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9590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9590B
CN113329590B CN202110495924.3A CN202110495924A CN113329590B CN 113329590 B CN113329590 B CN 113329590B CN 202110495924 A CN202110495924 A CN 202110495924A CN 113329590 B CN113329590 B CN 1133295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heat
electronic device
hol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959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9590A (zh
Inventor
杨定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959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95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9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9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9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95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27Natural conv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滑动连接,第二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相对设置;柔性显示屏,其第一段与第一壳体相连,且其第二段与第二壳体滑动配合;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一壳体内,柔性显示屏和第二壳体均与驱动机构相连,驱动机构驱动柔性显示屏和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运动以使电子设备在收拢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在收拢状态下,第一壳体覆盖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均处于裸露状态,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导通且与外界相连通以形成散热通道。该方案能够解决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升,电子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强大,随之电子设备的发热也越来越严重。
目前,对于卷轴屏的电子设备上的散热主要依靠导热的方式,然而,当用户将卷轴屏展开使用时,由于电子设备屏幕的显示区域增大以及用户通过大屏幕来进行玩游戏、看电影等高功耗操作,导致使用时热量剧增,此时,依靠导热的方式已经无法有效地将热量散掉。因此,现有的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目前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相对设置;
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段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且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二段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配合;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运动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在收拢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收拢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壳体覆盖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均处于裸露状态,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导通且与外界相连通以形成散热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主要通过自身的结构将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电子设备的外表面,从而进行散热;当驱动机构驱动柔性显示屏和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运动以使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均处于裸露状态,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导通且与外界相连通以形成散热通道,电子设备中的热量可以先被传递到散热通道中,散热通道中的热空气在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的对流作用下流动到外界环境中,从而可以使电子设备的温度降低;并且,该展开状态下,电子设备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结构将热量传递到电子设备的外表面进行散热,使得导热和对流同时进行,从而可以大幅度并且快速地降低电子设备的温度,因此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电子设备因显示区域变大而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散出,如此更有利于改善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在柔性显示屏处于不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在柔性显示屏处于不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至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12至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5至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剖面图;
图中虚线为热对流轨迹。
附图标记说明:
110-第一壳体;
120-第二壳体、121-第一散热孔、122-第二散热孔;
130-柔性显示屏、131-通光孔、132-盖板、133-显示屏主体、134-支撑件;
140-驱动机构、141-驱动源、142-第一齿轮、143-第二齿轮、144-传动带、144a-延伸部、145-减速器;
150-第一支架、151-散热腔体、152-滑槽、153-连通孔、154-容纳槽、155-第一面、156-配合槽;
160-第二支架、161-滑轨、161a-凹槽、162-第二面、163-连接部;
170-导热间隙;
180-第一导热件、181-第一凸部、181a-第一凸台、181b-第二凸台、181c-弧形部;
190-第二导热件、191-第二凸部;
200-均热板、210-石墨导热片、220-第三导热件、230-主板、231-元器件、240-密封件、241-通孔、250-风扇、260-卷簧、270-电池、280-音腔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至图19,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柔性显示屏130和驱动机构140。
