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0372A - 用于储能系统的屏障组件和利用屏障组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储能系统的屏障组件和利用屏障组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20372A CN113320372A CN202110181752.2A CN202110181752A CN113320372A CN 113320372 A CN113320372 A CN 113320372A CN 202110181752 A CN202110181752 A CN 202110181752A CN 113320372 A CN113320372 A CN 1133203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load
- panel
- energy storage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CHKCACWOHOZIP-UHFFFAOYSA-N Zinc Chemical compound [Zn] HCHKCACWOHOZI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87 metal hyd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Substances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 nickel metal hydride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5 zin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1 zin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7—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for side impac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62D25/025—Side sill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用于储能系统的屏障组件和利用屏障组件的车辆。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屏障组件包括面板和储能包。面板包括外表面以及与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储能包相对于面板的内表面而与面板间隔开。屏障组件进一步包括中间结构,该中间结构安置在面板的内表面和储能包之间。中间结构被构造成当将负荷施加到面板的外表面时吸收能量,并且被构造成在将负荷施加到面板时通过中间结构沿着多条负荷路径来重新分配负荷。一种车辆包括上文所讨论的屏障组件。车辆包括支撑结构,并且屏障组件联接到该支撑结构。面板的内表面面朝支撑结构。
Description
背景技术
引言
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包括经由储能系统供电的一个或多个电机。所述(一个或多个)电机可操作车辆的各种部件。例如,电机可驱动车辆的一个或多个车轴。
储能系统容纳在车辆内。储能系统可包括经由托盘支撑的电池包(batterypack)。托盘可固定到车辆的框架。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屏障组件。屏障组件包括面板和储能包(energy storage pack)。面板包括外表面以及与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储能包相对于面板的内表面而与面板间隔开。屏障组件进一步包括中间结构,该中间结构安置在面板的内表面和储能包之间。中间结构被构造成当将负荷施加到面板的外表面时吸收能量,并且被构造成在将负荷施加到面板的外表面时通过中间结构沿着多条负荷路径来重新分配负荷。
在一个方面中,中间结构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某些构型中,第一部件安置在面板和第二部件之间。此外,在某些构型中,第二部件安置在第一部件和储能包之间。
在某些构型中,负荷路径包括第一负荷路径以及与第一负荷路径间隔开的第二负荷路径。在一个方面中,第一部件包括被构造成沿着负荷路径来重新分配负荷的第一构型。在某些构型中,第一部件包括被构造成沿着第一负荷路径和第二负荷路径来重新分配负荷的第一构型。在另外的方面中,第二部件包括不同于第一构型的第二构型。第二构型被构造成由于施加到面板的外表面的负荷而响应于经由第一部件施加到第二部件的力来重新分配二次负荷。
在另一个方面中,第一部件限定凹穴。在某些构型中,第一部件能够相对于凹穴压缩,从而引起凹穴响应于施加到面板的外表面的负荷来改变构型并吸收能量。
在另外的方面中,第一部件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在某些构型中,第一部件包括第一侧和相对于第一轴线与第一侧间隔开的第二侧。在一个方面中,凹穴安置在第一部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
在某些构型中,第一轴线横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及储能包。在另一种构型中,第一轴线横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面板和储能包。
在某些构型中,第二部件包括第一侧以及与第二部件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在一个方面中,第二部件的第一侧的至少一部分面向储能包,并且第二部件的第二侧的至少一部分面向第一部件。
在另一个方面中,第二部件限定相对于第二部件的第一侧和/或第二部件的第二侧敞开的通道。在某些构型中,第二部件响应于从第一部件施加到其的力而能够相对于通道变形。在另一种构型中,第二部件由于施加到面板的外表面的负荷而响应于经由第一部件施加到第二部件的力能够相对于通道变形。
在又一方面中,第一部件包括刚性结构,该刚性结构限定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凹穴。在某些构型中,刚性结构能够相对于凹穴中的至少一者压缩,以响应于施加到面板的外表面的负荷来吸收能量。
在一个方面中,刚性结构相对于第一轴线沿着第一部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来闭合凹穴。在某些构型中,刚性结构相对于第一轴线完全包围凹穴中的每一者。
在另一个方面中,第一部件包括第一侧以及与第一部件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在某些构型中,刚性结构部分地包围凹穴中的每一者,使得凹穴相对于第一部件的第一侧和/或相对于第一部件的第二侧敞开。在又一方面中,第二部件的第一侧的至少一部分面向储能包,并且第二部件的第二侧的至少一部分面向第一部件。
根据另外的方面,第二部件限定相对于第二部件的第一侧和/或第二部件的第二侧敞开的多个通道。在某些构型中,第二部件能够相对于通道中的至少一者变形,以响应于经由第一部件施加到第二部件的力来重新分配二次负荷。
在另一个方面中,第一部件包括连接第一部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侧边缘。附加地,在又一方面中,第一部件包括与第一侧边缘间隔开的第二侧边缘,并且第二侧边缘连接第一部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此外,在某些构型中,第一部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与第一部件的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进行协作以呈现外周边。在又一方面中,凹穴中的每一者被第一部件的外周边包围。在某些构型中,第一侧边缘呈现负荷路径中的一者,且第二侧边缘呈现负荷路径中的另一者。
根据另外的方面,第一部件包括:第一端部部分;第二端部部分,其与第一端部部分间隔开;以及中间部分,其安置在第一端部部分和第二端部部分之间。在某些构型中,第一端部部分、第二端部部分和/或中间部分呈现负荷路径中的一者或多者。
在另一个方面中,第一部件包括安置在第一部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的第一壁段。此外,在一个方面中,第一部件包括第二壁段,该第二壁段与第一壁段间隔开并安置在第一部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在又一方面中,第一壁段沿着第一端部部分安置,且第二壁段沿着第二端部部分安置。
在某些构型中,负荷路径包括第一负荷路径和第二负荷路径。在另一个方面中,第一壁段呈现第一负荷路径,且第二壁段呈现第二负荷路径。在某些构型中,负荷路径包括第三负荷路径。
在又一方面中,第一部件的中间部分包括安置在第一部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的第三壁段。在某些构型中,第三壁段安置在第一壁段和第二壁段之间。在另外的方面中,第三壁段呈现第三负荷路径。
根据另一个方面,屏障壁安置在储能包和中间结构之间以将储能包与中间结构分离。
