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2507B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2507B
CN113312507B CN202110591708.9A CN202110591708A CN113312507B CN 113312507 B CN113312507 B CN 113312507B CN 202110591708 A CN202110591708 A CN 202110591708A CN 113312507 B CN113312507 B CN 1133125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exhibition hall
obtaining
user
ma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917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2507A (zh
Inventor
吕云
张赐
胡雨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Weiai New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Weiai New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Weiai New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Weiai New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9170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25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12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2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2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2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3Querying
    • G06F16/535Filtering based on additional data, e.g. user or group pro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8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G06F16/583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using metadata automatically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8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G06F16/5866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using information manually generated, e.g. tags, keywords, comments, manually generated location and time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8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G06F16/587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using geographical or spatial information, e.g. lo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2Matching criteria, e.g. proximity meas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通过身份识别装置获得用户身份信息;根据用户身份信息,构建用户身份数据库;获得展厅区域划分信息;根据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获得区域特征信息;根据用户身份信息,获得用户特征信息;根据区域特征信息、用户特征信息,获得匹配信息集合;根据匹配信息集合,获得展厅区域集合;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依次将展厅区域图像信息、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输入人数统计模型,获得区域统计人数;根据区域统计人数、展厅区域集合,获得第一用户引导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字展厅引流方式不合理导致室内拥堵或各展位游客分布不均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数字展厅又叫做数字化展厅、多媒体数字化展厅等,是指以多媒体和数字化技术作为展示技术,使用最新的影视动画技术,结合独到的图形数字和多媒体技术,以各类新颖的技术吸引参观者,实现人机交互方式的展厅形式。同时,通过对视频、声音、动画等媒体加以组合应用,深度挖掘展览陈列对象所蕴含的背景、意义,带给观众高科技的视觉震撼感,大大提升了品牌的价值。数字展馆因其夸张的表现形式和互动体验性,能积极的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通过声光电将需要展示的内容更好的传达给参观者,因此对于企业、文物、事业单位都非常具有实际使用价值。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数字展厅往往布置复杂且游客众多,而传统的引导客流方式过于低效,不适用于客流量较大的场合,导致游客参观不便,参观路线不合理,造成室内拥堵或各展位游客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游客的观光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字展厅引流方式不合理导致室内拥堵或各展位游客分布不均的技术问题,基于物联网传媒技术,通过信息传感装置及约定的协议,将相关设备与网络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达到了数字展厅合理引流的技术目的,实现了避免场馆拥堵、提高参观效率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参观体验,保障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一智能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身份识别装置、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身份识别装置获得用户身份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构建用户身份数据库,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具有第一时间;获得展厅区域划分信息;根据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获得区域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得用户特征信息;根据所述区域特征信息、所述用户特征信息,获得匹配信息集合,所述匹配信息集合包括多个匹配度,并按照所述匹配度由大到小排序;根据所述匹配信息集合,获得展厅区域集合,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为按照匹配度大小将对应展厅区域进行排序的结果,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中展厅区域排序与所述匹配信息集合中匹配度排序相对应;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依次将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中的展厅区域图像信息、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输入人数统计模型,获得区域统计人数;根据所述区域统计人数、所述展厅区域集合,获得第一用户引导信息。