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9250B - 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播放系统 - Google Patents

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播放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9250B
CN113329250B CN202110587071.6A CN202110587071A CN113329250B CN 113329250 B CN113329250 B CN 113329250B CN 202110587071 A CN202110587071 A CN 202110587071A CN 113329250 B CN113329250 B CN 1133292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end module
multimedia data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 fro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870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9250A (zh
Inventor
刘科洋
缪敬
邓朝明
冯涛
邱超
马丽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870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92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9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925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6646 priority patent/WO202224750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9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92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26The peripheral being portable, e.g. PDAs or mobile 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5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for remote control of applia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02Content synchronisation processes, e.g. decoder synchronisation
    • H04N21/4307Synchronising the rendering of multiple content streams or additional data on devices, e.g. synchronisation of audio on a mobile phone with the video output on the TV scre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播放系统的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播放系统,播放系统的第一电子设备运行播放应用的第一应用前端模块,第二电子设备运行播放应用的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方法包括:第一应用前端模块从应用后端模块获取第一多媒体数据,并显示第一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界面;在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输入操作时,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第一输入操作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将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应用后端模块;应用后端模块根据第一控制指令获取第二多媒体数据,并将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给第二应用前端模块;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显示第二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二显示界面。

Description

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播放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播放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能够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当用户拥有多个电子设备时,多个电子设备之间互相通信、甚至功能交互成为可能。例如,当前,用户能够将智能手机上显示的内容投屏到智能电视上显示,或者通过云网络将智能手机上的内容同步到智能电视上显示。由于智能电视的屏幕通常更大,因此能够使用户获得更好的观赏体验。
然而,投屏方式中,智能手机与智能电视之间数据传输量大,且对用户操作的响应不及时。而通过云网络同步的方式中,由于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处于不同的网络中,有时候会由于网络环境差异而导致两个电子设备的数据不一致,从而导致数据同步失败或者功能异常。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播放系统,能够保证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同步,并且相对于投屏而言,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量更小,从而数据传输效率更高,对用户操作进行响应的实时性也更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播放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运行播放应用的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运行所述播放应用的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从所述应用后端模块获取第一多媒体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界面;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输入操作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应用后端模块;
所述应用后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获取第二多媒体数据,并将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
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显示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二显示界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播放系统,该播放系统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中,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应用前端模块、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应用前端模块都从应用后端模块获取多媒体数据,也即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直接进行数据传输,能够避免由于网络环境差异而导致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获取到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保证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同步,并且相对于投屏而言,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量更小,从而数据传输效率更高,对用户操作进行响应的实时性也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一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二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三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四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交互场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诸如“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分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相关技术中,多个电子设备之间协同操作,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存在高延时、低效率等问题。比如,手机和电视之间的协同操作,如果二者之间是直接传输数据,二者之间需要传输大量的数据,导致传输时长较长,传输效率低下,最终会使用户感受到手机和电视协同操作时有卡顿的感觉。
