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6719A - 液相色谱仪 - Google Patents

液相色谱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6719A
CN113316719A CN201980088820.1A CN201980088820A CN113316719A CN 113316719 A CN113316719 A CN 113316719A CN 201980088820 A CN201980088820 A CN 201980088820A CN 113316719 A CN113316719 A CN 113316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data
system controller
database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88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6719B (zh
Inventor
横井祐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dz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madz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dzu Corp filed Critical Shimadz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16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6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6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6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2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pressure or spe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24Automatic injection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0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712Automatic status testing, e.g. at start-up or periodi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2030/022Column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eparation mechanism
    • G01N2030/027Liquid chromat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0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temperature
    • G01N2030/3084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temperature ove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2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pressure or speed
    • G01N2030/324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pressure or speed speed, flow rat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2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pressure or speed
    • G01N2030/326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pressure or speed pum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液相色谱仪包括:多个单元,执行液相色谱仪的各功能;以及系统控制器,连接于所述多个单元,所述系统控制器包括:状态提供部,从任一单元获取状态,并且将所获取的所述状态给予至与所述系统控制器连接的计算机;数据蓄积部,将给予至所述计算机的所述状态蓄积于数据库中;以及数据提供部,对任一单元给予所述数据库中所蓄积的所述状态。

Description

液相色谱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相色谱仪。
背景技术
液相色谱仪包括:泵单元、自动采样器单元及管柱单元等多个单元。这些多个单元连接于被称为系统控制器的装置。系统控制器进行各单元的控制。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包括系统控制器的液相色谱仪。
系统控制器经由网络连接于计算机。操作员在计算机中进行记述了分析条件的方法文件的制作。由计算机制作的方法文件被传输至系统控制器。系统控制器根据参数的内容将方法文件中所记述的参数分配至各单元中并输出。在各单元中,进行与参数中所记述的分析条件相应的设定。分析条件中包含温度条件等。