在一个方面中,紧固件附接到面板和第二部件。在另一个方面中,第一部件包括凸缘,该凸缘与紧固件间隔开并与紧固件至少部分地对准。在某些构型中,第一部件相对于负荷的方向而能够在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凸缘朝向紧固件移动使得凸缘将力施加到紧固件,从而从第二部件剪切紧固件。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文所讨论的屏障组件。车辆包括支撑结构,并且屏障组件联接到该支撑结构。面板的内表面面朝支撑结构。
在一个方面中,中间结构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安置在面板和第二部件之间。第二部件安置在第一部件和储能包之间。
在某些构型中,负荷路径包括第一负荷路径以及与第一负荷路径间隔开的第二负荷路径。在某些方面中,第一部件包括被构造成沿着第一负荷路径和第二负荷路径来重新分配负荷的第一构型,并且第二部件包括不同于第一构型的第二构型。第二构型被构造成由于施加到面板的外表面的负荷而响应于经由第一部件施加到第二部件的力来重新分配二次负荷。
在又一方面中,支撑结构包括相对于面板的内表面而与面板间隔开的横梁。第二部件响应于经由第一部件施加到第二部件的力而沿着横梁来重新分配二次负荷。
详细描述和附图或图支持并且描述本公开,但是本公开的权利要求范围仅仅由权利要求限定。虽然已详细描述了用于实施权利要求的最佳模式和其他构型中的一些,但是存在用于实践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公开内容的各种替代性设计和构型。
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1. 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屏障组件,所述屏障组件包括:
面板,其包括外表面以及与所述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
储能包,其相对于所述面板的所述内表面而与所述面板间隔开;以及
中间结构,其安置在所述面板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储能包之间,并且其中,所述中间结构被构造成当将负荷施加到所述面板的所述外表面时吸收能量,并且被构造成在将所述负荷施加到所述面板的所述外表面时通过所述中间结构沿着多条负荷路径来重新分配所述负荷。
2.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中间结构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安置在所述面板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部件安置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储能包之间。
3.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组件,其中:
所述负荷路径包括第一负荷路径以及与所述第一负荷路径间隔开的第二负荷路径;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被构造成沿着所述第一负荷路径和所述第二负荷路径来重新分配所述负荷的第一构型;并且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构型的第二构型,并且所述第二构型被构造成由于施加到所述面板的所述外表面的所述负荷而响应于经由所述第一部件施加到所述第二部件的力来重新分配二次负荷。
4.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部件限定凹穴,并且所述第一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凹穴压缩,从而引起所述凹穴响应于施加到所述面板的所述外表面的所述负荷来改变构型并吸收能量。
5.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侧和相对于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一侧间隔开的第二侧,并且所述凹穴安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
所述第一轴线横穿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面板和所述储能包;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一侧,并且第二侧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一侧相对;
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一侧的至少一部分面向所述储能包,并且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侧的至少一部分面向所述第一部件;并且
所述第二部件限定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侧敞开的通道,并且所述第二部件响应于从所述第一部件施加到其的力而能够相对于所述通道变形。
6.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刚性结构,所述刚性结构限定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凹穴,并且所述刚性结构能够相对于所述凹穴中的至少一者压缩,以响应于施加到所述面板的所述外表面的所述负荷来吸收能量。
7.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侧和相对于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一侧间隔开的第二侧;
所述第一轴线横穿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及所述储能包;并且
所述刚性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轴线沿着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来闭合所述凹穴。
8.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刚性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轴线完全包围所述凹穴中的每一者。
9.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侧以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并且
所述刚性结构部分地包围所述凹穴中的每一者,使得所述凹穴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侧和/或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二侧敞开。
10. 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一侧,并且第二侧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一侧相对;
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一侧的至少一部分面向所述储能包,并且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侧的至少一部分面向所述第一部件;并且
所述第二部件限定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侧敞开的通道,并且所述第二部件由于施加到所述面板的所述外表面的所述负荷而响应于经由所述第一部件施加到所述第二部件的力能够相对于所述通道变形。
11.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
所述第二部件限定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侧敞开的多个通道;并且
所述第二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通道中的至少一者变形,以响应于经由所述第一部件施加到所述第二部件的力来重新分配二次负荷。
12.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第一侧边缘;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侧边缘间隔开的第二侧边缘,并且所述第二侧边缘连接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
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侧边缘和第二侧边缘进行协作以呈现外周边;
所述凹穴中的每一者被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外周边包围;并且
所述第一侧边缘呈现所述负荷路径中的一者,且所述第二侧边缘呈现所述负荷路径中的另一者。