又比如,手机和电视都把需要发送的数据传输到云端,然后手机和电视都从云端下载需要获取的数据,从而实现手机和电视的协同操作,但是手机和电视与云端传输数据的时候,会产生较长的传输时长,传输效率低下,最终会使用户感受到手机和电视协同操作时有卡顿的感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播放系统。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场景示意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中包括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以及服务器。其中,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之间可以传输数据,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之间传输的数据可以是操作指令、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数据等数据,也就是说,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之间传输的数据量较小。
智能电视和服务器之间可以传输视频数据、图片数据等播放数据,播放数据拥有较大的数据量,智能电视在获取到播放数据之后,可以根据播放数据生成播放画面、播放图片。
用户可以通过操控智能手机来操控智能电视。比如,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连接之后,智能电视会将视频软件的用户界面数据传输到智能手机上,智能手机根据用户界面数据在手机本地生成一个适应于手机屏幕比例的显示界面。当用户操控手机上的显示界面时,智能手机根据用户的操作向智能电视发送对应的操控指令,智能电视在接收到操控指令后,会从服务器获取播放数据,智能电视根据播放数据播放对应的电视节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之间需要发送的数据量较小,因此智能电视接收到智能手机发送的操控指令拥有较低的延迟,同时智能电视根据操控指令从服务器获取对应的播放数据,能够实现快速播放。从而降低了播放系统控制的延迟,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最终使得用户用智能手机控制智能电视时拥有实时控制响应的体验。
为了更加详细的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请继续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播放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及服务器,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应用前端模块,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视频播放装置、笔记本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可以理解为是同一个应用中的两个模块。比如该应用可以是播放应用,应用前端模块负责用户界面展示和用户交互,应用前端模块还包含用户界面布局及其它显示需要的资源文件、交互/展示相关的逻辑实现等内容,应用前端不涉及具体的业务实现,应用前端模块可以进行独立安装部署,比如,应用前端模块部署在第一电子设备上为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应用前端模块部署在第二电子设备上为第二应用前端模块。
而应用后端模块负责具体的业务实现,比如,应用后端模块负责业务逻辑处理、数据处理,配置管理等。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安装在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及应用后端模块,都属于同一个应用对应的模块。
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应用后端模块可以和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需要进行协同控制的时候,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可以相互扫描,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在相互确认身份之后,二者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此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确定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具备支持协同操作控制应用。具体的,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扫描第二电子设备上是否安装有支持界面拉远的应用,支持界面拉远的应用可以是视频播放应用、图片播放应用等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运行第一界面拉远管理服务,第二电子设备运行第二界面拉远管理服务,第一界面拉远管理服务通过第二界面拉远管理服务获取第二电子设备上支持界面拉远的应用列表。
在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应用列表的选择操作时,比如在支持界面拉远的应用列表中选择播放应用,此时第一界面拉远管理服务生成应用获取请求,并将应用获取请求发送给第二界面拉远管理服务。
比如,在第二电子设备上,用户选择了视频播放应用A来实现界面拉远,则第一界面拉远管理服务生成获取视频播放应用A的获取请求,将获取视频播放应用A的获取请求发送给第二界面拉远管理服务。
第二界面拉远管理服务根据应用获取请求拉起应用后端模块,并从应用后端模块获取第一应用前端模块的统一资源标识符,并将统一资源标识符发送给第一界面拉远管理服务,第一界面拉远管理服务根据统一资源标识符获取第一应用前端模块。
比如,第二界面拉远管理服务在接收到获取请求之后,会将视频播放应用A对应的第一应用前端模块的统一资源标识符发送给第一界面拉远管理服务。其中统一资源标识符可以包含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对应的下载链接,或者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存储位置。第一界面拉远管理服务可以根据下载链接在云端下载视频播放应用A对应的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或者第一界面拉远管理服务通过存储位置从第二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获取第一应用前端模块。
若第一电子设备上已经安装有视频播放应用A对应的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则可以建立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之间的通信,以便于后续执行播放系统的控制操作。
应用后端模块可以和服务器连接,当第二电子设备需要播放某一节目时,第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后端应用模块向服务器发送获取请求,服务器可以将该节目对应的播放数据发送至应用后端模块,应用后端模块可以对播放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播放数据发送至第二应用前端模块,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根据处理后的播放数据生成播放画面,从而实现播放该节目。
为了更加详细的了解第一应用前端模块与应用后端模块的连接以及第二应用前端模块与应用后端模块的连接。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第二应用前端模块中包含后端应用程序接口(back-end api)、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proxy和RPC(remote procedure call)proxy,也就是进程间通信代理和远程过程调用代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之间不能直接通过Android定义接口语言(AIDL,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实现通信,而是先通过后端应用程序接口来实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之间的通信,后端应用程序接口能够屏蔽IPCproxy和RPCproxy之间的差异,然后通过跨进程通信方式实现第二应用前端和应用后端之间的通信。
具体的,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可以采用IPCproxy来实现和应用后端模块的通信。
第一应用前端模块通过后端应用程序接口来实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之间的跨终端通信,当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跨终端通信时,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可以采用RPCproxy实现与应用后端通信。
