过贯通孔而得到缓和。因此,气体传感器41A的可靠性能够提高。
例如,加热器层4也可以具有由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的第3声子晶体结构。图1A~图2B所示的电阻加热线12具有第3声子晶体结构。
例如,第1布线13和/或第2布线14可以具有由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的第4声子晶体结构。图1A~图2B所示的第1布线13和第2布线14具有第4声子晶体结构。
例如,第3布线15和/或第4布线16可以具有由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的第6声子晶体结构。图1A~图2B所示的第3布线15和第4布线16具有第6声子晶体结构。
各部件所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的构成可以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各部件可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可以包含作为声子晶体区域的第1畴和第2畴。在此,第1畴由在俯视下沿着第1方向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第2畴由在俯视下沿着与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该声子晶体结构在以下记载为声子晶体结构A。第1声子晶体结构可以是声子晶体结构A。另外,选自第1声子晶体结构、第2声子晶体结构、第3声子晶体结构、第4声子晶体结构、第5声子晶体结构(后述)和第6声子晶体结构中的至少一者的结构可以是声子晶体结构A。以下,对声子晶体结构A进行说明。
图4中示出声子晶体结构A的一个例子。图4中示出俯视具有声子晶体结构A的部件21的一部分的状态。部件21典型地为层状。在部件21设有沿着厚度方向延伸的多个贯通孔50。图4的声子晶体结构A是多个贯通孔50在面内方向上规则排列的二维声子晶体结构。
图4的声子晶体结构A具有作为声子晶体区域的第1畴51A和作为声子晶体区域的第2畴51B。第1畴51A由在俯视下沿着第1方向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50构成。第2畴51B由在俯视下沿着与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50构成。在各个畴51A、51B内,多个贯通孔50的直径和排列周期相同。另外,在各个畴51A、51B内,由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50构成的单位晶格91A或91B的取向(方位)相同。各个畴51A、51B也是声子单晶结构。图4的声子晶体结构A也是声子单晶结构的复合体即声子多晶结构52。第1畴51A和第2畴51B的形状在俯视下为长方形。第1畴51A的形状与第2畴51B的形状在俯视下相同。
作为声子晶体区域的畴,是将贯通孔50的排列的周期设为P,在俯视下例如具有25P2以上的面积的区域。为了通过声子晶体结构控制声子的分散关系,畴至少可以具有25P2以上的面积。在俯视下为正方形的畴中,通过设为5×P以上的周期,能够确保25P2以上的面积。
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声子晶体结构A中,第1畴51A中的单位晶格91A的取向53A与第2畴51B中的单位晶格91B的取向53B,在俯视下彼此不同。取向53A与取向53B形成的角度在俯视下例如为10度以上。但在单位晶格91A与单位晶格91B相同,具有n次旋转对称性的情况下,取向53A与取向53B形成的角度的上限小于360/n度。再者,在单位晶格相对于多个n具有n次旋转对称性时,作为确定上述角度的上限的n使用最大的n。例如,六方晶格具有2次旋转对称性、3次旋转对称性和6次旋转对称性。此时,作为确定角度的上限的n使用“6”。即、关于作为六方晶格的单位晶格91A、91B,取向53A与取向53B形成的角度小于60度。声子晶体结构A可以至少具有单位晶格的取向彼此不同的2个以上声子晶体区域。只要满足该条件,声子晶体结构A可以还包含任意的声子晶体区域、和/或不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区域。
单位晶格的取向可以基于任意的规则来确定。但在不同的畴之间,需要应用相同的规则来确定单位晶格的取向。单位晶格的取向例如是将由构成单位晶格的不平行的两条边所形成的角二等分的直线的延伸方向。但在不同的畴之间,需要以相同的规则来确定两条边。
图6示出图4的声子晶体结构A的区域R1的放大图。在相邻的第1畴51A与第2畴51B的界面55,单位晶格91A、91B的取向53A、53B发生变化。单位晶格的取向发生变化的界面55,对在声子晶体结构A中宏观流动的热带来大的界面电阻。该界面电阻基于在第1畴51A与第2畴51B之间产生的声子群速度的失配。该界面电阻有助于具有声子晶体结构A的部件21的热传导率的降低。再者,图6的界面55在俯视下呈直线状延伸。另外,界面55在俯视下沿着部件21的宽度方向延伸。宽度方向可以是垂直于由宏观热传递方向确定的部件21的中心线延伸方向的方向。界面55可以在俯视下垂直于宏观热传递方向而将声子晶体结构A分割。
图4的声子晶体结构A中,第1畴51A中的多个贯通孔50的排列周期P,与第2畴51B中的多个贯通孔50的排列周期P相等。
图4的声子晶体结构A中,在第1畴51A中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50的直径,与在第2畴51B中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50的直径相等。
图4的声子晶体结构A中,第1畴51A中的单位晶格91A的种类,与第2畴51B中的单位晶格91B的种类相同。图4的单位晶格91A和单位晶格91B都是六方晶格。
对于俯视下的各畴的形状没有限定。俯视下的各畴的形状例如为包括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在内的多边形、圆、椭圆、以及它们的复合形状。俯视下的各畴的形状可以是不规则的。另外,对于声子晶体结构A所具有的畴的数量没有限定。随着声子晶体结构A所具有的畴的数量越多,畴之间的界面的界面电阻的作用越大。另外,对于声子晶体结构A所具有的各畴的尺寸没有限定。
图7和图8所示的声子晶体结构A为多晶结构52。图7和图8的多晶结构52中,相邻的第1畴51A与第2畴51B的界面55在俯视下沿着部件21的长边的方向延伸。长边的方向可以是宏观热传递方向。除此以外,图7和图8的声子晶体结构A具有与图4的声子晶体结构A同样的结构。界面55在俯视下与宏观热传递方向平行地将声子晶体结构A分割。再者,图8是图7的区域R2的放大图。
在图4和图7的声子晶体结构A中,在俯视下第1畴51A的尺寸与第2畴51B的尺寸相同。但在俯视下,声子结构A所具有的第1畴51A与第2畴51B的尺寸也可以彼此不同。