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通过身份识别装置获得用户身份信息;第一构建单元,所述第一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构建用户身份数据库,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具有第一时间;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展厅区域划分信息;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获得区域特征信息;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得用户特征信息;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区域特征信息、所述用户特征信息,获得匹配信息集合,所述匹配信息集合包括多个匹配度,并按照所述匹配度由大到小排序;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匹配信息集合,获得展厅区域集合,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为按照匹配度大小将对应展厅区域进行排序的结果,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中展厅区域排序与所述匹配信息集合中匹配度排序相对应;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依次将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中的展厅区域图像信息、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输入人数统计模型,获得区域统计人数;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区域统计人数、所述展厅区域集合,获得第一用户引导信息。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通过身份识别装置获得用户身份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构建用户身份数据库,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具有第一时间;获得展厅区域划分信息;根据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获得区域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得用户特征信息;根据所述区域特征信息、所述用户特征信息,获得匹配信息集合,所述匹配信息集合包括多个匹配度,并按照所述匹配度由大到小排序;根据所述匹配信息集合,获得展厅区域集合,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为按照匹配度大小将对应展厅区域进行排序的结果,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中展厅区域排序与所述匹配信息集合中匹配度排序相对应;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依次将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中的展厅区域图像信息、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输入人数统计模型,获得区域统计人数;根据所述区域统计人数、所述展厅区域集合,获得第一用户引导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字展厅引流方式不合理导致室内拥堵或各展位游客分布不均的技术问题,基于物联网传媒技术,通过信息传感装置及约定的协议,将相关设备与网络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达到了数字展厅合理引流的技术目的,实现了避免场馆拥堵、提高参观效率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参观体验,保障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上述说明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一构建单元12,第二获得单元13,第三获得单元14,第四获得单元15,第五获得单元16,第六获得单元17,第七获得单元18,第八获得单元19,第九获得单元20,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5。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字展厅引流方式不合理导致室内拥堵或各展位游客分布不均的技术问题,基于物联网传媒技术,通过信息传感装置及约定的协议,将相关设备与网络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达到了数字展厅合理引流的技术目的,实现了避免场馆拥堵、提高参观效率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参观体验,保障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申请概述
数字展厅集各种多媒体展览展示系统为一体的综合展示平台,包括数字沙盘、环幕/弧幕/球幕影厅、迎宾地幕系统、互动吧台、互动镜面及触摸屏等等。同时,由于融入了各种高新科技技术,让展厅极具内涵和吸引力,通过对视频、声音、动画等媒体加以组合应用,深度挖掘展览陈列对象所蕴含的背景、意义,带给观众高科技的视觉震撼感,大大提升了品牌的价值。现有技术中数字展厅往往布置复杂且游客众多,而传统的引导客流方式过于低效,不适用于客流量较大的场合,导致游客参观不便,参观路线不合理,造成室内拥堵或各展位游客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游客的观光体验。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身份识别装置获得用户身份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构建用户身份数据库,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具有第一时间;获得展厅区域划分信息;根据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获得区域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得用户特征信息;根据所述区域特征信息、所述用户特征信息,获得匹配信息集合,所述匹配信息集合包括多个匹配度,并按照所述匹配度由大到小排序;根据所述匹配信息集合,获得展厅区域集合,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为按照匹配度大小将对应展厅区域进行排序的结果,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中展厅区域排序与所述匹配信息集合中匹配度排序相对应;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依次将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中的展厅区域图像信息、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输入人数统计模型,获得区域统计人数;根据所述区域统计人数、所述展厅区域集合,获得第一用户引导信息。
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0:通过身份识别装置获得用户身份信息;
步骤S200: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构建用户身份数据库,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具有第一时间;
具体而言,数字展厅,又叫做数字化展厅,多媒体数字化展厅等。是指以多媒体和数字化技术作为展示技术,以各类新颖的技术吸引参观者,将各种科技感极强的多媒体互动展项、主题与高科技声光电展示手段相结合,实现人机交互方式的展厅形式,给参观者留下更深刻、更直接的展示印象。数字展厅因其新颖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部分观众抱着学习进步的目的参观展出,更有游客以家庭为单位,将数字展厅作为周末休闲场所。随着这种高科技的展出方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数字展厅的观众数也呈现上涨趋势,而观众增多也随即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展馆内活动区域拥堵,展台分布不合理导致观众滞留,展厅路线设计不够智能导致观众参观效率低下等。为了解决相关问题,通过获取观众的身份信息并构建用户身份数据库可实现对参观人员进行数据分析以便对数字展厅进行合理分流。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为参观数字展厅的用户的身份信息,可以由展厅入口的信息提取系统获得,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构建用户身份数据库,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为参观展厅的历史用户身份信息的合集,所述第一时间为展厅开放时间,包含用户身份数据库获取的日期、具体时间等。通过获得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的第一时间,可以在时间参数上对用户的信息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步骤S300:获得展厅区域划分信息;