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均为电子设备的基础构件,能够为电子设备的其它组成部分提供安装基础。第二壳体120与第一壳体110滑动连接,即第二壳体120与第一壳体110能够发生相对运动。第二壳体12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散热孔121和第二散热孔122,第一散热孔121和第二散热孔122相对设置。
柔性显示屏130的第一段与第一壳体110相连,可选地,柔性显示屏130的第一段与第一壳体110可以采用粘接等方式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柔性显示屏130的第二段与第二壳体120滑动配合,即柔性显示屏130的第二段与第二壳体120能够发生相对运动,柔性显示屏130设有通光孔131,通光孔131主要用于光线穿过,从而进入第一壳体110内设置的摄像头内。
可选地,柔性显示屏130包括盖板132、显示屏主体133和支撑件134,盖板132、显示屏主体133和支撑件134依次叠置,支撑件134主要用于支撑显示屏主体133,支撑件134的第一段与第一壳体110可以采用粘接等方式连接,支撑件134的第二段与第二壳体120滑动配合,盖板132主要用于保护显示屏主体133,避免显示屏主体133直接裸露在外面而被损坏。
驱动机构140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内,柔性显示屏130和第二壳体120均与驱动机构140相连,驱动机构140驱动柔性显示屏130和第二壳体12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运动以使电子设备在收拢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电子设备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壳体110覆盖第一散热孔121和第二散热孔122,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自身导热的方式进行散热;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散热孔121和第二散热孔122均处于裸露状态,第一散热孔121和第二散热孔122导通且与外界相连通以形成散热通道,进而可以降低电子设备的温度。
驱动机构140可以包括驱动源141、第一齿轮142、第二齿轮143和传动带144,可选地,驱动源141可以为电机、气缸、液压缸、压电陶瓷及形状记忆合金等,其中:电机具有体积小、效率高、方便控制的特点;气缸和液压缸具有输出力大、性能稳定可靠的特点;压电陶瓷及形状记忆合金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本申请实施例对驱动源141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制。传动带144绕设于第一齿轮142和第二齿轮143,且与第一齿轮142和第二齿轮143啮合,第一齿轮142与输出轴相连,柔性显示屏130和第二壳体120均与传动带144相连,可选地,柔性显示屏130朝向传动带144的一侧设有第一驱动齿,传动带144的外表面设有第二驱动齿,第二驱动齿与第一驱动齿啮合,从而实现柔性显示屏130与传动带144的连接。驱动源141通过第一齿轮142驱动传动带144运动,传动带144带动柔性显示屏130和第二壳体120运动。当驱动源141工作时,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142转动,绕设于第一齿轮142和第二齿轮143的传动带144运动,进而带动柔性显示屏130和第二壳体120运动。本申请实施例采用此种带传动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且可以在较大的轴间距和多轴间传递动力,从而使电子设备在展开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驱动机构140还可以包括减速器145,减速器145与驱动源141的输出轴同轴设置,其能够获得更小的转速,以此增大转矩,更有力地驱动传动带144运动。此外,减速器145、传动带144、第一齿轮142和第二齿轮143均可以设置为两组,两组传动带144、第一齿轮142和第二齿轮143分别对应柔性显示屏130的两侧设置,从而同时对柔性显示屏130的两侧施加驱动力,以使柔性显示屏130更稳定地运动。
在电子设备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主要通过自身的结构将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电子设备的外表面,从而进行散热;当驱动机构140驱动柔性显示屏130和第二壳体12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运动以使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散热孔121和第二散热孔122均处于裸露状态,第一散热孔121和第二散热孔122导通且与外界相连通以形成散热通道,电子设备中的热量可以先被传递到散热通道中,散热通道中的热空气在第一散热孔121和第二散热孔122的对流作用下流动到外界环境中,从而可以使电子设备的温度降低;并且,该展开状态下,电子设备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结构将热量传递到电子设备的外表面进行散热,使得导热和对流同时进行,从而可以大幅度并且快速地降低电子设备的温度,因此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电子设备因显示区域变大而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散出,如此更有利于改善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支架150和第二支架160,第一支架150与第二支架160滑动连接,第一支架150与第一壳体110相连,第二支架160与第二壳体120相连,即第二支架160与第一支架150可以发生相对滑动。第二支架160与柔性显示屏130接触,驱动机构140通过第二支架160驱动第二壳体120移动。该第一支架150和第二支架160能够为柔性显示屏130提供支撑力,使柔性显示屏130的有效显示区域的表面更加平整,同时用户在进行触控操作时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传动带144与第二支架16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选择,例如第二支架160的端部可以直接粘接在传动带144的侧面,但是此种连接方式下,由于传动带144较薄,传动带144与第二支架160的连接面积较小,两者的连接强度不高。鉴于此,其他实施例中,传动带144设有沿第一齿轮142的轴线方向凸出的延伸部144a,第二支架160设有连接部163,连接部163沿第二支架160的移动方向延伸,延伸部144a与连接部163相连,传动带144通过延伸部144a驱动第二支架160移动。这里的延伸部144a不会影响第一齿轮142及第二齿轮143与传动带144之间的配合,因此可以优化延伸部144a的形状、尺寸以及延伸部144a与连接部163的连接位置,使得延伸部144a与连接部163的连接面积更大,从而提升两者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延伸部144a具有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三面和第四面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背向设置,第三面可以与传动带144的外表面平齐,第四面可以相对于传动带144的内表面凹陷,从而既保证延伸部144a具有足够的厚度,同时也可以为连接部163预留较大的设置空间。连接部163可以与延伸部144a的第四面相连,该第四面的尺寸可以设置得较大,从而增加连接部163与延伸部144a的连接面积。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50设有配合槽156,连接部163与配合槽156滑动配合。传动带144带动第二支架160运动的过程中,配合槽156可以限制第二支架160的运动方向,从而实现导向作用。进一步地,配合槽156内设有滚珠,连接部163通过滚珠与配合槽156配合。连接部163和配合槽156均与滚珠滚动配合,此种配合方式所产生的摩擦力较小,因此可以使得连接部163与配合槽156更顺畅地相对滑动,同时延长两者的寿命。