13.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端部部分;第二端部部分,其与所述第一端部部分间隔开;以及中间部分,其安置在所述第一端部部分和第二端部部分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端部部分、所述第二端部部分和/或所述中间部分呈现所述负荷路径中的一者或多者。
14. 根据技术方案13所述的组件,其中:
所述负荷路径包括第一负荷路径和第二负荷路径;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安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的第一壁段;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二壁段,所述第二壁段与所述第一壁段间隔开并安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并且
所述第一壁段呈现所述第一负荷路径,且所述第二壁段呈现所述第二负荷路径。
15. 根据技术方案14所述的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壁段沿着所述第一端部部分安置,且所述第二壁段沿着所述第二端部部分安置;
所述负荷路径包括第三负荷路径;
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中间部分包括安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的第三壁段,并且所述第三壁段安置在所述第一壁段和第二壁段之间;并且
所述第三壁段呈现所述第三负荷路径。
16.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组件,其进一步包括屏障壁,所述屏障壁安置在所述储能包和所述中间结构之间以将所述储能包与所述中间结构分离。
17.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组件:
其中,所述中间结构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被构造成沿着所述负荷路径来重新分配负荷的第一构型;
其中,所述第二部件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构型的第二构型;
进一步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附接到所述面板和所述第二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紧固件间隔开并与所述紧固件至少部分地对准;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部件相对于所述负荷的方向而能够在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凸缘朝向所述紧固件移动使得所述凸缘将力施加到所述紧固件,从而从所述第二部件剪切所述紧固件。
18. 一种车辆,其包括:
支撑结构;
联接到所述支撑结构的屏障组件,并且所述屏障组件包括:
面板,其包括外表面以及与所述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并且所述内表面面朝所述支撑结构;
储能包,其相对于所述面板的所述内表面而与所述面板间隔开;以及
中间结构,其安置在所述面板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储能包之间,并且其中,所述中间结构被构造成当将负荷施加到所述面板的所述外表面时吸收能量,并且被构造成在将所述负荷施加到所述面板的所述外表面时通过所述中间结构沿着多条负荷路径来重新分配所述负荷。
19. 根据技术方案18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中间结构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安置在所述面板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部件安置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储能包之间;
所述负荷路径包括第一负荷路径以及与所述第一负荷路径间隔开的第二负荷路径;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被构造成沿着所述第一负荷路径和所述第二负荷路径来重新分配所述负荷的第一构型;并且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构型的第二构型,并且所述第二构型被构造成由于施加到所述面板的所述外表面的所述负荷而响应于经由所述第一部件施加到所述第二部件的力来重新分配二次负荷。
20. 根据技术方案19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相对于所述面板的所述内表面而与所述面板间隔开的横梁;并且
所述第二部件响应于经由所述第一部件施加到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力而沿着所述横梁来重新分配二次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和屏障组件的示意性图示。
图2是可在图1中使用的屏障组件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不完整横截面图。
图3是第一部件的示意性不完整图示,其中幻线指示第一部件的与紧固件相邻的端部的不同构型。
图4是可在图1中使用的屏障组件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性不完整横截面图。
图5是可在图1中使用的屏障组件的又一示例的示意性不完整横截面图。
图6是可在图1中使用的屏障组件的又一示例的示意性不完整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所有方向性参考(例如,上方、下方、向上、上面、向下、下面、顶部、底部、左侧、右侧、竖直、水平等)用于描述图以帮助读者进行理解,并且不表示对如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例如,位置、取向或使用等)。此外,术语“基本上”可以指代条件、量、值或尺寸等的轻微不精确性或轻微方差,其中的一些在制造方差或公差范围内。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短语“……中的至少一者”应被解释为包括非排他性逻辑“或”,即A和/或B等,这取决于部件的数量。
参考各图,其中,贯穿若干视图,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似或对应的部分,图1中通常示出了可移动平台,诸如车辆10。在图1中还通常示出了用于储能系统14的屏障组件12。可在可移动平台中利用屏障组件12。屏障组件12用于吸收能量并将负荷16重新分配或重引导到某些结构中,以改善围绕储能系统14的刚度,这将在下文进一步讨论。
可移动平台可包括电动动力系18和储能系统14,该储能系统可以是多包储能系统。在图1的示例构型中,电动动力系18为可移动平台的电动推进功能提供动力,该可移动平台是图1中的机动车辆。车辆10的非限制性示例可包括汽车、卡车、摩托车、越野车辆、农用车辆、水运工具、飞机、有轨车辆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可移动平台。将了解,替代地,可使用非车辆应用,诸如农用设备、固定平台、固定或移动发电厂、机器人、输送机、运输平台等。
可在用于车辆或非车辆应用的可再充电型电系统中使用本文中所描述的储能系统14。出于图示性目的,下文中将在机动车辆的背景下描述图1的可移动平台,而不将本教导总体上限制到车辆应用。
继续图1,储能系统14可包括安置在与框架相邻的存储舱22内的储能包20,并且储能包20可被构造成将动力(motive power)提供给电动动力系18。储能包20可包括任何合适的结构、成分、材料、元件等来为各种部件(诸如,电动动力系18、一个或多个电机24等)供电和再充电。作为非限制性示例,储能包20可包括部件/结构/成分/材料/元件以形成电池、气体存储装置(诸如,氢气存储装置、氧气存储装置等),或者包括任何其他储能部件/结构来为车辆10的各种部件供电和再充电。储能包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锂离子电化学电池、锌空气、镍氢、铅酸或其他适合应用的电池化学物质,以选择性地为储能包20再充电。例如,储能包20可以是二次或可再充电储能件,其被构造成转换能量并将功率提供给车辆10的电动动力系18。在一个示例中,储能系统14可将功率提供给一个或多个电机24,诸如电动牵引马达。在另一个示例中,储能系统14可将功率提供给可移动平台的电子部件。
因此,储能系统14对于汽车应用可以是有用的,诸如例如作为以下各者的车辆10: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PHEV)、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电池电动车辆(BEV)、全电动车辆(AEV)、燃料电池电动车辆(FCEV)、氢动力车辆等。进一步地,可选地,一个或多个二次储能模块可进行组合以形成二次储能包。通过示例,储能系统14的尺寸可足够大以提供足够的电压来为作为以下各者的车辆10供电:PHEV、HEV、BEV、AEV、氢动力车辆等,例如,大约为数伏特或更大,这取决于所需的应用。