步骤S400:根据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获得区域特征信息;
具体而言,为了方便观众寻找感兴趣的展台,通常根据其展出特征将展厅进行区域规划。例如,根据展出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展台分为几大类:互动投影类、全息幻影立体成像类、大型屏幕显示类、沙盘展示类、模拟仿真驾驶类等,还可以根据行业特征将展厅的展台进行详细划分。通过获得展厅区域划分信息,可获得区域特征信息,所述区域特征信息即区分不同展出区域的特征,通过所述区域特征信息,可按一定的分类特征将数字展厅分为不同的区域,各区域间的受众群体、展出类型、展出时间等有所不同,通过划分区域可以有效减少参观者寻找感兴趣展台的耗时,提高用户的参观效率,进一步避免场馆内道路拥堵的情况,
步骤S500: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得用户特征信息;
具体而言,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通过大数据进行用户特征分析,获得用户特征信息。所述用户特征信息是用户的标签信息,包含用户的基本身份信息、职业信息、个人兴趣爱好以及与本次展出相关的信息等,通过获得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可结合展馆的实时参观人数和各展台候场情况对用户的参观顺序和路线进行引导,在保证展馆的人流和秩序的同时符合用户的喜好特征,以便为其提供合理的参观路线和引导。
步骤S600:根据所述区域特征信息、所述用户特征信息,获得匹配信息集合,所述匹配信息集合包括多个匹配度,并按照所述匹配度由大到小排序;
步骤S700:根据所述匹配信息集合,获得展厅区域集合,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为按照匹配度大小将对应展厅区域进行排序的结果,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中展厅区域排序与所述匹配信息集合中匹配度排序相对应;
具体而言,在获得所述区域特征信息、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后对二者进行交叉匹配,即二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根据所述用户特征信息将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展厅区域均推荐至用户,根据用户感兴趣的程度高低,可以将所述区域特征信息和所述用户特征信息之间的匹配程度按照高低顺序排列,用户最感兴趣的区域优先级最高。所述匹配信息集合即所述区域特征信息和所述用户特征信息的匹配结果,根据所述匹配信息集合,获得展厅区域集合,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为按照匹配度大小将对应展厅区域进行排序的结果。通过将用户特征信息与展厅的区域特征信息相匹配并按照匹配顺序对用户进行合理的参观路线规划,达到了提高用户参观效率,避免展厅秩序混乱的目的。
步骤S800: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
步骤S900:依次将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中的展厅区域图像信息、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输入人数统计模型,获得区域统计人数;
具体而言,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由图像采集装置采集获得,其画面内容包含人流量信息,通过画面识别技术可智能识别出图像内的人数。所述人数统计模型为机器学习中的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NN)是由大量的、简单的处理单元(称为神经元)广泛地互相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神经网络系统,它反映了人脑功能的许多基本特征,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习系统。神经网络模型是以神经元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来描述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Networks),是对人类大脑系统的一阶特性的一种描述。简单地讲,它是一个数学模型。通过大量训练数据的训练,将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和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获得所述人数统计模型的输出信息,其中,所述输出信息包括区域统计人数。
步骤S1000:根据所述区域统计人数、所述展厅区域集合,获得第一用户引导信息。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用户引导信息为通过所述区域统计人数和所述展厅区域集合对用户的参观路径及参观时间进行详细规划后的结论,例如,根据用户特征信息识别出用户最感兴趣的展台,并根据区域统计人数判断该展台人流密集,过于拥挤,随即对用户的参观路线进行调整,用户可以先对感兴趣程度低一级并且人流较小的展台进行参观,待人流分散后再去参观最感兴趣的展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字展厅引流方式不合理导致室内拥堵或各展位游客分布不均的技术问题,基于物联网传媒技术,通过信息传感装置及约定的协议,将相关设备与网络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达到了数字展厅合理引流的技术目的,实现了避免场馆拥堵、提高参观效率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参观体验。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步骤S1100,其中,步骤S1100包括:
步骤S1110: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第一位置的第一图像信息,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一展品相对应;
步骤S1120:获得第一展品展示信息;
步骤S1130:根据所述第一展品展示信息、第一展品,获得第一展示要求;
步骤S1140:根据所述第一展示要求,获得第一要素;
步骤S1150:根据所述第一要素,获得第一特征信息;
步骤S1160:将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图像识别模型,获得第一识别结果;
步骤S1170:判断所述第一识别结果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展示要求;
步骤S1180:当满足时,通过所述传感装置获得第一操作位置;
步骤S1190:根据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所述第一展品展示信息,获得第一展示内容;
步骤S11100:根据所述第一展示内容,获得第一互动信息。
具体而言,为了提高展览的趣味性,数字展厅会依据展出商品的特征设定与观众的互动项目,例如互动投影体验类展厅,包含多点触控互动墙面系统、虚拟射击、互动虚拟翻书系统和互动地面投影系统等,在一些车展中,也会设置用户体验项目,例如模拟操作等。通过获得第一展品展示信息,获得第一展示要求,所述第一展示要求为第一展品能够在展出时达到互动的条件,例如当所述第一展品为儿童汽车,所述第一展示要求则为限定交互用户年龄、身高、体重等的条件。所述第一要素为根据所述第一展示要求提取的关键词,例如“身高”、“体重”等。根据所述第一要素,获得第一特征信息,所述第一特征信息为参观用户的个人特征信息,通过将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图像识别模型,获得第一识别结果,所述第一识别结果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识别结果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展示要求。当所述第一识别结果满足所述第一展示要求,参观用户便可以进行交互操作并获得第一互动信息。通过获得所述第一展示要求并分析用户是否符合要求,便于对展台进行智能化管理,防止不合理的交互造成意外的发生。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1170还包括:
步骤S1171:当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不满足所述第一展示要求时,获得第一提醒信息;
步骤S1172:判断所述第一识别结果是否满足第一预定要求;
步骤S1173:当满足时,根据所述第一识别结果、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获得第一关联用户;