可选地,第一支架150设有散热腔体151,在电子设备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散热孔121和第二散热孔122均与散热腔体151隔离,此种情况下,电子设备中的热量可以被电子设备自身的结构传递到电子设备的外表面,也就是说,在电子设备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主要依靠导热的方式进行散热;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散热孔121和第二散热孔122均朝向散热腔体151,第一散热孔121和第二散热孔122均与散热腔体151相连通。此种情况下,由于散热腔体151通过第一散热孔121和第二散热孔122与外界环境相连通,因此,散热腔体151中的热空气在第一散热孔121和第二散热孔122的对流作用下流动到外界环境中,从而可以快速地将电子设备中的热量带出电子设备。
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主要依靠其自身导热的方式进行散热,为了能够增大散热面积以及加快散热速度,第一支架150设有滑槽152和连通孔153,第二支架160设有滑轨161,滑轨161与滑槽152配合,且滑轨161与滑槽152之间具有导热间隙170,导热间隙170通过连通孔153与散热腔体151相连通。在此实施例中,散热腔体151中的热量可以通过连通孔153进入导热间隙170,再由导热间隙170将热量扩散到整个第一支架150和第二支架160,如此可以使散热面积增大,进而可以加快电子设备的散热速度。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滑槽152、滑轨161和连通孔153的数量均为多个,各滑轨161和各滑槽152一一对应配合,每个滑槽152设置至少一个连通孔153,各连通孔153均与散热腔体151相连通。在此实施例中,由于连通孔153的数量较多,因此散热腔体151中的热量可以通过不同的连通孔153快速地进入到导热间隙170中,然后由导热间隙170扩散热量,此时电子设备中的热量可以被扩散到电子设备的大部分区域,从而可以避免热量集中在电子设备的部分区域,有利于改善电子设备局部发热严重的问题。在驱动机构140驱动第二支架160移动的过程中,各滑轨161沿着各滑槽152运动,滑槽152为滑轨161的移动提供导向,使第二支架160沿着滑槽152预设的方向移动,避免第二支架160偏移,而使柔性显示屏130的表面出现褶皱;其次,采用此种滑轨161与滑槽152滑动配合的方式,能够使电子设备在收拢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其内部结构更加稳定。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使电子设备的散热面积更大,并且散热更加均匀,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导热件180,第一导热件180可以是由铝制成的部件,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第一支架150背离连通孔153的一面为第一面155,滑槽152贯通至第一面155,第一导热件180设置于第一面155,且覆盖至少一个滑槽152。由于第一导热件180覆盖滑槽152,因此,通过连通孔153进入滑槽152中的热空气可以与第一导热件180接触,然后第一导热件180可以将进入滑槽152中的热空气所携带的热量传递至第一导热件180背离滑槽152的一面,在传递的过程中,热量在第一导热件180上被扩散开,从而可以使散热面积增大,有利于电子设备快速散热。
一种实施例中,覆盖在滑槽152上的第一导热件180为平板结构。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180覆盖在滑槽152上的部分的面积较小,滑槽152中的热空气与第一导热件180的接触面积也较小,因此,容易导致热量传递的速度较慢。因此,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180设有第一凸部181,第一凸部181朝向滑槽152,且第一凸部181向远离连通孔153的一侧凸出。在此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凸部181可以使第一导热件180覆盖在滑槽152上的部分的面积更大,滑槽152中的热空气与第一导热件180的接触面积也会更大,从而可以加快热量的传递速度。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大第一导热件180覆盖在滑槽152上的部分的面积,第一凸部181包括第一凸台181a、第二凸台181b和弧形部181c,第一凸台181a通过弧形部181c与第二凸台181b连接。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凸部181覆盖在滑槽152上的部分的面积更大,因此,滑槽152中的热空气与第一导热件180的接触面积也会更大,从而可以进一步加快第一导热件180传递热量的速度。
一种实施例中,由于滑轨161自身也可以进行热量传递,为了使滑轨161上的热量的传递速度更快,避免热量长时间集中在滑轨161上致使滑轨161老化速度加快,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导热件190,第二导热件190可以是由铝制成的部件,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滑轨161背离连通孔153的一面为第二面162,第二导热件190覆盖至少部分第二面162。此实施例中,第二导热件190可以将传递到滑轨161上的热量再快速地传递到滑槽152中,如此可以避免热量长时间停留在滑轨161上,从而可以避免滑轨161快速老化,有利于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大第二导热件190导热面积,第二导热件190背离滑轨161的一面可以设有第二凸部191,从而可以使第二导热件190的热交换面积进一步增大,如此有利于加快第二导热件190的热交换速度。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滑轨161背离连通孔153的一面为第二面162,第二面162可以为平面。在此实施例中,由于第二面162为平面,因此,第二面162的热交换面积较小。因此,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面162可以设有凹槽161a,凹槽161a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滑轨161的延伸方向,凹槽161a的两端分别贯通至滑轨161的两端。此实施例中,通过凹槽161a可以增大滑轨161的热交换面积,并且可以通过凹槽161a使热量在滑轨161延伸的方向上流动起来,从而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此外,设置凹槽161a可以减小滑轨161的体积,进而可以减小电子设备的质量,使电子设备更加轻盈。
一种实施例中,如果散热腔体151中的热量分布不均,则容易导致电子设备局部发烫。因此,为了使电子设备中的热量分布更加均匀,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均热板200,散热腔体151位于均热板200与第一支架150之间。均热板200可以将热量均匀地分散在散热腔体151中,从而可以避免热量聚集,有利于改善电子设备的局部区域发热严重的问题。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改善电子设备的导热效果,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石墨导热片210,第一支架150设有容纳槽154,均热板200设置于容纳槽154内,石墨导热片210的一部分覆盖至少部分第一支架150,石墨导热片210的另一部分覆盖至少部分均热板200。在此实施例中,散热腔体151中的热量可以通过均热板200传递到石墨导热片210上,然后再通过导热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外界环境中。利用石墨导热片210不仅可以将热量扩散开还可以提升热量的传递速度。此外,将均热板200设置于容纳槽154内,减小了均热板200所占用的空间,因此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主板230设有元器件231,元器件231与均热板200之间具有间隙。这里的元器件23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此实施例中,由于元器件231与均热板200之间存在间隙,因此热量需要通过空气传递,而空气的导热系数较低,导热性能较差,因此,元器件23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无法被快速地传递到散热腔体151中。因此,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导热件220,元器件231通过第三导热件220与均热板200接触。第三导热件220可以是由铝制成的部件,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在此实施例中,元器件231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三导热件220快速地传递给均热板200,均热板200将热量传递到散热腔体151内,之后再通过对流散热或者导热散热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外界环境中。由此可见,通过第三导热件220可以使元器件231产生的热量被快速地导出电子设备。