再次继续图1,可移动平台可分别包括前轮26F和后轮26R。前轮26F和后轮26R可连接到独立的前驱动车轴28F和后驱动车轴28R。在全轮驱动(AWD)构型中,驱动车轴28F、28R可单独地由独立的旋转电机24供以动力,每个旋转电机经由对应的功率逆变器模块用作电动牵引马达。当可移动平台在操作中时,由控制器经由控制信号来执行调制切换控制以最终使电机24中的一者或多者通电,从而生成马达扭矩并将其递送到行走轮26F、26R中的一者或多者以及由此推进可移动平台和/或执行其他有用的工作。因此,储能包20和控制器一起形成储能系统14,该储能系统具有其他可能的部件,诸如热管理/冷却和功率电子硬件。
支撑结构30(见图1)可用于支撑屏障组件12和/或车辆10的各种部件。出于图示性目的,在图1中以幻线示意性地示出支撑结构30。例如,支撑结构30可以是框架、托架(cradle)、底盘、固定装置、梁、托盘等。作为一个示例,支撑结构30可包括横梁32(见图2和图4-6)。通常,屏障组件12联接到支撑结构30,并且在某些构型中联接到横梁32。
继续图1,面板34可用于隐藏各种部件。例如,面板34可以是车辆10的外面板。面板34包括外表面36以及与外表面36相对的内表面38。面板34的外表面36在车辆10的外部可见。面板34的内表面38隐藏在外表面36的后面,且因此,内表面38从车辆10的外部不可见。通常,面板34的内表面38面朝支撑结构30。即,面板34可以是车辆10的外蒙皮(skin)。
将了解,可使用不止一个面板34来隐藏各种部件。例如,多个面板34(诸如,侧面板、四分之一面板、仪表盘面板、门槛面板34A、门面板等)可围绕支撑结构30安置,以将外在美学外观提供给车辆10。图2-6的面板34可代表相对于屏障组件12的期望位置的任何面板,但是为了下面的讨论,将相对于屏障组件12的一个示例位置并且如在图2-6中所识别的那样来定期地提到门槛面板34A。
如图1中所示,车辆10可包括前端部40和相对于纵向轴线44而与前端部40相对的后端部42。此外,车辆10可包括左侧46和相对于第一轴线50而与左侧46相对的右侧48。第一轴线50横向于纵向轴线44,且在某些构型中,第一轴线50垂直于纵向轴线44。通常,第一轴线50可在横穿车(cross-car)取向中;即,第一轴线50沿横穿车方向52在左侧46和右侧48之间。更具体地,第一轴线50可跨越车辆10安置在车辆10的左侧46和右侧48之间。因而,第一轴线50横穿车辆10的左侧46和右侧48或与其相交。第一轴线50不与纵向轴线44同轴或基本上平行地安置在车辆10的前端部40和后端部42之间。
前端部40、后端部42、左侧46和右侧48进行协作以包围支撑结构30和储能包20。横梁32可沿横穿车方向52安置,并且横梁32可相对于面板34的内表面38而与面板34间隔开。因此,在某些构型中,横梁32可与第一轴线50同轴或基本上平行地安置。将了解,多个横梁32可沿横穿车方向52安置。
用以进出车辆10的乘客舱的门54沿着车辆10的左侧46和右侧48安置。在乘客舱内部的可以是供一个或多个乘客就坐的一个或多个座椅56。储能包20可安置在乘客舱下方,且在某些构型中安置在座椅56中的一者或多者下方,这将在下文进一步讨论。
通常,面板34中的一些(诸如,门槛面板34A)沿着车辆10的左侧46和右侧48安置。此外,门槛面板34A相对于道路安置在门54下方。即,门槛面板34A沿着车辆10的左侧46和右侧48安置在门54和道路之间。
储能包20可相对于车辆10的左侧46和右侧48安置在门槛面板34A之间。附加地,参考图2和图4-6,储能包20可相对于道路安置在座椅56中的一者或多者下方。储能包20相对于面板34的内表面38而与面板34间隔开。因此,储能包20从车辆10的外部不可见。即,储能包20隐藏在面板34之间。
图2-6提供了屏障组件12的各种非限制性示例,这将在下文进一步讨论。屏障组件12可沿着车辆10安置在任何合适的位置中。图1图示了沿着车辆10的左侧46和右侧48安置的屏障组件12。通常,屏障组件12提供了各种结构,这些结构改善了围绕储能包20的刚度和完整性。例如,屏障组件12提供了一种用以在将负荷16施加到面板34中的一者或多者(诸如,门槛面板34A)上时吸收能量以防止侵入到储能包20中的方式。因此,屏障组件12可提供屏蔽储能包20的更坚固的门槛设计。此外,作为另一个示例,屏障组件12提供了一种用以将施加到面板34中的一者或多者的负荷16重新分配或重引导远离储能包20和/或重新分配或重引导到一个或多个结构的方式。通常,负荷16沿着车辆10的左侧46和/或右侧48被施加到面板34中的一者或多者的外表面36(图1图示了施加到车辆10左侧46和右侧48负荷16的示例位置)。
转向图2和图4-6,屏障组件12包括中间结构58,该中间结构安置在面板34的内表面38和储能包20之间。作为一个示例,中间结构58通常加固了沿着门槛面板34A的区域。门槛面板34A(即,外蒙皮)可被构造成当将负荷16施加到门槛面板34A时吸收能量。通常,中间结构58在储能包20的外侧以屏蔽储能包20使其免受负荷16的影响。中间结构58在车辆10的外部和储能包20之间提供屏障。因而,中间结构58被构造成相对于车辆10的左侧46和右侧48来屏蔽储能包20。即,如图2-6中所图示的中间结构58可图示车辆10的左侧46或右侧48。门54和座椅56可安置在中间结构58上方。即,中间结构58可安置在道路和门54和/或座椅56之间。
继续图2和图4-6,剪切结构组件可联接到屏障组件12。该剪切结构组件可包括联接到中间结构58的第一剪切结构60、以及在某些构型中联接到中间结构58的第二剪切结构62。第一剪切结构60和第二剪切结构62彼此间隔开,并且每个剪切结构可附接到支撑结构30。下文进一步讨论第一剪切结构60和第二剪切结构62的附接细节。通常,储能包20安置在第一剪切结构60和第二剪切结构62之间。即,第一剪切结构60可安置在座椅56和储能包20之间,且第二剪切结构62可安置在储能包20和道路之间。
第一剪切结构60和第二剪切结构62可包括多个部件或结构,且因此,第一剪切结构60也可称为第一剪切结构组件,并且第二剪切结构62也可称为第二剪切结构组件。
当使用第一剪切结构组件60时,第一剪切结构组件60可包括结构构件(结构构件的非限制性示例可包括杆、管、板、条、梁等)的基础格架(underlying lattice),其中结构构件的基础格架可要么沿横穿车方向52侧向地定向,要么沿着纵向轴线44纵向地定向,或者第一剪切结构组件60可包括侧向地和纵向地定向的结构构件的组合。在某些构型中,第一剪切结构组件60可包括层(从顶部、座椅56的近侧或附近到底部的顺序):面板、沿横穿车方向52侧向地定向的结构构件、以及然后沿着纵向轴线44纵向地定向的结构构件;其中储能包20在这种构型中安置在第一剪切结构组件60的结构构件下方,且因此,储能包20安置在第一剪切结构组件60和第二剪切结构组件62之间。将了解,紧接在上文所讨论的构型(结构构件的基础格架)也可在第二剪切结构组件60中以与上文所讨论的取向相同的取向或以相反的顺序(即,从底部到顶部)使用。因此,第一剪切结构组件60和/或第二剪切结构组件62可包括侧向地和/或纵向地定向的结构构件。
在某些构型中,第一剪切结构组件60和第二剪切结构组件62可各自包括沿横穿车方向52侧向地定向的横构件(横构件的非限制性示例可包括杆、管、板、条、梁等)而没有纵向横构件。在某些构型中,第一剪切结构组件60和第二剪切结构组件62可各自包括层(从顶部、座椅56的近侧或附近到底部的顺序):面板、沿横穿车方向52侧向地定向的横构件、以及然后面板;其中储能包20在这种构型中安置在第一剪切结构组件60的底面板和第二剪切结构组件62的顶面板之间。将了解,第一剪切结构组件60和第二剪切结构组件62可以是以上讨论的混合构型,其中第一剪切结构组件60使用结构构件的格架,且第二剪切结构组件60使用横构件,反之亦然。
第一剪切结构60可用作乘客舱的地板。第二剪切结构62可用作储能包20下方的车底或覆盖物。在某些构型中,第一剪切结构60可称为上剪切面板或板,且第二剪切结构62可称为下剪切面板或板。第一剪切结构60和第二剪切结构62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构型,并且非限制性示例可包括相应的剪切结构60、62的一个或多个外表面是平坦的(在图2中以实线示出)、弯曲的(在图2中以幻线示出)、弓形的、锥形的等及其组合。图2和图4-6中的任一者均可具有第一剪切结构60和第二剪切结构62的各种构型。
中间结构58被构造成当将负荷16施加到面板34的外表面36时吸收能量,并且被构造成在将负荷16施加到面板34的外表面36时通过中间结构58沿着多条负荷路径64A-E来重新分配负荷16。在某些构型中,负荷路径64A-E可包括第一负荷路径64A和第二负荷路径64B,并且在各种构型中,第二负荷路径64B与第一负荷路径64A间隔开。例如,在某些构型中,第一负荷路径64A可被引导朝向第一剪切结构60,且第二负荷路径64B可被引导朝向第二剪切结构62。通过将负荷16引导到第一剪切结构60和第二剪切结构62,因此,负荷16可围绕或远离储能包20分配而不是分配到储能包20中,这再次提供了屏蔽储能包20的屏障。
此外,可形成两条以上的负荷路径64A、64B,且因此,可经由中间结构58提供任何合适数量的负荷路径64A-E。如图2和图6中所图示的,可存在两条以上的负荷路径64A、64B,且因此,负荷路径64A-E还可包括第三负荷路径64C、第四负荷路径64D和第五负荷路径64E等。负荷路径64A-E以幻线示出,这是因为负荷路径64A-E可不同于这些图中所标记的情况,并且将负荷路径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等并不指示重要性顺序。因而,这些图是非限制性示例。图5可具有与图2或图4相同的负荷路径64A-E,且因此,未在图5中重复负荷路径64A-E。
通常,负荷16被重新分配到第一负荷路径64A和第二负荷路径64B,且然后从下部负荷路径(在第二剪切结构62的近侧或附近)朝向顶部负荷路径(在第一剪切结构60的近侧或附近)重新分配。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示例,将在这段中讨论负荷路径64A-E的一种合适的顺序。通常,第一期望的分配是响应于负荷16而分配到第一(上部)剪切结构60的第一负荷路径64A(称为主要负荷路径)。下一个期望的分配是响应于负荷16而分配到第二(下部)剪切结构62的第二负荷路径64B。然后,后面的期望的分配是响应于负荷16而分配在储能包20下方低处或朝向横梁32的第三负荷路径64C。接下来,后面的期望的分配是响应于负荷16而分配在储能包20的中途的第四负荷路径64D。最后,下一个期望的分配是响应于负荷16而分配在横梁32上方的第五负荷路径64E。