另一方面,各单元将当前的单元温度等当前的状态输出至系统控制器。系统控制器将从各单元输出的状态汇集,并经由网络传输至计算机。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7-2274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系统控制器对各单元输出参数,并进行各单元的设定。另外,系统控制器从各单元接收状态,并根据各单元的状态,进行针对各单元的反馈控制等。当在液相色谱仪的动作中追加新的功能时,在系统控制器中组装与新功能相应的程序。如上所述,各单元的控制被委托给系统控制器。各单元接受来自系统控制器的指示,进行与指示相应的动作。
因此,系统控制器的负载变大。当追加至液相色谱仪的功能的数量增加时,追加至系统控制器的程序的数量也增加。另外,随着功能的增加,施加至系统控制器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的负载也变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液相色谱仪的控制下减小施加至系统控制器的负载。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是有关于一种液相色谱仪,包括:多个单元,执行液相色谱仪的各功能;以及系统控制器,连接于所述多个单元,所述系统控制器包括:状态提供部,从任一单元获取状态,并且将所获取的所述状态给予至与所述系统控制器连接的计算机;数据蓄积部,将给予至所述计算机的所述状态蓄积于数据库中;以及数据提供部,对任一单元给予所述数据库中所蓄积的所述状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液相色谱仪的控制下,可减小施加至系统控制器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液相色谱仪的整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器的框图。
图3是系统控制器所包括的控制部的框图。
图4是表示参数数据库的图。
图5是表示状态数据库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相色谱仪的应用例1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相色谱仪的应用例2的图。
图8是自动采样器单元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液相色谱仪的整体结构
接着,参照随附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相色谱仪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液相色谱仪1的整体图。液相色谱仪1包括:系统控制器2、单元3及计算机5。单元3为分担执行液相色谱仪1所具备的功能的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液相色谱仪1包括泵单元3A、自动采样器单元3B、管柱单元3C及检测器单元3D作为单元3。
泵单元3A包括送液泵。送液泵将收容于流动相槽中的流动相(洗脱液)输送至液相色谱仪1的分析流路。
自动采样器单元3B设置于泵单元3A的下游。自动采样器单元3B具有用于暂时保持试样的采样流路。自动采样器单元3B能够选择性地切换为在液相色谱仪1的分析流路中组装采样流路的注射(injecting)模式与在分析流路中不组装采样流路的加载模式。在使试样保持于采样流路中的状态下成为注射模式,由此向分析流路中注入试样。
管柱单元3C设置于自动采样器单元3B的下游。管柱单元3C包括分离管柱及收容分离管柱的柱温箱。柱温箱包括加热器,且对分离管柱进行加热。在自动采样器单元3B中注入至分析流路的试样与流动相一起在分离管柱内流动。试样在通过分离管柱的期间被分离。
检测器单元3D设置于管柱单元3C的下游。在检测器单元3D中,检测在管柱单元3C中被分离出的试样。检测器单元3D将检测数据给予至系统控制器2。
系统控制器2通过通信线路CL与所有的单元3连接。即,系统控制器2通过通信线路CL与泵单元3A、自动采样器单元3B、管柱单元3C及检测器单元3D连接。系统控制器2还经由通信网络CN连接于计算机5。
计算机5由操作员操作。操作员通过操作计算机5进行记述了液相色谱仪1中的分析条件的方法文件的制作。操作员还通过操作计算机5进行液相色谱仪1中的分析结果的分析作业。
当操作员操作计算机5制作方法文件后,方法文件经由通信网络CN被传输至系统控制器2。系统控制器2对方法文件进行分析,获取对各单元3应设定的参数。系统控制器2将对各单元3应设定的参数经由通信线路CL给予至设定对象的单元3。由此,在各单元3中,执行与参数相应的设定。
各单元3经由通信线路CL将当前的状态给予至系统控制器2。系统控制器2将从各单元3接收到的状态汇集,并经由通信网络CN传输至计算机5。
检测器单元3D经由通信线路CL将检测数据给予至系统控制器2。系统控制器2经由通信网络CN将从检测器单元3D接收到的检测数据传输至计算机5。计算机5使用从系统控制器2接收的检测数据进行与检测结果有关的各种分析。
(2)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及动作
接着,参照图2及图3对系统控制器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系统控制器2的框图。系统控制器2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21、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22及存储装置23。作为存储装置23,使用硬盘或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ROM)等。