图9和图10所示的声子晶体结构A为多晶结构52。图9和图10的多晶结构52中,在俯视下第2畴51B被第1畴51A包围。第1畴51A和第2畴51B的形状在俯视下为长方形。但第1畴51A的尺寸与第2畴51B的尺寸在俯视下不同。第2畴51B与包围第2畴51B的第1畴51A的界面55,在俯视下构成第2畴51B的外缘。除了这些点以外,图9和图10的声子晶体结构A具有与图4的声子晶体结构A相同的结构。再者,图10是图9的区域R3的放大图。
另外,图9和图10的声子晶体结构A中,界面55具有弯曲部。
另外,图9和图10的声子晶体结构A具有不与部件21的外周相接的第2畴51B。
图11所示的声子晶体结构A为多晶结构52。图11的多晶结构52中,在俯视下第1畴51A与第2畴51B分离配置。更具体而言,在俯视下不具有贯通孔50的区域201设置于第1畴51A与第2畴51B之间。除此以外,图11的声子晶体结构A具有与图4的声子晶体结构A同样的结构。
图12所示的声子晶体结构A为多晶结构52。图12的多晶结构52中,在俯视下第1畴51A与第2畴51B分离配置。更具体而言,在俯视下具有随机设置的贯通孔50的区域202设置于第1畴51A与第2畴51B之间。区域202中,在俯视下贯通孔50没有规则地排列。或者,区域202中,在俯视下规则排列的区域的面积例如小于25P2。在此,P是贯通孔50的排列周期。除此以外,图12的声子晶体结构A具有与图4的声子晶体结构A同样的结构。
图13所示的声子晶体结构A为多晶结构52。图13的多晶结构52包含:在俯视下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的多个畴51A、51B、51C、51D、51E、51F和51G。在各个畴内,多个贯通孔50排列的周期和单位晶格的取向相同。但是,在畴51A~51G之间,单位晶格的取向各不相同。另外,在俯视下,畴51A~51G的尺寸和形状彼此不同。该形态与此前例示的形态相比,在以声子晶体结构A的整体进行观察时,存在更多的单位晶格的取向。因此,基于在畴之间单位晶格的取向不同而使热传导率降低的效果变得更显著。另外,该形态中,畴之间的界面55在俯视下沿着多个随机的方向延伸。因此,基于界面电阻而使热传导率降低的效果变得更显著。
另外,图13的声子晶体结构A中,相邻的第1畴51A与第2畴51B的界面55在俯视下沿着从部件21的宽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界面55在俯视下也具有弯曲部。
作为声子晶体结构A的多晶结构52,可以包含贯通孔50的排列周期P和/或贯通孔50的直径D彼此不同的第1畴51A和第2畴51B。图14A所示的第1畴51A中的贯通孔50的直径D,与图14B所示的第2畴51B中的贯通孔50的直径D彼此不同。再者,图14A所示的第1畴51A中的贯通孔50的排列周期P,与图14B所示的第2畴51B中的贯通孔50的排列周期P相同。
图15所示的声子晶体结构A具有:具有相对小的周期P和直径D的多个贯通孔50规则排列而成的第1畴51A、和具有相对大的周期P和直径D的多个贯通孔50规则排列而成的第2畴51B。另外,图15的声子晶体结构A具有:由具有相对小的周期P和直径D的多个贯通孔50构成的区域92、和由具有相对大的周期P和直径D的多个贯通孔50构成的区域93。区域92与区域93相邻。区域92和区域93分别与图13的例子同样地包含:在俯视下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且单位晶格的取向各不相同的多个畴。另外,区域92和区域93可以与宏观热传递方向垂直地将声子晶体结构A分割。该形态中,由于在第1畴51A中形成的声子带隙的频带区域与在第2畴51B中形成的声子带隙的频带区域不同,因此热传导率的降低效果变得特别显著。
图16所示的声子晶体结构A中包含:具有相对小的周期P和直径D的多个贯通孔50规则排列而成的第1畴51A、和具有相对大的周期P和直径D的多个贯通孔50规则排列而成的第2畴51B。图16的声子晶体结构A包含:在俯视下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且单位晶格的取向各不相同的多个畴。该形态中,由于在第1畴51A中形成的声子带隙的频带区域与在第2畴51B中形成的声子带隙的频带区域不同,因此热传导率的降低效果变得特变显著。
贯通孔50的排列周期P例如为1nm以上且300nm以下。这是由于传递热的声子的波长主要涉及1nm~300nm的范围。周期P由在俯视下相邻的贯通孔50之间的中心间距确定(参照图14A、14B)。
贯通孔50的直径D由相对于周期P的比D/P表示,例如D/P≥0.5。在比D/P<0.5的情况下,部件21的孔隙率过度降低,热传导率有时不会充分降低。为了相邻的贯通孔50彼此不接触,比D/P的上限例如小于0.9。直径D是贯通孔50的开口的直径。贯通孔50的开口的形状在俯视下为圆形的情况下,直径D为该圆的直径。贯通孔50的开口的形状在俯视下也可以不是圆形。该情况下,直径D由具有与开口的面积相同的面积的假想圆的直径确定(参照图14A、14B)。
由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50构成的单位晶格91的种类,例如有正方晶格(图17A)、六方晶格(图17B)、长方晶格(图17C)和面心长方晶格(图17D)。但单位晶格91的种类不限定于这些例子。
各部件可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声子晶体结构例如可以是日本特开2017-223644号公报公开的结构。但在具有单位晶格的取向彼此不同的2个以上声子晶体区域的声子晶体结构A中,能够进一步降低部件21的热传导率,即、进一步提高隔热性。其理由如下。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由声子晶体结构带来的热传导率的降低程度,取决于热的传递方向与声子晶体结构的单位晶格的取向(orientation)所形成的角度。认为这是由于PBG的带宽、PBG的数量、以及声子的平均群速度这些与热传导相关的要素依赖于该角度。另外,关于热的传递,声子宏观上从高温向低温的方向流动。另一方面,如果着眼于纳米级的微区域,则在声子的流动方向上没有发现指向性。即、在微观上声子的流动方向并不相同。在具有单位晶格的取向一致的多个声子晶体区域的声子晶体结构中,从微观上看,对于在某特定方向上流动的声子,相互作用最大,但对于在其以外的方向上流动的声子,相互作用变弱。另一方面,在具有单位晶格的取向彼此不同的2个以上声子晶体区域的声子晶体结构A中,从微观上看,能够提高对于在多个方向上流动的各声子的相互作用。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部件21的热传导率。
声子晶体结构的贯通孔可以由与具有该结构的部件的材料不同的其他材料填充。但是,部件的材料和其他材料需要在热传导率上不同。在声子晶体结构的贯通孔被填充了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气体经由该贯通孔透过。