继续图2和图4-6,在各种构型中,中间结构58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部件66和第二部件68。第一部件66和第二部件68提供不同的层以吸收能量并围绕储能包20来重新分配负荷16。通常,第一部件66安置在面板34和第二部件68之间。此外,第二部件68安置在第一部件66和储能包20之间。因此,第二部件68相对于第一轴线50安置在第一部件66的内部。第二部件68联接到第一剪切结构60和第二剪切结构62,并为第一部件66和面板34、34A提供反应表面。第一部件66可称为门槛外加固部件,且第二部件68可称为门槛内加固部件。在某些构型中,第一轴线50横穿第一部件66和第二部件68以及储能包20。在其他构型中,第一轴线50横穿第一部件66和第二部件68、面板34和储能包20。
第一部件66和第二部件68彼此协作以吸收能量并沿着负荷路径64A-E来重新分配负荷16。通常,经由面板34施加到第一部件66的负荷16引起第一部件66的至少一部分朝向第二部件68移动,并且取决于负荷16有多大,第一部件66可由于负荷16而将力施加到第二部件68。因而,最初施加到面板34的负荷16可引起第一部件66和第二部件68两者变形或压坏并将负荷16引导(经由负荷路径64A-E)到围绕储能包20的某些结构(同时最小化将负荷16转移(经由负荷路径64A-E)到储能包20)。
通常,第一部件66可包括第一构型,且第二部件68可包括第二构型。在某些方面中,第一部件66的第一构型被构造成沿着负荷路径64A-E(诸如,第一负荷路径64A和第二负荷路径64B)来重新分配负荷16。此外,在某些方面中,第二部件68的第二构型被构造成由于施加到面板34的外表面36的负荷16而响应于经由第一部件66施加到第二部件68的力来重新分配二次负荷16A(沿着负荷路径64C中的一者)。因此,在某些构型中,第二部件68可响应于经由第一部件66施加到第二部件68的力而沿着横梁32(如由负荷路径64C所示)来重新分配二次负荷16A。在某些方面中,第二部件68的第二构型可不同于第一部件66的第一构型。
图2-6图示了第一部件66和第二部件68的构型的一些合适的示例。将了解,即使未图示,其他构型也是可能的。下文讨论第一部件66和第二部件68的一些细节。
参考图2和图4-6,第一部件66可限定凹穴70。第一部件66能够相对于凹穴70压缩,从而引起凹穴70响应于施加到面板34的外表面36的负荷16来改变构型并吸收能量。在某些构型中,第一部件66可限定多个凹穴70,并且当第一部件66响应于负荷16而被压缩以吸收能量时,凹穴70中的至少一者改变构型。在其他构型中,不止一个凹穴70或所有的凹穴70可响应于负荷16来改变构型。
通常,第一部件66包括刚性结构72,该刚性结构限定凹穴70中的一者或多者。刚性结构72被构造成保持其构型,直到足够大的负荷16被施加到第一部件66,这引起刚性结构72变形、压缩等以吸收能量并沿着负荷路径64A-E来引导负荷16。
在某些构型中,刚性结构72限定彼此间隔开的凹穴70。参考图2和图4-6,凹穴70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构型,且因此,凹穴70中的每一者可以是相同的尺寸,凹穴70中的每一者可以是不同的尺寸,或者凹穴70中的一些可以是相同的尺寸。刚性结构72能够相对于凹穴70中的至少一者压缩,以响应于施加到面板34的外表面36的负荷16来吸收能量。
包括刚性结构72的第一部件66可由各种材料形成。通常,第一部件66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形成,当将负荷16施加到第一部件66以吸收来自负荷16的能量时,所述材料提供刚度以及可压缩性和/或可变形性。因此,第一部件66/刚性结构72可由金属、合金、复合材料或任何其他合适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形成以吸收能量。
在各种构型中,第一部件66/刚性结构72由铝形成。当第一部件66由铝形成时,可选地,第一部件66可被挤出。因此,可选地,第一部件66可形成为达到期望构型的挤出结构(具有在该过程期间形成的凹穴70中的一者或多者)。图2和图4-6图示了经由具有闭合凹穴70的挤出结构所形成的第一部件66。此外,通过将铝挤出以形成第一部件66,第一部件66的壁或结构可具有不同的厚度。出于图示性目的,图2和图4图示了具有不同厚度的壁的第一部件66。
在某些构型中,第一部件66/刚性结构72由钢形成。当第一部件66由钢形成时,可选地,第一部件66可被滚压成型。因此,可选地,第一部件66可形成为被弯曲、滚压、轮廓化达到期望构型的钢片材(具有在该过程期间形成的凹穴70中的一者或多者)。图6图示了经由金属片材形成的第一部件66,该金属片材被弯曲成具有敞开的凹穴70的期望形状。
第一部件66可以是如上文所讨论的各种构型,并且以上讨论适用于本文中的所有构型。下文讨论第一部件66的不同构型的一些非限制性示例。参考图2-5,第一部件66可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侧74和第二侧76,且在某些构型中,第一部件66的第二侧76相对于第一轴线50而与第一部件66的第一侧74间隔开。在某些方面中,该凹穴70安置在第一部件66的第一侧74和第二侧76之间,且更具体地,这些凹穴70安置在第一部件66的第一侧74和第二侧76之间。
继续图2-5,在某些构型中,第一部件66可包括连接第一部件66的第一侧74和第二侧76的第一侧边缘78。此外,在某些构型中,第一部件66可包括与第一侧边缘78间隔开的第二侧边缘80,并且第二侧边缘80连接第一部件66的第一侧74和第二侧76。因此,在某些构型中,第一部件66的第一侧74和第二侧76与第一部件66的第一侧边缘78和第二侧边缘80进行协作以呈现外周边82。第一侧边缘78可呈现负荷路径64A-E中的一者,并且第二侧边缘80可呈现负荷路径64A-E中另一者。
继续图2-5,在某些方面中,第一部件66可包括:第一端部部分84;第二端部部分86,其与第一端部部分84间隔开;以及中间部分88,其安置在第一端部部分84和第二端部部分86之间。第一端部部分84、第二端部部分86和/或中间部分88呈现负荷路径64A-E中的一者或多者。第一端部部分84安置成与第一剪切结构60的靠近程度大于第二端部部分86与第一剪切结构60的靠近程度。此外,第二端部部分86安置成与第二剪切结构62的靠近程度大于第一端部部分84与第二剪切结构62的靠近程度。因此,根据图2-5中的第一部件66的取向,出于图示性目的,第一端部部分84可称为上部分,且第二端部部分86可称为下部分。
继续图2-5,在某些构型中,第一部件66可包括安置在第一部件66的第一侧74和第二侧76之间的第一壁段90。而且,在某些构型中,第一部件66可包括第二壁段92,该第二壁段与第一壁段90间隔开并安置在第一部件66的第一侧74和第二侧76之间。第一壁段90可呈现第一负荷路径64A,且第二壁段92可呈现第二负荷路径64B。在某些构型中,第一壁段90沿着第一端部部分84安置,且第二壁段92沿着第二端部部分86安置。
参考图2、图4和图5,第一部件66的中间部分88可包括安置在第一部件66的第一侧74和第二侧76之间的第三壁段94。第三壁段94安置在第一壁段90和第二壁段92之间。第三壁段94可呈现第四负荷路径64D。
也可经由第一部件66的刚性结构72来包括上文针对第一部件66所讨论的特征。因此,刚性结构72可包括第一侧74和第二侧76、第一侧边缘78和第二侧边缘80、外周边82、第一端部部分84、第二端部部分86、中间部分88、第一壁段90、第二壁段92和第三壁段94等。
取决于第一部件66的期望构型,凹穴70可以是闭合的和/或敞开的。将首先关于图2、图4和图5来讨论闭合的凹穴70,并且将关于图6来讨论敞开的凹穴70。例如,参考图2、图4和图5,刚性结构72相对于第一轴线50沿着第一部件66的第一侧74和第二侧76来闭合凹穴70。因此,在某些构型中,凹穴70中的每一者被第一部件66的外周边82包围。在某些构型中,刚性结构72相对于第一轴线50完全包围凹穴70中的每一者。例如,参考图2、图4和图5,第一部件66图示了闭合的四个凹穴70。将图4与图2和图5进行比较,第一部件66图示了闭合的四个凹穴70的不同构型。可选地,关于图2、图4和图5,凹穴70中的一者或多者可相对于车辆10的前端部40和后端部42而在第一部件66的端部40、42处敞开。换句话说,如图2、图4和图5中所图示的,凹穴70可在进入和离开页面(沿着纵向轴线44)的端部40、42处敞开。此外,可选地,关于图2、图4和图5,凹穴70中的一者或多者可相对于车辆10的前端部40和后端部42而在第一部件66的端部40、42处闭合。
现在,参考图6,第一部件66的第一侧74和第一部件66的第二侧76彼此相对。刚性结构72部分地包围凹穴70中的每一者,使得凹穴70相对于第一部件66的第一侧74和/或相对于第一部件66的第二侧76敞开。通常,在该构型中,第一部件66是一个或多个片材,所述片材被连接并弯曲达到期望构型以相对于第一部件66的第一侧74和第一部件66的第二侧76形成一个或多个凹穴70。例如,参考图6,第一部件66的第一侧74图示了三个凹穴70,并且第一部件66的第二侧76图示了两个凹穴70。敞开的凹穴70可以是相同的尺寸,敞开的凹穴70可以是不同的尺寸,或者敞开的凹穴70中的一些可以是相同的尺寸。
第二部件68可以是如上文所讨论的各种构型,并且第二部件68的以上讨论适用于本文中的所有构型。第二部件68可被构造成用作逆止器(back-stop),并且也可被构造成吸收能量。因而,第二部件68可被构造成在到达储能包20之前阻止负荷16的侵入。下文将讨论第二部件68的不同构型的一些非限制性示例,并且在图2和图4-6中示出了第二部件68的不同构型。