存储装置23中保存有程序PG、参数数据库DB1、状态数据库DB2及检测数据库DB3。CPU 21在利用RAM 22作为工作区域的同时执行程序PG。控制部20是通过CPU 21在利用RAM22等的硬件资源的同时执行程序PG来实现。
图3是表示控制部20的结构的框图。控制部20包括:参数赋予部201、状态提供部202、检测数据提供部203、数据蓄积部204及数据提供部205。参数赋予部201、状态提供部202、检测数据提供部203、数据蓄积部204及数据提供部205为通过CPU 21在利用RAM 22等硬件资源的同时执行程序PG来实现的功能部。
参照图3对系统控制器2的动作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操作员操作计算机5,制作记述了液相色谱仪1中的分析条件的方法文件。计算机5经由通信网络CN将方法文件传输至系统控制器2。当系统控制器2接收到方法文件后,参数赋予部201获取方法文件中所记述的参数。参数赋予部201对方法文件中所记述的参数进行分析,确定应设定参数的单元3。然后,参数赋予部201经由通信线路CL,将参数给予至应设定参数的单元3。在方法文件中包含对多个单元3应设定的参数的情况下,参数赋予部201将各个参数分配至分别应设定参数的单元3。
参数赋予部201还将从方法文件获取的参数给予至数据蓄积部204。数据蓄积部204将所获取的参数登记至存储装置23中所存储的参数数据库DB1中。
图4是表示存储装置23中所存储的参数数据库DB1的内容的图。在图4中,例示了登记于参数数据库DB1中的3个参数、“送液压力”、“烘箱温度”及“采样速率”。对“送液压力”赋予了“P0001”作为参数标识符(Identifier,ID)。而且,作为“送液压力”,登记了值“4.5(Pa)”。“送液压力”为对泵单元3A设定的参数。对“烘箱温度”赋予了“P0002”作为参数ID。而且,作为“烘箱温度”,登记了值“24.5(℃)”。烘箱温度为对管柱单元3C设定的参数。对“采样速率”赋予了“P0003”作为参数ID。而且,作为“采样速率”,设定了值“100(Hz)”。采样速率为检测器单元3D中的检测采样的速率。
如此,系统控制器2当从计算机5接收到方法文件后,向各单元3给予参数,并且登记至参数数据库DB1中。
如上所述,各单元3经由通信线路CL将单元3的状态给予至系统控制器2。当系统控制器2获取到状态后,状态提供部202经由通信网络CN将状态传输至计算机5。系统控制器2将从多个单元3获取的状态汇集,并传输至计算机5。
状态提供部202还将状态给予至数据蓄积部204。数据蓄积部204将所获取的状态登记至存储装置23中所存储的状态数据库DB2中。
图5是表示存储装置23中所存储的状态数据库DB2的内容的图。在图5中例示了状态数据库DB2中所登记的3个状态、“送液压力”、“烘箱温度”及“采样速率”。对“送液压力”赋予了“S0001”作为状态ID。而且,作为“送液压力”,登记了值“4.0(Pa)”。“送液压力”为泵单元3A所包括的送液泵的压力。当前,送液泵的送液压力显示为4.0Pa。对“烘箱温度”赋予了“S0002”作为状态ID。而且,作为“烘箱温度”,登记了值“23.0(℃)”。烘箱温度为管柱单元3C内的温度。当前,柱温箱的温度显示为23.0℃。对“采样速率”赋予了“S0003”作为状态ID。而且,作为“采样速率”,设定了值“100(Hz)”。当前,示出了检测器单元3D的采样速率被设定为100Hz。
如此,系统控制器2当从各单元3获取状态后,将状态给予至计算机5,并且登记至状态数据库DB2中。
检测器单元3D经由通信线路CL将检测数据给予至系统控制器2。当系统控制器2获取到检测数据后,检测数据提供部203经由通信网络CN将检测数据传输至计算机5。检测数据提供部203还将检测数据给予至数据蓄积部204。数据蓄积部204将所获取的检测数据登记至存储装置23中所存储的检测数据库DB3中。如此,系统控制器2当从检测器单元3D获取到检测数据后,将检测数据给予至计算机5,并且登记至检测数据库DB3中。在检测数据库DB3中,检测数据也通过固有ID来管理。
如以上说明那样,系统控制器2在存储装置23中存储参数数据库DB1、状态数据库DB2及检测数据库DB3。在需要对其他的单元3设定参数时,各单元3可从系统控制器2获取对其他的单元3设定的参数。另外,在需要其他的单元3的当前的状态时,各单元3可从系统控制器2获取其他的单元3的状态。另外,在需要由检测器单元3D获取的检测数据时,各单元3可从系统控制器2获取检测数据。各单元3的控制部中预先登记了所需数据的固有ID(参数ID、状态ID等)。因此,各单元3通过指定固有ID,可从参数数据库DB1、状态数据库DB2及检测数据库DB3获取所期望的数据。
此外,系统控制器2也可在规定的时机将参数数据库DB1、状态数据库DB2及检测数据库DB3中所登记的数据给予至预先登记的单元3。或者,需要其他的单元3的数据的单元3可对系统控制器2进行数据的获取请求。系统控制器2响应于来自单元3的获取请求,将数据库中所登记的数据给予至请求源的单元3即可。各单元3通过指定固有ID,可确定所需的数据。
由此,各单元3可参照对其他的单元3设定的参数、其他的单元3的状态、或检测数据,根据所述参照的值进行本单元的控制。以往,各单元3在接受来自系统控制器2的控制指示后进行控制,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液相色谱仪1中,各单元3可独立地运行。由此,可减轻系统控制器2的负载。
另外,通过在单元3彼此中共享状态,可削减检测部等的零件个数。例如,通过利用任一单元3所包括的温度检测结果,不需要多个单元重复地包括温度检测部。
(3)应用例1
接着,对利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液相色谱仪1的应用例1进行说明。在应用例1中,系统控制器2、单元3及计算机5的结构与使用图1~图5说明的所述实施方式相同。在应用例1中,如图6所示,泵单元3A还包括送液控制部311及保护流量设定部312。管柱单元3C还包括温度检测部313。