图18示出了实施方式1的气体传感器41A的变形例。图18的气体传感器41B还具备安装基板17。在安装基板17上安装有图1A~图2B所示的气体传感器41A。安装基板17形成有将该基板的两个主面连接的贯通孔18。在俯视下,基板1的贯通孔10与安装基板17的贯通孔18重叠。贯通孔10和贯通孔18在俯视下可以一致。通过贯通孔10和贯通孔18,空洞部7中的气体的滞留得到抑制。
(实施方式2)
图19A和图19B示出了实施方式2的气体传感器41C。图19B示出了图19A的气体传感器41C的截面19B-19B。气体传感器41C除了气体感知层5和加热器层4的配置不同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气体传感器41A相同的结构。
气体传感器41C中,在俯视下,在气体感知层5的周围配置有加热器层4。气体感知层5与加热器层4不层叠,在俯视下气体感知层5与加热器层4不重叠。同样地,检测电极6与加热器层4不层叠,在俯视下检测电极6与加热器层4不重叠。因此,在气体传感器41C中,可以省略电绝缘层11。加热器层4和气体感知层5在基底层3上,与该层3相接而形成。气体传感器41C与气体传感器41A相比,能够实现各层的层叠方向上的紧凑化、以及低成本的制造。
气体传感器41C的基底层3,在俯视下能够作为设有加热器层4的支撑层2的区域而确定。
气体传感器41C的基底层3可以不具有声子晶体结构。该情况下,加热器层4的热能够经由基底层3更迅速地传递到气体感知层5。
(实施方式3)
图20A和图20B示出了实施方式3的气体传感器41D。图20B示出图20A的气体传感器41D的截面20B-20B。气体传感器41D除了加热器层4的结构不同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气体传感器41A同样的结构。
气体传感器41D的加热器层4是由p型布线31、n型布线32和金属接点33构成的珀尔帖元件层。气体传感器41D中,不采用焦耳加热,而是采用基于珀尔帖效应的气体感知层5的加热。p型布线31和n型布线32配置在支撑层2和基底层3上。p型布线31和n型布线32在俯视下从气体传感器41D的中心呈放射状设置。p型布线31和n型布线32通过金属接点33连接。位于气体感知层5之下的金属接点33可以是作为热接点的金属接点33b。在支撑层2之上露出的金属接点33可以是作为冷接点的金属接点33a。金属接点33将p型布线31的端部与n型布线32的端部连接。p型布线31、n型布线32和金属接点33,以多个单元“p型布线31→金属接点33b→n型布线32→金属接点33a”连续的方式从端子Heat(+)配置至端子Heat(-)。通过从端子Heat(+)向端子Heat(-)的方向施加电流,基于珀尔帖效应,作为热接点的金属接点33b被加热。
通过使施加于p型布线31、n型布线32和金属接点33的电流的方向反转,加热器层4也可以作为冷却层发挥作用。因此,例如在气体传感器41D所处的环境的温度比气体感知层5的设定温度高的情况等,也能够使加热器层4作为冷却层发挥作用,确保作为气体传感器的功能。
构成p型布线31和n型布线32的材料的例子,分别有p型和n型掺杂半导体。半导体的例子有poly-Si(多晶硅)和poly-SiGe(多晶硅锗)。但构成p型布线31和n型布线32的材料不限定于上述例子。
构成金属接点33的材料的例子有Pt、Al、Ti和W等金属。
p型布线31和/或n型布线32,可以具有由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的第5声子晶体结构。该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高基板1与气体感知层5之间的隔热性能。
(实施方式4)
图21示出了实施方式4的气体传感器41E。气体传感器41E除了基板1和空洞部7的结构不同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气体传感器41A同样的结构。
气体传感器41E的基板1具有在基层1a的表面形成有氧化膜1b的双层结构。基层1a由作为可构成基板1的材料的上述材料构成。氧化膜1b例如是SiO2膜。
气体传感器41E的空洞部7是基板1的上述表面中的没有形成氧化膜1b的部分。空洞部7可以从具有基层1a和酸化膜1b的双层结构的基板1除去氧化膜1b的一部分而形成。除去例如可以利用蚀刻。蚀刻可以是氟蚀刻。支撑层2中的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部分与空洞部7,在俯视下可以重叠,也可以一致。
在配置支撑层2之后设置空洞部7的情况下,支撑层2的声子晶体结构所具有的贯通孔能够用于蚀刻。另外,可以在支撑层2设置蚀刻用的另外的贯通孔。蚀刻用的贯通孔的直径例如为1000nm以上。
气体传感器41E中,声子晶体结构、特别是支撑层2的第1声子晶体结构中的贯通孔可以由其他材料填充。但是,构成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部件21的材料与其他材料需要在热传导率上不同。通过贯通孔的填充,例如能够抑制气体滞留于空洞部7。
(实施方式5)
图22示出了实施方式5的气体传感器41F。气体传感器41F除了空洞部7的结构不同以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气体传感器41A同样的结构。
气体传感器41F的空洞部7是设置在基板1的一个面上的凹部。凹部可以通过除去基板1的一部分而形成。除去例如可以利用蚀刻。蚀刻可以是晶体各向异性蚀刻。晶体各向异性蚀刻可以使用氢氧化钾(KOH)或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的溶液。支撑层2中的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部分与空洞部7,在俯视下可以重叠,也可以一致。
在配置支撑层2之后设置空洞部7的情况下,支撑层2的声子晶体结构所具有的贯通孔能够用于蚀刻。另外,可以在支撑层2设置蚀刻用的另外的贯通孔。蚀刻用的贯通孔的直径例如为1000nm以上。
气体传感器41F中,声子晶体结构、特别是支撑层2的第1声子晶体结构中的贯通孔可以由其他材料填充。但是,构成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部件21的材料与其他材料需要在热传导率上不同。通过贯通孔的填充,例如能够抑制气体滞留于空洞部7。
[气体传感器的用途]
对于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的用途没有限定。如果着眼于低功耗的方面、以及能够由电池驱动的方面,则设想作为便携式或可穿戴的气体传感器使用。该使用例如在医疗保健领域和环境监测领域中是有用的。医疗保健领域中的测定对象气体例如有呼出气体和皮肤气体。呼出气体和皮肤气体可通过微创方式来采集。另外,通过选择构成气体感知层5的材料,例如能够实现检测各种目标气体的种类和/或浓度的气体传感器。目标气体例如有氢气、乙醇气体、丙酮气体、异戊二烯气体。将乙醇气体作为目标气体的气体传感器,例如能够用作检查呼出气体中的酒精的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的组合来制造:化学气相生长(CVD)、溅射以及蒸镀等各种薄膜形成方法;电子束光刻、光刻、嵌段共聚物光刻以及选择性蚀刻等各种微细加工方法和图案形成方法;以及通过掺杂和离子注入等进行的非晶化、晶体化、导电性的赋予等各种改性方法。电子束光刻适合于具有100nm以上且300nm以下左右的排列周期P的声子晶体结构的形成。嵌段共聚物光刻适合于具有1nm以上且100nm以下左右的排列周期P的声子晶体结构的形成。另外,嵌段共聚物光刻适合于声子晶体结构A的形成。