步骤S1174:根据所述第一关联用户、所述第一提醒信息,获得第一发送指令,所述第一发送指令用于将所述第一提醒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关联用户。
具体而言,当参观用户不满足所述第一展示要求时,可以通过与参观用户的关联用户取得联系的方式,阻止或帮助参观用户进行展台交互。例如,当所述第一展品为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物品,所述第一展示要求为参观用户必须为成年人,当参观用户为未成年人,通过所述第一识别结果、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获得第一关联用户,所述第一关联用户为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通过将第一发送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关联用户,用于提醒所述第一关联用户对该未成年观众试图与展品交互的行为制止或帮助该未成年观众实现展品交互。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步骤S1200,其中,步骤S1200包括:
步骤S1210: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获得第一匹配身份信息;
步骤S1220:根据所述第一匹配身份信息,获得第一匹配用户特征信息;
步骤S1230:根据所述第一匹配用户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展品,通过大数据获得第一相关数据库;
步骤S1240:根据所述第一展品、所述第一相关数据库,获得第一展品推荐内容;
步骤S1250:根据所述第一展品推荐内容,获得第二互动信息。
具体而言,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可按照用户的兴趣爱好或实时反馈为用户推荐相关联的展出。例如,若识别出用户对汽车感兴趣,可以为用户推荐汽车行业相关的展厅区域。所述第一匹配用户特征信息即根据用户爱好或用户反馈得到的用户特征,通过所述第一匹配用户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一展品,基于大数据算法获得第一相关数据库,所述第一相关数据库包含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大数据算法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为用户明确参观目标,进一步提高了用户舒适度和参观体验。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11100还包括:
步骤S11101:根据所述第一互动信息,获得第一互动动作;
步骤S11102:根据所述第一互动动作,获得动作识别特征信息;
步骤S11103:通过所述传感装置获得第二操作位置;
步骤S11104: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第二图像信息;
步骤S11105:根据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获得操作动作特征信息;
步骤S11106:根据所述操作动作特征信息、所述动作识别特征信息,获得第三引导信息。
具体而言,在与展品进行互动时,为保证用户的操作体验,根据用户的操作动作和图像信息可生成特定的指示信息。例如,在用户进行飞机驾驶舱模拟操作时,由于拉取操纵杆的幅度过大可能会导致重心不稳,严重时甚至会发生侧翻。通过传感装置可以识别出用户拉取操作感的幅度,超出一定幅度时会给与提示或警报,便于指导用户的正确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位置和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分别为传感器采集到的用户状态信息,通过对其进行识别分析,可获得操作动作特征信息。所述第三引导信息即根据所述操作动作特征信息和所述动作识别特征信息生成的对用户进行操作指导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三引导信息可以实现对用户的互动进行实时观测并做出正确指示,防止在互动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11106还包括:
步骤S111061:判断所述操作动作特征信息与所述动作识别特征信息是否匹配;
步骤S111062:当所述操作动作特征信息与所述动作识别特征信息匹配时,所述第三引导信息为展品讲解内容;
步骤S111063:当所述操作动作特征信息与所述动作识别特征信息不匹配时,所述第三引导信息为第一提醒信息,所述第一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更换操作动作并进行操作指导。
具体而言,通过动作识别特征信息对操作动作特征信息进行识别判断,可获得相应的引导信息。当所述操作动作特征信息与所述动作识别特征信息匹配时,说明用户的操作方式是正确无误的,此时,为助于用户理解展品的理念和功能等,播放展品讲解内容,为用户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当所述操作动作特征信息与所述动作识别特征信息不匹配时,说明用户的操作是不规范的,此时要先对用户进行提示,发送第一提醒信息帮助用户更正操作,以便进行后续的服务。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步骤S1300,其中,步骤S1300包括:
步骤S1310: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获得用户数量;
步骤S1320:根据所述第一时间,获得第一预设数量要求;
步骤S1330:当所述用户数量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数量要求时,获得第一暂停信息,所述第一暂停信息用于控制所述身份识别装置。
具体而言,当数字展厅内游客数量超出一定范围会影响观众的视觉体验,造成场馆拥堵甚至发生踩踏事件等危险事故,所以,要从根本上避免事故的发生需要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控制场馆内的实时观众数量。所述第一预设数量要求为场馆所能容纳的最大客流量,当所述第一时间内的客流量超出所述第一预设数量要求时,获得第一暂停信息,所述第一暂停信息用于控制所述身份识别装置,当身份识别装置接收到所述第一暂停信息后,停止识别身份,并关闭所述入口通行装置,从根本上避免了因客流量过大而导致的用户体验不佳和场馆拥堵等问题。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900还包括:
步骤S910:根据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获得展厅区域信息;
步骤S920:将所述展厅区域信息、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分别作为第一输入信息、第二输入信息输入所述人数统计模型,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与所述展厅区域信息相对应,所述人数统计模型为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至收敛得到,其中,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组数据都具有所述第一输入信息、所述第二输入信息以及用于标识区域统计人数的标识信息;
步骤S930:获得所述人数统计模型的输出信息,所述输出信息包括所述区域统计人数。
具体而言,所述人数统计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得,所述训练的过程实质为监督学习的过程,每一组监督数据均包括第一输入信息、第二输入信息以及用于标识区域统计人数的标识信息,将所述第一输入信息、所述第二输入信息以及用于标识区域统计人数的标识信息输入到神经网络模型中,根据用于标识区域统计人数的标识信息,所述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不断的自我修正、调整,直至获得的输出结果与所述标识信息一致,则结束本组数据监督学习,进行下一组数据监督学习;当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信息达到预定的准确率/达到收敛状态时,则监督学习过程结束。通过对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的监督学习,进而使得所述神经网络模型处理所述输入信息更加准确,进而获得更加准确、适合的输出信息,进而达到输入所述第一输入信息、所述第二输入信息而得到区域统计人数的目的,同时加入神经网络模型提高了数据运算处理结果的效率和准确度,为得到更加准确合适的区域统计人数夯实了基础。