送液控制部311以使在分析流路中流动的流动相的流量成为由参数设定的目标流量的方式对送液泵的动作进行控制。目标流量作为参数从系统控制器2给予。保护流量设定部312为了在设定了目标流量时保护分离管柱而设定比目标流量低的保护流量。温度检测部313检测管柱单元3C内的温度。
在以上的结构中,泵单元3A如下那样进行独立的动作。首先,状态提供部202获取管柱单元3C的温度检测部313所检测出的烘箱温度作为状态。状态提供部202将烘箱温度作为管柱单元3C的状态传输至计算机5,并且给予至数据蓄积部204。数据蓄积部204将管柱单元3C的烘箱温度登记于状态数据库DB2中。
接着,系统控制器2的数据提供部205经由通信线路CL向泵单元3A给予状态数据库DB2中所登记的管柱单元3C的烘箱温度数据。例如,数据提供部205在规定的时机对泵单元3A给予烘箱温度数据。或者,数据提供部205从泵单元3A接受烘箱温度数据的获取请求,并响应于此而给予烘箱温度数据。
泵单元3A的送液控制部311在由泵单元3A进行的流动相的送液开始时,参照从系统控制器2获取的管柱单元3C的烘箱温度数据。然后,送液控制部311对送液泵进行控制,以使在管柱单元3C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之前的期间内,在分析流路中流动的流动相的流量不超过保护用流量。由此,可防止在管柱单元3C的温度成为适当的温度之前流动相的压力上升从而损伤分离管柱。
送液控制部311对送液泵进行控制,以使管柱单元3C的烘箱温度达到目标温度之后,在分析流路中流动的流动相的流量成为目标流量。如此,泵单元3A通过获取管柱单元3C的状态而独立地运行,从而可减轻施加至系统控制器2的负载。
(4)应用例2
接着,对利用了本实施方式的液相色谱仪1的应用例2进行说明。在应用例2中,系统控制器2、单元3及计算机5的结构与使用图1~图5说明的所述实施方式相同。在应用例2中,如图7所示,泵单元3A还包括压力检测部321。自动采样器单元3B还包括判定部322。
压力检测部321检测泵单元3A所包括的送液泵向分析流路中输送的流动相的送液压力。判定部322求出自动采样器单元3B在注射模式与加载模式之间切换时的泵单元3A中的送液压力的变动值。判定部322基于所求出的变动值,判定注射模式下组装至分析流路的系统内有无堵塞。
图8是自动采样器单元3B的框图。自动采样器单元3B包括:切换阀61、采样流路62、喷针63、采样环路64、注射泵65、排泄流路66及注入端口67。
切换阀61为具有<1>~<6>此6个端口的多端口阀。切换阀61能够切换使端口<1>-端口<6>之间、端口<2>-端口<3>之间、端口<4>-端口<5>之间连接的第一模式、与使端口<1>-端口<2>之间、端口<3>-端口<4>之间、端口<5>-端口<6>之间连接的第二模式。
当将切换阀61切换为第二模式时,端口<5>-端口<6>之间连接,因此泵单元3A与管柱单元3C不经由采样流路62而连接。即,成为在分析流路中未组装采样流路62的状态。将此状态称为加载模式。在加载模式下,端口<1>-端口<2>之间连接,采样流路62与注射泵65连接。通过对注射泵65进行驱动,喷针63可从未图示的试样容器注入试样。
当喷针63从未图示的试样容器注入试样后,所注入的试样暂时保持于采样流路62中所设置的采样环路64。在从试样容器注入试样之后,喷针63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移动,并连接于注入端口67。在此状态下,切换阀61切换为第一模式。由此,成为泵单元3A、采样流路62及管柱单元3C串联地连接的状态。将此状态称为注射(injection)模式。
在以上的结构中,自动采样器单元3B如下那样进行独立的动作。首先,状态提供部202获取泵单元3A的压力检测部321所检测出的送液压力数据作为状态。状态提供部202将送液压力数据作为泵单元3A的状态传输至计算机5,并且给予至数据蓄积部204。数据蓄积部204将泵单元3A的送液压力数据登记于状态数据库DB2中。
接着,系统控制器2的数据提供部205经由通信线路CL向自动采样器单元3B给予状态数据库DB2中所登记的泵单元3A的送液压力数据。例如,数据提供部205在规定的时机对自动采样器单元3B给予送液压力数据。或者,数据提供部205从自动采样器单元3B接受送液压力数据的获取请求,并响应于此给予送液压力数据。
然后,判定部322基于从系统控制器2获取的送液压力数据,求出在注射模式与加载模式之间切换时的送液压力数据的变动值。判定部322基于所求出的变动值,判定注射模式下组装至分析流路的系统内有无堵塞。即,判定在注射模式下组装至分析流路的采样流路62及其周边流路有无堵塞。
判定部322在判定为组装至分析流路的系统内发生了堵塞的情况下,对操作员提示警告。例如,判定部322在自动采样器单元3B的框体上点亮警告灯。或者,判定部322通知系统控制器2发生了堵塞。系统控制器2在系统控制器2的监视器上进行警告显示。如此,自动采样器单元3B通过获取泵单元3A的状态而独立地运行,从而可减轻系统控制器2的负载。
(5)技术方案的各构成元件与实施方式的各元件的对应
以下,对技术方案的各构成元件与实施方式的各元件的对应例进行说明。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包含参数数据库DB1、状态数据库DB2及检测数据库DB3的数据库的总称为技术方案中的数据库的例子。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参数ID或状态ID为固有ID的例子。
作为技术方案的各构成元件,也可使用具有技术方案中所记载的结构或功能的各种元件。