对实施方式1的气体传感器41A的制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传感器也能够同样地制造。但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的制造方法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例子。
在Si基板上形成SiN层作为支撑层2和基底层3。SiN层例如可以通过CVD而形成。支撑层2和基底层3也可以是SiO2层。接着,在SiN层中形成声子晶体结构。然后,在支撑层2和基底层3上形成poly-Si(多晶硅)层。poly-Si层具有通过杂质的掺杂而带来的导电性。poly-Si层例如可以通过CVD而形成。接着,对poly-Si层实施图案形成加工,形成第1布线13、电阻加热线12、第2布线14、端子Heat(+)和端子Heat(-)。图案形成加工例如可以通过反应性离子蚀刻(RIE)来实施。然后,在电阻加热线12上形成SiN层。接着,对SiN层进行图案形成加工,形成电绝缘层11。然后,在支撑层2、基底层3和电绝缘层11上形成poly-Si层。接着,对poly-Si层实施图案形成加工,形成检测电极6、第3布线15、第4布线16、端子Sens(+)和端子Sens(-)。然后,在电绝缘层11和检测电极6上形成SnO2层。SnO2层例如可以通过溅射而形成。接着,对SnO2层实施图案形成加工,形成气体感知层5。然后,从Si基板的背面起通过蚀刻形成贯通孔10。支撑层2以外的部件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气体传感器41A,例如可以通过将形成声子晶体结构的工序插入每次形成该部件后来制造。
[气体传感器系统]
通过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能够构建气体传感器系统。气体传感器系统具备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向气体传感器的加热器层4供给电力,并且接收从检测电极6输出的检测信号。对于控制装置的结构没有限定。气体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的连接可以应用公知的方法。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系统可以具备气体传感器和控制装置以外的任意部件。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但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具体例。
本实施例中,通过模拟来评价气体传感器的加热时的温度分布、以及加热时的气体感知层的升温状态。模拟使用Coventor公司制的分析软件CoventorWare。在模拟中,施加于加热器层的电流的值设定为2.3mA(实施例1、2和比较例1)、1.5mA(实施例3、4)或36mA(实施例5和比较例2)。另外,气体传感器与周围的空气之间的热传导率设定为基于自然对流的冷却条件即1W/(m2·K)。
作为供于模拟的气体传感器,准备以下7个气体传感器。
实施例1:具有与图1A~图2B所示的气体传感器41A同样的结构的气体传感器。实施例1的气体传感器在俯视下仅在支撑层2中的与空洞部7重叠的部分具有声子晶体结构。
实施例2:除了气体感知层5还具有声子晶体结构以外,具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的气体传感器。
实施例3:除了电阻加热线12还具有声子晶体结构以外,具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的气体传感器。
实施例4:除了电阻加热线12、第1布线13、第2布线14、第3布线15和第4布线16还具有声子晶体结构以外,具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的气体传感器。
实施例5:除了构成电阻加热线12和检测电极6的材料不同以外,具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的气体传感器。
比较例1:除了任一部件都不具有声子晶体结构以外,具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的气体传感器。
比较例2:除了任一部件都不具有声子晶体结构以外,具有与实施例5同样的结构的气体传感器。
作为构成各气体传感器的部件,采用以下的部件。
■基板1:Si基板
■支撑层2:厚度为0.2μm的SiN层
■加热器层4(电阻加热线12):
高浓度掺杂的poly-Si层,厚度为0.6μm,不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状态的电阻率为1mΩ·cm(实施例1~4和比较例1),或者
Pt层,厚度为0.6μm,不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状态的电阻率为11μΩ·cm(实施例5和比较例2)
■电绝缘层11:厚度为0.2μm的SiN层
■检测电极6:
高浓度掺杂的poly-Si层,厚度为0.4μm,不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状态的电阻率为1mΩ·cm(实施例1~4和比较例1),或者
Pt层,厚度为0.4μm,不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状态的电阻率为11μΩ·cm(实施例5和比较例2)
■第1布线13、第2布线14、第3布线15和第4布线16:高浓度掺杂的poly-Si层,厚度为0.6μm,不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状态的电阻率为1mΩ·cm
■气体感知层5:厚度为0.2μm的SnO2薄膜
气体感知层5和电绝缘层11的形状在俯视下为直径1mm的圆。空洞部7是与基板1的厚度方向垂直地延伸、并且具有直径2mm的圆形截面的贯通孔10。各布线13、14、15、16的宽度为50μm。
实施例1~5的气体传感器所具有的声子晶体结构,由具有直径75nm的圆形截面的贯通孔构成。另外,相邻的贯通孔之间的排列周期P为100nm,贯通孔的单位晶格被设定为六方晶格。
对于比较例1的气体传感器,实施了加热时的温度分布的模拟。在端子Heat(+)和端子Heat(-)之间施加电流的时刻为t=0秒,图23示出t=0.49秒时的气体传感器上表面的温度分布。如图23所示,在施加电流0.49秒后,气体感知层的温度到达400℃。