一种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散热孔121和第二散热孔122设置于第二壳体120,散热腔体151设置于第一支架150,第一支架150又与第一壳体110相连,因此散热腔体151的端口与第一散热孔121和第二散热孔122之间需要预留间隙,以便于第二支架160相对于第一支架150滑动,当电子设备进行对流散热时,气流容易通过间隙进入电子设备中,如此不利于改善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因此,电子设备还包括密封件240,密封件240设置于第一支架150,密封件240环绕散热腔体151的端口,密封件240设有通孔241,且密封件240与第二壳体120密封配合。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散热孔121通过通孔241与散热腔体151连通,第二散热孔122通过通孔241与散热腔体151连通。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密封件24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分别对应第一散热孔121和第二散热孔122设置。在此实施例中,由于散热腔体151通过密封件240的通孔241连通第一散热孔121,以及通过密封件240的通孔241连通第二散热孔122,因此,在电子设备进行对流散热的时候,气流直接通过通孔241流出电子设备,而无法通过间隙进入电子设备中,从而有利于改善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
另一种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改善电子设备在对流方式下的散热效果,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风扇250,风扇250设置于散热腔体151内。当电子设备通过对流的方式散热时,驱动风扇250转动可以使散热腔体151中的气流的流动速度加快,从而可以快速地将热量带出电子设备。因此,通过设置风扇250可以进一步改善电子设备在对流方式下的散热效果。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110的卷簧260、主板230、电池270和音腔支架280。卷簧260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10相连,卷簧260的另一端与柔性显示屏130相连,在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向收拢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卷簧260通过自身的回缩力不断地收纳退回的柔性显示屏130,从而使未退回的柔性显示屏130始终处于紧绷状态,从而可以防止因柔性显示屏130松弛而出现褶皱。驱动机构140可以通过柔性主板与该主板230连接,而电池270可以通过板对板连接器与主板230相连,该板对板连接器具有轻薄的特点,音腔支架280可以用来支撑音腔,可以减小音腔的振动对电子设备带来的影响。另外,该主板230、电池270和音腔支架280依次排列,且并排设置,从而使电子设备的厚度较薄,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电子游戏机等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相对设置;
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段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且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二段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配合;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运动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在收拢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收拢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壳体覆盖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均处于裸露状态,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导通且与外界相连通以形成散热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且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柔性显示屏接触,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支架驱动所述第二壳体移动;
所述第一支架设有散热腔体,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收拢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均与所述散热腔体隔离;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均朝向所述散热腔体,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均与所述散热腔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设有滑槽和连通孔,所述第二支架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配合,且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之间具有导热间隙,所述导热间隙通过所述连通孔与所述散热腔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导热件,所述第一支架背离所述连通孔的一面为第一面,所述滑槽贯通至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导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且覆盖至少一个所述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件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朝向所述滑槽,且所述第一凸部向远离所述连通孔的一侧凸出;