(6)其他实施方式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参数数据库DB1、状态数据库DB2、检测数据库DB3通过固有ID来管理所登记的数据。作为其他方法,各数据库也可通过关键字等字符串来管理所登记的数据。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以液相色谱仪1包括泵单元3A、自动采样器单元3B、管柱单元3C及检测器单元3D作为单元3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而且,以通过在这些单元之间共享参数、状态或检测数据,各单元3独立地运行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液相色谱仪1也可包括其他功能单元,并在这些其他功能单元之间共享数据。
液相色谱仪1所包括的各单元3可分别收容于不同的框体中,也可为所有单元3收容于一个框体中的结构。在各单元3收容于不同的框体中的情况下,通过组合这些多个框体来构成液相色谱仪1。
此外,本发明的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及修正。
(7)形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上文所述的多个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为以下形态的具体例。
(第一项)一形态的液相色谱仪可包括:
多个单元,执行液相色谱仪的各功能;以及
系统控制器,连接于所述多个单元,
所述系统控制器可包括:
状态提供部,从任一单元获取状态,并且将所获取的所述状态给予至与所述系统控制器连接的计算机;
数据蓄积部,将给予至所述计算机的所述状态蓄积于数据库中;以及
数据提供部,对任一单元给予所述数据库中所蓄积的所述状态。
各单元可获取其他单元的状态。由此,各单元能够根据其他单元的状态独立地运行,从而可减小施加至系统控制器的负载。
(第二项)根据第一项所述的液相色谱仪,其中,也可为:
所述系统控制器还包括参数赋予部,
所述参数赋予部从所述计算机获取参数,并且将所获取的所述参数给予至设定对象的单元,
所述数据蓄积部将给予至所述设定对象的单元的所述参数蓄积于所述数据库中,所述数据提供部对任一单元给予所述数据库中所蓄积的所述参数。
各单元可获取其他单元的参数。由此,各单元能够根据对其他单元设定的参数独立地运行,从而可减小施加至系统控制器的负载。
(第三项)根据第一项所述的液相色谱仪,其中,也可为:
所述系统控制器还包括检测数据提供部,
所述检测数据提供部从检测器单元获取检测数据,并且将所获取的所述检测数据给予至所述计算机,
所述数据蓄积部蓄积给予至所述计算机的所述检测数据,所述数据提供部对任一单元给予所述数据库中所蓄积的所述检测数据。
各单元可获取检测数据。由此,各单元能够根据检测数据独立地运行,从而可减小施加至系统控制器的负载。
(第四项)根据第一项所述的液相色谱仪,其中,也可为:
所述数据提供部根据任一单元的请求,对请求源的单元给予所述数据库中所蓄积的数据。
各单元可视需要获取数据库中所蓄积的数据。由此,各单元能够根据数据库中所蓄积的数据独立地运行,从而可减小施加至系统控制器的负载。
(第五项)根据第一项所述的液相色谱仪,其中,也可为:
所述数据蓄积部对所述数据库中所蓄积的各数据赋予固有ID。
各单元通过指定固有ID,可从数据库中所蓄积的数据中获取所期望的数据。
(第六项)根据第一项所述的液相色谱仪,其中,也可为:
所述多个单元包括:
泵单元,具有向分析流路中输送流动相的送液泵;以及
管柱单元,收容分离管柱并将所述分离管柱的温度调节为目标温度,
所述泵单元包括:
送液控制部,以使在所述分析流路中流动的流动相的流量成为所述目标流量的方式对所述送液泵的动作进行控制;以及
保护流量设定部,为了在设定了所述目标流量时保护所述分离管柱而设定比所述目标流量低的保护流量,
所述管柱单元包括温度检测部,
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所述管柱单元内的温度,
所述数据蓄积部将从所述管柱单元获取的所述管柱单元的温度数据作为所述状态蓄积于所述数据库中,
所述数据提供部向所述泵单元给予所述温度数据,
所述送液控制部在由所述泵单元进行的流动相的送液开始时,基于从所述系统控制器获取的所述温度数据,对所述泵单元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使在所述管柱单元的温度达到所述目标温度之前,在所述分析流路中流动的流动相的流量不超过所述保护流量。
泵单元通过获取管柱单元的温度数据,可独立地对流动相的送液压力进行控制。由此,可减轻系统控制器的负载。
(第七项)根据第一项所述的液相色谱仪,其中,也可为:
所述多个单元包括:
自动采样器单元,具有用于暂时保持试样的采样流路,选择性地切换为在液相色谱仪的分析流路中组装所述采样流路的注射模式与在所述分析流路中不组装所述采样流路的加载模式,在使试样保持于所述采样流路中的状态下成为所述注射模式,由此向所述分析流路中注入试样;以及
泵单元,向分析流路中输送流动相,
所述泵单元包括压力检测部,
所述压力检测部检测向所述分析流路中输送的流动相的送液压力,
所述数据蓄积部将从所述泵单元获取的送液压力数据作为所述状态蓄积于所述数据库中,
所述数据提供部向所述自动采样器单元给予所述送液压力数据,
所述自动采样器单元包括判定部,
所述判定部基于从所述系统控制器获取的所述送液压力数据,求出在所述注射模式与所述加载模式之间切换时的所述送液压力数据的变动值,并基于所求出的所述变动值,判定在所述注射模式下组装至所述分析流路的系统内有无堵塞。
自动采样器单元通过获取泵单元的送液压力数据,可独立地判定流路内的堵塞。由此,可减轻施加至系统控制器的负载。

Claims (7)

1.一种液相色谱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单元,执行液相色谱仪的各功能;以及
系统控制器,连接于所述多个单元,
所述系统控制器包括:
状态提供部,从任一单元获取状态,并且将所获取的所述状态给予至与所述系统控制器连接的计算机;
数据蓄积部,将给予至所述计算机的所述状态蓄积于数据库中;以及
数据提供部,对任一单元给予所述数据库中所蓄积的所述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色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控制器还包括参数赋予部,