图24示出了对于实施例1、实施例2和比较例1的气体传感器通过上述模拟而评价出的电流的施加时间与气体感知层的平均温度之间的关系。比较例1中,如上所述,从施加电流起经过0.49秒后,气体感知层的温度到达400℃。另一方面,在支撑层2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实施例1中,气体感知层的温度到达400℃仅需要0.35秒。即、实施例1的功耗可降低至比较例1的功耗的71%(=0.35/0.49×100)。另外,在支撑层2和气体感知层5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实施例2中,气体感知层的温度到达400℃仅需要0.30秒。即、实施例2的功耗可降低至比较例1的功耗的61%(=0.30/0.49×100)。
图25示出了对于实施例1、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气体传感器通过上述模拟而评价出的电流的施加时间与气体感知层的平均温度之间的关系。再者,实施例3、4中施加于加热器层的电流的设定值为1.5mA,与实施例1的设定值2.3mA不同。这是由于在通过声子晶体结构使电阻加热线12的电导率变为大约1/3的情况下,端子Heat(+)与端子Heat(-)之间的V×I乘积在各实施例之间保持恒定。在支撑层2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实施例1中,从施加电流起经过0.35秒后,气体感知层的温度到达400℃。另一方面,在电阻加热线12还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实施例3中,气体感知层的温度到达400℃仅需要0.24秒。另外,在电阻加热线12和各布线还具有声子晶体结构的实施例4中,气体感知层的温度到达400℃仅需要0.18秒。即、能够实现进一步的低功耗化。再者,基于上述结果,通过进一步的设计变更,例如气体感知层5的体积的最佳化等,能够使通过0.1秒以下的电流施加时间而升温至400℃进入视野。
图26示出了对于实施例5和比较例2的气体传感器通过上述模拟而评价出的电流的施加时间与气体感知层的平均温度之间的关系。如图26所示,即使在加热器层4和检测电极6由金属构成的情况下,通过支撑层2的声子晶体结构,也能够以更短的电流施加时间实现气体感知层5的升温。另外,在实施例5中,在从电流施加时间起0.12秒后,气体感知层的温度到达400℃。
产业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气体传感器能够用于包括以往的气体传感器的用途在内的各种用途。
附图标记说明
1 基板
2 支撑层
3 基底层
4 加热器层
5 气体感知层
6 检测电极
7 空洞部
8 开口
9 周缘部
10 贯通孔
11 电绝缘层
12 电阻加热线
13 第1布线
14 第2布线
15 第3布线
16 第4布线
31 p型布线
32 n型布线
33、33a、33b 金属接点
41A、41B、41C、41D、41E、41F 气体传感器
50 贯通孔
51A 第1畴
51B 第2畴
52 (声子)多晶结构。

Claims (15)

1.一种气体传感器,具备基板、支撑层、基底层、加热器层、气体感知层和检测电极,
所述加热器层设置在所述基底层上或上方,
所述气体感知层设置在所述加热器层或所述基底层上或上方,并且具有电阻抗的气体浓度依赖性,
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气体感知层电连接,并且检测所述气体感知层的所述阻抗,
其中,
所述基板具备空洞部,
在俯视下,所述基板具备由所述空洞部形成的开口,
所述支撑层以至少将所述开口的周缘部整周覆盖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所述基底层由所述支撑层保持,并且在所述空洞部的上方与所述基板分离配置,
所述支撑层在与所述空洞部相接的部分具有由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的第1声子晶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感器,
所述气体感知层设置在所述加热器层上或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传感器,
还具备电绝缘层,
所述电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加热器层与所述检测电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传感器,
所述气体感知层具有由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的第2声子晶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传感器,
所述加热器层具备电阻加热线,
所述气体传感器还具备与所述电阻加热线电连接、并且向所述电阻加热线供给电流的第1布线和第2布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传感器,
所述电阻加热线具有由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的第3声子晶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气体传感器,
所述第1布线和/或所述第2布线具有由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的第4声子晶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传感器,
所述加热器层是由p型布线、n型布线和金属接点构成的珀耳帖元件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传感器,
所述p型布线和/或所述n型布线具有由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的第5声子晶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传感器,
还具备与所述检测电极电连接、并且传送从所述检测电极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第3布线和第4布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体传感器,
所述第3布线和/或所述第4布线具有由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的第6声子晶体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传感器,