应用后端模块包括IPCserver和RPCserver,也就是进程间通信服务和远程过程调用服务,如果应用后端模块是和第二前端应用模块之间进行通信,则可以采用IPCserver。如果应用后端模块和第一前端应用模块之间进行通信,则可以采用RPCserver。
需要说明的是,IPCserver和RPCserver不参与具体业务的实现,而是将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和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发送的数据透传给后端接口实现(Back-endImpl,Back-endimplement)。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应用前端模块与应用后端模块之间的通信,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之间的通信,可以根据实际的传输需求、业务需求等需求来具体设置,以上只是例举,并不局限于本申请中各个模块之间采用不同的通信接口实现通信。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一流程示意图。在播放系统中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运行播放应用的第一应用前端模块,第二电子设备运行所述播放应用的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该播放系统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10、第一应用前端模块从应用后端模块获取第一多媒体数据,并显示第一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界面。
当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第一应用前端模块从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后端模块获取第一多媒体数据。具体的,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可以采用远程过程调用的方式来传输第一多媒体数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向应用后端模块发送第一多媒体数据获取请求,应用后端模块根据第一多媒体数据获取请求向第一应用前端模块返回第一多媒体数据,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第一多媒体数据以及预设显示布局生成第一显示界面,并显示第一显示界面。
比如,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有第一多媒体数据,第一多媒体数据可以包括用户界面数据,应用后端模块将第一多媒体数据传输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在接收到第一多媒体数据之后,可以根据第一应用前端可以将设置好的预设显示布局和第一多媒体数据绑定,从而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生成第一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界面。
其中,第一多媒体数据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从服务器上获取的,比如,播放应用为需要联网的视频播放应用,第二电子设备通过连接服务器,从服务器中获取第一多媒体数据。第一多媒体数据还可以第二电子设备本地存储的,比如播放应用为无需联网的视频播放应用,该播放应用的第一多媒体数据就存储在第二电子设备本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应用前端可以获取第一电子设备的屏幕比例,然后根据屏幕比例来生成对应的预设显示布局,比如将第一电子设备的屏幕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可以显示不同的信息。在第一应用前端模块获取到第一多媒体数据之后,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可以将第一多媒体数据和预设显示布局绑定,从而生成第一显示界面。
220、在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输入操作时,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第一输入操作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将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应用后端模块。
在第一电子设备中生成第一显示界面之后,用户可以对第一显示界面进行操作,比如点击、滑动、按压以触发对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输入操作。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输入操作之后,生成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通过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将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应用后端模块。
比如,第一控制指令可以是播放视频、播放下一集等播放指令,第一控制指令还可以是切换页面、查看视频详情等基础操作指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用户的第一输入操作为点击某一视频播放时,此时在第一电子设备上可以不播放该视频,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可以生成一个占位符来作为该播放的视频的页面,从而实现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显示界面仍然是播放应用的应用显示页面,用户可以在应用显示界面上查看其他内容,比如查看其他版块的视频详情页。
230、应用后端模块根据第一控制指令获取第二多媒体数据,并将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给第二应用前端模块。
应用后端模块在获取到第一控制指令之后,可以向服务器发出获取请求,服务器根据获取请求向应用后端模块发送对应的第二多媒体数据,应用后端模块在接收到第二多媒体数据之后,将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给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具体的,应用后端模块可以通过进程间通信来将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
另外,第二多媒体数据还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本地储存的多媒体数据,应用后端模块在确定好本地存储器中的第二多媒体数据之后,通过进程间通信的方式。第二多媒体数据可以是视频、图片等数据。
240、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显示第二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二显示界面。
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在获取到第二多媒体数据之后,可以对第二多媒体数据对应的具体内容进行展示,比如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
比如,第二多媒体数据是从服务器获取的视频播放应用的首页展示内容数据,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可以生成对应的页面布局,然后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将对应的页面布局和第二多媒体数据进行绑定,从而可以展示出该视频播放应用的首页界面。
又比如,第二多媒体数据为视频数据,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可以直接对该视频数据进行展示,使得第二电子设备能够播放输出第二多媒体数据对应的视频画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应用前端模块、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应用前端模块都从应用后端模块获取多媒体数据,也即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直接进行数据传输,能够避免由于网络环境差异而导致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获取到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保证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同步,并且相对于投屏而言,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量更小,从而数据传输效率更高,对用户操作进行响应的实时性也更高。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二流程示意图。在步骤240之后,即在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显示第二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二显示界面之后,该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10、第一应用前端模块继续显示第一显示界面。
此时,第一应用前端模块继续显示第一显示界面,比如第一显示界面是播放应用的应用显示界面。