所述参数赋予部从所述计算机获取参数,并且将所获取的所述参数给予至设定对象的单元,
所述数据蓄积部将给予至所述设定对象的单元的所述参数蓄积于所述数据库中,所述数据提供部对任一单元给予所述数据库中所蓄积的所述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色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控制器还包括检测数据提供部,
所述检测数据提供部从检测器单元获取检测数据,并且将所获取的所述检测数据给予至所述计算机,
所述数据蓄积部蓄积给予至所述计算机的所述检测数据,所述数据提供部对任一单元给予所述数据库中所蓄积的所述检测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色谱仪,其中,
所述数据提供部根据任一单元的请求,对请求源的单元给予所述数据库中所蓄积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色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蓄积部对所述数据库中所蓄积的各数据赋予固有标识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色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单元包括:
泵单元,具有向分析流路中输送流动相的送液泵;以及
管柱单元,收容分离管柱并将所述分离管柱的温度调节为目标温度,
所述泵单元包括:
送液控制部,以使在所述分析流路中流动的流动相的流量成为所述目标流量的方式对所述送液泵的动作进行控制;以及
保护流量设定部,为了在设定了所述目标流量时保护所述分离管柱而设定比所述目标流量低的保护流量,
所述管柱单元包括温度检测部,
所述温度检测部检测所述管柱单元内的温度,
所述数据蓄积部将从所述管柱单元获取的所述管柱单元的温度数据作为所述状态蓄积于所述数据库中,
所述数据提供部向所述泵单元给予所述温度数据,
所述送液控制部在由所述泵单元进行的流动相的送液开始时,基于从所述系统控制器获取的所述温度数据,对所述泵单元的动作进行控制,以使在所述管柱单元的温度达到所述目标温度之前,在所述分析流路中流动的流动相的流量不超过所述保护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色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单元包括:
自动采样器单元,具有用于暂时保持试样的采样流路,选择性地切换为在液相色谱仪的分析流路中组装所述采样流路的注射模式与在所述分析流路中不组装所述采样流路的加载模式,在使试样保持于所述采样流路中的状态下成为所述注射模式,由此向所述分析流路中注入试样;以及
泵单元,向分析流路中输送流动相,
所述泵单元包括压力检测部,
所述压力检测部检测向所述分析流路中输送的流动相的送液压力,
所述数据蓄积部将从所述泵单元获取的送液压力数据作为所述状态蓄积于所述数据库中,
所述数据提供部向所述自动采样器单元给予所述送液压力数据,
所述自动采样器单元包括判定部,
所述判定部基于从所述系统控制器获取的所述送液压力数据,求出在所述注射模式与所述加载模式之间切换时的所述送液压力数据的变动值,并基于所求出的所述变动值,判定在所述注射模式下组装至所述分析流路的系统内有无堵塞。
CN201980088820.1A 2019-01-28 2019-01-28 液相色谱仪 Active CN1133167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02817 WO2020157812A1 (ja) 2019-01-28 2019-01-28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6719A true CN113316719A (zh) 2021-08-27
CN113316719B CN113316719B (zh) 2024-02-06

Family

ID=71841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8820.1A Active CN113316719B (zh) 2019-01-28 2019-01-28 液相色谱仪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99635A1 (zh)
JP (1) JP7259871B2 (zh)
CN (1) CN113316719B (zh)
WO (1) WO2020157812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9475A1 (en) * 2002-06-05 2003-12-11 Shimadzu Corporation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analyzing apparatuses, and the analyzing apparatus
US20050070019A1 (en) * 2003-09-29 2005-03-31 Sysmex Corporation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 apparatus and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 system
JP2005172468A (ja) * 2003-12-08 2005-06-30 Shimadzu Corp 分析装置及びその情報管理方法
JP2006084308A (ja) * 2004-09-15 2006-03-30 Shimadzu Corp 分析装置および分析システム