所述第1声子晶体结构包含作为声子晶体区域的第1畴和第2畴,
所述第1畴由在俯视下沿着第1方向规则排列的所述多个贯通孔构成,
所述第2畴由在俯视下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规则排列的所述多个贯通孔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传感器,
所述基板具有将该基板的两个主面之间连接的贯通孔作为所述空洞部。
14.一种气体传感器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传感器;和
向所述气体传感器的所述加热器层供给电力、并且接受从所述检测电极输出的检测信号的控制装置。
15.一种气体传感器,具备基板、支撑层、基底层、加热器层、气体感知层和检测电极,
所述加热器层设置在所述基底层上或上方,
所述气体感知层设置在所述加热器层或所述基底层上或上方,并且具有电阻抗的气体浓度依赖性,
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气体感知层电连接,并且检测所述气体感知层的所述阻抗,
其中,
所述基板具备空洞部,
在俯视下,所述基板具备由所述空洞部形成的开口,
所述支撑层以覆盖所述开口的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所述基底层由所述支撑层保持,并且在所述空洞部的上方与所述基板分离配置,
所述支撑层在与所述空洞部相接的部分具有由规则排列的多个贯通孔构成的第1声子晶体结构。
CN201980089839.8A 2019-05-21 2019-09-24 气体传感器 Active CN1133303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5145 2019-05-21
JP2019-095145 2019-05-21
PCT/JP2019/037207 WO2020235118A1 (ja) 2019-05-21 2019-09-24 ガスセン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0303A true CN113330303A (zh) 2021-08-31
CN113330303B CN113330303B (zh) 2024-04-19

Family

ID=73458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9839.8A Active CN113330303B (zh) 2019-05-21 2019-09-24 气体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36729B2 (zh)
CN (1) CN113330303B (zh)
WO (1) WO202023511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01864A (zh) * 2022-11-23 2023-04-0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阵列式多温区的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9610A1 (ja) * 2021-05-11 2022-11-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サーモパイル型センサ及びセンサアレイ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42478A1 (en) * 2001-03-28 2002-10-03 Hiroyuki Wado Gas sens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gas sensor
US20040187557A1 (en) * 2002-10-17 2004-09-30 Chen Philip S.H.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sensing target gas species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systems
JP2006308397A (ja) * 2005-04-27 2006-11-09 Nec Tokin Corp 半導体式ガスセンサ
JP2007024509A (ja) * 2005-07-12 2007-02-01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薄膜ガスセンサ
JP2007064908A (ja) * 2005-09-02 2007-03-15 Ritsumeikan 半導体式薄膜ガスセンサ
JP2007206020A (ja) * 2006-02-06 2007-08-16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薄膜ガス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32784A (ja) * 2007-03-20 2008-10-02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薄膜ガス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60481A (ja) * 2008-09-05 2010-03-18 Fuji Electric Systems Co Ltd 薄膜ガス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186939A1 (en) * 2007-09-11 2011-08-04 Horiba Ltd., Semiconductor type gas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20050732A1 (en) * 2010-08-25 2012-03-01 Weixing Lu Sensor system with plasmonic nano-antenna array
WO2012135683A1 (en) * 2011-03-30 2012-10-04 Ambature Llc Electrical, mechanical, computing, and/or other devices formed of extremely low resistance materials
US20130078151A1 (en) * 2011-09-26 2013-03-2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Liquid crystal gas sensor cell and the use thereof