320、在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二输入操作时,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第二输入操作生成第三显示界面,并显示第三显示界面。
用户对第一显示界面进行第二输入操作时,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用户对应的第二输入操作。比如用户在第一显示界面中点击查看其他节目的详情、或者在第一显示界面中查找其他类型的视频等等。
此时第一显示界面会根据用户的操作变化发生改变,第一应用前端模块生成第三显示界面,并显示第三显示界面。比如,用户第一显示界面中使用搜索功能搜索了另一个电视节目,此时第一界面会发生改变,跳转到第三显示界面,在第三显示界面中有另一个电视节目对应的详情页。
330、在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显示第三显示界面时,第二应用前端模块继续显示第二显示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第二应用前端显示的第二显示界面是正在播放的视频画面。
比如,第二显示界面为用户通过第一输入操作控制播放的一个视频播放界面,而此时用户需要继续观看该视频,但是又想查看下一个想要播放的视频,此时在第二电子设备上可以继续播放该视频,而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上,通过第二输入操作能够查看其他视频的详情,也就是进入了第三显示界面。这样就实现了用户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观看正在播放的视频,在第一电子设备上查看下一个需要播放的视频。其中,第三显示界面可以理解为是没有播放视频的静态界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能够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的协同操作,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在播放视频的时候,用户可以通过第一电子设备继续查看视频播放应用中其他视频的详情页、或者执行其他操作,从而在第一电子设备上进入第三显示界面。通过该方式,在用户没有点开对视频的播放、暂停操作时,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一电子设备之间无需传输一些数据,从而提高了播放系统的协同控制的效率。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三流程示意图。在步骤240之后,即在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显示第二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二显示界面之后,该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410、第一应用前端模块继续显示第一显示界面。
此时,第一应用前端模块继续显示第一显示界面,比如第一显示界面是视频播放应用的应用显示界面。
420、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播放控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户根据第一输入操作为点击播放某一视频的时候,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可以在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对应的播放控件,比如暂停、下一集、上一集、快进、快退、退出等播放控件。还可以显示播放其他视频的播放控件。
430、在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播放控件的第三输入操作时,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第三输入操作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将第二控制指令发送给应用后端模块。
用户对播放控件进行第三输入操作时,第一应用前端会根据接收到的第三输入操作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比如,用户在播放控件上点击了暂停、切换下一集、切换上一集、快进、快退、退出中的某一个按键。
此时,说明用户需要对第二电子设备正在播放的视频进行控制,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第三输入操作生成对应的第二控制指令,然后将第二控制指令发送给应用后端模块。
440、应用后端模块根据第二控制指令生成第三控制指令,并将第三控制指令发送给第二应用前端模块。
比如,后端应用模块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之后,如果第二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为切换下一集,则生成的第三控制指令是让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播放下一集的指令。
如果第二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为退出,则说明要退出播放视频,此时第三控制指令是指示第二应用前端退出播放视频的指令。
在应用后端模块生成第三控制指令之后,将第三控制指令发送给第二应用前端模块。
450、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执行第三控制指令。
比如,第三控制指令为播放下一集的时候,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停止对上一集对应的多媒体数据进行展示,而是获取下一集的多媒体数据,从而播放下一集内容。
比如,第三控制指令为退出播放的时候,则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根据第三控制指令停止对正在播放的视频的播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电子设备点击播放控件的对应按键,从而发送第二控制指令给第二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控制指令实现对正在播放的视频的控制。此时,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传输的第二控制指令数据量极小,能够快速实现用户通过第一电子设备控制第二电子设备的视频播放,数据传输效率更高,对用户操作进行响应的实时性也更高。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四流程示意图。在步骤230之后,即在应用后端模块根据第一控制指令获取第二多媒体数据,并将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给第二应用前端模块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510、应用后端模块还将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给第一应用前端模块。
在应用后端模块根据第一控制指令获取第二多媒体数据,并将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给第二应用前端模块之后,应用后端模块还可以将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第二多媒体数据并非是播放视频时的播放数据,而是播放应用进入不同页面时的用户界面、界面内容对应的数据,也就是静态画面对应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户输入第一输入操作时,可能是点进视频播放应用的一个版块,比如视频播放应用有电影、电视剧、动漫等版块,用户点进去一个版块时,这个版块内显示的都是相关的内容。
后端应用模块根据第一输入操作从服务器或本地获取第二多媒体数据,第二多媒体数据包括用户想要查看到的页面内容数据,然后后端应用模块将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给第一应用前端模块。
520、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显示第二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四显示界面。
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在接收到第二多媒体数据时,可以将第一应用前端生成的对应的显示布局和第二多媒体数据进行绑定,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在完成对第二多媒体数据的绑定之后,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可以显示出第二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四显示界面。其中第四显示界面为静态显示界面。
530、在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第四显示界面的第四输入操作时,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第四输入操作退出第四显示界面,并根据第四输入操作生成第四控制指令,并将第四控制指令发送给应用后端模块。
用户可以对第四界面进行第四输入操作,此时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第四输入操作退出第四显示界面。比如用户从节目1的详情界面中退出,用户点击退出按键,退出节目1的详情界面,节目1的详情界面为第四显示界面。