参考图2-6,第二部件68可包括第一侧74A,并且第二侧76A与第二部件68的第一侧74A相对。在某些构型中,第二部件68的第一侧74A的至少一部分面向储能包20,且第二部件68的第二侧76A的至少一部分面向第一部件66。在某些方面中,第二部件68的至少一部分邻接第一部件66的一部分。
继续图2-6,第二部件68可限定相对于第二部件68的第一侧74A和/或第二部件68的第二侧76A敞开的通道96。第二部件68响应于从第一部件66施加到其的力而能够相对于通道96变形。更具体地,第二部件68由于施加到面板34的外表面36的负荷16而响应于经由第一部件66施加到第二部件68的力能够相对于通道96变形。
在某些构型中,第二部件68可限定相对于第二部件68的第一侧74A和/或第二部件68的第二侧76A敞开的多个通道96。因此,在一种构型中,一个或多个通道96可相对于第二部件68的第一侧74A敞开。在另一种构型中,通道96中的一者或多者可相对于第二部件68的第二侧76A敞开。在又一种构型中,一个或多个通道96相对于第二部件68的第一侧74A敞开,并且一个或多个通道96相对于第二部件68的第二侧76A敞开。第二部件68可能够相对于通道96中的至少一者变形,以响应于经由第一部件66施加到第二部件68的力来重新分配二次负荷16A。
第二部件68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形成,当将力从第一部件66施加到第二部件68时,所述材料提供刚度以及可压缩性和/或可变形性。因此,第二部件68可由金属、合金、复合材料或任何其他合适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形成以吸收能量和/或重新分配二次负荷16A。
转向图2-6,紧固件98可用于将各种部件联接在一起。例如,紧固件98附接到面板34和第二部件68。因此,紧固件98将面板34和第二部件68联接在一起。紧固件98还可将其他部件66、68联接在一起,诸如第一剪切结构60、第二剪切结构62和屏障壁100,下文进一步讨论该屏障壁。将了解,可使用多个紧固件98。
屏障组件12可被设计成响应于负荷16而剪断紧固件98。例如,第一部件66可包括凸缘102,该凸缘相对于紧固件98定位以响应于负荷16来剪切紧固件98。如图3和图4中最佳地示出,凸缘102可与紧固件98间隔开并与紧固件98至少部分地对准。第一部件66相对于负荷16的方向而能够在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凸缘102朝向紧固件98移动使得凸缘102将力施加到紧固件98,从而从第二部件68剪切紧固件98。因此,如果负荷16的方向是沿横穿车方向52,则第一部件66可相对于第一轴线50朝向紧固件98大致轴向地移动,并且施加到紧固件98的力可以是直接或间接地经由凸缘102的。图3图示了凸缘102的不同长度(及因此在第二端部部分86处凹穴70中的一者的不同尺寸),所述长度中的一些以幻线示出。因此,图3图示了凸缘102的两个示例(一个以实线图示,且一个以幻线图示),该凸缘与紧固件98至少部分地对准,从而可引起对紧固件98的剪切。
屏障组件12可包括其他部件66、68,下文讨论其中所述部件中的一些。例如,屏障组件12可包括屏障壁100,该屏障壁安置在储能包20和中间结构58之间以将储能包20与中间结构58分离。屏障壁100还可被构造成用作逆止器,并且也可被构造成吸收能量。因而,屏障壁100可被构造成在到达储能包20之前阻止负荷16的侵入。在某些构型中,屏障壁100附接到第一剪切结构60,并且通过紧固件98附接到第二剪切结构62。屏障壁100和第二部件68可彼此附接,且因此可进行协作以充当逆止器和/或吸收能量。屏障壁100和第二部件68还帮助保持第一剪切结构60和第二剪切结构62之间的取向或关系,从而帮助稳定第一剪切结构60和第二剪切结构62的端部。第二部件68和屏障壁100进行协作来为第一部件66和面板34、34A提供反应表面。此外,屏障组件12可包括第一剪切结构60和第二剪切结构62。
尽管已详细描述了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最佳模式和其他构型,但是熟悉本公开所涉及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用于实践本公开的各种替代性设计和构型。此外,在附图中示出的构型或本描述中提到的各种构型的特性不必理解为彼此独立的构型。相反,有可能的是,在构型的一个示例中描述的特性中的每一者可以与来自其他构型的一个或多个其他期望的特性组合,从而导致其他构型不以文字或参考附图来描述。因此,这样的其他构型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框架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屏障组件,所述屏障组件包括:
面板,其包括外表面以及与所述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
储能包,其相对于所述面板的所述内表面而与所述面板间隔开;以及
中间结构,其安置在所述面板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储能包之间,并且其中,所述中间结构被构造成当将负荷施加到所述面板的所述外表面时吸收能量,并且被构造成在将所述负荷施加到所述面板的所述外表面时通过所述中间结构沿着多条负荷路径来重新分配所述负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中间结构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安置在所述面板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部件安置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储能包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中:
所述负荷路径包括第一负荷路径以及与所述第一负荷路径间隔开的第二负荷路径;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被构造成沿着所述第一负荷路径和所述第二负荷路径来重新分配所述负荷的第一构型;并且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构型的第二构型,并且所述第二构型被构造成由于施加到所述面板的所述外表面的所述负荷而响应于经由所述第一部件施加到所述第二部件的力来重新分配二次负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部件限定凹穴,并且所述第一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凹穴压缩,从而引起所述凹穴响应于施加到所述面板的所述外表面的所述负荷来改变构型并吸收能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侧和相对于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一侧间隔开的第二侧,并且所述凹穴安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
所述第一轴线横穿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面板和所述储能包;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一侧,并且第二侧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一侧相对;
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一侧的至少一部分面向所述储能包,并且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侧的至少一部分面向所述第一部件;并且
所述第二部件限定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侧敞开的通道,并且所述第二部件响应于从所述第一部件施加到其的力而能够相对于所述通道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刚性结构,所述刚性结构限定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凹穴,并且所述刚性结构能够相对于所述凹穴中的至少一者压缩,以响应于施加到所述面板的所述外表面的所述负荷来吸收能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侧和相对于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一侧间隔开的第二侧;
所述第一轴线横穿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及所述储能包;并且
所述刚性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轴线沿着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来闭合所述凹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刚性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轴线完全包围所述凹穴中的每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侧以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并且