US20140076024A1 (en) * 2012-09-19 2014-03-20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 Alt Thermal flow sensor with vibrating element and gas sensor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such sensor
US9006857B1 (en) * 2013-04-04 2015-04-14 William N. Carr Platform comprising an infrared sensor
JP2016085124A (ja) * 2014-10-27 2016-05-19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ガスセンサおよびガス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US9817130B1 (en) * 2016-06-24 2017-11-14 William N. Carr Radiation dosimeter with thermal reset and readout
US20170356806A1 (en) * 2016-06-13 2017-12-1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frared sensor
US20190107502A1 (en) * 2017-10-06 2019-04-11 William N. Carr Pixel for Thermal Transport and Electrical Impedance Sens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95692B1 (fr) 2012-09-19 2014-10-10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Capteur de flux thermique a resolution augmentee
US9236552B2 (en) * 2013-04-04 2016-01-12 William N. Carr Thermoelectric micro-platform for cooling and temperature sensing
FR3029355B1 (fr) 2014-12-02 2018-02-02 Stmicroelectronics (Crolles 2) Sas Generateur thermoelectrique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42478A1 (en) * 2001-03-28 2002-10-03 Hiroyuki Wado Gas sens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gas sensor
US20040187557A1 (en) * 2002-10-17 2004-09-30 Chen Philip S.H.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sensing target gas species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systems
JP2006308397A (ja) * 2005-04-27 2006-11-09 Nec Tokin Corp 半導体式ガスセンサ
JP2007024509A (ja) * 2005-07-12 2007-02-01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薄膜ガスセンサ
JP2007064908A (ja) * 2005-09-02 2007-03-15 Ritsumeikan 半導体式薄膜ガスセンサ
JP2007206020A (ja) * 2006-02-06 2007-08-16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薄膜ガス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32784A (ja) * 2007-03-20 2008-10-02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薄膜ガス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186939A1 (en) * 2007-09-11 2011-08-04 Horiba Ltd., Semiconductor type gas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0060481A (ja) * 2008-09-05 2010-03-18 Fuji Electric Systems Co Ltd 薄膜ガスセン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050732A1 (en) * 2010-08-25 2012-03-01 Weixing Lu Sensor system with plasmonic nano-antenna array
WO2012135683A1 (en) * 2011-03-30 2012-10-04 Ambature Llc Electrical, mechanical, computing, and/or other devices formed of extremely low resistance materials
US20130078151A1 (en) * 2011-09-26 2013-03-2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Liquid crystal gas sensor cell and the use thereof
US20140076024A1 (en) * 2012-09-19 2014-03-20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 Alt Thermal flow sensor with vibrating element and gas sensor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such sensor
US9006857B1 (en) * 2013-04-04 2015-04-14 William N. Carr Platform comprising an infrared sensor