然后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第四输入操作生成第四控制指令,并将第四控制指令发送给应用后端模块。比如,用户点击退出节目1的详情界面,则根据用户的点击操作生成第四控制指令,第四控制指令就是退出节目1的详情界面,并将第四控制指令发送给应用后端模块。
540、应用后端模块将第四控制指令发送给第二应用前端模块。
在应用后端模块接收到第四控制指令后,将第四控制指令发送给第二应用前端模块,从而控制第二应用前端模块。
550、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根据第四控制指令退出第二显示界面。
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接收到第四控制指令后,得到退出节目1的详情界面的指令,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停止加载节目1详情界面对应的第二多媒体数据。从而退出第二显示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第一电子设备屏幕显示比例生成的第一页面布局,则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将第一页面布局和第二多媒体数据绑定生成第四显示界面。
而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根据第二电子设备屏幕显示比例生成的第二页面布局,则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将第二页面布局和第二多媒体数据绑定生成第二显示界面。
由于第一页面布局和第二页面布局的不同,则第二显示界面和第四显示界面的布局显示也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上浏览静态显示页面时,通过发送控制指令给第二电子设备,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和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相同内容的静态显示页面。而控制指令的数据量极小,从而可以快速实现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使得数据传输效率更高,对用户操作进行响应的实时性也更高。
为了更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交互场景示意图。
图8所示的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播放系统控制的一个场景。在该交互场景中,第一电子设备已经和第二电子设备处于连接状态。第一应用前端和应用后端可通信连接,第二应用前端和应用后端可通信连接,应用后端模块和服务器可通信连接。
此时,当第二电子设备上的播放应用打开时,应用后端模块从服务器中获取UI数据,该UI数据可以是播放应用打开时首页显示界面对应的UI数据。然后应用后端模块将UI数据发送给第二应用前端模块,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根据UI数据生成第二主页,第二主页是第二电子设备屏幕显示的主页。
同时,应用后端模块将UI数据发送给第一前端应用模块,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UI数据生成第一主页,第一主页是第一电子设备屏幕显示的主页。第一主页和第二主页都是播放应用的首页,也就是说一主页和第二主页显示的内容相同,而一主页和第二主页显示的布局不同。
用户通过点击播放第一主页上的某一视频,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用户的点击操作生成播放指令,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将播放指令发送给应用后端模块。应用后端模块接收到播放指令后,向服务器获取该视频对应的播放数据,然后应用后端模块将播放数据传输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
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对播放数据进行播放,从而实现在第二电子设备上播放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点击播放的视频。
此时,第一电子设备上没有播放该视频,而是以占位符的形式来代替播放视频的画面,该占位符对应的可以是透明画面,用户可以继续对第一电子设备进行操作,浏览其他视频的详情页面。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播放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播放系统的控制装置60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610、指令模块620、第二获取模块630、显示模块640。其中,第一获取模块610、指令模块620设置在第一电子设备中,第二获取模块630、显示模块640设置在第二电子设备中。
第一获取模块610,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从所述应用后端模块获取第一多媒体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界面。
当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连接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第一应用前端模块从第二电子设备的应用后端模块获取第一多媒体数据。具体的,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可以采用远程过程调用的方式来传输第一多媒体数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获取模块610向应用后端模块发送第一多媒体数据获取请求,应用后端模块根据第一多媒体数据获取请求向第一应用前端模块返回第一多媒体数据,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第一多媒体数据以及预设显示布局生成第一显示界面,并显示第一显示界面。
指令模块620,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输入操作时,通过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输入操作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应用后端模块。
在第一电子设备中生成第一显示界面之后,用户可以对第一显示界面进行操作,比如点击、滑动、按压以触发对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输入操作。指令模块620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输入操作之后,生成对应的第一控制指令,通过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将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应用后端模块。
比如,第一控制指令可以是播放视频、播放下一集等播放指令,第一控制指令还可以是切换页面、查看视频详情等基础操作指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用户的第一输入操作为点击某一视频播放时,此时在第一电子设备上可以不播放该视频,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可以生成一个占位符来作为该播放的视频的页面,从而实现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显示界面仍然是播放应用的应用显示页面,用户可以在应用显示界面上查看其他内容,比如查看其他版块的视频详情页。
第二获取模块630,用于通过所述应用后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获取第二多媒体数据,并将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
第二获取模块630在获取到第一控制指令之后,可以向服务器发出获取请求,服务器根据获取请求向应用后端模块发送对应的第二多媒体数据,应用后端模块在接收到第二多媒体数据之后,将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给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具体的,应用后端模块可以通过进程间通信来将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
另外,第二多媒体数据还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本地储存的多媒体数据,应用后端模块在确定好本地存储器中的第二多媒体数据之后,通过进程间通信的方式。第二多媒体数据可以是视频、图片等数据。
显示模块640,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显示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二显示界面。
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在获取到第二多媒体数据之后,显示模块640可以对第二多媒体数据对应的具体内容进行展示,比如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
比如,第二多媒体数据是从服务器获取的视频播放应用的首页展示内容数据,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可以生成对应的页面布局,然后显示模块640模块将对应的页面布局和第二多媒体数据进行绑定,从而可以展示出该视频播放应用的首页界面。