US20100105143A1 (en) * 2008-10-23 2010-04-29 Sysmex Corporation Sample analyzer, sample analyz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2017156093A (ja) * 2016-02-29 2017-09-07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分析測定装置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83401A1 (en) * 2007-01-29 2008-07-31 Teledyne Isco, In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enviromental sampling and chromatographic apparatus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29475A1 (en) * 2002-06-05 2003-12-11 Shimadzu Corporation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analyzing apparatuses, and the analyzing apparatus
US20050070019A1 (en) * 2003-09-29 2005-03-31 Sysmex Corporation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 apparatus and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 system
JP2005172468A (ja) * 2003-12-08 2005-06-30 Shimadzu Corp 分析装置及びその情報管理方法
JP2006084308A (ja) * 2004-09-15 2006-03-30 Shimadzu Corp 分析装置および分析システム
US20100105143A1 (en) * 2008-10-23 2010-04-29 Sysmex Corporation Sample analyzer, sample analyz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2017156093A (ja) * 2016-02-29 2017-09-07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分析測定装置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57812A1 (ja) 2020-08-06
CN113316719B (zh) 2024-02-06
US20220099635A1 (en) 2022-03-31
JP7259871B2 (ja) 2023-04-18
JPWO2020157812A1 (ja) 2021-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22764B2 (en) Gradient pump apparatus
US10690637B2 (en) Autosampler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
US20070031285A1 (en) Separation analyzer
US9003868B2 (en) Liquid chromatograph and sample introducing apparatus
US11519886B2 (en) Autosampler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
US10203308B2 (en) Sample concentration device
US20160153941A1 (en) Liquid chromatography apparatus for fast measuring
CN113316719A (zh) 液相色谱仪
JP7120435B2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
US10969368B2 (en) Liquid chromatograph
JP7400604B2 (ja) 分取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システム
JP6428136B2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システムとその制御方法
US11821879B2 (en) Autosampler for chromatograph
CN113167772A (zh) 具有多个色谱仪的分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230098252A1 (en) Liquid feeding unit,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5351717A (ja) グラジエント送液システム
JP7226522B2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分析システム
CN114942277A (zh) 液相色谱仪
CN116569035A (zh) 液相色谱仪的控制方法及液相色谱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