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通过身份识别装置获得用户身份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构建用户身份数据库,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具有第一时间;获得展厅区域划分信息;根据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获得区域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得用户特征信息;根据所述区域特征信息、所述用户特征信息,获得匹配信息集合,所述匹配信息集合包括多个匹配度,并按照所述匹配度由大到小排序;根据所述匹配信息集合,获得展厅区域集合,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为按照匹配度大小将对应展厅区域进行排序的结果,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中展厅区域排序与所述匹配信息集合中匹配度排序相对应;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依次将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中的展厅区域图像信息、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输入人数统计模型,获得区域统计人数;根据所述区域统计人数、所述展厅区域集合,获得第一用户引导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数字展厅引流方式不合理导致室内拥堵或各展位游客分布不均的技术问题,基于物联网传媒技术,通过信息传感装置及约定的协议,将相关设备与网络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达到了数字展厅合理引流的技术目的,实现了避免场馆拥堵、提高参观效率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参观体验,保障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将第一输入信息、所述第二输入信息输入人数统计模型,获得输出信息,其中,所述输出信息包括所述区域统计人数,所述人数统计模型为一机器学习模型,基于所述机器学习模型能不断学习、获取经验来处理数据的方式,使得所述区域统计人数的获得更为准确。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通过身份识别装置获得用户身份信息;
第一构建单元12,所述第一构建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构建用户身份数据库,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具有第一时间;
第二获得单元13,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3用于获得展厅区域划分信息;
第三获得单元14,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4用于根据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获得区域特征信息;
第四获得单元15,所述第四获得单元15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得用户特征信息;
第五获得单元16,所述第五获得单元16用于根据所述区域特征信息、所述用户特征信息,获得匹配信息集合,所述匹配信息集合包括多个匹配度,并按照所述匹配度由大到小排序;
第六获得单元17,所述第六获得单元17用于根据所述匹配信息集合,获得展厅区域集合,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为按照匹配度大小将对应展厅区域进行排序的结果,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中展厅区域排序与所述匹配信息集合中匹配度排序相对应;
第七获得单元18,所述第七获得单元18用于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
第八获得单元19,所述第八获得单元19用于依次将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中的展厅区域图像信息、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输入人数统计模型,获得区域统计人数;
第九获得单元20,所述第九获得单元20用于根据所述区域统计人数、所述展厅区域集合,获得第一用户引导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第一位置的第一图像信息,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一展品相对应;
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展品展示信息;
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展品展示信息、第一展品,获得第一展示要求;
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展示要求,获得第一要素;
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要素,获得第一特征信息;
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图像识别模型,获得第一识别结果;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识别结果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展示要求;
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识别结果满足所述第一展示要求时,通过所述传感装置获得第一操作位置;
第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所述第一展品展示信息,获得第一展示内容;
第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展示内容,获得第一互动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九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不满足所述第一展示要求时,获得第一提醒信息;
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识别结果是否满足第一预定要求;
第二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识别结果满足第一预定要求时,根据所述第一识别结果、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获得第一关联用户;
第二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一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联用户、所述第一提醒信息,获得第一发送指令,所述第一发送指令用于将所述第一提醒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关联用户。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获得第一匹配身份信息;
第二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匹配身份信息,获得第一匹配用户特征信息;
第二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匹配用户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展品,通过大数据获得第一相关数据库;
第二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展品、所述第一相关数据库,获得第一展品推荐内容;
第二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展品推荐内容,获得第二互动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互动信息,获得第一互动动作;
第二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互动动作,获得动作识别特征信息;
第二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九获得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传感装置获得第二操作位置;
第三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获得单元用于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第二图像信息;
第三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一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获得操作动作特征信息;