又比如,第二多媒体数据为视频数据,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可以直接对该视频数据进行展示,使得第二电子设备能够播放输出第二多媒体数据对应的视频画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应用前端模块、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应用前端模块都从应用后端模块获取多媒体数据,也即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直接进行数据传输,能够避免由于网络环境差异而导致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获取到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保证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同步,并且相对于投屏而言,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量更小,从而数据传输效率更高,对用户操作进行响应的实时性也更高。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0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包括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710、输入单元720、显示单元730、包括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740、以及电源75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其中:
存储器71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74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1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71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71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71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740和输入单元720对存储器710的访问。
输入单元72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具体地,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输入单元720可包括触敏表面以及其他输入设备。触敏表面,也称为触摸显示屏或者触控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敏表面上或在触敏表面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敏表面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740,并能接收处理器74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敏表面。除了触敏表面,输入单元72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73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电子设备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显示单元730可包括显示面板,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进一步的,触敏表面可覆盖显示面板,当触敏表面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74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74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0中,触敏表面与显示面板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敏表面与显示面板集成而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
处理器740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71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71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74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优选的,处理器74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740中。
电子设备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75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74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75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
尽管未示出,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740会按照如下的指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应用程序的进程对应的可执行文件加载到存储器710中,并由处理器740来运行存储在存储器710中的应用程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
第一电子设备运行播放应用的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运行所述播放应用的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
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从所述应用后端模块获取第一多媒体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界面;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输入操作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应用后端模块;
所述应用后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获取第二多媒体数据,并将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
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显示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二显示界面。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指令来完成,或通过指令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指令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由处理器进行加载和执行。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多条指令,该指令能够被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例如,该指令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第一电子设备运行播放应用的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运行所述播放应用的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
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从所述应用后端模块获取第一多媒体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界面;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输入操作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应用后端模块;
所述应用后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获取第二多媒体数据,并将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
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显示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二显示界面。