JP2016085124A (ja) * 2014-10-27 2016-05-19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ガスセンサおよびガス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US20170356806A1 (en) * 2016-06-13 2017-12-1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frared sensor
CN107490437A (zh) * 2016-06-13 2017-12-1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红外线传感器
US9817130B1 (en) * 2016-06-24 2017-11-14 William N. Carr Radiation dosimeter with thermal reset and readout
US20190107502A1 (en) * 2017-10-06 2019-04-11 William N. Carr Pixel for Thermal Transport and Electrical Impedance Sensi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01864A (zh) * 2022-11-23 2023-04-0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阵列式多温区的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01864B (zh) * 2022-11-23 2024-01-19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阵列式多温区的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0303B (zh) 2024-04-19
WO2020235118A1 (ja) 2020-11-26
US20210364458A1 (en) 2021-11-25
JP7336729B2 (ja) 2023-09-01
JPWO2020235118A1 (zh) 2020-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72575B1 (ko) 저전력 구동을 위한 마이크로 반도체식 가스 센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Prajapati et al. Single chip gas sensor array for air quality monitoring
US7238941B2 (en) Pyrolyzed-parylene based sensor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KR100812996B1 (ko) 마이크로 가스 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790226B2 (en) Pyrolyzed thin film carbon
JP4455332B2 (ja) 可変範囲水素センサとして使用するための金属ナノワイヤの形成
Calavia et al. Fabrication of WO3 nanodot-based microsensors highly sensitive to hydrogen
CN113330303B (zh) 气体传感器
KR101993782B1 (ko) 양면 마이크로 가스 센서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TW200532170A (en) Fluid sensor and methods
Filipovic et al. System-on-chip SMO gas sensor integration in advanced CMOS technology
CN113015889B (zh) 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阵列及红外线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EP2848914A1 (en) Infrared radiation element
Kiefer et al. Large arrays of chemo-mechanical nanoswitches for ultralow-power hydrogen sensing
CN113015890B (zh) 红外线传感器及红外线传感器阵列
WO2012074367A1 (en) Resistive ion sensing device
WO2014088403A1 (en) A resistive gas sensor device
KR20010037655A (ko) 마이크로머시닝 기술에 의해 제조되는 저전력형 세라믹 가스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7132667A1 (en) In-situ localized growth of porous metal oxide films on microheater platform for low temperature gas detection
Velmathi et al. Design, electro-thermal simulation and geometrical optimization of double spiral shaped microheater on a suspended membrane for gas sensing
KR100529233B1 (ko) 센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90107502A1 (en) Pixel for Thermal Transport and Electrical Impedance Sensing
KR101906153B1 (ko) 열전 박막을 이용한 열화학 가스 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25278B1 (ko) 가스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Kwak et al. MEMS-based gas sensor using PdO-decorated TiO 2 thin film for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H 2 detection with low power consump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