第三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操作动作特征信息、所述动作识别特征信息,获得第三引导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判断单元,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操作动作特征信息与所述动作识别特征信息是否匹配,当所述操作动作特征信息与所述动作识别特征信息匹配时,所述第三引导信息为展品讲解内容;当所述操作动作特征信息与所述动作识别特征信息不匹配时,所述第三引导信息为第一提醒信息,所述第一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更换操作动作并进行操作指导。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获得用户数量;
第三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获得第一预设数量要求;
第三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五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用户数量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数量要求时,获得第一暂停信息,所述第一暂停信息用于控制所述身份识别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获得展厅区域信息;
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展厅区域信息、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分别作为第一输入信息、第二输入信息输入所述人数统计模型,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与所述展厅区域信息相对应,所述人数统计模型为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至收敛得到,其中,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组数据都具有所述第一输入信息、所述第二输入信息以及用于标识区域统计人数的标识信息;
第三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七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人数统计模型的输出信息,所述输出信息包括所述区域统计人数。
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前述对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知道本实施例中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系统,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示例性电子设备
下面参考图3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图3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系统,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3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5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一智能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身份识别装置、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身份识别装置获得用户身份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构建用户身份数据库,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具有第一时间;获得展厅区域划分信息;根据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获得区域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得用户特征信息;根据所述区域特征信息、所述用户特征信息,获得匹配信息集合,所述匹配信息集合包括多个匹配度,并按照所述匹配度由大到小排序;根据所述匹配信息集合,获得展厅区域集合,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为按照匹配度大小将对应展厅区域进行排序的结果,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中展厅区域排序与所述匹配信息集合中匹配度排序相对应;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依次将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中的展厅区域图像信息、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输入人数统计模型,获得区域统计人数;根据所述区域统计人数、所述展厅区域集合,获得第一用户引导信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系统。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系统的制造品,该指令系统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一智能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身份识别装置、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身份识别装置获得用户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构建用户身份数据库,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具有第一时间;
获得展厅区域划分信息;
根据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获得区域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得用户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区域特征信息、所述用户特征信息,获得匹配信息集合,所述匹配信息集合包括多个匹配度,并按照所述匹配度由大到小排序;
根据所述匹配信息集合,获得展厅区域集合,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为按照匹配度大小将对应展厅区域进行排序的结果,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中展厅区域排序与所述匹配信息集合中匹配度排序相对应;
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
依次将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中的展厅区域图像信息、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输入人数统计模型,获得区域统计人数;
根据所述区域统计人数、所述展厅区域集合,获得第一用户引导信息;
其中,所述智能管理系统还包括传感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第一位置的第一图像信息,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一展品相对应;
获得第一展品展示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展品展示信息、第一展品,获得第一展示要求;
根据所述第一展示要求,获得第一要素;
根据所述第一要素,获得第一特征信息;
将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图像识别模型,获得第一识别结果;
判断所述第一识别结果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展示要求;
当满足时,通过所述传感装置获得第一操作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所述第一展品展示信息,获得第一展示内容;
根据所述第一展示内容,获得第一互动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判断所述第一识别结果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展示要求之后,包括:
当所述第一识别结果不满足所述第一展示要求时,获得第一提醒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识别结果是否满足第一预定要求;
当满足时,根据所述第一识别结果、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获得第一关联用户;