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由于该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指令,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因此,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详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播放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放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运行播放应用的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运行所述播放应用的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所述应用后端模块均属于同一应用对应的模块,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扫描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内支持界面拉远的应用列表;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根据所述应用列表确定目标应用,并获取所述目标应用对应的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控制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目标应用的所述应用后端模块;
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从所述应用后端模块获取第一多媒体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界面;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一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一输入操作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应用后端模块;
所述应用后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从服务器或者第二电子设备本地获取第二多媒体数据,并将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
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显示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二显示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包括多媒体播放数据,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显示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二显示界面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继续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显示界面的第二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二输入操作生成第三显示界面,并显示所述第三显示界面;
在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显示所述第三显示界面时,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继续显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继续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在所述第一显示界面上显示播放控件;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所述播放控件的第三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三输入操作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应用后端模块;
所述应用后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生成第三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三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
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执行所述第三控制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包括多媒体详情数据,所述应用后端模块将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之后,还包括:
所述应用后端模块还将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
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显示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四显示界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显示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四显示界面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所述第四显示界面的第四输入操作时,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所述第四输入操作退出所述第四显示界面,并根据所述第四输入操作生成第四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四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应用后端模块;
所述应用后端模块将所述第四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
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根据所述第四控制指令退出所述第二显示界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从所述应用后端模块获取第一多媒体数据,并显示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对应的第一显示界面,包括:
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向所述应用后端模块发送第一多媒体数据获取请求;
所述应用后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获取请求向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返回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
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以及预设显示布局生成第一显示界面,并显示所述第一显示界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后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获取请求向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返回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包括:
所述应用后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获取请求从云端服务器或者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存储器获取第一多媒体数据,并向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返回所述第一多媒体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后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获取第二多媒体数据,并将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包括:
所述应用后端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从云端服务器或者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存储器获取第二多媒体数据,并将所述第二多媒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通过远程过程调用方式与所述应用后端模块通信,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通过跨进程通信方式与所述应用后端模块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运行第一界面拉远管理服务,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运行第二界面拉远管理服务,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运行播放应用的第一应用前端模块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界面拉远管理服务通过所述第二界面拉远管理服务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支持界面拉远的应用列表;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针对所述应用列表的选择操作时,所述第一界面拉远管理服务生成应用获取请求,并将所述应用获取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界面拉远管理服务,其中所述选择操作用于从所述应用列表中选择所述播放应用;