所述刚性结构部分地包围所述凹穴中的每一者,使得所述凹穴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侧和/或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二侧敞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一侧,并且第二侧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一侧相对;
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一侧的至少一部分面向所述储能包,并且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侧的至少一部分面向所述第一部件;并且
所述第二部件限定相对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侧敞开的通道,并且所述第二部件由于施加到所述面板的所述外表面的所述负荷而响应于经由所述第一部件施加到所述第二部件的力能够相对于所述通道变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6/788,854 US11148720B2 (en) | 2020-02-12 | 2020-02-12 | Barrier assembly for an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a vehicle that utilizes the barrier assembly |
US16/788854 | 2020-02-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20372A true CN113320372A (zh) | 2021-08-31 |
CN113320372B CN113320372B (zh) | 2024-06-18 |
Family
ID=76968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81752.2A Active CN113320372B (zh) | 2020-02-12 | 2021-02-10 | 用于储能系统的屏障组件和利用屏障组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48720B2 (zh) |
CN (1) | CN113320372B (zh) |
DE (1) | DE10202110104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20111910A (ko) * | 2021-02-03 | 2022-08-10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전기자동차용 샤시프레임 |
GB2612111B (en) * | 2021-10-22 | 2024-02-07 | Jaguar Land Rover Ltd | Vehicle structure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161472A1 (en) * | 2010-12-22 | 2012-06-28 | Tesla Motors, Inc. | System for Absorbing and Distributing Side Impact Energy Utilizing an Integrated Battery Pack |
CN103386938A (zh) * | 2012-05-11 | 2013-11-13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局部冲击能量吸收器 |
WO2014188247A1 (en) * | 2013-05-23 | 2014-11-27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lower part structure |
CN105936300A (zh) * | 2015-03-05 | 2016-09-14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能量吸收下边梁总成 |
CN108116508A (zh) * | 2016-11-30 | 2018-06-0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身下部结构 |
US20190031241A1 (en) * | 2017-07-25 | 2019-01-31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side portion structure |
CN109572822A (zh) * | 2017-09-25 | 2019-04-05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车架总成 |
US10494030B1 (en) * | 2018-08-20 | 2019-12-0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Collapsible battery pack support assembly and supporting method |
CN110641260A (zh) * | 2018-06-27 | 2020-01-03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用于车门的具有一体式声音抑制及阻尼装置的门模块 |
US20200023905A1 (en) * | 2018-07-19 | 2020-01-23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body side section structur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086238A1 (en) * | 2010-10-11 | 2012-04-1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Reinforced rocker panel structure |
JP5900480B2 (ja) * | 2013-05-24 | 2016-04-0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電池搭載構造 |
JP5870992B2 (ja) * | 2013-12-25 | 2016-03-0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電池搭載構造 |
US9821854B2 (en) * | 2015-11-24 | 2017-11-21 | Honda Motor Co., Ltd. | Side sill for a vehicle body |
JP6520808B2 (ja) * | 2016-04-21 | 2019-05-2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
JP6512163B2 (ja) * | 2016-04-21 | 2019-05-1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
US10160499B2 (en) * | 2017-04-21 | 2018-12-2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Rocker assembly with a pultruded load distribution insert |
US11370287B2 (en) * | 2017-05-22 | 2022-06-28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body substructure |
US10328978B2 (en) * | 2017-06-22 | 2019-06-2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sill reinforcement |
JP6866784B2 (ja) * | 2017-06-27 | 2021-04-2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体下部構造 |
DE102017124391A1 (de) * | 2017-10-19 | 2019-04-25 |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Schwellerbauteil für den Schweller einer Fahrzeugkarosserie |
US10370040B1 (en) * | 2018-02-20 | 2019-08-06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impact absorbing structure |
US10633029B1 (en) * | 2018-10-11 | 2020-04-2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rocker beam |