根据所述第一关联用户、所述第一提醒信息,获得第一发送指令,所述第一发送指令用于将所述第一提醒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关联用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获得第一匹配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匹配身份信息,获得第一匹配用户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匹配用户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展品,通过大数据获得第一相关数据库;
根据所述第一展品、所述第一相关数据库,获得第一展品推荐内容;
根据所述第一展品推荐内容,获得第二互动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展示内容,获得第一互动信息之后,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互动信息,获得第一互动动作;
根据所述第一互动动作,获得动作识别特征信息;
通过所述传感装置获得第二操作位置;
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第二图像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获得操作动作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操作动作特征信息、所述动作识别特征信息,获得第三引导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操作动作特征信息、所述动作识别特征信息,获得第三引导信息,包括:
判断所述操作动作特征信息与所述动作识别特征信息是否匹配;
当所述操作动作特征信息与所述动作识别特征信息匹配时,所述第三引导信息为展品讲解内容;
当所述操作动作特征信息与所述动作识别特征信息不匹配时,所述第三引导信息为第一提醒信息,所述第一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更换操作动作并进行操作指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身份识别装置设置在入口处,与入口通行装置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获得用户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获得第一预设数量要求;
当所述用户数量超过所述第一预设数量要求时,获得第一暂停信息,所述第一暂停信息用于控制所述身份识别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依次将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中的展厅区域图像信息、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输入人数统计模型,获得区域统计人数,包括:
根据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获得展厅区域信息;
将所述展厅区域信息、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分别作为第一输入信息、第二输入信息输入所述人数统计模型,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与所述展厅区域信息相对应,所述人数统计模型为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至收敛得到,其中,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组数据都具有所述第一输入信息、所述第二输入信息以及用于标识区域统计人数的标识信息;
获得所述人数统计模型的输出信息,所述输出信息包括所述区域统计人数。
8.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系统,应用于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通过身份识别装置获得用户身份信息;
第一构建单元,所述第一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构建用户身份数据库,所述用户身份数据库具有第一时间;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展厅区域划分信息;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获得区域特征信息;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得用户特征信息;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区域特征信息、所述用户特征信息,获得匹配信息集合,所述匹配信息集合包括多个匹配度,并按照所述匹配度由大到小排序;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匹配信息集合,获得展厅区域集合,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为按照匹配度大小将对应展厅区域进行排序的结果,所述展厅区域集合中展厅区域排序与所述匹配信息集合中匹配度排序相对应;
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
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依次将所述展厅区域图像信息集合中的展厅区域图像信息、所述展厅区域划分信息输入人数统计模型,获得区域统计人数;
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区域统计人数、所述展厅区域集合,获得第一用户引导信息;
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得第一位置的第一图像信息,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一展品相对应;
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展品展示信息;
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展品展示信息、第一展品,获得第一展示要求;
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展示要求,获得第一要素;
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要素,获得第一特征信息;
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图像识别模型,获得第一识别结果;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识别结果是否满足所述第一展示要求;
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识别结果满足所述第一展示要求时,通过所述传感装置获得第一操作位置;
第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所述第一展品展示信息,获得第一展示内容;
第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展示内容,获得第一互动信息。
9.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591708.9A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3125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1708.9A CN113312507B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1708.9A CN113312507B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2507A CN113312507A (zh) 2021-08-27
CN113312507B true CN113312507B (zh) 2022-11-04

Family

ID=77376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91708.9A Active CN113312507B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125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9590B (zh) * 2022-02-23 2022-06-17 广亚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服务器与客户端app的门窗信息服务系统及方法