所述第二界面拉远管理服务根据所述应用获取请求拉起所述应用后端模块,并从所述应用后端模块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的统一资源标识符,并将所述统一资源标识符发送给所述第一界面拉远管理服务;
所述第一界面拉远管理服务根据所述统一资源标识符获取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
11.一种播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播放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运行播放应用的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运行所述播放应用的第二应用前端模块和应用后端模块,所述第一应用前端模块、所述第二应用前端模块、所述应用后端模块均属于同一应用对应的模块,所述播放系统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110587071.6A 2021-05-27 2021-05-27 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播放系统 Active CN1133292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7071.6A CN113329250B (zh) 2021-05-27 2021-05-27 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播放系统
PCT/CN2022/086646 WO2022247507A1 (zh) 2021-05-27 2022-04-13 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播放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7071.6A CN113329250B (zh) 2021-05-27 2021-05-27 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播放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9250A CN113329250A (zh) 2021-08-31
CN113329250B true CN113329250B (zh) 2022-09-13

Family

ID=77421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87071.6A Active CN113329250B (zh) 2021-05-27 2021-05-27 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播放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9250B (zh)
WO (1) WO20222475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9250B (zh) * 2021-05-27 2022-09-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播放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11339B1 (ko) * 2001-10-11 2008-03-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그래픽 유저 인터페이스가 구현되는 원격제어 시스템 및방법
US20050108751A1 (en) * 2003-11-17 2005-05-19 Sony Corporation TV remote control with display
US7478198B2 (en) * 2004-05-24 2009-01-13 Intel Corporation Multithreaded clustered microarchitecture with dynamic back-end assignment
KR20100083641A (ko) * 2009-01-14 2010-07-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장치, 방송수신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2223583B (zh) * 2011-06-28 2015-04-22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机遥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425517B (zh) * 2012-05-14 2017-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扩展软件功能的方法、上层软件客户端及拉远功能服务器
CN103281580A (zh) * 2013-05-31 2013-09-04 杨臧健 分离用户界面的电视机遥控方法及其系统
CN111176627A (zh) * 2019-12-06 2020-05-19 深圳市科南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服务的前后端分离的装置与方法
CN112527280B (zh) * 2020-12-16 2023-11-07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界面展示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64620B (zh) * 2021-01-25 2022-06-21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交互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29250B (zh) * 2021-05-27 2022-09-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播放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7507A1 (zh) 2022-12-01
CN113329250A (zh)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88207B2 (en) Automatic camera selection
US9632688B2 (en) Enhanced user interface to transfer media content
WO2018157812A1 (zh) 一种实现视频分支选择播放的方法及装置
JP2023529868A (ja) 共有方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3248925B (zh) 电视接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WO2021189697A1 (zh) 视频展示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US11785304B2 (en) Video preview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103250B1 (en) Highlighting univiewed video messages
CN104484193A (zh) 一种快速启动应用程序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99645A (zh) 具有辅助寻找的视频播放器
CN104025612A (zh) 用以适应遥控器用户接口的方法和设备
US20120081287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application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in
KR20130133980A (ko) 터치스크린을 가진 단말에서 오브젝트 이동 방법 및 장치
US9749585B2 (en) Highlighting unread messages
EP3103251B1 (en) Automatic camera selection
CN112153470B (zh) 一种视频播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24785A (zh) 小程序的语音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63175A (zh) 直播平台的交互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1425466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1966860A (zh) 音频播放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50264305A1 (en) Playback of Interconnected Videos
CN113329250B (zh) 播放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播放系统
CN113986083A (zh) 文件处理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095793A (zh) 一种视频播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84186B (zh) 终端设备、服务器和通信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