所述第一凸部包括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弧形部,所述第一凸台通过所述弧形部与所述第二凸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导热件,所述滑轨背离所述连通孔的一面为第二面,所述第二导热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二导热件背离所述滑轨的一面设有第二凸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背离所述连通孔的一面为第二面,所述第二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所述凹槽的两端分别贯通至所述滑轨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均热板,所述散热腔体位于所述均热板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石墨导热片,所述第一支架设有容纳槽,所述均热板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石墨导热片的一部分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石墨导热片的另一部分覆盖至少部分所述均热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导热件,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板设有元器件,所述元器件通过所述第三导热件与所述均热板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密封件环绕所述散热腔体的端口,所述密封件设有通孔,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壳体密封配合;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散热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散热腔体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散热腔体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腔体内。
CN202110495924.3A 2021-05-07 2021-05-07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3295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5924.3A CN113329590B (zh) 2021-05-07 2021-05-07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5924.3A CN113329590B (zh) 2021-05-07 2021-05-07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9590A CN113329590A (zh) 2021-08-31
CN113329590B true CN113329590B (zh) 2022-10-11

Family

ID=77414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95924.3A Active CN113329590B (zh) 2021-05-07 2021-05-07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95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3543A1 (ko) * 2021-12-16 2023-06-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방열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869982U (zh) * 2020-07-31 2021-04-02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12654194A (zh) * 2021-01-13 2021-04-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保护壳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53777A1 (en) * 2013-12-03 2015-06-04 Nvidi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both inflexible display screen and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KR102481292B1 (ko) * 2018-04-13 2022-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209563090U (zh) * 2018-11-30 2019-10-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0493396A (zh) * 2019-08-12 2019-11-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587016B (zh) * 2020-05-29 2021-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2463729U (zh) * 2020-07-07 2021-02-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902025B (zh) * 2020-08-03 2022-10-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背夹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2291954B (zh) * 2020-10-30 2022-05-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869982U (zh) * 2020-07-31 2021-04-02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12654194A (zh) * 2021-01-13 2021-04-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保护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9590A (zh)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80259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EP2026126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projector
CN106793669A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通信设备
CN109817106B (zh) 显示装置
CN113329590B (zh) 电子设备
CN109168302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WO2021114823A1 (zh) 散热装置
CN110190033A (zh) 一种电子产品用芯片固定装置
CN112118718A (zh) 电子设备及其散热方法
CN111565548A (zh) 散热装置
CN212137305U (zh) 无线充电设备
US11903169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1031756A (zh) 电子设备
CN111902025B (zh) 散热背夹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3752686U (zh) 电子设备
CN212278662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101959377B (zh) 壳体结构
CN114035664A (zh) 散热系统及设备
JP2007265800A (ja) 充電台
JP2006332148A (ja) 冷却装置
CN112601424B (zh) 散热背夹
CN113423242A (zh) 电子设备
CN219320991U (zh) 一种自带散热结构的电子显示器
CN217213547U (zh) 电子设备
WO2024027698A1 (zh) 可折叠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