DE102018127368A1 (de) * | 2018-11-02 | 2020-05-07 |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 Schweller und Fahrzeugrahmen einer Fahrzeugkarosseri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chwellers |
US10720620B1 (en) * | 2019-01-15 | 2020-07-2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High voltage battery pack mounting systems for providing load path management during impact loading events |
US10919577B2 (en) * | 2019-04-16 | 2021-02-16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Rocker assembly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
US10913417B2 (en) * | 2019-05-10 | 2021-02-09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Composite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
US11286002B2 (en) * | 2019-12-17 | 2022-03-29 | Zoox, Inc. | Side-impact crash structure |
US11258128B2 (en) * | 2020-01-22 | 2022-02-22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Battery pack reinforcement assemblies |
-
2020
- 2020-02-12 US US16/788,854 patent/US11148720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1-19 DE DE102021101048.9A patent/DE102021101048A1/de active Pending
- 2021-02-10 CN CN202110181752.2A patent/CN11332037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161472A1 (en) * | 2010-12-22 | 2012-06-28 | Tesla Motors, Inc. | System for Absorbing and Distributing Side Impact Energy Utilizing an Integrated Battery Pack |
CN103386938A (zh) * | 2012-05-11 | 2013-11-13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局部冲击能量吸收器 |
WO2014188247A1 (en) * | 2013-05-23 | 2014-11-27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lower part structure |
CN105263786A (zh) * | 2013-05-23 | 2016-01-20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下部结构 |
CN105936300A (zh) * | 2015-03-05 | 2016-09-14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能量吸收下边梁总成 |
CN108116508A (zh) * | 2016-11-30 | 2018-06-0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身下部结构 |
US20190031241A1 (en) * | 2017-07-25 | 2019-01-31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side portion structure |
CN109291768A (zh) * | 2017-07-25 | 2019-02-0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侧部结构 |
CN109572822A (zh) * | 2017-09-25 | 2019-04-05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车架总成 |
CN110641260A (zh) * | 2018-06-27 | 2020-01-03 | 麦格纳覆盖件有限公司 | 用于车门的具有一体式声音抑制及阻尼装置的门模块 |
US20200023905A1 (en) * | 2018-07-19 | 2020-01-23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body side section structure |
US10494030B1 (en) * | 2018-08-20 | 2019-12-0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Collapsible battery pack support assembly and supporting method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20372B (zh) | 2024-06-18 |
DE102021101048A1 (de) | 2021-08-12 |
US11148720B2 (en) | 2021-10-19 |
US20210245810A1 (en) | 2021-08-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80767B2 (en) | System for absorbing and distributing side impact energy utilizing an integrated battery pack | |
US8702161B2 (en) | System for absorbing and distributing side impact energy utilizing an integrated battery pack and side sill assembly | |
US10720620B1 (en) | High voltage battery pack mounting systems for providing load path management during impact loading events | |
US8567856B2 (en) | Swept front torque box | |
KR20180131418A (ko) | 전지 탑재 구조 | |
US20120169089A1 (en) | Rear Vehicle Torque Box | |
US11351890B2 (en) | Seat crossmember and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having the same | |
US11485214B2 (en) | Frame-mounted battery enclosure | |
US11114722B2 (en) | Vehicle battery module | |
US11661114B2 (en) |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 |
CN212386582U (zh) | 车辆和车辆电池支撑总成 | |
US11679660B2 (en) | Three dimensional backup structure joint system for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 |
CN112585805A (zh) | 具有加强元件的电池箱 | |
US11352064B2 (en) | Side sill structure for vehicle | |
CN113320372B (zh) | 用于储能系统的屏障组件和利用屏障组件的车辆 | |
US20220297522A1 (en) | A battery mounting arrangement and a vehicle | |
US11952039B2 (en) | Vehicle frame for electric vehicle | |
CN220884027U (zh) | 车体的化学仓、车体和车辆 | |
US20240109407A1 (en) | Structural assembly and vehicle having structural assembly | |
CN221457806U (zh) | 地板总成及车辆 | |
US11845493B1 (en)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having reinforcement assembl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