CN114707034B (zh) * 2022-04-21 2022-12-23 山西辰涵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r可视化技术的智慧展厅智能展览管理系统
CN115049166A (zh) * 2022-08-16 2022-09-13 城印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零碳展厅的展厅装备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193616A (zh) * 2023-02-01 2023-12-08 苏州金梓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模式下数字展馆多媒体设备交互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6155864B (zh) * 2023-04-23 2023-07-07 南京思德展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展厅的账号调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014428B (zh) * 2023-10-07 2024-01-16 城印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可视化的线上云展厅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4100A (zh) * 2020-12-04 2021-03-30 南京乐之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员动态分布跟踪分析的展厅展馆智能管控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80604U (zh) * 2010-09-07 2011-03-30 安徽富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
CN104092988A (zh) * 2014-07-10 2014-10-08 深圳市中控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公共场合客流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989573A (zh) * 2015-02-16 2016-10-05 上海钧铭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360度数字全景技术提供展馆导览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10908504B (zh) * 2019-10-10 2021-03-23 浙江大学 一种增强现实博物馆协作交互方法与系统
CN111144359B (zh) * 2019-12-31 2023-06-30 安徽智恒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展品评价装置和方法及展品推送方法
CN111462334A (zh) * 2020-02-26 2020-07-28 新之航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互动展馆系统
CN112734912A (zh) * 2021-01-12 2021-04-30 南京效秀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的智慧展厅智能调控中控云平台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4100A (zh) * 2020-12-04 2021-03-30 南京乐之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员动态分布跟踪分析的展厅展馆智能管控平台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 Indoor Location-Aware System for an IoT-Based Smart Museum";Stefano Alletto 等;《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7348638》;20151207;244 - 253 *
"Basing Diversified Services of Complex IIoT Applications on Scalable Block Graph Platform";Chenlong Yang 等;《https://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8640034&tag=1》;20190212;22966 - 2297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2507A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12507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展厅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Gao et al. Evaluation of socially-aware robot navigation
Hao et al. A fuzzy logic-based multi-agent car-following model
CN107831903A (zh) 多人参与的人机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6878820A (zh) 直播互动方法及装置
CN101770506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Georgiou et al. Adaptive user modelling in car racing games using behavioural and physiological data
Koh et 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pedestrian behaviors in crowded places
KR20190089451A (ko) 텍스트와 연관된 이미지를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0532421A (zh) 一种基于人的性别、心情和年龄的音乐推荐方法及系统
Barnett et al. Coordinated crowd simulation with topological scene analysis
Zhou et al. Emotional design
Jaklin et al. Adding sociality to virtual pedestrian groups
Ni et al. An operational simulation framework for modelling the multi-interaction of two-wheelers on mixed-traffic road segments
CN109902920A (zh) 用户成长体系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lad et al. Personalisation and control transition between automation and driver in highly automated cars
Battistoni et al. Sign language interactive learning-measuring the user engagement
Gold Team reasoning and spontaneous collective intentions
Sobhana et al. Modelling and simulating the leader–follower behaviour of pedestrians in unidirectional flow
JP2004341719A (ja) 客観的顧客満足度評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Bosse et al. Agent-based modelling of social emotional decision making in emergency situations
Peralta et al. A methodology for generating driving styles for autonomous cars
KR20200092630A (ko) 체계화 및 정형화된 교육으로 인증된 청소 작업자를 배출하는 청소 교육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CN113408431B (zh) 基于眼球追踪的智能驾驶评估训练方法、系统
Yanagisawa et al. Interactive design support system by customer evaluation and genetic evolution: application to eye glass fr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